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索隱後序

史記索隱序 史記索隱後序
作者:司馬貞 
史記正義序
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402

夫太史公紀事,上始軒轅,下訖天漢,雖博採古文及傳記諸子,其閒殘闕蓋多,或旁搜異聞以成其說,然其人好奇而詞省,故事覈而文微,是以後之學者多所未究。其班氏之書,成於後漢。彪既後遷而述,所以條流更明,是兼采衆賢,羣理畢備,故其旨富,其詞文,是以近代諸儒共行鑽仰。其訓詁蓋亦多門,蔡謨《集解》之時已有二十四家之說,所以於文無所滯,於理無所遺。而太史公之書,既上序軒黃,中述戰國,或得之於名山壞壁,或取之以舊俗風謠,故其殘文斷句難究詳矣。

然古今為註解者絕省,音義亦希。始後漢延篤乃有《音義》一卷,又別有《章隱》五卷,不記作者何人,近代鮮有二家之本。宋中散大夫徐廣作《音義》十三卷,唯記諸家本異同,於義少有解釋。又中兵郎裴駰,亦名家之子也,作《集解》注本,合為八十卷,見行於代。仍雲亦有《音義》,前代久已散亡。南齊輕車錄事鄒誕生亦撰《音義》三卷,音則尚奇,義則罕說。隋祕書監柳顧言尤善此史。劉伯莊雲,其先人曾從彼公受業,或音解隨而記錄,凡三十卷。隋季喪亂,遂失此書。伯莊以貞觀之初,奉勑於弘文館講授,遂采鄒徐二說,兼記憶柳公音旨,遂作《音義》二十卷。音乃周備,義則更略,惜哉!古史微文遂由數賢祕寶,故其學殆絕。

前朝吏部侍郎許子儒亦作注義,不覩其書。崇文館學士張嘉會獨善此書,而無注義。貞少從張學,晚更研尋,初以殘闕處多,兼鄙褚少孫誣謬,因憤發而補史記,遂兼注之,然其功殆半。乃自唯曰:「千載古史,良難閒然。」因退撰音義,重作贊述,蓋欲以剖盤根之錯節,遵北轅於司南也。凡為三十卷,號曰《史記索隱》雲。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