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愛爾蘭人民的鬥爭必勝

北愛爾蘭人民的鬥爭必勝
《人民日報》編輯部
1972年2月1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一九七二年初,北愛爾蘭人民為爭取民主權利,掀起了聲勢浩大的鬥爭。一月三十日,約兩萬群眾在北愛爾蘭第二大城市德里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抗議英國政府和北愛爾蘭當局的反動政策。英國政府竟然出動一萬五千名軍隊和五百名警察進行血腥鎮壓,當場打死示威群眾十三人。

英國當局的暴行激起了更大的反抗。二月六日,三萬名北愛爾蘭群眾,再次上街遊行示威,憤怒高呼「英國軍隊滾出去」。同時,愛爾蘭人民和上萬英國工人、學生在愛爾蘭和英國各地也舉行示威,強烈譴責英國政府鎮壓北愛爾蘭人民的血腥罪行。一個爭取民主和獨立的鬥爭浪潮席捲北愛爾蘭。

北愛爾蘭原是愛爾蘭領土的一部分。十二世紀中期,英國開始入侵,並於十七世紀完全統治了愛爾蘭。愛爾蘭人民為反抗英國殖民主義統治,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英勇鬥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愛爾蘭全境革命運動空前高漲。英國政府被迫於一九二二年簽訂英愛條約,允許愛爾蘭南部二十六個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權。一九三七年愛爾蘭「自由邦」宣告獨立,這就是今天的愛爾蘭共和國。但英國卻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手段,把愛爾蘭北部六個郡繼續置於它的直接統治之下,並改國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在英國統治下,北愛爾蘭人民被剝奪了民主權利,處於無權的地位。在都柏林,最好的街道,最好的食物,最美的建築,最大的公園,都是英國人和特權者的財產和享有物。英國在北愛爾蘭不僅享有各種特權,而且對人民群眾實行法西斯專政。一九七一年英國和北愛爾蘭當局宣布實行所謂「預防性拘留」措施,即無須公開審判便可拘留任何個人。北愛爾蘭成千上萬的無辜者被捕入獄。

北愛爾蘭人民反壓迫,反奴役,爭取自由的鬥爭前赴後繼,連綿不斷。一九六九年八月,在首府貝爾法斯特爆發了五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反英鬥爭,沉重地打擊了英國壟斷資產階級的反動統治。

英國政府對於北愛爾蘭人民的正義要求的回答是法西斯鎮壓和政治欺騙。他們妄想用屠刀和說教來壓制北愛爾蘭人民的鬥爭。但是壓迫愈甚,反抗愈烈。北愛爾蘭人民除了舉行示威集會外,還採取了多種鬥爭方式。去年八月,北愛爾蘭人民開展了抗繳捐稅的運動,這個運動現在還在繼續中。在貝爾法斯特有二萬五千多戶居民在窗子上寫着「這裡抗繳捐稅」。他們表示:「不釋放最後一個人,我們不繳稅!」在紐里、施特拉班等城市,參加抗稅的居民達到百分之五十到七十。

現在,北愛爾蘭人民越來越多地進行武裝抗暴鬥爭。他們從上街投擲石塊、瓶子、自製燃燒彈發展到同鎮壓者進行槍戰,顯示了他們不屈的戰鬥意志。北愛爾蘭人民反迫害、爭民主的鬥爭正在繼續向前發展。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