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詩註 (四部叢刊本)/集記

後山詩註 集記
宋 陳師道 撰 宋 任淵 注 景江安傅氏雙鑑樓藏高麗活字本
目録

彭城陳先生集記

      門人彭城魏衍撰

先生姓陳諱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彭城

人㓜好學行其所知慕古作者不為進取

計也年十六謁南豐先生曽公鞏曽大器

之遂業於門元豐四年神宗皇帝命曽典

史事且謂脩史最難申敕切至曽薦為其

屬朝廷以白衣難之方復請而以憂去遂

寢太學又薦其文行乞為學録不就樞密

章公惇髙其義冀來見特薦於朝而終不

一徃元祐初翰林學士蘇公軾與侍從列

薦乃官之俾教授其郷未㡬除太學博士

言事者謂先生嘗謁告⿰⾔𭥍 -- 詣南都見蘇公為

私遂罷移頴州教授紹聖初又以餘黨罷

換江州彭澤令未行丁母憂寓僧舎人不

堪其貧暨外除猶不言仕者凡四年左右

圖書日以討論為務蓋其志專欲以文學

名後世也元符三年除棣州教授隨除祕

書省正字將用矣歿於建中靖國元年

二月之二十九日年四十九友人鄒公浩

買棺以殮朝廷特賜絹二百匹甞與徃來

者共賻之然後得歸初先生學於曽公譽

望甚偉及見豫章黃公庭堅詩愛不捨手

卒從其學黃亦不譲士或謂先生過之惟

自謂不及也先生既歿其子豐登以全藁

衍曰先實知子子為編次而狀其行衍

既狀其行矣親録蔵於家者今十三年顧

未敢當也衍甞謂唐韓愈文冠當代其𫝊

門人李漢所編衍從先生學者七年所得

為多今又受其所遺甲乙丙藁皆先生親

筆合而校之得古律詩四百六十五篇文

一百四十篇詩曰五七𮦀以古律文曰千

百不分𩔖衍今離詩為六卷𩔖文為十四

卷次皆從舊合二十卷目録一卷又手書

之竊惟先生之文簡重典雅法度謹嚴詩

語精妙蓋未甞無謂而作其志意行事班

班見於其中小不逮意則棄去故家之所

留者止此昔漢楊雄作太玄法言箴賦如

劉歆號知文始敬之後而短毀謂其必傳

者桓譚一人而巳先生之文蚤見稱於曽

蘇二公世人好之者猶以二公故也今賢

士大夫競收蔵之則其𫝊也奚待於衍耶

後豈不有得手寫故夲以證其誤者則不

肖之名因附茲以不朽為幸焉其闕方求

而補諸又有觧洪範相表闡微彰善詩話

䕺談各自為集雲政和五年十月六日謹

 建中靖國辛巳之冬雲別涪翁於荊州

 翁曰陳無已天下士也其讀書如禹之

 治水知天下之脈絡有開有塞至於九

 川滌源四海㑹同者也其論事救首救

 尾如常山之蛇其作文深知古人之𨵿

鍵其作詩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詩人

 不能當也子有意學問不可不徃掃斯

 人之門雲再拜受教明年春至亰賢士

 大夫岀涕相吊曰無已亡矣雲驚嘆失

 聲痛恨無窮洎來彭城求先生詩文且

 四年僅見一二最後得昌世所集凡六

 百五篇琮璜珩瑀貫列大備雲曰幸矣

 至寳不歿乃今有獲因記涪翁之語録

 以示昌丗自昔名世之士著書立言必

 頼其徒𫝊之文中子講道河汾以續六

 經房魏之倫皆北面受業及登廊廟不

 能顯𫝊其書卒以泯絶論者至今惜之

 昌世先生之髙弟操行文章雅善先生

 之風雖隠約布韋而所立絶人不苟徇

 合故能蒐拾遺文成一家之言又序先

 生岀處之大節其辭蔚然讀之使人凜

 凜増慕然先生之道必傳於後世者昌

 世之力也千載之下可以知其賢矣政

 和丙申正月甲午元城王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