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變與各政系

北京政變與各政系
作者:蔡和森
1923年7月11日
本作品收錄於《嚮導

署名「和森」發表

  這次政變中,捧曹派有外交系、研究系、小孫派討論全民新民各社;反曹派有民黨議員、政學系、安福系、民憲同志會。

  捧曹派中最可注意的爲外交系及進步黨之舊侶——即研究系及小孫派,其餘無論列之價值。經紀於曹吳與英美之間的外交系,自然成爲政變中之紅牌,曹吳之總統與統一的好夢,全仗他們在洋大人面前周旋,而英美對於這次政變採用的政策亦全仗他們的獻議與報告去決定,吾人已於另篇詳言之,此處不必贅說。

  年來研究系所號召的是制憲;小孫派所號召的是孫曹攜手。這兩種奸謀同是建立在捧曹爲吳的勾結之上。「法統重光」的政策(年來吳佩孚全仗這種政策逞威風),是去年王家襄輩及在洛陽的小孫派給曹吳計劃的,這種政策的裏面,就是教曹吳以「法統」,使直系軍閥名正言順的來武力統一。孫洪伊大言不慚的「孫曹攜手」策,自以爲深得蘇張之祕,斗大相印,怦怦然動其心而縈其情,其買空賣空之騙術,曾經本報攻擊過幾次了。

  這次「逼宮」活劇出台後,津保派原定排場大僵特僵,而首先向豬行老闆王毓芝獻「制憲招徠」之錦囊計的,就是研究系的王家襄、林長民、藍公武等。他們口頭的說帖是:「目下憲法會議法定人數爲五分之三出席,如使憲議照常開成,即去選總之三分二不遠。倘憲會停頓,選總人數更屬無望,故宜竭力以制憲相號召,誘令出京議員囘京,先保住五分三,漸漸引致俾達三分二;然後如何卑辭厚禮設法使之入彀,惟諸公好自爲之,不患老帥之大事不成。現在最要者爲製造制憲空氣,並宜由芝亭(王毓芝)往謁老帥面稟一切,即請老帥發電敦促制憲,佯示並無亟辦選舉之意,庶聲言不贊成選舉者可因制憲之名義而囘京」。以上是上海《商報》六月三日北京通信揭露的,該通信接着說:「王毓芝袁乃寬等均極口稱妙,王並允於謁曹談到大最高問題時,順便將王家襄之小最高問題(參院議長)一提,請三爺速爲資助以達目的。曹氏敦促制憲之馬電,即王毓芝造膝陳詞之結果也」。

  小孫派在政變中的態度,與研究系完全一致。民治社議員即爲最熱心擁曹者。黎出京後,研究系議員在國會中提出准黎辭職組織選舉會之議案;而小孫派民治社議員即電請曹錕即日入京,後又宣言主張議員不出京努力制憲,孫曹提攜可辦統一,反對國會遷地。趨炎附勢保皇捧袁捧段始終與北洋軍閥狼狽爲奸的進步黨人物,在這次政變中,毅然拋棄其數年來以文化運動欺騙靑年的假面具,完全狐狸現本相了!

  反曹派中安福系是捧段祺瑞的,政學、民憲是捧黎元洪、岑春煊、唐紹儀、唐繼堯、陳炯明的。所以一時國會南遷,多頭行政委員會聯省自治,孫陳復合的呼聲又甚囂塵上。這些又是要重演廣州政府七總裁的故事。國民黨若是仍要參與這樣軍閥(段祺瑞、張作霖、盧永祥、唐繼堯等)及無賴政客(南政北安等)的大團結,結果只有仍如從前一樣的上當無結果!

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1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