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農副產品要塑料原料

向農副產品要塑料原料
浙江省輕工業局寫作小組
1971年5月2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我省的塑料工業是在一九五八年開始發展起來的。過去,由於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干擾,在一個時期內,曾經偏重抓了「有名有利」的塑料製品加工,對於塑料工業所需的原料,則兩眼向上,兩手向外,依賴外地支援。這種光搞加工不搞原料的修正主義辦工業路線,嚴重阻礙了省內塑料工業的發展。

廣大革命群眾早就強烈要求改變這種搞「無米之炊」的不合理狀況。但過去在修正主義辦工業路線的干擾下,有三個精神枷鎖,束縛着我省塑料原料生產的發展:一個是「化工神秘論」,把化工看得神乎其神,就是怕小廠小社搞不起來;一個是「機械分工論」,把搞塑料原料看成只是化工部門一家的事;再一個是所謂「浙江缺這少那,搞塑料原料沒有條件」,只好坐待外援。在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修正主義辦工業路線,但對以上三種錯誤思想,還必須進一步肅清,才能促進塑料工業的更大發展。

有人說:「化工化工,變化無窮」、「管道管道,全不知道」,他們把化工生產看得高不可攀,認為只有大廠、專家才搞得起來。可是廣大工人並不這樣看。他們說:毛主席教導我們,「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也可以造出來」。化工生產,說得再奧妙,終究是可以認識的,只要我們敢於實踐,善於總結經驗,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瑞安塘下化工廠幾十個以前只會燒蠣灰的工人,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鬥,堅持一百多次試驗,終於利用甘蔗渣製成的糠醛,搞出了一種用途廣闊的工程塑料——2014呋喃樹脂,土法上馬搞出了「洋」產品。衢縣棉棕社的彈花工人,因陋就簡用酒罈搞出了糠醛和四氫糠醇。我們抓住這些破除「化工神秘論」的先進典型,大力宣傳推廣,迅速掀起了興辦塑料原料工業的群眾運動。全省目前已有二十幾個縣搞出了塑料原料。

過去有的人對塑料原料的生產,強調只能由化工部門去搞,而不放手發動群眾。這種「一家獨辦」的做法,其實質是不相信群眾、不依靠群眾。在興辦塑料原料工業的戰鬥中,我們徹底打破了這種「機械分工論」。從化工系統到各行各業,從國營大廠到手工業小廠小社,從城鎮街道企業到農村社、隊,一百多個企業,數千名革命群眾一起投入了戰鬥。結果不但把小型塑料原料工業迅速辦了起來,而且有不少因地制宜的創造。

我省在發展塑料工業中,還有這樣一種論調:「浙江缺少化工礦產資源,要搞塑料難上難。」廣大革命群眾狠批了這種懦夫懶漢思想。他們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發展塑料原料中合理利用了本省豐富的農副產品。全省大小一百多個單位,利用甘蔗渣、茶子殼、棉子殼、玉米芯、礱糠、麥稈等多種多樣的農副產品,提煉出了糠醛,並在這個基礎上試製了呋喃樹脂和四氫糠醇;還用蓖麻油製成尼龍1010和尼龍11,用金剛刺制出酒精,然後製成聚乙烯等等。

許多地、縣還在當地黨委統一領導下,狠抓了「起始原料」的落實。如地處沿海的溫嶺縣,在縣辦塑料廠利用蓖麻籽試製成功織漁網的尼龍11後,縣革委會向全縣發出了「為革命大種蓖麻」的通知,號召全縣幾十萬人民每人種植五至七株,大力支援工業生產。黨委加強領導,各部門大力協同,群眾幹勁沖天,把塑料原料生產搞得熱氣騰騰。真是千難萬難,發動了群眾就不難。事實徹底粉碎了所謂浙江發展塑料工業沒有條件的無所作為的論點。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塑料原料生產的局面一打開,整個塑料工業的路子就寬了。在群眾性興辦塑料原料工業的推動下,我省塑料工業生產有了顯著增長,正面臨一個新的發展局面。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