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土方草藥 堅持勤儉行醫

發掘土方草藥 堅持勤儉行醫

——記「赤腳醫生」李榮裕
新會縣革委會報道組
1969年2月1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貧農的兒子李榮裕,是廣東省新會縣七堡公社高旺大隊的「赤腳醫生」。兩年來,他遵循毛主席「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偉大教導,積極發掘和使用草藥為貧下中農治病,深受貧下中農歡迎。大家高興地說:「象這樣的『赤腳醫生』真管用,有出息!」

李榮裕今年二十二歲,自從一九六七年春天當上「赤腳醫生」後,對採用草藥治病發生了興趣。他想,農村缺醫少藥,貧下中農得了個什麼病,醫治不便,而且要花很多錢。如果採用草藥治病,大自然就是豐富的藥房,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既能減輕貧下中農的經濟負擔,又可改變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於是他下決心發掘土方草藥,為貧下中農治病。

起初,李榮裕採集了幾種常見草藥給貧下中農防病治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隊裡的階級敵人卻煽陰風,點鬼火,胡說什麼「用樹皮草根治病會治死人」,妄圖恐嚇和欺騙群眾,進行破壞。李榮裕牢記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教導,繼續發掘土方草藥,堅持勤儉行醫,積極為貧下中農防病治病,用實際行動粉碎了階級敵人的陰謀。

李榮裕為了取得識別和使用草藥的知識,一有空就去拜訪老貧農、老草醫,虛心向他們學習。他踏遍了幾個公社的大小山頭,採集草藥標本,研究分析各種草藥的性能,還經常自己親口嘗試。有一次他得了喉炎,聽說有一種草藥治療喉炎有效,他便採集這種草藥服用,療效很好。以後他就用這種草藥與其他幾種草藥搭配,製成一種治療喉炎的藥片。他還收集了幾十個民間草藥驗方,並通過實踐加以總結提高,整理出治療肝炎、肺炎、腎炎、腸胃炎、中耳炎、痢疾等病症的方子。貧農婦女蘇如患了肝炎,到外地醫了一個多月,花了一百多元,沒有治好;李榮裕用草藥給她治療,只吃了五劑就基本好了,沒花一分錢。社員黃女妙患慢性胃炎,到縣城及附近幾個公社衛生院診治,都沒有好轉,後來還是李榮裕用草藥把她的病給治好了。高旺大隊原來有十多人患中耳炎,常年流膿不止。李榮裕為了給階級兄弟解除痛苦,經過多次試驗,終於製成了一種治療中耳炎的藥粉,療效很好,很快在全大隊消滅了中耳炎。李榮裕還有效地利用了草藥防治流行性腦炎、流行性感冒等流行病。一九六七年,他用草藥給社員飲用,配合其他預防措施,使全大隊沒有一人得流行性腦炎。

七堡公社是珠江三角洲的一塊沖積平原,全社沒有一座山。李榮裕所使用的四十多種草藥,大部分是他到外地山區採挖的。他能夠吃苦耐勞,利用節日、假日和農閒時間,到遠隔十幾里以至幾十里的古兜、高鶴等地採挖草藥,每次都是天未亮就出發,天黑才回到家。他用草藥配製的各種藥粉、藥片、藥膏,全是用「土辦法」製成的。沒有粉碎機,他就用舂米的碓舂,揚起的粉末又苦又辣,嗆口嗆鼻,他也不怕,堅持克服困難,埋頭苦幹。

兩年來,李榮裕用中草藥給貧下中農防病治病,做出了顯著的成績,但他毫不自滿,決心遵照毛主席「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的教導,繼續努力,為徹底改變農村缺醫少藥狀況,發展和鞏固合作醫療制度立新功。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