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

沿着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作者:江澤民
1992年10月12日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二日報告

同志們: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我國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下召開了!現在,我代表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這次大會肩負着重大的歷史使命。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都寄希望於我們這次大會,世界上關心中國的朋友都注視着我們這次大會。我們相信,經過全體代表的共同努力,這次大會一定能開成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我們黨和人民銳意改革,努力奮鬥,整個國家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中華大地發生了歷史性的偉大變化。社會生產力獲得新的解放。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鞏固。十一億人民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正在向小康邁進。我國經濟建設上了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台隊,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台階。在世界風雲急劇變幻的情況下,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經受住嚴峻的考驗,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

鄧小平同志今年初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廣大幹部和群眾思想更加解放,精神更加振奮,上下團結一致,到處熱氣騰騰,進一步展現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理想的壯麗前景。

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全面分析了當前形勢,一致認為,現在國內條件具備,國際環境有利,既有挑戰,更有機遇,是我們加快發展的好時機。這次代表大會的任務是: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認真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十四年的實踐經驗,確定今後一個時期的戰略部署,動員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

一、十四年偉大實踐的基本總結

編輯

十四年來,我們從事的事業,就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通過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其引起社會變革的廣度和深度來說,是開始了一場新的革命。它的實質和目標,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以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奮鬥,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進而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把一百多年來受盡外國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了獨立的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這場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革命,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開始的又一次偉大革命,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經過長期奮鬥,把中國由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變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使社會主義優越性在中國充分體現出來。這場新的革命,是在過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下有秩序有步驟地進行的。它不是要改變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它也不是原有經濟體制的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變革。原有經濟體制有它的歷史由來,起過重要的積極作用,但是隨着條件的變化,越來越不適應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十四年改革帶來的最深刻的變化,就是擺脫了許多思想上和體制上的禁錮,調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擁有十一億人口的中國正在創造着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

在這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對十四年來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實踐作一個歷史的回顧,對黨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一系列戰略決策作出鄭重的結論,是非常必要的。這對於進一步統一全黨思想,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大家都記得,粉碎「四人幫」的勝利從危難中挽救了黨和國家,但「文化大革命」遺留下來的政治、思想、組織和經濟上的混亂還極其嚴重。那時要擺脫困境,打開局面,是多麼不容易。一九七八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全會形成的以鄧小平同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承擔起艱巨的使命,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轉折,開創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

我們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領導和支持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這場討論衝破個人崇拜和「兩個凡是」的束縛,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是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

我們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毅然拋棄「以階級鬥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左」的錯誤方針,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是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在確定工作中心轉移的同時,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並針對撥亂反正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思潮,旗幟鮮明地強調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思想開始形成,奠定了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基礎。

我們黨強調必須以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正確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的實現。根據歷史轉折的新要求,加強黨的組織建設,逐步調整和充實各級領導班子,提出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廢除幹部領導職務實際存在的終身制,實行新老幹部的合作與交替。

我們黨對重大歷史是非作了認真的清理。採取一系列措施,平反冤假錯案,落實了有利於增強黨的團結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各項政策。十一屆六中全會專門作出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同時堅決頂住否定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錯誤思潮,維護了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肯定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作用。隨着國內局勢的發展和國際局勢的變化,越來越顯示出黨作出這個重大決策的勇氣和遠見。

在撥亂反正基本完成的基礎上,一九八二年召開了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確定分兩步走在本世紀末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隨後又提出第三步到下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我們黨舉起了一面引導全國各族人民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偉大旗幟。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從十一屆三中全會起步,十二大以後全面展開。它經歷了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的改革到各方面體制的改革,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改革從農村開始,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戰略決策。實行家庭聯產承包,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黨中央尊重群眾願望,積極支持試驗,幾年功夫在全國推開。廢除人民公社,又不走土地私有化道路,而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統分結合、雙層經營,解決了我國社會主義農村體制的重大問題。八億農民獲得對土地的經營自主權,加上基本取消農產品的統購派購,放開大部分農產品價格,從而使農業生產擺脫長期停滯的困境,農村經濟向着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迅速發展,廣大城鄉人民得到顯著實惠,帶動了整個改革和建設事業。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是中國農民的又一個偉大創造。它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從土地上轉移出來,為農村致富和逐步實現現代化,為促進工業和整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開闢了一條新路。

適應改革從農村向城市發展的新形勢,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這個決定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商品經濟,突破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發展,為全面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接着,黨相繼決定對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進行改革,並進一步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任務。

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是對外開放的重大步驟,是利用國外資金、技術、管理經驗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嶄新試驗,取得了很大成就。實踐證明,經濟特區姓「社」不姓「資」。在興辦經濟特區之後,又相繼開放沿海十幾個城市,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環渤海地區開闢經濟開放區,批准海南建省並成為經濟特區。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兩億人口的沿海地帶迅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全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

改革和建設的順利進行,需要強有力的思想和政治保證。黨提出一系列「兩手抓」的戰略方針,強調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犯罪;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十二屆六中全會專門作出決議,指出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文明建設,是促進全面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的精神文明建設,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精神文明建設。黨還強調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都要進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教育和鬥爭。

一九八七年召開了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的主要歷史功績,是比較系統地論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和全面闡發了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大會高度評價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開始找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意義,強調指出,這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繼找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實現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之後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十三大以來的五年,是我們沿着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的五年。在國際國內的複雜艱難情況下,黨團結和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克服種種困難,實現了社會穩定、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我國經濟從一九八四年到一九八八年經歷了一個加速發展的飛躍時期,展現了農業和工業、農村和城市、改革和發展相互促進的生動局面,整個國民經濟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同時在前進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物價波動大了一點,重複建設比較嚴重。黨決定用一段時間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以利於更好地推進改革和建設。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發生了一場政治風波,黨和政府依靠人民,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平息在北京發生的反革命暴亂,捍衛了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維護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證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繼續前進。與此同時,中央明確宣告,黨的基本路線和十三大的決策是正確的,絕不因為發生這場政治風波而動搖。十三屆四中全會選出新的中央領導集體。黨中央全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繼續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努力糾正「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的現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黨的建設工作。在國際局勢劇變的情況下,黨按照冷靜觀察、沉着應付的方針,堅持把注意力集中在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上,相繼作出關於加強廉政建設的決定,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深化改革的決定,關於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繫的決定,關於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的決策,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關於搞好國營大中型企業的決定,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黨在歷史關鍵時刻作出的這些重大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今年初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談話,精闢地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科學地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明確地回答了這些年來經常困擾和束縛我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談話強調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要求我們思想更解放一點,改革開放的膽子更大一點,建設的步子更快一點,千萬不可喪失時機。今年三月中央政治局召開全體會議,完全贊同鄧小平同志的重要談話,認為談話不僅對當前的改革和建設,對開好黨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接着,黨中央和國務院作出關於加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決定。以鄧小平同志的談話和今年三月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為標誌,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回顧十四年走過的道路,我們在工作中也發生過失誤和偏差,現在還面臨着很多困難和問題,人民群眾還有不少意見和一些不滿意的地方。但是總起來說,全黨全國人民公認的事實是:這十四年是真正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十四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十四年,開創了歷史的新局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黨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

我們黨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勝利,根本原因是在十四年的偉大實踐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逐步形成和發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從《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一百幾十年間,俄國十月革命、中國革命和其他一些國家革命的勝利,證明無產階級領導人民奪取政權是能夠成功的。至於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但是總的來說還需要很好地探索。近幾年國際上發生的急劇變化,使這個問題更加引人深思。中國共產黨歷來堅持獨立自主地進行革命和建設,歷來認為中國社會主義的命運歸根到底取決於我們自己,取決於黨的理論和路線,取決於黨同人民的團結奮鬥。十四年來,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新局面和新成就,更使我們從歷史的比較和國際的觀察中認識到,我們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是正確的,是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這個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是:

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問題上,強調走自己的路,不把書本當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問題上,作出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強調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很長的歷史階段,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

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上,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強調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必須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在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問題上,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滯是沒有出路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在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經濟成分和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主要內容,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同經濟、政治的改革和發展相適應,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為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問題上,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強調實行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應當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社會主義,封閉只能導致落後。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問題上,強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健康發展的保證,又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獲得新的時代內容。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步驟問題上,提出基本實現現代化分三步走。在現代化建設的長過程中要抓住時機,爭取出現若干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又比較好的階段,每隔幾年上一個台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須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帶動越來越多的地區和人們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在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問題上,強調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必須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不斷改善和加強對各方面工作的領導,改善和加強自身建設。執政黨的黨風,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繫,是關係黨生死存亡的問題。必須依靠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必須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必須依靠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社會主義祖國的保衛者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

在祖國統一的問題上,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創造性構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按照這個原則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還有其他許多內容,還要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在實踐檢驗中繼續豐富、完善和發展。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我們黨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就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一個中心、兩人基本點」,是這條路線的簡明概括。同這條路線相適應,我們黨還形成了包括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一整套方針政策。這條路線和這些方針政策也都要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完善和發展。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並借鑑其他國家社會主義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全黨全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可珍貴的精神財富。鄧小平同志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尊重實踐,尊重群眾,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願望,善於概括群眾的經驗和創造,敏銳地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和契機,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表現出了開闢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氣和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巨大理論勇氣,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做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

十四年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的黨的基本路線。這是我們事業能夠經受風險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後,由於國內因素和國際影響,階級鬥爭還將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和正確地處理這方面的問題。但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階級鬥爭,經濟建設已經成為我們的中心任務。除非發生大規模外敵入侵,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能動搖這個中心。在歷史上,由於沒有能夠清醒對待國際國內某些事件,我們有過離開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嚴重教訓。這十四年,儘管國際國內發生了這樣那樣的重大事件,我們都沒有動搖這個中心,今後還必須堅定不移地這樣做。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於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我們的改革開放所以能夠健康發展,就在於它是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把握「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問題上,在黨內特別是領導幹部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表現主要是否定四項基本原則,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甚至製造政治動亂。「左」的表現主要是否定改革開放,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來自經濟領域,甚至用「階級鬥爭為綱」的思想影響和衝擊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左」的思想根深蒂固。「左」帶有革命色彩,拿大帽子嚇唬人,好像越「左」越革命。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從一九五七年起的二十年間出現的錯誤,主要都是「左」。改革開放要探索和開闢新的道路,突破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和觀念,阻力主要來自「左」。現在明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目的在於使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深刻吸取歷史教訓,密切結合當前實際,聯繫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提高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解放思想,同心同德,把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搞上去。對思想認識問題和工作實踐中的不同意見以至偏差,要實事求是地具體分析,不要隨意說成是政治傾向上的「左」或右。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鞏固和發展團結穩定的政治局面。沒有政治穩定,社會動盪不安,什麼改革開放,什麼經濟建設,統統搞不成。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決排除一切導致中國混亂甚至動亂的因素。同時,如果不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實行改革開放,沒有經濟的發展,也不可能有鞏固的團結和穩定。基本路線不變,社會政治穩定,有了這兩條,我們就能夠不斷地勝利前進。

二、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

編輯

我們要在九十年代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加快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同時,要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我國近代的歷史和當今世界的現實都清楚表明,經濟落後就會非常被動,就會受制於人。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較量。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我們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都在加快發展。如果我國經濟發展慢了,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都會遇到極大困難。所以,我國經濟能不能加快發展,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九十年代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原定為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六,現在從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情況來看,可以更快一些。根據初步測算,增長百分之八到九是可能的,我們應該向這個目標前進。在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增進效益的基礎上努力實現這樣的發展速度,到本世紀末我國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綜合國力將邁上一個新的台階。國民生產總值將超過原定比一九八○年翻兩番的要求。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顯著增加。產業結構和地區經濟布局比較合理。科學技術和管理水平有較大提高,一批骨幹企業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人民生活由溫飽進入小康。建議國務院對「八五」計劃做出必要的調整,並着手研究制訂「九五」計劃。

當前,要緊緊抓住有利時機,加快發展,有條件能搞快一些的就快一些,只要是質量高、效益好、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的,就應當鼓勵發展。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注意量力而行,搞好綜合平衡,不要一講加快發展,就一哄而起,走到過去那種忽視效益,片面追求產值,爭相攀比,盲目上新項目、一味擴大基建規模的老路上去。要真抓實幹,大膽而又細緻地工作,齊心協力辦好幾件大事,走出一條既有較高速度又有較好效益的國民經濟發展路子。

加快我國經濟發展,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資」的抽象爭論束縛自己的思想和手腳。社會主義要贏得同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鑑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和商品經濟一般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國外的資金、資源、技術、人才以及作為有益補充的私營經濟,都應當而且能夠為社會主所利用。政權在人民手中,又有強大的公有制經濟,這樣做不會損害社會主義,只會有利於社會主義的發展。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確定什麼樣的目標模式,是關係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正確認識和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係。傳統的觀念認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特有的東西,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徵。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着改革的深入,我們逐步擺脫這種觀念,形成新的認識,對推動改革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十二屆三中全會指出商品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商品經濟;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十三屆四中全會後,提出建立適應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特別是鄧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談話進一步指出,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這個精闢論斷,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屬於社會基本制度範疇的思想束縛,使我們在計劃與市場關係問題上的認識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改革開放十多年來,市場範圍逐步擴大,大多數商品的價格已經放開,計劃直接管理的領域顯著縮小,市場對經濟活動調節的作用大大增強。實踐表明,市場作用發揮比較充分的地方,經濟活力就比較強,發展態勢也比較好。我國經濟要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加快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繼續強化市場機制的作用。實踐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要求我們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我們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係的變化;通過價格槓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並給企業以壓力和動力,實現優勝劣汰;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反應比較靈敏的優點,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及時協調。同時也要看到市場有其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必須加強和改善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我們要大力發展全國的統一市場,進一步擴大市場的作用,並依據客觀規律的要求,運用好經濟政策、經濟法規、計劃指導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引導市場健康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為補充,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不同經濟成分還可以自願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經營。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其他企業都進入市場,通過平等競爭發揮國有企業的主導作用。在分配製度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兼顧效率與公平。運用包括市場在內的各種調節手段,既鼓勵先進,促進效率,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又防止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在宏觀調控上,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能夠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國家計劃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更新計劃觀念,改進計劃方法,重點是合理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搞好經濟發展預測、總量調控、重大結構與生產力布局規劃,集中必要的財力物力進行重點建設,綜合運用經濟槓桿,促進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是一項艱巨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既要做持久的努力,又要有緊迫感;既要堅定方向,又要從實際出發,區別不同情況,積極推進。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計劃與市場兩種手段相結合的範圍、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和不同地區可以有所不同。要大膽探索,敢於試驗,及時總結經驗,促進體制轉換的健康進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涉及到我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許多領域,需要有一系列相應的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必須抓緊制定總體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我們相信,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應當也完全可能比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運轉得更好。

為了加速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必須努力實現十個方面關係全局的主要任務。

第一,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加快經濟改革步伐。

編輯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認真抓好幾個相互聯繫的重要環節。

一是轉換國有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的經營機制,把企業推向市場,增強它們的活力,提高它們的素質。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中心環節,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和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關鍵所在。通過理順產權關係,實行政企分開,落實企業自主權,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的主體,並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當前實行的經營承包製應當進一步完善。股份制有利於促進政企分開、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和積聚社會資金,要積極試點,總結經驗,抓緊制定和落實有關法規,使之有秩序地健康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聯合、兼併,合理組建企業集團。國有小型企業,有些可以出租或出售給集體或個人經營。

二是加快市場體系的培育。繼續大力發展商品市場特別是生產資料市場,積極培育包括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卷的金融市場,發展技術、勞務、信息和房地產等市場,儘快形成全國統一的開放的市場體系。加強市場制度和法規建設,堅決打破條條塊塊的分割、封鎖和壟斷,促進和保護公平競爭。價格改革是市場發育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應當根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加快改革步伐,積極理順價格關係,建立起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

三是深化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統籌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理順國家與企業、中央與地方的分配關係,逐步實行利稅分流和分稅制。加快工資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企業、事業單位和機關各自特點的工資制度與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積極建立待業、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努力推進城鎮住房制度改革。

四是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這是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大問題。不在這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改革難以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難以建立。轉變的根本途徑是政企分開。凡是國家法令規定屬於企業行使的職權,各級政府都不要干預。下放給企業的權利,中央政府部門和地方政府都不得截留。政府的職能,主要是統籌規劃,掌握政策,信息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和檢查監督。進一步改革計劃、投資、財政、金融和一些專業部門的管理體制,同時強化審計和經濟監督,健全科學的宏觀管理體制與方法。合理劃分中央與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經濟管理權限,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第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國外資金、資源、技術和管理經驗。

編輯

對外開放的地域要擴大,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開放的格局。繼續辦好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擴大開放沿邊地區,加快內陸省、自治區對外開放的步伐。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儘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加速廣東、福建、海南、環渤海灣地區開放和開發,力爭經過二十年的努力,使廣東及其他有條件的地方成為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地區。

利用外資的領域要拓寬。採取更加靈活的方式,繼續完善投資環境,為外商投資經營提供更方便的條件和更充分的法律保障。按照產業政策,積極吸引外商投資,引導外資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企業的技術改造,投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適當投向金融、商業、旅遊、房地產等領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要合理布局,認真辦好。

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對外貿易多元化,發展外向型經濟。擴大出口貿易,改善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和檔次,同時適當增加進口,更多地利用國外資源和引進先進技術。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儘快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符合國際貿易規範的新型外貿體制。賦予有條件的企業、科技單位以外貿自營權。積極擴大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

第三,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高度重視農業,加快發展基礎工業、基礎設施和第三產業。

編輯

根據我國經濟的現實情況和發展趨向,應當着力提高第一產業即農業的質量,穩步增加產量;繼續發展第二產業,積極調整工業結構;大力促進第三產業的興起。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必須堅持把加強農業放在首位,全面振興農村經濟。樹立大農業觀念,保持糧食、棉花穩定增產,繼續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積極發展農、林、牧、副、漁各業,努力開發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堅持依靠科技、教育興農,多形式、多渠道增加農業投入,堅持不懈地開展農田水利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的集約經營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繼續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特別要扶持和加快中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鄉鎮企業的發展。必須全面貫徹十三屆八中全會的決定,深化農村經濟體制和經營機制的改革。要把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作為一項基本制度長期穩定下來,並不斷充實完善。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從各地實際出發,逐步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抓緊進行農產品價格和農村流通體制的改革,繼續強化市場在農村經濟中的調節作用。

加快交通、通信、能源、重要原材料和水利等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的開發與建設。這是當前加快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重要條件。集中必要的力量,高質量、高效率地建設一批重點骨幹工程,抓緊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南水北調、西煤東運新鐵路通道、千萬噸級鋼鐵基地等跨世紀特大工程的興建。加強地質勘探。振興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使它們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不失時機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輕工、紡織等一般加工工業主要通過聯合、改組和技術改造,提高素質和水平。高度重視節約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應當放在加強基礎設施、基礎產業,以及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改建擴建上,尤其要重視老工業基地和大型骨幹企業的技術改造。

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化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目前我國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大大低於發達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發展我國商業、金融、保險、旅遊、信息、法律和會計審計諮詢、居民服務等第三產業,不僅有利於促進市場發育,提高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方便和豐富人民生活,而且可以廣開就業門路,為經濟結構調整、企業經營機制轉換和政府機構改革創造重要條件。要發揮國家、集體、個人三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使之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有明顯提高。

第四,加速科技進步,大力發展教育,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

編輯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振興經濟首先要振興科技。只有堅定地推進科技進步,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主動。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着加速發展、調整結構、提高效益的重大任務,尤其需要全社會提高科技意識,多方面增加科技投入,真正依靠科技進步。科技工作要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在開發研究、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基礎性研究這三個方面合理配置力量,確定各自攀登高峰的目標。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中,中華民族要占有應有位置。通過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與經濟有效結合的機制,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斷完善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認真抓好引進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努力提高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所占的含量,促進整個經濟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

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從根本上說取決於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培養大批人才。我們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要優化教育結構,大力加強基礎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鼓勵自學成才。各級政府要增加教育投入。鼓勵多渠道、多形式社會集資辦學和民間辦學,改變國家包辦教育的做法。各級各類學校都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到本世紀末,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基本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進一步改革教育體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和建設,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促進教育同經濟、科技的密切結合。

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的一部分,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能不能充分發揮廣大知識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我們民族的盛衰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要努力創造更加有利於知識分子施展聰明才智的良好環境,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下決心採取重大政策和措施,積極改善知識分子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對有突出貢獻的知識分子給予重獎,並形成規範化的獎勵制度。我們熱情歡迎出國學習人員通過多種方式關心、支持和參加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不論他們過去的政治態度如何,都歡迎回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給予妥善安排,並實行出入自由、來去方便的政策。廣大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中已經做出巨大貢獻,今後一定會不辜負國家和人民的厚望與重託,更加振奮精神,做出新的貢獻。

第五,充分發揮各地優勢,加快地區經濟發展,促進全國經濟布局合理化。

編輯

我國地域廣闊,各地條件差異很大,經濟發展不平衡。應當在國家統一規劃指導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長、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促進地區經濟合理布局和健康發展。東部沿海地區要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重點發展附加值高、創匯高、技術含量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的產業和產品,多利用一些國外資金、資源,求得經濟發展的更高速度和更好效益。中部和西部地區資源豐富,沿邊地區還有對外開放的地緣優勢,發展潛力很大,國家要在統籌規劃下給予支持。這些地方應當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加快對內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努力發展優勢產業和產品,有條件的也要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以帶動整個經濟發展。各地都要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樹立全局觀念,不應追求自成體系,竭力避免不合理的重複建設和重複引進。積極促進合理交換和聯合協作,形成地區之間互惠互利的經濟循環新格局。要根據自然地理特點和經濟的內在聯繫,充分發揮中心城市作用,努力發展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

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對於加強民族團結,鞏固邊防,促進全國經濟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貧困地區儘快脫貧致富,是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少數民族地區以及革命老根據地、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國家要採取有效政策加以扶持,經濟比較發達地區要採取多種形式幫助他們加快發展。

第六,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使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有一個較大的發展。

編輯

同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相適應,必須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緊密結合的要求,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我們的政治體制改革,目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絕不是搞西方的多黨制和議會制。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這是我們的一項根本制度。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內在屬性。沒有民主和法制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我們應當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方面取得明顯進展,以鞏固和發展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保證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

進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立法和監督等職能,更好地發揮人民代表的作用。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發展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在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中的作用。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協商議事,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國家機關擔任領導職務,進一步鞏固我們黨同黨外人士的聯盟。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大團結是維護祖國統一、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保證。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平等、互助、團結、合作,以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認真貫徹黨的宗教政策、僑務政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是實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環節,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任務。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充分發揮各類專家和研究諮詢機構的作用,加速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學的決策制度。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切實發揮職工代表大會、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的作用。強化法律監督機關和行政監察機關的職能,重視傳播媒介的輿論監督,逐步完善監督機制,使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置於有效的監督之下。

高度重視法制建設。加強立法工作,特別是抓緊制訂與完善保障改革開放、加強宏觀經濟管理、規範微觀經濟行為的法律和法規,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要求。要嚴格執行憲法和法律,加強執法監督,堅決糾正以言代法、以罰代刑等現象,保障人民法院和檢察院依法獨立進行審判和檢察。加強政法部門自身建設,提高人員素質和執法水平。要把民主法制實踐和民主法制教育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廣大幹部群眾的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

搞好社會治安,是關係廣大群眾切身利益,保證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事。必須採取有力措施,認真改變有些地方治安不好的狀況。要強化人民民主專政職能,依靠專門機關和廣大群眾的緊密結合,堅持綜合治理,堅決打擊敵對勢力和各種刑事犯罪活動,伸張正義,保護人民。

第七,下決心進行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切實做到轉變職能、理順關係、精兵簡政、提高效率。

編輯

機構改革,精兵簡政,是政治體制改革的緊迫任務,也是深化經濟改革、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目前,黨政機構臃腫,層次重疊,許多單位人浮於事,效率低下,脫離群眾,障礙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各級常委和政府必須統一認識,按照政企分開和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下決心對現行行政管理體制和黨政機構進行改革。綜合經濟部門的工作重點要轉到加強宏觀調控上來。撤併某些專業經濟部門和職能交叉重複或業務相近的機構,大幅度裁減非常設機構。精減機關人員,嚴格定編定員。機構改革、精兵簡政是一項艱巨任務,必須統籌規劃,精心組織,上下結合,分步實施,三年內基本完成。要把人員精減同提高工作效率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結合起來,既改善機關人員結構,提高人員素質,又使大批人才轉移到第三產業和其他需要加強的工作崗位上去,成為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

加快人事勞動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不同特點的科學的分類管理體制和有效的激勵機制。這方面的改革要同機構改革、工資制度改革相結合。儘快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

第八,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新水平。

編輯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有力地推動着我國人民解放思想、開闊眼界、面向世界、走向末來,煥發出自強不息、奮力拼搏的精神,同時也對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為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精神文明重在建設。應當高度重視理論建設,保障學術自由,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創造性地開展研究,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加強理論隊伍建設,重視中青年理論工作者的培養和提高。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事業的有關經濟政策,繁榮社會主義文化。要重視社會效益,鼓勵創作內容健康向上特別是謳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具有藝術魅力的精神產品。加強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和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工作。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激發廣大群眾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在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中,進一步加強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近代史、現代史教育和國情教育,增強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強精神,抵禦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各行各業都要重視職業道德建設,逐步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職業道德規範,堅決糾正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的行業不正之風。加強社會公德教育,大力表彰具有時代精神的模範人物。搞好社區文化、村鎮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的建設,進一步開展軍民共建、警民共建文明單位等群眾性活動,把精神文明建設落實到城鄉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要有相應的物質保障,要通過各種渠道增加投入,並把這方面的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

社會醜惡現象的滋長蔓延,毒害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妨礙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損害社會主義形象,人民對此深惡痛絕。掃除各種醜惡現象,切不可手軟,必須長期堅持,抓出成效。

各級黨委要認真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新經驗,加強和改進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的思想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在生動豐富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創造出人類先進的精神文明。我們要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有利環境,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

第九,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加強環境保護。

編輯

加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目的都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隨着生產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增加,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要有明顯提高。衣食住行尤其是居住條件,應有較多改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體育、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人民健康水平繼續提高。在我們這個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國家裡,人民過上小康生活,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同時應當指出,我國底子薄,目前處在實現現代化的創業階段,需要有更多的資金用於建設,一定要繼續發揚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優良傳統,提倡崇尚節約的社會風氣。

認真執行控制人口增長和加強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計劃生育工作決不能放鬆,必須確保實現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標,堅持優生優育,提高人口質量。重視研究人口老齡化問題,認真做好這方面的工作。要增強全民族的環境意識,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礦藏、森林、水等自然資源,努力改善生態環境。

第十,加強軍隊建設,增強國防實力,保障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順利進行。

編輯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是捍衛社會主義祖國的鋼鐵長城,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在當前和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將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進行。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必須按照鄧小平同志關於新時期軍隊建設的思想,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把人民解放軍建設成為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不斷增強我國國防實力,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安全保證。我國已經裁軍百萬,今後軍隊要努力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注重質量建設,全面增強戰鬥力,更好地擔負起保衛國家領土、領空、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祖國統一和安全的神聖使命;同時,要自覺服從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局,積極支持和參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國家的發展和繁榮貢獻力量。軍隊要努力搞好各項建設和改革,切實把教育訓練擺到戰略地位,全面提高官兵素質,使全軍部隊做到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重視國防科技研究和國防工業,逐步改善武器裝備。各級黨組織、政府和全國人民要一如既往地關心國防建設,支持軍隊完成各項任務。抓好全民國防教育,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擁政愛民、擁軍優屬活動,發展軍政軍民相互團結、相互支持的大好局面。做好民兵、預備役工作,不斷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是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要繼續加強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公安、安全等部門的建設,更加有力地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同志們!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是人民群眾的偉大事業。我們要勝利實現九十年代的繁重任務,必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充分發揮全體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只要我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奮發圖強,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就一定會無往而不勝。

三、國際形勢和我們的對外政策

編輯

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我國對外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們同周邊國家的睦領友好關係處於建國以來的最好時期,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同世界各國包括西方發達國家的關係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得到了改善和發展。我國的國際影響不斷擴大,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動的歷史時期。兩極格局已經終結,各種力量重新分化組合,世界正朝着多極化方向發展。新格局的形成將是長期的、複雜的過程。在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戰,是有可能的。同時也要看到,目前國際形勢仍然動盪不安。世界各種矛盾在深入發展,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民族矛盾、領土爭端和宗教紛爭突出起來,甚至釀成流血衝突和局部戰爭。國際經濟競爭日趨激烈,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濟環境更加惡化,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

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發展需要和平,和平離不開發展。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存在,始終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世界的發展也決不能長期建立在廣大發展中國家貧窮落後的基礎之上。國際形勢的劇變和動盪促使世界人民進一步覺醒。具有共同歷史遭遇的發展中國家維護獨立主權、團結合作的趨勢正在加強。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繁榮,生活要提高,已成為各國人民的普遍要求。

面對新的國際形勢,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將繼續積極發展對外關係,努力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的問題上,我們決不屈服於任何外來壓力。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中國不同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結盟,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同時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侵略擴張行為。中國反對軍備競賽,主張根據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則,實行有效的裁軍和軍控。現在世界上有些國家也有談裁軍,但並沒有真正裁減他們的尖端武器。在處理國際事務中,我國嚴格遵守聯合國憲章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堅持實事求是和伸張正義的原則立場。

建立什麼樣的國際新秩序,是當前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根據歷史經驗和現實狀況,我們主張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等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這一新秩序包括建立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世界是多樣性的,各個國家之間存在着種種差異。各國人民都有權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國家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當作為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參與國際事務。國與國之間理應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平等相待,友好相處。國與國之間的分歧和爭端,應當遵照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準則,通過協商和平解決,不得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少數幾個國家壟斷和操縱國際事務,是行不通的。建立國際新秩序是長期的任務,中國人民將同各國人民一道,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

中國作為聯合國成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重視聯合國的作用,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我們支持聯合國及其安理會在維護世界和平,推進裁軍進程,促進全球發展,以及解決國際爭端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足點,中國將一如既往地同發展中國家在維護各自國家的獨立主權上相互支持,在經濟、文化方面加強交流。中國已成為不結盟運動的觀察員,同七十七國集團也建立了密切聯繫,今後將進一步加強同他們的合作。

中國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不應成為發展國家關係的障礙。在國際交往中,我們絕不把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強加於人,同樣,也絕不允許別的國家將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強加於中國。我們的這個原則立場,是絕不會改變的。

我們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願意不斷加強和擴大同世界各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的經濟、科技合作,加強在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各個領域的交流。

中國共產黨重視同各國政黨的關係。現在,中國共產黨已經同一百多個國家的許多政黨和政治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聯繫。我們將繼續按照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原則,同各國政黨建立和發展友好關係,本着求同存異的精神,增進相互了解和合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各族人民長期受侵略、被壓迫、遭凌辱的悲慘歷史,人權狀況得到了根本改善。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不斷創造着自己的新生活。我國的憲法從根本方面保障了人民的各種權利。中國參加了一系列有關人權的國際公約,贊成國際間就人權問題進行平等對話。人權問題說到底是屬於一個國家主權範圍的事,我們堅決反對利用人權問題干涉別國內政。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不管打着什麼旗號,只要是侵犯別國的獨立主權,干涉別國的內政,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以富壓貧,就不得人心。誰的手伸得太長,誰欺壓別人,誰就會遭到世界人民的譴責和反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義的力量終究是不可戰勝的。

四、加強黨的建設和改善黨的領導

編輯

黨的基本路線要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下去,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要搞得更好更快,國家要長治久安和繁榮富強,關鍵在於我們黨,在于堅持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武裝全黨。

七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地位、中國歷史的方向和中國社會的面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全面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不僅能夠領導革命取得勝利,而且能夠領導改革和建設取得勝利。任何懷疑、削弱、否定黨的執政地位和領導作用的觀點與做法,都是根本錯誤和十分有害的。在新的歷史時期,黨所處的環境和肩負的任務有了很大變化,黨的思想、政治、組織、作風建設都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我們一定要結合新的實際,遵循黨的基本路線,堅持黨要管黨和從嚴治黨,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努力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使我們這個久經考驗的馬克思主義的黨,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更好地發揮領導核心作用。

第一,認真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增強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我們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的工人階級先鋒隊。馬克思主義是深深植根於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科學。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引我們實現新的歷史任務的強大思想武器。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心內容是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黨員領導幹部首先是高級幹部要帶頭學好用好。要認真學習鄧小平同志的戰略思想和理論觀點,認真學習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科學態度和創造精神。學習要聯繫實際,要精,要管用。通過學習,使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精神力量變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物質力量。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是保證我們黨永葆蓬勃生機的法寶。解放思想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就是要求我們的思想認識符合客觀實際,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衝破落後的傳統觀念和主觀偏見的束縛,改變因循守舊、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狀態。我們決不能停留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原則、某些本本的教條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對社會主義的一些不科學的甚至扭曲的認識上,或者停留在那些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不正確的思想上,而必須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使思想適應發展變化的新形勢。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在改革和建設的實踐中,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本地區本部門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勇於探索,大膽試驗,及時總結經驗,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必須清醒地看到,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我們不懂得、不熟悉的東西很多。全黨同志必須邊實踐邊學習,把堅持學習作為緊迫而又長期的重要任務。不僅要抓緊學習政治,而且要抓緊學習經濟,學習先進經營管理,學習現代科學文化,刻苦鑽研業務,努力成為本職工作的內行和能手。

第二,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按照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忠誠於馬克思主義、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強領導集體,是保證黨的路線的連續性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衡量幹部的德和才,主要看在執行黨的基本路線中的表現。對堅決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有高度革命事業心和為人民服務的強烈責任感,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政績突出、群眾信任的幹部,要委以重任。對不負責任、不勝任現職甚至以權謀私的幹部,要果斷地調整下來。對個人主義嚴重、伸手要官的人,決不能提拔重用。選拔任用幹部要發揚民主,走群眾路線,嚴格按規定程序辦事,堅決防止和糾正用人問題上的不正之風。選拔大批優秀年輕幹部進入各級領導班子,是當前一項緊迫而又重要的任務。要打破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等陳舊觀念,放開視野,拓寬渠道。對青年幹部要熱情愛護,嚴格要求。重視培養選拔婦女幹部和少數民族幹部。堅持實行幹部交流。認真執行幹部離退休制度,繼續推進新老幹部的交替與合作。要切實從政治上生活上關心離退休幹部,使他們老有所為,安度晚年。

社會主義的鞏固和發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我們的事業任重道遠,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要充分發揮團結和教育青年的作用。全黨、全社會都要關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在改革和建設的實踐中努力造就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的鬥爭將長期存在,決不能放鬆警惕。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第三,密切黨同群眾的聯繫,堅決克服消極腐敗現象。

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符合人民利益,從根本上說黨同群眾的關係是好的。同時必須看到,當前領導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不良作風和少數黨員幹部的違法亂紀行為,嚴重敗壞黨的聲譽,危害黨群關係。每個黨員都要牢記,在任何時侯、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體察群眾意願,關心群眾疾苦,聽取群眾批評,精減會議和文件,辦實事,求實效,把黨的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和群眾路線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加強和改善黨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的領導,充分發揮他們作為黨聯繫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堅持反腐敗鬥爭,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聯繫的重大問題。要充分認識這個鬥爭的緊迫性、長期性和艱巨性。在改革開放的整個過程中都要反腐敗,把端正黨風和加強廉政建設作為一件大事,下決心抓出成效,取信於民。廉潔奉公,勤政為民,要從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做起。黨員領導幹部首先是高中級幹部,要嚴以律己,以身作則,教育好子女,並且帶頭同腐敗現象鬥爭。廉政建設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要切實加強各級黨組織和紀律檢查機關對黨員幹部的監督,加強人民群眾、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對我們黨的監督,建立健全黨內和黨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監督制度。特別要在執法部門和直接掌握人、財、物的崗位,建立有效防範以權謀私和行業不正之風的約束機制。腐敗分子危害黨和人民,不論是什麼人,都必須依照黨紀國法,堅決予以懲處。

第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各級黨委要採取得力措施,努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團結和帶領群眾進行改革和建設的戰鬥堡壘。農村要進一步搞好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全民所有制企業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堅持和完善廠長負責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在其他各種經濟組織中,也要從實際出發,抓緊建立健全黨的組織和工作制度。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等基層黨組織,都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要十分注意把生產第一線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現在有一部分基層黨組織軟弱無力,上級黨委要派出專門力量幫助整頓。

在新的歷史時期,對共產黨員的模範作用應該有新的要求。切實加強和改進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提高素質,增強黨性,使黨員成為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獻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帶領群眾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實績的先進分子。在全黨大力提倡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精神,尊重科學、真抓實幹的精神,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精神,謙虛謹慎、崇尚先進的精神,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把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充分發揮出來。

第五,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

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是極其宏偉艱巨的事業。只有實行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集中全黨智慧,保證黨的決策的正確和有效實施,增強黨的紀律和戰鬥力,使我們的事業順利前進。要進一步發揚黨內民主,加強制度建設,切實保障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民主權利。疏通和拓寬黨內民主渠道,使黨員的意見、建議、批評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上來。在黨內生活中發揚講真話不講假話、言行一致的優良作風,支持和保護黨員依據黨章規定的權利發表意見。對侵犯黨員民主權利,壓制黨員批評,進行打擊報復或誣告陷害的人和事,要認真查處。各級黨委必須堅持和健全集體領導制度。個人有不同意見,允許保留,但必須服從和執行集體的決定。堅持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的組織原則。反對自由主義,反對無組織無紀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行為。加強黨的紀律和紀律檢查工作。黨員在黨的紀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違犯黨的紀律,都必須給以應有的處理。我們的目標,仍然是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

黨的團結是黨的生命。在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尤其需要全黨同志在基本路線的基礎上加強團結。每個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自覺維護黨的團結和中央的權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決不允許有任何破壞和分裂黨的行為存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都要認真實行黨的生活會制度。領導班子內部,要樹立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諒解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良好風氣,齊心協力地做好工作。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做堅持原則、嚴守紀律、維護大局、加強團結的模範。全黨朝氣蓬勃,團結奮鬥,我們的事業就有了勝利的保證。

為了加強黨的建設和改善黨的領導,十三屆中央委員會提出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請代表大會審議。修正案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寫進黨章,這對於統一全黨的思想和行動,堅持沿着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前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央顧問委員會成立十年來,協助黨中央為維護黨的團結和社會穩定,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黨、國家和人民建立了新的歷史性功績。中央顧問委員會向這次代表大會建議,從十四大起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


同志們!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國人民包括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願望。我們堅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積極促進祖國統一。我國政府將繼續加強與英國、葡萄牙兩國政府的合作,使香港和澳門平穩過渡,保持長期穩定和繁榮。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一國兩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台灣獨立的企圖和行動。我們將繼續促進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推動兩岸人民的往來和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特別是大力發展兩岸經濟合作,共同振興民族經濟。我們再次重申,中國共產黨願意同中國國民黨儘早接觸,以便創造條件,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進行談判。在商談中,可以吸收兩岸其他政黨、團體和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包括就兩岸正式談判的方式問題同台灣方面進行討論,找到雙方都認為合適的辦法。希望台灣當局順應民心,消除阻撓祖國統一的人為障礙,使兩岸關係有一個新的發展。

同志們!社會主義是人類歷史上全新的社會制度,它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任何新興社會制度的產生、鞏固和發展,必然是充滿犧牲奮鬥,交織着成功和失敗的曲折過程。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一定會從中經受鍛煉,汲取經驗教訓,促使社會主義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在我國,經過全黨同志、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社會主義事業欣欣向榮。中國是擁有十一億人口的大國,中國共產黨是擁有五千萬黨員的大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必將對世界社會主義事業和人類進步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從現在起到下個世紀中葉,對於祖國的繁榮昌盛和社會主義事業的興旺發達,是很重要很寶貴的時期。我們的擔子重,責任大。在九十年代,我們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經濟體制,實現達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發展目標。再經過二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周年的時侯,我們將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這樣的基礎上,到下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周年的時侯,就能夠達到第三步發展目標,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領導下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高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朝着宏偉的目標奮勇前進!

 

本作品來自1949年10月1日(含)之後的中國共產黨文件。根據《刑事審判參考》指導案例第680號[CPC 1],中國共產黨的中央組織(包括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及其各直屬機構[CPC 2])制定的公文,可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規定之「具有立法、司法、行政性質的文件」,不適用於著作權法保護,所以屬於公有領域


  1. 《刑事審判參考》2011年第1集,總第78集,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二、三、四、五庭共同主辦,法律出版社出版。亦可參考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的一篇文章
  2. 2024年社群共識,國務院(及其組成部門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以及法律規定的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及其各專門委員會)、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及其巡迴法庭等機構)黨組(機關黨組、分黨組、黨組小組、黨組性質的黨委)等中央國家機關黨組制定的公文,視同「直屬機構」制定。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講話和其它文件是否屬於以上範圍,在中文維基文庫社群中存在爭議。在有進一步共識之前,本模板的使用僅限於以上所列之文件。對於已超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所規定保護期的其他中國共產黨文件,應使用版權失效模板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