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十住毗婆沙論
◀上一卷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七 知家過患品第十六 入寺品第十七 下一卷▶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七

知家過患品第十六

編輯

  菩薩如是學。應知家過惡。何以故。若知過惡或舍家入道。又化餘人令知家過出家入道。問曰。家過云何。答曰。如經中說。佛告郁迦羅。家是破諸善根。家是深棘刺林難得自出。家是壞清白法。家是諸惡覺觀住處。家是弊惡不調凡夫住處。家是一切不善所行住處。家是惡人所聚會處。家是貪慾嗔恚愚痴住處。家是一切苦惱住處。家是消儘先世諸善根處。凡夫住此家中不應作而作不應說而說。不應行而行。在此中住。輕慢父母及諸師長。不敬諸尊福田沙門婆羅門家是貪愛憂悲苦惱眾患因緣。家是惡口罵詈苦切刀杖繫縛考掠割截之所住處。未種善根不種已種能壞。能令凡夫在此貪慾因緣而墮惡道。嗔恚因緣愚痴因緣而墮惡道怖畏因緣而墮惡道。家是不持戒品。舍離定品。不觀慧品。不得解脫品。不生解脫知見品。於此家中生。父母愛兄弟妻子眷屬車馬。增長貪求無有厭足。家是難滿如海吞流。家是無足如火焚薪。家是無息覺觀相續如空中風。家是後有惡如美食有毒。家是苦性如怨詐親。家是障礙能妨聖道。家是斗亂種種因緣共相違諍。家是多嗔呵責好醜。家是無常雖久失壞。家是眾苦求衣食等方便守護。家是多疑處猶如怨賊。家是無我顛倒貪著假名爲有。家是技人雖以種種文飾莊嚴現爲貴人。須臾不久莊嚴還作貧賤。家是變異會必離散。家如幻假借和合無有實事。家如夢一切富貴久則還失。家如朝露須臾滅失。家如蜜渧其味甚少。家如棘叢受五欲味惡刺傷人。家是針嘴蟲。不善覺觀常唼食人。家污淨命多行欺誑。家是憂愁心多濁亂。家是眾共王賊水火惡親所壞。家是多病多諸錯謬如是長者在家菩薩。應當如是善知家過。複次。

  菩薩應當知  在家之過惡

  親近於佈施  持戒善好喜

  若見諸乞人  應生五三想

  在家菩薩應如是知家過患。當行佈施持戒善好。佈施名舍貪心。持戒名身口業清淨。善名善攝諸根。好喜名同心歡樂。五三想名見乞兒應生五三想。初三者善知識想轉身大富想。裨助菩提想。又有三想。折伏慳貪想。舍一切想。貪求一切智慧想。又有三想。隨如來教想。不求果報想。降伏魔想。又有三想。見來求者生眷屬想。不捨攝法想。舍邪受想。又有三想。離欲想。修慈想。無痴想。今當解第五三想。菩薩因來求者。令三毒折薄舍所施物生離欲想。於求者與樂因緣故。嗔恨心薄名修慈想。是佈施回向無上道則痴心薄。是名不痴想。余想義應如是知。複次。

  菩薩因求者  具六波羅蜜

  以是因緣故  見求應大喜

  六波羅蜜者。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以因求者能得具足。以是利故。菩薩遙見求者心大歡喜作是念。行福田自然而至。我因此人得具足六波羅蜜。所以者何。若於所施物心不貪惜。是名檀波羅蜜。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施與。是名屍羅波羅蜜。若不嗔乞者是名羼提波羅蜜。當行施時不慮空匱心不退沒。是名毗梨耶波羅蜜。若與乞者若自與時心定不悔。是名禪波羅蜜。以不得一切法而行佈施不求果報。如賢聖無所著。以是佈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般若波羅蜜。複次。

  所施物果報  種種皆能知

  慳惜在家者  亦知種種過

  所施物所獲功德利物。慳惜在家所有過惡菩薩於此皆悉了知。問曰。若施得何功德。若惜在家有何過咎。答曰。菩薩以真智慧如是知。施與已是我物。在家者非我物。物施已則堅牢。在家者不堅牢。物施已後世樂。在家少時樂。物施已不憂守護。在家者有守護。苦物施已愛心薄。在家者增長愛。物施已無我所。在家者是我所。物施已無所屬。在家者有所屬。物施已無所畏。在家者多所畏。物施已助菩提道。在家者助魔道。物施已無有盡。在家則有盡。物施已從得樂。在家從得苦。施已舍煩惱。在家增煩惱。施已得大富樂。在家不得大富樂。施已大人業。在家小人業。施已諸佛所嘆。在家愚痴所贊。複次。

  於妻子眷屬  及與善知識

  財施及畜生  應生幻化想

  一切諸行業  是則爲幻師

  在家菩薩。於妻子等應生幻化想。如幻化事但誑人目。行業是幻主。妻子等事不久則滅。如經說。佛告諸比丘。諸行如幻化誑惑愚人無有實事。當知因業故有業盡則滅。是故如幻作是念。

  我非彼所有  彼非我所有

  彼我皆屬業  隨業因緣有

  如是正思惟  不應起惡業

  父母妻子親裏知識奴婢僮客等。不能爲我作救作歸作趣。非我非我所。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尚非我非我所。何況父母妻子等。我亦不能爲彼作救作歸作趣。我亦屬業隨業所受。彼亦屬業隨業所受。好惡果報如是三種籌量。一有義趣。二見經說。三見現事。不應爲父母妻子等起身口意毫釐惡業。複次。

  菩薩於妻所  應生三三想

  亦復有三三  又復有三三

  在家菩薩應生三想。所謂三者。妻是無常想失想壞想。又有三想。是戲笑伴非後世伴。是共食伴非受業果報伴。是樂時伴非苦時伴。又有三想。是不淨想臭穢想可厭想。又有三想。是怨家想惱害想相違想。又有三想。羅剎想毗舍闍鬼想醜陋想。又有三想。入地獄想入畜生想入餓鬼想。又有三想。重擔想減想屬畏想。又有三想。非我想無定屬想假借想。又有三想。因起身惡業想起口惡業想起意惡業想。又有三想。欲覺處想嗔覺處想惱覺處想。又有三想。枷杻相鎖械相縛系相。復有三相。遮持戒相。遮禪定相。遮智慧相。復有三相坑相羅網相圍合相。復有三相。災害相疾病相衰惱相。復有三相。罪相黑耳相災雹相。復有三相。病相老相死相。復有三相。魔相魔處相畏相。復有三相。憂愁相懊惱相啼哭相。復有三相。大豺狼相大摩竭魚相大貓狸相。復有三相。黑毒蛇相鱣魚相奪勢力相。復有三相。無救相無歸相無舍相。復有三相。失相退相疲極相。復有三相賊相獄卒相地獄卒相。復有三相。留相縛相結相。復有三相。泥相流相[漂*寸]相。復有三相。械相鎖相[米*離]粘相。復有三相。猛火聚相刀輪相草炬相。復有三相。無利相刺棘相惡毒相。復有三相。陵上相覆映相貪著相。復有三相。恨相鞭杖相刀槊相。復有三相。忿恚相諍訟相打棒相。復有三相。怨憎會相離愛相鬧相。取要言之。是以一切臭惡不淨相。一切衰濁相。是一切不善根相。是故在家菩薩。於妻子見如是相。應生厭離心出家修善爲善。若不能出家。不應於妻起諸惡業。複次。

  若於子偏愛  即以智力舍

  因子行平等  普慈諸眾生

  在家菩薩。若自知於子愛心偏多。即以智力思惟舍離。智力者應如是念。菩薩平等心。乃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高下心者則無菩提。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一相無相得。不從別異相得。我今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於子所愛心偏多即有高下不名平等。即是別相非是一相。若如是者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爲甚遠。是故我不應於子偏生愛心。爾時於子應生三相。一於我爲賊佛說等慈破令不等。愛心偏多故。二爲賊害因是子故。破諸善根遮正智命。三我因是子逆道中行不行順道。即時因子於諸眾生等行慈心應作是念。子從余處來我亦從余處來。子至異處我去異處。我不知彼去處。彼不知我去處。彼不知我來處。我不知彼來處。是子非我所有。何爲無故橫生愛縛。如說。

  彼我不相知  所來所去處

  彼我云何親  而生我所心

  複次無始生死中。一切眾生曾爲我子。我亦曾爲彼子。有爲法中無有決定此是我子彼是他子。何以故。眾生於六道中轉輪互爲父子。如說。

  無明蔽慧眼  數數生死中

  往來多所作  更互爲父子

  貪著世間樂  不知有勝事

  怨數爲知識  知識數爲怨

  是故我方便莫生憎愛心。何以故。若有善知識。常種種求利益。若有怨賊。常種種生無益相。有此憎愛心則不得通達諸法平等想。心高下者死後生邪處。正行者生正行處。是故我不應行邪行。於眾生行平等。當得平等薩婆若。

入寺品第十七

編輯

  如是在家菩薩。不應於諸事中生貪著心我我所心。何以故。隨所貪著難捨之物法應施與。若能施與則除此過。菩薩如是無有貪著慳惜之心可以處家。問曰。在家菩薩。或有貪惜愛著之物有來求者。此應云何。答曰。

  於所貪著物  有來求索者

  當自勸喻心  即施勿慳惜

  菩薩所貪惜物。若有乞人急從求索。汝以此物施與我者速得成佛。菩薩即時應自勸喻而施與之。如是思惟。若我今者不捨此物。此物必當遠離於我。設至死時不隨我去。此物則是遠離之相。今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具足檀波羅蜜故施與。後至死時心無有悔。經說。不悔心死必生善處。是得大利云何不捨。如是自勸猶貪惜者應辭謝乞者言。

  我今是新學  善根未成就

  心未得自在  願後當相與

  應辭謝乞者言。勿生嗔恨。我新發意善根未具。於菩薩行法未得勢力。是以未能捨於此物。後得勢力善根成就。心得堅固當以相與。複次。

  若眾不和合  斷於經法事

  菩薩應隨力  方便令不絕

  眾僧或以事緣諍競乖散法事有廢。在家菩薩應勤心方便彼此之間心無所偏。若以財物若以言說禮敬求請令還和合。或以乏少衣食因緣。或邪見者橫作障礙。或說法者欲求利養。或聽法者心不恭敬。在家菩薩於此事中隨宜方便。若以財物若以言說下意求請使法事不廢。法事不廢者。是爲然佛法燈供養十方三世諸佛。複次。

  齋日受八戒  親近淨戒者

  以戒善因緣  深心行愛敬

  齋日者。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及遮三忌。三忌者。十五日爲一忌。從冬至後四十五日。此諸惡日多有鬼神侵克縱暴。世人爲守護日故過中不食。佛因教令受一日戒。既得福德。諸天來下觀察世間見之歡喜則便護念。在家菩薩於諸小事猶尚增益。何況先有此齋而不隨順。是故應行一日齋法。既得自利亦能利人。問曰。齋法云何。答曰。應作是言。如諸聖人常離殺生。棄捨刀杖常無嗔恚。有慚愧心慈悲眾生。我某甲今一日一夜遠離殺生。棄捨刀杖無有嗔恚。有慚愧心慈悲眾生。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常離不與取。身行清淨受而知足。我今一日一夜遠離劫盜不與取。求受清淨自活。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常斷淫泆遠離世樂。我今一日一夜除斷淫泆遠離世樂淨修梵行。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常離妄語。真實語正直語。我今一日一夜遠離妄語。真實語正直語。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常遠離酒。酒是放逸處。我今一日一夜遠離於酒。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常遠離歌舞作樂花香瓔珞嚴身之具。我今一日一夜遠離歌舞作樂華香瓔珞嚴身之具。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常遠離高廣大床處在小榻草蓐爲座。我今一日一夜。遠離高廣大床。處在小榻。草蓐爲座。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常過中不食。遠離非時行非時食。我今一日一夜過中不食遠離非時行非時食。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說。

  殺盜淫妄語  飲酒及華香

  瓔珞歌舞等  高床過中食

  聖人所舍離  我今亦如是

  以此福因緣  一切共成佛

  親近持淨戒比丘者。在家菩薩應親近諸比丘盡能護持清淨禁戒成就功德防遠眾惡者。以戒善因緣者。又應親近持戒比丘身口業淨心行直善無眾惡者。深心愛敬者於上直心善行持戒比丘成就諸功德者。應生最上恭敬深心愛樂。問曰。在家菩薩若於持戒比丘成就功德生愛敬心者。應於破戒比丘生輕恚心耶。答曰。

  若見破戒者  不應起輕恚

  在家菩薩若見破戒雜行比丘威儀不具所行穢濁覆藏瑕疵無有梵行自稱梵行。於此比丘不應輕慢有嗔恚心。問曰。若不嗔恨應生何心。答曰。

  應生憐愍心  訶責諸煩惱

  在家菩薩若見破戒比丘不應生嗔恨輕慢應生憐愍利益之心。作是念。咄哉此人遇佛妙法。得離地獄畜生餓鬼色無色界邊地生處。諸根具足不聾啞不頑鈍。值佛妙法別識好醜。心存正見解知義理。人身難得如大海中有一眼鱉頭入板孔。生在人中倍難於此。既聞佛法能滅諸惡度諸苦惱得至正智。舍諸資生所有多少。永割親族無所顧戀。若生凡庶或在種姓。信佛語故能捨出家。常聞破戒之罪。所謂自賤其身智所訶責。惡名流布常懷疑悔。死墮惡道得聞此事而猶破戒。行十善道乃得人身。而不能如法善用以自利益。咄哉三毒其力甚惡。常陵眾生難得舍離。諸佛種種呵罵煩惱惡賊惡行如實有理。如是思惟不應輕賤破戒之人。又作是念。若我不能都離嗔恚輕慢心者。應自思惟。佛法無量猶如大海。或有開通而我不知。如大乘決定王經中。佛告阿難。或有比丘。根鈍闇塞心不明了。不達諸法相。常念有想無想法中而取有想。生男女想生罪礙想生垢想生淨想。生如是想者。名爲鈍根。心不明了則爲有罪。阿難。若人一切法中不能善解名爲不了。一切諸法從初以來。本體性相常不可得。是人不知如是之事。生是諸想則與外道無有差別。阿難。我所說法皆有開通明了清淨。此中無罪亦無罪者。阿難。罪名疑悔愚痴闇冥。罪者名生眾生想我想命想人想。皆因身見名爲罪者。於我法中無如此人。若我法中定實有我眾生命人身見等者。不言我法有開非是不開。我法從本已來常清淨明了。複次阿難。若決定有罪有受罪者則身即是神即墮常見則無佛道。若身異於神即墮斷見亦無佛道。如是六十二見皆可是菩提但是事不然。是故阿難。我於大眾中師子吼說而無所畏言。我法有開非不有開。從本已來常清淨明了。阿難。若罪定有。則畢竟無涅槃。我則不言我法有開。阿難。我法實從本已來清淨明了。是故我弟子降心安隱無有疑悔。無諸罪惡清淨行道。菩薩應如是思惟不應嗔恚破戒者。又作是念。是戒必定得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曾聞必定菩薩有起罪者。如過去十萬劫。有菩薩誹謗漏盡阿羅漢。名爲阿羅漢。又聞必定菩薩於此劫前三十一劫。以矛刺須陀洹。又此賢劫中。聞有菩薩誹謗劬樓孫佛言何有禿人而當得道。如是等眾生難可得知。是故我於此事何用知爲。得失好惡彼自作自受何豫於我。我今若欲實知彼事。或自傷害籌量眾生。佛所不許。如經中說。佛告阿難。若人籌量於他即自傷身。唯我可得籌量。眾生與我等者亦應籌量。如說。

  有瓶蓋亦空  無蓋亦復空

  有瓶蓋亦滿  無蓋亦復滿

  當知諸世間  有此四種人

  威儀及功德  有無亦如是

  若非一切智  何能籌量人

  寧以見威儀  而便知其德

  正智有善心  名爲賢人相

  但見外威儀  何由知其內

  內有功德慧  外現無威儀

  遊行無知者  如以灰覆火

  若以外量內  而生輕賤心

  敗身及善根  命終墮惡道

  外詐現威儀  遊行似賢聖

  但有口言說  如雷而無雨

  諸心所行處  錯謬難得知

  是故諸眾生  不可妄度量

  唯有一切智  悉知諸心心

  微密所行處  是故量眾生

  佛言與我等  乃能量眾生

  若佛如是說  誰能籌量人

  若見外威儀  稱量其內德

  自敗其善根  如水自崩岸

  若於此錯謬  則起大業障

  是故於此人  不應起輕賤

  是故在家菩薩不應於破戒人起輕慢嗔恚。又持戒破戒白衣之人不與同住。何由得知。我若欲於此事分別明了者則起罪障。罪障因緣故於千萬劫受諸苦分。如無行經中說。又大乘經中。佛告郁伽羅長者。如是在家菩薩應於破戒比丘生憐愍心。是人垢行惡行不善。何以故。是人披如來善寂滅聖主法衣。自不善軟不能調伏諸根行敗壞行。又佛經中說。不輕未學。此非人罪是煩惱罪。此人以是煩惱起不善事。又佛法有開。是人或能自除過罪。正念因緣得入法位。若入必定在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如佛言。唯有智慧可破煩惱。又復說言。不應妄稱量人。若稱量者則爲自傷。唯佛智慧乃能明了。如此事者非我所知。即於破戒人中不生嗔恚輕慢之心。複次。

  菩薩若入寺  應行諸威儀

  恭敬而禮拜  供養諸比丘

  是在家菩薩若入佛寺。初欲入時於寺門外五體投地。應作是念。此是善人住處。是空行者住處。無想行者住處。無願行者住處。此是行慈悲喜舍者住處。此是正行正念者住處。若見諸比丘威儀具足視瞻安詳攝持衣缽坐臥行止寤寐飲食言說寂默容儀進止皆可觀察。若見比丘修行四念聖所行處持戒清淨誦讀經法精思坐禪。見已恭肅敬心禮拜親近問訊。應作是念。

  若我恆沙劫  常於天祠中

  大施不休廢  不如一出家

  是菩薩爾時應作是念我如法求財。於恆河沙等劫常行大施。是諸施福猶尚不如發心出家。何況有實。何以故。在家則有無量過惡。出家能成無量功德。在家則潰鬧。出家則閑靜。在家則屬垢。出家則無屬。在家是惡行處。出家是善行處。在家則染諸塵垢。出家則離諸塵垢。在家則沒五欲泥。出家則出五欲泥。在家難得淨命。出家易得淨命。在家則多怨賊。出家則無怨賊。在家則多惱礙。出家則無惱礙。在家是憂處。出家是喜處。在家是惡道門。出家是利益門。在家是繫縛。出家是解脫。在家則雜畏。出家則無畏。在家有鞭杖。出家無鞭杖。在家有刀槊。出家無刀槊。在家有悔熱。出家無悔熱。在家多求故苦。出家無求故樂。在家則戲調。出家則寂滅。在家是可愍。出家無可愍。在家則愁悴。出家無愁悴。在家則卑下。出家則高顯。在家則熾然。出家則寂滅。在家則爲他。出家則自爲。在家少勢力。出家多勢力。在家隨順垢門。出家隨順淨門。在家增刺棘。出家破刺棘。在家成就小法。出家成就大法。在家作不善。出家則修善。在家則有悔。出家則無悔。在家增淚乳血海。出家竭淚乳血海。在家則爲諸佛辟支佛聲聞所呵賤。出家則爲諸佛辟支佛聲聞所稱嘆。在家則不知足。出家則知足。在家則魔喜。出家則魔憂。在家後有衰。出家後無衰。在家則易破。出家則難破。在家是奴僕。出家則爲主。在家永在生死。出家究竟涅槃。在家則墮坑。出家則出坑。在家則黑闇。出家則明顯。在家不能降伏諸根。出家則能降伏諸根。在家則傲誕。出家則謙遜。在家則鄙陋。出家則尊貴。在家有所由。出家無所由。在家則多務。出家則小務。在家則果小。出家則果大。在家則諂曲。出家則質直。在家則多憂。出家則多喜。在家如箭在身。出家如身離箭。在家則有病。出家則病癒。在家行惡法故速老。出家行善法故少壯。在家放逸爲死。出家有智慧命。在家則欺誑。出家則真實。在家則多求。出家則少求。在家則飲雜毒漿。出家則飲甘露漿。在家多侵害。出家無侵害。在家則衰耗。出家無衰耗。在家如毒樹果。出家如甘露果。在家則怨憎和合。出家則離怨憎會苦。在家則愛別離苦。出家則親愛和合。在家則痴重。出家則痴輕。在家則失淨行。出家則得淨行。在家則破深心。出家則成深心。在家則無救。出家則有救。在家則孤窮。出家不孤窮。在家則無舍。出家則有舍。在家則無歸。出家則有歸。在家則多嗔。出家則多慈。在家則重擔。出家則舍擔。在家則事務無盡。出家則無有事務。在家則罪會。出家則福會。在家則苦惱。出家則無苦惱。在家則有熱。出家則無熱。在家則有諍。出家則無諍。在家則染著。出家無染著。在家有我慢。出家無我慢。在家貴財物。出家貴功德。在家有災害。出家滅災害。在家則減失。出家則增益。在家則易得。出家則難遇。千萬劫中時乃一得。在家則易行。出家則難行。在家則順流。出家則逆流。在家則漂流。出家則乘筏。在家則爲煩惱所[漂*寸]。出家則有橋樑自度。在家是此岸。出家是彼岸。在家則纏縛。出家離纏縛。在家懷結恨。出家離結恨。在家隨官法。出家隨佛法。在家有事故。出家無事故。在家有苦果。出家有樂果。在家則輕躁。出家則威重。在家伴易得。出家伴難得。在家以婦爲伴。出家堅心爲伴。在家則入圍。出家則解圍。在家則以侵惱他爲貴。出家則以利益他爲貴。在家則貴財施。出家則貴法施。在家則持魔幢。出家則持佛憧。在家有歸處。出家壞諸歸處。在家增長身。出家則離身。在家入深榛。出家出深榛。複次。

  又於出家者  心應深貪慕

  是在家菩薩。如是思惟出家功德。於出家者心應貪慕。我何時當得出家得有如是功德。我何時當得出家次第具行沙門法。則說戒布薩安居自恣次第而坐。我何時當得聖人所著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熏修法衣。何時當得持聖人相。何時當得閒林靜住。何時當得持缽乞食得與不得。若多若少若美若惡若冷若熱次第而受趣以支身如塗瘡膏車。何時當得於世八法心無憂喜。何時當得關閉六情如縶狗鹿魚蛇猴鳥。狗樂聚落鹿樂山澤。魚樂池沼蛇好穴處。猴樂深林鳥依虛空。眼耳鼻舌身意常樂色聲香味觸法。非是凡夫淺智弱志所能降伏。唯有智慧堅心正念。乃能摧伏六情寇賊不令爲患自在無畏。何時當得樂欲坐禪誦讀經法樂斷煩惱樂修善法樂著弊衣。趣足障體。念昔在俗多行放逸。今得自利又利他故。當勤精進。何時當得隨順菩薩所行道法。何時當得亦爲世間作無上福田。何時當得離恩愛奴。何時當得脫是家獄。如說。

  禮敬諸塔寺  因佛生三心

  是在家菩薩既已慕尚出家。若入塔寺敬禮佛時。應生三心。何等爲三。我當何時得於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摩睺羅伽人非人中受諸供養。何時當得神力舍利流布世間利益眾生。我今深心行大精進。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作佛已入無餘涅槃。複次。

  詣諸比丘時  隨所行奉事

  默然順所誨  濟乏無所惜

  是在家菩薩敬禮塔已。求造諸比丘說法者。所持律者。讀修多羅者。讀摩多羅迦者。讀菩薩藏者。作阿練若者。著納衣者。乞食者。一食者。常坐者。過中不飲漿者。但三衣者。著褐衣者。隨敷坐者。在樹下者。在冢間者。在空地者。少欲者。知足者。遠離者。坐禪者。勸化者。應各隨諸比丘所行奉事。若至讀阿毗曇者所。隨其所說諸法性相相應不相應等請問所疑。問已習學。若遇持律者。應當請問起罪因緣罪之輕重滅罪之法及阿波陀那事。問已修學行。若遇讀修多羅者。應當請問諸阿含諸部中義習學多聞。若遇讀摩多羅迦應利眾經憂陀那波羅延法句者。應當學習如是等經。若遇讀菩薩藏者。應當請問六波羅蜜及方便事問已修學。若遇阿練若。應學其遠離法。若遇坐禪者。應學其坐禪法。余諸比丘亦應如是隨其所行請問修學無所違逆。攝護口者詣諸比丘應善攝口安詳默然。觀時觀土隨事思惟心不錯亂少於語言。又於說法者所。諸比丘等隨所乏少。若衣若缽若尼師壇。資生之物隨力而施無所匱惜。所以者何。菩薩尚應施諸惡人。何況比丘有功德者。乃至身肉猶當不惜。況復外物。助道因緣。複次。

  若行佈施時  莫生他煩惱

  行佈施時若與一人。一人不得便生恚惱。應善籌量而行佈施。勿使他人生於恚惱。何以故。

  將護凡夫心  應勝阿羅漢

  是在家菩薩。施諸比丘衣服飲食醫藥臥具供養迎送敬禮親近。將護凡夫心。應勝將護阿羅漢。何以故。諸阿羅漢於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心無有異。凡夫有愛恚慳嫉故能起罪業。以是罪業墮在地獄畜生餓鬼。是故應深將護凡夫。菩薩事者。皆爲利益一切眾生佈施。非爲自樂不爲自得後世果報。非如市易。複次。

  因以財施故  可以法施攝

  隨所欲利益  教發無上心

  是在家菩薩爲自利故隨所利益。比丘若以衣施。若以缽施。如是等種種余財物施。如是比丘未入法位未得道果。應勸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何以故。因財施攝故得以法施攝。或於所施檀越有愛敬心信受其語。複次。

  爲欲護持法  捨命而不惜

  療治病比丘  乃至以身施

  是在家菩薩爲欲護持法故。乃至自捨身命。勤行精進摧破六十二種外道及諸魔民憎嫉佛法者。佛弟子中或有邪行詭異佛法。如是之人如法摧破。名爲護持法。又應於諸多聞說法者。加信敬心四事供養。亦名護持法。若自讀誦解說書寫修多羅毗尼阿毗曇摩多羅迦菩薩藏者。亦教他人讀誦解說書寫。以是因緣法得久住利益一切。在家出家稱揚嘆說法久住利。若法疾滅說有過惡。又念如來久遠已來。行菩薩道行諸難行乃得是法。以是因緣於諸在家出家。勤心精進示教利喜。若令得道。若令入阿惟越致。略說護法因緣。令得一切安樂之具。亦復自能如說修行。皆名護持法。複次是在家菩薩法。若有病比丘應須療治。是菩薩乃至捨身爲治其病而不愛惜是最爲要。出家之人應於在家求此要事。所謂身自瞻視疾病供給醫藥。複次。

  決定心佈施  施已而無悔

  是菩薩若爲護持正法。若爲瞻視病人。應時供施心無有悔。是名清淨施。若不求果報。不分別是應受是不應受。但以憐愍利益心與。是名清淨施。如說。

  若人悲心施  是名清淨施

  不言是福田  不言非福田

  若人行佈施  無所爲故與

  若人爲果報  是名爲出息

  是故說施已  心無有悔恨

  乃至微小福  皆向無上道

  以是佈施因緣所得福德。皆應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求今世後世利樂及小乘果。但爲眾生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我先說在家菩薩余行當說者今已說竟。皆於大乘經中處處抄集。隨順經法菩薩住是行中。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第二地中多說出家菩薩所行。在家出家菩薩共行今當復說。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