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為工農兵服務

千方百計為工農兵服務
河南鄢陵縣文工團
1971年5月2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這篇光輝著作教導我們:「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我們經常學習《講話》,深入批判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文藝黑線,明確了服務方向,克服了脫離群眾的「劇院化」作風,深入農村,堅持為廣大貧下中農演出。

我們初到農村時,不少人晚上登台演戲,白天在屋裡休息,很少與群眾接觸。演出時也不夠嚴肅認真,不受群眾歡迎。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學習毛主席在《講話》中關於「我們知識分子出身的文藝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為群眾所歡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來一個變化,來一番改造。沒有這個變化,沒有這個改造,什麼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等偉大教導,使大家認識到,如果不從世界觀上認真改造自己,不去主動地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身子雖然下到農村,但思想感情還是舊的,立足點還沒有移到工農兵方面來,與貧下中農沒有共同的語言,也就不能很好地貫徹執行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我們遵照毛主席的教導,在深入農村為貧下中農演出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大家投身於農村三大革命運動的實踐,在鬥爭中活學活用《講話》和「老三篇」,狠抓每個人的世界觀的改造。我們每到一地演出,都把參加階級鬥爭當作一項政治任務,把參加生產勞動當作一門必修課,並廣泛開展訪貧問苦,為貧下中農辦好事。通過各種形式向貧下中農學習,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有兩個女演員,過去有嬌氣,怕苦怕髒。通過一段三大革命運動的鍛煉,思想感情發生了變化。一次,文工團到一個村莊演移植的革命樣板戲《紅燈記》,村上一位五保戶老大娘因病沒有出來看戲。這兩位女演員知道後,利用中午休息時間特意到老大娘床前為她演唱了《紅燈記》中的幾個唱段,同老人談心,聽她講述家史。還替老人把被子拆洗乾淨。老人不住地說:「毛主席領導得好!」她再三囑咐這兩個隊員聽毛主席的話,跟毛主席干一輩子革命。

「為什麼人服務的問題解決了,接着的問題就是如何去服務。」我們牢記毛主席的教導,在深入農村的過程中,處處想到群眾,為群眾打算。以前,文工團下鄉演出,都由當地群眾用車接送,群眾還得停下生產搭舞台。另外,還常因舞台問題耽誤演出,影響演出質量。開始,大家習以為常,認為演員不管搭舞台是歷來的老規矩,農村條件差,演出質量差一點也沒啥。但隨着思想感情的變化,引起了大家的深思:「這樣作,是我們為貧下中農服務,還是讓貧下中農為我們服務?」大家對照《講話》和「老三篇」,查感情,找差距,繼續清除頭腦里「演員特殊論」的餘毒,進一步樹立全心全意為貧下中農服務的思想。

用《講話》武裝了頭腦,就有積極性、創造性,就會千方百計地為工農兵服務。為解決下鄉演出的舞台問題,大家出主意,想辦法,自己動手,群策群力,經過多次設計,反覆改進,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地創製成一座活動舞台。這個活動舞台由七輛特製架子車、摺疊台板、十三根大竹竿和台篷(包括圍篷)組成。活動舞台的面積,同劇場的舞台差不多。行動時架子車當運輸工具,台板摺疊成木箱裝服裝道具。演員自己拉架子車,走到哪裡演到哪裡。每到一地,大家一齊動手,用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就把舞台搭好,不費群眾人力物力和畜力,就能演出。社員們高興地說:「你們這種辦法,我們很歡迎。」一次,我們要到一個偏遠的小村莊演出,那裡的貧下中農聽了很高興,可就是發愁村小勞力少,又缺少木杆,搭台子困難。後來看我們拉着架子車來到村頭,一袋煙工夫就把台子搭起來了,頓時群情沸騰,不斷高呼「毛主席萬歲!」貧下中農說:「這舞台可搭到俺貧下中農的心坎上了!」

全心全意為工農兵服務,是無止境的。創製了活動舞台以後,大家繼續動腦筋想辦法,又對布景進行了改革,把死景框改制成能夠拆卸的活景框,自製了摺疊桌、椅、床等道具,便於下鄉攜帶,改變了以往在農村演出景缺道具不全的狀況。我們還添置了一個小發電機,利用當地生產隊的動力機帶動發電,使用電力照明、打景和擴音,以保證革命樣板戲演出的質量。

回顧幾年來我們堅持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所走過的道路,大家深切地體會到:關鍵是世界觀的改造問題。而改造世界觀,必須在和工農兵相結合的實踐中踏踏實實地改變自己的思想感情。怕苦怕累,貪圖安逸,培養不出真正的革命文藝戰士。環境越艱苦,越能鍛煉人,汗水流得越多,思想上的污泥沖洗得越淨。同志們說得好:「坐車下鄉,身子舒坦了,思想變懶了,與貧下中農的感情疏遠了。」大家都以毛主席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偉大教導激勵自己,爭拉重車,挑重擔。每到一個地方,演員們不顧疲勞,放下行裝,就深入田間與社員一起參加勞動,為他們宣傳演出,給貧下中農擔水,掃地,理髮,扎針治病,開展多樣性的服務活動。

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無產階級文藝永放光芒的指路明燈,也是造就無產階級文藝隊伍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深深體會到,照《講話》辦事,就是方向,就是勝利;用《講話》武裝頭腦,就出智慧,出力量。我們決心把《講話》作為進行思想和政治路線教育的基本課程,反覆學,經常用。在《講話》的指引下,沿着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不斷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