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軒集 (四庫全書本)

南軒集 巻一

  欽定四庫全書      集部四
  南軒集         別集類三
  提要
  等謹案南軒集四十四巻宋張栻撰栻字敬夫廣漢人丞相浚之子以䕃補官孝宗時厯左司員外郎除秘閣修撰終於荊湖北路安撫使事蹟具宋史道學傳栻歿之後其弟杓裒其故稿四巨編屬朱子論定朱子又訪得四方學者所傳數十篇益以平日往還書疏編次繕寫未及蕆事而已有刻其別本流傳者朱子以所刻之本多早年未定之論而末年談經論事發明道要之語反多所佚遺乃取前所蒐輯參互相校㫁以栻晩嵗之意定為四十四巻併詳述所以改編之故弁於書首即今所傳淳熙甲辰本也栻與朱子交最善集中與朱子書凡七十有三首又有答問四篇其間論辨齗齗不少假借如第二扎則致疑於辭受之間第三紮辨墓祭中元祭第四札辨太極圖説註第五六七札辨中庸註第八札辨游酢祠記第十札規朱子言語少和平第十一札論社倉之弊責以偏袒王安石第十五札辨胡氏所傳二程集不必追改戒以平心易氣第二十一札詳論仁之説有流弊第四十四札論山中諸詩語未和平第四十九札論易説未安是從來許多意思未能放下第五十四札規以信隂陽家言擇葬地與胡季隨第五札又論朱子所編名臣言行錄未精細朱子並錄之集中不以為忤又栻學問淵源本出胡宏而與朱子第二十八札謂胡寅讀史管見病敗不可言其中有好處亦無完篇又第五十三札謂胡安國春秋傳其間多有合商量處朱子亦並錄之集中不以為嫌足以見醇儒心術光明洞達無一毫黨同伐異之私後人執門戸之見一字一句無不回䕶殊失朱子之本意至朱子作張浚墓誌本據栻所作行狀故多溢美語錄載之甚明而編定是集乃削去浚行狀不載亦足見不以朋友之私害是非之公矣論張浚者往往遺議於朱子葢未核是集也劉昌詩蘆浦筆記駁栻堯廟歌指堯廟在桂林失於附㑹其歌今在集中葢取其尊崇帝徳而畧其事實昌詩又錄栻慤齋銘稱栻奉其父命為其弟杓作本集不載檢之良然然栻集即杓所輯不應反漏考髙斯得恥堂存稿有南軒永州諸詩跋曰劉禹錫編栁子厚集㫁至永州以後少作不錄一篇南軒先生永州所題三亭陸山諸詩時方二十餘嵗興寄已落落穆穆如此然求之集中則咸無焉豈編次者以栁集之法裁之乎然則栻集外詩文皆朱子刪其少作非偶佚矣乾隆四十三年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陸費墀












  欽定四庫全書     集部四
  南軒集目錄      別集類三
  巻一
  詞
  賦
  古詩上
  巻二
  古詩中
  巻三
  古詩下
  巻四
  律詩一
  巻五
  律詩二
  巻六
  律詩三
  巻七
  律詩四
  巻八
  表
  啟
  巻九
  記一
  巻十
  記二
  巻十一
  記三
  巻十二
  記四
  卷十三
  記五
  巻十四
  序上
  巻十五
  序下
  巻十六
  史論上
  巻十七
  史論下
  巻十八
  説
  巻十九
  書一
  卷二十
  書二
  巻二十一
  書三
  巻二十二
  書四
  巻二十三
  書五
  巻二十四
  書六
  巻二十五
  書七
  巻二十六
  書八
  巻二十七
  書九
  巻二十八
  書十
  卷二十九
  荅問一
  卷三十
  荅問二
  巻三十一
  荅問三
  巻三十二
  荅問四
  巻三十三
  題跋上
  巻三十四
  題跋中
  巻三十五
  題跋下
  巻三十六
  銘
  箴
  賛
  巻三十七
  墓誌銘一
  巻三十八
  墓誌銘二
  巻三十九
  墓誌銘三
  巻四十
  墓誌銘四
  巻四十一
  墓誌銘五
  巻四十二
  祝文
  巻四十三
  祭文上
  巻四十四
  祭文下

  南軒集原序
  孟子沒而義利之説不明於天下中間董相仲舒諸葛武侯兩程先生屢發明之而世之學者莫之能信是以其所以自為者鮮不溺於人慾之私而其所以謀人之國家則亦曰功利焉而巳爾爰自國家南渡以來乃有丞相魏國張忠獻公倡明大義以斷國論侍讀南陽胡文定公誦說遺經以開聖學其託於空言見於行事雖若不同而於孟子之言董葛程氏之意則皆有所謂千載而一轍者若近故荊州牧張侯敬夫者則又忠獻公之嗣子而胡公季子五峯先生之門人也自其幼壯不出家庭而固巳得夫忠孝之傳既又講於五峯之門以㑹其歸則其所以黙契於心者人有所不得而知也獨其見於論說則義利之間毫釐之辨蓋有出於前哲之所欲言而未及究者措諸事業則凡宏綱大用鉅細顯微莫不洞然於胸次而無一毫功利之雜是以論道於家而四方學者爭鄉往之入侍經帷出臨藩屏則天子亦味其言嘉其績且將倚以大用而敬夫不幸死矣敬夫既沒其弟定叟裒其故藁得四巨編以授予曰先兄不幸蚤世而其同志之友亦少存者今欲次其文以行於世非子之屬而誰可予受書愀然開巻亟讀不能盡數篇為之廢書太息流涕而言曰世復有斯人也耶無是人而有是書猶或可以少見其志然吾友平生之言蓋不止此也因復益為求訪得諸四方學者所傳凡數十篇又發吾篋出其往還書疏讀之亦多有可傳者方將為之定著繕寫歸之張氏則或者巳用別本摹印而流傳廣矣遽取觀之蓋多曏所講焉而未定之論而凡近嵗以來談經論事發明道要之精語反不與焉予因慨念敬夫天資甚髙聞道甚蚤其學之所就既足以名於一世然察其心蓋未嘗一日以是而自足也比年以來方且窮經㑹友日反諸心而驗諸行事之實蓋有所謂不知年數之不足者是以其學日新而無窮其見於言語文字之間始皆極於髙逺而卒反就於平實此其淺深疎宻之際後之君子其必有以處之矣顧以序次之不時使其説之出於前而棄於後者猶得以雜乎篇帙之間而讀者或不能無疑信異同之惑是則予之罪也巳夫於是乃復亟取前所蒐輯參互相校斷其敬夫晩嵗之意定其書為四十四巻嗚呼使敬夫而不死則其學之所至言之所及又豈予之所得而知哉敬夫所為諸經訓義唯論語說晩嘗更定今巳別行其他往往未脫藁時學者私所傳錄敬夫蓋不善也以故皆不著其立朝論事及在州郡條奏民間利病則上意多鄉納之亦有頗施行者以故亦不著獨取其經筵口義一章附於表奏之後使敬夫所以堯舜吾君而不愧其父師之傳者讀者有以識其端雲淳熙甲辰十有二月新安朱熹序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