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六典 (四庫全書本)/全覽

唐六典 全覽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二
  唐六典        職官類一官制之屬提要
  等謹案唐六典三十巻舊本題開元御撰李林甫奉勑注其書以三師三公三省九寺五監十二衛列其職司官佐敘其品秩以擬周禮書録解題引韋述集賢記注曰開元十年起居舍人陸堅被㫖修是書帝手寫白麻紙六條曰理教禮政刑事令以類相從撰録以進張説以其事委徐堅思之經嵗莫能定又委毋焸余欽韋述始以令式入六司其沿革並入注中後張九齡又委苑咸二十六年奏草上迄今在書院亦不行用范祖禹唐鑑亦曰既有太尉司徒司空又有尚書省是政出於二也既有尚書省又有九寺是政出於三也葢自唐虞至周有六官而無寺監自秦迄陳有寺監而無六官獨此書兼之故官多重複今考是書如林甫注中以諸州祥瑞預立條格以待奏報之類誠為可嗤然一代典章釐然具備觀王溥㑹要所載請事者往往援據韋述謂不施行未必實録祖禹之論則疑以元豐官制全用是書有激而言亦非定論也又㑹要載開元二十三年九齡等撰是書而唐書載九齡以開元二十四年罷知政事則書成時九齡猶在位後至二十七年林甫乃注成獨上之宋陳騤館閣録載書局有經修經進經修不經進經進不經修三格説與九齡葢所謂經修不經進者卷首獨著林甫未為至公今仍改題九齡名以從其實舊本如是今亦姑仍之耳乾隆四十三年六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陸 費 墀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一     唐 張九齡等 撰三師三公尚書都省
  三師
  太師一人
  太傅一人
  太保一人
  三公
  太尉一人
  司徒一人
  司空一人
  尚書省
  令一人
  左丞相一人
  右丞相一人
  左丞一人
  右丞一人
  左司郎中一人
  右司郎中一人
  左司員外郎一人
  右司員外郎一人
  都事六人
  主事六人
  令史十八人
  書令史三十六人
  亭長六人
  掌固十四人
  太師一人正一品
  太傅一人正一品
  太保一人正一品尚書雲成王既黜殷命滅淮夷歸酆作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爲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隂陽孔安國曰師天子所師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於徳義禮記雲設四輔及三公不必備惟其人言使能也漢承秦制不置三公漢末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師傅之官在三公上後漢因之師傅尊號曰上公置府僚魏晉江左皆然後魏太師太傅太保尊號曰三師後周又為三公隋氏又為三師皇朝因之漢書雲太師太傅太保皆古官金印紫綬漢官儀雲俸月三百五十斛齊職儀雲品第一金章紫綬進賢三梁冠絳朝服佩山𤣥玉周武王以太公為太師詩云維師尚父時維鷹楊成王以周召為之書雲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漢髙後元年置太傅以右丞相王陵為之後省八年復置尋省哀帝元夀二年復置平帝元始元年置太師太保孔光以太傅遷太師王舜以車騎將軍為太保王莽以大司馬領太傅又置少傅為四輔莽簒位以太傅太保國師國將為四輔焉漢光武唯置太傅有府自辟僚屬以卓茂為之明帝以鄧禹為之章安已下初即位輒置録尚書事其人亡因罷迄漢末獻帝初平二年董卓自為之魏氏以鍾繇司馬孚為太傅鄭沖為太保太師不見其人晉以宣王名師乃依周官名置太宰以代之武帝以安平王孚為太宰鄭沖為太傅王祥為太保江左太師並因名為太宰梁制十八建班多者為貴上公班第十八秩萬石陳以為贈官後魏三師正一品非勲徳崇重不居焉北齊因之後周依周官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不置府僚隋氏依後魏為三師因後周不置府僚初拜於尚書省上煬(「旦」改為「𠀇」)帝三年廢三師官皇朝復置儀制依隋氏
  三師訓導之官也其名即周之三公漢哀平間始尊師傅之位在三公上謂之上公眀雖天子必有所師其後或廢或置大抵無所統職至後魏特稱三師以正其名然非道徳崇重則不居其位無其人則闕之故近代多以爲贈官皇朝因之其或親王拜者但存其名耳太尉一人正一品月令雲命太尉賛桀俊漢書百官表雲太尉秦官應劭曰自上安下曰尉齊職儀雲太尉品第一金章紫綬進賢三梁冠絳朝服佩山𤣥玉郊廟冕服七旒𤣥衣纁裳服七章春秋合成圖雲堯坐舟中與太尉舜臨觀鳯皇授圖運斗樞雲舜以太尉爲天子然緯書通人皆疑其僞故班氏所不取而大國亦有其職漢初或置或省盧綰周勃灌嬰周亞夫田蚡並為之武帝元狩四年置大司馬當太尉之職至後漢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馬又置太尉以太僕趙憙為之而與司徒司空爲三公靈帝末劉虞為大司馬而太尉如故二職始兩置矣漢制三公府分部九卿太尉所部太常衛尉光祿三卿三公並置官屬俸月三百五十斛獻帝建安十三年省三公官置丞相魏初又置而兼置大司馬晉以司馬望為太尉歴宋齊梁陳後魏北齊並為三公置府僚宋有大將軍則不置太尉齊以大司馬為贈官梁氏三公加秩至萬石班第十八陳正第一品而與大司馬兩置後魏有大將軍不置太尉正光已後又並置之隋置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正一品置府僚尋省府僚置公則於尚書省上皇朝因焉武徳初秦王兼之永徽中長孫無忌為之其後親王拜三公者皆不視事祭禮則攝者行焉
  司徒一人正一品左傳雲昔少昊氏以鳥名官祝鳩氏為司徒尚書舜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寛周則為卿官書雲御事司徒司空司馬又雲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擾兆人秦置丞相省司徒漢因之至哀帝元夀二年更名大司徒與大司馬大司空為三公建武元年以前將軍鄧禹為大司徒二十七年朱祐議契作司徒禹作司空並無大字遂下二府去焉漢制司徒所部太僕鴻臚廷尉三卿漢末罷三公置丞相魏罷丞相置三公以華歆為司徒晉以何曽為司徒趙王倫簒位以梁王彤為丞相省司徒彤遷復舊永嘉元年王夷甫為司徒東海王鉞為丞相則始兩置矣成帝以王導為丞相以司徒府為丞相府導薨復舊宋有丞相又置司徒齊以丞相為贈官梁又兩置陳氏以丞相為贈官後魏正光之後復兩置北齊廢丞相乾眀中又兩置後周並廢隋廢丞相置司徒皇朝因之歴代品秩章服皆同太尉
  司空一人正一品左傳雲少昊以鳲鳩氏爲司空尚書舜命禹汝作司空平水土惟時懋哉孔安國曰司空主空土以居人按空穴也古者穴居周以司空為冬官掌邦事秦置御史大夫省司空漢因之至成帝綏和元年御史大夫何武建議依古置三公官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時議者以縣道官獄有司空故加大字以別之哀帝建平二年朱博建議古之帝王不必相襲五年罷大司空置御史大夫元夀元年復為大司空故與御史大夫不兩置建武元年用䜟言以野王令王梁為大司空二十七年以朱祐議去大字獻帝建安十二年又省司空置御史大夫漢制司空所部宗正少府司農三卿魏省御史大夫置司空景初二年以司𨽻校尉崔林為司空晉以荀顗為司空歴宋齊梁陳後魏北齊皆省御史大夫置司空後周二職並廢隋氏韓忠以御史中丞之職為大夫故又置司空品軄並同太尉皇朝因之
  三公論道之官也蓋以佐天子理隂陽平邦國無所不統故不以一職名其官然周漢已來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罷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親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尚書都省
  尚書令一人正二品秦置尚書有令丞屬少府漢因之武昭後置缺 重漢書雲宣帝時任用中書宦官元帝𢎞𢎞恭石顯相繼爲中書令元帝被疾不親政事遂委任焉及前將軍蕭望之領尚書事知顯專權邪闢建言以為中書百官之本國家樞機宜以通明公正之士處之武帝遊燕後庭故委用宦者非古制也宜罷中尚書官中尚書謂中書及尚書也中書典尚書奏事故連言之及光武親緫吏職權歸尚書三公但受成事而已漢官儀雲尚書令主賛奏事緫典綱紀無所不統秩千石故公為之者朝㑹不陛奏事増秩二千石天子所服五時衣賜尚書令僕射其三公列卿將軍大夫五營校尉行複道中遇尚書令僕射左右丞相郎皆廻車豫避衛士傳呼不得迕䑓官䑓官過乃得去每朝㑹尚書令御史中丞司𨽻校尉各獨座故京師號曰三獨座晉氏尚書令假銅印墨綬冠進賢兩梁納言幘五時朝服佩水蒼王受拜則䇿命之以在端右故也及賈充為尚書令以目疾表置省事吏四人自魏至晉宋齊秩皆千石品並第三梁加秩中二千石班第十六陳加品至第一後魏北齊及隋品皆第二皇朝因之服驚冕八旒七章三梁冠後漢以尚書令僕射及六曺尚書為八座魏氏省為五曹則僕射有二若僕射省一則尚書有六率以為常今則以二丞相六尚書為八座然後漢尚書稱䑓魏晉已來為省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中䑓咸亨元年復舊光宅元年改為文昌䑓長安三年又為中䑓神龍初復舊
  尚書令掌緫領百官儀刑端揆其屬有六尚書法周之六卿一曰吏部二曰戸部三曰禮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凡庻務皆㑹而決之初秦變周法天下之事皆決丞相府置尚書於禁中有令丞掌通章奏而已漢初因之武宣之後稍以委任及光武親總吏職天下事皆上尚書與人主參決乃下三府尚書令為端揆之官魏晉以來其任尤重皇朝武徳中太宗初為秦王嘗親其職自是闕不復置其國政樞宻皆委中書八座之官但受其成事而已自太師已下皆古宰相之職今不常置故備敘之
  尚書左丞相一人右丞相一人並從二品左右丞相本左右僕射也漢書百官表雲僕射秦官自侍中尚書博士郎皆有僕射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課因所領之職以為號若尚書則曰尚書僕射漢因秦後漢建安四年以執金吾榮邵為尚書左僕射分置左右蓋自此始漢官儀僕射秩六百石公為之加至二千石自晉以後給省事吏三人魏晉宋齊秩皆六百石品並第三梁品猶第三秩中二千石班第十五陳品加至第二後魏北齊及隋品皆從第二自魏晉以來置二則為左右僕射或不兩置但曰尚書僕射宋百官階次雲尚書僕射勝右減左望在二者之間僕射職為執法置二則曰左右執法又與列曹尚書分領諸曹郎令闕則左僕射為省主自東晉以來祠部尚書多不置以右僕射主之若左右僕射並闕則置尚書僕射以掌左事置祠部尚書以掌右事然則尚書僕射祠部尚書不常置矣隋置左右僕射從二品皇朝因之自漢以來章服並與令同龍朔二年改為左右匡政咸亨元年復為僕射光宅元年更名左右相神龍元年復為僕射開元初改為左右丞相
  左右丞相掌緫領六官紀綱百揆以貳令之職令則專統焉初亦宰相之職也開元中張説兼之罷知政猶為丞相自此以後遂不知國政
  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右丞一人正四品下司馬彪續漢書雲尚書丞一人秦所置漢因之至成帝建始四年置列曹尚書更置丞四人至光武減其二惟置左右丞各一人丞者承也言承助令僕緫理䑓事也然漢列曹尚書四人成帝加至五人彪言成帝置列曹尚書恐誤也漢官儀雲尚書令左丞緫領綱紀無所不統僕射右丞掌廩假錢穀晉傅咸雲左丞得奏彈八座魏晉已來左丞主䑓內禁令宗廟祠祀朝儀禮制選用置吏糺諸不法無所逥避右丞掌庫藏廬舎凡諸器用之物刑獄兵器然則右減於左其來尚矣魏晉宋已來左右丞銅印黃綬絳朝服進賢一梁冠自魏至宋齊品皆第六秩四百石樑左丞班第九右丞班第八並第四品秩六百石陳因之後魏北齊左丞正四品下右丞從四品上隋初左丞從四品上右丞從四品下煬帝左右丞並正四品皇朝左丞正四品上右丞正四品下服絺冕六旒三章兩梁冠龍朔二年改為左右肅機咸亨元年復為左右丞永昌元年為從三品神龍二年復故
  左右丞掌管轄省事糺舉憲章以辨六官之儀制而正百僚之文法分而視焉若左闕則右兼知其事右闕則左亦如之若御史有糺劾不當兼得彈奏
  左司郎中一人右司郎中一人並從五品上尚書郎漢初置四人一人主匈奴單于營部一人主羌夷吏民一人主戶口墾田一人主財帛委輸光武分尚書為六曹郎合三十四郎而史闕曹名魏有殿中吏部駕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庫部農部水部儀曹三公倉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別兵都兵考功定課都官騎兵凡二十五曹郎晉氏又加直事屯田起部車部左士右士運曹其民曹中兵外兵分為左右主客又分為左右南北無農部定課考功凡三十五曹置郎二十三人更相統攝東晉置殿中祠部吏部儀曹三公比部金部倉部度支都官左民駕部庫部中兵外兵十五曹宋髙祖加騎兵主客起部水部合為十九曹元嘉以後又増刪定功論二曹而省騎兵凡二十曹郎齊因之梁加騎兵虞曹屯田合二十三曹陳省梁二曹不知省何曹也後魏有三十六郎史闕曹名北齊有吏部考功主爵殿中儀曹三公駕部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左中兵左外兵右中兵右外兵都部兵都官二千石比部水部膳部度支倉部左民右民金部庫部二十八曹郎隋開皇初有吏部主爵司勲考功禮部祠部主客膳部兵部職方駕部庫部都官刑部比部司門度支戶部金部倉部工部屯田虞部水部二十四曹郎三年以刑部領都官民部領度支煬(「旦」改為「𠀇」)帝改六曹具於本司至龍朔二年改吏部為司列主爵為司封考功為司績禮部為司禮祠部為司禋膳部為司膳主客為司藩戶部為司戸度支為司度倉部為司庾金部為司珍兵部為司戎職方為司城駕部為司輿庫部為司庫刑部為司刑都官為司僕比部為司計工部為司平屯田為司田虞部為司虞水部為司川惟司勲司門依舊咸亨元年復故漢書天文志南宮後聚十五星曰哀烏郎位漢明帝時館陶公主為子求郎不許而賜錢千萬謂羣臣曰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非其人則民受其殃漢制尚書郎主作文書起草更直於建禮門內臺給青縑白綾被或以錦被帷帳氈褥通中枕大官供食物湯官供餅餌五熟果食五日一美食下天子一等給尚書郎侍史二人女侍史二人皆選端正執香爐香囊從入䑓䕶衣服奏事建禮門內得神仙門神仙門內得明光殿神仙殿因得省中省中皆胡粉塗壁畵古賢列女以丹漆地謂之丹墀尚書郎握蘭含鷄舌香奏事與黃門侍郎對揖黃門侍郎稱巳聞乃出丞郎月賜赤管大筆一䨇隃糜墨一枚御史中丞侍御史行複道中遇尚書丞郎皆避車執版住揖丞郎坐車舉手禮之車過乃去及晉宋齊梁尚書官上朝及下禁㫁行人猶其制也漢官儀丞郎見令㒒射執板拜朝賀對揖丞郎見尚書執板對揖稱曰明時郎見左右丞對揖呼曰左右君漢制八座丞郎初拜並集都堂交禮遷職又解交至宋已後惟八座解交而丞郎不解交也自晉已後八座及丞郎多不奏事梁武帝天監初詔曰自禮闈陵替歴茲永久郎署備員無取職事粃糠文案貴尚虛閒空有趨墀之名了無握蘭之實曹郎可依昔奏事自是始奏事矣初秦置郎中令其屬官有五官中郎將左右中郎將秩皆二千石是為三署署中有中郎侍郎郎中郎中秩比三百石侍郎秩比四百石中郎秩比六百石並無員數多至千人分𨽻三署主執㦸宿衛宮殿門出充車騎漢因之故馮唐為郎中署長楊雄為侍郎並其任也漢官雲尚書郎初從三署郎選詣尚書䑓試毎一郎缺則試五人先試牋奏初入䑓稱郎中滿嵗稱侍郎視事五年遷大縣令亦參用孝亷為之其郎中侍郎之名皆因三署舊號也客曹郎主胡羌事劇遷二千石或刺史其次遷為縣令秩滿自占縣詔書賜錢三萬與三䑓祖餞然漢言郎者多非尚書郎漢文時直不疑買金償同舎郎漢武時顔駟為郎三代不遷及諸言以貲為郎父任為郎兄任為郎皆三署郎也至後漢三署猶難分有尚書及曹名冠首者即尚書郎也魏二晉以後無三署郎矣自漢以來尚書諸曹並通謂之尚書郎漢代兩置其職則同魏晉宋齊惟置郎中梁陳兩置後魏北齊惟置郎中隋開皇初惟置侍郎至開皇六年毎司各置員外郎煬帝三年改諸曹侍郎但曰郎毎曹各置二郎尋又省一郎置承務郎同開皇員外之職皇朝改郎為郎中又每曹置員外郎按左右司郎中前代不置煬(「旦」改為「𠀇」)帝三年尚書都司始置左右司郎各一人品同諸曹郎從五品掌都省之職皇朝因改曰郎中至龍朔二年改為左右承務咸亨元年復故其服章與諸司郎中並同𤣥冕五旒衣無章裳刺黻一章兩梁冠左司員外郎一人右司員外郎一人並從六品上天后永昌元年置時顧琮自侍御史除元懐貞以洛州司戸遷神龍元年省二年乂置其職務與郎中分掌其朝服與諸司員外郎並爵弁𤣥纓簮導青衣纁裳一梁冠
  都事六人從七品上都事本尚書都令史之職沈約宋書雲令史蓋前漢官也史記趙禹補中都官周亷為令史是也華嶠後漢書韋彪上䟽曰有楚獄事繁故置尚書令史以助郎又雲郎主文案與令史不殊續漢書尚書置令史十八人後増劇曹三人合二十一人漢官儀雲能通倉頡史籀篇補蘭䑓令史滿嵗補尚書令史滿嵗為尚書郎出亦與郎同宰百里郎與令史分職受事令史見僕射尚書執版拜見丞郎執版揖齊職儀雲自魏晉宋齊正令史書令史皆有品秩朱衣執版進賢一梁冠楊楞伽北齊鄴都故事雲尚書郎判事正坐都令史側坐書令史過事洛京鄴都令史皆平揖郎由來無拜吏部郎選試髙第及二書者奏補皆加戎號案歴代令史皆有品秩漢尚書䑓令史秩二百石魏氏令史皆八品晉百官公卿表雲尚書都令史八人秩二百石與左右丞總知都䑓事宋齊八人梁陳五人品並第八梁武天監初制曰尚書五都職參政要非但總領衆局亦乃方軌二丞頃雖求材未臻妙簡可葷用士流毎盡時彥庻同持領秉此羣目於是以太學博士劉納司空法曹參軍劉顯太學博士孔䖍孫司空法曹參軍蕭軌宣毅墨曹參軍王顒並以才地兼美首膺茲選矣隋開皇初改都令史為都事置八人正八品上皇朝置六人自晉宋齊後魏北齊隋都令史置八者當八座之數梁陳置五者南朝多不置祠部尚書當五曹之數皇朝置六者當六曹之數
  左右司郎中員外郎各掌付十有二司之事以舉正稽違省署符目都事監而受焉凡都省掌舉諸司之綱紀與其百僚之程式以正邦理以宣邦教凡上之所以逮下其制有六曰制敕冊令教符天子曰制曰敕曰冊皇太子曰令親王公主曰教尚書省下於州州下於縣縣下於鄉皆曰符凡下之所以逹上其制亦有六曰表狀牋啓辭牒表上於天子其近臣亦為狀牋啓於皇太子然於其長亦為之非公文所施九品已上公文皆曰牒庻人曰辭諸司自相質問其義有三曰闗刺移闗謂闗通其事刺謂刺舉之移謂移其事於他司移則通判之官皆連署凡內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發日爲之程限一日受二日報其事速及送囚徒隨至即付小事五日謂不須檢覆者中事十日謂須檢覆前案及有所勘問者大事二十日謂計算大簿帳及須諮詢者獄案三十日謂徒巳上辨定須㫁結者其急務者不與焉小事判句經三人已下者給一日四人已上給二日中事每經一人給二日大事各加一日內外諸司咸率此若有事速及限內可了者不在此例其文書受付日及訊囚徒並不在程限凡尚書省施行制敕案成則給以鈔之通計符移闗牒二百紙已下限二日過此以徃每二百紙已上加二日所加多者不得過五日若軍務急速者不出其日若諸州計奏逹於京師量事之大小與多少以爲之節二十條以上二日倍之三日又倍之四日又倍之五日雖多不是過焉凡制敕施行京師諸司有符移關牒下諸州者必由於都省以遣之若在京差使者令使人於都省受道次符牒然後發遣若諸方使人慾還亦令所由司先報尚書省所有符牒並令受送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訖皆書其上端記年月日納諸庫凡施行公文應印者監印之官考其事目無或差繆然後印之必書於厯每月終納諸庫其印毎至夜在京諸司付直官長在外者送當處長官掌凡尚書省官每日一人宿直都司執直簿一轉以爲次凡諸司長官應通判者及上佐縣令皆不直也凡內外百僚日出而視事既午而退有事則直官省之其務繁不在此例凡天下制敕計奏之數省符宣告之節率以歳終為斷京師諸司皆以四月一日納於都省其天下諸州則本司推校以授勾官勾官審之連署封印附計帳使納於都省常以六月一日都事集諸司令史對覆若有隠漏不同皆附於考課焉主事六人從九品上漢官雲光祿勲有南北廬主事三署主事於諸郎之中察茂才髙第者爲之秩四百石次補尚書郎出宰百里謝承後漢書胡伯蕃范滂公沙穆並以俊才為孝亷除郎中光祿勲主事後魏尚書吏部儀曹三公虞曹都官二千石比部各量事置掌故主事員門下置主事令史並從八品上隋初諸䑓省並置主事令史煬(「旦」改為「𠀇」)帝二年並去令史之名其主事隨曹閒劇而置每十令史置一主事不滿十者亦置一人雜用才術之士顔慜楚文學名家爲內史主事其後尋罷之皇朝並用流外入流者補之令史十八人書令史三十六人自魏晉以來令史之任用人常輕梁陳後魏北
  齊雖預品秩益闕      降始自平隋開皇初著令有流外勲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
  九品之差皇朝因之諸䑓闕     尚書都省令史書令史並分抄行署文書闕      十錢給三口糧國初限八考已上入流若闕上並入流為職事初隋氏革選令令史能得官者甚少年限亦賖武德初天下始定京師榖價貴遠人不願仕流外調諸州佐史及朝集典充選不獲已相資而為之遂促年限優其敘次六七年有至本司主事及上縣尉者每府史三考令史兩考署職

  亭長六人漢因秦制毎十里一亭亭有長髙祖為泗上亭長隋文帝始採古亭長之名以為流外之號皇朝因之主守省門通𫝊禁約
  掌固十四人史記雲郡國有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教順鄉里者詣太常受業如博士弟子課能通一藝已上補文學掌固又東方朔雲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掌故主故事也史漢本亦為此固字隋令稱掌事皇朝稱掌固主守掌倉庫及㕔事鋪設職與古殊與亭長皆為番上下通謂之番官轉入府史從府史轉入令史選轉皆試判













  唐六典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二     唐 張九齡等 撰尚書吏部
  吏部尚書一人
  侍郎二人
  郎中二人
  員外郎二人
  主事四人
  令史三十人
  書令史六十人
  亭長八人
  掌固十三人
  司封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四人
  書令史九人
  掌固四人
  司勲郎中一人
  員外郎二人
  主事四人
  令史三十三人
  書令史六十七人
  掌固四人
  考功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三人
  令史十五人
  書令史三十人
  掌固四人
  吏部尚書一人正三品周之天官卿也漢舊儀雲尚書四人為四曹一曰常侍曹二曰二千石曹三曰民曹四曰客曹成帝増置三公曹為五曹其常侍曹王丞相御史公卿事後漢光武又分為六曹常侍曹為吏 曹主選舉齊祀事漢末又改吏部為選部専掌選舉事靈帝以梁鵠為選部尚書魏改選部為吏部歴晉至宋孝武大明二年置二吏部尚書廢五兵尚書尋復舊名齊梁陳後魏北齊皆曰吏部尚書後周依周官置大冢宰卿一人七命隋復曰吏部尚書然此官歴代班序常尊不與諸曹同也漢官儀尚書秩五百石次補二千石晉令吏部尚書五時朝服納言幘進賢兩梁冠佩水蒼玉乗軺車皂輪袁子正書曰尚書佩契刀囊執版加簮筆焉自魏至梁並第三品梁秩加至中二千石後定十八班班多為貴吏部尚書班第十四諸曹尚書班第十三陳梁隋吏部尚書並正第三品皇朝因之掌文官選舉龍朔二年改為司列大常伯咸亨元年復為吏部尚書光宅元年改為天官尚書神龍元年復故
  侍郎二人正四品上周之天官小宰中大夫也漢已來尚書侍郎今郎中之任也後周依周官隋煬(「旦」改為「𠀇」)帝三年尚書六曹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各置侍郎一人以貳尚書之職並正第四品皇朝諸曹侍郎降為正四品下惟吏部侍郎為正四品上龍朔二年改為司列少常伯咸亨元年復為吏部侍郎總章元年與兵部各増一員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吏部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官吏選授勲封考課之政令凡職官銓綜之典封爵䇿勲之制權衡殿最之法悉以咨之其屬有四一曰吏部二曰司封三曰司勲四曰考功尚書侍郎總其職務而奉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屬皆質正焉凡選授之制每嵗孟冬以三旬㑹其人去王城五百里之內集於上旬千里之內集於中旬千里之外集於下旬以三銓分其選一曰尚書銓二曰中銓三曰東銓以四事擇其良一曰身二曰言三曰書四曰判毎試判之日皆平明集於試塲試官親送侍郎出問目試判兩道或有名學士考為等第或有試雜文以収其俊乂以三類觀其異一曰徳行二曰才用三曰勞効徳鈞以才才鈞以勞其優者擢而升之否則量以退焉所以正權衡與奪抑貪冐進賢能也然後據其狀以覈之量其資以擬之五品已上以名聞送中書門下聽制授焉六品已下常參之官量資注㝎其才識頗髙可擢為拾遺補闕監察御史者亦以名送中書門下聼勅授焉其餘則各量資注擬若都畿清望歴職三任經十考已上者得隔路授之不然則否謂監察御史左右拾遺大理評事畿縣丞簿尉三任十考已上有隔品授者凡出身非清流者不注清資之官謂從流外及視品出身者其中書主書門下録事尚書都事厯任考詞使狀有清幹及徳行言語兼書判吏用經十六考已上者聽擬寺監丞左右衛及金吾長史凡注官皆對面唱示若官資未相當及以為非便者聼至三注三注不伏注至冬檢舊判注擬凡伎術之官皆本司銓注訖吏部承以附甲焉謂秘書殿中太僕寺等伎術之官唯得本司遷轉不得外敘若本司無闕者聼授散官有闕先授若再經考滿者亦聼外敘凡同司聮事及句檢之官皆不得注大功已上親凡皇親及諸軍功兼注員外官其內外員外各官及檢試官本司長官量閒劇取素歴凊正舊人分判曹事自外則不判若長官及別駕長史司馬等官則不在此例凡任官階卑而擬髙則曰守階髙而擬卑則曰行凡三銓注擬訖皆當銓團甲以過左右丞相若中銓東銓則亦先過尚書訖乃上門下省給事中讀黃門侍郎省侍中審然後進甲以聞若尚書丞相門下批官不當者則改注亦有重執而上者凡大選終季春之月若有選人身在軍旅則軍中試書判封送吏部而注擬亦或春中不解而後集謂之春選若優勞人有勅卻與處分及即與官者並聼非時選一百日內注擬畢所以定九流之品格補萬方之闕政官人之道備焉
  郎中二人從五品上周官太宰屬官有下大夫蓋郎中之任也秦有郎中以其為郎侍衛居中故曰郎中漢選尚書郎初從三署郎次補之初入尚書䑓稱郎中滿歳稱侍郎故郎中之名猶因三署舊號也按吏部郎中後漢置之職在選舉魏晉用人妙於時選若其諸曹郎功髙者選為吏部郎其吏部郎歴代品秩皆髙於諸曹郎魏晉來晉吏部郎品第五諸曹郎第六梁吏部郎品第四班第六上諸曹郎班第十陳因梁後魏北齊吏部郎品正第四上諸曹班品正第六上後周依周官隋初二十四司並為侍郎品從第五煬帝三年置六司侍郎諸曹侍郎並改為郎又改吏部為選部郎異於六侍郎之名皇朝為吏部郎中龍朔二年改為司業大夫咸亨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員外郎二人從六品上周官太宰屬官有上士蓋今員外郎之任也宋百官階次有員外郎美遷為尚書郎後周依周官隋文帝開皇六年尚書二十四司各置員外郎一人品從第六謂曹郎本員之外復置郎也煬帝三年又廢二十四司員外郎每司減一郎置承務郎一人同開皇員外郎之職曰選部承務郎一人皇朝尚書諸曹各置員外郎吏部置二人龍朔咸亨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主事四人從八品下隋煬帝初置為從九品下開元二十四年升為八品
  郎中一人掌考天下文吏之班秩品命凡敘階二十九從一品曰開府儀同三司後漢殤帝延平元年鄧隲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之名自此始也又呂布有正董卓之勲開府如三司魏黃初三年黃權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之名自此始也其品第一梁班第十七陳氏秩萬石北齊從一品後周置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上儀同三司儀同三司等十一號以酬勤勞隋氏因之皇朝初惟置開府儀同三司為散官品
  正二品曰特進兩漢及魏晉以為加官從本官服無吏卒品第二位次諸公下在開府驃騎上進賢兩梁冠黑介幘五時朝服無章綬又漢朝雜事雲諸侯功徳優盛朝廷所敬異有賜位特進在三公下平冕𤣥衣侍祠郊廟宋百官階次江左皆兼官晉𫝊咸奏特進品第二執皮帛坐侍臣之下梁班第十七北齊特進第二品隋特進為正二品散官皇朝因之從二品曰光祿大夫秦郎中令屬官有中大夫漢氏因之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掌論議無員後漢因之自魏以來諸公卿告老多加其位晉太始初分為左右光祿大夫皆無員若致仕又給六尺牀帳簟褥宋氏因之齊光祿勲府有左右光祿大夫皆銀章青綬若加金章紫綬者為金紫光祿大夫王晏乞一片金乃啓轉金紫梁陳並因之光祿大夫十三班後魏左右光祿大夫從第一品太和二十六年第二品北齊因之後周左右光祿大夫正二品隋為正一品散官煬帝改光祿大夫為從一品左光祿大夫正二品右光祿大夫從二品皇朝初猶有左右之名貞觀之後唯有光祿大夫正三品曰金紫光祿大夫本兩漢光祿大夫也至魏晉有加金章紫綬者則謂為金紫光祿大夫晉則金紫銀青左右四職並置假金章紫綬及加金章紫綬並秩第二祿賜班位冠幘車服佩玉及諸所賜給皆與特進同自晉已後皆為兼官少有正授梁金紫光祿大夫為第十四班陳為中二千石北齊從二品隋氏因為散官煬帝為正三品皇朝因之從三品曰銀青光祿大夫本末與金紫同晉有銀青光祿大夫王翹之宋齊之後或置或省梁陳無職北齊三品隋正三品散官煬(「旦」改為「𠀇」)帝改為從三品皇朝因之然而加金章紫綬及銀章青綬則尊崇之合居光祿之上隋氏定令誤遂因仍不改正四品上曰正議大夫煬(「旦」改為「𠀇」)帝置為正四品散官蓋取秦大夫官論議故置正議通議之名正四品下曰通議大夫隋煬帝置正四品從四品上曰太中大夫秦太中大夫秩比千石掌論議漢氏因之梁班第十一秩千石北齊從第三品皇朝為散官從四品下曰中大夫秦置中大夫漢武帝太初元年改為光祿大夫北齊中大夫第四品皇朝為散官正五品上曰中散大夫後漢有中散大夫六百石無員魏晉因之齊職儀品第七絳朝服進賢一梁冠梁班第十陳秩千石皇朝為散官正五品下曰朝議大夫漢班儀大夫以上得奉朝議則其義也隋文帝置朝議大夫為從三品散官從五品上曰朝請大夫漢諸將軍公卿年髙徳重者得以列侯就第特進奉朝請則其義也隋煬(「旦」改為「𠀇」)帝置朝請大夫為正五品散官從五品下曰朝散大夫隋文帝置朝散大夫為正四品散官煬(「旦」改為「𠀇」)帝改為從五品下正六品上曰朝議郎宋齊梁陳後魏北齊諸九品散官皆以將軍為品秩謂之加戎號隋開皇六年始置六品已下散官並以郎為正階尉為從階正六品上為朝議郎下為武騎尉従六品上為通議郎下為屯騎尉正七品上為朝請郎下為驍騎尉從七品上為朝散郎下為㳺騎尉正八品上為給事郎下為飛騎尉從八品上為承奉郎下為旅騎尉正九品上為儒林郎下為雲騎尉從九品上為文林郎下為羽騎尉煬(「旦」改為「𠀇」)帝又置八郎八尉六品置建節尉奮武尉七品置宣惠尉綏徳尉八品置懐仁尉守義尉九品置奉誠尉立信尉並為正從又六品置承議郎通直郎七品置宣徳郎朝散郎八品置登仕郎將仕郎九品置常從郎奉信郎亦為正從皇朝以郎為文職尉為武職遂採開皇大業之制以為六品已下散官正六品下曰承議郎隋煬帝置為正六品從六品上曰奉議郎隋文帝置通議郎皇朝改焉從六品下曰通直郎晉宋以來諸官皆有通直蓋謂官有髙下而得通為宿直者隋煬(「旦」改為「𠀇」)帝置通直郎三十人從六品正七品上曰朝請郎晉宋齊梁陳並有奉朝請員正七品下曰宣徳郎隋煬帝置宣徳郎三十人正七品從七品上曰朝散郎隋文帝置從七品下曰宣議郎梁有宣議將軍隋文帝置㳺騎尉皇朝改焉正八品上曰給事郎隋文帝置正八品下曰徴事郎煬(「旦」改為「𠀇」)帝置從八品上曰承奉郎隋文帝置從八品下曰承務郎煬(「旦」改為「𠀇」)帝尚書二十四司各置承務郎一人類今尚書員外郎也皇朝因其名而置正九品上曰儒林郎前史各有儒林傳取其義也正九品下曰登仕郎從九品上曰文林郎北齊置文林舘徴文學之士以充之取其義也從九品下曰將仕郎凡散官四品已下九品已上並於吏部當番上下其應當番四十五日若都省湏使人送符及諸司湏使人者並取兵部吏部散官上經兩番已上聼簡入選不第者依番多不過六也凡敘階之法有以封爵謂嗣王郡王初出身從四品下敘親王諸子封郡王者從五品上國公正六品上縣公從六品上侯及伯子男並通降一等若兩應敘者從髙敘也有以親戚謂皇親緦麻以上及皇太后周親正六品上敘皇太后大功親皇后周親從六品上皇袒免親皇太后小功緦麻皇后大功親正七品上皇后小功緦麻親皇太子妃周親從七品上其外戚各依本服降二等敘娶郡主正六品上娶縣主正七品上郡主子出身從七品上縣主子從八品上敘有以勲庸謂上柱國正六品上敘柱國已下每降一等至騎都尉從七品下驍騎尉飛騎尉正九品上雲騎尉武騎尉從九品上有以資䕃謂一品子正七品上敘從三品子逓降一等四品五品有正從之差亦逓降一等從五品子從八品下敘國公子亦從八品下三品已上䕃曽孫五品已上䕃孫孫降子一等曽孫降孫一等贈官降正官一等㪚官同職事若三品帶勲官者即依勲官品同職事䕃四品降一等五品降二等郡縣公子准從五品孫縣男已上子降一等勲官二品子又降一等二王後子孫凖正三品䕃有以秀孝謂秀才上上第正八品上已下逓降一等至中上第從八品下明經降秀才三等進士明法甲第從九品上乙第降一等若本䕃髙者秀才明經上第加本䕃四階已下逓降一等明經通二經已上毎一經加一階及官人通經者後敘加階亦如之凡孝義旌表門閭者出身從九品上敘有以勞考謂由外六品已下四考滿皆中中考者因選進一階每二中上考又進兩階每一上下考進兩階若兼有下考得以上考除之有除免而復敘者皆循法以申之無或枉冒謂官人犯除名限滿應敘者文武三品已上奏聞正四品於從七品下敘已上通降一等從五品於從八品上敘六品七品從九品上敘八品九品從九品下敘若出身品髙於此法者仍從髙凡應入三品五品者皆待別制而進之不然則否謂應入三品者皆湏先在四品已上官仍限三十考已上本階正四品上無㾗累者奏聽進用應入五品者皆須先在六品已上官及左右補闕殿中侍御史太常博士詹事司直京兆河南太原府判司皆限十六考已上本階正六品上伎術官本司無六品官頻任三政七品者仍限二十考已上並所司勘責訖上中書門下重勘訖然後奏聞別制以授焉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齒謂文武朝參行正二王後位在諸王侯上餘各依官品為序致仕官各居本色之上若職事與散官勲官合班則文散官在當階職事者之下武散次之勲官又次之官同者異姓爲後若以爵爲班者亦凖此其男已上任文武官者從文武班若親王嗣王任卑官職事者仍依三品郡王在三品以下聼事者在同階品上同外無文武官者嗣王在太子太保下郡王次之國公在正二品下郡公在從三品下縣公在正四品下侯在從四品下伯在正五品下子在從五品下男在正六品下若前官被召見及預朝參者在本品見任上非召見者在同品下其在本司參集者各依職事文散官三品已上在京者正冬朝㑹依日官凡京司有常參官謂五品已上職事官八品已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供奉官謂侍中中書令左右㪚騎常侍黃門中書侍郎奉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起居郎起居舍人通事舍人左右補闕拾遺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諸司長官謂三品以上長官若勅喚諸司長官及賜者開府儀同三司特進光祿大夫太子賔客尚書左右丞相諸司侍郎中書門下五品已上官御史中丞並同長官例若別賜物中書門下官正三品凖二品四品凖三品五品凖四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同中書門下正三品清望官謂內外三品已上官及中書黃門侍郎尚書左右丞諸司侍郎並太常少卿祕書少監太子少詹事左右庶子左右率及國子司業四品已下八品已上清官四品謂太子左右諭徳左右衛左右千牛衛中郎將左右副率率府中郎將五品謂御史中丞諫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賛善大夫太子洗馬國子博士諸司郎中祕書丞著作郎太常丞左右衛郎將左右率府郎將六品謂起居郎舍人太子司議郎舍人諸司員外郎侍御史祕書郎著作佐郎太常博士詹事丞太子文學國子助教七品左右補闕殿中侍御史太常博士詹事司直四門博士太學助教八品左右拾遺監察御史四門助教每日以六品已上清官兩人待制於衙內若供奉官宿衛官不在此例凡授左右丞相侍中中書令六尚書已上官聽進譲其四品已上清望官才職相當不應進譲按舊制御史大夫六尚書已上要官皆進讓臣林甫等伏以為進讓之禮朝廷所先兩省侍郎及南省諸司侍郎左右丞雖在四品職居清要亦合讓也凡職事官應覲省及移疾不得過程謂身有疾病滿百日若所親疾病滿二百日及當侍者並觧官申省以聞其應侍人才用灼然要藉驅使者令帶官侍養年七十以上應致仕若齒力未衰亦聽釐務若請致仕五品已上皆上表聞六品以下申尚書省奏聞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皆不得入仕風疾使酒不得任侍奉之官凡內外官清白著稱強幹有聞若上中則中書門下改授清白等稱皆須每在有使狀一清考詞二清經三任為第一等兩任為二等一任為第三等其都督刺史既無考詞每使狀有一清字亦凖任數為等第強幹有聞科等第亦凖此其科等第一等同清白第二等五品已上量加進改六品已下至冬選量第加官若第二等三等人五品已上改日優之六品已下不待秩滿聽選加優授焉其嶺南黔中三年一置選補使號爲南選應選之人各令所管勘責具言出身由厯選數作簿書預申省所司具勘曹名考第造厯子印署與選使勘㑹將就彼銓注訖然後進申以聞凡天下官吏各有長員開元二十三年勅以為諸色補署頗多繁冗停廢諸司監署府十餘所減冗散官三百餘員其見在員數已具此書各冠列曹之首或未該者以其繁細亦存乎令式凡諸司置直皆有定製諸司諸色有品直吏部二人兵部三人考功職方庫部戸部度支駕部比部一人門下省明法一人能書二人裝潢一人刑部明法一人𢎞文舘學直四人造供奉筆二人造冩御書筆二人裝書一人榻書一人修史管裝書一人中書省明法一人能書四人裝制敕一人翻書譯語十人乗驛二十人集賢院能書六人裝書十四人造筆四人大理寺明法二人太常寺三十人光祿寺十人鴻臚寺譯語並計二十人金銀作一人漆作一人太府太僕衛尉司農寺各三人沙茄監一人少府監十四人將作監五十人殿中省尚食局尚藥局各十人尚乗局二十人尚輦局三人尚舎局四人尚衣局一人秘書省圖晝一人丹青五人造筆一人太史監五人國子監明五經一人文章兼明史一人崇文舘搨書一人內侍省一百人內坊四人僕寺十人家令寺七人教坊二十人總監十四人軍器監四人隴右六使孳課一十二人太原府監牧役使孳課二人外官宜考者選同京官其前官及常選人每年任選若散官三衛勲官直諸司者每年與折一番內外官吏則有假寧之節謂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臘各三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給休假一日五月給一日於端午節授衣假分為兩番各十五日私家祔廟各給假二日四時祭各四日父母在三千里外三年一給定省假三十五日五百里五年一給拜掃假十五日並除程五品已上並奏聞冠給三日五服內親冠給𣪞一日不給程婚嫁九日除程周親婚嫁五日大功三日小功一日不給程齊衰周給假三十日塟三日除服二日小功五月給假十五日塟二日除服一日緦麻三月給假七日塟及除服皆一日周已上親皆給程若聞䘮舉哀並三分減一私忌給假一日忌前之夕聼還五品已上請假出境皆吏部奏聞行李之命凡別𠡠差使事務繁劇要重者給判官二人毎判官並使及副使各給典二人非繁劇者判官一人典二人使及副使各給典一人四品已上清望官別給孔目官一人凡吏部差使各循其次若員外郎及鴻臚太府司農將作少府軍器等監寺丞及押當兵馬倉庫圜廚苑囿邑司伎術當作等官皆不在差限
  簿書景跡功賞殿最具員皆與員外郎分而理焉郎中一人掌小選凡未入仕而吏京師者復分為九品通謂之行署其應選之人以其未入九流故謂之流外銓亦謂之小銓其校試銓注與流內銓畧同謂六品已下九品已上子及州縣佐吏若庻人叅流外選者本州量其所堪送尚書省其在吏部兵部考功都省御史䑓中書門下是謂前行要望目為七司其餘則曰後行閒司謂流外轉遷者始自府寺而超授七司者以為非次長安中畢構奏而革之應入省者先授閒司及後行經兩考方轉入七司便為成例凡擇流外職有三一曰書二曰計三曰時務其工書工計者雖時務非長亦敘限三事皆下則無取焉每經三考聽轉選量其才能而進之不則從舊任其考滿有授職事官者有授㪚官者舊則郎中專知小銓開元二十五年敕銓試訖應㽞放皆尚書侍郎定之員外郎一人掌選院謂之南曹其曹在選曹之南故謂之南曹每歳選人有觧狀籍書資歴考課必由之以覈其實乃上三銓其三銓進甲則署焉
  員外郎一人掌曹務凡當曹之事無巨細皆與郎中分掌焉應簡試如貢舉之制舊齋郎𨽻太常則禮部簡試開元二十五年𨽻宗正其太廟齋郎則十月下旬宗正申吏部應試則帖論語及一大經
  司封郎中一人從五品上北齊置主爵郎中一人隋文帝為主爵侍郎煬(「旦」改為「𠀇」)帝改為主爵郎武徳初為主爵郎中龍朔二年改為司封大夫咸亨元年復故光宅元年改為司封郎中神龍元年復故開元二十四年復為司封
  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隋文帝置煬帝改為主爵承務郎武徳初為主爵員外郎龍朔咸亨光宅神龍間並隨曹改復
  主事二人從九品上
  司封郎中員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萬戶二曰郡王從一品食邑五千戶三曰國公從一品食邑三千戶四曰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戶五曰縣公從二品食邑一千五百戶六曰縣侯從三品食邑一千戸七曰縣伯正四品食邑七百戶八曰縣子正五品食邑五百戸九曰縣男從五品食邑三百戸五等之爵蓋始於黃帝其傳言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書尭典雲協和萬邦又雲輯五瑞即五等諸侯所執玉也夏殷已上其制難詳至周則雲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始有封國大小之制戰國之時又有雜號封君謂商君平原君等秦又立二十等爵以當軍功漢置王侯二等其二十等爵亦存亦有君謂稷嗣奉春等後漢又有鄉亭侯之號魏氏五等皆以郷亭多假空名不食本邑及司馬宣王誅曹爽封舞陽侯至晉復五等之制宋齊之後或置或廢亦不常也隋氏始立王公侯以下制度皇朝因之然戶邑率多虛名其言食實封者乃得真戶舊制戶皆三丁巳上一分入國開元中定製以三丁為限租賦全入封家皇兄弟皇子皆封國謂之親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爲嗣王皇太子諸子並爲郡王親王之子承恩澤者亦封郡王諸子封郡公其嗣王郡王及特封王子孫承襲者降授國公諸王公侯伯子男若無嫡子及罪疾立嫡孫無嫡孫以次立嫡子同母弟無母弟立庻子無庻子立嫡孫同母弟無母弟立庻孫曽𤣥已下亦同此無後者國除凡名山大川及畿內縣皆不得以封至郡公有餘爵聽囬授子孫其國公皆特封焉凡內命婦之制貴妃淑妃徳妃賢妃並為夫人皆正一品昭儀昭容昭媛充儀充容充媛並為嬪正二品媫妤九員正三品美人九員正四品才人九員正五品寳林二十七員正六品御女二十七員正七品采女二十七員正八品按黃帝有四妃帝嚳亦然帝堯因之蓋象后妃四星其一明者為正妃餘三小者為次妃至舜不告而娶不立正妃但三妃而已謂之三夫人夏后氏増以三三而九合十二人春秋說雲天子娶十二人即夏制也禮記曰古者天子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女以聼天下之內理此蓋以象三公九卿之數則殷制也周官曰九嬪掌婦學之法至漢初有夫人美人及姬之號武帝制媫妤娙娥容華充衣各有爵位元帝加昭儀之號凡十四等光武乃存貴人才人之號晉諸公賛曰舊制貴嬪夫人比三公假金紫淑媛淑儀修容修儀媫妤容華充華為九嬪比九卿假銀青後魏孝文改定內官各有視品宋齊梁陳北齊後周多依古制或有増損事則不 經隋氏定製則依周官之制皇朝因之為百二十一人皇太子良娣二員正三品良媛六員正四品承徽十員正五品昭訓十六員正七品奉儀二十四員正九品漢書曰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三等厯代因之至宋明帝更為太子置內職二等有保林郎齊建元中太子宮置三內職良娣比開國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駙馬都尉隋初定製也皇朝因之外命婦之制皇姑封大長公主皇姊妹封長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視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視從一品王之女封縣主視正二品公羊傳曰天子將嫁女於諸侯必使同姓諸侯主之故曰公主詩曰何彼穠矣美王姬也雖則王姬而下嫁於諸侯車服不繫於其夫下王后一等漢家公主所食日邑諸王女曰翁主亦曰王主後漢皇女皆封縣公主儀服同列侯尊崇者加號為長公主乗赤罽車馬與諸侯同兩漢皆列侯尚主自魏晉已來尚主皆拜駙馬都尉晉宋以來皇女皆封郡公主王女皆封縣主王母妻為妃一品及國公母妻為國夫人三品已上母妻為郡夫人四品若勲官二品有封母妻爲郡君五品若勲官三品有封母妻爲縣君散官並同職事勲官四品有封母妻爲鄉君其母邑號皆加太字各視其夫及子之品若兩有官爵者皆從髙若內命婦一品之母爲正四品郡君二品母爲從四品郡君三品四品母並爲正五品郡君凡婦人不因夫及子而別加邑號夫人云某品夫人郡君爲某品郡君縣君鄉君亦然古者諸侯之妻邦人稱之曰夫人亦曰小君春秋傳曰惠公元妃孟子則妃及夫人郡君縣君鄉君之號皆起於此漢髙祖封蕭何夫人為鄼君景帝封王皇后母曰平原君後漢安帝封乳母王聖為野王君獻帝封董卓母爲池陽君晉封盧潭母孫氏武昌侯太夫人加金章紫綬太康元年封羊祜夫人為郷君孝武時哀帝外祖母髙安鄉君進封宣城郡廣徳君宋髙祖母蕭氏初封豫章國太夫人妻臧氏爲國夫人晉令式雲郡公侯太夫人中人銀印青綬佩水蒼玉宋齊之後多用其制至隋氏始定品格皇朝因之凡庶子有五品已上官封皆封嫡母無嫡母即封所生母凡二王後夫人職事五品已上散官三品已上王及國公母妻朝叅各視其夫及子之禮凡親王孺人二人視正五品媵十人視正六品嗣王郡王及一品媵十人視從六品二品媵八人視正七品三品及國公媵六人視從七品四品媵四人視正八品五品媵三人視從八品降此已徃皆為妾古者諸侯一娶九女其嫡者為夫人餘為姪娣孺人及媵蓋因此凡皇家五等親及諸親三等存亡升降皆立簿籍每三年一造除附之制並載於宗正寺焉
  司勲郎中一人從五品上周官有司勲上士二人凡有功者司勲詔之後周夏官有司勲上士一人掌六勲之賞隋文帝立司勲侍郎二人煬(「旦」改為「𠀇」)帝改為司勲郎武徳初為司勲郎中龍朔元年改為司勲大夫咸亨二年復故員外郎二人從六品上隋文帝置煬(「旦」改為「𠀇」)帝改為司勲承務郎皇朝復為司勲員外郎龍朔咸亨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主事四人從九品上
  司勲郎中員外郎掌邦國官人之勲級凡勲十有二等十二轉爲上柱國比正二品柱國楚官也項梁為楚上柱國又陳嬰為上柱國又蔡賜為上柱國至西魏之末始置柱國用旌戎秩時隴西郡公李諱廣陵王元欣趙郡公李弼河內郡公獨孤信南陽公趙貴常山公于謹彭城公侯莫陳崇與周太祖為八柱國至後周建徳四年初置上大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上儀同三司儀同三司上柱國柱國之秩以賞勤勞始以齊王憲蜀公尉遲迥爲上柱國是也隋髙祖受命又採後周之制置上柱國為從一品柱國為正二品上大將軍從二品太將軍正三品上開府儀同三司從三品開府儀同三司正四品上儀同三司從四品儀同三司正五品大都督正六品帥都督從六品都督正七品總十一等以酬勤勞皇朝改以勲轉多少爲差以酬勲秩十一轉爲柱國比從二品戰國時楚有柱國昭陽楚漢之際共敖為柱國也十轉爲上䕶軍比正三品九轉爲䕶軍比從三品秦有䕶軍都尉漢髙祖以陳平為䕶軍中尉盡䕶諸將文帝時韓安國為䕶軍將軍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䕶軍都尉爲䕶軍魏武帝以牽招為中䕶軍將軍晉中䕶軍將軍䕶軍將軍等並銀章青綬武冠絳朝服品第四宋齊梁陳並有䕶軍將軍中䕶軍之職梁武廬江置鎮蠻䕶軍武陵置安逺䕶軍皇朝採之為勲官品職八轉爲上輕車都尉比正四品七轉爲輕車都尉比從四品漢武帝以公孫賀為輕車將軍漢又有輕車校尉梁陳後魏北齊隋皆有輕車將軍六轉爲上騎都尉比正五品五轉爲騎都尉比從五品漢武帝置騎都尉漢書雲拜李陵為騎都尉更始時謡曰爛羊胃騎都尉晉宋齊梁陳隋並有其名四轉爲驍騎尉比正六品三轉爲飛騎尉比從六品二轉爲雲騎尉比正七品一轉爲武騎尉比從七品隋文帝置驍騎飛騎雲騎武騎尉爲文散階皇朝採爲勲品凡有功效之人合授勲官者皆委之覆定然後奏擬凡征鎮勲未授身亡者其勲依例加授其餘汎勲未授身亡者不在敘限
  考功郎中一人從五品上漢官儀曹郎二人掌天下歳盡集課有尚書郎曹有考功郎中一人宋齊並置功論郎中梁有秩論侍郎並考功郎中之任也北齊有考功郎中隋文帝置考功侍郎煬帝改為考功郎皇朝改為考功郎中龍朔二年改為司績大夫咸亨元年復故
  主事三人從九品上
  考功郎中之職掌內外文武官吏之考課凡應考之官皆具錄當年功過行能本司及本州長官對衆讀議其優劣定為九等考第各於其所由司凖額校定然後送省內外文武官量遠近以程限之有差京師百僚九月三十日已前校定十月一日送省外官去京一千五百里內八月三十日三千里內七月三十日五千里內五月三十日七千里內三月三十日萬里內正月三十日已前校定其外官附朝集使送簿至省流內流外官考前釐務不滿二百日者不考
  每年別勅定京官位望髙者二人其一人校京官考一人校外官考文定給事中中書舍人各一人
  其一人監京官考一人監外官考郎中判京官
  考員外判外官考其檢覆同者皆以功𬨨上
  使京官則集應考之人對讀註定外官則對
  朝集使註定訖各以奏聞其親王及中書門下
  與京官三品已上外官五大都督並以功過狀
  奏聽裁凡考課之法有四善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一曰獻可替否拾遺補闕為近侍之最二曰銓衡人物擢盡才良爲選司之最三曰楊清激濁褒貶必當爲考校之最四曰禮制儀式動合經典爲禮官之最五曰音律克諧不失節奏爲樂官之最六曰決斷不滯與奪合理爲判事之最七曰部統有方警守無失爲宿衛之最八曰兵士調集戎裝充備爲督領之最九曰推鞫得情處斷平允爲法官之最十曰讎校精審明於刋定爲校正之最十一曰承㫖敷奏吐納明敏爲宣納之最十二曰訓𨗳有方生徒充業爲學官之最十三曰賞罸嚴明攻戰必勝爲將帥之最十四曰禮義興行肅清所部爲政教之最十五曰詳録典正詞理兼舉爲文史之最十六曰訪察精審彈舉必當爲糾正之最十七曰明於勘覆稽失無隱爲句檢之最十八曰職事修理供承強濟爲監掌之最十九曰功課皆充丁匠無怨爲役使之最二十曰耕耨以時收穫剰課爲屯官之最二十一曰謹於蓋藏明於出納爲倉庫之最二十二曰推歩盈虛䆒理精宻爲厯官之最二十三曰占候醫卜效騐居多爲方術之最二十四曰譏察有方行旅無壅爲關津之最二十五曰市𨞬不擾姦濫不行爲市司之最二十六曰牧養肥碩蕃息孳多爲牧官之最二十七曰邉境肅清城隍修理爲鎮防之最一最已上有四善爲上上一最已上有三善或無最而有四善爲上中一最已上有二善或無最而有三善爲上下一最已上有一善或無最而有二善爲中上一最已上或無最而有一善爲中中職事粗理善最弗聞爲中下愛憎任情處斷乖理爲下上背公向私職務廢闕爲下中居官諂詐貪濁有狀爲下下若於善最之外別可嘉尚及罪雖成殿情狀可矜雖不成殿而情狀可責者省校之日皆聽考官臨時量定諸官人犯罪負殿者計贖銅一斤爲一負公罪倍之十負為一殿當上上考者雖有殿不降此謂非私罪自上中已下率一殿降一等即公坐殿失應降若當年勞劇有異於常者聼減一殿內外官從見在任改爲別官者其年考從後任申校其別敕賜考限當年附校如不及當年及當年無考於以次有考年限百司量其閒劇諸州㨿其上下進考之人皆有定限茍無其功不要充數功過於限亦聽量進諸食祿之官考在中上已上每進一等加祿一季中下已下毎退一等奪祿一季若私罪下中已下公罪下下並觧見任奪當年祿追告身周年聼依本品敘其流外官本司量其行能功過立四等考第而勉進之清謹勤公勘當明審為上居官不怠執事無私為中不勤其職數有愆犯為下背公向私貪濁有狀為下下毎年對定具簿上省其考下下者解所任凡親勲翊衛皆有考第考第之中畧有三等專勤謹慎宿衛如法便習弓馬者為上畨期不違職掌無失雖觧弓馬非是灼然者為中違畨不上數有犯失好請私假不習弓馬者為下諸衛主帥如三衛之考凡統領有方部伍整肅清平謹恪武藝可稱者為上居官無犯統領得濟雖有武藝不是優長者為中在公不勤數有愆失至於用武復無可紀者為下其監門校尉直長如帥之考正色當官明於按察監當之處能肅察姦非者為上居官不怠檢校無失至於監察未是灼然者為中不勤其職數有愆違檢校之所事多踈漏者為下其諡議之法古之通典皆審其事以爲不刋諸職事官三品已上散官二品已上身亡者其佐吏録行狀申考功考功責歴任勘校下太常寺擬諡訖覆申考功於都堂集省內官議定然後奏聞贈官同職事無爵者稱子若藴德丘園聲實明著雖無官爵亦奏賜謚曰先生
  員外郎掌天下貢舉之職開元二十四年敕以為權輕專令禮部侍郎一人知貢舉然以舊職故復敘於此雲凡諸州每嵗貢人其類有六一曰秀才二曰明經三曰進士四曰明法五曰書六曰算其𢎞文崇文生各依所習業隨明經進士例其秀才試方畧䇿五條文理俱髙者爲上上文髙理平理髙文平者爲上中文理俱平爲上下文理粗通爲中上文劣理滯爲不第此條取人稍峻自貞觀後遂絶其明經各試所習業文注精熟辨明義理然後爲通正經有九禮記左傳爲大經毛詩周禮儀禮爲中經周易尚書公羊榖梁爲小經通二經者一大一小若兩中經通三經者大小中各一通五經者大經並通其孝經論語並須兼習諸明經試兩經進士一經毎經十帖孝經二帖論語八帖毎帖三言通六已上然後試䇿周禮左氏禮記各四條餘經各三條孝經論語共三條皆録經文及注意為問其答者須辨明義理然後為通通十為上上通八為上中通七為上下通六為中上其通三經者全通為上上通十為上中通九為上下通八為中上通七及二經通五為不第其進士帖一小經及老子皆經注䈴帖試雜文兩首䇿時務五條文須洞識文律䇿須義理愜當者爲通若事義有滯詞句不倫者為下其經䇿全通為甲䇿通四帖通六已上為乙巳下為不第其明法試律令各一部識逹義理問無疑滯者爲通粗知綱例未䆒指歸者為不通所試律令毎部試十帖䇿試十條律七條令二條全通者為甲通八以上為乙巳下為不第其明書則説文六帖字林四帖諸試書學生帖試通訖先口試不限條數疑則問之並通然後試䇿其明算則九章三帖海島孫子五曹張丘建夏侯陽周髀五經等七部各一帖其綴術六帖緝古四帖録大義本條為問答者明數造術辨明術理然後為通記遺三等數讀令精熟試十得九為第其試綴術緝古者綴術七條緝古三條諸及第人並録奏仍関送吏部書算於從九品下敘排𢎞崇生雖同明經進士以其資䕃全髙試亦不拘常例𢎞崇生習一大經小經者兩中經者習史記者漢書者東觀漢記者三國志者皆須讀文精熟言音典正䇿試十道取粗觧注義經通六史通三其試時務䇿者須識文體不失問目義試五得三皆兼帖孝經論語共十條應簡齋郎凖貢舉例帖試太常觧申禮部勘責十月內送考功帖論語及一大經及第者奏聞國子監大成二十員取貢舉及第人聦明灼然者試日誦千言並口試仍䇿所習業十條通七然後補充各授官依色令於學內習業以通四經爲通其祿俸賜㑹凖非伎術直例給業成者於吏部簡試孝經論語共試八條餘經各試八條間日一試灼然明練精熟為通口試十通九策試十通七為第所加經者禮記左𫝊毛詩周禮各加兩階餘經各加一階及第者放選優與處分如不及第依舊任每三年一簡九年業不成者觧退依常選例業未成年未滿者不得別選及充餘使若經事故應敘曰還令覆上其先及第人慾加經及官人請試經者亦准此








  唐六典卷二
<史部,職官類,官制之屬,唐六典>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三     唐 張九齡等 撰尚書戶部
  戶部尚書一人
  侍郎二人
  郎中二人
  員外郎二人
  主事四人
  令史十七人
  書令史三十四人
  計史一人
  亭長六人
  掌固十人
  度支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十六人
  書令史三十三人
  計史一人
  掌固四人
  金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三人
  令史十人
  書令史二十一人
  計史一人
  掌固四人
  倉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三人
  令史十二人
  書令史二十三人
  計史一人
  掌固四人
  戶部尚書一人正三品周之地官卿也漢成帝置尚書五人其三曰民曹主吏人上書事後漢以民曹兼主繕修功作當工官之任魏置左民尚書晉初省之太康中又置惠帝時有右民尚書東晉及宋齊並置左民尚書梁陳並置左戶尚書並掌戶籍兼知工官之事後魏北齊有度支尚書亦左民右戸之任也後周依周官置地官府大司徒卿隋初曰度支尚書開皇三年改為民部皇朝因之貞觀二十三年改為戶部顯慶元年改為度支龍朔二年改為司元太常伯咸亨元年復為戶部光宅二年改為地官尚書神龍元年復故
  侍郎二人正四品下周之地官小司徒中大夫也漢以來尚書侍郎今郎中之任後周依周官隋煬(「旦」改為「𠀇」)帝置民部侍郎皇朝因之貞觀二十三年改為戶部顯慶元年改為度支龍朔二年改為司元少常伯咸亨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戶部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戶口井田之政令凡徭賦職貢之方經費賙給之算藏貨贏儲之准悉以咨之其屬有四一曰戶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倉部尚書侍郎總其職務而奉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屬皆質正焉
  郎中二人從五品上周官司徒屬官有下大夫蓋郎中之任也漢尚書郎一人主戶口墾田魏有左民郎曹西晉兼置右民郎曹東晉及宋齊唯有民部曹梁陳為左戶郎後魏為左戶曹郎北齊有左民郎曹隋初民部郎曹置侍郎二人煬帝除侍字皇朝為郎中貞觀二十三年改為戶郎顯慶為度支龍朔為司元大夫咸 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員外郎二人從六品上周官司徒屬官有上士後周依焉蓋今員外之任也隋開皇六年置民部員外郎煬(「旦」改為「𠀇」)帝改為民曹承務郎皇朝改為民部員外郎貞觀顯慶龍朔咸亨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主事四人從九品上煬(「旦」改為「𠀇」)帝置
  郎中員外郎掌領天下州縣戶口之事凡天下十道任土所出而爲貢賦之差其物産經不盡載並注下注舊額貢獻多非土物或本處不産而外處市供或當土所宜縁無額遂止開元二十五年敕令中書門下對朝集使隨便條革以為定凖故備存焉分十道以總之一曰關內道古雍州之境今京兆華同岐邠隴涇寧坊鄜丹延慶監原㑹靈夏豊勝綏銀凡二十有二州焉其原慶靈夏延又管諸蕃落降者為羈縻州東拒河西抵隴坂南據終南之山北邉沙漠河歴銀綏延丹同華六州之界隴坂在隴州之西終南山在京兆之南沙漢在豊勝二州之北其名山有太白九𡽀呉山岐山梁山泰華之嶽在焉太白在京兆武功縣九𡽀在奉天縣吳山在隴州岐山在岐州梁山在同州韓城縣華嶽在華州其大川有涇渭㶚滻涇水出涇州至京兆入渭渭水出渭州歴秦隴岐京兆周華六州入於河㶚滻並出京兆入渭厥賦絹綿布麻京兆同華岐四州調綿絹餘州布麻開元二十五年敕關輔既寡蠶桑每年庸調並宜折納粟造米支用其河南河北不通水運州宜折租造絹以替闗中厥貢岱赭鹽山角弓龍鬚席蓯蓉野馬皮麝香京兆粲草蓆地骨白皮酸棗仁華州茯苓茯神細辛同州皺文吉莫皮岐隴涇寧鄜坊丹等州龍鬚蓆原夏等州白氊夏州角弓塩州塩山㑹州駞褐靈州鹿角膠岱赭花蓯蓉鵰翎靈州豊州野馬皮勝寧等州女稽布邠州火筯剪刀蓽豆澡豆丹延慶等州麝香逺夷則控北蕃突厥之朝貢焉二曰河南道古豫兗青徐四州之境今河南府陝汝鄭汴蔡許豫潁陳亳宋曹滑濮鄆濟齊淄徐兗泗沂青萊登宻海凡二十有八州焉東盡於海西距凾谷南瀕於淮北薄於河海水在青萊登宻海泗六州之境凾谷在虢州淮水出唐州歴豫穎亳泗四州之南境黃河歴虢陝河南府鄭滑濮濟齊淄青十州之北境名山則有三崤少室砥柱䝉山嶧山嵩岱二嶽在焉三崤在河南永寧縣界少室在登封縣砥柱在陝州河北縣䝉山在沂州費縣嶧山在兗州鄒縣中嶽嵩山在河南告成縣東岳㤗山一名岱山在兗州乾封縣大川有伊洛汝潁沂泗之水淮濟之瀆伊出河南伊陽縣北流入洛洛出商州上洛縣經虢州河南入河汝水在汝州潁水在潁州沂泗二水並出兗州淮水源在唐州桐栢縣濟水源在河南濟源縣厥賦絹絁綿布陳許汝潁州調以絁綿唐州麻布餘州並以絹及綿厥貢紬絁文綾絲葛水蔥藨心蓆瓷石之器鄭汴許陳亳宋曹濮鄆徐等州絹汝州細絁陝潁徐三州紬絁仙滑二州方紋綾豫州鷄鶒綾䨇絲綾蓍草碁子仁州綿兗州鏡花綾齊州絲葛淄兗齊等州防風青州仙文綾鄭州麻黃許州藨心蓆登州水蔥蓆陝州栝簍根栢子仁曹州𧉮牀子濟州阿膠泗水賨布沂兗等州紫石英萊登宻等州牛黃登州文石器海砂宻州布海州楚布萊州石器河南府瓷器逺夷則控海東新羅日本之貢獻焉三曰河東道古冀州之境今太原潞澤晉絳蒲虢汾慈隰石沁儀嵐忻代朔蔚雲虢州或屬河南凡十有九州焉東距恆山西據河南抵首陽太行北邉匈奴恆山在太原之東河水經嵐石隰慈絳蒲六州之西境首陽在蒲州南太行在澤州南其名山則有雷首介山霍山嵉山雷首在蒲州介山在汾州霍山在晉州嵉山在代州一名五䑓山其大川有汾晉及丹沁之水汾水出忻州歴太原汾晉絳蒲五州入河晉水出太原晉陽入汾丹水出澤州沁水出沁州歴晉絳澤三州至懐南入河厥賦布禰蒲州調以襧餘州並用麻布厥貢□扇龍鬚蓆墨蠟石英麝香漆人參大原龍骨甘草礐石漆鉄潞州墨人參花蜜兎絲子澤州白石英黔鷄禹餘糧晉州蠟燭絳州防風蒲州龍骨竹扇虢州硯瓦地骨白皮汾州石膏慈州蠟隰石二州胡女布晉汾二州龍鬚蓆儀澤潞等州人參嵐虢忻等州麝香忻州豹尾代州熟青熟緑朔代二州白鵰翎蔚州松子雲州鵰翎四曰河北道古幽冀二州之境今懐衛相洺邢趙恆定易幽莫瀛深冀貝魏博徳滄棣嬀澶營平安東凡二十有五州焉其幽營安東各管羈縻州東並於海南廹於河西距太行恆山北通渝關薊門海在棣滄幽平營五州之東河水經懐衛相魏博徳棣七州之南境太行在懐州北恆山在定州西渝闗在平州東薊門在幽州北其名山有林慮白鹿封龍井陘碣石之山恆嶽在焉林慮在相州西白鹿在衛州北封龍在趙州西井陘在恆州西碣石在營州東恆山北嶽在定州恆陽縣其大川有漳淇呼沲之水漳水出潞州歴相洺邢冀滄入海淇水出衛州與青水合歴魏貝徳滄四州與漳水合呼沲在定滄二州界亦與漳水合厥賦絹綿及絲相州調兼以絲餘州皆以絹綿厥貢羅綾平紬絲布絲紬鳳翮葦蓆墨恆州貢春羅孔雀等羅定州兩窠紬綾懐州子漆洺博魏等州平紬邢州瓷器魏州綿紬衛趙莫冀等州綿瀛深冀徳棣等州絹相州紗鳯翮席胡粉邢州絲布恆州羅定州紬綾幽州范陽綾貝州白氊滄州葦蓆栁箱媯營歸順等州麝香檀州安東府人參平州蔓荊子薊州鹿角膠易州墨蔚州墨豹尾安東單于野馬皮逺夷則控契丹奚靺羯室韋之貢獻焉五曰山南道古荊梁二州之境今荊襄鄧商復郢隨唐峽歸均房金䕫萬忠已上十六州為山南道梁洋集通開壁巴蓬渠涪渝合鳯興利閬果已上西道凡三十有三州焉東接荊楚西抵隴蜀南控大江北據商華之山江水自蜀歴渝涪忠萬䕫歸峽荊八州界其名山有嶓冢熊耳巫峽銅梁荊山峴山嶓冢在梁州金牛縣熊耳在商州上洛縣巫峽在䕫州巫山縣銅梁在合州石鏡縣荊山在㐮州荊山縣峴山在㐮州㐮陽縣大川則有巴漢沮淯之水巴水在合州界入江漢水源出梁州金牛縣初名漾水壹名沔水歴洋金均㐮郢荊復七州至荊州入於江沮水源出房州永清縣至荊州界入江淯水出鄧州南入漢厥賦絹布綿紬梁利隨均荊㐮雜有綿絹合州調以綿紬餘州並調以麻布厥貢金漆宻蠟蠟燭鋼鉄芒硝麝香布交梭白縠紬紵綾葛綵綸蘭干利州貢金鋼鉄荊州交梭縠子方穀紋綾㐮州漆隠起唐路貞鄧利果等州絲布㐮均房商等州麝香復郢開等州白紵隨州綾唐州絹峽州芒硝歸州紵麻布金州麩金萬州金忠州蘓薫席梁州支紅花洋州白交梭壁巴蓬通忠渠等州綿紬渠通合等州白藥子通州絳香渠州買子木拜子涪州連頭獠布渝峽隨等州葛合州牡丹皮閬州重暈綾㐮州白縠鳯州蠟燭巴州蘭干布房州紵㐮州鳥漆碎石文漆器白綸巾興鳯集䕫等州宻蠟六曰隴右道古雍梁二州之境今秦渭成武洮岷疊宕河蘭鄯廓已上隴右涼甘肅瓜沙伊西北庭安西已上河西凡二十有一州焉其秦涼鄯洮北庭安西甘岷又管覊縻州東接秦州西逾流沙南連蜀及吐蕃北界朔漠流沙在沙州已北連延數千里其名山有秦嶺隴坻西傾朱圉積石合黎崆峒三危鳥䑕同穴秦嶺在秦州上邽縣隴坻在清水縣西傾在洮州之西南朱圉在秦州伏羗縣積石在河州枹罕縣合黎在甘州張掖縣崆峒在肅州福祿縣三危在沙州燉煌縣鳥䑕同穴在渭州渭源縣其大川則有洮水弱水羗水洮水出西羗中歴岷蘭二州界入河弱水在甘州刪丹縣羗水歴宕武文三州之界河瀆及休屠之澤在焉河水歴廓河鄯蘭等州界休屠澤在涼州界厥賦布麻厥貢麩金礪石碁石蜜蠟蠟燭毛毼麝香白㲲及鳥獸之角羽毛皮革廓宕二州貢麩金宕州散麝香沙州碁子肅州礪石成州武州蠟燭洮州毛毼涼州毼布甘肅𤓰涼等州野馬皮西州白氎𤓰州吉莫皮伊州隂牙角胡桐律鄯州㹀羊角野馬皮岷秦二州龍鬚席蜂牛尾鵰翎秦州芎藭肅州肉蓯蓉栢脈根𤓰州草豉子北庭州速霍角隂牙角阿魏藏根安西緋氈磠砂隂牙角𣰽□甘沙渭河蘭疊等州麝香逺夷則控西域諸戎之貢獻焉七曰淮南道古楊州之境今楊楚和滁濠夀廬舒蘄黃沔安申光凡一十有四州焉東臨海西抵漢南據江北距淮海在楊楚二州東漢在沔州淮水經申光夀濠楚五州北境入海江水經沔黃蘄舒和楊六州南境入海其名山有八公𤅬大別霍山羅山塗山八公山在夀州夀陽縣大別山在夀州霍山縣霍山一名天柱在舒州懐寧縣自漢以來為南嶽隋文帝開皇七年以南衡山為南嶽廢霍山為名山羅山在申州塗山在濠州鍾離縣其大川有滁肥之水巢湖在焉滁水源出廬州合肥縣巢湖在合肥巢二縣界厥賦絁絹綿布淮南道庸調雜有紵貲火麻等布夀州以絁布綿麻安光二州調以絁絹申州綿絹厥貢交梭紵絺孔雀熟絲布青銅鏡揚州貢青銅鏡莞蓆細紵廬州交梭申光二州貢絺綄葛楚州貢孔雀布和州紵綀滁沔二州麻貲布蘄舒二州白紵布黃州紵貲布鳥蛇安州青紵布夀廬光等州生石斛夀州葛布廬州貢熟絲布八曰江南道古揚州之南境今潤常蘇湖杭歙睦衢越婺台溫眀括建福泉汀已上東道宣饒撫處洪吉郴袁江鄂岳潭衡永道邵澧朗辰敘錦施南溪思黔費業巫夷播溱珍凡五十有一州焉黔中又管羈縻州東臨海西抵蜀南極嶺北帶江海水在蘇杭越台溫括泉福八州之東江水經岳鄂江宣潤常蘇七州之北入海其名山有茅山蔣山天目㑹稽四眀天台括蒼縉雲金華大庾武夷廬山而衡岳在焉茅山在潤州延陵句容二縣界蔣山一名鍾山在潤州江寕縣天目在杭州於潛縣㑹稽在越州山隂縣四眀在餘姚縣天台在台州始豊縣括蒼縉雲皆在括州金華在婺州大庾在處州南康縣武夷在建州建安縣廬山在江州尋陽縣衡山在衡州湘潭縣其大川有浙江湘贑沅澧之水洞庭彭蠡太湖之澤浙江水有三源一出歙州一出衢州一出婺州歴睦杭越三州界入海湘水出桂州湘源縣北流歴永衡潭岳四州界入洞庭贑水經處吉洪三州界入彭蠡沅水歴巫辰朗岳四州界入洞庭澧水源出澧州石門縣至岳州界入洞庭洞庭湖在岳州巴陵縣界彭蠡湖一名宮亭湖在江州潯陽縣界太湖在蘇常湖宣四州界厥賦麻紵潤州調火麻餘州並以紵布厥貢紗編綾綸蕉葛練麩金犀角鮫魚藤紙硃砂水銀零陵香潤州方棊水波綾常州紫綸巾兎褐蘇州紅綸巾杭越二州白編睦越二州交梭衢婺二州藤紙綿越州吳綾建州蕉練福州蕉海蛤泉括二州綿饒衡巫等州麩金犀角洪撫潭永等州葛蘇州吳石脂吳蛇床子台州金漆乾薑甲香江州生石斛鄂江二州銀永州石燕道州零陵香澧州龜子綾五入簟朗州紵練辰錦二州光明砂水銀溪錦二州硃砂常湖歙宣䖍吉郴袁岳道等州白紵布施宣二州黃連宣州綺南州班布思黔費業溱珍等州蠟夷州蠟燭溫台二州鮫魚皮逺夷則控五溪之蠻九曰劍南道古梁州之境今益蜀彭漢綿劔梓遂普資簡陵卭眉雅嘉榮瀘戎黎茂龍扶文當松靜柘翼悉維巂姚凡三十有三州焉其黎戎瀘茂松巂姚又管覊縻州靜柘翼悉維五州並管羗夷東連䍧牱西界吐蕃南接羣蠻北通劔閣劍閣在劍州普安縣界今謂之劍門其名山有峨眉青城鶴鳴岷山峨眉在嘉州青城在蜀州鶴鳴在蜀州晉源縣岷山在岷州劔南道之西北界其大川有涪雒及西漢之水江瀆在焉涪水歴松龍綿梓遂合六州界入江雒水出漢州什方縣經益簡闕入江西漢水歴利閬果合江州界入江大江水自松州甘松嶺經翼茂彭蜀益陵眉嘉戎瀘十州之界入
  山南道厥賦絹綿葛紵瀘州調以葛紵等布餘州皆用綿絹及紵布厥貢麩金羅綾綿紬交梭彌牟布絲葛麝香羚羊犛牛角尾益蜀二州單絲羅益州髙杼衫叚彭州交梭簡州綿紬漢州紵布彌牟布綿州䨇紃梓州遂州樗蒲綾戎晉瀘等州葛卭劍巂等州絲布龍稚眉嘉資等州麩金姚茂扶靜文悉松維當柘翼等州麝香劔州蘇薰席普州天門冬煎榮州斑布黎州蜀椒龍州羚羊角當靜柘等州當歸羗活松州狐尾悉州當歸犛牛尾維州犛牛尾姚州金逺夷則控西河及羣蠻之貢獻焉十曰嶺南道古揚州之南境今廣循潮漳韶連端康岡恩髙春封辯瀧新潘雷羅儋崖瓊振已上廣府管內桂昭富梧賀龔象柳宜融古嚴已上桂府管內容藤義竇禺白亷繡黨牢巖鬰林平琴已上容府管內鬰林平琴二州複名邕賔貴橫欽潯瀼籠田武環澄已上邕府管內安南驩愛陸峯湯萇福祿龐已上安南管內福祿州複名凡七十州焉其五府又管羈縻州東南際海西極羣蠻北據五嶺其名山有黃嶺及鬰之水靈洲焉黃嶺在廣州寳安縣靈洲在廣州南海縣鬰水之中其大川有桂水鬰水桂水出桂州臨源縣歴昭富梧三州界入鬰水鬱水一名浪水歴藤梧封康端廣六州界入海厥賦蕉紵落麻廣州等調以紵布端州調蕉布康封二州調以落麻布厥貢金銀沉香甲香水馬翡翠孔雀象牙犀角龜殻𪓟鼊絲藤竹布融象二州貢金桂邕昭栁等五十餘州貢銀桂州銅盤連州細布鍾乳崖欽二州高良薑廣州竺席生沉香水馬甲香𪓟鼊皮藤簟廣州安南並貢龜殻循振二州五色藤盤振州斑布欽牢安南及潮州蕉安南梹榔鮫魚皮翠毛愛龐等州孔雀尾驩州象牙藥犀角金箔黃屑沉香漳潮等州鮫釗皮甲香韶州竹子布岡州甲香詹糖香廣潮髙循峯邵等州及安南蚺虵膽春詔瀧廣等州石斛雷州絲電富州班布石英䝉州麩金古州蠟容州硃砂銀欽州翡翠毛陸州瑇瑁鼊皮翠毛甲香峯州豆䓻福祿邵二州白蠟福祿龐二州紫鉗木昆州桂心其逺夷則控百越及林邑扶南之貢獻焉凡天下之州府三百一十有五而羈縻之州蓋八百焉京兆河南太原爲三都潞揚益荊幽爲大都督府軍於安西安北爲大都䕶府安南安東北庭爲上都䕶府涼秦靈延代兗梁安越洪潭桂廣戎福爲中都督府夏原慶豐勝營松洮鄯西雅瀘茂巂姚䕫黔辰容邕爲下都督府同華岐蒲爲四輔州蒲新升入陝懐鄭汴魏絳爲六雄州絳新升入虢汝汾晉宋許滑衛相洺爲十望州汾新升入安東平營檀嬀蔚朔忻安北單于代嵐雲勝豐鹽靈㑹涼肅甘瓜沙伊西北庭安西河蘭鄯廓疊洮岷扶柘維靜悉翼松當戎茂巂姚播黔驩容爲邉州四萬戶已上爲上州陝汝虢仙澤邠隴涇寧鄜坊戶雖不足亦爲上州三萬戶已上爲中州不滿爲下州凡三都之縣在城內曰京縣奉先同京城城外曰畿縣又望縣有八十五焉同州馮用朝邑登成白水郃陽華州朗縣華隂下邽岐州雍縣扶風陳倉陝州陝縣桃林硤石河北芮城虢州閿鄉湖城鄭州管城縣陽武新鄭滎澤汴州浚儀開封尉氏雍丘宋州宋城滑州酸棗兗州金鄉許州扶溝汝州梁縣僊州㐮城蒲州河東桑泉安邑虞鄉汾隂猗氏解縣絳州正平龍門夏縣聞喜翼城晉州臨汾隂洞汾州隰城平進介休潞州上黨懐州河內武徳武陟獲嘉魏州貴鄉魏縣昌樂頓丘元城相州塗陽洺州永年冀州信都南宮瀛州河間深州饒陽益州成都蜀縣郫縣新繁彭州九龍𨗳江蜀州晉原青城漢州維縣潤州曲阿江寧常州晉陵蘇州呉縣杭州餘杭越州㑹稽婺州金華荊州江陵㐮州㐮陽揚州江都揚子其餘則六千戸已上爲上縣二千戶已上爲中縣一千戶已上爲中下縣不滿一千戶皆爲下縣凡天下之戶八百一萬八千七百一十口四千六百二十八萬五千一百六十一開元二十二年百戶爲里五里爲鄉兩京及州縣之廓內分爲坊郊外爲村里及村坊皆有正以司督察里正兼課植農桑催驅賦役四家爲鄰五家爲保保有長以相禁約凡男女始生爲黃四歳爲小十六爲中二十有一爲丁六十爲老每一歳一造計帳三年一造戶籍縣以籍成於州州成於省戶部總而領焉諸造籍起正月畢三月所湏紙筆裝潢軸帙皆出當戶內口別一錢計帳所湏戶別一錢凡天下之戶量其資産定爲九等每三年縣司註定州司覆之然後注籍而申之於省每定戶以仲年子卯午酉造籍以季年丑辰未戍州縣之籍恆留五比省籍留九比凡戶之兩貫者先從邉州爲定次從開內次從軍府州若俱者各從其先貫焉樂住之制居狹鄉者聼其從寛居逺者聽其從近居輕役之地者聽其從重畿內諸州不得樂住畿外
  闕       餘州其京城縣不得住餘縣有軍府州不得住無軍府州
辨天下之四人使各專其業凡習學文武者爲士肆力耕桑者爲農工作貿易者爲工屠沽興販者爲商工商皆爲家專其業以求科者其織紝組紃之類非也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食祿之人不得奪下人之利凡天下之田五尺爲歩二百有四十歩爲畝百畝爲頃度其肥瘠寛狹以居其人凡給田之制有差丁男中男以一頃中男年十八已上者亦依丁男給老男篤疾廢疾以四十畝寡妻妾以三十畝若爲戶者則減丁之半凡田分爲二等一曰永業一曰口分丁之田二爲永業八爲口分凡道士給田三十畝女冠二十畝僧尼亦如之凡官戶受田減百姓口分之半凡天下百姓給園宅地者良口三人已上給一畝三口加一畝賤口五人給一畝五口加一畝其口分永業不與焉若京城及州縣郭下園宅不在此例凡給口分田皆從便近居城之人本縣無田者則隔縣給受凡應収授之田皆起十月畢十二月凡授田先課後不課先貧後富先無後少凡州縣界內所部受田悉足者爲寛鄉不足者爲狹鄉凡官人受永業田親王一百頃職事官正一品六十頃郡王及職事官從一品五十頃國公若職事官二品四十頃郡公若職事官從二品三十五頃縣公若職事官正三品二十五頃職事官從三品二十頃侯若職事官正四品十四頃伯若職事官從四品十一頃子若職事官正五品八頃男若職事官從五品五頃上柱國三十頃柱國二十五頃上䕶軍二十頃䕶軍十五頃上輕車都尉一十頃輕車都尉七頃上騎都尉六頃騎都尉四頃驍騎尉飛騎尉各八十畝雲騎尉武騎尉各六十畝其散官五品已上同職事給其地並於寛鄉請授亦任隔越請射蒞帥皆許傳之子孫不在此授之限若未請受而身亡者子孫不合追請若襲爵者祖父未請地其子孫減初受封者之半凡天下諸州公廨田大都督府四十頃中都督府三十五頃下都督都䕶上州各三十頃中州二十頃宮總監下州各十五頃上縣十頃中縣八頃中下縣六頃上牧監上鎮各五頃下縣及中牧下牧司竹監中鎮諸軍折衝府各四頃諸冶監諸倉監下鎮上關各三頃互市監諸屯監上戍中闗及津各二頃津𨽻都水則不別給下關一頃五十畝中戍下戍嶽瀆各一頃凡諸州及都䕶府官人職分田二品一十二頃三品四品以二頃爲差五品至八品以一頃爲差九品二頃五十畝鎮戍闗津嶽瀆及在外監官五品五頃六品三頃五十畝七品三頃八品二頃九品一頃五十畝三衛中郎將上府折衝都尉各六頃中府下府以五十畝爲差郎將各五頃上府果毅都尉四頃中府下府以五十畝爲差上府長史別將各三頃中府下府各二頃五十畝親王府典軍五頃五十畝副典軍四頃千牛備身備身左右太子千牛備身各三頃諸軍上折衝府兵曹各二頃中府下府各一頃五十畝其外軍校尉一頃二十畝旅帥一頃隊正副各八十畝凡紿公廨田若陸田限三月三十日稲田限四月三十日以前上者並入後人以後上者入前人其麥田以九月三十日爲限若應給職田無地可充者率畝給粟二斗凡賦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調三曰役四曰雜徭開元二十二年敕以為天下無事百姓徭役務從減省遂減諸司色役一十二萬二百九十四課戶每丁租粟二石其調隨鄉土所産綾絹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輸綾絹絁者綿三兩輸布者麻三斤皆書印焉若當戸不成四端屯綾者皆隨近合成其調麻每年支科有餘折一斤納粟一斗凡丁嵗役二旬有閏之年加二日無事則収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調三旬則租調俱免通正役並不得過五十日凡庸調之物仲秋而歛之季秋發於州租則准土収穫早晩量事而歛之仲冬起輸孟春而納畢江南諸州從水路運送之處若冬月水淺上埭難者四月已後運送本州納者季冬而畢凡諸國蕃胡內附者亦定爲九等四等已上爲上戶七等已上爲次戶八等已下爲下戶上戶丁稅銀錢十文次戶五文下戶免之附貫經二年已上者上戶丁輸羊二口次戶一口下戶三戶共一口無羊之處准白羊估折納輕貨若有徵行令自備鞍馬過三十日已上者免當年輸羊凡內附後所生子即同百姓不得爲蕃戶也凡嶺南諸州稅米者上戶一石二斗次戶八斗下戶六斗若夷獠之戶皆從半輸輕稅諸州髙麗百濟應差征鎮者並令免課役凡天下諸州稅錢各有凖常三年一大稅其率一百五十萬貫每年一小稅其率四十萬貫以供軍國傳驛及郵逓之用每年又別稅八十萬貫以供外官之月料及公廨之用凡水旱蟲霜爲災害則有分數十分損四已上免租損六已上免租調損七已上課役俱免若桑麻損盡者各免調若已役已輸者聽免其來年凡丁新附於籍帳者春附則課役並徴夏附則免課從役秋附則課役俱免其詐冐隱避以免課役不限附之早晩皆徴之凡丁戶皆有優復蠲免之制諸皇宗籍屬宗正者及諸親五品已上父祖兄弟子孫及諸色雜有職掌人若孝子順孫義夫節婦志行聞於鄉閭者州縣申省奏聞表其門閭同籍悉免課役有精誠致應者則加優賞焉凡京畿充奉陵縣及諸陵墓及廟邑戶各有差降焉橋陵盡以奉先獻陵以三元昭陵以豐泉乾陵以奉天定陵以富平各三千戶若獻祖懿祖二陵各置灑掃三十人興寧永康二陵各置一百人恭陵亦如之隱太子及章懐懿德節愍惠荘惠文惠宣等七陵各置三十人諸親王墓各置十人諸公主墓各置五人周文帝隋文帝陵各置二十人周隋諸帝陵各置十人皆取側近下戶充仍分作四番上下凡內外職事葬者一品給營墓夫一百人以三十人爲差至五品二十人人別役十日凡太山天齊王置守廟三百戶亳州𤣥元皇帝廟置二十戶其亳州每戶營田十畝以充祠祭等用凡京司文武職事官皆有防閣一品九十六人二品七十二人三品三十八人四品三十二人五品二十四人六品給庶僕十二人七品八人八品三人九品二人公主邑士八十人郡主六十人縣主四十人特封縣三十四人京官任兩職者從多凡州縣官僚皆有白直二品四十人三品三十二人四品二十四人五品十六人六品十人七品七人七品佐官六人八品五人九品四人凡州縣官及在外監官皆有執衣以爲驅使二品十八人三品十五人四品十二人五品九人六品七品各六人八品九品各三人執衣並以中男充凡諸親王府屬並給士力其品數如白直其防閣庶僕白直士力納課者每年不過二千五百執衣不過一千文凡州縣有公廨白直及雜職其數見州縣中兩番上下執衣三番上下邉州無白直執衣者取比州充凡有功之臣賜實封者皆以課戶充凖戶數州縣與國官邑官執帳共収其租調各凖配租調逺近州縣官司収其腳直然後付國邑官司其丁亦凖此入國邑者収其庸凡食封皆傳於子孫食封人身沒以後所封物隨其男數爲分承嫡者加與一分若子亾者即男承父分寡妻無男承夫分若非承嫡房至𤣥孫即不在分限其封物總入承嫡房一依上法爲分其非承嫡房毎至𤣥孫準前停其應得分房無男有女在室者準當房分得數與半女雖多更不加雖有男其姑姊妹在室者亦三分減男之二若公主食實封則公主薨乃停凡庶人年八十及篤疾給侍丁一人九十給二人百嵗三人皆先儘子孫次取近親次取輕色丁凡親王入朝皆給車牛䭾馬車牛六十乗䭾馬一百匹若大妃同來加車牛十乗馬二十匹別敕追入給馬六十匹內外百官家口應合逓送者皆給人力車牛一品手力三十人車七乗馬十匹驢十五頭二品手力二十四人車五乗馬六匹驢十頭三品手力二十人車四乗馬四匹驢六頭四品五品手力十二人車二乘馬二匹驢四頭六品七品手力八人車一乗馬二匹驢三頭八品九品手力五人車一乘馬一匹驢二頭若別敕給逓者三分加一家口少者不要滿此數無車牛處以馬驢代凡天下朝集使皆令都督刺史及上佐更爲之若邉要州都督刺史及諸州水旱成分則佗官代焉皆以十月二十五日至於京都十一月一日戶部引見訖於尚書省與羣官禮見然後集於考堂應考績之事元日陳其貢篚於殿庭凡京都諸縣令每季一朝
  度支郎中一人從五品漢有度支侍郎即郎中之任也歴魏晉宋齊後魏北齊並有度支郎中梁陳隋爲侍郎煬(「旦」改為「𠀇」)帝但曰郎自漢魏以來皆度支尚書領度支郎開皇三年改度支尚書爲民部尚書始民部領之皇朝因焉武徳三年加中字龍朔二年改爲司度大夫咸亨元年復故
  員外郎一人從六品開皇六年置焬帝改曰承務郎皇朝爲員外郎龍朔咸亨隨曹改復
  主事二人從九品上
  度支郎中員外郎掌支度國用租賦少多之數物産豐約之宜水陸道路之利每嵗計其所出而支其所用開元二十二年敕諸司繁冗及年支色役費用既廣姦偽日滋宜令中書門下與諸司長官量事停減冗官及色役年支雜物等總六十五萬八千一百九十八官吏稍簡而費用省矣凡物之精者與地之近者以供御謂支納司農太府將作少府等物物之固者與地之逺者以供軍謂支納邉軍及謂都督都䕶府皆料其逺近時月衆寡好惡而統其務焉凡陸行之程馬日七十里歩及驢五十里車三十里水行之程舟之重者泝河日三十里江四十里餘水四十五里空舟泝河四十里江五十里餘水六十里沿流之舟則輕重同制河日一百五十里江百里餘水七十里其三峽砥柱之類不拘此限若遇風水淺不得行者即於隨近官司申牒上記聽以年功轉運徴歛送納皆凖程而節其遲速凡和市糴皆量其貴賤均天下之貨以利於人凡金銀寳貨綾羅之屬皆折庸調以造焉凡天下舟車水陸載運皆具爲腳直輕重貴賤平易險澀而爲之制河南河北河東闗內等四道諸州運租庸雜物等腳每䭾一百斤一百里一百文山阪處一百二十文車載一千斤九百文黃河及清水河並從幽州運至平州上水十六文下水六文餘水上十五文下五文從澧荊等州至揚州四文其山陵險難驢少處不得過一百五十文平易處不得下八十文其有人負處兩人分一䭾其用小𦨣處並運向播黔等州及渉海各任本州量定凡天下邉軍皆有支度之使以計軍實糧仗之用每嵗所費皆申度支而㑹計之以長行㫖為凖支度使及軍州每年終各具破用見在數申金部度支倉部勘㑹開元二十四年數以每年租耗雜支輕重不類令戶部修長行㫖條五卷諸州刺史縣令改替日並令逓相交付者省司毎年但據應支物數進畫頒行附驛逓送其支配處分並依㫖文為定金部皆逓覆而行之
  金部郎中一人從五品上漢置尚書郎四人其一人主財帛委輸蓋金部郎曹之任也歴魏晉宋齊後魏北齊並有金部郎中梁陳隋為侍郎煬(「旦」改為「𠀇」)帝但曰郎皇朝因之武徳三年加中字龍朔二年改為司珍大夫咸亨元年復故
  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開皇六年置煬帝改曰承務郎皇朝為員外郎龍朔咸亨隨曹改復
  主事三人從九品上
  金部郎中員外郎掌庫藏出納之節金寳財貨之用權衡度量之制皆總其文籍而頒其節制凡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廣爲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一尺二寸爲大尺十尺爲丈凡量以秬黍中者容一千二百爲龠二龠爲合十合爲升十升爲斗三斗爲大一斗十斗爲斛凡權衡以秬黍中者百黍之重爲銖二十四銖爲兩三兩爲大兩十六兩爲斤凡積秬黍爲度量權衡者調鍾律測晷景合湯藥及冠冕之制則用之內外官司悉用大者凡庫藏出納皆行文傍季終而會之若承命出給則於中書省覆而行之百司應請月俸則符牒到所由皆逓覆而行之舊制京官有防閣庶僕給食雜用等開元二十年敕以為名目雖多料數先定既煩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後合為一色都以月俸為名其貯米亦合入祿數同申遂有恆式乃置木契與應出物之司相合以次行用隨符牒而合之以眀出納之慎金部置木契一百一十隻二十隻與太府寺合十隻與東都合十隻與九成宮合十隻與行從太府寺合十隻行從金部與京金部合十隻行從金部與東都合二十隻與東都太府寺合二十隻東都金部與京金部合
  凡有互市皆爲之節制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練蕃綵自外並不得交易其官市者兩分練一分蕃綵若蕃人須糴糧食者監司斟酌湏數與州司相知聴百姓將物就互市所交易凡縑帛之類必定其長短廣狹之制端匹屯綟之差焉羅錦綾叚紗縠絁紬之屬以四丈為匹布則五丈為端錦則六兩為屯絲則五兩為紵麻則三績爲綟凡賜物十叚則約率而給之絹三匹布三端綿三屯貲布紵布𦋺布各端春夏以絲代綿若雜綵十叚則絲布二匹從三品三百六十石正四品三百石從四品二百六十石正五品二百石從五品一百六十石正六品一百石下以十石爲差至從七品七十石正八品六十七石下以五石爲差至從九品五十二石外官降一等應降等者正從一等各以五十石為一等二品三品皆以三十石爲一等四品五品皆以二十石為一等六品七品皆以五石為一等八品九品皆以二石五斗爲一等春夏二季則春給之秋冬二季則秋給之有閏者不別給乃置木契一百枚以與出給之司相合以決行用隨符牒內而給之倉部置木契一百隻三十隻與司農寺合十隻與太原倉監合十隻與永豊倉監合二十隻與東都司農寺合二十隻行從倉部與京倉部合十隻與行從司農寺合凡在京諸司官人及諸色人應給倉食者皆給貯米本司據見在供養九品以上給白米流外長上者外別給兩口糧諸牧尉給五口糧牧長四口糧兩口凖丁餘凖中男給諸牧監獸醫上番日給衛士防人以上征行若在鎮及番還幷在外諸監關津番官上番日給土人任者若尉史並給身糧諸官奴婢皆給公糧其官戶上番充役者亦如之凡致仕之官五品已上及觧官充侍者各給半祿即遷官者通計前祿以充後數凡都之東租納於都之含嘉倉自含嘉倉轉運以實京之太倉自洛至陜運於陸自陜至京運於水量其逓運節制置使以監充之陸路從洛至陜分別量計十五文付運使於從路分為之逓應湏車牛任使司量運多少召雇情願者充以十月起運盡嵗止凡王公以下每年戶別據已受田及借荒等具所種苗頃畝造青苗簿諸州以七月已前申尚書省至徴収時畝別納粟二升以為義倉寛鄉據見營田狹鄉據籍徴若遭損四已上免半七已上全免其商賈戸無田及不足者上上戶稅五石上中已下逓減一石中中戸一石五斗中下戶一石下上七斗下中五斗下下戸及全戶逃並夷獠薄稅並不在取限半輸者凖下戸之半鄉士無粟聴納雜種充凡義倉之粟唯荒年給糧不得雜用若有不熟之處隨湏給貸及種子皆申尚書省奏聞凡常平倉所以均貴賤今太府寺屬官有常平署開元二十四年敕常平之法其來自久比者州縣雖存所利非廣京師輻輳浮食者多今於京城內大置常平賤則加價収糴使逺近奔委貴則終年出糶而永無匱乏也


  唐六典卷三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四     唐 張九齡等 撰尚書禮部
  禮部尚書一人
  侍郎一人
  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五人
  書令史一十人
  亭長六人
  掌固八人
  祠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六人
  書令史十三人
  掌固四人
  膳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四人
  書令史九人
  掌固四人
  主客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四人
  書令史九人
  掌固四人
  禮部尚書一人正三品周之春官卿也漢成帝置尚書五人其四曰客曹主外國封貢事光武分六曹吏部曹主選舉齋祀事然則封貢齋祀皆今禮部之職東晉始置祠部尚書常與右僕射通職若右僕射闕則以祠部尚書知右事宋齊梁陳皆號祠部尚書後魏稱儀曹尚書北齊亦為祠部尚書掌祠祭醫藥死喪贈賻等事後周依周官置春官府大宗伯卿一人隋更為禮部尚書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禮太常伯咸亨元年復為禮部光宅元年為春官尚書神龍元年復故
  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周之春官小宗伯中大夫也漢已來尚書侍郎今郎中之任後周依周官隋煬帝置禮部侍郎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禮少常伯咸亨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禮部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禮儀祠祭燕饗貢舉之政令其屬有四一曰禮部二曰祠部三曰膳部四曰主客尚書侍郎總其職務而奉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屬皆質正焉凡舉試之制每嵗仲冬率與計偕其科有六一曰秀才試方畧策五條此科取人稍峻貞觀已後遂絶二曰眀經三曰進士四曰眀法五曰書六曰筭凡正經有九禮記左氏春秋為大經毛詩周禮儀禮為中經周易尚書公羊春秋榖梁春秋為小經通二經者一大一小若兩中經通三經者大小中各一通五經者大經並通其孝經論語老子並須兼習凡明經先帖經然後口試並答策取粗有文性者為通舊制諸眀經試每經十帖孝經二帖論語八帖老子兼注五帖毎帖三言通六已上然後試策十條通七即為高第開元二十五年勅諸眀經先帖經通五已上然後口試毎經通問大義十條通六已上並答時務策三道凡進士先帖經然後試雜文及策文取華實兼舉策須義理愜當者為通舊例帖一小經並注通六已上帖老子兼注通三已上然後試雜文兩道時務策五條開元二十五年依明經帖一大經通四已上餘如舊凡眀法試律令取識逹義理問無疑滯者為通所試律令凡每部試十帖策試十條律七條令三條凡眀書試説文字林取通訓詁兼㑹雜體者為通説文六帖字林四帖兼口試不限條數凡眀筭試九章海島孫子五曹張丘建夏侯陽周髀五經綴術緝古取眀數造術辨眀術理者為通九章三帖五經等七部各一帖綴術六帖緝古四帖録大義本條為問凡此六科求人之本必取精究理實而升為第其有博綜兼學須加甄奬不得限以常科開元二十五年勅眀經進士中除所試外眀經有兼眀五經已上毎經帖十通五已上口問大義十條疏義精通通五已上進士有兼通一史試策及口問各十條通六已上須加甄奬所司録名奏聞其進士唱及第訖其所試雜文及第送中書門下詳覆其眀經口問仍須對同舉人考試其試宏文崇文生自依常式其宏文崇文館學生雖同眀經進士以其資廕全高試取粗通文義宏崇生習一大經一小經兩中經者習史記者漢書者東觀記者三國志者皆須讀文精熟言音典正策試十道取粗解注義經通六史通三其試時務策者皆須識文體不失問目意試五得三皆兼帖孝經論語共十條太廟齋郎亦試兩經文義粗通然後補授考滿簡試其郊社齋郎簡試亦如太廟齋郎其國子監大成十員取眀經及第人聰眀灼然者試日誦千言並口試仍策所習業十條通七然後補充各授散官依邑令於學內習業以通四經為限其祿俸賜㑹准非伎術直例給業成者於吏部簡試孝經論語共試八條餘經各試八條間日一試灼然眀練精熟為通口試十通九策試十通七為第所加經者禮記左傳毛詩周禮各兩階餘經各加一階及第者放選優與處分不第者三年一簡九年業不成者解退依常選例業未成年未滿者不得別選及充餘使若經事故應敘日還令覆上其先及第人慾加經及官人請試經者皆準此
  郎中一人從五品上周官大宗伯屬官有下大夫蓋郎中之任也魏晉宋齊梁陳後魏北齊有殿中郎儀曹郎而殿中掌表疏儀曹掌吉凶禮制皆禮部之職也後周依周官隋初禮部曹置侍郎一人煬(「旦」改為「𠀇」)帝除侍字又改為儀曹皇朝因稱郎中武徳三年復為禮部龍朔二年改為司禮大夫光宅神龍隨曹改復員外郎中一人從六品上周官大宗伯屬官冇上士後周依焉蓋令員外郎之任也隋開皇六年置禮部員外郎煬(「旦」改為「𠀇」)帝改為儀曹承務郎武徳初改為禮部員外郎龍朔二年改為司禮員外郎咸亨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主事二人從九品上
  禮部郎中員外郎掌貳尚書侍郎舉其儀制而辨其名數凡五禮之儀一百五十有二一曰吉禮其儀五十有五一曰冬至祀圜丘二曰祈榖於圜丘三曰雩祀於圜丘四曰大享於眀堂五曰祀青帝於東郊六曰祀赤帝於南郊七曰祀黃帝於南郊八曰祀白帝於西郊九曰祀黑帝於北郊十曰蜡祭百神於南郊十一曰朝日於東郊十二曰夕月於西郊十三曰祀風伯雨師靈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祿十四曰夏至祭方澤十五曰祭神州於北郊十六曰祭大社十七曰祭五嶽四鎮十八曰祭四海四瀆十九曰時享於太廟二十曰祫享於太廟二十一曰禘享於太廟二十二曰拜五陵二十三曰廵五陵二十四曰祭先農二十五曰享先蠶二十六曰享先代帝王二十七曰薦新於太廟二十八曰祭司寒二十九曰祭五龍壇三十曰視學三十一曰皇太子釋奠三十二曰國學釋奠三十三曰釋奠於齊太公三十四曰廵狩告圜丘三十五曰廵狩告社稷三十六曰廵狩告宗廟三十七曰廵狩三十八曰封禪三十九曰祈於太廟四十曰祈於太社四十一曰祈於北郊四十二曰祈於岳瀆四十三曰諸州祭社稷四十四曰諸州釋奠四十五曰諸州祈禜四十六曰諸縣祭社稷四十七曰諸縣釋奠四十八曰諸縣祈禜四十九曰諸太子廟時享五十曰王公已下時享其廟五十一曰王公已下祫享其廟五十二曰王公已下神享其廟五十三曰四品已下時享其廟五十四曰六品已下時祭五十五曰王公已下拜掃二曰賓禮其儀有六一曰蕃國王來朝二曰戌蕃王見三曰蕃王奉見四曰受蕃使表及幣五曰燕蕃國王六曰燕蕃國使三曰軍禮其儀二十有三一曰親征類於上帝二曰宜於太社三曰造於太廟四曰禡於所征之地五曰軷於國門六日告所過山川七曰露布八曰勞軍將九曰講武十曰田狩十一曰射於射官十二曰觀射於射宮十三曰遣將出征宜於太社十四曰遣將告於太公廟十五曰遣將告於太廟十六曰祀馬祖十七曰享先政十八曰祭馬社十九曰祭馬歩二十曰合朔伐皷二十一曰合朔諸州伐皷二十二曰大儺二十三曰諸州縣儺四曰嘉禮其儀有五十一曰皇帝加元服二曰納後三曰正至受皇太子朝賀四曰皇后正至受皇太子朝賀五曰正至受皇太子妃朝賀六曰皇后正至受太子妃朝賀七曰正至受羣臣朝賀八曰千秋節受羣臣朝賀九曰皇后正至受羣臣朝賀十曰皇后受外命婦朝賀十一曰皇帝於眀堂讀春令十二曰讀夏令十三曰讀秋令十四曰讀冬令十五曰養老於太學十六曰臨軒冊皇后十七曰臨軒冊皇太子十八曰內冊皇太子十九曰臨軒冊王公二十曰朝堂燕諸臣二十一曰冊內命婦二十二曰遣使冊授官爵二十三曰朔日受朝二十四曰朝集使辭見二十五曰皇太子加元服二十六曰納妃二十七曰正至受羣臣賀二十八曰受宮臣賀二十九曰與師傅保相見三十曰受朝集使參辭三十一曰諸王冠三十二曰納妃三十三曰公主降嫁三十四曰三品以上冠三十五曰四品以下冠三十六曰六品以下冠三十七曰三品以上婚三十八曰四品以下婚三十九曰六品以下婚四十曰朝集使禮見及辭四十一曰任官初上四十二曰鄉飲酒四十三曰正齒位四十四曰宣赦書四十五曰羣臣詣闕上表四十六曰羣臣起居四十七曰遣使慰勞諸蕃四十八曰遣使宣撫諸州四十九曰遣使諸州宣制五十曰遣使諸州宣赦書五曰凶禮其儀一十有八一曰凶年振撫二曰勞問疾患三曰中官勞問四曰皇太子勞問五曰五服制度六曰皇帝為小功已上舉哀七曰勑使弔祭八曰㑹喪九曰冊贈十曰㑹𦵏十一曰致奠十二曰皇后舉哀弔祭十三曰皇太子舉哀弔祭十四曰皇太子妃舉哀弔祭十五曰三品以上喪十六曰四品以下喪十七曰六品以下喪十八曰王公以下喪禮制通議其新五禮開元二十年修凡一百五十卷凡君臣上下皆有通稱凡夷夏之通稱天子曰皇帝臣下內外兼稱曰至尊天子自稱曰朕臣下敷奏於天子曰陛下服御曰乘輿行幸曰車駕皇太子已下率土之內於皇帝皆稱臣六宮已下率土之內婦人於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皆稱妾百官曰殿下自稱曰臣百官於皇太子亦曰殿下自稱名東宮官則稱臣凡散官正二品職事官從二品已上爵郡王已上於公文皆不稱姓凡六品已上官人奏事皆自稱官號臣姓名然後陳事通事舍人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則不稱官號凡上表疏牋啟及判策文章如平闕之式謂昊天后土天神地祗上帝天帝廟號祧皇祖妣皇考皇妣先帝先後皇帝天子陛下至尊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皆平出宗廟社稷太社太稷神主山陵陵號乗輿車駕制書詔㫖眀制聖化天恩慈㫖中宮御前闕廷朝廷之類並闕宇宗廟中陵中行陵陵中樹木待制乗輿車中事舉陵廟名為官如此之類皆不闕字若泛説古典聖及天地不指説平闕之名者亦不平出若寫經史羣書及撰録舊事其文有犯國諱者皆為字不成凡元日大陳設於太極殿今大眀宮於含元殿在都則於乾元殿皇帝袞冕臨軒展宮縣之樂陳歴代寳玉輿輅備黃麾仗二王後及百官朝集使皇親諸王並朝服陪位皇太子獻夀次上公獻夀次中書令奏諸州表黃門侍郎奏祥瑞戶部尚書奏諸州貢獻禮部尚書奏諸蕃貢獻太史令奏雲物侍中奏禮畢然後中書令又與供奉官獻夀時殿上皆呼萬嵗按舊儀闕供奉官獻夀禮但位次立體畢竟無拜賀開元二十五年臣林甫謹草其儀奏而行之大㑹之日陳設亦如之皇帝服通天冠皇太子稱觴獻夀次上公稱觴獻夀侍中宣賜束帛有差其日外命婦朝中宮為皇后稱觴獻夀司宮宣賜束帛有差凡冬至大陳設如元正之儀其異者皇帝服通天冠無諸州表奏祥瑞貢獻凡元正冬至大㑹之眀日百官朝集使等皆詣東宮為皇太子獻夀凡千秋節皇帝御樓設九部之樂百官袴褶陪位上公稱觴獻夀凡京司文武職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參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參凡蕃國王朝見皆設宮縣之樂及黃麾仗若蕃國使則減黃麾之半凡冊皇后皇太子皇太子妃諸王王妃公主並臨軒冊命陳設如冬正之儀訖皆拜太廟凡車駕廵幸及還京百官辭迎皆於城門外留守宮內者在殿門外行從官每日起居兩京文武職事五品已上三日一奉表起居三百里內刺史朝見東都留司文武官每月於尚書省拜表及留守官共遣使起居皆以月朔日使奉表以見中書舍人一人受表以進北都留守每季一起居凡皇太子行先一日在京文武職事五品已上並詣宮辭還宮眀日詣宮參凡元正若皇帝加元服皇太后加號皇后皇太子初立天下諸州刺史若京官五品已上在外者並奉表疏賀皆禮部整比送中書總奏之凡祥瑞應見皆辨其物名若大瑞大瑞謂景星慶雲黃星真人河精麟鳯鸞比翼鳥同心鳥永樂鳥富貴吉利神龜龍騶虞白澤神馬龍馬澤馬白馬赤髦白馬朱騣之類周匝角端獬豸比肩獸六足獸茲白騰黃騊駼白象一角獸天鹿鼈封酋耳豹犬露犬元珪眀珠玉英山稱萬嵗慶山山車象車烏車根車金車朱草屈䡍蓂莢平露萐莆蒿柱金牛玉馬玉猛獸玉瓮神鼎銀瓮丹甑醴泉浪井河水清江河水五色海水不揚波之類皆為大瑞上瑞謂三角獸白狼赤羆狡赤兎九尾狐白狐元狐白鹿白麞白兕元鶴赤鳥青鳥三足鳥赤鷰赤雀比日魚甘露廟生祥木福草禮草萍實大貝白玉赤文紫玉玉羊玉龜玉牟玉英闕 黃銀金藤珊瑚鉤駭鷄犀及戴闕璧玉瑠璃鷄趣壁之類皆為上瑞中瑞謂白鳩白鳥蒼鳥白澤白雌雄闕 翠鳥黃鵠小鳥生大鳥朱鴈五色鴈白雀赤狐黃羆青燕元貉赤豹白兎九真竒獸充黃出谷澤谷生白玉琅玕景闕石潤色地出珠陵出黑丹闕綏延喜福並紫脫常闕實連濶逹善第草木長生如此之類並為中瑞下瑞謂秬秠嘉禾芝草華萍人參闕竹實蒲椒桂合生木連理嘉禾戴角麀鹿駮鹿神雀黑雉之類為下瑞皆有等差若大瑞隨即表奏文武百僚詣闕奉賀其他並年終員外郎具表以聞有司告廟百僚詣闕奉賀其鳥獸之類有生獲者各隨其性而放之原野其有不可獲者若木連理之類所在案驗非虛具圖畫上凡太陽虧所司預奏其日置五皷五兵於太社皇帝不視事百官各素服守本司不聽事過時乃罷月蝕則擊皷於所司救之若五嶽四鎮四瀆崩竭皆不視事三日凡二分之月三公廵行山陵則太常卿為之副焉若獻祖懿祖二陵令趙州刺史年別一度廵行凡百官拜禮各有差文武官三品已下拜正一品中書門下則不拜東宮官拜三師四品已下拜三少自餘屬官於本司隔品者皆拜焉其准品應致敬而非相統攝則不拜謂尚書都事於諸司郎中殿中主事於主局直長之類其品雖卑則亦不拜若流外官拜本司品官凡致敬之式若非連屬應敬之官相見或自有親戚者各從其私禮諸官人在路相遇者四品已下遇正一品東官四品以下遇三師諸司郎中遇丞相皆下馬凡行路之間賤避貴少避老輕避重去避來凡國有五聲八音五聲謂宮商角徴羽八音謂金石𢇁竹匏土革木六律六呂六律黃鍾太簇姑洗㽔賔夷則無射六呂大呂夾鍾中呂林鍾南呂應錘陳四縣之度四縣謂宮縣軒縣判縣犆縣分二舞之節謂文舞武舞以和人倫以調節氣以享神鬼以序賓客凡衆樂之制並載太常寺凡私家不得設鐘磬三品已上得備女樂五品已上女樂不得過三人居大功已上喪受冊及之官雖有鼓樂縱而不作凡太廟太社及諸宮殿門東宮及一品已下諸州門施㦸有差凡太廟太社及諸宮殿門各二十四㦸東宮諸門施十八㦸正一品門十六㦸開府儀同三司嗣王郡王若上柱國柱國帯職事二品已上及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䕶門十四㦸上柱國柱國帯職事三品已上中都督府上州上都䕶門十二㦸國公及上䕶軍䕶軍帯職事三品若下都督中下州門各一十㦸凡內外百司皆給銅印一鈕其吏部司勲各置二印兵部置一印考功駕部金部尚食尚乘局各別置一印其文曰某司之印東都即雲東都某司之印內外諸司有傳符銅符之處各給封符印一枚發全封符及封魚函則用之諸司從行者各給行從印其文曰某司行從之印駕還則封納本司凡內外百官有魚符之制並出於門下省凡服飾尚黃旗幟尚赤乘輿之服則有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𤣥冕通天冠武弁弁服白黑幘白紗㡌平巾幘翼善冠之服並出於殿中省皇后之服則有褘衣鞠衣鈿釵禮衣之制並出於內侍省皇太子之服則有袞冕具服逺逰冠公服逺逰冠烏紗㡌弁服平巾幘進徳冠之服並出於左春坊皇太子妃之服則有褕翟鞠衣鈿釵禮衣並出於右春坊凡王公第一品服袞冕垂青珠九旒以組為纓色如其綬青纊充耳角簮導青衣纁裳服九章毎章一行重以為等毎行九白紗中單黼領青縹襈裙革帯鉤䚢大帯韍劍珮綬朱韈青舄二品服鷩冕八旒七章餘同袞冕三品服毳冕七旒五章餘同鷩冕四品服絺冕六旒三章餘同毳冕五品服元冕五旒無章餘同絺冕六品至九品服爵弁元纓簮導靑衣纁裳白紗中單青領褾襈裾革帯鉤䚢大帯爵韠白韈赤履之服凡冕服及爵弁服助祭親迎則服之若私家祭祀三品已上及襃聖侯祭孔子皆服元冕五品已上服爵弁六品已下通服進賢冠之服若職事官三品已上有公爵者嫡子㛰聽假絺冕五品已上孫九品已上子及五等爵㛰皆假以爵弁服庶人㛰假以綘公服凡百官朝服陪祭朝㑹大事則服之冠幘纓簮導絳紗單衣白紗中單皂領褾襈裙白裙襦革帯鉤䚢假帯曲領方心綘紗蔽膝韈舄劔雙珮雙綬六品已下去劔珮綬公服朔望朝謁見皇太子則服之冠幘纓簮導綘紗單衣白裙襦革帯鉤䚢假方心韈履紛鞶囊隻珮六品已下去紛鞶囊隻珮凡綬親王纁朱綬一品緑綟綬二品三品紫綬四品青綬五品黑綬凡有綬則有紱弁服尋常公事則服之牙簮導纓玉琪朱衣素裳革帯鞶囊小綬隻珮白襪烏皮履一品九琪二品八琪三品七琪四品六琪五品五琪六品以下去琪及鞶囊隻綬平巾幘之服武官及衛官尋常公事則服之冠及褶依本品色並大口袴起梁帯烏皮鞾若武官陪立大仗加螣虵裲襠袴褶之服朔望朝㑹則服之五品已上通用紬綾及羅六品已下用小綾應著袴褶並起十月一日至二月三十日已前凡百僚冠笏逺逰三梁冠黑介幘青緌皆諸王服之親王即加金附蟬若進賢冠三品已上三梁五品已上兩梁九品已上一梁三司三公太子三師三少五等爵尚書省秘書省諸寺監詹事府東宮三寺及散官親王傅友文學並關津岳瀆等流內九品巳上服之武弁平巾幘文武官及中書門下殿中內侍省諸衛及太子諸坊諸率府及鎮戍流內九品已上服之侍中中書令散騎常侍加貂蟬法官一名獬豸監察御史已上服之高山冠內侍省內謁者等服之郤非冠亭長門僕服之進徳冠五品已上附山雲加琪如弁服之制三品已上笏前詘後直五品已上前詘後挫並用象九品已上任用竹木上挫下方男以上聽依爵品執笏繖幰若職事官五品已上上及散官三品已上爵國公已上及縣令並用繖一品青洞纁通幰朱裏三品已上青通幰朱裏五品已上青偏幰碧裏珂珮珂三品已上九子四品七子五品五子珮一品山元玉五品已上水蒼玉各有差凡常服亦如之親王三品已上二王後服用紫飾以玉五品已上服用朱飾以金七品已上服用緑飾以銀九品以上服用青飾以鍮石流外庶人服用黃飾以銅鐡凡凶服不入公門遭喪被起在朝者各依本品著淺色絁縵周已下慘者朝參起居亦依品色無金玉之飾起復者朝㑹不預周䘮朱練大功未𦵏則亦准此例凡外命婦之服若花釵翟衣外命婦受冊從蠶朝㑹婚嫁則服之第一品花釵九樹翟九等二品花釵八樹翟八等三品花釵七樹翟七等四品花釵六樹翟六等五品花釵五樹翟五等其服並素紗中單黼領朱褾襈蔽膝青衣革帯青韈舄珮綬其衣通用羅縠充鈿釵禮衣外命婦朝參辭見及㛰㑹則服之一品九鈿二品八鈿三品七鈿四品六鈿五品五鈿並通用雜色制與翟衣同如隻珮小綬去舄加履凡㛰嫁花釵禮衣六品已下妻及女嫁則服之其釵履笄而已其兩博鬢任以金銀雜寳為飾禮衣則大袖連裳青質素紗中單朱褾襈蔽膝大帯以青衣帯革履韈其次花釵禮衣庶人嫁女則服之釵以金銀塗琉璃等飾連裳青質以青衣帯革履韈皆自製也凡㛰嫁之服若資䕃高者皆從高女初嫁聽攝母服廟見已後准常親王孺人服依本品五品已上媵降妻一等妾降媵一等凡婦人常服五等已上諸親女婦及五品已上母妻通服若從多給服已終則不給凡內外職事五品已上在兩京薨卒及身死王事將葬皆祭以少牢三品已上贈以束帛一品加乗馬既引又遣使贈於郭門之外皆以束帛一品加璧致仕薨卒並依職事見任之法凡百官𦵏禮皆有轜車引披鐸翣眀噐方相魌頭之制皆載於鴻臚之職焉碑碣之制五品已上立碑螭首龜趺趺上高不過九尺七品已上立碑圭首方趺趺上不過四尺若隠淪道素孝義著聞雖不仕亦立碣凡石人石獸之類三品已上用六五品已上用四凡徳政碑及生祠皆取政績可稱州為申省省司勘覆定奏聞乃立焉
  祠部郎中一人從五品上東晉置歴宋齊梁陳後魏北齊皆有祠部郎後周春官府有典祠中大夫一人隋有祠部郎皇朝稱郎中龍朔二年改為司禋大夫咸亨元年復故
  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隋文帝置煬帝為承務郎皇朝復為祠部 員外郎龍朔咸亨隨曹改復
  主事二人從九品上
  祠部郎中員外郎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國忌廟諱卜筮醫藥道佛之事凡祭祀之名有四一曰祀天神二曰祭地祗三曰享人鬼四曰釋奠於先聖先師其差有三若昊天上帝五方帝皇地祗神州宗廟為大祀日月星辰社稷先代帝王岳鎮海瀆帝社先蠶孔宣父齊太公諸太子廟為中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衆星山林川澤五龍祠等及州縣社稷釋奠為小祀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以高祖配焉又祀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葉光紀中央黃帝含樞紐及大眀夜眀於壇之第一等又祀內官五十五坐於壇之第二等又祀中官一百五十九坐於壇之第三等又祀外官一百五坐衆星三百六十坐於內㙺之內正月上辛祈榖於圜丘祀昊天上帝以高祖配焉祀五方帝於壇之第一等孟夏之月大雩於圜邱祀昊天上帝以太宗配焉又祀五方帝於壇之第一等又祀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於壇之第二等又祀句芒祝融后土蓐收元㝠於內㙺之內季秋之月大享於眀堂祀昊天上帝以睿宗配焉又祀五方帝五帝五官各於其方夏至祭皇地祗於方丘以高祖配焉祭神州於壇之第一等五嶽四鎮四海四瀆五方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凡七十坐皆於內㙺之內汾隂后土祠廟亦四時祭焉孟冬之月祭神州地祗於北郊奉太宗以配焉立春之日祀青帝於東郊以太昊配焉其句芒氏及嵗星東方三辰七宿並從祀立夏之日祀赤帝於南郊以神農配焉其祝融氏及熒惑星南方三辰七宿並從祀季夏土王日祀黃帝於南郊以軒轅配焉其后土氏鎮星並從祀立秋之日祀白帝於西郊以少昊配焉其蓐收氏太白星西方三辰七宿並從祀立冬之日祀黒帝於北郊以顓頊配焉其元㝠氏辰星及北方三辰七宿並從祀春分之日朝日於東郊秋分之日夕月於西郊立春後丑日祀風師於國城東北立夏後申日祀雨師於國城西南立秋後辰日祀靈星於國城東南立冬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祿於國城西北仲春上戊祭太社以后土氏配焉祭太稷以后稷氏配焉仲秋之月及臘日亦如之四孟月及臘日大享太廟春享則兼祭司命及戶夏享兼祭竈季夏之月祭中霤秋享兼祭門及厲冬享兼祭行若臘享則七祀徧祭皆於太廟之西門內之南凡三年一祫享以孟冬五年一禘享以孟夏皆七祀徧祭若祫享則配享功臣皆列於堂室之前高祖之廟則開府儀同三司淮安王神通禮部尚書河間王孝恭陜東道大行臺右僕射鄭國公殷開山戶部尚書渝國公劉政㑹配饗太宗之廟則司空梁國公房元齡尚書左僕射萊國公杜如晦尚書左僕射申國公高士㢘配享高宗之廟則司空英國公李勣尚書左僕射北平縣公張行成中書令髙唐縣公馬周配饗中宗之廟則侍中平陽郡王敬暉侍中扶陽郡王桓彥範中書令博陵郡王崔元暉中書令漢陽郡王張柬之中書令南陽郡王袁恕已配饗睿宗之廟則太子少傅許國公蘇瓌尚書左丞相徐國公劉幽求配饗孟夏吉亥享先農於東郊以后稷配季春吉已享先蠶於西郊仲春上丁釋奠於孔宣父以顔回配其七十二弟子及先儒並從配謂子淵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路宰我子貢子㳺子夏曾參顓孫師澹臺滅眀宓子賤原憲公冶長南宮适公晳哀曽㸃顔路商瞿高柴漆雕開公伯寮司馬牛樊遲有若公西赤巫馬期梁鱣顔相冉孺曹䘏伯䖍公孫龍冉季産秦子南漆雕哆顔子驕漆雕徒父壤駟赤商澤石作蜀任不齊公夏首公良孺後處秦冉奚容箴公肩定顔辛鄡單句井疆罕父黑秦商申黨公祖子之榮子旂縣成左人郢燕伋鄭子徒秦非施之常顔噲歩叔乗顔之僕陳亢籍樂欣㢘絜顔何叔仲㑹狄黑邽巽孔忠公西與如公西葴等及左丘眀公羊高榖梁赤伏勝高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劉向鄭衆杜子春馬融盧植鄭元服䖍賈逵何休王肅王弼杜預范寗等凡九十八人仲秋之月亦如之仲春上戊釋奠於齊太公以留侯張良配焉仲秋之月亦如之孟冬祭司寒於氷室仲春祀馬祖仲夏享先牧仲秋祭馬社仲冬祭馬歩並以剛日皆於大澤之中季冬臘日前寅蠟百神於南郊大眀夜明神農后稷伊耆五官五星二十八宿十二辰五嶽四鎮四海四瀆五田畯青龍朱雀麒麟騶虞元武及五方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井泉水墉坊於莵鱗羽介毛臝郵表畷貓昆蟲凡一百八十七座若其方有災害則闕而不祭祭井泉於川澤之下立春之日祭東嶽泰山於兗州東鎮沂山於沂州東海於萊州東瀆淮於唐州立夏之日祭南嶽衡山於衡州南鎮㑹稽山於越州南海於廣州南瀆江於益州季夏土王日祭中嶽嵩山於河南府立秋之日祭西嶽華山於華州西鎮吳山於隴州西海及西瀆河於同州立冬之日祭北嶽恆山於定州北鎮醫無閭於營州北海及北瀆濟於河南府各於其境內本州長官行焉蜀州青城丈人山每嵗春秋二時享以蔬饌委縣令行側近以三兩人灑掃凡三年一享帝嚳氏於頓邱享唐堯於平陽而稷卨配焉享虞舜於河東咎繇配焉享夏禹於安邑伯益配焉享殷湯於偃師伊尹配焉享周文王於酆太公配焉享周武王於鎬周公召公配焉享漢高祖於長陵蕭何配焉皆以仲春之月四時仲月享隠章懐懿徳節愍惠莊惠文惠宣七太子廟令其子孫主祭有司給牲牢樂縣太常博士相禮焉四仲月享隋文帝周武帝廟酅公介公主祭凡州縣皆置社稷如京都之制仲春上戊州縣官親祭仲秋上戊亦如之凡州縣皆置孔宣父廟以顔回配焉仲春上丁州縣官行釋奠之禮仲秋上丁亦如之凡官爵二品已上祠四廟五品已上祠三廟六品已下逹於庶人祭祖禰而已凡國有封禪之禮則依圜丘方澤之神位古封禪禮多闕而不載其玉檢文亦秘代莫得知開元十三年上封太山乗馬直造山頂唯一二大臣得從焉其玉檢文為蒼生祈福當時不秘人得以知之若親征禡類昭告各依本神位焉車駕廵幸路次名山大川古昔聖帝眀王名臣將相陵墓及廟應致祭者名山大川三十里內聖帝眀王二十里內名臣將相十里內並令本州祭之凡國有大祭祀之禮皇帝親祭則太尉為亞獻光祿卿為終獻若有司攝事則太尉為初獻太常卿為亞獻光祿卿為終獻孔宣父廟則國子祭酒為初獻司業為亞獻國子博士為終獻齊太公廟則太常卿為初獻少卿為亞獻丞為終獻諸小祀唯官一獻凡大祀散齋四日致齋三日中祀散齋三日致齋二日小祀散齋二日致齋一日皆祀前習禮沭浴並給明衣諸大祀齋官皆於散齋日平眀集尚書省受誓戒其致齋日三公於都省安置所司鋪設若車駕親行及齋官向祀祭之所本司預告州縣及金吾相知令平眀視所行之路道次不得見諸凶穢縗絰及聞哭泣之聲散齋日不得弔喪問疾不判署刑殺丈書不決罰罪人凡京師孟夏已後旱則先祈嶽鎭瀆海及諸山川能興雲雨者皆於北郊望祭又祈社稷又祈宗廟毎七日一祈不雨還從嶽瀆如初旱甚則修雩秋分已後雖旱不雩雨足皆報祀若州縣則先祈社稷及境內山川若霖雨則京城禜諸門門別三日每日一禜不止祈山川嶽鎭海瀆三日不止祈社稷宗廟若州縣則禜城門及境內山川而已凡天下觀總一千六百八十七所一千一百三十七所道士五百五十所女道士毎觀觀主一人上座一人監齋一人共綱綂衆事而道士修行有三號其一曰法師其二曰威儀師其三曰律師其徳高思精謂之錬師而齋有七名其一曰金録大齋調和陰陽消災伏害為帝王國王延祚降福其二曰黃録齋並為一切㧞度先祖其三曰眀真齋學者自齋齊先緣其四曰三元齋正月十五日天官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為下元皆法身自懺諐罪焉其五曰八節齋修生求仙之法其六曰塗炭齋通濟一切急難其七曰自然齋普為一切祈福而禳謝復三事其一曰章其二曰醮其三曰理沙大抵以虛寂自然無為為宗其法出於老子自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視之不見聼之不聞搏之不得湛然而存隨感應物厥數無常奉其道者咸蠲去邪累澡雪心神及白日昇天長生代上又稱道者有三元九府百二十官一切諸神咸所綂攝至有化金消玉行符敇水竒方妙術驅鬼役神之能故好異者共尊事之又言二儀之間有三十三天一天之中三十六宮宮有一主最高者曰無極至尊次曰大至真尊次天覆地載陰陽真尊次供正真尊其事甚妙故啟敘其宗㫖也蓋老子生於殷末在周為守蔵吏柱下史作為道書五千言其要在清淨理國立身之要出至後漢張道陵號天師闡揚其化周於四海者以顯其徳凢天下寺總五千三百五十八所三千二百四十五所僧一千一百一十三所尼每寺上座一人寺主一人都維那一人共綱綂衆事而僧持行者有三品其一曰禪二曰法三曰律大抵皆以清靜慈悲為宗釋氏之源秦漢已前未傳中土至漢武元狩中遣將軍霍去病討匃奴殺休屠王獲其祭天金人帝以為神列於甘泉官金人率長丈餘不祭祀但燈香禮拜而已及至張騫使大夏聞其旁有身毒國一名天竺國有浮屠之教哀帝元夀元年受大月氐王使浮屠經後漢眀帝永平三年夜夢金人頂有白光飛行殿庭乃訪羣臣侍中傅毅始以佛對於是帝遣郎中蔡愔使於天竺國冩浮屠遣範愔乃與沙門迦華摩騰竺法闌東還洛陽中國有沙門及拜禮之法自此始也愔得佛經四十二章及釋迦立像眀帝令畫工圖佛像置清涼臺及顯節陵上愔之還也以白馬負經漢因立白馬寺於洛城雍門西浮屠正號曰佛陀譯之則為靜覺所謂佛者本號釋迦文即天竺釋迦衛國王之子於四月八日夜從母右脅而生有三十二相當周莊王十年魯莊公七年夏四月恆星不見夜眀是也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為宗所謂六波羅宻者也自齊梁之後其道彌尊凡道士女道士僧尼之簿籍亦三年一造其籍一本送祠部一本送鴻臚一本留於州縣凡道士女道士衣服皆以木蘭青碧皂荊黃緇瓌之色若服俗衣及羅綾乘大馬酒醉與人鬬打招引賓客占相吉凶以三寳物餉饋官寮勾合朋黨者皆還俗若廵門教化和合婚姻飲酒食肉設食五辛作音樂博戲毀罵三綱凌突長宿者皆苦役也凡道觀三元日千秋節日凡脩金録眀真等齋及僧寺別勑設齋應行道官給料髙祖神堯皇帝五月六日文穆皇后五月一日太宗文武聖皇帝五月二十六日文徳聖皇后六月二十一日髙宗天皇大帝十二月四日大聖天后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宗孝和皇帝六月二日和思皇后四月七日睿宗大聖真皇帝六月十日昭成皇后正月二日皆廢務凡廢務之忌若中宗已上京城七日行道外州三日行道睿宗及昭成皇后之忌京城二七日行道外州七日行道八代祖獻祖宣皇帝十二月二十三日宣莊皇后六月三日七代祖懿祖光皇帝九月八日光懿皇后八月九日皆不廢務六代祖太祖景皇帝九月十八日景烈皇后五月六日五代祖代祖元皇帝四月二十四日元真皇后三月六日孝敬皇帝四月二十五日哀皇后十二月二十日皆不廢務京城一日設齋凡國忌日兩京定大觀寺各二散齋諸道士女道士及僧尼皆集於齋所京文武五品以上與清官七品已上皆集行香以退若外州亦各定一觀一寺以散齋州縣官行香應設齋者蓋八十有一州焉謂四輔五府六雄十望曹濮兗齊豫徐陳青亳仙涼秦瀛貝邢恆冀定趙滄徳深博易相梁襄澤安綿梓遂眉卭果彭蜀漢潤越常蘇杭婺衢湖宣洪潭廣桂隴邠涇等州是也其道士女道士僧尼行道散齋皆給香油炭料若官設齋道佛各施物三十五叚供修理道佛冩一切經道士女道士僧尼各施錢十二文五品已上女及孫女出家者官齋行道皆聽不預若私家設齋道士女道士僧尼兼請不得過四十九人凡逺忌日雖不廢務然非軍務急切亦不舉事餘如常式
  膳部郎中一人從五品上後魏職品令太和中改定百官都官尚書管左士郎北齊河清令改左士郎為膳部隋亦號膳部郎皇朝為郎中龍朔二年為司膳大夫咸亨元年復故
  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隋文帝置煬帝改為承務郎皇朝復為膳部員外郎龍朔咸亨隨曹改復
  主事二人從九品上
  膳部郎中員外郎掌邦之牲豆酒膳辦其品數凡郊祀天地日月星辰嶽瀆享祭宗廟百神在京都者用牛羊豕滌養之數省閱之儀皆載於廩犠之職焉若諸州祭嶽鎮海瀆先代帝王以太牢州縣釋奠於孔宣父及祭社稷以少牢其祈禜則以特牛凡郊祀天地日月星辰嶽瀆及享宗廟百神在京都者所用籩豆簠簋鈃㽅俎之數魚脯醯醢之味石鹽菜果之羞並載於太官之職焉若諸州祭嶽鎮海瀆及先代帝王籩豆各十簠簋各二俎三州縣祭社稷釋奠每坐籩豆各八簠簋俎如上其所實之物如京都之制凡祀  所實之制並載於良醖之職焉凡天下之珍  之物多少之制封檢之宜並載於尚食之職焉凡非因大禮不得獻食若因大慶獻食及所司供進並不得用犢若牸羊至廚生羔者放長生若大齋日皆進素食其應用之羊亦放為長生凡諸陵所有進獻之饌並載於陵令之職焉凡親王已下常食料各有差毎日細白米二升粳米粱米各一斗五升粉一升油五升鹽一升半醋二升蜜三合粟一斗梨七顆蘇一合乾棗一升木橦十根炭十斤䓤韮䜴蒜薑椒之類各有差每月給羊二十口豬肉六十斤魚三十頭各一尺酒九斗三品已上常食料九盤毎日細米二升二合粳米八合麵二升四合酒一斤半羊肉四分醤四合醋四合瓜三顆鹽豉蔥薑葵韮之類各有差木橦春二分冬三分五釐炭春三斤冬五斤四品五品常食料七盤毎日細米二升麵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兩顆餘並同三品若斷屠及決囚日停肉給油一合小豆三合三品已上亦同此六品已下九品已上常食料五盤毎日白米二升麵一升一合油三勺小豆一合醬三合醋三合䜴鹽葵韮之類各有差木橦春二分冬三分凡諸王已下皆有小食料午時粥料各有差復有設食料設會料毎事皆加常食料又有節日食料謂寒日麥粥正月七日三月三日煎餅正月十五日晦日膏麋五月五日粽䊦七月七日斫餅九月九日麻葛糕十月一日黍臛皆有等差各有配食料蕃客在館食料五等蕃客設食料蕃客設㑹料各有等差焉
  主客郎中一人從五品上漢舊儀雲尚書郎四人其一主匈奴單于營部蓋主客之
  任也闕    客晉氏主客分為左右南北東晉省宋置主客闕    因後魏職品令太和中吏部管
  南主客北主客闕    各右主客北齊河清令改左主客為主爵南主闕    諸蕃雜客事隋開皇為主客郎大業五年改為司蕃郎皇朝為主客郎中龍朔二年改為司藩大夫咸亨元年復故

  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隋文帝置煬(「旦」改為「𠀇」)帝為承務郎皇朝為主客員外郎龍朔咸亨隨曹改復
  主事二人從九品上
  主客郎中員外郎掌二王後及諸蕃朝聘之事二王之後酅公隋室楊氏介公周室宇文氏凡四蕃之國經朝貢已後自相誅絶及有罪見滅者蓋三百餘國今所在者有七十餘蕃謂三姓葛邏祿處蜜處同三姓咽蔑堅昆㧞番蜜窟內有姓殺下突厥奚契丹逺蕃靺鞨渤海靺鞨室韋和解烏羅䕶烏素固逹末婁逹垢日本新羅大食吐蕃波斯㧞汗那康國安國石國俱戰提㪍律國𦋺賔國東天竺西天竺南天竺北天竺中天竺吐火羅米國火尋國骨咄國訶毗施國曹國拂菻國謝䫻㪍時山屋䭾國師子國真臘國屍科佛誓國婆利國䓗領國俱位國林邑國䕶宻國怛沒國悒怛國烏萇國迦葉彌羅國無蜜心國蘇都瑟匿國史國俱蜜國於建國可薩國遏矅國習阿薩般國龜茲國疎勒國于闐國焉耆國突騎□等七十國各有土境分為四蕃焉其朝貢之儀享燕之數髙下之等徃來之命皆載於鴻臚之職焉








  唐六典卷四
<史部,職官類,官制之屬,唐六典>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五     唐 張九齡等 撰尚書兵部
  兵部尚書一人
  侍郎二人
  郎中二人
  員外郎三人
  主事四人
  令史三十七人
  書令史六十人
  制書令史十三人
  甲庫令史十二人
  亭長八人
  掌固十二人
  職方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四人
  書令史九人
  掌固四人
  駕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三人
  令史十人
  書令史二十四人
  掌固四人
  庫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七人
  書令史十五人
  掌固四人
  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周官夏官卿也漢置五曹未有主兵之任也魏始置五兵尚書謂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也晉太始中省五兵尚書太康中又置七兵尚書以舊五兵尚書中兵外兵分為左右東晉及宋又為五兵孝武大眀二年又省之順帝昇眀元年又置歴齊梁陳後魏北齊皆置五兵尚書後周依周官置大司馬卿一人隋改為兵部尚書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戎太常伯咸亨元年復為兵部尚書光宅元年改為夏官尚書神龍元年復故
  侍郎二人正四品下周官夏官小司馬中大夫也漢以來尚書侍郎今郎中之任也後周依周官隋煬帝置兵部侍郎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戎少常伯咸亨元年復為兵部侍郎總章元年增置一員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兵部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軍衛武官選授之政令凡軍師卒戍之籍山川要害之圖廐牧甲仗之數悉以咨之其屬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尚書侍郎總其職務而奉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屬咸質正焉凡選授之制每嵗孟冬以三旬㑹其人去王城五百里集於上旬千里之內集於中旬千里之外集於下旬以三銓領其事一曰尚書銓二曰東銓三曰西銓尚書為中銓兩侍郎分為東西銓以五等閱其人一曰長朶二曰馬射三曰馬槍四曰歩射五曰應對以三竒㧞其選一曰驍勇二曰材藝三曰可為綂領之用其尤異者登而任之否則量以退焉然後據其狀以覈之考其能以進之所以録深功㧞竒藝備軍國綜勲賢也五品已上皆奏聞而制授焉六品已下則量資注擬其在軍鎮要籍不得赴選委節度使銓試具等第以申焉其三竒五等之選有殊尤者得令宿衛其宿衛皆帯本官以充其選人有自文資入者取少壯六尺以上材藝超絶考試不堪還送吏部凡官階注擬團甲進甲皆如吏部之制凡大選終於季春之月所以審名實之銓綜備戎仗之物數以戒軍令而振國容焉
  郎中二人從五品上周官大司馬屬官有軍司馬下大夫蓋郎中之任也魏有五兵郎曹皆置郎中晉有七兵皆置郎中宋有中兵外兵騎兵元嘉已後省騎兵齊因之梁陳有左中兵右中兵左外兵右外兵騎兵郎曹皆置侍郎亦郎中任也後魏北齊有左中兵右中兵左外兵右外兵都兵郎曹並置郎中後周依周官隋初始置兵部郎曹置侍郎一人煬(「旦」改為「𠀇」)帝除侍字又改為兵曹郎武徳初依隋三年改為兵部郎中龍朔二年改為司戎大夫咸亨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員外郎二人從六品上周官大司馬屬官輿司馬上士後周依焉蓋員外之任也隋開皇六年置兵部員外郎煬帝改為兵曹承務郎皇朝改為兵部員外郎龍朔二年改為司戎員外郎咸亨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主事四人從八品下隋煬帝初置為從九品下開元二十四年勑改為八品郎中一人掌考武官之勲祿品命以二十有九階承而敘焉從一品曰驃騎大將軍漢有驃騎將軍霍去病後漢有東平王蒼魏有王㫤晉有紀瞻王駿並為之齊職儀雲驃騎品秩第二金章紫綬武冠絳朝服佩水蒼玉梁官品令雜號將軍一百二十五分為二十四班班多者為貴驃騎班第二十四陳品第一秩中二千石後魏職品令第二後周驃騎大將軍九命隋官品令驃騎正四品皇朝定令為武散官從一品正二品曰輔國大將軍魏甲辰令晉官品令梁官品令輔國將軍並第三品後魏從第三品後周七命隋從六品下皇朝改焉從二品曰鎮軍大將軍魏志曰文帝以陳羣為鎮軍大將軍秩二千石晉公卿秩雲楊駿胡奮並領鎮軍將軍齊職儀雲品第三後周八命隋並六品下皇朝改焉正三品曰冠軍大將軍史記曰楚義帝以宋義為卿子冠軍漢武帝以霍去病功冠三軍封冠軍侯其名起於此也魏以文欽為冠軍將軍齊職儀雲品秩第三晉令雲金章紫綬給五時服武冠佩水蒼玉梁令第三品陳品第四秩中二千石隋令正六品下皇朝改焉懐化大將軍皇朝所置以授蕃官從三品曰雲麾將軍梁班第十八陳品第四秩中二千石歸徳將軍皇朝所置以授蕃官正四品上曰忠武將軍梁班第十九陳品第四秩中二千石正四品下曰壯武將軍大通三年又置二百四十二號將軍為四十四班壯武班第十六陳品第六秩二千石從四品上曰宣威將軍皇朝所置從四品下曰眀威將軍梁班第十二後魏職品令正六品上正五品上曰定逺將軍梁班第十二也諸將軍亦為二十四班止施於外國定逺班第十二正五品下曰寜逺將軍梁官品令寜逺將軍正五品從五品上曰游騎將軍魏甲辰令游騎將軍第四品陳秩二千石從五品下曰游擊將軍漢書曰武帝以蘇建韓說為游擊將軍後漢記雲光武以鄧晨為游擊將軍晉官品令游擊將軍四品陳秩二千石正六品上曰昭武校尉下曰昭武副尉從六品上曰振威校尉下曰振威副尉正七品上曰致果校尉下曰致果副尉從七品上曰翊麾校尉下曰翊麾副尉正八品上曰宣節校尉下曰宣節副尉從八品上曰禦武校尉下曰禦武副尉正九品上曰仁勇校尉下曰仁勇副尉從九品上曰陪戎校尉下曰陪戎副尉漢書百官表校尉皆二千石武帝置隋朝改為散官皇朝因之凡懐化歸徳將軍量配於諸衛上下其餘並兵部定其番第五百里內七番一千里內八番二千里內十番二千里外十二番並一月上四品已下九品已上於兵部上下五百里內四番一千里內五番二千里內六畨二千五百里七畨三千里內八畨各一季上三千里外免畨隨須追集也番滿者六品已下並聽預簡選量其才能或留本司或送吏部五品已上者則奏聞凡敘階之法一如文散官之制凡天下之府五百九十有四有上中下並載於諸衛之職凡應宿衛官各從番第諸衛將軍中郎將郎將及諸衛率副率千牛備身備身左右太子千牛並長上折衝果毅應宿衛者並一日上兩日下諸色長上若司階中𠉀司戈執㦸並五日上十日下諸應外職掌押當及分司者則年支焉若左右羽林將軍每夜各一人更直中郎將郎將亦如之長人長上毎日上隨仗下長人取六尺六寸已上厚濶者四十人分左右監門衛滿四考依出身例授武散官依舊長上蕃人任武官者並免入宿任三衛者配元武門上一日上兩日下配南衙者長番毎年一月上凡千牛備身備身左右及太子千牛皆取三品已上職事官子孫四品清官子儀容端正武藝可稱者充五考本司隨文武簡試聽選如階應入武品折其一考四品謂諸司侍郎左右庶子凡殿中省進馬取左右衛三衛髙蔭簡儀容可觀者補充分為三番上下考第簡試同千牛例僕寺進馬亦如之凡勲官十有二等並載於司勲之職皆量其逺邇以定其番第五百里內五番一千里內七番一千五百里內八番二千里內十番二千里外十二番各一月上毎上或分配諸司上州及都督府番別各聽留六十人中州四十五人下州三十五人分配監當城門倉庫亦量於數內通融配給當州人少者任取五十已上五十九已下及輕疾丁充並五番上皆一月五品已上四年七品已上五年多至八年年滿簡送吏部不第者如初無文聽以武選凡左右衛親衛勲衛翊衛及左右率府親勲翊衛及諸衛之翊衛通謂之三衛擇其資蔭髙者為親衛取三品已上子二品已上孫為之其次者為勲衛及率府之親衛四品子三品孫二品已上之曽孫為之又次者為翊衛及率府之勲衛四品孫職事五品子孫三品曽孫若勲官三品有封者及國公之子為之又次者為諸衛及率府之翊衛五品已上並柱國若有封爵兼帯職事官為之又次者為王府執仗執乗散官五品已上子孫為之凡三衛皆限年二十嵗已上毎嵗十一月已後本州申兵部團甲進甲盡正月畢其入衛雜配並注甲長定不得移改量逺邇以定其番第五百里內五番一千里內七番一千里外八番各一月上三千里外九番各倍其月應補之人周親已上有犯刑戮者配令兵部上下凡諸衛及率府三衛貫京兆河南蒲同華岐陜懐汝鄭等州皆令番上餘州止納資而已應納資者毎年九月一日於本貫及寄住處輸納本貫挾名録申兵部凡左右衛之三衛分為五仗一曰親仗二曰供奉仗三曰勲仗四曰翊仗五曰散手仗毎月各配三十六人而上下焉其五仗上下及引駕細引考以五左右衛之他職掌及左右率府之勲衛考以六左右率府之三衛帖五仗上下者亦五考諸衛及率府之翊衛考以八考滿兵部校試有文堪時務則送吏部無文則加其年階以本色遷授若有才用考內得補主帥及監門校尉直及凡左右衛左右率府三衛經三考已上者得補引駕細引考滿簡試如三衛三衛違蕃者徴資一千五百文仍勒陪畨有故者免徴資三畨不到註裡毀奪告身有故者亦陪畨凡王公已下皆有親事帳內六品七品子為親事八品九品子為帳內限年十八已上舉諸州率萬人已上充之親王嗣王郡王開府儀同三司及三品已上官帯勲者差以給之並本貫納其資課皆從金部給付皆限十周年則聽其簡試文理髙者送吏部其餘留本司全下者退還本邑凡兵士𨽻衛各有其名左右衛曰驍騎左右驍衛曰豹騎左右武衛曰熊渠左右威衛曰羽林左右領軍衛曰豹騎左右金吾衛曰依飛東官左右衛率府曰射乘左右司禦率府曰旅賁左右清道率府曰直盪緫名為衛士皆取六品已下子孫及白丁無職役者㸃充凡三年一簡㸃成丁而入六十而免量其逺邇以定番第百里內五番五百里外七番一千里外八番各一月上二千里外九番倍其月上若征行之鎮守者免番而遣之凡衛士各立名簿具三年已來征防若差遣仍定優劣為三等每年正月十日送本府印訖仍録一通送本衛若有差行上番折衝府㨿簿而發之若征行及使經兩番已上者免兩番兩番已上者並二番其不免番還日即當番者免上番凡差衛上征戍鎮防亦有團伍其善弓馬者為越騎團餘為歩兵團主帥已下統領之火十人有六䭾馬若無馬鄉任備驢騾及牛若父兄子弟不併遣之若祖父母父母老疾無兼丁免徵行及番上其居常則皆習射唱大角歌番集之日府官率而課試凡左右金吾衛有角手諸衛有弩手左右羽林軍有飛騎及左右萬騎彍騎天下諸軍有健兒舊健兒在軍皆有年限更來徃頗為勞𡚁開元二十五年勑以為天下無虞宜與人休息自今已後諸軍鎮量閑劇利害置兵防健兒於諸色征行人內及客戶中召募取丁壯情願充健兒長住邉軍者每年加常例給賜兼給永年優復其家口情願同去者聽至軍州各給田地屋宅人頼其利中外獲安是後州郡之間永無徴發之役矣皆定其籍之多少與其番之上下其所取人並具於本衛每季上中書門下凡關內團結兵京兆府六千三百二十七人同州六千七百三十六人華州五千二百二十三人蒲州二千七百三十五人選丁戶殷贍身材強壯者充之免其征賦仍許在家常習弓矢毎年差使依時就試秦成岷渭河蘭六州有髙麗羌兵皆令當州上佐一人專知統押毎年兩度教練使知部伍如有警急即令赴援諸州城傍子弟亦常令教習毎年秋集本軍春則放散黎雅松翼茂五州有鎮防團結兵並領刺史自押領若須防遏即以上佐及武官充凡天下諸州差兵募取戶殷丁多人材驍勇選前資官勲官部分強眀堪統攝者節級權補主帥以領之其義征者別為行伍不入募人之營凡軍行噐物皆於當州分給之如不足則自備貧富必以均焉凡諸州諸府應行兵馬之名簿噐物之多少皆申兵部軍散之日亦録其存亡多少以申而勘㑹之凡諸道廻兵糧糒之物衣資之費皆所在州縣分而給之郎中一人掌判簿以緫軍戎差遣之名數凡天下之節度使有八其一曰關內朔方節度使其統有單于安北東受降城中受降城西受降城豐安軍定逺城皆屬焉其二曰河東節度使其統有大同橫野岢嵐三軍雲州守捉使屬焉其三曰河北幽州節度使其統有經略平盧靜塞威武清夷橫海髙陽唐興恆陽北平十軍安東鎮守渝關守捉北平守捉三使屬焉其四曰河西節度使其統有赤水大斗建康玉門墨離豆盧六軍新泉守捉甘州守捉肅州鎮守三使屬焉其五曰隴右節度使其統有臨洮河源白水安人積石莫門振武七軍平夷五門富耳藍州平戎綏和五守捉使皆屬焉其六曰劒南節度使其統有昆眀軍松州當州防禦卭崍守捉姚嶲州經略四使屬焉其七曰磧西節度使其統有安西疎勒于闐焉耆為四鎮經略使又有伊吾瀚海二軍西州鎮守使屬焉其八曰嶺南節度使其統有廣桂邕容安南等五府經略使若諸州在節度內者皆受節度焉其福州經略使登州平海軍則不在節度之內凡親王緫戎則曰元帥文武官緫統者則曰緫管以奉使言之則曰節度使有大使焉有副大使焉有副使焉有判官焉若大使加旌節以統軍置木契以行動凡將帥出徵兵滿一萬人已上置長史司馬倉曹胄曹兵曹參軍各一人五千人已上減司馬諸軍各置使一人五千人已上置副使一人萬人已上置營田副使一人每軍皆有倉曹兵曹胄曹參軍各一人赤水臨洮河源等軍加胄曹參軍一人朔方五城各加胄曹參軍一人其橫海髙陽唐興恆陽北平等五軍皆本州刺史為使其兵各一萬人十月已後募分為三番教習五千人置緫管一人以折衝充一千人置子將一人以果毅充五百人置押官一人別將及鎮戎官充凡鎮皆有使一人副使一人萬人已上置司馬倉曹兵曹參軍各一人五千人已下減司馬凡諸軍鎮每五百人置押官一人一千人置子緫管一人五千人置緫管一人凡諸軍鎮使副使已上皆四年一替緫管已上六年一替押官隨兵交替副使緫管取折衝已上官充子將已上取果毅已上充凡諸軍鎮大使副使已上皆有傔人別奏以為之使大使三品已上傔二十五人別奏十人四品五品傔逓減五人別奏逓減二人副使三品已上傔二十人別奏八人四品五品傔逓減四人別奏逓減二人緫管三品已上傔十八人別奏六人四品五品傔逓減三人別奏逓減二人子緫管四品已上傔十一人別奏三人五品六品傔逓減二人別奏逓減一人若討擊防禦逰奕使副使傔准品各減三人別奏各減二人緫管及子緫管傔准品各減二人別奏各減一人若鎮守已下無副使或𨽻屬大軍鎮者使已下傔奏並四分減一所補傔奏皆令自召以充若府鎮戌正員官及飛騎三衛衛士邉州白丁皆不在取限凡車駕在京即東都南北衙皆置左右屯營別立使以充之若車駕在都則京城亦如之北都准此凡大將出征皆告廟授斧鉞辭齊太公廟辭訖不反宿於家臨軍對冦士卒不用命並得專行其罰既㨗及軍未散皆㑹衆而書勞與其費用執俘折馘之數皆露布以聞乃告太廟元帥凱旋之日天子遣使郊勞有司先獻捷於太廟又告齊太公廟諸軍將若須入朝奏事則先狀奏聞
  員外郎一人掌貢舉及諸雜請之事凡應舉之人有謀略謂嫻兵法才藝謂有勇技平射謂善能今矢發平直十發五中五居其次為上第三中七居其次為下第筒射謂善及逺而中十發四中六居其次為上第三中七居其次為下第不及此者為不第皆待命以舉非有常也若州府嵗貢皆孟冬隨朝集使以至省勘責文狀而引試焉亦與計科偕有二科一曰平射試射長垜三十發不出第三院為第二曰武舉其試用有七一曰射長垜入中院為上入次院為次上入外院為次二曰騎射發而並中為上或中或不中為次上緫不中為次三曰馬槍三柭四柭為上二柭為次上一柭及不中為次四曰歩射射草人中者為次上雖中而不法雖法而不中者為次五曰材質以身長六尺已上者為次上已下為次六曰言語有神彩堪充領者為次上無者為次七曰舉重謂翹關率以五次為上第皆試其髙第者以奏聞其科第之優劣謂平射筒射之上第者前資見任見選聽減一次上與官勲散衛官五品已上官子孫帖仗二年而選次第者其應選則㨿資優直處分應帖仗則三年而選庶人之上等亦帖仗其年比次第庶人次第又加二年武貢之第者勲官五品已上並三衛執仗乗若品子年考已滿者並放選勲官六品已上並應宿衛人及品子五考已上者並授散官謂軍士戰官令並帖仗然後授散官勲獲之等級謂軍士戰功之等級若牢城若戰第一等酬勲三轉第二第三等差減一轉凡破城陣以少擊多為上陣數略相當為中陣以多擊少為下陣轉倍以上為多少常據賊數以十分率之殺獲四分已上為上獲二分已上為中獲一分已上為下獲凡上陣上獲第一等酬勲五轉上陣中獲中陣上獲第一等酬勲四轉上陣下獲中陣中獲下陣上獲第一等酬勲三轉其第二第三等各逓降一轉中限下獲下陣中獲第一等酬勲兩轉第二等三等並下陣下獲各酬勲一轉其雖破城陣殺獲不成分者三等陣各酬勲一轉其跳盪功不在降限凡臨陣對冦矢石未交先鋒挺入賊徒因而破者為跳盪其次先鋒為降者為降功凡酬功者見任前資常選為上資文武散官衛官勲官五品已上為次資五品子孫上柱國柱國子勲官六品已下諸色有番考人為下資白丁衛士雜色人為無資凡跳盪人上資加兩階即優與處分應入三品五品不限官考次資即優與處分下資優與處分無資稍優與處分其殊功第一等上資加一階優與處分應入三品五品減四考次資優與處分下資稍優與處分無資放選殊功第二等上資優與處分次資稍優與處分下資放選無資常勲外加三轉殊功第三等上資稍優與處分次資放選下資應簡日放選無資常勲外加兩轉若破國王勝事愈常格或斬將搴旗功效尤異雖不合格並委軍將臨時録奏皆審其實而授敘焉
  員外郎一人掌選院謂之南曹每嵗選入有解狀簿書資歴考課必由之以覈其實乃上三銓進甲則署焉職方郎中一人從五品上周禮下官有職方氏中大夫之職掌天下之地圖主四方之職貢職方郎中之任也後周依周官隋開皇初始置職方侍郎一人煬(「旦」改為「𠀇」)帝曰職方郎武徳三年加中字至龍朔二年改為司城大夫咸亨元年復故
  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周禮夏官有職方上士後周依周官隋開皇六年置員外郎一人煬帝改曰承務郎皇朝為職方員外郎龍朔咸亨並隨曹改復
  主事二人從九品上
  職方郎中員外郎掌天下之地圖及城隍鎮戍𤇺𠉀之數辨其邦國都鄙之逺邇及四夷之歸化者凡地圖委州府三年一造與板籍偕上省其外夷每有番客到京委鴻臚訊其人本國山川風土為圖以奏焉副上於省其五方之區域都鄙之廢置疆場之爭訟者舉而正之凡天下之上鎮二十中鎮九十下鎮一百三十有五上戍十有一中戍八十有六下戍二百三十有五凡烽𠉀所置大率相去三十里若有山岡隔絶須逐便安置得相望見不必要限三十里其逼邉境者築城以置之每烽置帥一人副一人其放烽有一炬二炬三炬四炬者隨賊多少而為荖焉舊闗內京畿河東河北皆置𤇺開元二十五年勑以邉隅無事寰宇乂安內地置𤇺誠為非要量停近甸𤇺二百六十所計𤇺帥等一千三百八十八人凡州縣城門及倉庫門須守當者取中男及殘疾人均為番第以充而免其徭賦焉若修理廨宇及園廚亦聽量使
  駕部郎中一人從五品上周禮夏官屬有輿司馬之職蓋駕部之任也魏氏始置駕部郎曹歴晉宋齊後魏北齊並為駕部郎中梁陳為駕部侍郎後周夏官府有駕部中大夫一人隋文帝改為駕部侍郎煬(「旦」改為「𠀇」)帝曰駕部郎宋齊左民尚書領駕部梁陳左民部尚書領駕部後魏北齊殿中尚書領駕部隋則兵部領焉皇朝因之武徳三年加中字龍朔二年改曰司輿大夫咸亨元年復故
  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周禮夏官卿有輿司馬上士後周夏官府小駕部上士一人蓋駕部員外郎之任也隋開皇六年置煬帝改曰承務郎皇朝為駕部員外郎龍朔咸亨並隨曹改復主事三人從九品上
  駕部郎中員外郎掌邦國之輿輦車乗及天下之傳驛廐牧官私馬牛雜畜之簿籍辨其出入闌逸之政令司其名數凡三十里一驛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二百六十所水驛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陸驛八十六所水陸相兼若地勢險阻及須依水草不必三十里每驛皆置驛長一人量驛之閑要以定其馬數都亭七十五疋諸道之第一等減都亭之十五第二第三皆以十五為差第四減十二第五減六第六減四其馬官給有山阪險峻之處及江南嶺南暑濕不宜大馬處兼置蜀馬凡水驛亦量事閑要以置船事繁者每驛四隻閑者三隻更閑者二隻凡馬三疋給丁一人船一給丁三人凡驛皆給錢以資之什物並皆為市凡乗驛者在京於門下給券在外於留守及諸軍州給券若乗驛經留守及五軍都督府過者長官牌署若不應給者隨即停之而監牧六十有五焉皆分使而統之南使十五監西使十六監北使七監東使九監鹽州使八監嵐州使三監則廐牧及諸司馬牛雜畜各𨽻於籍帳以時受而蔵之若畜養之宜孳生之數皆載於太僕之職凡諸衛有承直之馬諸衛每日置承直馬八十疋以備雜使諸衛官諸州府馬毎月常差赴京都為承直諸府常備其數甚多開元二十五年勑以為天下無事勞費頗煩宜隨京都近便量留三千疋充扈從及街使乗直餘一切並停凡諸司有備運之車諸司皆置車牛以備逓運之事司農等車一千二十一乗將作監三百四十五乗殿中省尚乗局一百乗少府監六十三乗太常寺一十四乗國子監二十乗太僕寺一十乗光祿寺二十乗衛尉寺十乗太府寺六乗左右衛各二乘左右驍衛各一乗左右武衛各一乗左右威衛各一乗左右領軍衛各一乘左右金吾衛各一乗左右監門衛各二乗左右羽林軍各三乗家令寺一百八十乗左右僕寺二十六乗左右衛率府各一乗牛皆倍之其過倍者則充營田不足者則單駕開元二十二年勑量減六百餘頭乗皆審其制以定數焉庫部郎中一人從五品上周禮夏官有司甲下大夫為司戈盾弓矢之長各辨其物以待軍事今庫部郎中之任也魏氏始置庫部郎曹歴晉宋齊後魏北齊並有庫部郎中梁陳為侍郎後周夏官府有武蔵中大夫一人隋文帝為庫部侍郎煬(「旦」改為「𠀇」)帝曰庫部郎宋齊梁陳並都官尚書領庫部後魏北齊度支尚書領隋則兵部尚書領焉武徳三年加中字龍朔二年改為司庫大夫咸亨元年復故
  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周禮夏官卿有司兵中士後周有小武蔵下大夫一人蓋今庫部員外郎之任也隋開皇六年煬(「旦」改為「𠀇」)帝改曰承務郎皇朝為庫部員外郎龍朔咸亨隨曹改復
  主事二人從九品上
  庫部郎中員外郎掌邦國軍州之戎噐儀仗及冬至元正之陳設並祠祭喪葬之羽儀諸軍州之甲仗皆辨其出入之數量其繕造之功以分給焉










  唐六典卷五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六     唐 張九齡等 撰尚書刑部
  刑部尚書一人
  侍郎一人
  郎中二人
  員外郎二人
  主事四人
  令史十九人
  書令史三十八人
  亭長六人
  掌固十人
  都官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九人
  書令史十二人
  掌固四人
  比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四人
  令史十四人
  書令史二十七人
  計史一人
  掌固四人
  司門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六人
  書令史十三人
  掌固四人
  刑部尚書一人正三品周之秋官卿也漢成帝始置三公曹主斷獄事後漢以三公曹掌天下歲盡集課事又以二千石曹主中都官水火盜賊辭訟罪法事晉初依漢置三公尚書掌刑獄太康中省三公尚書以吏部尚書兼領刑獄宋始置都官尚書掌京師非違得失事兼掌刑獄齊梁陳後魏北齊皆置都官尚書後周依周官置大司冦卿一人隋初曰都官尚書開皇三年改為刑部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刑太常伯咸亨元年復為刑部光宅元年改為秋官尚書神龍元年復故
  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周之秋官小司冦中大夫也漢以來尚書侍郎今郎中之任後周依周官隋煬帝置刑部侍郎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刑少常伯咸亨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刑部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刑法及徒𨽻句覆關禁之政令其屬有四一曰刑部二曰都官三曰比部四曰司門尚書侍郎總其職務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屬咸質正焉
  郎中二人從五品上周禮大司冦屬官有士師下大夫蓋郎中之任也後漢有二千石曹尚書掌刑法因立一千石郎曹魏晉宋齊並以三公郎曹掌刑獄置郎中各一人梁陳因為侍郎後魏北齊三公郎中各置二人後周秋官府有小刑部小大夫一人隋初省三公曹置刑部郎曹掌刑法置侍郎一人煬帝除侍字又改為憲部郎皇朝因之武徳三年改曰刑部郎中龍朔二年改為司刑大夫咸亨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員外郎二人從六品上周禮大司冦屬官有上士後周依焉蓋員外之任也隋開皇六年置刑部員外郎煬(「旦」改為「𠀇」)帝改為憲部承務郎皇朝因之武徳三年改曰刑部員外郎龍朔咸亨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主事四人從九品上
  郎中員外郎掌貳尚書侍郎舉其典憲而辨其輕重凡文法之名有四一曰律二曰令三曰格四曰式凡律一十有二章一曰名例二曰衛禁三曰職制四曰戶㛰五曰廐庫六曰擅興七曰賊盜八曰鬬訟九曰詐僞十曰雜律十一曰捕亾十二曰斷獄而大凡五百條焉律法也魏文侯師李悝集諸國刑書造法經六篇一盜法二賊法三因法四捕法五集法六具法商鞅傳之改法為律以相秦增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大辟加鑿顛抽脅鑊烹車裂之制至漢蕭何加悝所造戸興廐三篇謂之九章九律漢興雖約法三章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當族者皆先黥面斬左右趾笞殺之梟其首爼骨肉於其市誹謗詈詛又先㫁其舌謂之具五刑至文帝感緹縈之言除肉刑命丞相御史定律曰諸當髠者為城旦舂當黥者加鉗為城旦舂當劓者笞三百籍笞當斬左趾者笞五百籍笞當斬右趾及殺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贓枉法守縣官財物而即盜之已論而復有笞罪者皆棄市罪人獄已決髠為城旦舂滿三歳為鬼薪白粲鬼薪白粲一歳為𨽻臣妾𨽻臣妾一歳免為庻人鬼薪白粲滿三歳為𨽻臣妾𨽻臣妾滿二歳爲司冦司冦一歳及作如司冦二歳皆免為庶人其亾逃及有罪耐已上不用此令是後外有輕刑之名內實殺人而笞五百笞三百率多至死至景帝定律笞五百曰三百笞三百曰二百猶尚不全又減笞三百曰二百笞二百曰一百遂定箠令以竹為之箠長五尺其本大一寸末薄半寸皆平其節當笞者笞臋無得更人畢一罪乃更人自是得全至武帝時張湯趙禹增律令科條大辟四百九條宣帝時於定國入刪定律令科條成帝時律令煩多百有餘萬言大辟之罪千有餘條至後漢馬融鄭𤣥諸儒十有餘家律令章句數十萬言定㫁罪所用者合二萬六千餘條魏武為相造甲子科條犯斬左右趾易以木械魏氏受命參議復肉刑屬軍國多故竟寢之乃命陳羣等採漢律為魏律十八篇増漢蕭何律刼掠詐偽毀亾告劾繫訊㫁獄請賕驚事償贓等九篇也依古義制為五刑其大辟有三髠刑有四完刑作刑各三贖刑十一罰金六雜抵罪七凡三十七名晉氏受命議復肉刑復寢之命賈充等十四人増損漢魏律為二十篇一刑名二法例三盜律四賊律五詐偽六請賕七告劾八捕律九繫訊十㫁獄十一雜律十二戶律十三擅興律十四毀亾十五衛宮十六水火十七廐律十八闗市十九違制二十諸侯凡一千五百三十條其刑名之制大辟之刑有三一曰梟二曰斬三曰棄市髠刑有四一曰髠鉗五歳刑笞二百二曰四歳刑三曰三歳刑四曰二歳刑贖死金二斤贖五歳刑金一斤十二兩四歳三歳二歳各以四兩為差又有雜抵罪罸金十二兩八兩四兩二兩一兩之差棄市以上為死罪二歳死以上為耐罪罰金一兩以上為贖罪宋及南齊律之篇目及刑名之制畧同晉氏唯贖罪絹兼用之梁氏受命命蔡法度沈約等十人増損晉律為二十篇一刑名二法例三盜刼四賊叛五詐偽六受賕七告劾八討捕九繫訊十㫁獄十一雜律十二戶律十三擅興十四毀亾十五衛宮十六水火十七倉庫十八廐律十九關市二十違制大凡定罪二千五百二十九條其刑名之制加晉律一歳刑半歲刑百日刑鞭杖二百鞭杖一百鞭杖五十三十一十之差又加杖八等之差其鞭有制鞭法鞭常鞭三等之差制鞭生革廉成法鞭生革去廉常鞭熟靼不去廉杖有大杖法杖小杖皆用生荊其犯刼皆斬㑹赦降死者黵面為刼字髠鉗補治鎻士終身陳令范泉徐陵等參定律令律三十卷令三十卷科三十卷採酌前代條流冗雜綱目雖多博而非要其制唯重請議禁錮之科其罪人贓驗昭然而不欵則上測立立測者以土為垜髙一尺上員劣容囚兩足立鞭二十笞三十訖著兩械及至上垜一上測七刻日再上三七日上測七日一行鞭凡經鞭杖一百五十得實不承者得減罪論凡囚鞭杖著械徒著鎖死著三械加壺手依梁氏後魏初置四部大人坐庭決辭訟以言語約束刻契記事無刑名之制至太武帝始命崔浩定刑名於漢魏以來律除髠鉗五歳四歳刑増二歳刑大辟有轘腰斬殊死棄市四等凡三百九十條門房誅四條大辟一百四十條五刑二百三十一條始置枷拘罪人文成時又増律條章至孝文時定律凡八百三十三章門房之誅十有六大辟之罪二百三十五刑三百七十七北齊初命造新律未成文宣猶採魏制性忍暴恣行酷虐訊囚用車輻壓踝或使臂貫燒車釭或使立燒犁耳上常命憲司先定死罪囚置仗衛內帝欲殺人執以應命謂之供御囚至武成時趙郡王叡等造律成奏上凡十二篇一名例二禁衛三戸㛰四擅興五違制六詐偽七闘訟八盜賊九捕㫁十毀損十一廐牧十二雜律凡定罪九百四十九條大抵採魏晉故事其制刑名五一曰死重者轘之其次梟首其次斬其次絞二曰流刑鞭笞各一百髠之投邉裔未有道里之差以六年為限三曰刑罪即耐罪也有五歳四歳三歳二歳一歳之差凡五等各加鞭一百其五歳者又加笞八十四歳六十三歳三十二歳二十一歲無笞並鎻輸左校四曰鞭有一百八十六十五十四十之差凡五等五曰杖有三十二十一十之差凡三等贖罪舊以金晉代以中絹罪刑年者鎻無鎻以枷流罪已上加杻械死罪桁之又制立重罪十條為十惡後周命趙肅等造律保定中奏之凡二十五篇一刑名二法例三祠享四朝㑹五㛰姻六戶禁七水火八興繕九衛宮十市㕓十一闘競十二刼盜十三賊叛十四毀亾十五違制十六關市十七諸侯十八廐牧十九雜犯二十詐偽二十一請求二十二告劾二十三逃亾二十四繫訊二十五㫁獄大凡定罪一千五百三十七條比於齊律煩而不當其刑名之制一曰杖刑五自十至五十二曰鞭刑五自六十至於百三曰徒刑五徒一年者鞭六十笞十二年三年四年五年皆逓加一十至鞭一百笞五十四曰流刑五流二千五百里者鞭一百笞六十以五百里為差鞭笞皆加十至流曰千五百里者鞭笞各一百以六年為限死刑五一曰罄二曰絞三曰斬四曰梟五曰裂五刑之屬各有五合二十五等其贖罪金絹兼用凡囚死罪枷而拲流罪枷而梏徒罪枷鞭罪桎杖罪散至武帝又造刑書要制與律兼行至宣帝殘酷廣刑經要制為刑經聖制謂之法經有上書字誤鞭二百四十名曰天杖又作礔礰車以威婦人隋開皇元年命髙熲等七人定律至三年又敇蘇威牛𢎞刪定凡十二篇並蠲除前代梟首轘裂及鞭刑又依北齊置十惡應贖者皆以銅代絹煬帝以開皇律令猶重除十惡之條更制大業律凡十八篇一名例二衛宮三違制四請求五戶六㛰七擅興八告劾九賊十盜十一闘十二捕亾十三倉庫十四廐牧十五關市十六雜十七詐偽十八㫁獄其五刑之內降從輕興者二百餘條末年嚴刻生殺任情不復依例及楊𤣥感反誅九族復行轘裂梟首磔而射之皇朝武德中命裴寂殷開山等定律令其篇目一準隋開皇之律刑名之制又亦畧同唯三流皆加一千里居作三年二年半二年皆為一年以此為異又除苛細五十三條貞觀初有蜀王法曹參軍裴𢎞獻奏駮律令不便於時三十餘條於時又命長孫無忌房𤣥齡等釐正凡為五百條減開皇律大辟入流者九十三條比古死刑殆除其半永徽中復撰律䟽三十卷至今並行凡令二十有七分為三十卷一曰官品分為上下二曰三師三公臺省職員三曰寺監職員四曰衞府職員五曰東宮王府職員六曰州縣鎮戍嶽瀆關津職員七曰內外命婦職員八曰祠九曰戶十曰選舉十一曰考課十二曰宮衛十三曰軍防十四曰衣服十五曰儀制十六曰鹵簿分為上下十七曰公式分為上下十八曰田十九曰賦役二十曰倉庫二十一曰廐牧二十二曰關市二十三曰醫疾二十四曰獄官二十五曰營繕二十六曰喪葬二十七曰雜令而大凡一千五百四十有六條焉令教也命也漢書杜周曰後主所是著爲令前主所是䟽爲律亦謂法也漢時決事集為令甲以下三百餘篇漢初蕭何定律令其後張湯趙禹於定國黃覇皆繼定律令魏命陳羣等撰州郡令四十五篇尚書官令軍中令合百八十餘篇晉命賈充等撰令四十篇一戶二學三貢士四官品五吏員六俸廩七服制八祠九戶調十佃十一復除十二關市十三捕亾十四獄官十五鞭杖十六醫藥疾病十七喪葬十八雜上十九雜中二十雜下二十一門下散騎中書二十二尚書二十三三臺秘書二十四王公侯二十五軍吏員二十六選吏二十七選將二十八選雜士二十九宮衛三十贖三十一軍戰三十二軍水戰三十三至三十八皆軍法三十九四十皆雜法宋齊畧同晉氏梁初命蔡法度等撰梁令三十篇一戶二學三貢士贈官四官品五吏員六服制七祠八戶調九公田公用儀迎十醫藥疾病十一復除十二関市十三刼賊水火十四捕亾十五獄官十六鞭杖十七喪葬十八雜上十九雜中二十雜下二十一宮衛二十二門下散騎中書二十三尚書二十四三臺秘書二十五王公侯二十六選吏二十七選將二十八選雜士二十九軍吏三十軍賞後魏初命崔浩定令後命㳺雅等成之史失篇目北齊令趙郡王叡等撰令五十卷取尚書二十八曹為其篇名又撰權令二卷兩令並行後周命趙肅拓拔廸定令史夫篇目隋開皇命髙熲等撰三十卷一官品上二官品下三諸省臺職員四諸寺職員五諸衛職員六東宮職員七行臺諸監職員八諸州郡縣鎮戍職員九命婦品員十祠十一戶十二學十三選舉十四封爵俸廩十五考課十六宮衛軍防十七衣服十八鹵簿上十九鹵簿下二十儀制二十一公式上二十二公式下二十三田二十四賦役二十五倉庫廐牧二十六関市二十七假寧二十八獄官二十九喪葬三十雜皇朝之令武德中裴寂等與律同時撰至貞觀初又令房𤣥齡等刋定麟徳中源直心儀鳯中劉仁軌垂拱初裴居道神龍初蘇瓌太極初岑義開元初姚元崇四年宋璟並刋定凡格二十有四篇以尚書省諸曹為之目其為七卷其曹之常務但留本司者別為留司格一卷蓋編録當時制敕永為法則以為故事漢建武有律令故事上中下三篇皆刑法制度也晉賈充等撰律令兼刪定當時制詔之條為故事三十卷與律令並行梁易故事為梁科三十卷蔡法度所刪定陳依梁後魏以格代朴於麟趾殿刪定名為麟趾格北齊因魏立格撰權格與律令並行皇朝貞觀格十八卷房𤣥齡等刪定永徽留司格十八卷散頒格七卷長孫無忌等刪定永徽中又令源直心等刪定唯改易官號曹局之名不易篇第永徽留司格後本劉仁軌等刪定垂拱留司格六卷散頒格二卷裴居道等刪定太極格十卷岑義等刪定開元前格十卷姚元崇等刪定開元後格十卷宋璟等刪定皆以尚書省二十四司為篇名凡式三十有三篇亦以尚書省刑曹及秘書太常司農光祿太僕太府少府及監門宿衛計帳為其篇目凡三十三篇為二十卷後周文帝初輔魏政大統元年令有司斟酌今古通變可以益時者為二十四條之制七年又下有十二條之制十年命尚書蘇綽緦三十六條更損益為五卷謂之大統式皇朝永徽式十四卷垂拱神龍開元式並二十卷其刪定與定格令人同也凡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設範立制格以禁違正邪式以軌物程事乃立刑名之制五焉一曰笞二曰杖三曰徒四曰流五曰死笞刑五笞十至五十也杖刑五杖六十至於百其工樂戶及習天文及官戶奴婢等犯流罪者及家無兼丁犯徒者各決二百放又犯罪已發更重犯累決者計數雖多亦不過二百徒刑五自徒一年以半年為差至於三年也流刑三自流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流皆役一年然後編所在為戶而常流之外更冇加役流者本死刑武德中改為㫁趾貞觀六年改為加役流謂常流唯役一年此流役三年故以加役名焉死刑二絞斬乃立十惡以懲叛逆禁滛亂沮不孝威不道其一曰謀反謂謀危社稷二曰謀大逆謂謀毀宗廟山陵及宮闕三曰謀叛謂背國從僞四曰惡逆謂敺及謀殺祖父母父母殺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之祖父母父母五曰不道謂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支解人造畜蠱毒魘魅六曰大不敬謂盜神御之物乗輿服御物及御造御寳合和御藥誤不如本方及封題誤若造御膳誤犯食禁御幸舟船誤不牢固指斥乗輿情理切害及對捍詔使而無人臣之禮七曰不孝謂告言詈詛祖父母父母及別籍異財若供養有闕居父母䘮身自嫁娶若作樂釋服從吉聞祖父母父母䘮匿不舉哀詐稱祖父母父母死八曰不睦謂謀殺及賣緦麻已上親毆告夫及大功已上尊長九曰不義謂謀殺本屬府主刺史縣令現受業師十曰內亂謂姦小功已上親祖父妾此十者常赦之所不原初北齊立重罪十條為十惡一反逆二大逆三叛四降五惡逆六不道七不敬八不孝九不義十內亂犯此者不在八議論贖之限隋氏頗有益損皇朝因之迺立八議以廣親親以明賢賢以篤賔舊以勸功勤其一曰議親謂皇帝袒免以上親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緦麻以上親皇后小功以上親二曰議故謂故舊三曰議賢謂有大德行四曰議能謂有大才藝五曰議功謂有大功勲六曰議貴謂職事官三品已上散官二品已上及爵一品七曰議勤謂有大功勞八曰議賔謂承先代後為國賔八者犯死罪所司先奏請議得以減贖論周禮以八辟䴡邦法附刑罰即八議也自魏晉宋齊梁陳後魏北齊後周及隋皆載於律凡贖罪以銅自笞五十銅一斤至杖一百即十斤徒一年二十斤至徒三年則六十斤流二千里銅八十斤至流三千里則百斤絞與斬銅止一百二十斤其私坐也一斤為一負其公坐也則二之十負為殿凡贖者謂在八議之條及七品已上官父母妻子五品已上上至曽髙祖下至曽𤣥孫五品已上妾犯非罪十惡八品已下身犯流已下罪者及年七十已上十五已下及廢疾等犯罪加役流及逆縁坐流㑹赦猶流已下罪者及年八十已上十歳已下及篤疾犯盜與傷人者及過誤殺人及大辟疑罪者並以贖論凡計贓者以絹平之凖律以當處中絹估平之開元十六年敕其以贓定罪者並以五百五十為定估其徴收平贓並如律也其贓有六焉一曰強盜贓自絹一疋至於十疋二曰枉法贓其刑絞自絹一尺至於十有五疋其刑與強盜同三曰不枉法贓自絹一尺至於三十疋加役流也四曰竊盜贓自絹一尺至於五十疋加役流五曰受所監臨贓其刑流自絹三尺至於五十疋流二千里其法與不枉法竊盜皆同六曰坐贓其刑徒自絹一尺至於五十疋徒三年凡六贓定罪有正條餘皆約而㫁焉枉法贓謂受人財為曲法處分事者一尺杖一百已上每一疋加一等止十五疋絞不枉法贓謂雖受財依法處分者一尺杖九十二疋加一等止三十疋加役流若無祿人犯此二贓並減有䘵人一等若枉法二十疋即絞不枉法四十疋加役流強盜贓謂以威力取人財並與藥酒及食使狂亂取財不得徒二年得財一疋徒三年二疋加一等十疋已上絞竊盜贓者謂私竊人財不得笞五十得財一疋杖六十二疋加一等五疋徒一年又每五疋加一等五十疋止加役流受所監臨贓者謂不因公事受部人財物者一疋笞四十每一疋加一等至八疋徒一年又毎八疋加一等五十疋罪止流三千里坐贓者謂非監臨主司而因事受財者一疋笞二十毎一疋加一等至十疋徒一年毎十疋加一等五十疋罪止徒三年自外諸條皆約此六贓為罪凡應減者下就輕次焉二死三流俱從一減凡應加者上就重次焉五刑皆累加雖數盈不得至於死凡律法之外有殊旨別敕則有死流徒杖除免之差謂有殊旨別敕宜殺卻宜處盡宜處死宜配逺流宜流卻配流若干里及某處宜配流卻遣宜徒宜配徒若干年至到與一頓與重杖一頓與一頓痛杖決杖若干宜處流依法配流依法配流若干里宜處徒依法配徒與徒罪依法處徒若干年與杖罪與除名罪與免官罪與免所居官罪皆刑部奉而行之凡決死刑皆於中書門下詳覆舊制皆於刑部詳覆然後奏決開元二十五年敕以為庻獄既簡且無死刑自今已後有犯死刑除十惡死罪造偽頭首刼殺故殺謀殺外宜令中書門下與法官等詳所犯輕重具狀聞奏其在降官除逆人親並犯賄贓名教如有刻已自新以功補過使司應合聞薦不湏限以貶黜凡京都大理寺京兆河南府長安萬年河南洛陽縣咸置獄其餘臺省寺監衛府皆不置獄凡死罪枷而杻婦人及徒流枷而不杻官品及勲散之階第七已上鎻而不枷勲官武騎尉及散官宣義郎並七品階諸應議請減者犯流已上若除免官當者並鎻禁杖笞與公坐徒及年八十十歳廢疾懐孕侏儒之類皆訟繫以待弊凡有犯罪者皆從所發州縣推而㫁之在京諸司則徒以上送大理杖以下當司㫁之若金吾糺獲亦送大理犯罪者徒已上縣㫁定送州覆審訖徒罪及流應決杖若應贖者即決配徴贖其大理及京兆河南㫁徒及官人罪並後有雪減並申省司審詳無失乃覆下之如有不當者亦隨事駮正若大理及諸州㫁流已上若除免官當者皆連冩案狀申省案覆理盡申奏若案覆事有不盡在外者遣使就覆在京者追就刑部覆以定之凡決大辟罪皆於市古者決大辟罪皆於市自今上臨御以來無其刑但存其文耳五品已上犯非惡逆已上聽自盡於家七品已上及皇族若婦人犯非斬者皆絞於隠處決大辟罪官爵五品已上在京者大理正監決在外者上佐監決餘並判官監決在京決者亦皆有御史金吾監決若囚有寃濫灼然者聽停決奏聞凡決大辟罪在京者行決之司五覆奏在外者刑部三覆奏在京者決前一日二覆奏決日三覆奏在外者初一日再覆奏縱臨時有敕不許覆奏亦凖此覆奏若犯惡逆已上及部曲奴婢殺主者唯一覆奏決大辟罪皆防援至刑所囚一人防援二十人毎一人加五人五品已上非惡逆者聽乗車並官給酒食聽親故辭訣宣告犯狀仍日未後乃行刑囚在外奏報之日不得馳驛行下凡京城決囚之日上食蔬食內敎坊及太常皆徹樂每歳立春後至秋分不得決死刑若犯惡逆及奴婢部曲殺主不依此法其大祭祀及致齋朔朢上下弦二十四氣雨未晴夜未明斷屠日月及休假亦如之其死囚無親戚者皆給棺於官地內權殯於京城七里外量置地一頃擬埋諸司死囚埋訖仍下本屬告家人今取凡犯流罪已下應除免官當未奏身死者免其追奪謂不奪告身若奏時不知身死奏後雲先死者依奏定其常赦所不原者不在免限流移之人皆不得棄放妻妾及私遁還鄉若妻子在逺預為追喚待死同發配西州伊州者送涼府江北人配嶺南者送桂廣府非劒南人配姚嶲州者送付益府取領即還其涼府等各差専使領送所領送人皆有程限不得稽留遲緩至六載然後聽仕其犯反逆縁坐流及免死役流不在此例即本犯不應流而特配流者三載以後聽仕有資者各依本犯收敘法其解見任及非除名移鄉者年限敘法皆凖考解之例其應徒則皆配居作在京送將作監婦人送少府監縫作外州者供當處官役及修理城隍倉庫及公廨雜使犯流應住居作者亦凖此婦人亦留當州縫作及配舂諸流徒罪居作者皆著鉗若無鉗者著盤枷病及有保者聽脫不得著巾帯毎旬給假一日臘寒食各給二日不得出所役之院患假者倍日役之凡禁囚皆五日一慮焉慮謂檢閱之也㫁決訖各依本犯具發處日月別總作一帳附朝集使申刑部凡告言人罪非謀叛以上皆三審之應受辭牒官司並具暁示虛得反坐之狀毎審皆別日受辭若有事切害者不在此例告密有不於所由掩捕則從近也謂告密人皆經當處長官告長官有事經佐官告長官佐官俱有事者經比界論告若湏有掩捕應與餘州相知者所在凖法収捕事當謀叛已上馳驛奏聞且稱告謀叛已上不肯言事意者給驛部送京其犯死罪囚及縁邉諸州鎮防人等若犯流人告密並不在送限凡察獄之官先備五聽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又稽諸證信有可徴焉而不首實者然後拷掠二十日一訊之訊未畢更移他司仍湏拷鞫通計前訊以充三度即罪非重害及疑似處少不必備三若囚因訊致死者皆輿長官及糺彈官對驗其拷四及行決罸不得中易人凡㫁獄之官皆舉律令格式正條以結之若正條不見者其可出者則舉重以明輕其可入者則舉輕以明重凡獄囚應入議請者皆申刑部集諸司七品已上於都座議之若有別議所司科簡具狀以聞若衆議異常堪為典則者録送史館凡枷杖杻鎻之制各有差等枷杖五尺已上六尺已下頰長二尺五寸已上六寸已下共閣一尺四寸已上六寸已下徑頭三寸已上四寸已下杻長一尺六寸已上二尺已下廣三寸厚一寸鉗重八兩已上一斤已下長一尺已上一尺五寸已下鎻長八尺已上一丈二尺已下杖皆削去節目長三尺五寸訊囚杖大頭徑三分二釐小頭二分二釐常行杖大頭二分七釐中頭一分七釐笞杖大頭二分小頭一分半其決笞腿臀分受杖者背腿臀分受湏數等拷訊笞亦同願背腿均受者聽殿庭決杖者皆背受凡鞫獄官與被鞫人有親屬仇嫌者皆聽更之親謂五服內親及大功已上婚姻之家並授業經師為本部都督刺史縣令及府佐於府主皆同換推凡有罪未發及已發未㫁而逢格改者若格重則依舊條輕從輕法凡天下諸州㫁罪應申覆者每年正月與吏部擇使取歴任清勤明職法理者仍過中書門下定訖以聞乃令分道廵覆若應句㑹官物者加判官及典刑部録囚徒所犯以授使嶺南使以九月上旬先發遣使牒與州案同然後復送刑部若州司枉㫁使推無罪州司欵伏灼然無罪者任使判放其降入流徒者亦從流徒法若使人與州執見有別者各以狀申若理狀已儘可㫁決而使人妄生節目不退者州司録申辨及贓狀露驗者即決不得待使覆其餘罪皆待覆定使人至日先檢行獄囚枷鎻補席及疾病糧餉之事有不如法者皆以狀聞若廵察使按察使廉察使採訪使皆待制命而行非有恆也凡在京諸司見禁囚每月二十五日已前本司録其所犯及禁時日月以報刑部來月一日以聞凡有寃滯不申欲訴理者先由本司本貫或路逺而躓礙者隨近官司斷決之即不伏當請給不理狀至尚書省左右丞為申詳之又不伏復給不理狀經三司陳訴又不伏者上表受表者又不達聽撾登聞鼓若惸獨老幼不能自申者乃立胏石之下若身在禁繫者親識代立焉立於石者左監門衛奏聞撾於鼓者右監門衛奏聞凡國有赦宥之事先集囚徒於闕下命衛尉樹金鷄待宣制訖乃釋之
  都官郎中一人從五品上都官者本因漢置司𨽻校尉其屬官有都官從事一人掌中都官不法事因以名官都官者義取掌中都官中都官者京師官也至魏明帝青龍二年尚書陳矯奏置都官郎中郎中晉宋齊都官郎中二人復魏北齊一人梁陳為侍郎並掌京師非違得失事非今都官之任後周置秋官府有司厲之職掌諸奴男子男女入於罪𨽻女子入於舂饎之事蓋比今都官郎中之任也隋初置都官侍郎二人猶掌非違得失事開皇三年改都官尚書曹曰刑部其都官郎曹遂改掌簿録配沒官私奴婢並良賤訴競俘囚之事煬帝時都官郎置二人皇朝因置一人武德三年加中字龍朔二年改曰司僕大夫咸亨元年復故
  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周禮秋官有司厲下士二人掌男女奴蓋比今都官員外郎之任也後周依焉隋文帝置員外郎侍郎煬帝改曰承務郎武徳三年改為都官員外郎龍朔咸亨並隨曹改復主事二人從九品上
  都官郎中員外郎掌配沒隷簿録俘囚以給衣糧藥療以理訴競雪免凡公私良賤必周知之凡反逆相坐沒其家為官奴婢反逆家男女及奴婢沒官皆謂之官奴婢男年十四以下者配司農十五已上者以其年長命逺京邑配嶺南為城奴一免為畨戶再免為雜戶三免為良人皆因赦宥所及則免之凡免皆因恩言之得降一等二等或直入良人諸律令格式有言官戶者是番戶之搃號非謂別有一色年六十及廢疾雖赦令不該並免為畨戶七十則免為良人任所居樂處而編附之凡初配沒有伎藝者從其能而配諸司婦人工巧者入於掖庭其餘無能咸隷司農凡諸行宮與監牧及諸王公主應給者則割司農之戶以配諸官奴婢賜給人者夫妻男女不得分張三歳已下聽隨母不充數若應簡進內者取無夫無男女也其餘雜伎則擇諸司之戶教充官戶皆在本司分畨毎年十月都官按比男年十三已上在外州者十五已上容貌端正送大樂十六已上送鼓吹及少府教習有工能官奴婢亦凖此業成凖官戶倒分番其父兄先有伎藝堪傳習者不在簡例凡配官曹長輸其作畨戶雜戶則分為畨畨戶一年三番雜戸二年五畨畨皆一月十六已上當畨請納資者亦聽之其官奴婢長役無番也男子入於蔬圃女子入廚饍廼甄為三等之差以給其衣糧也四歳已上為小十一已上為中二十已上為丁春衣每歳一給冬衣二歳一給其糧則季一給丁奴春頭巾一布衫袴各一件皮鞾一量並氊官婢春給裙衫各一絹禪一鞵二量冬給𥜗複袴各一牛皮鞾一量並氊十歳已下男春給布衫一鞋一量女給布衫一布裙一鞵一量冬男女各給布襦一鞵靺一量官戶長上者准此其糧丁口日給二升中口一升五合小口六合諸戶留長上者丁口日給三升五合中男給三升凡居作各有課程丁奴三當二役中奴若丁婢二當一役中婢三當一役凡元冬寒食䘮婚乳免咸與其假焉官戶奴婢元日冬至寒食放三日假産後及父母䘮婚放一月聞親䘮放七日有疾太常給其醫藥其分畨及供公廨戶不在給限男女既成各從其類而配偶之並不得養良人之子及以子繼人每歳孟春本司以類相從而䟽其籍以申每歳仲冬之月條其生息閱其老幼而正簿焉每歳十月所司自黃口已上並印臂送都官閲貌
  比部郎中一人從五品上魏氏置歴晉宋齊後魏北齊皆有郎中後周天官府有計部中大夫蓋其任也梁陳隋並為侍郎煬(「旦」改為「𠀇」)帝曰比部郎自晉宋齊梁陳皆吏部尚書領比部後魏北齊及隋則都官尚書領之皇朝因焉武德三年加中字龍朔二年改為司計大夫咸亨元年後故
  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隋置員外侍郎煬(「旦」改為「𠀇」)帝曰承務郎武德三年改為員外郎龍朔咸亨隨曹改復
  主事四人從九品上
  比部郎中員外郎掌司諸司百寮俸料公廨賍贖戍上中下為差上鎮將有仗身四人中下鎮將上鎮副各三人中下鎮副各二人倉曹兵曹戌主副各一人其仗身十五日一替収資六百四十文凡京司有別借食本中書門下集賢殿書院各借本一千貫尚書省都司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御史臺左右春坊鴻臚寺秘書省國子監四方館𢎞文館各百貫皆五分収利以為食本諸司亦有之其収則少每季一申省諸州歳終而申省比部總句覆之凡倉庫出內營造傭市丁匹功程賍贖賦歛勲賞賜與軍資噐仗和糴屯收亦句覆之其在京給用則月一申之在外二千里內季一申之二千里外兩季一申之五千里外終歳一申之凡質舉之利収子不得踰五分出息債過其倍若回利克本官不理
  司門郎中一人從五品周禮大司徒屬官有司門下大夫掌授管鍵以啓閉國門後周依周官隋開皇初置司門侍郎煬帝曰司門郎皇朝因之武徳三年加中字龍朔二年改曰司門大夫咸亨元年復改
  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周禮有司門上士後周有小司門上士隋置司門員外郎煬帝改曰承務郎武德三年改曰員外郎
  主事二人從九品上
  司門郎中員外郎掌天下諸門及關出入徃來之籍賦而審其政凡關二十有六而為上中下之差京城四面關有驛道者為上關上關六京兆府藍田闗華州潼關同州蒲津關岐州散闗隴州大震闗原州隴山關餘關有驛道及四面關無驛道者為中關中關一十三京兆府子午路谷庫谷同州龍門㑹州㑹寕原州木峽石州孟門嵐州合河雅州卭萊彭州蠶崖安西鉄門興州興城渭津也他皆為下關焉下關七涼州甘亭百牢河州鳯林利州石門延州永和綿州松嶺龍州涪水所以限中外隔華夷設險作固閑邪止暴者也凡關呵而不征司貨賄之出入其犯禁者舉其貨罰其人古書帛為繻刻木為契二物通為之傳傳如今過所凡度關者先經本部本司請過所在京則省給之在外州給之雖非所部有來文者所在給之若私度關及越度至越所而不度不應度關而給過所若冐名請過所與人及不應受而受者若家人相冐及所司無故稽留若領人度關及別人妄隨之若賫禁物私度及越度縁邉關其罪各有差













  唐六典卷六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七     唐 張九齡等 撰尚書工部
  工部尚書一人
  侍郎一人
  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三人
  令史十二人
  書令史二十一人
  計史一人
  亭長六人
  掌固八人
  屯田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七人
  書令史十二人
  計史一人
  掌固四人
  虞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四人
  書令史九人
  掌固四人
  水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四人
  書令史九人
  掌固四人
  工部尚書一人正三品周之冬官卿也漢五曹尚書其三曰民曹後漢以民曹兼主繕修功作城池園苑之事自晉宋齊梁陳營宗廟則權置起部尚書事畢省之後周依周官置大司空卿一人隋開皇二年始置工部尚書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平太常伯咸亨元年復為工部尚書光宅元年改為冬官尚書神龍元年復故
  侍郎一人正四品下蓋周之冬官小司空中大夫也漢已來尚書侍郎今郎中之任也後周依周官隋煬帝置工部侍郎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平少常伯咸亨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工部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澤之政令其屬有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尚書侍郎縂其職務而奉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屬咸質正焉
  郎中一人從五品上蓋周禮大司空屬官下大夫郎中之任也晉宋齊後魏北齊皆有起部郎中梁陳改置起部侍郎後周置冬官小司空下大夫隋初為工部侍郎煬(「旦」改為「𠀇」)帝除侍字又改工部為起部皇朝因之武徳三年改為工部郎中龍朔二年改為司平大夫咸亨元年復為工部郎中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後周依周禮置小司空上士蓋員外郎任也隋開皇六年置工部員外郎煬帝改為起部承務郎皇朝改為工部員外郎龍朔二年改為司平員外郎咸亨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主事三人從九品上
  郎中員外郎掌經營興造之衆務凡城池之修濬土木之繕葺工匠之程式咸經度之京城左河華右隴坻前終南後九嵏南面三門中曰明徳左曰啟夏右曰安化東面三門中曰春明北曰通化南曰延興西面三門中曰金光北曰開逺南曰延平今京城隋文帝開皇二年六月詔左僕射高熲所置南直終南山子午谷北據渭水東臨滻川西次澧水太子左庶子字文禮創制規模將作大匠劉龍工部尚書賀婁子幹太府少卿高龍又並充撿校至三年三月移入新都焉名曰大興城東西十八里一百一十五歩南北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歩墻高一丈八尺皇城之南東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東西各一十二坊兩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開元十四年又取東面兩坊為興慶宮皇城在京城之中東西五里一百一十五歩南北三里一百四十歩今謂之子城南面三門中曰朱雀左曰安上右曰含光朱雀門正南當明徳門正北當承天門外橫街正東直春明門正西直金光門東面二門北曰延喜南曰景風延喜門在承天門外橫街東直通化門西面二門北曰安福南曰順義安福門西直開逺門其中左宗廟在安上門內之東右社稷在含光門內之西百僚廨署列乎其間凡省六寺九臺一監四衞十有八六省謂尚書中書門下秘書殿中內侍省九寺謂太常宗正司農太府鴻臚衞尉光祿太僕大理寺一臺謂御史臺四監謂少府將作國子都水監十八衞謂左右衞左右金吾衞左右驍騎左右武衞左右威衞左右領軍衞左右監門衞左右千牛衞左右羽林軍衞今按中書門下凡有三所並在宮城之內國子監在皇城之南左右金吾衞在皇城之東西左右羽林軍在𤣥武門之北東宮官屬凡府一坊三寺三率府十一府謂詹事府三坊謂左右春坊內坊三寺謂家令率更僕寺十率府謂左右衞率府左右清道率府左右司禦率府左右內率府左右監門率府宮城在皇城之北南面三門中曰承天東曰長樂西曰永安承天門隋開皇三年作初曰廣陽門仁夀元年改曰昭陽門武徳元年改曰順天門神龍元年改曰承天門若元正冬至大陳設燕㑹赦過宥罪除舊布新受萬國之朝貢四夷之賓客則御承天門以聼政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內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焉蓋古之中朝也隋曰大興門大興殿煬帝改曰䖍福門貞觀八年改曰太極門武徳元年改曰太極殿有東上西上二閣門東西廊左延明右延明二門次北曰朱明門左曰䖍化門右曰肅章門肅章之西曰暉政門虔化之東曰武徳西門其內有武徳殿有延恩殿又北曰兩儀門其內曰兩儀殿常日聼政而視事焉蓋古之內朝也隋曰中華殿貞觀五年改為兩儀殿承天門之東曰長樂門北入恭禮門又北入䖍化門則宮內也承天門之西曰廣運門永安門北入安仁門又北入肅章門則宮內也兩儀殿之東曰萬春殿西曰千秋殿兩儀之左曰獻春門右曰宜秋門宜秋之右曰百福門其內曰百福殿百福之西曰承慶門內曰承慶殿獻春之左曰立政門其內曰立政殿立政之東曰大吉門其內曰大吉殿兩儀之北曰甘露門其內曰甘露殿左曰神龍門其內曰神龍殿右曰安仁門其內曰安仁殿又有興仁宣猷崇道惠訓昭徳安禮正禮宣光通福光昭嘉猷華光暉儀夀安綏福等門薰風就日翔鳯咸池𰯲昭望僊鶴羽乗龍等殿凌煙翔鳯等閣大明宮在禁苑之東南西接宮城之東北隅龍朔二年高宗以大內卑濕乃於此置宮南面五門正南曰丹鳯門東曰望僊門次曰延政門西曰建福門次曰興安門南當皇城之啓夏門舊京城入苑之北門開皇三年開餘四門並與宮同置丹鳯門內正殿曰含元殿殿即龍首山之東趾也階上高於平地四十餘尺南去丹鳯門四百餘歩東西廣五百歩今元正冬至於此聼朝也夾殿兩閣左曰翔鸞閣右曰棲鳯閣與殿飛廊相接夾殿東有通乾門西有觀象門閣下即朝堂胏石登聞鼓如承天之制其北曰宣政門門外東廊曰齊徳門西廊曰興禮門內曰宣政殿殿前東廊曰日華門門東門下省省東南北街南直含耀門出昭訓門宣政殿前西廊曰月華門門西中書省省西南北街南直昭慶門出光範門宣政之左曰東上閣右曰西上閣次西曰延英門其內之左曰延英殿右曰含象殿宣政北曰紫宸門其內曰紫宸殿即內朝正殿也殿之南面紫宸門左曰崇明門右曰光順門殿之東曰左銀臺門西曰右銀臺門次北曰九僊門殿之北靣曰𤣥武門左曰銀漢門右曰青霄門其內又有麟徳凝霜承歡長安僊居拾翠碧羽金鸞蓬萊含涼珠境三清含氷水香紫蘭等殿𤣥武明儀大角等觀欎儀結鄰承雲修文等閣也興慶宮在皇城之東南東距外郭城東垣即今上龍潛舊宅也開元初以為離宮至十四年又取永嘉勝業坊之半以置朝自大明宮東夾羅城複道經通化門磴道潛通焉宮之西曰興慶門其內曰興慶殿即正衙殿有龍池殿次南曰金明門門內之北曰大同門其內曰大同殿宮之南曰通陽門北入曰明光門其內曰龍堂通陽之西曰花蕚樓樓西即寧王第故取詩人棠棣之義以名樓焉樓西曰明義門其內曰長慶殿宮之北曰躍龍門其內左曰芳苑門右曰麗苑門南走龍池曰瀛洲門內曰南薫殿瀛洲之左曰僊雲門北曰新射殿又有同光承雲初陽飛軒玉華等門飛僊交泰同光榮光等殿初上居此第其里名協聖諱所居宅之東有舊井忽涌為小池周袤纔數尺常有雲氣或見黃龍出其中至景龍中潛復出水其沼浸廣時即連合為一未半嵗而里中人悉移居遂鴻洞為龍池焉蓋符命之先也禁苑在大內宮城之北比臨渭水東拒滻川西盡故都城其周一百二十里禽獸蔬果莫不毓焉若祠禴烝嘗四時之薦蠻夷戎狄九賔之享則蒐狩以為儲供焉東都城左成皋右凾谷前伊闕後邙山南面三門中曰定鼎左曰長夏右曰厚載東面三門中曰建春南曰永通北曰上東北面二門東曰安喜西曰徽安都城隋煬帝大業元年詔左僕射楊素右庶子宇文愷移故都創造也南直洛水之口北倚邙山之塞東出瀍水之東西出澗水之西洛水貫都有河漢之象焉東去故都十八里煬帝既好奢靡愷又多竒巧遂作重樓曲閣連闥洞房綺繡瑰竒窮巧極麗大業末喪亂為王充所據武徳五年平充乃詔焚乾陽殿及建國門廢東都以為洛州縂管府尋以宮城倉庫猶在乃置陜東道大行臺武徳九年復為洛州都督府貞觀六年改為洛陽宮十二年車駕始幸洛陽明慶元年復置為東都龍朔中詔司農少卿田仁注隨事修葺後又命司農少卿韋機更加營造永昌中遂改為神都漸加營構宮室百司市里郛郭於是備矣東面十五里二百一十歩南面十五里七十歩西面連苑距上陽宮七里北面距徽安門七里郛郭南廣比狹凡一百三坊三市居其中焉開元十二年廢西市取厚載門之西一坊地及西市入苑西連禁苑苑西四門南曰迎秋次曰遊義次曰籠煙北曰靈溪皇城在都城之西北隅南面三門中曰端門左曰左掖門右曰右掖門東面一門曰賓耀西面二門南曰麗景北曰宣耀東城在皇城之東東曰宣仁門南曰承福門皇城在東城之內百僚廨署如京城之制皇宮在皇城之北東西四里一百八十歩南北二里八十五歩周回十三里二百四十一歩南面三門中曰應天左曰興教右曰光政應天門端門若西京承天之門其內曰乾元門若西京之太極門東廊有左延福門西廊有右延福門興教之內曰㑹昌其北曰章善光政之內曰廣運其北曰明福乾元之左曰萬春右曰千秋其內曰乾元殿則明堂也證聖元年營造上圜下方八囪四闥髙三百尺元正冬至有時而御焉殿之左曰春暉門右曰秋光門北曰燭龍門明福之東曰武成門其內曰武成殿明福之西曰崇賢門其內曰集賢殿武成之北曰延夀殿集賢之北曰僊居殿其東曰億嵗殿又東曰同明殿其內又有觀禮歸義收成光慶等門延祥延夀觀文六合等殿宜春僊居迎祥六合等院也其西北出曰洛城西門其內曰德昌殿北曰儀鸞殿德昌南出曰延慶門又南曰韶暉門西南曰洛城南門其內曰洛城殿又北曰飲羽殿洛城南門之西有麗景夾城自此潛通於上陽焉上陽宮在皇城之西南苑之東垂也南臨洛水西拒穀水東面即皇城右掖門之南上元中營造髙宗晩年常居此宮以聽政焉東面三門南曰提象門即正衙門北曰星躔門提象門內曰觀風門南曰洛日樓北曰七寶閣其內曰觀風殿殿東面其內又有麗春臺耀掌亭九州亭其西則有西上陽宮兩宮夾殿水虹橋以通徃來北曰化成院西南曰甘露殿殿東曰雙曜亭又西曰麟趾殿東曰神和亭西曰洞𤣥堂觀風之西曰本枝院又西曰麗春殿東曰含蓮亭西曰芙蓉亭又西曰宜男亭北曰芬芳門其內曰芬芳殿又有露菊亭互春妃嬪僊杼氷井等院散布其內宮之南面曰僊洛門又西曰通僊門並在院中其內曰甘湯院次北東上曰玉京門門內北曰金闕門南曰泰初門玉京之西曰客省院䕃殿翰林院又西曰上陽宮宮西曰含露門玉京西北出曰僊桃門又西曰夀昌門門北出曰𤣥武門門內之東曰飛龍廐禁苑在皇都之西北拒北邙西至孝水南帶洛水支渠穀洛二水㑹於其間東面十七里南面二十九里西面五十里北面二十里周廻一百二十六里中有合璧冷泉髙山龍鱗翠微宿羽明德望春青城黃女陵波十有一宮芳樹金谷二亭凝碧之池開元二十四年上以為穀洛二水或泛溢疲費人功遂敕河南尹李適之出內庫和顧修三陂以禦之一曰積翠二曰月陂三曰上陽爾後二水無力役之患京都之制備焉凡興建修築材木工匠則下少府將作以供其事少府監匠一萬九千八百五十人將作監匠一萬五千人㪚出諸州皆取材力強壯技能工巧者不得隱巧補拙避重就輕其驅役不盡及別有和顧者徴資市輕貨納於少府將作監其巧手供內者不得納資有闕則先補工巧業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後不得別入諸色其和顧鑄匠有名解鑄者則補正工凡計功程者夏三月與秋七月為長功冬三月與春正月為短功春之二月三月秋之八月九月為中功其役功則依戶部式屯田郎中一人從五品上漢尚書郎四人其一人主戶口墾田蓋兼屯田之任也故汜勝之為侍郎教田三輔是也魏有農部郎曹晉始置屯田郎中東晉及宋齊並左民郎中兼知屯田事後魏北齊並置屯田郎中梁陳隋並為侍郎亦郎中之任也煬帝曰屯田郎後魏北齊祠部尚書領屯田陳左戶部尚書領屯田隋則工部尚書領之皇朝因稱郎中龍朔二年改為司田大夫咸亨元年復故
  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開皇六年置煬帝改曰承務郎武徳三年改曰員外郎龍朔咸亨隨曹改復
  主事二人從九品上
  屯田郎中員外郎掌天下屯田之政令凡軍州邊防鎮守轉運不給則設屯田以益軍儲其水陸腴瘠播植地宜功庸煩省收率等級咸取決焉諸屯分田役力各有程數凡營稻一頃將單功九百四十八日禾二百八十三日大豆一百九十二日小豆一百九十六日烏麻一百九十一日麻四百八十九日𢇲黍一百八十日麥一百七十七日蕎麥一百六十日藍五百七十日蒜七百二十日蔥一千一百五十六日𤓰八百一十八日蔓菁七百一十八日苜蓿二百二十八日凡天下諸田太子左右春坊各五頃太子左右衛率府太史局各四頃宗正寺左右千牛衛太子僕寺左右司禦率府左右清道率府左右監門率府各三頃內坊左右內率府率更寺各三頃其有管署局子府各準官品人數均配皆視其品命而審其分給
  虞部郎中一人從五品上周禮地官有山虞澤虞蓋虞部之職也魏始有虞曹郎中一人晉因之宋齊省梁陳為侍郎後魏北齊並有虞曹郎中後周冬官有虞部下大夫一人隋虞部侍郎煬帝但曰虞部郎梁陳後魏北齊並祠部尚書領之隋工部尚書領之皇朝因焉武徳三年加中字龍朔二年改為司虞大夫咸亨元年復故
  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後周依周官有山虞澤虞中士蓋今虞部員外郎之任也隋開皇六年置煬帝改曰承務郎皇朝復改為虞部員外郎龍朔咸亨隨曹改復
  主事二人從九品上
  虞部郎中員外郎掌天下虞衡山澤之事而辨其時禁凡採捕畋獵必以其時冬春之交水蠱孕育捕魚之器不施川澤春夏之交陸禽孕育餧獸之藥不入原野夏苗之盛不得蹂藉秋實之登不得焚燎若虎豹豺狼之害則不拘其時聽為檻穽獲則賞之大小有差諸有猛獸處聼為檻穽射窠等得即於官每一賞絹四疋殺豹及狼每一賞絹一疋若在牧監內獲豺亦毎一賞絹一疋子各半疋凡京兆河南二都其近為四郊三百里皆不得弋獵採捕毎年五月正月九月皆禁屠殺採捕凡五嶽及名山能蘊靈産異興雲致雨有利於人者皆禁其樵採時禱祭焉凡殿中太僕所管閑廐馬兩都皆五百里供其芻藳其闗內隴右西使北使南使諸牧監馬牛駝羊皆貯藁及茭草高原藳支七年茭草支四年平地藳支五年茭草支三年下土藁支四年茭草二年其柴炭木橦進內及供百官蕃客竝於農隙納之供內及宮人起十月畢二月供百官蕃客起十一月畢正月
  水部郎中一人從五品上魏置水部郎中歴晉宋齊後魏北齊並有水部郎中梁陳為侍郎後周冬官府有司水中大夫隋文帝為水部侍郎煬帝但曰水部郎宋齊梁陳後魏北齊並郎官尚書領之隋工部尚書領之皇朝因焉武徳二年加中字龍朔二年改為司川大夫咸亨元年復故
  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後周冬官府有小司水上士則水部員外郎之任也隋開皇六年煬(「旦」改為「𠀇」)帝改為承務郎皇朝復為水部員外郎龍朔咸亨隨曹改復
  主事二人從九品上
  水部郎中員外郎掌天下川瀆陂池之政令以導逹溝洫堰決河渠凡舟楫溉灌之利咸總而舉之凡天下水泉三億三萬三千五百五十有九其在遐荒絶域殆不可得而知矣其江河自西極逹於東溟中國之大川者也其餘百三十有五水是為中川者也桑欽水經所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江河在焉其千二百五十有二水斯為小川者也酈善長注水經引其枝流一千二百五十二若渭洛汾濟漳淇淮漢皆亘逹方域通濟舳艫徙有之無利於生人者矣其餘陂澤魚鼈莞蒲秔稲之利蓋有不可得而備雲凡水有溉灌者碾磑不得與爭其利自季夏及於仲春皆閉斗門有餘乃得聼用之溉灌者又不得浸人廬舍壊人墳隧仲春乃命通溝瀆立隄防孟冬而畢若秋夏霖潦泛溢衝壊者則不待時而修葺凡用水自下始凡天下造舟之梁四河三洛一河則蒲津大陽盟津一名河陽洛則孝義也石柱之梁四洛三㶚一則天津永洛齊中橋灞橋也木柱之梁三皆渭川也便橋中渭橋東渭橋此舉京都之衝要也臣梁十有一皆國工修之其餘皆所管州縣隨時營葺河梁橋所須竹索令宣常洪三州役工匠預支造宣洪二州各大索二十條常州小索一千二百條大陽蒲津竹索每年令司竹監給竹令津家水手自造其供橋雜匠料須多少預申所司其匠先配近橋人充浮橋腳舡皆預僃半副自餘調度預僃一副河陽橋舡於潭洪二州造送大陽蒲津橋於嵐石濕勝慈等州材木送橋所造河陽橋置水手二百五十人大陽水手二百人仍各置木匠十人蒲津橋一十五人孝義橋所須竹索取河陽橋退者以充其大津無梁皆給船人量其大小難易以定其差等白馬津船四艘龍門㑹寧合河等闗舡並三艘渡子各皆以當處鎮防人充渭津闗舡二艘渡子取永豐倉防人充渭水鴻渡舡四艘涇水涇合渡韓渡劉控坂渡眭城坂渡覆籬渡船各一艘濟川津平隂津風陵津興徳津船各兩艘洛水渡口船三艘渡子皆取側近殘疾中男解水者充㑹寧船別五人興徳船別四人自餘船別三人蘄州江津渡荊州洪亭松滋渡江州馬頬檀頭渡船各一艘船別六人越州杭州浙江渡洪州城下渡九江渡船各三艘船別四人渡子並須近江白丁便水者充分為五畨年別一替




  唐六典卷七
<史部,職官類,官制之屬,唐六典>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八     唐 張九齡等 撰門下省
  門下省
  侍中二人
  黃門侍郎二人
  給事中四人
  録事主事各四人
  令史十二人
  書令史二十二人
  田庫令史七人
  傳制八人
  亭長六人
  修補制敕匠五人
  掌固十人
  左散騎常侍二人
  諌議大夫四人
  左補闕二人
  左拾遺二人
  起居郎二人
  令史三人
  典儀二人
  賛者十二人
  城門郎四人
  令史一人
  書令史二人
  門僕八百人
  符寳郎四人
  令史二人
  書令史三人
  主寳六人
  主符三十人
  主節十八人
  𢎞文殿學士無常員
  校書郎二人
  學生三十人
  令史二人
  楷書手二十五人
  典書二人
  搨書手三人
  筆匠三人
  熟紙裝潢匠八人
  亭長二人
  掌固四人
  侍中二人正三品漢書百官表雲侍中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將軍卿大夫無員多至四十人得入禁中諸曹受尚書事皆秦制漢官雲秩比二十石董巴輿服志侍中冠武弁大冠亦曰惠文冠加金璫附蟬為文貂尾為飾侍中服之則左貂常侍則右貂金取堅剛百錬不耗蟬取居高飲清貂取內勁悍外溫潤本趙武靈王胡服之制秦滅趙得其冠賜侍中焉漢制分掌乗輿服物功高者一人為正僕射後漢初亦加官出宣帝命入僃顧問法駕出多識者一人叅乗兼負傳國璽操斬白蛇劍餘皆騎在乗輿車後從駕入廟祠天子上堂盥以巾奉酒魏武改僕射為祭酒蔡質漢官典職曰侍中在尚書僕射下尚書上舊與中官皆止禁中宿直廬在石渠門外武帝時侍中僕射馬何羅挾刃謀逆由是侍中出禁外王莽秉政復止禁中惠帝元和中侍中郭舉與後宮通伏誅由是復出外靈帝時侍中舍有八區論者因言員有八人未詳也獻帝起居注云初置侍中六人出入禁中近侍帷幄省尚書事魏氏侍中置四人省祭酒祭而加官不在數服秩依漢氏掌儐賛威儀大駕出則次直侍中護駕正直侍中負璽陪乗不帶劍餘皆騎從御登殿與散騎常侍對秩侍中居左常侍居右僃切問近對拾遺補闕晉令侍中品第三武官絳朝服佩水蒼玉東晉桓溫奏省二人後又復舊宋氏掌奏事直侍左右殿內門下衆事皆掌之餘同晉氏齊氏又以高功者一人為祭酒掌詔令機宻朝㑹多以美姿容者兼其官餘同宋氏梁氏秩二千石品第三後班第十二與給事黃門侍郎一人對掌禁令陳氏依梁後魏侍中六人加官在數初從第一品中太和末革令正第三品北齊因之掌獻納諫正及進御之職後周天官府置御伯中大夫二人天子出入則侍中左右大祭祀盥洗則受巾武帝改御伯為納言蓋侍中之職也宣帝末又別置侍中為加官隋氏諱忠改為納言置二人正三品掌陪從煬帝十二年改納言為侍中皇朝初為納言武徳四年改為侍中初秦漢置侍中曹無臺省之名自晉始有門下省歴宋齊梁陳後魏北齊隋國初皆曰門下省龍朔二年改為東臺左相咸亨元年復舊光宅元年改為鸞臺納言神龍元年復舊開元元年改為黃門監五年復舊曰門下省侍中
  侍中之職掌出納帝命緝熙皇極縂典吏職賛相禮儀以和萬邦以弼庶務所謂佐天子而統大政者也凡軍國之務與中書令參而縂焉坐而論之舉而行之此其大較也凡下之通於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謂祭祀支度國用授六品以下官斷流已下罪及除免官當者並為奏抄二曰奏彈謂御史糺劾百司不法之事三曰露布謂諸軍破賊申尚書兵部而聞奏焉四曰議謂朝之疑事下公卿議理有異同奏而裁之五曰表六曰狀蔡邕獨斷凡羣臣上書通於天子者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駮議章者稱稽首上以聞謝恩陳事詣闕通者也奏者上言稽首言下言稽首以聞其中有所謂若罪法劾案公府送御史臺卿校送謁者臺通者也表者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左方下附曰某官某申上以詣尚書通者也公卿校尉諸將不言姓大夫以下皆言姓報章曰聞報奏曰可其表文尚書報所上雲已奏如書凡表章以啓封其言宻事得皂嚢其有疑事公卿百官㑹議而執異意者曰駮議曰某主甲議可為如是下言愚戅議異其合於上意者文報曰某官某甲議可漢承秦法羣臣上書皆言昧死言王莽慕古改昧死曰稽首光武因而不改章奏制度自漢已後多相因循隋令有奏抄奏彈露布等皇朝因之其駮議表狀等至今常行其奏抄露布侍中審自餘不審皆審署申覆而施行焉復奏畫可訖留門下省為案更寫一通侍中注制可印縫署送尚書省施行凡法駕行幸則負寳以從秦漢初置侍中主諸御物品秩亦卑晉魏以來其任漸重至隋乃為宰相之職任負寳之儀因而不改甚非尊崇宰輔之意大朝㑹大祭祀則版奏中嚴外辦以為出入之節輿駕還宮則請觧嚴所以告禮成也凡大祭祀皇帝制齋既朝則請就齋室將奠則奉玉及幣以進盥手則酌罍水以奉及贊酌汎齊進福酒以成其禮焉若饗宗廟則進瓚而贊酌鬱酒以裸既祼則贊酌醴齊其餘如饗神祗之禮籍田則奉耒以贊事唐禮廩犧令供耒司農卿受之以授侍中凡諸侯王及四夷之君長朝見則承詔而勞問之臨軒命使冊後及太子則承詔以命之唐禮侍中前承詔降宣詔曰冊某氏女為後命公等持節展禮冊太子亦如之凡制勅慰問外方之臣及徴召者則監其封題若發驛遣使則給其傳符以通天下之信凡官爵廢置刑政損益皆授之於記事之官既書於䇿則監其記注焉凡文武職事六品以下所司進擬則量其階資校其材用以審定之若擬職不當隨其便屈退而量焉
  黃門侍郎二人正四品上晉軄官志雲黃門侍郎秦官也無常員掌侍從左右漢因之秩六百石劉向戒子歆書曰今若年少得黃門侍郎要處也應劭曰黃門侍郎毎日暮向青瑣門拜謂之夕郎初秦又有給事黃門之職漢因之至後漢並二官曰給事黃門侍郎掌侍從左右關通中外諸王朝見則引王就坐至獻帝時與侍中各置六員出入禁中近侍帷幄省尚書事後又改為侍中侍郎尋復舊為給事黃門侍郎魏氏置四人東晉桓溫奏省二人後又復舊所掌與侍中俱置四人管門下衆事與散騎常侍並清華而代謂之黃散焉晉令品第五秩六百石武冠絳朝服宋氏因晉而郊廟則一人執蓋臨軒朝㑹則一人執麾齊因晉宋又與侍中叅典詔命侍中呼為門下給事黃門侍郎呼為小門下梁氏増秩二千石品第五後班第十與侍中同掌侍從左右儐相威儀盡規獻納糺正違闕監合嘗御藥針璽書高功者一人與侍中祭酒對掌禁令陳氏因梁後魏給事黃門侍郎史闕其員初正第三品太和未正第四品上北齊置六人品依魏氏所掌與侍中同後周天官府置御伯下大夫二人武帝為納言下大夫掌貳納言上大夫之軄隋置四人正第四品上煬帝減二人去給事之名直曰黃門侍郎隋氏用人益重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東臺侍郎咸亨元年復舊光宅元年改為鸞臺侍郎神龍元年復舊
  黃門侍郎掌貳侍中之軄凡政之㢮張事之與奪皆叅議焉若大祭祀則從升壇以陪禮皇帝盥手則奉巾以進既帨則奠巾於篚奉匏爵以賛獻凡元正冬至天子視朝則以天下祥瑞奏聞
  給事中四人正五品上漢書百官表雲給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議郎皆秦制漢議註諸給事中曰上朝謁平尚書奏事分為左右以有事殿中故曰給事中多名儒國親為之掌左右顧問位次中常侍後漢省其官魏氏復置或為加官或為正員晉氏無加官亦無常員𨽻散騎省位次散騎常侍晉令雲品第五武冠絳朝服宋齊𨽻集書省位次諸散騎下奉朝請上梁陳秩六百石品第七與諸散騎常侍侍從左右獻納得失省諸奏聞後魏史闕其員初從第三品上太和未從第六品上北齊集書省置六十員從第六品上後周天官府置給事中士六十人掌理六經及諸文誌給事於帝左右其後六官之外又別置給事中四人隋初於門下省置給事中二十人掌陪從朝直煬帝名給事郎減置四人位次黃門侍郎下從第五品掌省讀奏皇朝又曰給事中龍朔二年改為東臺舍人咸亨元年復舊
  給事中掌侍奉左右分判省事凡百司奏抄侍中審定則先讀而署之以駮正違失凡制勑宣行大事則稱揚徳澤褒美功業覆奏而請施行小事則署而頒之凡國之大獄三司詳決若刑名不當輕重或失則援法例退而裁之凡發驛遣使則審其事宜與黃門侍郎給之其緩者給傳即不應給罷之凡文武六品已下授軄所司奏擬則校其仕歴深淺功狀殿最訪其徳行量其材藝若官非其人理失其事則白侍中而退量焉若文武進級至於三品五品則覆其入仕之階考㑹所由之狀而奏裁之凡制敕文簿授官甲厯皆貯之於庫監其檢覆以出入焉其𢎞文舘圗書繕寫讎校亦課而察之凡天下寃滯未申及官吏刻害者必聼其訟與御史及中書舍人同計其事宜而申理之毎日令御史一人共給事中中書舍人受詞訟若告言官人事害政者及抑屈者奏聞自外依常法
  錄事四人從七品上後魏門下省錄事從第八品北齊門下錄事置四人從第八品上隋氏置六人煬帝三年加門下錄事為正第八品皇朝置三人龍朔二年改為東臺主書咸亨元年復舊開元初減置一人
  主事四人從八品下晉置門下主事歴宋齊品第八梁陳名為門下主事令史北齊門下主事令史八人從第八品上隋初諸臺省並置主事令史煬帝三年直曰主事舊令從九品上開元二十四年勑加入從八品上
  田庫令史七人晉置門下令史品第九宋及梁陳並同晉氏後魏北齊門下並有令史及書令史自漢以來令史皆有品秩至隋開皇初始降為流外行署
  傳制八人晉書劉裕舉義兵襲徐州刺史栢循令何無忌偽著傳詔服稱敕宋城中無敢動者又齊受禪時侍中謝朏在直傳詔呼雲須侍中解印朏曰齊當自有侍中乃朝服歩出梁陳二代並有傳詔之職而用人猶重天后改為傳制掌送制敕流外之中最小吏也分畨上下亦呼為畨官
  左散騎常侍二人從三品秦置散騎又置中常侍其散騎傍乗輿專獻可替否中常侍得出入禁中常侍左右漢因之並用士人無常員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將軍卿大夫等冠武冠皆銀璫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貂蟬後漢省散騎而中常侍改用宦者魏黃初復置散騎與中常侍合為一直曰散騎常侍復用士人晉置四人典章表詔命優文策文等雖𨽻門下別為一省潘岳雲寓直散騎之省是也又領六散騎則有員外散騎常侍無常員魏末散騎常侍有在員外者因名焉又有通直散騎常侍四人晉太始十年使二人與散騎常侍通員直因名焉又有散騎侍郎四人魏與散騎常侍同置自魏至晉散騎常侍侍郎與中黃門侍郎共平章尚書奏事江左乃罷之又有員外散侍郎無常員晉武所置又有通直散騎侍郎四人東晉並中書入散騎省故庾亮讓中書牋曰方今並省不宜多官往以中書事並附散騎此事宜也方今喉舌之要則任在門下表章詔命則取之散騎殊無事復立中書也晉代此官選任愈重時與黃門侍郎謂之黃散晉令雲散騎常侍品第三冠右貂金蟬絳朝服佩水蒼玉宋置散騎常侍四人亦以加官九次者為祭酒領六散騎焉又置集書省領之齊因省祭酒之號梁因之而加秩中一千石後班第十二高功一人為祭酒與散騎侍郎一人對掌禁令自宋以來用人雜故其官漸替梁大同雖革選比侍中而人終不見重天監六年詔曰帶騎常侍員外散騎常侍通直散騎常侍為清望宜革選𠫵舊例自是散騎視侍中通直視中丞員外視黃門侍郎陳氏因之後魏集書省置散騎常侍第二品太和未從三品亦領六散騎北齊置六人餘同魏氏後周散騎常侍為加官隋文帝門下省置散騎常侍四人從第三品掌陪從朝直亦置六散騎常侍開皇六年省員外散騎常侍煬帝三年又省散騎常侍散騎侍郎武徳初散騎常侍加官貞觀初置散騎常侍二員𨽻門下省顯慶三年又置員外𨽻中書省始有左右之號並金蟬珥貂左散騎與侍中左貂右散騎與中書令右貂謂之八貂龍朔二年改為左常侍咸亨元年復舊
  左散騎常侍掌侍奉規諷僃顧問應對
  諫議大夫四人正五品上漢書百官表雲秦諫大夫屬中令無常員多至數十人掌議至武帝元狩六年始因秦置之秩比六百石光武中興諫議大夫置十三員魏氏因之史闕員品晉宋齊梁陳並置至後魏始置之正第四品北齊集書省置諫議大夫七人從第四品下後周地官府置保氏下大夫一人掌規諫皆其任也隋氏門下省置諫議大夫七人從四品下皇朝置四人龍朔二年改為正議大夫神龍元年復舊諫議大夫掌侍從賛相規諫諷諭凡諫有五一曰諷諫風之以言謂之諷諫孔子曰諫有五吾從風白虎通曰人懐五常之性故有五諫也二曰順諫謂其所不可不敢逆而諫之則順其君之所欲以㣲通之若優旃之比三曰規諫謂陳其規而正其事四曰致諫謂致物以明其意五曰直諫謂直言君之過失必不得巳然後為之者
  左補闕二人從七品上皇朝所置言國家有過闕而補正之故以名官焉詩云袞職有闕仲山甫補之蓋取此義後漢伏湛出入禁闈拾遺補闕魏志文帝勑侍臣曰公卿等宜拾朕之遺補朕之缺晉武帝詔曰公卿等宜補闕拾遺獻可替否晉職官志御登殿侍中居左散騎常侍居右僃切問近對拾遺補闕後魏孝文帝令侍中李沖補闕左右垂拱中因其義而創立四員左右各二焉天授初左右各加三員通前為十員神龍初依舊各置二人其才可則登不拘階敘又置內供奉無員數才職相當不待闕而授其資望亦與正官同祿俸等並全給右補闕亦同
  左拾遺二人從八品上皇朝所置言國家有遺事拾而論之故以名官焉史記汲黯曰臣願為中郎署長出入禁闥補闕拾遺漢書元帝初立給事中劉向侍中金敞拾遺於左右後漢張衡為侍中恆居帷幄從容諫議拾遺左右後魏初置內侍長主拾遺應對若今之侍中散騎又孝文帝命侍中邱惟拾遺左右垂拱中因其義而創立四員左右各二焉天授初左右各加三員通前共為十員神龍初依舊各置二員才可則登不拘階敘亦置內供奉無員數資望俸祿並如正官右拾遺亦同
  左補闕拾遺掌供奉諷諫扈從乗輿凡發令舉事有不便於時不合於道大則廷議小則上封若賢良之遺滯於下忠孝之不聞於上則條其事狀而薦言之
  起居郎二人從六品上起居郎因起居注以為名起居注者紀録人君動止之事春秋傳曰君舉必書禮雲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又曰左史記事右史記言言爲尚書事為春秋皆其事也宋𠂻世本雲沮誦蒼頡為黃帝左右史周書穆王時有左史戎夫書前代存亡之誡諸侯之國亦立之晉武帝時得汲冢書有穆天子傳體制與當時起居注正同蓋周左右史之所録也漢武有禁中起居注後漢明徳皇后撰明帝起居注然則漢時起居注似在宮中為女史之軄魏晉已來皆中書著作兼修國史元康二年著作𨽻入秘書別名著作省歴宋齊梁陳皆掌國史後魏及北齊集書省領起居注令史之職從第七品上後周春官府置外史掌書言及動作以為國誌即其任也又有著作二人掌綴國録蓋起居著作自此分也隋省內史舍人四員而始置起居舍人二員皇朝因之貞觀二年省起居舍人移其軄於門下置起居郎二員顯慶中又置起居舍人始與起居郎分在左右龍朔二年改為左史咸亨元年復故天授元年又改為左史神龍元年復故
  令史三人先置楷書手今改為令史
  起居郎掌録天子之動作法度以修記事之史凡記事之制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必時書其朔日甲乙以紀厯數典禮文物以考制度遷拜旌賞以勸善誅伐黜免以懲惡季終則授之於國史焉漢獻帝及西晉以後諸帝皆有起居注皆史官所録自隋置爲職員列為侍臣專掌其事毎李爲卷送付史官典儀二人從九品下周禮秋官有司儀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蓋皆典儀之任也齊職儀雲東官殿中將軍屬官有導客局置典儀録事一人掌朝㑹之事史闕其品秩梁有典儀之職未詳何曹之官掌唱警唱奏之事朱服武冠陳亦有之後魏置典儀監從第五品史闕其員及所掌皇朝置典儀二人𨽻門下省初用人皆輕至貞觀初李義府爲之是後常用士人領賛者以知賛唱之節
  賛者十二人隋太常寺有賛者十六人鴻臚寺有賛者十二人皇朝因置之𨽻門下省掌賛唱為行事之節分番上下亦為之番官
  典儀掌殿上賛唱之節及設殿庭版位之次若元正冬至大朝㑹王公外殿既坐酒至而起皆傳賛唱而為之節也凡國有大禮侍中行事及進中嚴外辦之版皆賛相焉
  城門郎四人從六品上周禮地官有司門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蓋城門郎之任也初漢置城門校尉員一人秩二千石掌城門屯兵有司馬及丞各二人十二城門𠉀各二人出從緹騎百二十人蓋兼監門將軍之職魏因之晉氏品第四秩二千石銀章青綬絳朝服武冠佩水蒼玉元帝省之宋齊俱以衞尉掌宮城屯兵及管鑰之事梁陳二代依秦漢以光祿卿掌宮殿門戶亦無城門之職後魏置城門校尉第三品下太和末第四品上北齊衞尉寺統城門寺置城門校尉二人第四品上掌宮殿門並諸倉庫管鑰之事而後周地官府置官門中士一人下士一人掌皇城五門之禁令又置城門中士一人下士一人掌皇城十二門之禁令蓋並其任也隋氏門下省統城門局校尉二人從第四品下煬帝三年又𨽻內省十二年又減一人降爲正第五品後又改校尉為城門郎置四人從第六品又𨽻門下省皇朝因之
  門僕八百人按晉光祿勲左中郎將有崇禮等門僕各二人隋有太廟郊杜門僕皇朝城門郎置門僕分番上下掌送管鑰
  城門郎掌京城皇城宮殿諸門開闔之節奉其管鑰而出納之明徳等門為京城門朱雀等門為皇城門承天等門為宮城門嘉徳等門為宮門太極等門為殿門通內等門並同上閣門東都諸門准此開則先外而後內闔則先內而後外所以重中禁尊皇居也𠉀其晨昏擊鼓之節而啓閉之承天門擊曉鼔聼擊鍾後一刻鼓聲絶皇城門開第一鼕鼕聲絶宮城門及左右延明乾化門開第二鼕鼕聲絶宮殿門開夜第一鼕鼕聲絶宮殿門閉第二鼕鼕聲絶宮城門閉及左右延明門皇城門閉其京城門開閉與皇城門同刻承天門擊鼔皆聼漏刻契至乃擊待漏刻所牌到鼓聲乃絶凡皇城宮城闔門之鑰先酉而出後戍而入開門之鑰後丑而出夜盡而入宮城皇城鑰匙毎日入前五刻出閉門一更二㸃進入五更一㸃出開門夜漏盡第二鼕鼕後二刻而進入京城闔門之鑰後申而出先子而入開門之鑰後子而出先卯而入京城門鑰匙於東廊下貯納毎去日入前十四刻出閉門二更一㸃入四更一㸃出開門夜漏盡第二鼕鼕後十刻入若非其時而有命啓閉則詣閤覆奏奉㫖合符而開闔之殿門及城閉若有敕夜開受敕人具錄須開之門宣送中書門下其牙內諸門城門郎與監直監門將軍郎將各一人俱詣閣覆奏御注聴即請合符門鑰對勘符然後開之凡車駕廵幸所詣之所訃其應啓閉者先發而請其管鑰及至即開闔如京城之制符寳郎四人從六品上周禮地官有掌節春官又有典瑞並其任也自漢以來唯旌節稱節餘皆號符焉寳即璽也秦為符璽令史記雲始皇出遊㑹稽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從高兼行符璽令事是也漢因秦置符節令丞屬少府漢官雲秩四百石漢書雲昭帝幼沖霍光秉政殿中夜驚光召符璽郎取璽郎不與光奪之郎按劍曰臣頭可得璽不可得光壯之増秩二等後漢則別為一臺亦屬少府置符節令一人為臺率主符節事凡遣使掌授節令尚符璽郎中四人兩漢皆傳秦六璽及傳國璽魏符節令位次御史中丞晉武帝太始元年省並蘭臺置符節御史宋因之齊置主璽令史於蘭臺以侍書御史領之梁陳御史臺並置符節令史後魏御史臺置符節令領符璽郎中初從第四品中太和未從第六品上北齊御史臺領符節署令一人領符璽郎中四人後周天官府置主璽下士四人分掌神璽傳國璽與六璽之蔵隋初門下省統六局符璽局置監二人正第六品上直長四人從第七品上煬帝二年改為郎從第六品皇朝因隋置符璽郎四人天后更名符寳郎授命及神璽等八璽文並瑑為寳字神龍初復為符璽郎開元初又為符寳郎從璽文也主寳六人寳即璽也周書曰湯放桀大㑹諸侯取天子之璽置天子之座古者印璽二名尊卑共之諸侯大夫印亦稱璽春秋左傳曰李武子使季冶問璽書追而與之是也主寳掌之分番上下亦謂之番官主符三十人漢文帝時與郡守為竹使符第一至第五以代周之鎮圭納兵為銅獸符第一至第五以代周之牙璋各分半右留京師左以與之皆符合為信六國時魏公子無忌竊兵符矯命殺晉鄙則六國亦有之後漢太守都尉初除與璽書及發兵亦與璽書或與詔書姦僞刻造無由檢知至順帝以此制煩擾但召符節令發銅獸竹使符耳歴魏晉宋梁陳皆用之後魏有傳符歴北齊隋皆用之武徳初為銀菟符後改為魚符又有傳符主符掌之分番上下亦謂之番官
  主節十八人主節掌守幡節並分番上下亦謂之番官
  符寳郎掌天子之八寳及國之符節辨其所用有事則請於內既事則奉而蔵之八寳一曰神寳所以承百王鎮萬國二曰授命寳所以修封禪禮神祗徐令言玉璽記曰玉璽者傳國璽也秦始皇取藍田玉刻而為之其書李斯所製回文曰受命於天既夀永昌璽上隱起為盤龍文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夀昌方四寸紐五龍盤秦滅傳漢歴王莽為元後投之於地遂一角缺莽滅校尉公賔就收璽綬詣更始於宛更始敗以璽上劉盆子盆子降面縳上璽綬光武光武祠於高廟受傳國璽至靈帝崩少帝失位掌璽者投於井中為孫堅所得袁術拘其妻而奪之術死荊州刺史徐繆得璽還許上之漢滅傳魏至晉懐帝璽沒於劉聰聰死劉曜得之又傳於石勒石季龍冉閔石季龍摩其隱起之文又刻其傍為文曰天命石氏後冉閔敗其將蔣韓求救於晉遂以璽送建業永和八年也歴東晉宋齊梁侯景竊位為景所得景敗為將侯子監盜璽走江東懼追兵至投諸佛寺為棲霞寺僧永得之陳永定三年僧永死弟子普智奉獻陳亡璽傳於隋又晉陽秋雲晉孝武十九年雍州刺史郄恢於慕容永處得璽乃送建業其璽方六寸厚一寸七分高四寸六分蟠龍隱起文字巧妙一與傳國璽同但形制高入玉色不逮耳自晉至梁相傳謂之鎮璽及侯景敗侍中趙思齊挾以度江兗州刺史郭元建得之以送於齊文宣帝齊亡入周周傳於隋隋文帝初亦謂之為傳國璽開皇二年改為授命璽至開皇九年平江南得真傳國璽乃改前所得大者名神璽至大業初著之於令隋末又沒於宇文化及竇建徳武徳四年克平東夏建徳右僕射裴矩奉傳國璽及神璽六璽以獻三曰皇帝行寳答䟽於王公則用之四曰皇帝之寳勞來勲賢則用之五曰皇帝信寳徴召臣下則用之六曰天子行寳答四夷書則用之七曰天子之寳慰撫蠻夷則用之八曰天子信寳發蕃國兵則用之衞宏漢舊儀曰天子有六璽皆白玉螭獸紐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虞喜志林曰所封事異故文字不同漢儀又雲以皇帝行璽為凡雜以皇帝之璽賜諸侯王書以皇帝信璽發兵其徴大臣以天子行璽外國事以天子之璽鬼神事以天子信璽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布囊白素裏兩端縫尺一版中約署有事及發外國兵用天子信璽封拜外國及徴召用天子行璽賜匃奴單于外國王書用天子之璽下竹使符徴召大事行州郡國者用皇帝信璽諸下銅獸符發郡國兵用皇帝之璽封拜王公以下遣使就授皆用皇帝行璽若車駕行幸次直侍中佩信璽行璽以從天子之信古曰璽今曰寳其用以玉其封以泥皇后及太子之信曰寳其用以金也凡大朝㑹則捧寳以進於御座車駕行幸則奉寳以從於黃鉞之內今元正朝㑹則進神寳及受命寳若行幸則合八寳為五轝函籙封盛以從凡國有大事則出納符節辨其左右之異蔵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銅魚符所以起軍旅易守長兩京留守若諸州諸軍折衝府諸處捉兵鎮守之所及宮總監皆給銅魚符二曰傳符所以給郵驛通制命兩京留守及諸州若行軍所並給傳符諸應給魚符及傳符者皆長官執之其長官若被告謀反大逆其魚符付以次官無次官付受告之司三曰隨身魚符所以明貴賤應徴召親王及二品已上散官京官文武職事五品巳上都督刺史大都督府長史司馬諸都護副都護並給隨身魚符四曰木契所以重鎮守慎出納車駕廵幸皇太子監國有兵馬受處分者為木契若王公以下兩京留守及諸州有兵馬受處分並行軍所及領兵五百人以上馬五百疋以上征討亦各給木契其在外及行用法式並准魚符五曰旌節周禮掌儀職曰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獸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又雲道路用旌節注云今漢使所擁是也漢書曰戻太子遭巫蠱事不自明取漢使節發兵與丞相劉屈氂戰初漢節純赤以太子持赤節故更為黃旄加以相別蘇武在匃奴執漢節毛落並其事也所以委良能假賞罰魚符之制王畿之內左三右一王畿之外左五右一左者在內右者在外行用之日從第一為首後事須用以次發之周而復始大事兼勑書替代留守軍將及軍發後更添兵馬新授都督刺史及改替追喚別使若禁推請假勅許及別敕觧任者皆須得勅書小事但降符凾封追遣使合而行之應用魚符行下者尚書省録敕牒門下省奏請仍預遣官典就門下對封封內連寫勑符與左魚同凾封上用門下省印共追右符凾盛封印亦准此傳符之制太子監國曰雙龍之符左右各十京都留守曰麟符左二十其右一十有九東方曰青龍之符西方曰騶虞之符南方曰朱雀之符北方曰𤣥武之符左四右三左者進內右者付外應執符人其兩京留守並進內若車駕廵幸留右符付留守人隨身魚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親王以金庶官以銅隨身魚符皆題雲某位姓名其官只有一員者不須著姓名即官名其曹司同者雖一員亦著姓名隨身者仍著姓名並以袋盛其袋三品已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六品以下守五品已上者不佩魚若在家非時及出使別敕負檢校並領兵在外不別給符契若須廻改處分者勘符同然後承用佩以為飾刻姓名者去官而納焉不刻者傳而佩之若傳佩魚皆須逓相付十日之內申報禮部木契之制太子監國則王畿之內左右各三王畿之外左右各五庶官鎮守則左右各十旌節之制命大將帥及遣使於四方則請而假之旌以專賞節以專殺
  𢎞文舘學士無員數後漢有東觀魏有崇文舘宋元嘉有𤣥史兩舘宋太始至齊永明有縂明舘梁有士林舘北齊有文林舘後周有崇文舘或典校理或司撰著或兼訓生徒若𢎞𢎞文舘之任也武徳初置修文舘武徳未改為𢎞文舘神龍元年避孝敬皇帝諱改為昭文神龍二年又改為修文景雲二年改為昭文開元七年又改為𢎞文𨽻門下省自武徳貞觀以來皆妙簡賢良為學士故事五品已上稱為學士六品已下為直學士又有文學直舘並所置學士並無員數皆以他官兼之儀鳯中以舘中多圗籍置詳正學士校理自垂拱以來多大臣兼領舘中有四部書貞觀初褚無量檢校舘務學士號為舘主因為故事其後有張太素劉偉之范履氷並特敕相次為舘主焉常令給事中一人判舘事
  學生三十人補𢎞文崇文學生例皇宗緦麻已上親皇太后皇后大功已上親散官一品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六尚書功臣身食實封者京官職事正三品供奉官三品子孫京官職事從三品中書黃門侍郎子並聼預簡選性識聰敏者充貞觀元年勅見任京官文武職事五品已上有性愛學書而及有書性者聼於舘內學書其法書內出其年有二十四人入舘敕虞世南歐陽詢教示楷法黃門侍郎王珪奏學生學書之暇請置博士兼肄業焉敕太學助教侯孝遵授其經典著作郎許敬宗授以史後二年珪入奏請為學生置講經博士考試經業准試貢舉兼學法書
  校書郎二人從九品本置名讐校掌校典籍開元七年罷讎校置校書四人二十三年減二人
  典書二人舘中有經史子集四部之書使典之也其職同流外入考入流
  榻書手三人貞觀二十三年龍朔三年舘內法書九百四十九卷並裝進其榻書停神龍元年又置
  筆匠三人貞觀二十三年
  熟紙裝潢匠九人貞觀二十三年
  𢎞文舘學士掌詳正圗籍教授生徒凡朝廷有制度㳂革禮儀輕重得叅議焉
  校書郎掌校理典籍刋正錯謬其學生教授考試如國子之制禮部試崇文𢎞文生舉例習經一大經一小經史習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各自為業及試時務䇿五條經史皆讀文精熟言音典正䇿試十道取粗觧注義經通六史通三其時務䇿須文體不失問目意試五得三皆兼帖孝經論語共十條者為第



  唐六典卷八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九     唐 張九齡等 撰中書省
  中書省
  中書令二人
  中書侍郎二人
  中書舍人六人
  主書四人
  主事四人
  令史二十五人
  書令史五十人
  傳制十人
  亭長十八人
  掌固二十四人
  修補制敕匠五十人
  掌函掌案各二十人
  右散騎常侍二人
  右補闕二人
  右拾遺二人
  起居舍人二人
  通事舍人十六人
  集賢殿書院
  學士
  直學士
  侍講學士
  修撰官
  校理官
  中使一人
  孔目官一人
  知書官八人
  書直及寫御官一百人
  搨書手六人
  畫直八人
  裝書直十四人
  造筆直四人
  典四人
  集賢殿學士
  史館
  史官
  亭長二人
  掌固六人
  熟紙匠六人
  匭使院
  知匭使一人
  判官一人
  典二人
  中書令二人正三品周官內使掌王之八柄掌書王命蓋中書之任也漢中書謁者令丞屬少府自武帝游宴後庭故用宦者司馬遷被腐刑之後爲中書令即其任也不言謁者省文也宣帝時任中尚書官𢎞㳟石顯皆宦者恭為令顯爲僕射元帝即位恭SKchar顯代為中書令元帝以中人無外黨遂委以政事事無大小皆因決白貴幸傾朝公卿已下畏之重足並跡成帝改中書謁者令曰中謁者令罷中書宦官更以士人爲之漢書儀雲頒賛尚書出入奏事秩千石後漢省獻帝時魏武爲魏王置秘書令典尚書奏事此又中書之任也魏黃初改秘書令典尚書奏事為中書令又置監與令各一人秩並千石以秘書左丞劉放為中書監右丞孫資爲中書令二人用事權自此重矣魏置監右於令故孟康目中書令遷中書監時以爲美也魏中書典尚書奏事若宻詔下州郡及邉將則不由尚書晉氏監令並第三品秩千石銅印墨綬進賢兩梁冠絳朝服佩水蒼玉軺車監令掌賛詔命記㑹時事典作文書舊尚書並掌詔奏既有中書官而詔悉由中書官也故荀朂從中書監爲尚書令人賀之乃發恚曰奪我鳯凰池何賀之有東晉朝更重其職多以諸公領之中興之後以中書九任併入散騎省後復置之宋齊置監令品秩並同晉氏梁監増秩至中二千石令秩増二千石監令並増秩至二品後定十八班監班第十五令班第十四陳氏監令品秩依梁中書分爲二十一局各掌尚書諸曹縂國機要而尚書唯聴受而已後魏置監令各一人孝文初定命中書監正第一品中書令正第二品中太和末監從第二品令正第三品北齊依魏後周依周官春官府置內史中大夫二人堂王言蓋比中書監令之任後又増爲上大夫隋氏改中書省為內史省置內史省監令各一人尋廢監置令二人正第三品文帝廢三公府寮令中書令與侍中知政事遂爲宰相之職煬帝十二年改為內書省武徳初為內史省三年改為中書省龍朔二年改省為西臺令爲右相咸亨元年復舊光宅二年改中書爲鳯閣令為內史神龍元年復舊開元元年改為紫微令五年復舊
  中書令之職掌軍國之政令緝熙帝載綂和天人入則告之出則奉之以釐萬邦以度百揆蓋以佐天子而執大政者也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立後建嫡封樹藩屏寵命尊賢臨軒僃禮則用之二曰制書行大賞罰授大官爵釐革舊政赦宥降虜則用之三曰慰勞制書褒賛賢能勸勉勤勞則用之四曰發日敕謂後畫發日敕也増減官員廢置州縣徴發兵馬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下官處流已上罪用庫物五百叚錢二百千倉糧五百石奴婢二十人馬五十疋牛五十頭羊五百口已上則用之五曰敕㫖謂百司承㫖而為程式奏事請施行者六曰論事敕書慰諭公卿誡約臣下則用之七曰敕牒隨事承㫖不易舊興則用之皆宣署申覆而施行焉尚書有典謨訓誥誓命之書皆帝王詔制記於簡䇿者也蔡邕獨斷稱漢制天子之書一曰䇿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敕䇿者以簡爲之其制長三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篆書題年月日稱皇帝曰以命諸侯王三公制書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詔三公赦令贖令之屬是也近道印付使逺道皆璽封尚書令即准赦贖令召三公詣朝堂受制書司徒露布州郡詔書有三品其文曰告某官某官如故事是為詔書羣臣有所奏請尚書令奏下之有制詔天子答之曰可以為詔書羣臣有所奏請無尚書令奏制曰之字則答曰巳奏如書本官下所當至亦曰詔戒書戒敕刺史太守及三邊營官被敕文曰有詔敕某官是為戒敕自魏晉以後因循有冊書詔敕縂名曰詔皇朝因隋不改天后天授元年以避諱改詔為制今冊書用簡制書勞慰制書發日敕用黃麻紙敕㫖論事敕及敕牒用黃藤紙其敕書頒下諸州用絹凡大祭祀羣神則從升壇以相禮亨宗廟則從升阼階親征纂嚴則使戒敕百寮冊命親賢臨軒則使讀冊若命之於朝則宣而授之凡冊太子則授璽綬凡制詔宣傳文章獻納皆授之於記事之官
  中書侍郎二人正四品上按環濟要略漢置中書掌宻詔有令僕丞郎漢舊儀雲置中書領尚書事掌匃奴營部一郎民曹一郎謁者一郎魏黃初中書置監令又置通事郎次黃門郎即中書侍郎之任也魏志明帝詔舉中書郎謂盧毓曰得人與否在盧生耳又司思直王辟王伯輿擢為中書侍郎則其名起於魏氏晉令中書侍郎四人品第四給五時朝服進賢一梁冠晉氏每一郎入直西省專掌詔草更直省五日從駕則正直從次直守東晉又改為通事郎尋復舊宋齊並同晉氏梁功高者一人主直內事秩千石班第九陳依梁後魏置四人初正第四品上太和末從第四品上北齊因之後周依春官府置小內史下大夫二人蓋比中書侍郎之任也隋初改為內史省侍郎置四人正第四品下煬帝二年減二員十二年改為內書侍郎皇朝改為內史侍郎武徳三年改為中書侍郎龍朔咸亨光宅神龍開元並隨省改復
  中書侍郎掌貳令之職凡邦國之庶務朝廷之大政皆㕘議焉凡臨軒冊命大臣令為之使則持冊書以授之若自內冊則以冊書授使者冊後則奉琮璽及綬冊太子則奉璽皆以授使者凡四夷來朝臨軒則授其表䟽升於西階而奏之若獻贄幣則受之以授於所司
  中書舍人六人正五品上魏氏中書置通事一人掌呈奏案草魏志雲明帝時有通事劉泰是也高貴鄉公正始中改為通事舍人尋又改為通事侍郎則猶兼侍郎之任也晉書百官志雲晉初中書舍人通事各一人至東晉合為一職謂之通事舍人專掌呈奏後復省之而以侍郎兼其職晉令中書通事舍人品第七絳朝服武冠宋初又置通事舍人四人品亦同晉氏入直閣內出宣詔命而侍郎之任輕矣齊武永明立中書通事舍人四人各住一省時謂之四戶既縂重權勢傾天下㑹熒惑入太㣲太史奏宜修祈禳之禮太尉王儉謂之曰天文乖忤此由四戶帝納之不能改也而梁氏秩四百石品第八梁用人殊重簡以才能不限資地多以地官兼領並入閣內專掌中書詔誥猶兼呈奏之事故裴子野以中書侍郎鴻臚卿常兼中書通事舍人別敕之詔誥自魏晉詔誥皆中書令及中書侍郎掌之至梁始舍人爲之其後除通事直曰中書舍人陳氏置五人餘同梁氏後魏第六品上史闕其員北齊置十人品同魏氏並掌詔誥後周春官府置小史上士二人此其任也隋初改曰內史舍人置八人專掌詔誥正第六品上開皇三年加從第五品上煬帝三年減置四人十二年改曰尚書舍人皇朝改曰內史舍人武徳三年改曰中書舍人龍朔咸亨光宅神龍開元並隨省改復
  中書舍人掌侍奉進奏參議表章凡詔㫖制敕及璽書冊命皆按典故起草進畫既下則署而行之其禁有四一曰漏洩二曰稽緩三曰違失四曰妄誤所以重王命也制敕既行有誤則奏而改正之凡大朝㑹諸方起居則受其表狀而奏之國有大事若大克㨗及大祥瑞百僚表賀亦如之凡冊命大臣於朝則使持節讀冊命命之凡將帥有功及有大賔客皆使以勞問之凡察天下寃滯與給事中及御史三司鞫其事凡有司奏議文武考課皆預裁焉按今中書舍人給事中毎年各一人監考內外官使其中書舍人在省以年深者為閣老兼判本省雜事一人專掌畫謂之知制誥得食政事之食餘俱分署制敕六人分押尚書六司凡有章表皆商量可否則與侍郎及令連署而進奏其掌畫事繁或以諸司官兼者謂之兼制誥
  主書四人從七品上周官天官有司書中士四人鄭注云主㑹計之簿書掌邦國六典以法九職蓋此主書之任也王道秀百官春秋初晉中書置主書用武官宋文帝改用文吏齊氏尚書置主書令史梁氏不置陳氏中書置主書十人去令史之名後魏中書有主書令史八人從第七品上北齊十人從八品上天保中文宣躬親政事主書令史頗亦受委並得奏事文宣曽立看主書令史題署嫌其遲語雲但主書何須復著令史二字也即以去之至武成河清初左丞劾其輒改吏稱皆云文宣口敕尋屬新令初頒遂去令史之字文宣之代雖曰委任用人猶輕至孝昭武成召引才學之士荀士遜李得林樊孝㢘為之頗曰清舉猶未有灼然子弟屈為此職隋氏中書主書亦有令史字置十人正第九品上用人益輕煬帝三年改減為四人皇朝因之流外入流累轉為之
  主事四人從八品下魏氏所置歴宋齊中書並置主事品並第八梁中書令史二人品第八陳氏及後魏北齊並不置隋初諸臺省並置主事令史皆正第九品上煬帝三年並去令史之名前代用人皆輕而隋氏雜用士人為之故顔慜楚文學名家為內史主事㝷罷士人皇朝並用流外入流累轉為之舊令從九品上開元二十四年敕進入八品
  令史二十五人書令史五十人魏置中書令史品第八晉氏品第九宋氏品第八齊中書令史品第六梁中書令史八人書令史十二人品皆第九陳氏中書吏不置令史後魏北齊中書竝有令史自前代以來令史皆有品秩至隋開皇初始降為流外行署
  右散騎常侍二人從三品故事已詳於左省顯慶二年龍朔二年改為右常侍咸亨元年復故
  右散騎常侍掌如左散騎常侍之職
  右補闕二人從七品上廢置已詳門下省左補闕注
  右拾遺二人從八品上已詳左拾遺注
  右補闕拾遺掌如左補闕拾遺之職
  起居舍人二人從六品上起居舍人因起居注而名官焉古者人君言則右史書之即其任也其設官㳂革起居郎注詳焉隋煬帝三年減內史舍人四員置起居舍人二人從第六品上次內史舍人下始以虞世南蔡允恭為之皇朝因之貞觀二年顯慶二年又置龍朔二年改為右史咸亨元年復故天授元年又改為右史神龍元年復故
  起居舍人掌修紀言之史録天子之制誥徳音如記事之制以紀時政之損益自永徽以後起居唯得對仗承㫖仗下之後謀議皆不得預聞長夀元年文昌左丞姚璹知政事以為帝王謨訓不可遂無紀述若不宣自宰相史官無從得書遂表請仗下所言軍國政要即宰相一人專知撰錄號為時政記毎月送史館自後因循錄付兩省起居使編録焉季終則授之於國史
  通事舍人十六人從六品上通事舍人即秦之謁者漢書百官表雲謁者掌賔賛受事員七十人秩比六百石有僕射秩比千石舊儀雲謁者有缺選郎中美䰅睂大音者補後漢百官志和帝時陳羣何熈為謁者僕射賛拜殿中音動左右後漢有常侍謁者五人謁者三十五人二漢謁者臺並𨽻光祿勲魏置謁者十人晉武帝省僕射以謁者並蘭臺晉初置舍人通事各一人𨽻中書東晉令舍人通事兼謁者之任通事舍人之名自此始也宋武帝置謁者僕射領謁者十八人齊因之梁置謁者十人亦隸謁者臺陳亦有之後魏謁者從第五品中北齊謁者三十人正第九品下隋初罷謁者官置通事舍人十六人從六品上開皇三年増舊為三十四員又置謁者臺改通事舍人為通事謁者創置四方館於建國門外隸鴻臚寺以待四方使者皇朝廢謁者臺改謁者為通事舍人隸四方館屬中書省通事舍人掌朝見引納及辤謝者於殿廷通奏京官文武職事五品已上假使去皆奏辤來皆奏見其六品已下奉勑差使亦如之外官五品已上假使至京及經京過若新授及駕行在三百里內過並聼辭見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則引以進退而告其拜起出入之節凡四方通表華夷納貢皆受而進之若有大詔令則承㫖以宣示百察凡軍旅之出則受命慰勞而遣之既行則每月存問將士之家以視其疾苦凱還則郊迓之皆復命凡致仕之臣與邦之耋老時廵問亦如之
  集賢殿書院開元十三年所置漢魏以來其職具秘書省梁武帝於文徳殿內列蔵衆書北齊有文林館學士後周有麟趾殿學士皆掌著述隋平陳之後寫書正副二本蔵於宮中其餘以實秘書外閣煬帝於東都置觀文殿東西廂貯書自漢延熹至今皆秘書掌圗籍而禁中之書或時有焉及太宗在藩邸有秦府學士十八人其後崇文館𢎞文館皆有學士則天時亦有殊英學士皆其任也今上即位大收羣書以廣儒術自開元五年於乾元殿東廊下寫四部書以充內庫乃令右散騎常侍褚無量秘書監馬懐素搃其事置刋定官四人以一人判事其後因之六年駕幸東京七年於麗正殿安置為修書使褚馬既卒元行沖為使尋以張説代之八年置校理二十人十二年駕幸東都於命婦院安置十三年召學士張説等宴於集僊殿於是改名集賢殿修書所為集賢殿書院五品已上為學士六品已下為直學士以説為大學士知院事説累讓大字詔許之其後更置修撰校理官只有待制官名其來尚矣漢朱買臣待詔公車公車衞尉之屬宮掌天下之上書東方朔劉向王褒賈肙之等待詔金馬門官署門也今之待制即其事焉
  學士五品以上為學士每以宰相為學士者知院事初張説為中書令知院制以右常侍徐堅副之自爾常以近宻官為副兼判院
  直學士六品以下為直學士並開元十三年
  侍講學士開元初褚無量馬懐素侍講禁中為侍讀其後康子元等為侍講學士
  修撰官校理官同直學士無常員以佗官兼之又有留院官檢討官皆以學術別勑留之中使一人自乾元殿寫書則直知出入宣傳進奏掌同宮禁
  孔目官一人開元五年
  知書官八人開元五年置漢劉歆縂羣書而為七畧凡三萬三千九十卷遭王莽董卓之亂掃地皆盡魏氏採掇遺亡至晉縂括羣書凡二萬九千九百四十五卷惠懐之後靡有孑遺東晉所存三千一十四卷至宋謝靈運造四部目錄凡四千五百八十二卷其後王儉復造目録凡萬五千七十四卷齊王亮謝朏四部書目凡萬八千一十卷齊末兵火延燒秘閣經籍煨燼梁帝克平侯景收公私經籍歸於江陵凡七萬餘卷周師入郢咸自焚之周武保定中書盈萬卷平齊所得纔至五千隋秘書監牛𢎞請分遣使者捜訪異書平陳之後經籍漸僃凡三萬餘卷煬帝寫五十副本分為三品大唐平王世充收其圗書泝河西上多有漂沒存者猶八萬餘卷自是圗籍在秘書今秘書𢎞文史館司經崇文皆有之集賢所寫皆御本也書有四部一曰甲為經二曰乙為史三曰丙為子四曰丁為集故分為四庫毎庫二人知寫書出納名目次序以僃檢討焉四庫之書兩京各二本共二萬五千九百六十一卷皆以益州麻紙寫其京庫書鈿白牙軸黃帶紅牙籖史庫書鈿青牙軸縹帶緑牙籖子庫書彫紫檀軸紫帶碧牙籖集庫書緑牙軸朱帶白牙籖以為分別
  書直及寫御書一百人開元三年十二月勅於秘書省昭文館兼廣召諸色能書者充皆親經御簡後又取前資常選三衛散官五品以上子孫各有年限依資甄敘至十九年敕省官為直院也榻書手六人乾元殿初置二人開元十四年奏加至六人取人及有官同有院
  書直八人開元七年勅縁修雜圗訪取二人八年又加六人十九年院奏定為直院
  裝書直十四人開元六年置八人七年更加十人十九年八月減四人
  造筆直四人開元六年
  典四人開元五年置二人九年加二人
  集賢院學士掌刋緝古今之經籍以辨明邦國之大典而⿰亻⿱龷甸 -- 僃顧問應對凡天下圗書之遺逸賢才之隱滯則承㫖而徴求焉其有籌䇿之可施於時著述之可行於代者較其才藝考其學術而申表之凡承㫖撰集文章校理經籍月終則進課於內嵗終則考最於外開元八年十月敕學士等入經三年已上為年深若校理精勤紕繆多正及不能詳覈無所發明委修書使録奏別加褒貶史館史官周有太史小史內史外史而諸侯之國亦置史官又春秋國語引周志及鄭書之説推尋事跡以當時記事各有職司其後陵夷史官放絶秦滅先王之典其制莫存至漢武始置太史命司馬談為之時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副上丞相談乃據左氏國語代本戰國䇿楚漢春秋接其後事成一家之言談卒其子遷又爲太史嗣成其事名曰史記遷卒後好事者若馮商劉歆揚雄等亦頗著述漢末扶風班彪綴後傳數十篇彪卒其子固續成其志名曰漢書後漢明帝又召固入東觀與陳宗尹敏孟冀共成光武本紀其後劉珍劉毅劉陶伏無忌黃景等相次著述東觀所撰書謂之東觀漢記然皆佗官兼領史職至魏明帝太和中始置著作郎及佐郎隸中書省專掌國史至晉惠帝元康二年改隸秘書省歴宋齊梁陳後魏並置著作𨽻秘書省北齊因之代亦謂之史閣亦謂之史館史閣史館之名自此有也故北齊邢子才作詩酬魏收冬夜直史館是也後周有著作上士中士掌國史𨽻春官府隋氏曰著作曹掌國史隸秘書省皇朝曰著作局貞觀初別置史館於禁中專掌國史以佗官兼領或卑品有才亦以直館焉
  史官掌修國史不虗美不隱惡直書其事凡天地日月之祥山川封域之分昭穆繼代之序禮樂師旅之事誅賞廢興之政皆本於起居注以為實録然後立編年之體為褒貶焉既終則蔵之於府
  匭使院知匭使一人垂拱元年置常以諫議大夫及補闕拾遺一人為使專知受狀以逹其事事或要者當時處分餘出付中書及理匭使據狀申奏理匭使常以御史中丞及侍御史一人為之知匭使掌申天下之寃滯以逹萬人之情狀立匭之制一房四面各以方色東曰延恩懐材抱器希於聞逹者投之南曰招諫匡正補過裨於政理者投之西曰申寃懐寃負屈無辜受刑者投之北曰通𤣥獻賦作頌諭以大道及渉於𤣥象者投之初置有四門其制稍大難於往來後遂小其制度同為一匭依方色辨之其匭出以辰前入以未後












  唐六典卷九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十     唐 張九齡等 撰秘書省
  秘書省
  監一人
  少監一人
  丞一人
  秘書郎四人
  校書郎八人
  正字四人
  主事一人
  令史四人
  書令史九人
  典書八人
  楷書手八十人
  亭長六人
  掌固八人
  熟紙匠十人
  裝潢匠十人
  筆匠六人
  著作局
  著作郎六人
  著作佐郎四人
  書令史一人
  書史二人
  校書郎二人
  正字二人
  楷書手五人
  掌固四人
  太史局
  令二人
  丞二人
  令史二人
  書令史四人
  楷書手二人
  亭長四人
  掌固四人
  司厯二人
  保章正一人
  厯生三十六人
  裝書厯生五人
  監𠉀五人
  天文觀生九十人
  靈臺郎二人
  天文生六十人
  挈壺正二人
  司辰十九人
  刻漏典事十六人
  漏刻博士九人
  漏刻生三百六十人
  典鐘二百八十人
  典鼓一百六十人
  秘書省監一人從三品周禮春官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又小史掌邦國之志定繫世又外史掌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書並秘書之任也秦則博士官所職禁人蔵書漢氏除挾書之律開獻書之路置寫書之官又令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故文籍往往而出並蔵之書府在外則有太常太史博士掌之內則有延閣廣內石渠之蔵又御史中丞在殿中掌蘭臺秘書圗籍又未央宮中有麒麟閣天祿閣亦尚書劉向揚雄典校皆在禁中謂之中書猶今言內庫書也後漢則蔵之東觀亦禁中也至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秘書監屬太常掌禁中圗書秘記故曰秘書漢官雲秘書監一人秩六百石魏武為魏王置秘書令典尚書奏事即中書之任也兼掌圖籍秘記文帝黃初中分秘書立中書因置監令乃以散騎常侍王象領秘書監撰皇覽魏氏蘭臺亦蔵書御史掌焉魏畧薛夏雲蘭臺為外臺秘書為內閣是也魏初秘書屬少府及王肅為監以為秘書之職即漢東觀之任安可復屬少府自此之後不復屬焉至晉武又以秘書併入中書惠帝永平元年詔秘書典綜經籍考校古今中書自有職務逺相統攝於事不専宜令復別置秘書寺掌中外三閣圗書自是秘書寺始外置焉晉令雲品第五絳朝服銅印墨綬進賢兩梁冠佩水蒼玉宋齊同晉氏梁改為省與尚書中書門下集書為五省秘書監増秩中二千石品第三後制十八班秘書監班第十一陳依梁後魏亦以秘書為五省之數監初從第二品中太和末正第三品北齊依魏後周春官府置外史下大夫掌書籍此秘書監之任也隋秘書與尚書門下內史殿中為五省秘書監正第三品煬帝三年降為從第三品其後又改秘書監為秘書令武徳初改為監龍朔二年改為蘭臺其監曰蘭臺太史咸亨元年復舊天授初改為麟臺監神龍元年復舊初漢御史中丞掌蘭臺秘書圗籍故歴代置都邑建臺省以秘書與御史為鄰
  少監二人從四品上隋煬帝三年置秘書少監一人從四品掌貳秘書監之職其後又改為少令皇朝因隋為少監龍朔二年改為蘭臺侍郎咸亨元年復舊天授初改為麟臺少監神龍初復舊至太極初又増二員
  丞一人從五品上漢獻帝建安中魏武為魏王置秘書令及二丞典尚書奏事並中書之任也魏志劉劭建安末自秘書郎轉秘書丞是也魏文黃初中分秘書立中書以秘書左丞劉放為中書監秘書右丞孫資為中書令而秘書置丞一人秩四百石魏志云何禎文帝時上許都賦帝異之公車徴到為秘書郎後月餘禎闗事帝問外言本用禎為丞何故為郎案主者罪遂改為丞時秘書丞尚未轉遂以禎為右丞晉武並秘書入中書謂之中書秘書丞惠帝又置秘書丞二人晉令秘書丞品第六銅印墨綬進賢一梁冠絳朝服晉書稱桓石綏為秘書丞啓校四部圗書宋齊並一人品服同晉氏梁増品第五秩六百石銅印黃綬陳依梁後魏秘書丞一人正第五品上北齊因之後周春官府有小外史上士之職蓋此秘書丞之任也隋秘書丞一人正五品秘書監之職掌邦國經籍圗書之事有二局一曰著作二曰太史皆率其屬而修其職凡四部之書必立三本曰正本副本貯本以供進內及賜人凡敕賜人書秘書無本皆別寫給之少監為之貳焉丞掌判省事
  秘書郎四人從六品上魏武置秘書郎秩四百石魏起居注青龍中議秘書丞郎職近日月宜居三臺上亞尚書丞郎魏志雲王伯輿鍾㑹何禎鄭黙竝起家拜秘書郎中而默在秘書掌中外三閣刪省繁文除其浮穢始制中經時虞松為中書令謂默曰而今而後朱紫別矣晉令秘書郎中品第六進賢一梁冠絳朝服晉起居注云武帝遣秘書圗書分為甲乙景丁四部使秘書郎中四人各掌一焉晉書雲左太沖為三都賦自以所見不博求為秘書郎中宋氏除中字宋書稱王敬𢎞子恢之名為秘書郎敬𢎞求為奉朝請與恢之書曰且秘書有限故有競朝請無限故無競吾欲使汝處無競之地文帝喜而許之齊書稱王僧䖍王慈竝早有令譽皆起家拜秘書郎梁秩六百石江左多任貴㳺年少而梁代尤甚當時諺言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秘書陳著令令僕射子起家為之後魏亦置四人正第七品上後魏書雲高謐天安中以功臣子召入禁中專掌秘閣拜秘書郎奏請廣訪羣書大家繕寫北京圖籍稍以審正北齊又増中字正第七品下隋又除中字正七品上煬帝三年加為從五品皇朝為從第六品上龍朔天授神龍並隨省改復
  校書郎八人正九品上漢成帝命光祿大夫劉向於天祿閣校經傳諸子詩賦歩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太醫監李柱國校方術其後揚雄以大夫亦典校於天祿閣斯皆有其任而未至其官至後漢始於東觀置校書郎中續後漢書雲馬融安帝時為大將軍鄧隲所召拜校書郎中在東觀十年窮覽典籍上廣成頌又竇章居貧蔬食講讀不輟太僕鄧康重章學行是時學者稱東觀為老氏蔵室道家蓬萊山康薦章入東觀為校書郎中漢御史中丞掌殿中蘭臺秘書圖籍因置蘭臺令史典校其書班固傅毅初竝為蘭臺令史王充雲通人官蘭臺令史比校書郎中東觀有校書郎置校書郎中典其事時通儒逹學亦多以佗官領之自漢魏歴宋齊梁陳博學之士往往以佗官典校秘書至後魏秘書省始置校書郎正第九品上北齊置十三人隋初亦置十二人煬帝三年減為十人其後又増為四十人皇朝減為八人正字四人正九品下掌詳定典籍正其文字前代才學之士多以佗官兼其任者齊秘書省有正書蓋是正字之任北齊秘書省始置正字四人從第九品上隋因之皇朝為正第九品下主事一人從九品上皇朝置掌印並句檢稽失
  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魏甲辰儀秘書令史品第八晉品第九宋品第八齊秘書令史品勲位第六梁陳品第九後魏秘書令史從第九品下北齊正第九品上隋開皇初始降為流外行置隋秘書令史四人流外二品書令史九人流外三品皇朝因之
  典書八人齊職儀雲宋孝武大明年開府儀同及三公府皇子府皆有典書吏皇朝秘書省始置典書其職同流外入考入流焉
  楷書手八十人隋煬帝秘書省置楷書員二十人從第九品掌鈔寫御書皇朝所置職同流外也
  亭長六人掌固八人熟紙匠裝潢匠各十人筆匠六人皇朝所定
  秘書郎掌四部之圗籍分庫以蔵之以甲乙景丁為之部目甲部為經其類有十一曰易以紀隂陽變化經籍志歸蔵等六十九部五百五十一卷二曰書以紀帝王遺範古文尚書等三十二部二百三十七卷三曰詩以紀興衰誦嘆韓詩等三十九部四百三十三卷四曰禮以紀文物體制周官等一百三十六部一千六百二十二卷五曰樂以紀聲容律度樂大義等三十二部一百四十三卷六曰春秋以紀行事褒貶春秋經等三傳九十七部九百八十三卷七曰孝經以紀天經地義古今孝經等十八部六十三卷八曰論語以紀先聖微言論語等並三經異義七十二部七百八十一卷九曰圗緯以紀六經䜟𠉀河圖等十三部九十二卷十曰小學以紀字體聲韻説文等三部四十六卷乙部為史其類一十有三一曰正史以紀紀傳表志史記等六十七部三千八十三卷二曰古史以紀編年繫事紀年等四十四部六百六十六卷三曰雜史以紀異體雜記周書等七十部九百一十七卷四曰覇史以紀偽朝國史趙書等二十七部三百三十五卷五曰起居注以紀人君動止穆天子傳等四十一部一千一百八十九卷六曰舊事以紀朝廷政令漢武故事等二十部四百四卷七曰職官以紀班序品秩漢官解誥等二十部三百三十六卷八曰儀注以紀吉凶行事漢舊儀等五十九部二千二十九卷九曰刑法以紀律令格式律令等三十五部七百一十二卷十曰雜傳以紀先賢人物三輔決録等二百一十七部一千二百八十六卷十一曰地理以紀山川郡國山海經等一百三十九部一千四百三十三卷十二曰譜系以紀氏族繼序世本等四十一部三百六十卷十三曰畧録以紀史筞條目七畧等三十部二百一十四卷景部為子其類一十有四一曰儒家以紀仁義教化晏子等三十五部三百三十六卷二曰道家以紀清浄無為鬻子等四十二部三百三十一卷三曰法家以紀刑法典制申子等四部凡六十卷四曰名家以紀循名責實管子等六部七十二卷五曰墨家以紀強本節用墨子等三部七十卷六曰從橫家以紀辨説譎詐鬼谷子等二部七卷七曰雜家以紀兼敘衆説尉繚子等九十七部二千七百二十卷八曰農家以紀播植種藝汜勝之書等五部一十九卷九曰小説家以紀芻辭輿誦燕丹子等二十五部一百二十二卷十曰兵法以紀權謀制變司馬兵法等一百四部四百四十六卷十一曰天文以紀星辰象緯周髀等九十七部六百七十卷十二曰𠩵數以紀推歩氣朔四分厯等一百部二百六十三卷十三曰五行以紀卜筮占𠉀風角占等二百七十二部一千二十二卷十四曰醫方以紀藥餌鍼灸黃帝素問等五十六部四百一十卷丁部爲集其類有三一曰楚詞以紀騷人怨刺楚詞等十部二十九卷二曰別集以紀詞賦雜論荀況集等四百三十七部四千三百八十一卷三曰縂集以紀類分文章文章流別集等一百七部二千二百一十三卷校書郎正字掌讎校典籍刋正文字字體有五一曰古文廢而不用二曰大篆惟於石經載之三曰小篆謂印璽旐旛碑碣所用四曰八分謂石經碑碣所用五曰𨽻書典籍表奏及公私文䟽所用皆辨其紕繆以正四庫之圗史焉
  著作局著作郎二人從五品上續漢書稱班固傅毅以蘭臺令史陳宗以洛陽令尹敏以長陵令孟輦以司𨽻校尉並著作東觀然皆佗官兼著作之名而未正其官至魏明帝太和中置著作郎𨽻中書省晉惠帝元康二年詔曰著作舊屬中書而秘書既別典文籍今改中書著作為秘書著作後又別自名省曰著作省而猶𨽻秘書晉魏著作郎一人俗謂之大著作專掌史註亦或為兼官晉令著作郎品第六進賢一梁冠綘朝服而晉書稱陳夀作益都耆舊傳武帝善之以為著作郎張載作劍閣銘世祖以為能除著作郎孫楚自著作佐郎轉著作郎此皆謂大著作也又荀朂以中書監於竇虞預徐廣以散騎常侍孫綽以給事中伏滔以游擊將軍孫盛以秘書監並兼領著作又陳郡王隱待詔著作單衣介幘朝朔望於著作省亦其任也宋齊並同晉氏宋書云何承天除著作郎撰國史承天巳老諸佐郎並名家年少荀伯子嘲之常呼為奶母焉著作秩六百石品第六陳依梁後魏正第五品上後魏書崔浩學究精微宋欽好學不倦並為著作郎北齊二人從五品後周春官府置著作上士二人即其職也隋秘書省領著作郎曹置著作郎二人從第五品上煬帝三年增為正五品其後又降為從第五品皇朝秘書省領著作局置著作郎二人龍朔二年改為司文郎中咸亨元年復故
  著作佐郎四人從六品上著作佐郎修國史宋百官春秋雲常道鄉公咸熙百官名有著作佐郎三人晉定員八人哀帝興寧二年大司馬桓溫表省四人孝武帝寧康元年復置八人晉令著作佐郎品第六進賢一梁冠綘朝服孝武太元四年詔秘書監自選著作佐郎令並無監使吏部選有監復舊焉宋齊並同晉制著作佐郎始到職必撰名臣傳一人宋氏之初國朝始建未有合撰者此制遂替矣梁秩四百石品第七陳令僕射子起家為之品制同梁後魏正第七品上北齊正第七品下後周春官府署著作中士四人即著作佐郎之任也隋置八人正第七品上煬帝三年著作二人増品從第六皇朝置四人龍朔二年改為司文郎咸亨元年復故開元二十六年減置二人
  書令史一人自晉以來秘書著作皆有令史史闕其員品
  校書郎二人正九品上後魏著作省置校書郎史闕其員品北齊著作省置校書郎二人正第九品上隋及皇朝因之開元二十六年減置一人
  正字二人正九品下隋著作曹置正字二人從九品上皇朝因之
  著作郎掌修撰碑誌祝文祭文與佐郎分判局事太史局令二人從五品下左傳雲昔少昊氏以鳥紀官鳯鳥氏歴正也顓頊命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唐虞之際羲氏和氏紹重黎之後掌天地四時之官並太史之任也周官太史掌建邦之六典正嵗年以序事班告朔下邦國左傳曰天子有日官即太史也漢書百官表太史屆太常茂陵書稱司馬談為太史令後漢太史令一人秩六百石掌天時星律祥瑞妖災凡嵗將終奏新年厯而已魏因之晉太史令品第七秩六百石銅印墨綬進賢一梁冠綘朝服江左髙瑩以侍中陳卓以義熙守吳道欣以殿中侍御史兼領太史宋齊梁陳並同晉氏後魏北齊亦然後周春官府置太史中大夫一人掌厯家之法隋秘書省太史曹置太史令二人從七品上煬帝三年改太史曹爲太史監進令階爲從五品皇朝因之改監為局龍朔二年改為秘書閣局令改為秘閣郎中咸亨元年復舊貞觀元年為渾天監不𨽻麟臺其令監署一人加至正第五品上因加副監及丞主簿府史等員其年又改為渾儀監長安二年復為太史局還𨽻麟臺縁監置官及府史等並廢其監依舊為令置二人景龍二年又改太史局為太史監令名不改不𨽻秘書開元二年又改令為監三年加從第四品下其一員改為少監十四年又改為局復為太史令二員𨽻秘書
  丞二人從七品下司馬彪續漢志雲太史丞一人秩二百石魏晉宋齊皆同漢氏梁氏太史丞三品勲位後魏北齊史失其品第隋太史丞置二人正第九品上煬帝三年減一人皇朝不置丞貞觀元年改為渾儀監始置丞二人從第七品上長安二年又省景龍二年復置
  令史二人書令史四人太史不𨽻秘書即為府史開元十四年復為令史也太史令掌觀察天文稽定厯數凡日月星辰之變風雲氣色之異率其屬而占𠉀焉其屬有司厯靈臺郎挈壺正凡𤣥象器物天文圗書茍非其任不得與焉觀生不得讀占書所見徴祥災異密封聞奏漏泄有刑每季録所見災祥送門下中書省入起居注嵗終縂録封送史館毎年預造來嵗厯頒於天下
  司厯二人從九品上漢官儀太史全員有理厯六人至晉太史令使員有典厯四人宋齊梁陳後魏北齊皆有典厯並史闕其員品至隋改典厯為司厯置二人從九品下取左傳司厯為名皇朝為從九品上
  保章正一人從八品上周禮春官太史屬有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辯其吉凶自秦漢以來無其職至後周春官府置太史其屬有保章上士中士之職即其任也至隋置厯博士一人正九品上皇朝因之長安四年省厯博士置保章正以當之掌教厯生
  厯生三十六人隋氏置掌習厯皇朝因之同流外八考入流
  裝書厯生五人皇朝置同厯生
  司厯掌國之厯法造厯以頒於四方有戊寅厯武徳初東那道士傳仁均所造拜太史令麟徳厯麟徳中太史令李淳風所造神龍厯神龍中太史令南宮説所造大衍厯開元十四年嵩山僧一行承制㫖而考定最為詳密今見行焉凡天下測影之處分至表準其詳可載故參考星度稽驗晷影各有典常南至之影京兆長一丈二尺九寸二分蔚州長一丈五尺八寸九分春分中影洛城長五尺二寸五分京兆長五尺三寸四分太原長六尺蔚州長六尺四寸四分半北至之影京兆表北長一尺四寸二分安南則表南三寸開元十二年於京麗正院定表様並雷尺寸差太史官馳驛分往測候
  監𠉀五人從九品下魏晉太史令吏員有望𠉀郎二十人𠉀部吏十五人掌侯天文並監𠉀之任也隋初置監𠉀四人從九品下煬帝三年增監𠉀為十人皇朝因隋置監𠉀五人
  天文觀生九十人隋氏置掌晝夜在靈臺伺候天文氣色皇朝所置從天文生轉補八考入流也
  靈臺郎二人正八品下掌習知天文周文王受命而作邑於豐立靈臺所以觀䘲象察氣之妖祥也詩云經始靈臺鄭𤣥曰觀臺而曰靈者言文王化行似神之精明故以名也春秋傳曰公既視朔遂登靈臺以望而書雲物亦其制也其在周官則馮相氏登高臺以掌其事漢則雜𠉀上林清臺後漢又作靈臺掌𠉀日月氣而屬太史太史有二丞其一在靈臺漢官雲靈臺員使十三人靈臺待詔四十六人魏太史有靈臺令丞主𠉀望頒厯晉宋齊梁陳太史皆有靈臺丞隋太史置天文博士掌教習天文氣色皇朝因隋置天文博士二人正八品下長安四年省天文博士之職置靈臺郎以當之
  天文生六十人隋氏置皇朝因之年深者轉補天文觀生
  靈臺郎掌觀天文之變而占𠉀之凡二十八宿分為十二次寅為析木燕之分自尾十度至斗十一度卯為大火宋之分自氐五度至尾九度辰為夀星鄭之分自軫十二度至氐四度已為鶉尾楚之分自張十五度至軫十一度午為鶉火周之分自栁九度至張十六度未為鶉首秦之分自井十六度至栁八度申為實沈魏之分自畢十二度至井十五度酉為大梁晉之分自胃七度至畢十一度戍為降婁魯之分自奎五度至胃六度亥為娵訾衞之分自危十六度至奎四度子為𤣥枵齊之分自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丑為星紀吳越之分自斗十二度至女七度所以辯日月之纒次正星辰之分野凡占天文變異日月薄蝕五星陵犯有石氏甘氏巫咸三家中外官占凡瑞星祅星瑞氣祅氣有諸家雜占凡測𠉀晷度則以游儀為其凖
  挈壷正二人從八品下掌知漏刻周禮有夏官挈壷氏秋官司寤氏春官雞人氏凡三職咸掌其事自漢以後太史掌之皇朝長安四年始置
  司辰十九人正九品下掌漏刻事隋置司辰二人從第九品下煬帝改為司辰師本屬武侯府大業三年𨽻於太史局皇朝因之貞觀元年除師字
  漏刻典事十六人皇朝置掌司漏刻之節
  漏刻博士六人隋置有品秩掌教漏刻生皇朝降為流外也
  漏刻生三百六十人隋置掌習漏刻之節以時唱漏皇朝因之皆中小男為之轉補為典鐘典鼓
  典鐘二百八十人皇朝置掌擊漏鐘
  典鼓一百六十人皇朝置擊漏鼓
  挈壷正司辰掌知漏刻孔壷為漏浮箭為刻以考中星昬明之候焉箭有四十八晝夜共百刻冬夏之間有長短冬至日南為發去極一百一十五度晝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日北為斂去極六十七度晝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秋二分發斂中去極九十一度晝夜各五十刻秋分已後減晝益夜九日加一刻春分已後減夜益畫九日減一刻二至前後則加減遲用日多二分之間則加減速用日少凡𠉀夜漏以為更㸃之節毎夜分為五更每更分為五㸃更以擊皷為節㸃以擊鐘為節





  唐六典卷十
<史部,職官類,官制之屬,唐六典>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十一    唐 張九齡等 撰殿中省
  殿中省
  監一人
  少監二人
  丞二人
  主事二人
  令史四人
  書令史十二人
  亭長八人
  掌固八人
  尚食局
  奉御二人
  直長五人
  書令史二人
  書史四人
  食醫八人
  主食十六人
  主膳七百人
  掌固八人
  尚藥局
  奉御二人
  直長四人
  書令史二人
  書史四人
  侍御醫四人
  主藥十二人
  藥童三十人
  司醫四人
  醫佐八人
  按摩師四人
  呪禁師四人
  合口脂匠二人
  掌固四人
  尚衣局
  奉御二人
  直長四人
  書令史三人
  書史四人
  主衣十六人
  掌固四人
  尚舍局
  奉御二人
  直長六人
  書令史三人
  書史七人
  掌固十人
  幕士八千人
  尚乘局
  奉御四人
  直長十人
  書令史六人
  書史十四人
  奉乘十八人
  習馭五百人
  掌閑五千人
  進馬六人
  司庫一人
  司廩二人
  典事五人
  獸醫七十人
  掌固四人
  尚輦局
  奉御二人
  直長四人
  書令史二人
  書史四人
  掌扇六十人
  掌翰三十人
  掌輦二人
  主輦四十二人
  奉轝十五人
  掌固六人
  殿中省監一人從三品魏氏初置殿中監品第七晉宋因之齊有內殿中監八人外殿中監八人梁初位不登七班者別署勲位勲位殿中外監為三品勲位內監為三品勳位陳因之然其官甚微後魏殿中監從五品下北齊門下省屬官有殿中監四人掌駕前奉引行事東耕則進耒耜隋改為殿內局監二人品正第六下大業三年分門下省尚食尚藥御府殿內等局分太僕寺車府驊騮等署置殿內省監正四品少監從四品丞從五品各一人掌諸供奉又有奉車都尉十二人掌進御輿馬統尚食尚藥尚舍尚衣尚乘尚輦等六局皇朝因改曰殿中省龍朔二年改為中御府監為中御大監咸亨元年復舊
  少監二人從四品上隋煬帝置一人從四品皇朝加至二人龍朔咸亨隨省改復丞二人從五品上隋煬帝置一人從五品皇朝加至二人龍朔二年改為中御大夫咸亨元年復故
  主事二人從九品上隋煬帝置皇朝因之
  殿中監掌乘輿服御之政令總尚食尚藥尚衣尚乗尚舍尚輦六局之官屬舊屬官又有天蔵府開元二十三年備其禮物而供其職事少監為之貳凡聽朝則率其屬執繖扇以列於左右凡大祭祀則進大珪鎮珪於㙺門之外既事受而蔵之凡行幸則侍奉於仗內若逰燕田閱則驂乘以從焉今內別置閑廐使其務多分殿中及太僕之事至於輿輦車馬則使掌其內監知其外遊燕侍奉皆不與焉若元正冬至大朝㑹則跪而進爵若和合御藥則監視而甞之
  丞掌判監事兼勾檢稽失省署抄目
  主事掌印及知受事發辰
  尚食局奉御二人正五品下周禮有膳夫內饔秦置六尚有尚食之名如淳以為主天子物曰尚漢因之後遂省並其職於太官湯官至北齊門下省統六局尚食局有典御二人丞監各四人又有集書省統三局有中尚食局典御二人監四人品與尚食同後周有內膳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凡進食必先嘗之至隋開皇初門下省統尚食局有典御二人直長四人食醫四人大業三年分屬殿內改典御為奉御員二人正五品上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奉膳大夫咸亨元年復故
  直長五人正七品上隋開皇初置直長四人從七品下大業三年加置六人増品為正第七上皇朝因之減置五人
  食醫八人正九品下周禮有食醫中士二人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八珍之齊隋尚食局有食醫皇朝加至八人後周置主食主膳等皇朝因之
  主食十六人後周內膳有主食十二人
  尚食奉御掌供天子之常膳隨四時之禁適五味之宜春肝夏心秋肺冬腎四季之月脾皆時王不可食五味酸醎甘苦辛當進食必先甞凡天下諸州進甘滋珍異皆辨其名數而謹其儲供直長為之貳凡元正冬至大朝㑹饗百官與光祿視其品秩分其等差而供焉其賜王公已下及外方賔客亦如之若諸陵月享則於陵所視膳而獻之諸陵須上食陵別殿中省主膳三十人分畨上下每季差官相監於陵所造食供進
  食醫掌和齊所宜
  主食掌率主膳以供其職
  尚藥局奉御二人正五品下自陳梁後魏已往皆太醫兼其職北齊門下省統尚藥局有典御二人侍御師四人尚藥監四人惣御藥之事又集書省統三局有中尚藥局典御二人丞二人中謁者僕射二人惣知中宮醫藥之事隋門下省統尚藥局典御二人正五品下侍御醫四人正七品上直長四人正七品下醫師四十人大業三年分屬殿內改為奉御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奉醫大夫咸亨元年復舊直長四人正七品上隋置四人正七品下煬帝加品為正七品上皇朝因之侍御醫四人從六品上北齊尚藥局有侍御師四人皇朝因之
  主藥十二人藥童三十人漢有藥丞主藥後周有主藥六人隋有主藥四人藥童二十四人
  司醫四人正八品下隋大業中置皇朝因之
  醫佐八人正九品下隋大業中置皇朝因之
  按摩師四人隋有按摩師一百二十人皇朝減置
  咒禁師四人皇朝初置
  合口脂匠二人皇朝初置
  尚藥奉御掌合和御藥及診𠉀之事直長為之貳凡藥有上中下之三品上藥為君養命以應天中藥為臣養性以應人下藥為佐療病以應地遞相宣攝而為用凡合藥宜用一君三臣九佐方家之大經也必辨其五味三性七情然後為和劑之節五味謂酸醎甘苦辛酸屬肝鹹屬腎甘屬脾苦屬心辛屬肺三性謂寒溫平七情謂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其用又有四焉曰湯丸膏散視其病之深淺所在而服之診脈辨寸關尺之三部以調四時沉浮滑澁之節而知病之所在在胷膈者先食而後服藥在心腹者先服藥而後食凡合和御藥與殿中監視其分劑藥成先嘗而進焉合藥供御門下中書司別長官一人並當上大將軍衛別一人與殿中監尚藥奉御等監視藥成醫佐以上先嘗然後封印寫本方方後其注年月日監藥者徧署名俱奏餌藥之日尚藥奉御先甞次殿中監甞次皇太子甞然後進御
  侍御醫掌診𠉀調和
  司醫醫佐掌分療衆疾
  主藥藥童掌刮削𢷬篩
  按摩師咒禁師所掌如太醫之職
  尚衣局奉御二人從五品上周禮有司服中士二人掌王吉㐫衣服辨其名物與其用事戰國有尚衣尚冠之職秦漢少府屬官有御府令丞掌供御服後漢有掌冠者典官婢作中衣服及補浣之事魏因之晉屬光祿勳東晉省宋大明中改尚方曰左右御府各置令丞一人後廢帝初省御府置中署隸右尚方其後又置至齊髙祖省文帝又置初宋氏用三品勳位明帝改用二品準南䑓御史掌金銀綵帛凡諸造作以供奉及妃主六宮梁陳無御府其職𨽻在尚方後魏有掌服郎從六品上北齊門下省統主衣局都統子統各二人後周有司服上士二人中士二人隋門下省有御府局監二人大業三年分屬殿內省其後又改為尚衣局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奉冕大夫咸亨元年復舊
  直長四人正七品下隋改御府為尚衣局始置直長領主衣皇朝因之
  主衣十六人隋置皇朝因之
  尚衣奉御掌供天子衣服詳其制度辨其名數而供其進御直長為之貳凡天子冕服十有三一曰大裘冕二曰袞冕三曰鷩冕四曰毳冕五曰絺冕六曰𤣥冕七曰通天冠八曰武弁九曰弁服十曰黑介幘十一曰白紗帽十二曰平巾幘十三曰翼善冠大裘冕無旒冕廣八寸長一尺六寸𤣥表纒衰以下廣狹准此金飾玉簮導以組為纓色如其綬裘以黒羔皮為之𤣥領青褾縁朱裳白紗中單皁領靑褾襈裾革帶玉鈎䚢大帶素帶朱裏紕其外上以朱下以綠紐約用組韍蔽膝也凡韍皆隨裳色鹿盧玉具劍火珠鏢首白玉雙佩𤣥組雙大綬六綵𤣥黃赤白縹緑繩𤣥質長二丈四尺五寸首廣一尺小雙綬長二尺六寸色同大綬而首半之間施三玉環朱韤赤舄祀天神地祇則服之
  袞冕垂白珠十有二旒以組為纓色如其綬黈纊充耳玉簮導𤣥衣纁裳十二章八章在衣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火宗彞其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衣褾領為昇龍皆織成為之山龍以下每章一行重以為等每行十二白紗中單黼領青褾襈裾韍革帶大帶劍玉珮綬韈與上同舄加金飾享廟謁廟及廟遣上將征還飲至踐祚加元服納後若元日受朝及臨軒冊拜王公則服之
  鷩冕服七章三章在衣華蟲火宗𢑴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餘同袞冕有事逺主則服之
  毳冕服五章三章在衣宗𢑴藻粉米二章在裳黼黻餘同鷩冕祭海嶽則服之
  絺冕服三章一章在衣粉米二章在裳黼黻餘同毳冕祭社稷帝社則服之
  𤣥冕服衣無章裳刺黻一章餘同絺冕蜡祭百神朝日夕月則服之
  通天冠加金博山附蟬十二首施朱翠黒介幘髪纓翠緌玉若犀簮導絳紗袍白紗中單朱領襈白裙襦亦裙衫絳紗蔽膝白假帶方心曲領其革帶劍珮綬與上同白韈黒舄若未加元服則雙童髻空頂黒介幘雙玉導加寳飾諸祭還及冬至受朝元㑹冬㑹則服之
  武弁金附蟬平巾幘餘同其服講武出征四時蒐狩大射禡類宜賞祖罰社纂嚴則服之
  弁服弁以鹿皮為之十有二琪琪以白玉珠為之玉簮導絳紗衣素裳革帶白玉雙珮鞶囊小綬白韈烏皮履朔日則服之黒介幘白紗單衣白裙襦革帶素韈烏皮履拜陵則服之
  白紗帽亦烏紗白裙襦白襪烏皮履視朝聽訟及燕見賔客則服之
  平巾幘金寶飾導簮冠支皆以玉紫褶亦白褶白袴玉具裝真珠寳鈿帶箸鞾乘馬則服之
  翼善冠其常服及白練裙襦通著之若服袴褶則與平巾幘通著已上並右服有事及見賔客則服之自隋文帝制柘黃袍及巾帶以聽朝至今遂以為常凡天子之大圭曰珽長三尺鎮圭長尺有二寸有事於郊廟社稷則出之於內將享至於中□門則奉鎮圭於監而進既事復受而蔵之凡大朝㑹則設御案朝畢而徹焉
  尚舍局奉御二人從五品周禮有掌舍掌行所解止之處帷幕幄帟之事漢少府屬官有守宮令丞掌宮殿陳設魏殿中監掌帳設監䕶之事晉宋已下其職並在殿中監隋煬帝置殿內監改殿內局為尚舍局置奉御二人正五品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奉宸大夫咸亨元年復舊
  直長六人正七品下隋煬帝置八人皇朝減二人
  幕士八千人皇朝置掌供御及殿中雜張設之事
  尚舍奉御掌殿庭張設供其湯沐而潔其灑掃直長為之貳凡大駕行幸預設三部帳幕有古帳大帳次帳小次帳小帳凡五等古帳八十連髙二丈縱廣二丈五尺前有五梁後有七梁大帳六十連髙一丈五尺縱廣二丈前有四梁次帳四十連髙一丈三尺縱廣一丈五尺前有三梁三帳皆朱蠟骨緋紬綾浮游覆之小次帳三十連髙一丈一尺縱廣一丈二尺小帳二十連髙八尺縱廣九尺凡五等之帳各三是為三部帳皆烏氊為表朱綾為覆下有紫幃方座金銅行床垂以簾其諸帳內外又設六柱四柱三柱為垣墻之制皆青純為表朱帛為裏其外置排城以為蔽捍焉排城連版為之毎版皆畫辟邪猛獸表裏漆之凡供湯沐先視其潔清芳香適其寒溫而進焉凡大祭祀有事於郊壇則先設行宮於壇之東南向隨地之宜將祀三日則設大次於外壝東門之外道北南向而設御座若有事於眀堂及太廟則設大次於東門如郊壇之制凡致齋則設幄於正殿西序及室內俱東向張於楹下凡元正冬至大朝㑹則設斧扆於正殿施榻席及熏鑪若朔望受朝則施幄帳於正殿帳裙頂帶方濶一丈四尺
  尚乘局奉御四人從五品上自秦漢已來其職皆在太僕北齊太僕驊騮署有奉乗十人官十二閑馬隋煬帝取之置尚乗局皇朝因之増置奉御四人一人掌左六閑馬一人掌右六閑馬一人掌粟草飼丁請受配給及勾勘出入破用之事一人掌鞍韉轡勒供馬調度及療馬醫藥料度之事龍朔二年改為奉駕大夫咸亨元年復故開元二十二年減二人先是別置閑廐使因𨽻焉猶屬殿中
  直長十人正七品下隋煬帝置十四人皇朝因之開元二十三年減四人
  奉乘十八人正九品下後魏有奉乘郎從五品下後周左右廐各有奉乘二十人隋煬帝置尚乗局有奉乘十人皇朝加置二十四人每閑二人開元二十三年減六人
  習馭五百人後周左右廐各有馭夫一百三十人皇朝加置習馭五百人掌調習六閑之馬掌閑五千人皇朝置常分飼養六閑之馬
  司庫一人正九品下皇朝初置二人掌六閑庫物開元二十三年
  司廩二人正九品下皇朝置之
  典事五人皇朝置掌六閑粟草
  獸醫七十人周禮有獸醫下士掌療畜獸之疾病又有巫馬下士二人醫四人掌知馬祖先牧馬步之神養疾馬以藥攻馬疾也北齊內廐局有馬醫二人皇朝置獸醫掌療左右六閑之馬
  尚乘奉御掌內外閑廐之馬辨其麤良而率其習馭直長為之貳六閑一曰飛黃二曰吉良三曰龍媒四曰騊駼五曰駃騠六曰天苑左右凡十有二閑分為二廐一曰祥麟二曰鳳苑以繫飼馬今仗內有飛龍祥麟鳳苑鵷鑾吉良六羣等六廐奔星內駒等兩閑仗外有左飛右飛左方右方等四閑東南內西北內等兩廐凡御馬必敬而式之非因調習不得捶擊諸閑廐上細馬若欲調習唯得廐內乗騎不得輙出習其進御之制而為出入之禁隴右諸牧監使毎年簡細馬三十疋進其祥麟鳳苑廐所須雜給馬牛別簡麤壯敦馬一百疋與細馬同進仍令牧監使預簡敦馬一十疋別牧馬殿中須馬任取充凡秣馬給料以時為羞春冬日給稾一圍粟一斛塩二合秋夏日給青芻一圍粟減半凡外牧進良馬印以三花飛風之字而為誌焉細馬次馬送尚乗局者於尾側依左右閑印以三花其餘雜馬送尚乗者以風字印印右髆以飛字印印左髆奉乘掌率習馭掌閑駕士及秣飼之法凡馭馬必視其齒歴勞逸而調習之馬四年而兩齒五年而四齒六年而六齒成矣七年而右一齒齨八年而上下兩邉各一齒缺九年而上下盡缺十年而下兩齒齨十一年而下四齒齨十二年盡齨十三年下兩齒平十四年下四齒平十五年下盡平十六年上兩齒齨十七年上四齒齨十八年上盡齨十九年上兩齒平二十年上四齒平
  司庫掌鞍轡乘具
  司廩掌藳秸出納
  獸醫掌療馬病凡馬病灌而行之觀其病之所發療馬病有五勞一曰筋勞二曰骨勞三曰皮勞四曰氣勞五曰血勞久步則生筋勞久立則生骨勞久汗不乾則生皮勞汗未差燥而飼飲之則生氣勞驅馳無節則生血勞有傷寒者有傷熱者有瘍者咸據經方以療焉
  尚輦局奉御二人從五品上周禮小司徒中大夫二人掌六畜車輦又巾車下大夫二人掌王后之五輅輦車組輓有翣羽蓋古謂人牽為輦春秋宋萬以乗車輦其母秦始皇乃去其輪而轝之漢代遂為人君之乗後漢有乘輿六輦魏晉小出則乗之及過江而亡太元中謝安率意而作及破符堅得之形制無差大小如一時人嗟其默識宋武執慕容超獲金鉦輦古之輦輿大率以六尺為度齊武帝造大小二輦彫節甚工下棢轅軛悉金花銀獸梁大輦中方八尺左右開四望金鸞棲軛隋有六輦大禮皆乗之秦漢魏晉並太僕屬官車府令掌之東晉省太僕遂隸尚書駕部宋齊梁陳車府乗黃令丞掌之後魏北齊則乗黃車府令兼掌之後周則司車輅主之隋又乘黃車府令兼掌之煬帝置殿內省尚輦局奉御二人正五品皇朝因之為從五品上龍朔二年改為奉輦大夫咸亨元年復舊
  直長四人正七品下隋煬帝置皇朝因之又置掌扇掌翰等員掌執扇及執紙筆硯雜供奉之事
  掌輦二人正九品下皇朝初置四人開元二十三年減二人又置主輦奉轝等員掌率主輦以供其事
  主輦四十二人皇朝置凡七輦輦六人
  奉轝十五人皇朝置之
  尚輦奉御掌輿輦繖扇之事分其次序而辨其名數直長為之貳凡大朝㑹則陳於庭大祭祀則陳於廟輦有七一曰大鳳輦二曰大芳輦三曰仙遊輦四曰小輕輦五曰芳亭輦六曰大玉輦七曰小玉輦轝有三一曰五色轝二曰常平轝其用如七輦之儀三曰霽轝則常御焉凡大朝㑹及祭祀則出之於內既事復進而載之凡繖扇大朝㑹則繖二翰一陳之於庭孔雀扇一百五十有六分居左右舊翟尾扇開元初改為繡孔雀以省若常聽朝皆去扇左右各留其三以備常儀崔豹古今注云華蓋黃帝所作也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止於帝上有花蘤之象故因作華蓋也通俗文曰張帛避雨謂之繖蓋古今注曰翟尾扇起於殷代髙宗有雊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周制以為王后夫人之車服輿輦有翣即緝翟羽為扇翣以陣蔽翳風塵也








  唐六典卷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十二    唐 張九齡等 撰內官宮官內侍省
  內官
  惠妃一人
  麗妃一人
  華妃一人
  淑儀一人
  徳儀一人
  賢儀一人
  順儀一人
  婉儀一人
  芳儀一人
  羙人四人
  才人七人
  宮官
  尚宮二人
  司記二人典記二人掌記二人女史六人
  司言二人典言二人掌言二人女史四人
  司簿二人典簿二人掌簿二人女史六人
  司闈六人典闈六人掌闈六人女史四人
  尚儀二人
  司籍二人典籍二人掌籍二人女史十人
  司樂四人典樂四人掌樂四人女史二人
  司賔二人典賔二人掌賔二人女史二人
  司賛二人典賛二人掌賛二人女史二人
  彤史二人
  尚服二人
  司寳二人典寳二人掌寳二人女史四人
  司衣二人典衣二人掌衣二人女史四人
  司飾二人典飾二人掌飾二人女史二人
  司仗二人典仗二人掌仗二人女史二人
  尚食二人
  司膳四人典膳四人掌膳四人女史四人
  司醖二人典醖二人掌醖二人女史二人
  司藥二人典藥二人掌藥二人女史四人
  司饎二人典饎二人掌饎二人女史四人
  尚寢二人
  司設二人典設二人掌設二人女史四人
  司輿二人典輿二人掌輿二人女史二人
  司苑二人典苑二人掌苑二人女史二人
  司燈二人典燈二人掌燈二人女史二人
  尚功二人
  司製二人典製二人掌製二人女史四人
  司珍二人典珍二人掌珍二人女史六人
  司綵二人典綵二人掌綵二人女史六人
  司計二人典計二人掌計二人女史四人
  宮正一人司正二人典正四人女史四人
  內侍省
  內侍四人
  內常侍六人
  內給事八人
  主事二人
  令史八人
  書令史十六人
  內謁者
  監六人
  內謁者十二人
  內典引十八人
  內寺伯二人
  寺人六人
  亭長六人
  掌固八人
  掖庭局
  令二人
  丞三人
  書令史四人
  書史八人
  計史二人
  宮教博士二人
  監作四人
  典事十人
  掌固四人
  宮闈局
  令二人
  丞二人
  書令史三人
  書史六人
  內閽人二十人
  內掌扇十六人
  內給使無常員
  掌固四人
  奚官局
  令二人
  丞二人
  書令史三人
  書史六人
  典事四人
  掌固四人
  內僕局
  令二人
  丞二人
  書令史二人
  書史四人
  駕士一百四十人
  典事八人
  掌固八人
  內府局
  令二人
  丞二人
  書令史二人
  書史四人
  典事六人
  掌固四人
  內官春秋左氏傳曰不腆先君之嫡以備內官又曰內官不及同姓杜預曰謂嬪御也周官有夫人嬪世婦女御之位聽天下之內治漢晉以來雖有位號多不盡備隋氏法周官而悉置焉則列夫人嬪媫妤美人才人寶林御女采女等充百二十位宮中復有六尚以備衆職謂之宮官皇朝因之今上天徳溥施猶防女寵故省內官將以垂範而六尚仍舊焉
  妃三人正一品周官三夫人之位也古者帝嚳立四妃蓋象后妃四星其一明者後也至舜不立正妃蓋但三妃而已謂之三夫人自夏殷已降復有立者視三公位雖雲古制數頗繁焉其餘沿革事不經見隋氏依周官立三夫人皇朝上法古制而立四妃其位貴妃也淑妃也徳妃也賢妃也今上以為后妃四星其一後也既有後位復立四妃則失其所法象之意焉因省嬪婦女御之數改定三妃六儀羙人才人四等共二十人以備內官其位惠妃也麗妃也華妃也婦徳婦容婦言婦功可以坐而論禮者則進無則闕焉夫人佐後坐而論婦禮者也其於內則無所不統故不以一務名焉
  六儀六人正二品周官九嬪之位也夏后氏三夫人増以三三而九列九嬪之位漢初無聞至武帝始制媫妤娙娥容華充衣數不至九其位在嬪後魏孝文改定內官隋氏因周官盡立其名秩皇朝初因之今上改制六儀之位以備其職焉
  六儀掌教九御四徳率其屬以贊導後之禮儀一淑儀二徳儀三賢儀四順儀五婉儀六芳儀
  羙人四人正三品周官二十七世婦之位也殷人因九嬪増以三九二十七列二十七世婦之位其制増損累代不恆前漢十四等後漢貴人才人雖列位號不依世婦之職隋氏因周官制媫妤等二十七人皇朝初因之今上改置美人之位以備其職焉
  羙人掌率女官修祭祀賔客之事
  才人七人正四品周官八十一女御之位也周人因二十七世婦増以三二十七列八十一女御之位舊制沿革畧同於上注隋氏依周官制寶林御女采女等皇朝初因之今上改置才人之位以備其職焉
  才人掌序燕寢理絲枲以獻歳功焉
  宮官周禮宗伯世婦毎宮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女府二人女史二人鄭𤣥雲世婦後宮官也王后六宮女府女史女奴之有才智者魏畧魏明帝游宴在內選女子知書可付信者為女尚書省奏事晉令有崇徳殿太監尚衣尚食太監並銀章艾綬二千石崇華殿太監元華食監都監上監銅印墨綬千石女史賢人蔡人中使大使碧綸綬宋明帝留心後房擬外百官備置其職兩齊梁陳不見後魏後周亦擬外官置內職隋文帝置六尚六司六典以掌宮官之職六尚視從九品六司視勳品六典視流外二品煬帝改置六尚局職掌畧同皆加其品秩一尚言局管司言掌宣傳啓奏司簿主名録計度司正主格式推罰司闈主門閣管鑰二尚儀局管司籍主經史教學司樂掌音律司賔主賔客司賛主賛相導引三尚服局管司璽主琮璽符節司衣掌衣服司飾主湯沐巾櫛玩弄等物司仗主仗衛戎器四尚食局管司膳主膳羞司醖主酒醴醯醢司藥主醫巫藥劑司饎主廩餼柴炭五尚寢局管司設主牀席帷帳鋪設灑掃司輿主輿輦扇傘執持羽儀司苑主園囿種植蔬菜𤓰果司燈主燈火六尚工局管司製主營造裁縫司寳主金玉錢貨司綵掌繪帛司織掌織染六尚十二人從五品司二十八人從六品典二十八人從七品掌二十八人從九品女史流外量事而置多者十人皇朝內職多依隋制
  尚宮局
  尚宮二人正五品
  司記二人正六品典記二人正七品掌記二人正八品司言二人正六品典言二人正七品掌言二人正八品司簿二人正六品典簿二人正七品掌簿二人正八品司闈二人正六品典闈二人正七品掌闈二人正八品尚宮掌導引中宮總司記司言司簿司闈四司之事屬凡六尚事物出納文籍皆印署之六尚須物外物之司受敕連署牒仍取上宮押印司記録目為鈔出付內侍省受牒便移外司其五尚之印唯於當司宮內行用不得印出外文牒司記掌印凡宮內諸司簿書出入録目審而付行焉典記掌記佐之餘司二佐並准此
  女史掌執文書餘女史准此
  司言掌宣傳啓奏之事凡言敕處分承敕人宣付司言連署案記別鈔一本付門司傳出若外司附奏受事人奏聞承敕處分傳付外司仍録事目㫖意亦連為案
  司簿掌宮人名簿廩賜之事
  司闈掌宮闈管鑰之事
  尚儀局
  尚儀二人正五品
  司籍二人正六品典籍二人正七品掌籍二人正八品司樂二人正六品典樂四人正七品掌樂四人正八品司賔二人正六品典賓二人正七品掌賓二人正八品司贊二人正六品典贊二人正七品掌贊二人正八品彤史二人正六品石氏星經女史一星婦人之微者周禮女史掌王后之禮職以詔後禮內政統內官書內令後之事以禮從詩云靜女其孌貽我彤管毛傳曰古者後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后妃羣妾以禮御於君所女史書其日月授之環以進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環退之當御之者以銀環進之著於左手既御著於右手事無大小記以成法彤管以赤心正人也
  尚儀掌禮儀起居總司籍司樂司賓司贊四司之官屬司籍掌四部經籍教授筆札几案之事
  司籍掌率樂人習樂陳縣拊擊進退之事
  司賓掌賓客朝見宴㑹賞賜之事
  司贊掌朝見宴㑹贊相之事凡朝㑹司賔引客立於殿庭司言宣教賜坐司賛引升就席酒至起再拜食至亦起
  尚服局
  尚服二人正五品周禮內司服掌王后六服褘衣揄翟闕翟鞠衣展衣縁衣素沙司馬彪續漢志皇后謁廟服紺上皂下縁靑上縹下皆深衣制隱領袖縁以條結首飾步搖簪珥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摎八爵九華熊虎赤羆大鹿群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諸爵獸皆翡翠爲毛羽金題白珠璫繞以翡翠為華綬佩同乗輿魏晉宋齊梁陳畧同後魏北齊皇后璽綬佩同乗輿假髻步搖十二罇八爵丸華助祭朝㑹以褘衣郊禖以揄翟小宴以闕翟親蠶以鞠衣見皇帝以展衣宴客以緣衣俱有蔽膝織成緄帶後周皇后衣十二等翟衣六從𣏌郊禖享先皇服翬衣祭隂社朝命婦服□衣獻繭服鷩衣採桑服鴇衣聼女教服鵫衣歸寧服雉衣以翬雉為領褾臨婦學燕命婦瑲衣春齋祭還青衣桑還黃衣秋祭素衣冬𤣥衣取其縹領以相生色華皆十二樹隋初皇后首飾花十二樹褘衣青沙內單黼領羅縠褾襈蔽膝大帶以青衣革帶青韈舄金飾白玉佩𤣥組綬祭衣朝㑹則服鞠衣黃羅為之蔽膝大帶舄革帶隨衣色餘同褘衣親蠶則青衣青羅為之制同鞠衣去革大帯佩綬見帝則服朱衣緋羅為之制如縁衣宴賓則服煬帝令牛𢎞等制皇后服四等褘衣以翬翟五綵重行十二等首飾花十三鈿小花眊十二樹兩博鬢素衣內單黼領羅縠褾襈皆以朱蔽膝隨裳色以緅為縁用翟綬章大帶隨衣飾以朱緑之錦青緑革帯青韈舄以金飾白玉佩𤣥組綬章綵尺寸同乗輿祭及朝則服鞠衣小花十二樹青衣朱服皆參准宋太始及梁陳故事增損用之皇朝因之
  司寳二人正六品凡太皇太后之寳皆以金為之並不行用其應封令書皇太后用宮官印皇后用內侍省印焉
  典寳二人正七品掌寳二人正八品
  司衣二人正六品典衣二人正七品掌衣二人正八品司飾二人正六品典飾二人正七品掌飾二人正八品司仗二人正六品典仗二人正七品掌仗二人正八品尚服掌供內服用朱章之數凡皇后之衣服一曰褘衣二曰鞠衣三曰禮衣首飾花十二樹小花如大花之數並兩博鬂褘衣深靑織成為之文為翬雉之形素質不色十二等素沙中單黼領羅縠襈褾皆用朱色蔽膝隨裳色以緅為領縁用翟為章三等大帶隨衣色朱裏紕其外上以朱錦下以緑錦紐絇用青組以青衣革帶青韈舄又加金飾白玉雙佩𤣥組雙大綬章采尺寸與乗輿同受冊助祭朝㑹則服之鞠衣黃羅為之其蔽膝大帶及衣革帶韈舄隨衣色餘與褘衣同唯無翟親蠶則服之而鈿釵禮衣十二鈿服通用雜色制與上同雙佩小綬去舄加履宴見賔客則服之內命婦之服花釵施兩博鬂寳鈿飾翟衣青質羅為之綉為翟編次於衣及裳重為九等而下第一品花釵九樹寶鈿准花數下准此翟九等第二品花釵八樹翟八等第三品花釵七樹翟七等第四品花釵六樹翟六等第五品花釵五樹翟五等並素沙中單黼領朱褾襈亦通用羅縠蔽膝隨裳色以緅為領縁加以文綉重翟為章二等一品已下皆同大帶組其外上以朱錦下以綠錦紐絇用青組以青衣革帯青韈舄佩綬內命婦受冊從蠶朝㑹則服之鈿釵禮衣通用雜色制與上同加雙佩小綬絇履第一品九鈿第二品八鈿第三品七鈿第四品六鈿第五品五鈿內命婦常參見則服之凡六尚寶林御女采女及女官之服禮衣通用雜色制與上同唯無首飾綬七品已上有大事則服之尋常供奉則公服去中單蔽膝大帶九品以上大事及尋常供奉並公服東宮准此女史則半袖裾襦總司寳司衣司飾司仗四司之官屬
  司寳掌琮寳符契圖籍凡神寶受命寳銅魚符及契四方傳符皆識其行用之別安置具立文簿外司請用執仗奏聞同檢出付仍録案記符還朱書記之
  司衣掌衣服首飾
  司飾掌膏沐巾櫛玩弄器物之事
  司仗掌羽儀仗衛之事
  尚食局
  尚食二人正五品
  司膳四人正六品典膳四人正七品掌膳四人正八品司醖二人正六品典醖二人正七品掌醖二人正八品司藥二人正六品典藥二人正七品掌藥二人正八品司饎二人正六品典饎二人正七品掌饎二人正八品尚食掌供膳羞品齊之數總司膳司醖司藥司饎四司之官屬凡進食先甞之
  司膳掌割烹煎和之事
  司醖掌酒醴酏飲之事
  司藥掌醫方藥物之事
  司饎掌給宮人廩餼 薪炭之事
  尚寢局
  尚寢二人正五品周禮女御掌御敘王之燕寢
  司設二人正六品典設二人正七品掌設二人正八品司輿二人正六品典輿二人正七品掌輿二人正八品司苑二人正六品典苑二人正七品掌苑二人正八品司燈二人正六品典燈二人正七品掌燈二人正八品尚寢掌燕寢進御之次敘總司設司輿司苑司燈四司之官屬
  司設掌帷帳茵席灑掃張設之事
  司輿掌輿輦繖扇羽儀之事
  司苑掌園苑種植蔬果之事
  司燈掌燈燭膏火之事
  尚功局
  尚功二人正五品
  司製二人正六品典製二人正七品掌製二人正八品司珍二人正六品典珍二人正七品掌珍二人正八品司綵二人正六品典綵二人正七品掌綵二人正八品司計二人正六品典計二人正七品掌計二人正八品尚功掌女工之程課總司製司珍司綵司計四司之官屬
  司製掌衣服裁製縫線之事
  司珍掌金玉寳貨之事
  司綵掌綵物繒錦絲枲之事
  司計掌支度衣服飲食薪炭之事
  宮正一人正五品司正四人正六品典正四人正七品宮正掌戒令糺禁謫罰之事凡宮人已上有不供職事違犯法式司正已下起牒取宮正裁事小局司決罰事大録狀奏聞
  司正典正佐之
  內侍四人從四品上石氏星經宦者四星在帝座西周禮有內小臣閽人寺人鄭𤣥雲今謂之宦人詩有巷伯寺人孟子之作春秋時皆謂之寺人戰國趙有宦者令繆賢漢書百官表雲少府秦官屬官有中書謁者等令丞諸僕射署官皆屬焉又雲詹事掌皇后太子家屬官有中長秋私府諸宦官皆屬焉成帝省併屬大長秋又曰將行秦官景帝更名大長秋或用中人或用士人秩二千石後漢常用宦者掌奉宣中宮命凡給賜宗親及謁見闗通之出則從屬官有丞中宮僕謁者私府署令又少府屬官有中常侍書室玉堂等署長冗從僕射掖庭永巷御府祠祀鉤盾等令暴室永安丞皆宦者又太后所居官卿少府職如長秋位在同九卿上魏改在九卿下晉大長秋卿有後則置無後則省宋齊因之梁大長秋主諸宦者以司宮闈之職統中署奚官暴室華林等署陳氏亦同後魏有大長秋又置內侍長四人掌顧問拾遺應對北齊中侍中省有中侍中二人中常侍四人掌出入門閣長秋寺掌諸宮閣卿中尹各一人領掖庭晉陽中山宮中宮僕奚官等令後周六官有司內上士又小司內中士巷伯中士等官隋內侍省置內侍二人內常侍二人內侍則舊長秋內常侍則舊中常侍也煬帝大業三年改內侍省為長秋監置令一人正四品少令一人從五品丞二人正七品並用士人罷內親者員省內僕內謁者局所領惟掖庭宮闈奚官三署而已亦參用士人大業五年又置謁者員皇朝依開皇復為內侍省置內侍二人今加至四人龍朔二年改為內侍監咸亨元年復舊光宅元年改為司宮臺神龍元年復為內侍中官之責極於此矣若有殊勳懋績則有拜大將軍者仍兼內侍焉內常侍六人正五品下秦有中常侍漢因之銀璫左貂給事殿省秩千石並用士人後漢悉用宦官掌侍左右入內宮賛導內外事永平中始置員數中常侍四人和帝㓜沖竇憲執政鉤盾令鄭衆等專謀禁中遂收憲印綬超遷大長秋封鄛鄉侯由是宦官用事其員稍增中常侍至十人改為金璫左貂鄧後臨朝委用漸大兼領卿署非復掖庭永巷之職順帝已下迭居端要獻帝末有董卓之難自是諸官署悉用士人焉後魏有中謁者僕射等官員至太武帝時有宦人宗愛文明馮後時宦官用事而大者令僕小者卿守趙默為選曹尚書張佑封異姓王北齊中侍中省有中常侍二人掌出入門禁隋內侍省內常侍二人煬帝改為內承奉正五品皇朝復為內常侍
  內侍之職掌在內侍奉出入宮掖宣傳制令總掖庭宮闈奚官內僕內府五局之官屬內常侍為之貳凡季春吉日皇后親蠶於公桑享先蠶於北郊則升壇執儀周禮內宰雲仲春詔王后帥內外命婦始蠶於北郊以為祭服續漢志三月皇后帥公卿列侯夫人親蠶祀先蠶於東郊魏遵周禮蠶於北郊晉武楊皇后蠶於西郊依漢故事東晉闕宋孝武大明四年於臺城西白石里為西蠶設兆域置殿七門及蠶觀歴齊梁陳並有其禮後魏無聞北齊置蠶功於城北後周皇后乗翠輅帥三妃等至蠶所以少牢親祭進奠先蠶西陵氏隋於宮北三里為壇髙四尺季春上已皇后服鞠衣乗重翟帥三夫人九嬪內外命婦以太牢制幣祭先蠶於壇上用一獻祭訖親桑位於壇東面尚功進金鉤典製奉筐皇后採三條反鉤命婦各依班採五條九條而止世婦於蠶毋受功桑灑訖皇后乃還皇朝因用其禮凡中宮大駕出入則為之夾引焉大駕內謁者四人內給事二人內常侍二人內侍二人並騎分左右內寺伯一人領寺人六人分夾重翟車
  內給事八人從五品下周禮有內小臣之職掌王后之命後出入則前驅後有好事於四方則使往有好令於公卿大夫則亦如之後漢少府有給事黃門六百石常侍左右止在內宮門通中外及中宮已下衆事自魏晉至宋梁陳無其職後魏有中給事中太和二十二年改為中給事北齊中侍中省有中給事中四人煬帝改為內承直從五品皇朝復為內給事
  主事二人從九品下隋內侍省主事二人開皇十六年加置內侍主事二十員以承門閣皇朝置二人掌付事勾稽省鈔也
  內給事掌判省事凡元正冬至羣官朝賀中宮則出入宣傳凡宮人之衣服費用則具其品秩計其多少春秋二時宣送中書若有府蔵物所造者毎月中門司以其出入歴為二簿聞奏一簿留內一簿出付尚書比部勾之
  內謁者監六人正六品下
  內謁者十二人從八品下後漢大長秋屬官有中宮謁者三人四百石主報中章後魏北齊有中謁者僕射隋內侍省有內謁者監六人內謁者十二人煬帝三年罷內謁者五年又置皇朝因之內典引十八人皇朝置流外
  內寺伯二人正七品下周禮寺人掌王之內人及女官之戒令禁令隋內侍省有內寺伯二人皇朝因之
  寺人六人隋置皇朝因之流外掌中宮駕出入則執御刀
  內謁者監掌內宣傳凡諸親命婦朝㑹所司籍其人數送內侍省命婦下車則引入朝堂然後奏聞
  內謁者掌諸親命婦朝集班位
  內典引掌命婦朝參出入監引之事
  內寺伯掌糺察諸不法之事嵗大儺則監其出入掖庭局
  令二人從七品下詩之巷伯也至秦為永巷漢武帝更名掖庭有令丞後漢掖庭令一人六百石左右丞從丞各一人掌後宮貴人衆采女事魏晉並有掖庭令黃門令而非宦者後魏有掖庭監北齊長秋寺統掖庭署令丞隋內侍省統掖庭令丞各二人皇朝因之
  丞三人從八品下漢掖庭有左右丞北齊有掖庭丞隋有掖庭丞三人皇朝因之計史二人掌料功程事
  宮教博士二人從九品下北齊掖庭中山晉陽署各有宮教博士二人隋掖庭有宮教博士十三人皇朝置二人
  監作四人從九品下皇朝置監宮中雜作之事
  典事十人皇朝置流外
  掖庭局令掌宮禁女工之事凡宮人名籍司其除附功桑養蠶㑹其課業
  丞掌判局事
  計史掌料功程
  博士掌教習宮人書筭衆藝
  監作掌監當雜作 典事典諸工役
  宮闈局
  令二人從七品下周禮有閽人王宮每門四人掌王宮中門之禁凡內外命婦出入則為之辟隋置皇朝因之
  丞二人從八品下隋置皇朝因之
  內閽人二十人周禮有閽人之職皇朝因而置之
  內掌扇十六人皇朝置之
  內給使無常員齊職有散給使五十人皇朝因之
  宮闈令掌侍奉宮闈出入管鑰凡大享太廟帥其屬詣於室出皇后神主置於輿而登座焉既事納之凡宦人無官品者稱內給使親王府名散使若有官及經解免應敘選者得令長上其小給使學生五十人其博士取八品已上散官有藝業者充皆總其名籍以給其糧廩
  丞掌判局事
  內閽人掌承傳諸門管籥
  內掌扇掌中宮繖扇
  內給使掌諸門進物出物之歴
  奚官局
  令二人正八品下周禮酒人漿人籩人醢人醯人鹽人冪人女祝內司服縫人守祧並奄官所職也皆有女奴奚𨽻焉鄭𤣥雲古者男女沒入縣官皆曰奴少有才知以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女官也漢暴室丞主中婦人疾病者就此室其皇后貴人有罪亦如之梁陳大長秋寺統奚官署北齊大長秋寺統奚官署令丞隋內侍省統奚官局令丞皇朝因之
  丞二人正九品下隋置皇朝因之
  典事四人皇朝因之
  奚官局令掌奚𨽻二役宮官品命丞為之貳凡宮人有疾病則供其醫藥死亾則給其衣服各視其品命仍於隨近寺觀為之修福雖無品亦如之凡內命婦五品已上亾無親戚於墓側三年內取同姓中男一人以時主祭無同姓則所司春秋以一少牢祭焉
  內僕局
  令二人正八品下後漢大長秋屬官有中宮僕一人千石主馭北齊長秋寺統中宮僕署令丞隋內侍省統內僕局令丞煬帝大業三年廢內僕局皇朝復置
  丞二人正九品下隋置三人皇朝置二人
  駕士一百四十人皇朝置之
  典事八人皇朝置之
  內僕令掌中宮車乘出入導引丞為之貳凡中宮有出入則令居左丞居右而夾引之凡皇后之車有六一曰重翟受冊從祀享廟則供之青質金飾諸末朱輪金根朱牙其箱飾以重翟羽青油通幰青油燻朱裏朱絲絡網綉紫絡帯綉紫帷八鸞在衡鏤錫鞶纓十有二就金鑁方釳挿翟尾朱總駕蒼龍皆隋所制皇朝因之二曰厭翟公桑則供之赤質金飾諸末輪畫朱牙其箱飾以次翟羽鞶油通幰紫油燻朱裏朱絲絡網紅錦絡帯紅錦帷餘如重翟駕赤騮內命婦一品以下以次乗之三曰翟車歸寧則供之黃質金飾諸末輪畫朱牙其車幰以翟羽黃油通幰黃油燻黃裏白紅錦絡帯白闕  帷朱絲絡網餘如重翟駕黃騮闕鞶纓之色皆從車質也四曰安車臨幸則供之赤質金飾紫油通幰紫油燻未裏錦帷錦絡帶朱絲絡網駕四馬五曰四望車拜陵臨弔則供之朱質青油通幰青油燻朱裏織成帷錦絡帶朱絲絡網駕赤騮六曰金根車常行則供之朱質青油通幰紫油燻朱裏織成帷錦絡帶朱絲絡網周禮王后五輅一重翟二厭翟三安車四翟車五輦車司馬彪續漢志皇后法駕御重翟金根車交絡帷裳非法駕乗紫𦋺軺車雲虡畫輈黃金塗駕三馬貴人油畫軿車魏因之晉輿服志皇后法駕乗重翟羽蓋金根車駕青駱青帷裳雲虞畫輈常乗畫輪車先蠶乗油蓋畫雲母車駕六驪馬油畫兩轅安車為副金簿石山駢車紫絳𦋺駢車為副晉令三貴人曲蓋九嬪直蓋皆信幡宋齊梁陳畧同後魏皇后從祭御金根車親桑御雲母車駕四馬歸寧御紫𦋺車遊行御安車弔問御紺𦋺駢車駕三馬內命婦一品乗油色朱絡網車朱飾用金塗及純銀二品三品乗卷通幰車四品乗備幰車北齊因之後周皇后車十二等重翟以從祀享厭翟以祭隂社翟輅以採桑翠輅以從見賔客雕輅以歸寧篆輅以臨道法門皆錫面朱總金鉤蒼輅青輅朱輅黃輅白𤣥等輅五時出入則供之制同皇帝三妃之輅九篆輅朱輅黃𤣥白等輅皆勒面繢總夏篆夏縵墨車棧車輅車皆雕面鷖總三妃自朱輅而下六嬪自黃輅而下上媛自𤣥輅而下下媛自夏篆而下也
  典事掌檢校車乘
  駕士掌調習馬兼知內御車輿雜畜
  內府局
  令二人正八品下漢少府屬官有內者令丞後漢長秋屬官有中宮私府令主中蔵幣帛諸總裁衣被補浣皆主之後魏有內者令北齊中侍中省有內者丞一人隋內侍省統內者局丞各二人皇朝改置內府令丞
  丞二人正九品
  內府令掌中宮蔵寳貨給納名數丞為之貳凡朝㑹五品已上賜絹及雜綵金銀器於殿庭者並供之諸將有功並蕃酋辭還賜亦如之














  唐六典巻十二
<史部,職官類,官制之屬,唐六典>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十三    唐 張九齡等 撰御史臺
  御史臺
  大夫一人
  中丞二人
  侍御史四人
  主簿一人
  録事二人
  令史十五人
  書令史二十五人
  亭長六人
  掌固十二人
  殿中侍御史六人
  令史八人
  書令史十人
  監察御史十人
  令史三十四人
  御史大夫一人從三品漢書雲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銀印青綬掌副丞相成帝綏和元年更名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復為御史大夫元夀二年復為大司空歴後漢遂為三公之官獻帝建安十三年又置御史大夫魏黃初二年又省歴晉宋齊梁陳後魏北齊後周並不置大夫而以中丞為臺主隋諱忠依秦漢置御史大夫從三品大業八年降為正四品皇朝又為從三品龍朔二年改為大司憲咸亨元年復故御史臺漢名御史府後漢曰憲臺時以尚書為中臺謁者為外臺謂之三臺魏晉宋齊曰蘭臺梁陳後魏北齊隋皆曰御史臺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更名憲臺咸亨元年復故光宅元年改曰左肅政臺專知在京百司更置右肅政臺專知按察諸州加右臺大夫一人神龍元年改為左右御史臺猶置二大夫延和元年廢右臺先天二年二月復置十月又廢而大夫隨臺廢置
  中丞二人正五品漢百官表御史大夫有兩丞秩二千石一曰中丞謂之中者以其列在殿中掌蘭臺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及置司𨽻校尉以御史中丞督司𨽻司直司𨽻司直督刺史刺史督二千石下至墨綬成帝綏和元年改為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改大司空復為御史大夫元夀二年復為大司空而中丞出外為臺主更名御史長史後漢復曰中丞時宣秉拜御史中丞光武詔與司𨽻校尉尚書令三官各專席而坐京師號為三獨坐魏黃初改中丞為宮正魏鮑勛以宮正忤㫖左遷持書執法後為中丞及歴晉宋齊梁陳並以中丞為䑓主品第四梁制十八班中丞班第十一後魏改中丞曰中尉正三品太和二十三年為從三品北齊復曰中丞從三品後周秋官置司憲中大夫二人掌丞司㓂之法以左右刑罰蓋比御史中丞之職也隋省中丞官置御史大夫為臺主以持書侍御史二人代中丞之任持書侍御史者本漢宣帝元鳳中因路溫舒上書宜尚徳緩刑帝深采覧之季秋請讞時帝幸宣室齋居而決事令侍御史二人持書故曰持書侍御史歴代品秩並同御史惟北齊為從五品隋室因之大業六年加正五品八年又改為從五品皇朝因之貞觀中避髙宗諱省持書侍御史依前代置御史中丞龍朔二年改曰司憲大夫咸亨元年復故自漢以來御史中丞皆一人隋持書侍御史二人皇朝因之
  御史大夫之職掌邦國刑憲典章之政令以肅正朝列中丞為之貳其百寮有姦非隱伏得專推劾若中書門下五品已上尚書省四品已上諸司三品已上則書而進之並送中書門下凡天下之人有稱寃而無吿者與三司詰之三司御史大夫中書門下大事奏裁小事專達凡中外百僚之事應彈劾者御史言於大夫大事則方幅奏彈小事則署名而已舊彈奏皇帝視事日御史奏之自景龍三年以來皆先進狀聽進止許則奏之不許則止若有制使覆囚徒則刑部尚書參擇之凡國有大禮則乘輅車以為之導駕幸京都大夫從行則令中丞一人留在臺並殿中侍御史一人若別敕留守不在此限侍御史四人從六品下周官宗伯屬官御史掌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治令以賛冡宰凡治之者受法令焉以其在殿柱之間亦謂之柱下史秦改為侍御史史記張蒼自秦時為御史主柱下方書即其任也冠法冠一名柱後惠文冠以鐵為柱言其審固不撓也法冠者秦事雲始皇滅楚以其君冠賜御史亦名獬豸冠以獬豸獸主觸不直故執憲者以為冠漢因秦置侍御史秩六百石員十五人惠帝三年相國奏遣御史監三輔不法事有辭訟者盜賊者鑄偽錢者獄不直者繇賦不平者吏不廉者吏苛刻者踰侈及弩力十石以上者作非所當服者凡九條監者每二嵗一更常十一月奏事三月還監焉侍御史有綉衣直指出討姦猾治大獄武帝制不常置後漢皆公府掾屬髙第者為之所掌有五曹曰令曹掌律令印曹掌刻印供曹掌齋祠之事尉馬曹掌廐馬之事乗曹掌䕶駕魏置八人品第六所掌凡八部有持書曹課第曹其餘則史闕雲晉置九人所掌有十三曹曰吏曹課第曹直事曹印曹中都督曹外都督曹媒曹符節曹水曹中壘曹營軍曹法曹筭曹東晉初省課第曹置庫曹後又分庫曹為外右庫曹內左庫曹焉宋置十人元嘉中省二庫曹直雲左庫大明中復置二庫景和初復省之昇明初省營軍曹併人水曹省筭曹併入法曹而吏曹罷御史掌之齊置十人梁陳皆九人後魏八人初從五品太和末為正八品下北齊置八人從七品下後魏北齊尤重御史選御史必答策髙第始補之並分掌諸曹內外督令史以下後周秋官有司憲中士隋置八人從七品下煬帝三年改為正七品皇朝置四人加品從六品下又置內供奉員不過本數其遷改與正官資望亦齊舊制庶僕五分減一及崔隱甫為大夫奏供奉裏行並同正給案令隔品致敬比者因循侍御史已下皆與大夫抗禮開元十八年敕重申明猶未之改李適之為大夫皆受拜時議是之
  侍御史掌糾舉百僚推鞫獄訟其職有六一曰奏彈二曰三司三曰西推四曰東推五曰贓贖六曰理匭侍御史年深者一人判臺事知公廨雜事等次知西推贓贖三司受事監奏次知東推理匭之事臺中有黃卷不糾舉所職則罰之其新除者未曉制度罰有日逾萬錢者舊例新人罰止於四萬及崔隱甫為大夫以其數太廣減之以萬二千為限三院各有院長議罰則詢於雜端也凡有制敕付臺推者則按其實狀以奏若尋常之獄推訖斷於大理舊臺中無獄未嘗禁人有須留問寄禁大理李乾祐為大夫奏請於臺置獄雖則按問為便而增鞫獄之弊至開元十四年御史大夫崔隱甫奏罷之須留問者依前寄禁大理凡事非大夫中丞所劾而合彈奏者則具其事為狀大夫中丞押奏大事則冠法冠衣朱衣纁裳白紗中單以彈之小事常服而已法冠一名豸冠一角為獬豸之形取觸邪之義也凡三司理事則與給事中中書舍人更直於朝堂受表三司更直毎日一司正受兩司副押更遞如此其鞫聼亦同若三司所按而非其長官則與刑部郎中員外郎大理司直評事往訊之除三司受事及推按外每日侍御史一人承制諸奏事者並監而進退之若所論繁細不宜奏陳則隨事奏而罷之
  主簿一人從七品下漢書張忠為御史大夫署孫寳為主簿魏晉已下無聞隋煬帝大業三年始置御史臺主簿二員皇朝省一員
  録事二人從九品下
  主簿掌印及受事發辰句檢稽失兼知府廚及黃卷
  殿中侍御史六人從七品上魏氏御史二人居殿中察非法故曰殿中侍御史晉置四人東晉省二人梁陳史不載其品秩後魏初從五品太和末為從八品上北齊置十二人正八品隋開皇初改為殿中侍御史置十二人正八品下煬帝三年省武徳五年置四人正八品上貞觀二十三年加員品監察御史十人正八品上監察御史蓋取秦監郡御史以名官晉書雲孝武太元中創置檢校御史而呉混之為之沈約宋書雲古司𨽻校尉知行馬外事晉江左罷司𨽻置檢校御史專掌行馬外事是也歴宋齊梁陳無聞其職後魏太和末復置檢校御史正九品上北齊置檢校御史十二人從八品上後周秋官府有司憲旅下士八人隋初改為監察御史置十二人從八品上煬帝大業三年加正八品増置十六人大業八年加從七品後又置御史一百員從九品尋省之蓋更卑於監察矣武徳初監察御史置八人貞觀二十二年加監察二人其外又置監察御史裏行其始自馬周以布衣太宗令於監察御史裏行自此便置裏行之名
  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儀式每朝與侍御史隨仗入位在中丞下給事中中書舍人後凡冬至元正大朝㑹則具服升殿若皇帝郊祀巡省謂大駕與鹵簿則具服從旌門往來檢察視其文物之有虧闕則糾之非大備則常服凡兩京城內則分知左右巡各察其所巡之內有不法之事謂左降流移停匿不去及妖訛宿宵蒲博盜竊獄訟寃濫諸州網典貿易隱盜賦歛不如法式諸此之類咸舉按而奏之若不能糾察及故縱蔽匿則量其輕重而坐所由御史
  監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郡縣糾視刑獄肅整朝儀朝廷有不肅敬御史則糾而劾之每二人五日分和東西朝堂舊例監察正門無籍非因奏事不得入至殿廷開元七年三月敕並令隨仗而入不得供奉位在尚書員外郎後十道巡按則選判官二人以為之佐如本道務繁得量差官人歴官清幹者號為支使凡將帥戰伐大克殺獲數其俘馘審其功賞辨其真偽若諸道屯田及鑄錢其審功糾過亦如之凡嶺南及黔府選補亦令一人監其得失凡決囚徒則與中書舍人金吾將軍監之若京都忌齋則與殿中侍御史分察寺觀七品已上清官皆預行香不到則牒送法司若在京都則分察尚書六司糾其過失及知太府司農出納凡冬至祀圜丘夏至祭方丘孟春祈穀季春祀明堂孟冬祭神州五郊迎氣及享太廟則二人共監之若朝日夕月及祭社稷孔宣父齊太公蠟百神則一人率其官屬閱其牲牢省其器服辨其輕重有不修不敬則劾之凡尚書省有㑹議亦監其過謬尚書省諸司七品已上官㑹議皆先牒報臺亦一人徃監若據狀有違及不委議意而署名者糾彈之凡有敕令一御史往監即監察受命而行自監察御史已上毎日一人於本司當門直以檢察臺中出入及令史領詞訟過大夫之事若縁詞訟事須推勘者大夫便委門直御史以推之凡百官燕㑹習射亦如之












  唐六典卷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十四    唐 張九齡等 撰太常寺
  太常寺
  卿一人
  少卿二人
  丞二人
  主簿二人
  録事二人
  府十二人
  史二十三人
  博士四人
  謁者十人
  贊引二十人
  太祝三人
  祝史六人
  奉禮郎二人
  贊者十六人
  協律郎二人
  亭長八人
  掌固十二人
  太廟齋郎京都各一百三十人
  太廟門僕京都各三十二人
  兩京郊社署
  令各一人
  丞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典事三人
  掌固五人
  門僕八人
  齋郎一百一十人
  諸陵署
  令各一人
  丞一人
  録事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主衣四人
  主筆四人
  主藥四人
  典事三人
  掌固二人
  陵戶
  永康興寧二陵署
  令各一人
  丞一人
  録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典事二人
  掌固二人
  陵戶各二千一百人
  諸太子陵署
  令各一人
  丞一人
  録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典事二人
  掌固一人
  陵戸各三十人
  諸太子廟署
  令各一人
  丞一人
  録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典事二人
  掌固一人
  太樂署
  令一人
  丞一人
  府三人
  史六人
  樂正八人
  典事八人
  掌固六人
  文武二舞郎一百四十人
  鼓吹署
  令一人
  丞一人
  府三人
  史六人
  樂正四人
  典事四人
  掌固四人
  太醫署
  令二人
  丞二人
  府二人
  史四人
  主藥八人
  藥童二十四人
  醫監四人
  醫正八人
  藥園師二人
  藥園生八人
  掌固四人
  醫博士一人
  醫助教一人
  醫師二十人
  醫工一百人
  醫生四十人
  典學二人
  鍼博士一人
  鍼助教一人
  鍼師十人
  鍼工二十人
  鍼生二十人
  按摩博士一人
  按摩師四人
  按摩工十六人
  按摩生十六人
  呪禁博士一人
  呪禁師二人
  呪禁工八人
  咒禁生十人
  太卜署
  令一人
  丞二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卜正二人
  卜師二十人
  巫師十五人
  卜博士二人
  助教二人
  卜筮生四十五人
  掌固二人
  廩犧署
  令一人
  丞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典事二人
  掌固二人
  汾祠署
  令一人
  丞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兩京齊太公廟署
  令各一人
  丞一人
  録事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廟幹二人
  掌固四人
  門僕八人
  太常寺卿一人正三品唐虞之時伯夷作秩宗典三禮皋䕫典樂以教胄子周官大宗伯卿一人掌建邦天神人鬼地祇之禮秦曰奉常典宗廟禮儀至漢髙祖名曰太常惠帝復曰奉常景帝又曰太常漢制以列侯忠孝敬慎者居之秩中二千石王莽改曰秩宗後漢太常掌禮儀祭祀及行事掌賛天子大射養老大䘮皆奏其禮儀毎月前晦察行陵廟並選試博士奏其能否魏因之晉太常置功曹主簿五官等員品第三銀章青綬進賢兩梁冠五時朝服佩水蒼玉宋太常用尚書亦轉為尚書加遷選曹尚書領護等齊因之梁天監七年象四時置十二卿太常宗正司農為春卿太常位視金紫光祿大夫班第十四陳因梁後魏太常與光祿勳衛尉為三上卿位從一品下北齊太常卿掌陵廟羣祀儀制天文術數衣冠之屬太常卿第三品後周為宗伯隋太常寺卿一人正三品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奉常咸亨元年復舊光宅元年改為司禮神龍元年復故
  少卿二人正四品上周禮有小宗伯中大夫二人秦漢無聞後魏太和十五年初置少卿官太常少卿一人第三品上至二十二年降為正四品上北齊因之後周為小宗伯隋太常寺置少卿一人正四品上煬帝即位加置二人降為從四品皇朝武徳中置一人貞觀中加置二人龍朔咸亨光宅神龍並隨寺改復
  太常卿之職掌邦國禮樂郊廟社稷之事以八署分而理焉一曰郊社二曰太廟開元二十四年敕廢太廟署令少卿一人知太廟事三曰諸陵四曰太樂五曰鼔吹六曰太醫七曰太卜八曰廩犧總其官屬行其政令少卿為之貳凡國有大禮則贊相禮儀有司攝事則為之亞獻率太樂之官屬設樂縣以供其事燕㑹亦如之若三公行園陵則為之副公服乘輅備鹵簿而奉其禮若大祭祀則先省其牲器凡太卜占國之大事及祭祀卜日皆往蒞之於太廟南門之外中祀已上則太常卿蒞卜若小祀及非大祀則太卜令蒞卜也凡大駕巡幸出師克獲皆擇日吿於太廟太廟有修造亦如之凡仲春薦冰及四時品物甘滋新成者皆薦焉凡有事於宗廟少卿率太祝齋郎入薦香燭整拂神幄出入神主將享則與良醖令實尊罍凡備大享之器服有四院各以其物而分貯焉一曰天府院蔵瑞應及伐國所獲之寳禘祫則陳之於廟庭二曰御衣院蔵乗輿之祭服三曰樂縣院主蔵六樂之器物四曰神㕑院主蔵御廩及諸器物
  丞二人從五品上秦有奉常丞漢因之比千石魏晉宋置一人宋百官春秋太常丞視尚書郎銅印黃綬一梁冠品第七掌舉陵廟非法齊因之梁班第五梁𨕖部太常丞舊用員外郎遷尚書郎天監七年改視尚書郎陳因之後魏太常丞五品下太和二十二年降為七品上北齊從六品下隋太常丞二人從六品下大業三年増為五品皇朝因之
  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漢官儀鹵簿篇太常駕四馬主簿前車八乗有鈴下侍閣辟車騎吏五伯等員梁天監七年十二卿各置主簿一人遷為五官功曹又位不登十八班者別為七班太常主簿班第四梁𨕖太常主簿視二衛主簿陳因之後魏不見北齊太常寺有功曹五官主簿等隋太業中主簿二人武徳中正八品上貞觀中從七品上
  録事二人從九品上晉令太常置主簿録事北齊亦置之隋増置二人皇朝因之丞掌判寺事凡大享太廟則修七祀於太廟西門之內若祫享則兼修配享功臣之禮
  主簿掌印勾檢稽失省署鈔目
  録事掌受事發辰
  太常博士四人從七品上漢書百官表雲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員多至數十人髙祖時叔孫通始為博士定禮制後漢置十四人魏因之晉中興書博士之職端委佩玉朝之大典必詢度焉當道正詞克厭人望然後為可齊宋太常府有博士亦謂之太學博士梁陳亦兼統國學博士後魏太常博士從七品下北齊置四人品同魏隋因之置謁者三十人賛引六十人皇朝武徳中置博士二員正八品上貞觀中加其員品減謁者置十人賛引二十二人
  謁者十人秦漢有謁者即今通事舍人隋太常寺有謁者三十人皇朝減置十人
  贊引二十人隋太常寺有賛引六十人貞觀中省置二十人
  太常博士掌辨五禮之儀式奉先王之法制適變隨時而損益焉凡大祭祀及有大禮則與太常卿以導賛其儀凡王公已上擬諡皆跡其功徳而為之褒貶議諡職事官三品已上散官二品已上佐史録行狀申考功勘校下太常擬諡訖申省議定奏聞無爵稱子沈約諡法雲晉大興三年始詔無爵諡皆稱子也養徳丘園聲實明著則諡曰先生大行則大名小行則小名之舊有周官諡法大戴禮諡法又漢劉熈注諡法一卷晉張靖𢰅諡法兩卷又有廣諡一卷至梁沈約總集諡法凡有一百六十五卷若大祭祀卿省其牲器謁者為之導若小祀及公卿大夫有嘉禮亦命謁者以贊相焉
  太祝三人正九品上禮記曰天子建天官先六太則有太祝之置此夏殷之制也周禮太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掌六祝之詞順祝年祝令祝化祝瑞祝策祝以事鬼神祈福祥也秦漢奉常屬官有太祝令丞後漢太祝令一人六百石丞二人晉宋皆有太祝令丞齊職儀太祝令品第七四百石銅印墨綬進賢一梁冠絳朝服用三品勳位梁𨕖部太祝令與二廟令品秩同陳氏因之後魏太祝令從五品中太和二十二年改為正九品上北齊太常寺置太祝令丞後周太祝下大夫一人隋太祝署令一人丞一人太祝八人祝史十六人煬帝廢太祝署以太祝屬寺後又増為十人皇朝減置七人後又增置九人開元二十三年減六人祝史減七人
  祝史六人晉太祝令史三十人後魏祝史從七品中隋置十六人皇朝武徳中置十二人今減六人奉禮郎二人從九品上漢大鴻臚有治禮郎三十七人晉太常諸博士有治禮史二十四人大行令有治禮郎四人後魏治禮郎從六品下太和二十二年改為從九品下北齊司儀置奉禮郎三十人後周治禮中士一人下士一人隋太常寺有治禮郎十六人其後改為奉禮郎又置賛者十二人煬帝減奉禮郎置六人皇朝武徳中為治禮郎置四人永徽之後改為奉禮郎開元二十三年減二人掌師賛者以供其事
  太祝掌出納神主於太廟之九室而奉享薦禘祫之儀凡國有大祭祀盥則奉匜既盥則奉巾帨凡郊廟之祝板先進取署乃送祠所將事則跪讀祝文以信於神禮成而焚之凡大祭祀卿省牲則循牲而吿充禮告訖牽牲以授太官既享則以牲之毛血置之於豆而尊焉𩜹入而徹之既享則酌上樽之福酒且減胙肉加之於爼以賛祭酒歸胙之禮又奉玉帛之篚及牲首之俎俟禮成行焚瘞之儀也凡祭天及日月星辰之玉帛則焚之祭地及社稷山嶽則瘞之海瀆則沈之奉禮郎掌設君臣之版位以奉朝㑹祭祀之禮版位黑質赤文天子方尺有二寸厚三寸太子方九寸厚二寸公卿已下方七寸厚一寸有半天子版位題曰皇帝位太子曰皇太子位百官題曰某品位凡祭祀朝廷以賛導焉凡祭祀朝㑹設庶官之位文左武右東西相向北方為上東方南方之使次於文官之下西方北方之使次於武官之下二王之後列於武官之下褒聖侯敘於文官之列凡有事於神祇則設御位於壇之東南從祀公卿獻官及掌事者位於壝之內外若有事於宗廟則設位於廟庭之中宗廟之子孫列焉昭穆異位去爵從齒也凡尊彞之制十有四祭祀則陳之一曰太尊二曰著尊三曰犧尊四曰象尊五曰壷尊六曰山罍七曰概尊八曰散尊九曰山尊十曰蜃尊十一曰鷄彞十二曰鳥彞十三曰斚𢑴十四曰黃𢑴又陳勺羃篚坫之位以奉其事有事於神祇則用太尊至於山罍有事於宗廟則春夏用鷄鳥之𢑴秋冬用黃斚之𢑴星之外官用概尊嶽鎮海瀆用山尊山林川澤用蜃尊衆星及丘陵已下用散尊也凡祭器之位簠簋為前登鉶次之籩豆為後簋鉶籩豆之位在廟堂上俱陳側階之北每坐四簋次之以六鉶次之以六登籩豆為後毎坐異之皆以南為上屈陳而下也凡大祭祀及朝㑹在位者拜跪之節皆贊導之賛者承傳焉又設牲版之位以成省牲之儀凡春秋二仲公卿巡行諸陵則主其威儀鼓吹之節而相其禮焉
  協律郎二人正八品漢書武帝時李延年善新聲以為協律都尉後漢亦有之至魏武帝平荊州得杜䕫能識舊樂章以為協律都尉晉改為協律校尉宋齊亦有其官梁太常屬官有協律校尉後魏有協律郎太和初協律中郎從四品下協律郎從五品上至二十年協律正八品下北齊太常屬官有協律郎二人隋太常寺協律郎二人皇朝因之
  協律郎掌和六律六呂以辨四時之氣八風五音之節陽為六律所以統氣類物仲冬為黃鍾孟春為太簇季春為姑洗仲夏為㽔賓孟秋為夷則季秋為無射隂為六呂所以旅陽宣氣季冬為大呂仲春為夾鍾孟夏為仲呂季夏為林鍾仲秋為南呂孟冬為應鍾凡律管之數起於九以九相乘八十一以為宮三分去一五十四以為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為角黃鍾為宮太簇為商姑洗為角林鍾為徵南呂為羽還相為宮以生其聲焉凡太樂鼓吹教樂則監試為之課限太樂署教教雅樂大曲三十日成小曲二十日清樂大曲六十日大文曲三十日小曲十日燕樂西涼龜茲疎勒安國天竺髙昌大曲各三十日次曲各二十日小曲各十日髙麗康國一曲鼔次署棡鼓一曲十二日三十日大鼔一曲十日長鳴三聲十日鐃鼓一曲五十日歌簫笳一曲各三十日大橫吹一曲六十日節鼓一曲二十日笛簫觱篥笳桃皮觱篥一曲各二十日小鼓一曲十日中鳴三聲十日羽葆鼓一曲三十日錞於一曲五日歌簫笳一曲各三十日小橫吹一曲六十日簫笛觱篥桃皮觱篥一曲各三十日成凡教樂淫聲過聲凶聲慢聲皆禁之淫聲若鄭衛者過聲失哀樂之節凶聲亾國之聲音若桑間濮上者慢聲不恭者也使陽而不敢散隂而不敢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暢於中發於外以應天地之和若大祭祀饗燕奏樂於庭則升堂執麾以為之節制舉麾鼓祝而後樂作偃麾戞敔而後止兩京郊社署令各一人從七品下周人建國左宗廟右社稷祭天於南郊之圜丘就陽位也祭地於北郊之方壇就隂位也故有典祀中士二人下士四人以時而祭則徵役於司𨽻帥其屬而修除之秦漢奉常屬官有太祝令丞景帝改為祠祀武帝更曰廟祀後漢祠祀屬少府魏晉有太祝令丞宋有明堂令丞掌宗祀五帝之事齊有太祝及明堂令梁太常卿統明堂太社等令丞北齊太廟令丞兼領郊祠崇虛二屬丞郊祀掌五郊羣神崇虛掌五嶽四瀆神祠後周有司郎上士一人中士一人又有司社中士一人下士一人隋太常統郊社署令又署門僕齋郎皇朝因之
  丞一人從八品上隋置皇朝因之
  門僕八人隋有二人
  齋郎一百一十人後魏祀官齋郎九品中隋郊社署有齋郎一百人
  郊社令掌五郊社稷明堂之位祠祀祈禱之禮丞為之貳凡大祭祀則設神坐於壇上而別其位上帝之神席以藳秸衆神席以莞升中於太山則藉以三脊之茅與奉禮設尊罍篚羃之具太官令實之凡有事於百神則立燎壇而先積柴焉大祀燎壇方一丈髙丈有二尺中祀方八尺其髙一丈下祀方五尺髙如其方凡有合朔之變則置五兵於太社矛居東㦸居南鉞在西矟在北巡察四門立𥎞於壇四隅朱絲縈之以𠉀變過時而罷之
  獻陵昭陵乾陵定陵橋陵恭陵署令各一人從五品周禮有冢人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為左右至漢奉常管諸陵縣諸陵亦各有丞令至元帝元光元年分穆陵邑屬三輔後漢先帝陵令毎令各一人秩六百石毎陵所皆置萬戶晉太常綂陵令丞主簿録事戶曹史禁備史各一人侍一人凡吏四人卒一人宋太常統陵令齊職儀每陵令一人品第七秩四百石銅印墨綬進賢一梁冠絳朝服舊用三品勳位孝建三年改為二品梁太常統陵監其後改為令班第二品正第九陳承梁制秩六百石北齊太常寺亦統諸陵令丞後周守陵毎陵上士一人隋令諸署毎陵令一人皇朝因之開元二十五年諸陵廟隸宗正寺
  丞一人從七品下漢魏晉諸陵並有丞宋齊梁陳並有陵令無丞北齊有丞隋諸陵丞各一人有主衣主輦主藥等員皇朝因之
  録事一人皇朝置
  陵戶乾陵橋陵昭陵各四百人獻陵定陵恭陵各三百人
  陵令掌先帝山陵率屍守衛之事丞為之貳凡朔望元正冬至寒食皆修享於諸陵若橋陵則曰獻羞焉凡功臣宻戚諸陪陵𦵏者聽之以文武分為左右而列墳髙四丈已下三丈巳上若父祖陪陵子孫從葬者亦如之若宮人陪葬則陵戶為之成墳凡諸陵皆置留守領甲士與陵令相左右兆域內禁人無得葬埋古墳則不毀
  永康興寧二陵署令各一人從七品下
  丞一人從八品下
  陵令掌山陵營兆之事率其戶而守陵焉兵仗並皆給之丞為之貳
  隱章懷懿徳節愍惠莊文恵宣七太子陵署各令一人從八品下按漢武帝戾太子園有官吏自後不見並皇朝置之
  丞一人從九品下
  太子陵令丞皆掌陵園守衛
  諸太子廟令各一人從八品上
  丞一人正九品下有後則官為置廟子孫自主其祭無後者以近族人為主縁祭樂𩜹並官供之
  太子廟令丞皆掌灑掃開闔之節四時享祭之禮太樂署令一人從七品下周禮太司樂中大夫二人樂師下大夫四人掌成均之法以樂舞教國子雲門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之舞樂師掌國學之政教國子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之節又有太師下大夫二人掌六律六呂以合隂陽之聲至秦漢奉常屬官有太樂令丞又少府屬官有樂府令丞後漢太常樂令一人六百石魏復為太樂令丞黃初中以杜䕫為之使正雅樂時散騎侍郎鄧靜善詠雅樂歌師丑胡能習宗祀之曲舞師馮肅曉知前代諸儛䕫與創定遷協律都尉至晉元帝並太樂於鼓吹宋太常有太樂令丞齊因之品第七四百石銅印墨綬進賢一梁冠絳朝服梁太常屬官有太樂令班第一品從九又別領清商丞太樂有庫丞與清商丞並三品勳位陳因之後魏太和十五年置太樂官有太樂博士六品下北齊太常寺有太樂令丞後周有司樂上士中士隋太常寺統太樂令丞二人皇朝因之開元二十三年各減一人
  丞一人從八品下歴代皆有一人隋置二人皇朝因之開元二十三年減一人樂正八人從九品下後周依周官置樂師上士一人中士一人隋太樂署有樂師八人清商有樂師二人至煬(「旦」改為「𠀇」)帝改曰正加置十人蓋採古樂正子春而名官皇朝因之
  典事八人流外番官
  文武二舞郎一百四十人周禮韎師主舞者十有六人旄人主舞者衆寡無數漢太常樂令有八佾舞三百八十一隋太常樂署有舞郎三百
  太樂令掌教樂人調合鍾律以供邦國之祭祀饗燕丞為之貳凡天子宮縣太子軒縣宮縣之樂鎛鍾十二編鍾十二編磬十二凡三十有六簴宗廟與殿庭同郊丘社則二十簴面別去編鐘磬各二簴也東方西方磬簴起北鐘簴次之南方北方磬簴起西鐘簴次之鎛鐘在編縣之間各依辰位四隅建鼓左柷右敔又設笙竽笛簫箎塤繫於編鐘之下隅歌琴瑟箏築繫於編磬之下其在殿庭前則加鼓吹十二按於建鼓之外羽葆之鼔大鼓金錞歌簫笳置於其上焉又設登歌鐘磬節鼓琴瑟箏築於堂上笙簫和簫箎塤於堂下宮縣登歌工人皆介幘朱連裳革帯烏皮履鼓人及堦下工人皆武弁朱褠衣革帶烏皮履若在殿庭加白練𧛾襠白布襪鼓吹按工人亦如之也軒縣之樂去其南面鎛鐘編鍾編磬各三凡九簴設於辰丑申之位三建鼓亦如之餘如宮縣之制凡宮縣軒縣之作則奏二舞以為衆樂之容一曰文舞二曰武舞宮縣之舞八佾軒縣之舞六佾文舞之制左執籥右執翟二人執纛以引之文舞六十四人供郊廟服委貌冠𤣥絲布大袖白練領褾白紗中單絳領𤣥絲布大口袴革帶烏皮履白布襪其執纛人衣冠各同也武舞之制左執干右執戚二人執旌居前二人執鞀鼓二人執鐸四人持金錞二人奏之二人執鐃以次之二人執相在左二人執雅在右武舞六十四人供郊廟服平冕餘同文舞若供殿庭服武弁平巾幘金支緋絲布大袖裶絲布緉襠甲金飾白練𧛾襠錦騰蛇起梁帶豹文大口布袴烏布□其執旌人衣冠各同當色舞人餘同工人也凡簨簴飾以崇牙旅蘓樹羽宮縣則金五博山軒縣則金三博山凡樂器之飾天地之神尚赤宗廟及殿庭尚彩東宮亦赤凡中宮之樂則以大磬代鐘鼓餘如宮縣之制凡磬天地之神用石宗廟及殿庭用玉凡有事於天神用雷鼓雷鞀地神用靈鼓靈鞀宗廟及帝社用路鼓路鞀皆建於宮縣之內凡大燕㑹則設十部之伎於庭以備華廟用承先之舞諸太子廟用凱安之舞凡祭昊天上帝及五方帝大明夜明之樂皆六成夾鍾宮調三成黃鍾角調一成太簇徵調一成姑洗羽調一成若五郊迎氣黃帝用黃鍾宮調青帝用姑洗角調白帝用太簇商調赤帝用林鍾徵調黒帝用南呂羽調
  祭皇地祇神州社稷之樂皆八成林鐘宮調二成太簇角二成姑洗徵二成南宮羽二成享宗廟之樂九成黃鍾宮三成大呂角二成太簇徵二成應鍾羽二成其餘祭祀三成而已皆用姑洗之調凡習樂立師以教毎歳考其師之課業為上中下三等申禮部十年大校之若未成則又五年而校之量其優劣而黜陟焉諸無品博士隨番少者為中第經十五年有五上考者授散官直本司若職事之為師者則進退其考習業者亦為之限既成得進為師凡樂人及音聲人應教習皆著簿籍覈其名數而分番上下短番散樂一千人諸州有定額長上散樂一百人太常自訪召闗外諸州者分為六番闗內五番京兆府四番並一月上一下五百里外兩番併上六番者上日教至申時四番者上日教至午時皆教習檢察以供其事若有故及不任供奉則輸資錢以充伎衣樂器之用
  鼓吹署令一人從七品下周禮鼓人中士六人掌六鼓四金之音所謂雷鼓靈鼓路鼓鞀鼓鼛鼓晉鼔金錞和鼓金鐲節鼓金鐃止鼓金鐸通鼔崔豹占今注云漢代鼔角橫吹者始張騫使西域得摩訶兠勒一曲其後李延年因之立為二十八解若隴頭折楊栁赤之陽黃鵠覃子望行人出闗入闗出塞入塞之曲是也其短簫鐃吹者雜出漢代多戰陣之聲若思悲翁艾如張上之回戰城南樹上郎𤣥雲朱鷺之曲是也後漢少府屬官有承華令典黃門鼓吹百三十五人百戱師二十七人晉遂置鼓吹令丞屬太常元帝省大樂並於鼓吹哀帝又省鼓吹而存太樂宋齊並無其官至梁太常卿統鼓吹令丞及清商署陳因之後魏闕文北齊太常領鼓吹令丞掌百戱鼔吹樂人等事又兼黃戸局掌供樂人衣服等太樂又領清商部隋太常寺統鼓吹清商二令丞各二人皇朝因省清商並於鼓吹開元二十三年減一人
  丞一人從八品下隋置二人皇朝因之開元二十三年減一人
  樂正四人從九品下其說已具太樂樂正下隋清商署樂師二人煬帝改為樂正也鼓吹令掌鼓吹施用調習之節以備鹵簿之儀丞為之貳凡大駕行幸鹵簿則分前後二部以綂之前部掆鼔十二夾金鉦十二次大鼓一百二十次長鳴一百二十次鐃鼓十二夾歌簫笳各二十四次大橫吹一百二十節鼓二夾笛簫觱篥笳桃皮觱篥二十四次掆鼓十二夾金鉦十二次小鼓一百二十次中鳴一百二十次羽葆鼓十二夾歌簫笳各二十四後部羽葆鼓十二夾歌簫笳各二十四次鐃鼓十二夾歌簫笳各二十四次小橫吹一百二十夾笛簫觱篥笳桃皮觱篥各二十四大駕鼓吹並朱漆畫大鼓小鼓加金鍻羽葆鼓鐃節鼓皆五綵重蓋其羽葆鼓仍飾以羽葆長鳴中鳴大小橫吹五綵衣幡緋掌畫蛟龍五綵腳大角幡亦如之大鼓長鳴大橫吹節鼓及橫吹後笛簫觱篥等工人服皆緋地苣文袍袴及帽金鉦挏鼓小鼔中鳴小橫吹及橫吹後笛簫觱篥笳桃皮觱篥等工人服並青地苣文袍袴及帽羽葆鐃鼓及歌簫笳工人服並武弁朱褠衣革帯大角二人平巾幘緋衫白布大口袴其鼓吹王師服與大角同以下主師服亦准此也法駕則三分減一小駕則減大駕之半皇太后皇后出則如小駕之制凡皇太子鼓吹亦有前後二部前部則掆鼔金鉦各二次大鼔三十六次長鳴三十六鐃鼓二簫笳各六次掆鼓金鉦各二次小鼓一十六次中鳴三十六後部則鐃吹一部鐃鼓二夾簫笳各六橫吹一部橫吹十節鼓一夾笛觱篥簫笳各五大鼔小鼓無金鍻羽葆長鳴中鳴大橫吹五綵衣幡緋掌畫蹲豹五綵腳餘並同上親王已下亦各有差親王鼓吹掆鼓金鉦各一次大鼔十八次長鳴十八次掆鼓金鉦各一次小鼓十中鳴十後部鐃吹一部鐃鼓一夾簫笳各四次橫吹一部橫吹六節鼓一夾笛簫觱篥笳各四第一品鼓吹掆鼓金鉦各一大鼔十六長鳴十六鐃吹一部鐃一簫笳各四橫吹一部橫吹六節鼓一笛簫觱篥各四二品鼓吹掆鼓金鉦各一大鼓十四鐃吹一部鐃一簫笳各四橫吹一部橫吹六節鼓一笛簫觱篥各四三品鼓吹掆鼓金鉦各一大鼓十四鐃吹一部鐃一簫笳各二橫吹一部橫吹四笛簫觱篥笳各一三品鼓吹減二品大鼓之四橫吹之二四品鼓吹又減大鼓之二而去其橫吹一品已下三品已上鼓吹並朱漆鐃及節鼓長鳴大橫吹五綵衣幡緋掌畫蹲豹五綵腳大角幡亦如之其大鼓長鳴大笛橫吹節鼓及橫吹後笛簫觱篥笳等工人服緋紬帽赤布袴褶金鉦掆鼓工人服青紬帽青布袴褶鐃鼓簫笳工人服武弁朱褠衣革帶大角工人服平巾幘緋衫白布大口袴四品鐃鼓及簫笳工人衣服同三品餘鼓皆緑沈金鉦掆鼓大鼓工人服青紬帽青布袴褶凡鉦鼓並列於道左鼔右鉦大駕之鉦鼓皆加八角紫繖皇太子之鉦鼔加六角紫繖王公已降加四角青繖凡大駕行幸有夜警晨嚴之制大駕夜警十二曲中警七曲晨嚴三通皇太子夜警九曲公卿已下夜警七曲晨嚴並三通夜警衆一曲轉次而振晨嚴之曲第一曰元驎合遝第二曰元驎他固夜第三曰元驎跋至慮凡大駕鹵簿一千八百三十八人分為二十四隊列為二百一十四行小駕鹵簿一千五百人分為二十四隊列為一百二十行東宮鹵簿六百二十四人分為九隊列為三十一行凡合朔之變則帥工人設五鼓於太社執麾旒於四門之塾置龍牀焉有變則舉麾擊鼓齊發變復而止馬射則設掆鼓金鉦施龍牀而偶作焉二人聲作著苣文袍袴褶大儺則帥鼔角以助侲子之唱唐禮鼓角十人為一隊太醫署令二人從七品下周禮有醫師上士下士秦少府屬官有太醫令丞無員多至數十人後漢又有藥丞一人魏因之晉氏宗正屬官有太醫令丞銅印墨綬進賢一梁冠絳朝服品第七過江省宗正而太醫以給門下省宋齊太醫令丞𨽻侍中梁門下省有太醫令丞令班第十一丞為三品勳位陳因之魏有太醫博士助教北齊太常寺統太醫令丞後周有太醫下大夫小醫上士隋太常寺統太醫署丞令有主藥醫師藥園師按摩呪禁博士煬帝又置醫監五人醫正十人皇朝因之
  丞二人從八品下秦漢以來皆有丞一人至隋又置二人皇朝因而不改
  醫監四人從八品下醫正八人從九品下後周有醫正上士中士下士隋煬帝置醫監五員醫正十員皇朝減之隋又有藥園師藥生等皇朝因之
  醫師二十人醫工一百人周禮有醫師上士下士漢有醫工長第五倫補為淮陽王醫工長是也隋太醫有師二百人皇朝置二十人醫工一百人
  醫生四十人典學二人後周醫正有醫生三百人隋太醫有生一百二十人皇朝置四十人貞觀後置典學二人
  太醫令掌諸醫療之法丞為之貳其屬有四曰醫師鍼師按摩師咒禁師皆有博士以教之其考試登用如國子監之法諸醫鍼生讀本草者即令識藥形而知藥性讀明堂者即令驗圖識其孔穴讀脈訣者即令逓相診𠉀使知四時浮沈澁滑之狀讀素問黃帝鍼經甲乙脈經皆使精熟博士月一試太醫令丞李一試太常丞年終總試若業術過於見任官者即聼補替其在學九年無成者退從本色凡醫師醫正醫工療人疾病以其痊多少而書之以為考課毎嵗常合傷寒時氣瘧痢傷中金瘡之藥以備人之疾病者藥園師以時種蒔收採諸藥京師置藥園一所擇良田三頃取庶人十六已上二十已下充藥園生業成補藥師凡藥有隂陽配合子母兄弟根葉花實草石骨肉之異及有毒無毒隂乾曝乾採造時月皆分別焉凡藥八百五十種三百六十神農本經一百八十二名醫別録一百一十四新修本草新附一百九十四有名無用皆辨其所出州土毎嵗貯納擇其良者而進焉
  醫博士一人正八品上助教一人從九品上晉代以上手醫子弟代習者令助教部教之宋元嘉二十年太醫令秦承祖奏置醫學以廣教授至三十年省後魏有太醫博士助教隋太醫有博士二人掌醫皇朝武徳中博士一人助教二人貞觀中減置一人又置醫師醫工佐之掌教醫生
  醫博士掌以醫術教授諸生習本草甲乙脈經分而為業一曰體療二曰瘡腫三曰少小四曰耳目口齒五曰角法諸醫生既讀諸經乃分業教習率二十人以十一人學體療三人學瘡腫三人學少小二人學耳目口齒一人學角法體療者七年成少小及瘡腫五年耳目口齒之疾並角法二年成
  鍼博士一人從八品上鍼助教一人九品下皇朝置又置鍼師鍼工佐之以教鍼生也
  鍼博士掌教鍼生以經脈孔穴使識浮沉澁滑之𠉀又以九鍼為補瀉之法一曰鑱鍼取法於布鍼長一寸六分大其頭銳其末令不得深入主熱在皮膚者二曰圓鍼取法於絮鍼長一寸六分主療分間氣三曰鍉鍼取法於黍粟之銳長二寸半主邪氣出入四曰鋒鍼取法於絮鍼長一寸六分刃三隅主決癰出血五曰劍鍼取法於劍令其未如劍鋒廣二分半長四寸主決大癰腫六曰圓利鍼取法於氂直圓銳長一寸六分主取四支癰暴痺七曰亳鍼取法於毫毛長一寸六分主寒熱痺在胳者八曰長鍼取法於綦鍼長七寸主取深邪逺痺九曰火鍼取法於鋒長四寸主取火氣不出闗節凡此九鍼以法九州九野之分九鍼之形及所主疾病畢矣凡鍼疾先察五臓有餘不足而補瀉之人心蔵神肺蔵氣肝蔵血脾蔵肉腎蔵志內連骨髄外通津液以成四支九竅十六節三百六十五部必先知其病之所在凡鍼生習業者教之如醫生之法鍼生習素問黃帝鍼經明堂脈訣兼習流注偃側等圖赤鳥神鍼等經業成者試素問四條黃帝鍼經明堂脈訣各二條
  按摩博士一人從九品下崔寔政論雲熊經鳥伸延年之術故華陀有六禽之戱魏文有五槌之鍜仙經雲戶樞不朽流水不腐謂欲使骨節調利血脈宣通即其事也隋太醫有按摩博士二十人皇朝因之貞觀中減置一人又置按摩師按摩工佐之教按摩生也
  按摩師四人按摩工十六人隋太醫有按摩師一百二十人無按摩工皇朝置之按摩生十五人隋太醫有按摩生一百人皇朝武徳中置三十人貞觀中減置十五人也按摩博士掌教按摩生以消息導引之法以除人八疾一曰風二曰寒三曰暑四曰濕五曰飢六曰飽七曰勞八曰逸凡人支節府藏積而疾生導而宣之使內疾不留外邪不入若損傷折跌者以法正之
  咒禁博士一人從九品下隋太醫有呪禁博士一人皇朝因之又置呪禁師呪禁工以佐之教呪禁生也
  呪禁博士掌教呪禁生以呪禁拔除邪魅之為厲者有道禁出於山居方術之士有禁呪出於釋氏以五法神之一曰存思二曰禹步三曰營目四曰掌決五曰手印皆先禁食葷血齋戒於壇塲以受焉
  太卜署令一人從八品下周禮有太卜下大夫卜師上士掌方兆功兆義兆弓兆之法有龜人中士掌六龜之屬主天子卜筮之事秦漢奉常屬官有太卜令丞武帝置太卜博士後漢並於太史乂靈臺待詔員有龜卜三人易筮二人魏晉宋齊梁陳無其職後魏有太卜博士從七品下北齊太常有太卜丞後周有太卜下大夫小卜上士及又有龜占中士隋太常寺有太卜令丞皇朝因之
  丞二人正九品下隋有一人皇朝加置一人
  卜正二人從九品下煬(「旦」改為「𠀇」)帝省太卜博士置太卜十人卜正二十人皇朝減置二人卜師二十人隋置皇朝因之
  巫師十五人周禮有男巫女巫無數其師中士巫能制神之處位次主者隋太卜署有男巫十六人女巫八人
  卜博士二人從九品下助教二人隋有太卜博士助教皇朝因之卜筮生四十五人隋有卜生四十人筮生三十人
  太卜令掌卜筮之法以占邦家動用之事丞為之貳一曰龜二曰兆三曰易四曰式凡龜占辨龜之九類五色依四時而用之一曰石龜二曰泉龜三曰蔡龜四曰江龜五曰洛龜六曰海龜七曰河龜八曰淮龜九曰旱龜春用青靈夏用赤靈秋用白靈冬用黑靈四季之月用黃靈龜上員象天下方法地甲有十三文以象十二月一文象閏邉下甲有二十八匡法二十八宿骨有六間法六府匡有八間法八卦文有十二柱法十二時故象天地辨萬物者矣欲知龜神骨白如銀欲知龜聖千里徑正欲知龜志看龜十字分四時所灼之體而用之春灼後左足夏灼前左足秋灼前右足冬灼後右足凡兆以千里徑為母兩翼為外正立為木正橫為土內髙為金外髙為火細長芒動為水兆有仰伏倚著落起發摧折斷動之狀而知其吉凶又視五行十二氣一曰受氣二曰胎三曰養四曰生五曰沐浴六曰冠帶七曰臨官八曰王九曰老十曰病十一曰死十二曰葬以占之凡五兆之策三十有六用三十六筭六變而成卦一變為兆再變成卦二為甲乙三為丙丁四為戊巳五為庚辛六為壬癸其用五行相生相尅相扶相抑大抵與氣同占凡易之策四十有九用四十九筭分而揲之其變有四一曰單爻二曰拆爻三曰交爻四曰重爻凡十八變而成卦又視卦之八氣王相囚死胎沒休廢及飛伏世應而使焉凡八純之卦十六變而復初為一變次曰二變三曰三變四曰四變五曰五變六為遊魂七為外戒八為內戒九為歸魂十為絶命十一為血脈十二為肌肉十三為體骨十四為棺槨十五為冡墓凡內卦為貞朝占用之外卦為悔暮占用之凡式占辨三式之同異一曰雷公式二曰太乙式並禁私家畜三曰六壬式士庶通用之凡用式之法周禮太史抱天時與太師同車鄭司農雲抱式以知天時也今其局以楓木為天棗心為地刻十二辰下布十二辰以加占為常以月將加卜時視日辰隂陽以立四課一曰日之陽二曰日之隂三曰辰之陽四曰辰之隂四課之中察其五行取相尅者三傳為用又辨十二將十二月神十二將以天一為首前一曰螣蛇二朱雀三六合四勾陳五青龍後一曰天后二太隂三𤣥武四太常五白獸六天空前盡於五後盡於六天一立中為十二將又有十二月之神正月登明二月天魁三月從魁四月傳送五月小吉六月勝先七月太卜八月天閏九月太衝十月功曹十一月大吉十二月神後凡隂陽雜占吉凶悔吝其類有九決萬民之猶豫一曰嫁娶二曰生産三曰厯注四曰屋宅五曰祿命六曰拜官七曰祠祭八曰發病九曰殯葬凡厯注之用六一曰大㑹二曰小㑹三曰雜㑹四曰歳㑹五曰除建六曰人神凡祿命之義六一曰祿二曰命三曰驛馬四曰納音五曰湴河六曰月之宿也皆辨其象數通其消息所以定吉凶焉凡國有祭祀則率卜正占者卜日於太廟南門之外命龜既灼而占之命龜曰假爾泰龜有常乃授卜正作龜與衆占之乃吿太常卿曰某日從乃徹龜也先卜上旬不吉次卜中旬下旬若卜國之大事亦如卜日之儀凡歲季冬之晦帥侲子入於宮中堂贈大儺天子六隊太子二隊周禮男巫冬堂贈無方無筭鄭𤣥雲贈送也歲終以禮送不祥其行必由堂始巫與神通言東則東西則西可近則近可逺則逺無常數大儺禮選人年十二已上十六已下為侲子著假面衣赤布袴褶二十四人一隊六人作一行也方相氏右執戈左執楯而導之一人為方相氏著假面黃金四目䝉熊皮𤣥衣朱裳唱十二神以逐惡鬼甲作食𣧑胇胃食虎椎伯食魅騰簡食不祥攬諸食咎伯奇食夢彊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隨食觀錯斷食巨窮奇騰根共食蠱儺者既出乃磔雄於宮門及城之四門以祭焉
  廩犧署令一人從八品下周禮牧人下士掌牧六牲以供祭祀秦漢內史左馮翊屬官有廩犧令丞尉後屬大司農後漢河南尹屬官有廩犧令丞魏晉因之宋齊亦有令丞齊職儀令品第七秩四百石銅印墨綬進賢一梁冠絳朝服今用三品勳位梁太常卿統廩犧令丞為三品勳位陳因之後魏令從五品下北齊太常寺屬官有廩犧令丞隋及皇朝因之
  丞一人正九品上隋置二人皇朝因之開元二十三年減一人
  廩犧令掌薦犧牲及粢盛之事丞為之貳凡三祀之牲牢各有名數昊天上帝之牲以蒼犢皇地祇之牲以黃犢神州之牲以黝犢五帝之牲各以方色犢大明青牲夜明白牲宗廟社稷嶽鎮海瀆先農先蠶前代帝王孔宣父齊太公廟等皆以太牢風師雨師靈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祿及五龍祠司永諸太子廟皆以少牢其餘則以特牲凡冬至圜丘加羊豕各九夏至方丘羊豕各五五郊迎氣羊豕各二蜡祭神農伊耆已下方別各用少牢凡大祀養牲在滌九旬中祀三旬小祀一旬其牲方色難備者以純色代之凡吿祈之牲不養凡祭祀之犧牲不得捶撲傷損死則埋之病則易之凡藉田所収九穀納於神倉以供粢盛及五齊三酒之用若有餘及穰藳供飼犧牲焉凡供別祀用太牢者則三牲加酒脯及醢犢羊豬各一酒二斗脯四段醢四合凡大祭祀則與太祝以牲就牓位太常卿省牲則北面吿腯乃牽牲以授太官而用之
  汾祠署令一人從七品下
  丞一人從八品上開元二十一年
  汾祠令丞掌神祀享祭灑掃之制
  兩京齊太公廟署令各一人從七品下
  丞各一人從八品上開元十八年
  太公廟令丞掌門闔灑掃及春秋二仲釋奠之禮




  唐六典卷十四
<史部,職官類,官制之屬,唐六典>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十五    唐 張九齡等 撰光祿寺
  光祿寺
  卿一人
  少卿二人
  丞二人
  主簿二人
  録事二人
  府十一人
  史二十一人
  亭長六人
  掌固六人
  太官署
  令二人
  丞四人
  府四人
  史八人
  監膳十人
  監膳史十五人
  供膳二千四百人
  掌固四人
  珍羞署
  令一人
  丞二人
  府三人
  史六人
  典事八人
  餳匠五人
  掌固四人
  良醖署
  令二人
  丞二人
  府三人
  史六人
  監事掌醖二十人
  掌匠十三人
  奉觶一百二十人
  掌固四人
  掌醢署
  令一人
  丞二人
  府二人
  史四人
  主醢十人
  醤匠二十三人
  酢匠十二人
  䜴匠十二人
  葅醢匠八人
  掌固四人
  光祿寺卿一人從三品漢書百官表雲郎中令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祿勲掌宮殿門戶秩中二千石今雖取其名職務則別後漢兼掌郊祀三獻獻帝末又改為郎中令魏文帝黃初元年復為光祿勳晉光祿勳有署丞功曹主簿五官等員東晉哀帝興寧二年省並司徒孝武帝寧康元年復置魏晉已來無三署郎光祿勳不復居禁中宮殿門戸猶屬焉宋齊因之梁置十二卿除勳字光祿卿為冬卿班第十一陳因梁後魏光祿卿從第一品下太和二十二年重次職令九卿並第三品北齊光祿寺置卿掌諸膳食帳幕器物肴藏隋光祿寺置卿少卿丞主簿録事等員統太官肴藏良醖等署令丞開皇三年廢光祿入司農十二年復置煬帝即位降卿為從三品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宰寺正卿咸亨中復舊光宅元年改為司膳寺卿神龍元年復舊
  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後魏太和十五年初置少卿官第三品上至二十二年降為正四品上北齊因之隋初依北齊煬(「旦」改為「𠀇」)帝即位加置一人降為從四品皇朝置一人貞觀中加置二人龍朔咸亨光宅神龍並隨寺改復
  光祿卿之職掌邦國酒醴膳羞之事緫太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之官屬修其儲備謹其出納少卿為之貳凡國有大祭祀則省牲鑊視濯溉若三公攝祭則為之終獻朝㑹燕饗則節其等差量其豐約以供焉
  丞一人從六品上漢光祿勲丞一人秩比千石魏晉因之銅印黃綬宋齊列卿丞並視朝請梁天監七年改視員外郎陳因之後魏列卿丞從五品中太和二十二年第七品上北齊光祿寺丞一人從六品隋因之加置三人大業五年加為從五品皇朝改為六品
  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漢官儀光祿有主簿晉令亦置主簿宋齊因之梁天監七年位不登十八班者別置七班主簿位三班陳因之後魏闕文北齊光祿寺有功曹五官主簿隋光祿寺主簿一人皇朝因之武徳中正八品上貞觀之後遂改焉
  録事二人從九品上晉令光祿勳置録事史北齊光祿寺置録事等員隋光祿寺録事三人並流外為之皇朝置二員掌寺事
  主簿掌印勾檢稽失
  録事掌受事發辰
  太官署令二人從七品下周禮有庖人外饔中士蓋其任也秦漢少府屬官太官湯官令丞太官主膳食湯官主餅餌漢官儀太官令秩二千石桓帝延熹元年使太官令得補二千石置四丞魏氏因之晉光祿勳屬官有太官令宋侍中屬官有太官令一人齊因之梁門下省領太官陳因之後魏北齊分太官令為尚食中尚食尚食門下省領之中尚食集書省領之太官光祿卿領之尚食中尚食掌知御膳太官掌知百官之饌後周有典庖中士一人隋光祿寺統太官署令丞皇朝置令二人
  丞四人從八品下周禮庖人外饔有下士秦有太官丞漢太官二丞後漢太官丞一人三百石又有左丞甘丞湯官丞果丞桓帝時太官置四丞又有左右丞魏晉宋齊並有太官丞梁有四人又有市買丞正廚丞後魏北齊有太官丞一人後周內膳有中士四人隋太官署有丞八人皇朝置四人
  監膳十人從九品下晉太官令有廚史二十四人後周內膳有主食十二人隋太官有監膳十一人武徳中太官監膳八人貞觀中加置十二人開元二十三年減二人
  監膳史十五人皇朝貞觀中置
  供膳二千四百人隋太官供膳二千人皇朝武徳中置一千五百人永徽中加置二千四百人太官令掌供膳之事丞為之貳凡祭之日則白卿詣諸廚省牲鑊取眀水於隂鑑取眀火於陽燧火以供㸑水以實尊帥宰人以鑾刀割牲取其毛血實之於豆遂烹牲焉又帥進饌者實簠簋設於饌幕之內凡冬至圜丘之祀昊天上帝籩豆各十二簠簋㽅爼各一配帝亦如之五帝籩豆各去其二大眀夜眀又去其二內官中官籩豆各二簠簋爼各一外官衆星籩豆各一簠簋爼各一孟春祈榖之祀昊天上帝配帝五方帝如冬至之儀孟春雩祀昊天上帝配帝五方帝如祈榖之儀五帝籩豆各八簠簋㽅爼各一五官籩豆各二簠簋爼各一季秋享眀堂如雩祀五郊迎氣正坐配坐籩豆各十二簠簋㽅爼各一五星十二辰二十八宿五官籩豆各二簠簋爼各一蜡祭大眀夜眀籩豆各十簠簋爼各一神農伊耆籩豆各四簠簋爼各一五星已下凡九十八坐籩豆各二簠簋爼各一丘陵以下凡八十五坐籩豆各一簠簋爼各一朝日夕月籩豆各十簠簋㽅爼各一風師雨師靈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祿籩豆各八簠簋爼各一夏至方丘祭皇地祇籩豆各十二簠簋㽅爼各一配帝亦如之神州籩豆各四簠簋㽅爼各一嶽鎮已下籩豆各二簠簋爼各一邱陵已下籩豆各一簠簋爼各一孟冬祭神州籩豆各十二簠簋㽅爼各一配帝亦如之太社太稷籩豆各十簠簋鈃爼各二配帝亦如之馬祖馬社先牧馬歩籩豆各八簠簋爼各一時享太廟每室籩豆各十八簠二簋二㽅三鈃三爼三七祀及配帝功臣每坐籩豆各二簠簋爼各一舊制籩豆十二開元十四年加籩豆各六二帝社先蠶籩豆各十簠二簋二㽅三鈃三爼三配坐亦如之司寒籩豆八簠簋俎各一五龍祠每坐籩豆各八簠簋㽅鈃爼各一釋奠於孔宣父籩豆各十簠簋各二㽅鈃爼各三配坐亦如之從祀八十六坐籩豆各二簠簋爼各一釋奠於齊太公籩豆各十簠簋各二㽅鈃爼各三配坐亦如之凡籩之實有石鹽魚脯棗栗菱芡白餅黒餅糗餌粉餈豆之實有葅醢𩛆食糝食豚胉簠簋之實有黍稷稻粱㽅實大𡙡鉶實肉𡙡凡祭有牲者皆豚右胖體十一前節三肩臂臑後節二肫胳正⿱兆目 -- 脊一脡⿱兆目 -- 脊一橫脊一長脇 短脇一代脇一背二骨以並脊從前為正脇傍中為正凡朝㑹燕饗九品已上並供其膳食凡供祭祀致齊之官則依其品秩為之差降若國子監春秋二分釋奠百官之觀禮亦如之左右廂南衙文武職事五品已上及貟外郎供饌百盤餘供中書門下供奉官及監察御史毎日常供具三羊六參之日加一羊焉行奉從官供六羊釋奠觀禮具五羊冬月則加造湯餅及黍𦞦夏月加冷淘粉粥寒食加餳粥正月七日三月三日加煎餅正月十五日晦日加餻糜五月五日加粽䊦七月七日加研餅九月九日加餻十月一日加黍䐈並於常食之外而加焉凡行幸從官應供膳食亦有名數其南北衙從官𢎞文崇文舘史舘集賢殿書院學士及修譔校理官吏並供五品凡宿衛當上及命婦朝參燕㑹者亦如之
  珍羞署令一人正八品下周禮有籩人奄一人女籩十人奚二十人掌四籩之實則朝事之籩饋食之籩加籩羞籩之實也後漢少府屬官有甘丞主饍供果丞主果晉太官令有餳官史二人又有果官二人北齊光祿寺肴藏令後周有肴藏中士一人下士一人隋光祿有肴藏令皇朝因之長安中改為珍羞署神龍初復為肴藏署開元初又改焉領餳匠五人
  丞二人正九品下後周有肴藏下士一人北齊有肴藏署丞隋肴藏署丞二人武徳中置一人貞觀中加至二人長安神龍開元並隨署改復
  典事八人隋肴藏署有掌事十人武徳中有典事十四人貞觀中減之
  餳匠五人皇朝置
  珍羞令掌供庻羞之事丞為之貳以實籩豆陸産之品曰榛栗脯修水物之類曰魚鹽菱芡辨其名數㑹其出入以供祭祀朝㑹賔客之禮
  良醖署令二人正八品下周禮有酒正中士下士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辨五齊三酒之物又有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百人掌為五齊三酒以供祭祀賔客後漢少府有湯官丞主酒晉太官有監釀吏四人酒丞一人四百石齊職儀食官局有酒吏一人梁有酒庫丞北齊光祿寺有清漳令丞主造酒冬春萬石夏秋半之後周有酒正中士二人下士四人隋有良醖署令二人皇朝武徳中置一人貞觀中加至二人領掌醖酒匠奉觶等
  丞二人正九品下隋有良醖丞四人皇朝二人
  監事二人從九品下皇朝置
  掌醖二十人隋有五十人
  酒匠三十人皇朝置
  奉觶一百二十人隋置一百人
  良醖令之職掌供邦國祭祀五齊三酒之事丞為之貳五齊一曰汎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四曰醍齊五曰沈齊三酒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凡郊祀之日帥其屬以實尊罍太尊為上實以汎齊著尊次之實以醴齊犧尊次之實以盎齊象尊次之實以醍齊壺尊次之實以沈齊山罍為下實以三酒配帝著尊為上實以沈齊犧尊次之實以醍齊象尊次之實以盎齊山罍為下實以清酒五帝日月俱以太尊實以沈齊其內官之象尊實以醴齊中官之壺尊實以沈齊外官之概尊實以清酒衆星之散尊實以昔酒齊加眀水酒加𤣥酒各實扵上尊若享太廟供其鬱鬯之酒以實六彛若應進者則供春暴秋清酴醾桑落等酒今內有郢州春酒本因其州出羙酒初張去奢為刺史進其法今則取郢州人為酒匠以供御及時燕賜
  掌醢署令一人從八品周禮有醢人奄二人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掌四豆之實則朝事之豆饋食之豆加豆羞豆之實也又有醢人奄二人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掌五虀七葅以供祭祀賔客之事齊職儀諸公府有釀倉典軍二人後周有掌醢中士一人下士十二人隋掌醢署令一人皇朝因之領主醢醬匠酢匠豉匠葅醢等匠
  丞二人從九品下隋置皇朝因之
  主醢十人隋有掌醢十人武徳中為主醢加至十四人貞觀中減焉
  掌醢令掌供醯醢之屬而辨其名物丞為之貳一曰鹿醢二曰兎醢三曰羊醢四曰魚醢和其麴櫱視其多少而為之品齊凡祭神祇享宗廟用葅醢以實豆燕賔客㑹百官用醢醬以和𡙡


  唐六典卷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十六    唐 張九齡等 撰衛尉宗正寺
  衛尉寺
  卿一人
  少卿二人
  丞二人
  主簿二人
  録事二人
  府六人
  史十一人
  亭長四人
  掌固六人
  兩京武庫
  令各一人
  丞一人
  府一人
  史六人
  監事一人
  典事二人
  掌固四人
  武器署
  令一人
  丞二人
  府二人
  史六人
  監事一人
  典事二人
  掌固四人
  守宮署
  令一人
  丞二人
  府二人
  史四人
  監事二人
  掌設六人
  幕士一千六百人
  掌固四人
  宗正寺
  卿一人
  少卿二人
  丞一人
  主簿二人
  録事一人
  府五人
  史九人
  亭長四人
  掌固四人
  崇𤣥署
  令一人
  丞一人
  府二人
  史三人
  典事六人
  掌固二人
  衛尉寺卿一人從三品漢書百官表雲衛尉秦官也掌宮門衛屯兵漢因之景帝中六年更名中大夫令後元年復為衛尉屬官有公車司馬衛士旅賁三令丞又諸屯衛𠉀司馬二十二官皆屬焉又有長樂建章甘泉衛尉各掌其宮之職不常置後漢衛尉又有南宮北宮衛士令丞餘同前漢茍綽百官表衛尉品第三銀章青綬五時朝服武冠佩水蒼玉過江省宋孝建元年復置齊因之梁天監七年置十二卿衛尉與廷尉大匠為秋卿班第十二位視侍中兼統武庫令陳因之後魏衛尉卿從第一品下太和二十二年降為第三品北齊因之隋衛尉掌軍器儀仗帳幕以監門衛掌宮門屯兵煬帝降卿為從三品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衛寺正卿咸亨中復舊光宅元年又改為司衛寺卿龍朔元年復故
  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後魏太和十五年初置少卿官第三品上二十二年降為正四品上北齊因之隋煬帝降為從四品皇朝因之貞觀中置二人龍朔咸亨光宅神龍並隨寺改復
  衛尉卿之職掌邦國器械文物之政令緫武庫武器守宮三署之官屬少卿為之貳凡天下兵器入京師者皆籍其名數而藏之凡大祭祀大朝㑹則供其羽儀節鉞金鼓帷帟茵席之屬其應供宿衛者每嵗二時閲之其有損弊者則移於少府監及金吾修之
  丞二人從六品上秦漢衛尉丞一人比千石魏晉並同宋孝建元年増置一人梁陳各一人梁選簿列卿丞班第三後魏列卿丞從五品中太和二十二年第七品上北齊衛尉丞一人從六品下隋衛尉丞二人品同北齊大業五年復為從五品皇朝改為從六品上
  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漢官儀鹵簿篇衛尉駕四馬主簿前車八乘有鈴下侍閤辟車騎吏等員晉令衛尉主簿二人宋齊衛尉並有主簿員梁天監七年十二卿各置主簿位三班陳因之北齊衛尉寺有主簿隋主簿二人皇朝武徳中置二人正八品貞觀中減置一人從七品上後又置二人
  録事一人從九品上
  丞掌判寺事凡器械出納之數大事則承制勑小事則由省司
  主簿掌印句檢稽失
  録事掌受事發辰
  武庫令兩京各一人從六品下周禮有司甲下大夫司弓矢下大夫司兵中士司戈盾下士並武庫之任也漢屬執金吾後漢太僕屬官有考工令丞主作兵器弓弩刀鎧之屬成則付執金吾入武庫又雲武庫令六百石魏晉因之宋尚書庫部屬官有武庫令掌軍器齊因之梁衛尉寺統武庫署令丞掌甲兵及吉凶儀仗後周依周官隋衛尉寺統武庫署令二人皇朝因之後減置一人
  丞一人從八品下漢魏晉時並有武庫丞北齊亦同隋有武庫丞二人皇朝因之後減一人監事一人正九品上
  武庫令掌藏天下之兵仗器械辨其名數以備國用丞為之貳凡軍皷之制有三一曰銅鼓二曰戰皷三曰鐃皷世本曰巫咸作皷周官雲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以鼖鼓鼓軍事然鼓名實繁享祀所用並具太樂鼓吹署令銅鼓蓋南中所置軍旅之間即有戰鼓復有鐃鼓焉金之制有四一曰錞二曰鐲三曰鐃四曰鐸周禮雲以金錞和鼓以金鐲節鼓以金鐃止鼓以金鐸通鼓鄭𤣥雲鐲鉦也軍行鳴之以節鼓鐃如鈴無舌鳴之以止鼓鐸大鈴振以通鼓司馬職曰卒長執鐃兩司馬執鐸公司馬執鐲司馬振鐸行軍鳴鐲鼓退鳴鐃且卻兵戰擊鼓以進之擊金以止之弓之制有四一曰長弓二曰角弓三曰稍弓四曰格弓釋名曰弓穹也張之穹然其末曰彇言肅邪也以骨為之曰弭中央曰弣所撫持也今長弓以桑柘歩兵用之角弓以筋角騎兵用之稍弓短弓也利扵近射格弓綵飾之弓羽儀所執弩之制有七一曰擘張弩二曰角弓弩三曰木單弩四曰大木單弩五曰竹竿弩六曰大竹竿弩七曰伏逺弩釋名曰弩怒也有怒勢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鈎弦者曰牙似牙齒也牙外曰郭為牙之規郭也合名之曰機言如機之巧也亦言如門戶樞機開闔有節也蔡邕曰冀州強弩幽州突騎天下之精也漢書有逺望連弩射法十五篇華嶠後漢書雲陳敬王寵善弩射其秘法以天覆地載參連為竒入有三微三小三微為經三小為緯萬勝之方然要在機牙其射至十發十中皆仝孔魏氏春秋曰諸葛亮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鐡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周禮司弓掌六弓四弩今擘張弩小弩歩兵所用角弓弩騎兵所用木單竹竿伏逺等弩其力益大所及漸遠箭之制有四一曰竹箭二曰木箭三曰兵箭四曰弩箭周禮司弓矢掌八矢之法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矰矢茀矢用諸弋射恆矢庫矢用諸散射方言曰自關而東謂之矢江淮之間謂之鏃關西謂之箭其本曰鏑體曰幹其旁曰羽其矢末曰括其括旁曰義又通俗文曰骨鏃曰骲鐡鏃曰鏑鳴箭曰骹靃葉曰鈚皆古之制也竹箭以竹為笴諸箭亦通用木箭以木為笴唯利射獵兵箭剛鏃而長用之射甲弩箭皮羽而短用之䧟堅也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鄣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釋名曰刀末曰鋒其本曰環今儀刀蓋古班劔之類宋晉已來謂之御刀後魏曰長刀皆施龍鳳環至隋謂之儀刀裝以金銀羽儀所執鄣刀蓋用鄣身以御敵橫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於隋陌刀長刀也歩兵所持蓋古之斷馬劔槍之制有四一曰漆槍二曰木槍三曰白幹槍四曰撲頭槍釋名曰矛冐也刃下冐矜也丈八尺曰矟馬上所執蓋今之漆槍短騎兵用之木槍長歩兵用之白幹槍羽林所執撲頭槍金吾所執也甲之制十有三一曰眀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細鱗甲四曰山文甲五曰烏鎚甲六曰白布甲七曰皁絹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歩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鎻子甲十有三曰馬甲甲似物之孚甲以自衛也史記曰椘人鮫革以為甲漢書曰魏氏武卒衣三屬之甲謂上身一髀禈一兠鍪一凡三屬也今眀光光要細鱗山文鳥鎚鎻子皆鐡甲也皮甲以犀兕為之其餘皆因所用物名焉彭排之制有六一曰膝排二曰團排三曰漆排四曰木排五曰聯木排六曰皮排釋名曰彭旁也在旁排敵禦冦也纂文曰鹵大楯也今謂之彭排故諸葛亮曰帳下持彭排百枚其膝團漆木皮皆古制也蓋亦因其所用物為名焉旗之制三十有二一曰青龍旗二曰白獸旗三曰朱雀旗四曰𤣥武旗五曰黃龍負圖旗六曰應龍旗七曰龍馬旗八曰玉馬旗九曰鳳凰旗十曰鸞旗十一曰鵕䴊旗十二曰太平旗十三曰麒麟旗十四曰飛麟旗十五曰飛黃旗十六曰駃騠旗十七曰白澤旗十八曰五牛旗十九曰犀牛旗二十曰金牛旗二十一曰兕旗二十二曰三角獸旗二十三曰角端旗二十四曰吉利旗二十五曰騼䮷旗二十六曰騶牙旗二十七曰黃鹿旗二十八曰白狼旗二十九曰赤熊旗三十曰辟邪旗三十一曰苣文旗三十二曰刃旗周禮司常掌九旗之名物日月為常交龍為旂通帛為旃雜帛為物熊虎為旗鳥隼為旟龜蛇為旐全羽為旞析羽為旌列子曰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以雕鶡鷹鳶為旗今白澤旗朱雀辟邪𤣥武等旗金吾隊所執青龍白獸麒麟角端赤熊等旗左右衛隊所執鳳凰飛黃吉利兕旗太平等旗驍衛隊所執五牛飛麟駃騠鸞旗犀牛鵕䴊騼䮷等旗武衛隊所執應龍三角玉馬白狼龍馬金牛等旗領軍隊所執黃龍負圖黃鹿騶牙蒼鳥等旗威衛隊所執苣文旗腳為苣文刄旗火爛燔也袍之制有五一曰青袍二曰緋袍三曰黃袍四曰白袍五曰皁袍説文曰袍襺也以絮曰襺以緼曰袍今之袍皆繡畫以武豹鷹鸇之類以助兵威也器用之制有八一曰大角樂録曰角者説雲蚩尤氏率䰣魎與黃帝戰於涿鹿帝乃始命吹角為龍鳴以禦之至魏武北征烏丸度沙漠而軍士思歸扵是減為中鳴而尤更悲矣胡角者本以應胡笳之聲後漸用之故有長鳴中鳴故角凡三部今唯有大角金吾主之也二曰纛後漢有纛頭每天子行幸及大軍征伐則建於旗上隋煬帝親征遼左毎百人置一纛皇朝因而用之三曰鉞斧石氏星經曰天鉞一星在井旁輿服志曰鉞黃帝所造塗以黃金行則載以車可以斬戮傳雲湯伐昆吾躬把大鉞武王入商國周公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王以鉄為之六韜雲武王軍中有大柯斧刄廣八寸重八斤名為天鉞即今之大鉞也魏晉已來上公親征猶假其器四曰鐵蒺䔧漢書晁錯上疏雲磊石渠答注云渠答鐵蒺䔧也至隋煬帝征遼布鐵菱扵地亦其類也五曰棒太公六韜曰方扇及鐵棓重十二斤柄長五尺千二百枚一名天棓星占雲天棓五星天之枚也六曰鉤越絶書雲船軍之備必備長斧長鉤長鈎者所以鉤引敵船七曰鐵盂古謂之盂蓋今之鉄鍋也為軍中食器也八曰水斗漢書雲斗所以量多少今軍中用斗以汲水凡諸道行軍皆給鼓角三萬人已上給大角十四具大鼓二十面二萬人已上大角八具大鼓十四面萬人已上大角六具大鼓十面萬人已下臨事量給其鎮軍則給三分之二凡大駕親征及大田廵狩以羝羊猳豬雄鷄釁鼓若皇太子親征及大將軍出師則用猳肫凡有赦則先建金鷄兼置鼓扵宮城門之右視大理及府縣囚徒至則撾其鼓関東風俗傳雲宋孝王嘗問先逹司馬膺之曰後魏北齊赦日建金鷄事膺之曰按海中星占天鷄星動必當有赦蓋王者以鷄為赦𠉀按其所設其制始扵後魏不知起自何帝也隋書刑法志曰北齊赦曰皆武庫令設金鷄及鼓扵闕門右撾鼓千聲宣赦釋囚徒隋因之牛𢎞大興記曰赦日建金鷄自後魏以來常然或雲起扵呂后未之詳也
  武器署令一人正八品下隋行䑓尚書省有武器監令録事皇朝永徽中始置其署以主器仗
  丞二人從九品下隋置皇朝因之
  監事一人從九品下
  武器署令掌在外戎器辨其名物㑹其出入丞為之貳凡大祭祀大朝㑹大駕廵幸則納扵武庫供其鹵簿若王公百官拜命及㛰葬之禮應給鹵簿及三品已上官合列棨㦸者並給焉
  守宮署令一人正八品下漢少府屬官有守宮令丞主御紙筆墨及財物諸用並封泥之事晉光祿勲屬官有守宮令梁陳大匠卿屬官有守宮令貟北齊光祿寺統守宮令丞掌凡張設之事隋衛尉守統守宮署令二人皇朝減一人
  丞二人正九品下隋守宮丞四人皇朝減置二人
  監事二人從九品下
  守宮署令掌邦國供帳之屬辨其名物㑹其出入丞為之貳凡大祭祀大朝㑹大駕廵幸則設王公百官位扵正殿南門外若吏部禮部兵部考功試人則供帳幕之屬若王公婚禮亦供其張具
  宗正寺卿一人從三品石氏星經雲宗正二星在帝座東南周禮小宗伯掌三族之別以辨親踈漢百官表雲宗正秦官掌親屬平帝元始四年更名宗伯王莾並其官扵秩宗光武復置續漢書百官志宗正掌序録王國嫡庻之次宗室親屬逺近漢宗正之官不以他族椘元王子郢客劉辟強劉徳等逓為之魏亦以宗室居之晉桓溫奏省屬太常宋齊並不置梁天監七年乃置焉宗正春卿位視列曹尚書皆以宗室為之班第十三陳因之後魏亦曰宗正卿第二品上北齊第三品隋開皇初宗正卿三品煬帝為從三品皇朝因之光宅元年改為司屬神龍初復為宗正
  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後魏太和中初置少卿第三品二十三年為第四品隋初正四品煬帝降為從四品皇朝因之
  丞一人從六品上漢宗正有丞秩干石厯魏晉亦如之東晉省宋齊因之梁宗正丞為四班陣六百石第八品後魏第七品北齊因之隋初丞二人並七品下煬帝大業五年増為從五品皇朝置一人從六品上
  主簿二人從七品上天監十年置為七班陳因之北齊同隋置二人皇朝置一人開元二十五年加一人自卿以下並扵宗室中擇才行者補授也
  録事一人從九品上
  宗正卿之職掌皇九族六親之屬籍以別昭穆之序紀親䟽之列並領崇𤣥署少卿為之貳九廟之子孫其族五十有九光皇帝一族定州刺史乞豆景皇帝之族六譙蔡畢雍郇鄭譙王蔡王二族無後元皇帝之族三梁蜀漢梁王漢王二族無後髙祖之族二十有一隠太子衛巢椘荊漢鄷周徐韓彭鄭霍號道鄧舒魯江宻滕隠太子衛王巢王椘王荊王漢王鄷王周王八族無後太宗之族十有三恆山椘呉濮齊蜀蔣越紀代江趙曹椘王齊王蜀王越王江王代王趙王七族無後恆山王貞觀中降為庻人開元二十四年孫適之為御史大夫朝政肅清多所綱紀上嘉其才能因追雪而復舊焉髙宗之族六梁許澤郇孝敬章懐梁王許王孝敬三族無後郇王追封許王中宗之族四懿徳庻人節閔殤帝懿徳太子庻人重福殤帝並無後睿宗之族五寧王惠莊惠文惠宣隋王隋王無後凡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之親分五等皆先定扵司封宗正受而統焉凡皇周親皇后父母為第一等準三品皇大功親皇小功尊屬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周親為第二等準四品皇小功親皇緦麻尊屬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周大功親為第三等準五品皇緦麻親為第四等皇袒免親太皇太后小功卑屬皇太后皇后緦麻親及舅母姨夫為第五等並準六品其籍如州縣之法凡大祭祀及冊命朝㑹之禮皇親諸親應陪位豫㑹者則為之簿書以申司封若皇親為王公子孫應襲封者亦如之
  丞掌判寺事
  主簿掌印及勾檢稽失
  崇𤣥署令一人正八品下北齊有昭𤣥寺掌釋道二教置大統一人都維那三人亦有主簿功曹員以管諸州縣沙門又鴻臚寺統典寺署有丞一人後周有司寂上士中士掌法門之政又有司𤣥中士下士掌道門之政隋置崇𤣥署令丞煬帝改佛寺為道塲改道觀為𤣥壇各置監丞皇朝又為崇𤣥署令又置諸寺觀監𨽻鴻臚寺毎寺觀各監一人貞觀中省開元二十五年敕以為道本𤣥元皇帝之教不宜屬鴻臚自今已後道士女道士並宜屬宗正以光我本根故署亦隨而𨽻焉其僧尼別𨽻尚書祠部也丞一人正九品下北齊昭𤣥寺有僧祇部丞隋崇𤣥署丞一人皇朝因之
  崇𤣥令掌京都諸觀之名數道士之帳籍與其齋醮之事丞為之貳



  唐六典卷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十七    唐 張九齡等 撰太僕寺
  太僕寺
  卿一人
  少卿二人
  丞四人
  主簿二人
  録事二人
  府十七人
  史三十四人
  獸醫六百人
  獸醫博士一人
  學生一百人
  亭長四人
  掌固六人
  乘黃署
  令一人
  丞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典事八人
  駕事一百四十人
  羊車小史八人
  掌固六人
  典廐署
  令二人
  丞二人
  府四人
  史八人
  主乘六人
  典事八人
  執馭一百人
  駕士八百人
  掌固六人
  典牧署
  令三人
  丞四人
  府四人
  史八人
  監事八人
  典事十六人
  主輅七十四人
  駕士一百六十人
  掌固四人
  車府署
  令一人
  丞一人
  史二人
  典事四人
  馭士一百七十五人
  掌固六人
  諸上牧監
  監各一人
  副監二人
  丞二人
  主簿一人
  録事一人
  府三人
  史六人
  典事八人
  掌固四人
  中牧監副監丞府各減一人典事史減二人
  下牧監典事掌固減二人
  沙苑監
  監一人
  副監一人
  丞一人
  主簿一人
  録事一人
  府三人
  史六人
  典事四人
  掌固二人
  太僕寺卿一人從三品周禮有太僕下大夫二人穆王命伯冏為太僕正漢書百官表雲太僕秦官掌輿馬秩中二千石有兩丞屬官有大廐未央廐家馬三令各五丞一尉又車府路軨騎馬駿馬四令丞又龍馬閑駒橐泉騊駼承華五監長丞又邉郡六牧師苑令各三丞又有中太僕掌皇太后輿馬不常置漢官儀雲天子駕出太僕御屬車八十一乘後漢有車府未央廐長樂廐令丞魏因之晉太僕銀章青綬五時朝服進賢兩梁冠佩水蒼玉品第四丞一人部丞五人置功曹主簿五官等員統典農典虞都尉典虞丞牧官都尉左右中典牧都尉典牧令諸羊牧丞乘黃驊騮龍馬三廏令過江省其後又置成帝咸和七年省併宗正蓋有事則權置無事則省宋因晉不置若如祀則權置太僕執轡事畢省齊亦如之梁天監七年置十二卿太僕與太府少府為夏卿統南牧左右牧龍廐內外廐班第十陳因之後魏太僕卿第二品上又置少卿太和二十二年九卿並第三品北齊太僕寺統驊騮左右龍左右牝駞牛司羊乘黃車府等署後周依周官隋太僕寺統驊騮乗黃龍廐車府典牧牛羊等署煬帝降卿為從三品減驊騮署入殿內省尚乗局改龍廐曰典廐署又有左右駮皁二廐加置主乗司庫司廩官罷牛羊署皇朝因之而省駮皁等諸官龍朔二年改為司馭寺正卿咸亨中復舊光宅元年改為司僕寺神龍元年復故
  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後魏太和十五年九卿各置少卿一人品第三上二十二年降為正四品上北齊因之隋加至二員煬帝降為從四品上皇朝因之龍朔咸亨光宅神龍隨寺改復
  太僕卿之職掌邦國廐牧車輿之政令緫乗黃典廐典牧車府四署及諸監牧之官屬少卿為之貳凡國有大禮大駕行幸則供其五輅屬車之屬凡監牧所通羊馬籍帳則受而㑹之以上扵尚書駕部以議其官吏之考課凡四仲之月祭馬祖馬歩先牧馬社
  丞四人從六品上秦漢太僕有兩丞秩千石後漢一人魏晉並因之東晉宋省或置宋齊省梁天監七年置十二卿各有丞列卿丞通視朝請班第三陳因之後魏列卿丞從五品中太和未降為七品上北齊丞一人從六品下隋太僕丞三人品同北齊大業五年加為從五品皇朝復為從七品上武徳中減置二人永徽中加一人開元初又加一人領獸醫博士學生等
  主簿二人從七品上天監七年十二卿各置主簿二人位不登十八班者別置七班主簿班第三陳因之北齊置一人隋置二人皇朝因之武徳中品正第八貞觀中加至從七品上
  錄事二人從九品上
  丞掌判寺事凡補獸醫生皆以庻人之子考試其業成者補為獸醫業優長者進為博士
  主簿掌印勾檢稽失省署抄目
  錄事掌受事發辰
  乗黃署令一人從七品下乗黃古神馬名亦曰飛黃背有角日行萬里六韜雲乗黃震死淮南子云天下有道飛黃伏皁然車馬職仝後漢有未央廐今長樂廐丞至魏遂改為乗黃廐晉因之宋太常屬官有乗黃令一人掌乗輿金根車及安車追鋒諸馬車齊職儀雲乗黃獸名也龍翼馬身黃帝乗之而僊因以名廐乗黃令品第七秩四百石銅印墨綬進賢一梁冠絳朝服梁太常屬官有乗黃令丞三品勲位陳因之後魏有乗黃令丞北齊掌諸輦輅隋太僕寺統乗黃署令丞皇朝因之領駕士羊車小史等丞一人從八品下魏有乗黃丞晉因之宋齊並有乗黃令無丞梁陳後魏北齊隋並有乗黃丞皇朝因之乗黃令掌天下車輅辨其名數與馴馭之法丞為之貳凡乗輿五輅周禮巾車式掌王五輅有王金象革木之制至秦唯乗金根車漢承秦制以為承輿晉武帝始備五輅為天子法車宋齊梁陳相因不絶後魏五輅各依方色並駕五馬後周設六官置司輅之職皇帝之輅十有二等一曰蒼輅二曰青輅三曰朱輅四曰黃輅五曰白輅六曰𤣥輅七曰玉輅八曰碧輅九曰金輅十曰象輅十一曰革輅十二曰木輅後閲視武庫得魏舊物有乾象輦駕二十四馬又有大樓輦車駕二十牛又有象輦初駕二象後以六駞代之皆魏天興中之所制也宣帝以來皆服御之兼以賜皇后隋開皇元年以魏周輿輦非古之制皆廢毀改造五輅也一曰玉輅祭祀納後則乗之二曰金輅饗射郊征還飲至則乗之三曰象輅行道則乗之四曰革輅廵狩臨兵事則乗之五曰木輅田獵則乗之凡玉輅青質以玉飾諸末駕六蒼龍金輅赤質以金飾諸末駕六赤駮象輅黃質以黃飾諸末駕六黃騮革輅白質鞔之以革駕六白駱木輅黒質漆之駕六黒驪也五輅皆重輿左青龍右白獸金鳳趐畫苣文鳥獸黃屋左纛金鳳一在軾前十二鑾在衡二鈴在軾龍輈前設障塵青蓋三層黃裏繡飾上設博山方鏡下圓鏡樹羽輪金根朱班重牙左建旂十有二旒皆畫升龍其長曳地青繡綢槓右載闟㦸長四尺廣三尺黼文旂首金龍頭銜錦結綬及緌帶垂鈴金鑁方釳挿翟尾五焦鏤錫 --(右上『日』字下一橫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鞶纓十二就  鞶纓皆從輅質耕根車青質三重蓋飾如玉輅安車金飾重輿曲壁八鑾在衡紫油通𨏥紫油纁朱裏朱絲絡網朱鞶纓朱覆髪具絡四望車制同安車金飾八鑾在衡青油通𨏥青油纁朱裏朱絲絡網大駕則太僕卿馭五輅駕士百三十二人並平巾幘青衫大口袴千牛將軍一人陪乗五輅皆有副車按蔡邕獨斷雲五輅之外復設五色安車立車各一乗皆駕四馬是為五輅副車故張良擊始皇中副車魏志雲天子命太僕駕金根六馬設五時副車江左乃闕至闕始備隋開皇十四年始造五輅及貳皇朝因之又有指南車崔豹古今注云指南車舊説雲周公所作也周公理致太平越裳氏重譯來獻使者迷其歸路周公錫以軿車五乗皆為司南之制使越裳氏載之周年而至其國故常為先導示服逺人而正四方也秦漢其制無聞後漢張衡始復創造漢末喪亂其法不存沈約宋書雲魏眀帝始令博士馬鈞造之晉亂又亡石虎使鮮飛姚興使令狐生又造宋武平關中得之其制如鼓車設木人扵車上舉手指南車驟囬轉所指微差至齊祖沖之又造之厯梁陳隋無所變改皇朝因之駕四馬正道先啓而行匠一人駕五十四人記里鼓車崔豹古今注云車上為二層皆有木人執槌行一里下一層撃鼓行十里上一層擊鐲亦名大章車所以識道里也白鷺車隋志名鼓吹車上施層樓樓上有翔鷺棲焉鸞旗車晉志雲鸞旗車先輅所載也鸞旗者謂析羽旄而編之十二旒列繋幢傍也辟惡車崔豹古今注云秦制也桃弓葦矢所以禳祓不祥太卜令一人在車執弓箭平巾幘緋裲襠大口袴皮軒車晉志以獸皮為軒左金吾衛隊正一人在車執弩服同太卜令自指南車皆駕四馬正道匠一人駕士一十四人耕根車晉志雲建赤旗十有二旒天子親耕所乗也一名芝車一名三蓋車置耒耜扵軾上駕六馬駕士三十二人安車晉輿服志雲座乗謂之安車倚乗謂之立車各一乗名五時車俗謂之五帝車駕四馬駕士二十四人四望車晉志雲陽遂四望繐窓皁輪小形車駕牛晉中朝大駕鹵簿曰御四望車駕牛中道皇朝駕四馬也羊車周遷輿服雜事曰羊車一名輦車其上如軺伏兔箱漆畫輪軛小兒衣青布袴褶紫碧褠青耳屩五辨鬂數人引之今代名為羊車小史而漢代或以人牽或以駕果下馬晉志曰武帝乗羊車扵後宮恣意所之宮女挿竹葉楊條𠉀帝之來黃鉞車崔豹古今注云黃鉞三代通用以斷斬今以黃鉞為乗輿之飾武王以黃鉞斬紂故王者以為戒駕二馬左武衛隊正一人在車執之武弁朱衣革帶駕士一十二人豹尾車崔豹古今注云豹尾車周制也所以象君子豹變尾言謙也古車正建之今唯乗輿得建焉漢書曰成帝以幸姬趙飛燕置屬車間豹尾中駕二馬右武衛隊正一人在車執之武弁朱衣革帶駕士十二人也屬車一十有二屬車一曰副車一曰貳車一曰佐車漢因秦制大駕屬車八十一乗行則中央左右分之法駕屬車三十六乗最後車懸豹尾皆皁蓋朱裏蔡邕獨斷曰古者諸侯貳車九乗秦滅九國兼其車服故為八十一乗漢武祠太乙甘泉皆盡用之眀帝上原陵又用之法駕三十六乗小駕一十二乗大業初備八十一乗三年帝嫌其多問閻毗毗曰此起扵秦遂為後式宋孝建時議準旂旒之數設十二乘令憲章往古大駕依秦法駕依漢小駕依宋帝曰大駕宜三十六法駕宜用十二小駕除之可也皇朝因之置十二乗駕牛駕士各八人自指南車駕士皆平巾幘緋衫大口袴唯耕根車青衫羊車服則殊也大駕則用之若法駕則減五副輅白鷺辟惡安車四望車四分屬車之一餘同大駕若小駕又減象輅革輅木輅指南車記里鼓車鸞旗皮軒耕根羊車屬車黃鉞豹尾等車餘同法駕若有大禮則以所御之輅進內既事則受而藏之凡將有事先期四十日尚乗供馬馬如輅色率駕士預調習指南等車亦如之典廐署令二人從七品下周禮有校人圉師趣馬掌天子十有二閑之馬漢太僕屬官有大廐未央廐後漢太僕屬官有未央廐主乗輿及宮中諸馬其後置左駿廐令別主乗輿御馬魏有驊騮廐令晉太僕統乗黃驊騮龍馬等廐令過江之後或省或置哀帝時省驊騮為門下之職宋齊因之梁太僕統龍廐內外廐陳因之後周有左右廐各上士一人北齊太僕寺統驊騮左右龍等署隋太僕寺統龍廐署皇朝改為典廐署令領執馭駕士等
  丞二人從八品下隋有龍廐丞皇朝改為典廐丞武徳中四人今減二人
  主乗六人正九品下隋置皇朝因之
  典廐令掌繋飼馬牛給養雜畜之事丞為之貳凡象一給二十細馬一中馬二駑馬三駞牛騾各四驢及純犢各六羊二十各給一丁純謂色不雜者若飼黃禾及青草各準運處逺近臨時加給也乳駒乳犢十給一丁凡象日給槀六圍馬駞牛各一圍羊十一共一圍毎圍以三尺為限也蜀馬與騾各八分其圍騾四分其圍乳駒乳犢五共一圍青芻倍之凡象日給稻菽各三斗䀋一升馬粟一斗䀋六勺乳者倍之駞及牛之乳者運者各以斗菽田牛羊之駞䀋三合牛䀋二合羊粟菽各升有四合䀋六勺象馬騾牛駞飼青草日粟豆各減半塩則恆給飼禾及青荳者粟豆全斷若無青可飼粟豆依舊給其象至冬給羊皮及故氊作衣也
  典牧署令三人正八品上周禮牧師下士四人掌牧馬而頒之秦漢太僕屬官有牧師苑令皆在邉郡厯魏晉已下皆牧監之職隋太僕寺統典牧署牛羊署等令丞皇朝因之武徳中二人令加置三人領上輅駕士等
  丞四人正九品上隋置皇朝因之武徳中三人今加至四人
  監事八人從九品下
  典牧令掌諸牧雜畜給納之事丞為之貳凡羣牧所送羊犢皆受之而供扵廩犧尚食之用諸司合供者亦如之
  車府署令一人正八品下秦置車府令以趙髙為之漢太僕屬官有車府令丞後漢主乗輿諸車魏晉因之宋齊梁陳並尚書駕部領後魏闕文北齊太僕寺領車府令丞遂與乗黃令分職隋因之皇朝因隋
  丞一人正九品下秦漢已東車府署並有丞一人隋車府丞二人皇朝省置一人車府令掌王公已下車輅辨其名數及馴馭之法丞為之貳凡王公已下車輅一曰象輅二曰革輅三曰木輅四曰軺車象輅以象牙飾諸末畫輪八鑾在衡左建旂畫龍一升一降右載闟㦸革輅以革飾諸末左建通帛為旜餘同象輅木輅以漆⿰飠⿱𠂉布 -- 飾之餘同革輅三輅皆朱質朱蓋朱旈旜一品九旈二品八旈三品七旈四品六旈其鞶纓就數亦如之軺車曲壁青通𨏥碧裏也
  凡春秋二時謁陵冊命王公及內外職事四品已上拜官止冬朝㑹婚葬奉使皆視其品秩而給之親王以象輅三品已上以革輅五品已上以木輅京縣令以軺車道大駕及初上給之其婚葬則從京官三品已上給其馭給駕士親王十有八一品十有六二品十有四各駕以馬駱四輅車一三品十有二四品五品十有闕縣令六也凡輅車之馬率馭士預調習之然後入輅及車以牛駕者亦如之
  上牧監一人從五品下漢舊儀太僕牧師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邉西邉以郎為苑監官奴婢三萬人分養馬三十萬頭擇取教習給六廐牛羊無數以給犧牲中興省漢陽有牧馬苑令羽林郎監領魏置牧官都尉晉因之宋齊闕文梁太㒒統南牧左右牧等丞陳因之後魏闕文北齊太㒒寺統左右牝駞牛司羊等署令丞後周有典牡典牝上士一人中士一人又有典駞典羊各有中士一人隋太㒒寺統典牧署牛羊署等令丞皇朝因分為牧監
  副監二人正六品下
  丞二人正八品上
  主簿一人正九品下並皇朝置
  中牧監一人正六品下
  副監一人從六品下
  丞一人從八品上
  主簿一人從九品上
  下牧監一人從六品下
  副監一人正七品下
  丞一人正九品上
  主簿一人從九品下
  諸牧監掌羣牧孳課之事凡馬五千匹為上監三千匹已上為中監已下為下監凡馬牛之羣以百二十駞騾驢之羣以七十羊之羣以六百二十羣有牧長牧尉補長以六品已下子白丁雜色人等為之補尉以散官八品已下子為之品子八考白丁十考隨文武簡試與資也凡馬有左右監以別其麤良以數紀為名而著其簿籍細馬之監稱左麤馬之監稱右其雜畜牧皆同下監仍以土地為其監名凡馬各以年名籍之每嵗季夏造至孟秋羣牧使以諸監之籍合為一諸羣牧別立南使北使西使東使以分統之常以仲秋上扵寺凡馬以季春㳺牝月令季春乃合累牛騰馬㳺牝於牧其駒犢在牧三嵗別羣若與本羣同牧不別給牧人馬牧牝馬四㳺五課駞四㳺六課牛驢三㳺四課羊三㳺四課四五者皆言其嵗而㳺牝也羊則當年而課之其課各有率謂牛馬騾之牝百而嵗課駒犢各以六十馬二十嵗則不課三嵗㳺牝而生駒者仍別簿申騾駒半之若馬從外蕃而至者初年課以四十二年五十二年仝課牝駞百而三年之課七十羔羊之白者七十羖者八十凡監牧孳生過分則賞謂馬賸駒一則賞絹一匹駞騾之賸倍扵馬驢牛之賸三白羊之賸七羖羊之賸十皆與馬同其賞物二分入長一分入牧子牧子謂長上專當者其監官及牧尉各通計所管長尉賞之通計謂尉官十五長者賸駒十五匹賞絹一匹監官管尉五者賸駒七十五匹賞絹一匹之類計加亦凖此應賞者凖印後定數先填死耗足外然後計酬之其有死耗者毎嵗亦以率除之謂駞馬百頭以七頭為耗騾以六牛驢羖羊以十白羊以十五從外蕃而新至者馬牛驢羖羊皆除二十二年除十五駒除十四二年除十騾除十二年除九白羊除二十五二年除二十三年皆同耗也若嵗疫以私畜凖同者以疫除準牧側近私畜疫死數同則聴以疫除馬不在疫除之例即馬牛一十一嵗以上不入耗除限若縁非時霜雪死多者録奏凡官畜在牧而亡失者給程以訪過日不獲估而徴之謂給訪限百日不獲凖失處當時估價徴納牧子及長各知其半若戸奴無財者凖銅依加杖例如有闕及身死唯徴見在人分其在廐失者主帥凖牧長飼丁凖牧子其非理死損凖本畜徴納也凡在牧之馬皆印印右膊以小官字右髀以年辰尾側以監名皆依左右廂若形容端正擬送尚乗不用監名二嵗始春則量其力又以飛字印印其左髀膊細馬次馬以龍形印印其項左送尚乗者尾側依左右閑印以三花其餘雜馬送尚乗者以風字印印左膊以飛字印印左髀騾牛驢則官名誌其左膊監名誌其右髀駞羊則官名誌其煩羊仍割耳若經印之後簡入別所者各以新入處監名印其左頰官馬賜人者以賜字印配諸軍及充傳送驛者以出字印並印左右頬也凡每嵗進馬麤良有差使司每嵗簡細馬五十匹敦馬一百疋進之若諸監之細馬生駒以其數申所由司次入寺其四嵗以下麤馬每年簡充諸衛官馬凡馬牛皮脯及筋角之屬皆納於有司每年終監牧使廵按孳課之數以功過相除為之考課焉
  沙苑監監一人從六品下沙苑在同州
  副監一人正七品下
  丞一人正九品上
  主簿一人從九品下
  沙苑監掌牧養隴右諸牧牛羊以供其宴㑹祭祀及尚食所用毎嵗與典牧分月以供之丞為之貳凡屠宰國忌廢務日立春前後一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每嵗正月五月九月皆罷之諸雜畜及牸羊有孕者雖非其日月亦免之若百司應供者則以時皆供之凡羊毛及雜畜皮角皆具數申送所由焉一本雲太㒒屬官有沙苑監開元二十三年







  唐六典卷十七
<史部,職官類,官制之屬,唐六典>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十八    唐 張九齡等 撰大理寺鴻臚寺
  大理寺
  卿一人
  少卿二人
  正二人
  丞六人
  主簿二人
  錄事二人
  府二十八人
  史五十六人
  獄丞四人
  獄史六人
  亭長四人
  掌固十八人
  問事一百人
  司直六人
  史十二人
  評事十二人
  史二十四人
  鴻臚寺
  卿一人
  少卿二人
  丞二人
  主簿一人
  錄事二人
  府五人
  史十人
  亭長四人
  掌固六人
  典客署
  令一人
  丞二人
  掌客十五人
  典客十三人
  府四人
  史八人
  賔僕十八人
  掌固二人
  司儀署
  令一人
  丞一人
  司儀六人
  府二人
  史四人
  掌設十八人
  齋郎三十三人
  掌固四人
  幕士六十人
  大理寺卿一人從三品尚書雲帝曰咎繇汝作士五刑有服孔安國注曰士理官也周官為司冦韓詩外傳雲晉文公使李離為理理謂察理刑獄也史記天官書斗魁四星貴人之牢曰大理漢書百官表雲廷尉秦官掌刑辟有正左右監景帝更名大理秩中二千石武帝復為廷尉宣帝置左右廷尉平哀帝復為大理王莾改曰作士後漢復為廷尉魏初為大理後復為廷尉置律博士晉置丞主簿明法掾厯宋齊皆為廷尉梁為秋卿班第十三陳因之後魏置少卿司直北齊及隋為大理寺隋置評事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詳刑寺正卿咸亨元年復為大理光宅元年改為司刑寺神龍元年復故兩漢卿秩中二千石魏晉宋齊梁陳俱第三品後魏第二品上太和以後降為第三品隋正第三品皇朝降為從三品
  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後魏置為第三品上太和以後降為第四品上北齊第四品隋因之皇朝置二人降為從四品上
  大理卿之職掌邦國折獄詳刑之事以五聽察其情一曰氣聽二曰色聽三曰視聽四曰聲聽五曰詞聽以三慮盡其理一曰眀慎以讞疑獄二曰哀矜以雪寃獄三曰公平以鞫庶獄少卿為之貳凡諸司百官所送犯徒刑已上九品已上犯除免官當庶人犯流死已上者詳而質之以上刑部仍扵中書門下詳覆其杖刑已下則決之若禁囚有推決未盡留繋未結者五日一慮若淹延久繋不被推詰或其狀可知而推證未盡或訟一人數事及被訟人有數事重事實而輕事未決者咸慮而決之凡中外官吏有犯經斷奏訖而猶稱寃者則審詳其狀開元八年敕內外官犯贓賄及私坐成殿公坐官當已上有合許雪及減罪者並令大理審詳犯狀申刑部詳覆知實寃濫乃録送中書門下其有逺年斷雪近請除痕亦凖此其餘具刑部格凡吏曹補署法官則與刑部尚書侍郎議其人可否然後注擬
  大理正二人從五品下秦置廷尉正一人漢因之與監及平謂之廷尉三官秩千石魏氏第六品晉置二人宋齊梁陳並一人品仝魏氏後魏第六品上北齊及隋並正第六品煬帝增置六人皇朝置二人龍朔二年改為詳刑大夫咸亨元年改為大理正光宅元年改為司刑正神龍初復舊
  丞六人從六品上晉武帝咸寕中曹志上書請廷尉置丞自此始也宋齊梁各置一人第七品陳第八品後魏第七品大業三年改丞為勾檢皇朝置六人増品從六品上
  主簿二人從七品上魏晉宋齊梁陳大理皆有主簿晉至陳俱二人正七品上皇朝因而降之
  錄事二人從九品上
  獄丞四人從九品下晉令有獄左右丞各一人宋齊因之史闕其品秩梁陳置獄丞二人第七品後魏北齊亦二人正九品下隋置獄掾八人厯代並以卑㣲士為之皇朝置四人以流外入仕者為之司直六人從六品上後魏永安三年御史中尉髙穆奏置司直十人視五品𨽻廷尉位在正監上不置曹士唯覆理御史劾事北齊及隋因之並置十人從第五品下皇朝置六人降為從第六品上評事十二人從八品下漢書雲宣帝地節三年置廷尉平秩六百石員四人其務在平刑獄故曰廷平至後漢光武省右平唯置左平魏晉以來不復雲左但云廷尉平宋齊各一人第六品陳第七品後魏北齊及隋各置一人正第六品下官為評事皇朝因之置十二人從八品下
  大理正掌參議刑獄詳正科條之事凡六丞斷罪有不當者則以法正之凡內外官及爵五品已上犯罪至棄市者並監決若車駕廵幸在京則都一人留守以總卿貳之職在都則京亦如之
  丞掌分判寺事凡有犯皆據其本狀以正刑名六丞判尚書六曹所統百司及諸州之務其刑部丞掌押獄每一丞斷事五丞同押若有異見則得各言其不同之致也徒已上各呼囚與其家屬告以罪名問其狀欵不伏則聽其自理無理者便以元狀斷定上刑部刑部覆有異同者下扵寺更詳其情理以申或改斷焉主簿掌印省署抄目勾檢稽失凡官吏之負犯並雪寃者則據所由文牒而立簿焉凡贖銅者一斤為一負公坐而贖銅者二斤為一負各十負為一殿其有犯人未附而㑹恩免者本犯至免官以上及犯贓賄






















  卿一人正第三品統典客司儀崇𤣥等三署開皇三年省並太常十二年復舊煬帝降卿為從三品皇朝依焉龍朔二年改為同文正卿咸亨元年復曰鴻臚光宅元年改為司賔寺卿神龍元年復舊舊屬官有崇𤣥署開元二十五年敕改𨽻宗正寺
  少卿二人從四品下後魏太和十五年九卿各署少卿一人第三品上三十二年降為正四品上北齊因之後周有小賔部下大夫一人隋依北齊煬帝加置少卿二人降為從四品皇朝武徳中置一人貞觀中加置二人龍朔咸亨光宅神龍並隨寺改復
  鴻臚卿之職掌賔客及㐫儀之事領典客司儀二署以率其官屬而供其職務少卿為之貳凡四方夷狄君長朝見者辨其等位以賔待之凡二王之後及夷狄君長之子襲官爵者皆辨其嫡庶詳其可否以上尚書若諸蕃大酋渠有封建禮命則受冊而往其國凡天下寺觀三綱及京都大徳皆取其道徳髙妙為衆所推者補充上尚書祠部凡皇帝皇太子為五服之親及大臣發哀臨弔則賛相焉凡詔葬大臣一品則卿䕶其䘮事二品則少卿三品丞一人往皆命司儀以示禮制也
  丞二人從六品上秦有典客丞漢因之武帝改曰大鴻臚丞比千石魏晉皆因之東晉省梁鴻臚丞班第三陳因之後魏列卿丞從五品中太和二十二年降為第七品北齊為第七品下後周賔部有上士一人隋鴻臚丞二人正七品上大業五年加為從三品皇朝為從第六品上
  主簿一人從七品上漢官儀鹵簿篇鴻臚駕四馬主簿晉令大鴻臚置主簿録事史梁天監七年十二卿各置主簿位不登十八班者別為七班主簿班第三陳因之後魏闕文北齊有功曹五官主簿隋鴻臚寺主簿一人皇朝因之武徳中正八品貞觀中減置一人從七品上
  録事二人從九品上
  丞掌判寺事
  主簿掌印勾檢稽失
  録事掌受事發辰
  典客署令一人從七品周禮有掌客上士二人漢鴻臚屬官有行人武帝改為大行令魏改曰客館令晉改曰典客宋永初中分置南北客館令丞齊有客館令梁有典客館令丞在七班之下為三品勲位陳因之後魏典客監從五品太和十五年置主客令北齊鴻臚寺統典客署後周有東南西北四掌客各上士一人隋鴻臚卿統典客署令丞煬帝改曰典蕃署又於國門外置四方館以待四方使客各掌其方國及互市之事皇朝以四方館隸中書改典蕃曰典客署
  丞二人從八品下周禮掌客有下士四人漢大行令有丞北齊有典客丞隋有典客丞二人皇朝因之
  掌客十五人正九品上隋置皇朝因之有典客賔㒒等員
  典客令掌二王後介公𨟎公之版籍及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歸化在蕃者之名數丞為之貳凡朝貢宴享送迎預焉皆辨其等位而供其職事凡酋渠首領朝見者則館而以禮供之三品已上凖第三等四品五品凖第四等六品已下凖第五等其無官品者大酋渠首領凖第四等小酋渠首領凖第五等所乗私畜抽換客舍放牧仍量給芻粟若諸蕃獻藥物滋味之屬入境州縣與蕃使苞匭封印付客及使具其名數牒寺寺司勘訖牒少府監及市各一官領識物人定價量事奏送仍牒中書具客所將獻物應湏引見宴勞別聽進止若疾病所司遣醫人給以湯藥若身亡使主副及第三等已上官奏聞其䘮事所湏所司量給欲還蕃者則給轝逓至境首領第四等已下不奏聞但差車牛送至墓所諸蕃使主副五品已上給帳氈席六品已下給幕及食料丞一人判廚事季終則㑹之若還蕃其賜各有差給扵朝堂典客佐其受領教其拜謝之節焉司儀署令一人八品下周禮有司儀上士中士漢大鴻臚有治禮郎後魏太和十五年置司儀官北齊鴻臚寺統司儀令丞後周司儀上士一人中士二人隋鴻臚卿統司儀署令丞皇朝因之領司儀齋郎掌設幕士等
  丞一人正九品下北齊有司儀丞一人隋有二人皇朝減一人
  司儀令掌㓙禮之儀式及供䘮葬之具丞為之貳若皇帝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為五服之親舉哀本服周年者三朝哭而止大功者其日朝臨哭而止小功已下及皇帝為內命婦二品已上者百官執事及散官一品䘮皇太后皇后為內命婦三品已上䘮皇太子為三師三少及宮臣三品已上並一舉哀而止皇帝臨臣之䘮一品服錫縗三品已上緦縗四品已上疑縗皇太子臨弔三師三少則錫縗宮臣四品已上緦縗五品已下疑縗凡京官職事三品已上散官二品已上遭祖父母父母䘮京官四品及都督刺史並內外職事若散官以理去官五品已上在京薨卒及五品之官死王事者將葬皆祭以少牢司儀率齋郎執俎豆以往三品已上又贈以束帛一品加乗馬既引又遣使贈扵郭門之外皆以束帛一品加璧凡百官以理去職而薨卒者聽歛以本官之服無官者介幘單衣婦人有官品者亦以其服歛應佩者皆用蠟代玉凡設鬲及銘旌轜車之屬有差一品懸鬲六五品以上四六品已下二凡銘旌三品已上長九尺五品已上八尺六品已下七尺皆書雲某官封姓名之柩其轜車三品已上油幰朱𢇁絡網施襈兩廂畫龍幰竿諸末垂六旒蘇七品已上油幰施襈兩廂畫雲氣四旒蘇八品已下無旒蘇男子幰襈旒蘇皆用素婦人皆用蘇庶人鼈甲車無幰襈畫飾凡引披鐸翣輓歌方相魌頭纛帳之屬亦如之三品已上四引四披六鐸六翣輓歌六行三十六人有輓歌者鐸休歌人數已下準此五品已上二引二披四鐸四翣輓歌四行十有六人九品已上二鐸二翣其執引披者皆布幘布深衣輓歌者白練幘白褠衣皆執鐸帗其方相四目五品已上用之魌頭兩目七品以上用之並𤣥衣朱裳執戈楯載扵車其纛五品以上竿長九尺六品已下五尺其下帳五品已上用素繒六品已下用練婦人用綵凡五品已上薨卒及葬合弔祭者應湏布深衣幘素三梁六柱轝皆官借之其內外命婦應得鹵簿者亦如之凡葬禁以石為棺槨者其棺槨禁雕鏤綵畫施戶牖欄檻者棺內禁金寳珠玉而歛者凡職事官五品已上葬者皆給營墓夫一品百人毎品以二十人為差五品二十人皆役功十日凡以理去官及散官三品已上與見任職事同其五品以上減見任職事之半致仕者同見任其百官薨卒䘮事及葬應以官供者皆所司及本屬上於尚書省尚書省乃下寺寺下司儀司儀凖品而料上扵寺凡五品已上薨卒及三品已上有周已上親䘮者皆示其禮制焉









  唐六典卷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十九    唐 張九齡等 撰司農寺
  司農寺
  卿一人
  少卿二人
  丞六人
  主簿二人
  錄事二人
  府三十八人
  史七十六人
  計史三人
  亭長九人
  掌固七人
  上林署
  令二人
  丞四人
  府七人
  史十四人
  監事十人
  典事二十四人
  掌固五人
  太倉署
  令三人
  丞六人
  府十人
  史二十人
  監事十人
  典事二十四人
  掌固八人
  鉤盾署
  令二人
  丞四人
  府七人
  史十四人
  監事十人
  典事十九人
  掌固五人
  導官署
  令二人
  丞四人
  府八人
  史十六人
  監事十人
  典事二十四人
  掌固五人
  太原永豐倉
  監一人
  丞二人
  録事一人
  府三人
  史六人
  典事八人
  掌固六人
  龍門等諸倉
  毎倉監一人
  丞二人
  錄事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典事六人
  掌固四人
  司竹監
  監一人
  副監一人
  丞二人
  錄事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典事三十人
  掌固四人
  溫泉湯監
  監一人
  丞一人
  録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掌固四人
  京都苑緫監
  監各一人
  副監各一人
  丞各二人
  主簿各一人
  錄事各二人
  府各八人
  史各十六人
  典事各六人
  亭長各四人
  掌固各六人
  京都苑四面監
  監各一人
  副監各一人
  丞各二人
  錄事各一人
  府各三人
  史各六人
  典事各六人
  掌固各六人
  諸屯監
  監一人
  丞一人
  錄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典事二人
  掌固四人
  每屯主一人
  屯副一人
  九成宮緫監
  監一人
  副監一人
  丞一人
  主簿一人
  録事一人
  府三人
  史五人
  司農寺卿一人從三品左傳少昊氏九扈為九農正尚書舜命棄為后稷播時百糓周官冢宰有太府下大夫鄭氏注云若今司農漢書百官表雲治粟內史秦官掌糓貨有兩丞景帝更名大農令武帝更名大司農秩中二千石屬官有太倉均輸平凖都內籍田五令丞幹官鐡市兩長丞又郡國諸倉農監都水六十五官長丞皆屬焉又有治粟都尉武帝軍官不常置王莾改大司農曰羲和後更為納言後漢改為大司農魏因之品第三晉置功曹主簿録事等員哀帝省併都水孝武帝復置宋齊因之未有卿名梁天監七年象四時置十二卿司農為春卿班第十一又置勸農謁者亦隷司農陳因之梁後魏大司農第二品上太和二十二年改第三品北齊因之後周依周官有司農上士一人掌三農九糓稼穡之政令隋司農卿一人正三品煬帝降為從三品司農但統上林太倉鈎盾導官四署罷典農華林二署以平準京市隷太府寺掌苑囿薪芻藴炭市易度量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司稼寺正卿咸亨中復舊
  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後魏初置少卿第三品太和二十二年為正第四品上北齊因之後周司農有中士一人隋品仝北齊煬帝加置二人降為從四品龍朔咸亨隨寺改復
  司農卿之職掌邦國倉儲委積之政令總上林太倉鉤盾導官四署與諸䜿之官屬舊屬官又有太和王山九成宮農圃等三監開元二十三年謹其出納而脩其軄務少卿為之貳凡京都百司官吏祿廩皆仰給焉每年支諸司雜物各有定額開元二十三年勑以為費用過多遂飭減光祿寺左右羽林左右萬騎左右三衛閑廐使五坊使洛城西門東宮南衙諸廚及緫監司農鴻臚等司年支雜物並括少府監庫內舊物四百餘萬
  凡朝㑹祭祀供御所須及百官常料則率署監所貯之物以供其事凡孟春吉亥皇帝親藉田之禮有事於先農則奉進耒耜兩漢及魏晉並有其禮過江草創未暇至宋始有齊因之猶不齋不祭至梁天監中依國語禮記散齋七日致齋三日扵耕所設先農神座薦羞之禮如社稷陳因之後魏闕北齊藉扵城東南千畝設御壇扵阡陌東正月吉亥使公卿祀先農扵壇上祀訖帝降至耕位執耒三推升壇即坐一品五推二品七推三品九推藉田令帥屬以牛耕終千畝以青箱奉穜稑之種司農詣耕所灑之耰訖省功奏事畢帝降之便殿更衣宴饗班賚而還後周無聞隋扵啓夏門外置地千畝為壇孟春吉亥祭先農以后稷配牲用太牢皇帝服袞冕備法駕乗耕根車祀三獻訖因耕司農授耒皇帝三推執事以授應耕者各以班五推九推司農率其屬終畝皇朝因之開元二十三年正月上親耕扵洛陽東門外諸儒奏議以為古者耦耕以一撥為一推其禮乆廢今用牛耕宜以一歩為一推及親籍田太常卿告三推禮畢上曰朕憂農人之勤勞欲俯同九推遂九推而止扵是公卿以下皆過扵古雲季冬藏冰祭司寒以黒牡秬黍仲春啟氷亦如之
  丞六人從六品上秦治粟內史有兩丞漢因之武帝改為大司農亦兩丞及桑𢎞羊為大司農置部丞數十人分部主郡國將以興利後漢司農丞一人比千石部丞二人六百石部丞主帑蔵魏因之品第七晉亦品第七進賢一梁冠介幘皁衣銅印黃綬宋齊梁陳司農丞墨綬後魏從五品中太和二十二年為七品下北齊因之隋司農丞五人品從第六大業五年加至從五品皇朝武徳中置四人貞觀中加置六人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晉太康中置主簿二人宋齊無聞梁置一人七班之中第三陳因之後魏不見北齊司農寺有功曹五官主簿隋司農主簿二人皇朝因之
  錄事二人從九品上
  丞掌判寺事凡天下租稅及折造轉運於京都皆閲而納之毎嵗自都轉米一百萬石以祿百官及供諸司若駕行幸東都則減或罷之凡受租皆扵輸場對倉官租綱吏人執籌數函其函大五斛次三斛小一斛其諸州槀秸應輸京都者閲而納之以供祥麟鳳苑之馬凡朝㑹祭祀米物薪芻皆應時而給若應供御進內則據本司移牒而供之其中書門下尚書省御史䑓史館集賢院別敕定名使並吏部兵部入宿令史中書門下令史諸楷書手冩書課皆有炭料凡官戸奴婢男女成人先以本色嫓偶若給賜許其妻子相隨若犯籍沒以其所能各配諸司婦人巧者入掖庭
  主簿掌印省署抄目勾檢稽失凡署木契二十隻應湏出納與署合之十隻與太常署合十隻與導官署合皆對刋作雌雄主簿掌雌留署勘然後出給
  錄事掌受事發辰
  上林署令二人從七品下漢書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置掌上林苑屬官有上林令丞尉又有甘泉上林長丞又歩兵校尉掌上林苑又少府屬官有上林中土地監上林者漢之苑囿也司馬相如有上林賦後漢上林苑令一人六百石主苑中禽獸頗有人居皆主之捕得其獸送太官丞一人三百石魏晉因之江左闕其官宋武帝復置𨽻尚書殿中曹及少府齊因之梁陳屬司農後魏闕文北齊及隋並屬司農皇朝因之
  丞四人從八品下漢水衡都尉上林有八丞後漢魏晉並一人江左省宋武帝置齊梁陳並一人後魏闕文北齊上林丞八人隋置二人皇朝置四人
  監事十人從九品下
  上林署令掌苑囿園池之事丞為之貳凡植果樹蔬菜以供朝㑹祭祀其尚食進御及諸司常料亦有差諸司吏執抄牓詣圃然後給之凡季冬藏氷毎嵗蔵一千叚方三尺厚一尺五寸所管州扵山谷鑿而取之先立春三日納之氷井周禮凌人掌氷政嵗十有二月令斬氷三其凌春始治鑑夏頒氷秋刷鄭𤣥雲凌氷室也刷清也刷除凌室更納新氷西陸朝覿而出之以進御焉
  太倉署令三人從七品下石氏星經天倉六星在婁南倉榖所藏南四星天庚積廚粟之所天囷十三星乃倉廩之屬主御糧也史記雲武王伐殷散鉅橋之粟周禮有廩人下大夫上士秦漢大司農屬官太倉令丞各一人文帝時淳于意為之後漢太倉令一人六百石魏品第七晉宋齊梁陳亦然後魏闕文北齊司農統太倉令丞後周有司倉下大夫隋太令署令二人米廩督二人穀倉督四人鹽倉督二人皇朝署太倉令三人東都則曰含嘉倉
  丞六人從八品下秦漢魏晉宋齊梁陳北齊皆有丞一人隋太倉丞六人皇朝因之監事十人從九品下
  太倉署令掌九榖廩藏之事丞為之貳凡鑿窖置屋皆銘甎為庾斛之數與其年月日受領粟官吏姓名又立牌如其銘焉輸米粟二㪷課槀一圍三斛橛一枚米二十斛籧篨一領粟四十斛者一蕃麥及雜種亦如之以充倉窖所用仍令輸人營備之凡粟支九年米及雜種三年貯經三年斛聽耗一升五年已上二升凡京官之祿發京倉以給中書門下御史䑓尚書省殿中省內侍省九寺三監左右春坊詹事府京兆河南府並第一般上旬給十八衛諸王府率更家令㒒寺京都緫監內坊並第二般中旬給諸公王府邑司東宮十率府九成官緫監兩京畿府官並第三般下旬給餘司無額凖下旬給公糧者皆承尚書省符丁男日給米二升鹽二勺五撮妻妾老男小則減之若老中小男元官及見驅使兼國子監學生鍼醫生雖未成丁亦依丁例
  鉤盾署令二人正八品上漢少府屬官有鉤盾令丞茂陵中書雲鉤盾䆠者近署兵器所造昭紀雲帝初立年八嵗耕於鉤盾弄田應劭雲帝時幼未能親耕帝籍鉤盾䆠者近署故往試為弄田後漢令六百石魏氏闕文晉大鴻臚屬官有鉤盾令宋齊梁陳省其官後魏闕文北齊大司農統鉤盾令丞隋司農統鉤盾署令三人掌薪芻及炭鵝鴨蒲蘭陂池藪澤之物皇朝令二人丞四人
  丞四人正九品上漢有五丞後漢置一人四百石又有苑丞永安鴻池丞並𨽻鉤盾魏氏因之隋鈎盾十二丞皇朝減置四人
  監事十人從九品下後漢鉤盾令從官四十人晉鉤盾令置主簿錄事各一人鉤盾署令掌供邦國薪芻之事丞為之貳凡祭祀朝㑹賔客享宴隨其差降而供給焉凡京官應給炭五品已上日二斤蕃客在館第一等人日三斤已下各有差其和市木橦一十六萬根每嵗納寺如用不足以苑內蒿根柴兼之其京兆岐隴州募丁七千人毎年各輸作木橦八十根春秋二時送納若駕在都則扵河南府諸縣市之少尹一人與卿相知檢察凡孳生鵝鴨雞彘之屬皆令官奴婢為課養之導官署令二人八品上秦漢少府屬官有導官令丞主擇米以供祭祀及御饌導擇也後漢屬大司農令六百石丞三百石魏晉宋齊皆有令丞梁在七班之下為三品勲位陳因之後魏闕文北齊及隋皆有令丞並屬司農皇朝因之置令二人
  丞四人正九品上秦漢魏皆有丞晉氏不置宋齊又置梁陳復省隋有五丞皇朝置四人監事十人從九品下晉導官令置主簿録事酒吏豉吏等北齊導官有御細部麴麫部典庫部等倉督隋導官署有御細倉督麴麫等倉督
  導官署令掌供御導擇米麥之事丞為之貳凡九糓之用有為糗糒有為麴蘗有為粉脂皆隨其精麤差其耗損而供給之
  太原永豐龍門監每倉監一人正七品下漢書酈生雲據敖倉之粟又吳有海陵倉大司農屬官有諸倉長丞後漢河南尹屬官有滎陽糓倉長丞魏書有邸閣倉亦其事也東晉有東倉石頭倉宋齊因之梁司農統左中右三部倉丞陳氏亦同後魏闕文北齊司農有梁州及石濟之水次倉隋初漕闗東之粟以實京邑衛州黎陽倉榮陽洛口倉洛州河陽倉陝州常平倉潼關渭南亦皆有倉以轉運之各有監官皇朝因之
  丞二人從八品上
  諸倉監各掌其倉窖儲積之事丞為之貳凡粟出給者每一屋一窖盡賸者附計欠者隨事科徵非理欠損者坐其所由令徵陪之凡出納帳嵗終上於寺焉
  司竹監監一人正七品下漢官有司竹長丞魏晉河內淇園竹各置司守之官江左省後魏有司竹都尉北齊後周並闕隋有司竹監及丞皇朝因之今在京兆鄠盩厔懐州河內縣副監一人正八品下
  丞二人從八品上
  司竹監掌植養園竹之事副監為之貳凡宮掖及百司所須簾籠筐篋之屬命工人擇其材幹以供之其筍則以時供尚食嵗終以竹功之多少為之考課
  丞掌判監事
  溫泉湯監一人正七品下辛氏三秦記雲驪山西有溫湯先以三牲祭乃得洗不祭則爛人肉俗説雲秦始皇與神女戱不以禮神女唾之生瘡始皇怖謝乃為出溫泉洗之立愈抱朴子曰水有溫泉之湯池火有蕭丘之寒爓漢魏已來相承雲能蕩邪蠲疫今在新豐縣西後周庾信有溫泉碑皇朝置溫泉宮常所臨幸又京兆府藍田縣有石門湯岐州郁縣有鳳凰湯同州有北山湯河南府有陸渾湯汝州有廣成湯天下諸州往往有之然地氣溫潤殖物尤早卉木凌冬不凋蔬果入春先熟比之驪山多所不逮丞一人從八品上
  溫泉湯監掌湯池宮禁之事丞為之貳凡駕幸溫湯其用物不支所司者皆供之若有防堰損壊隨時脩築之凡王公已下至扵庶人湯泉館室有差別其貴賤而禁其踰越凡近湯之地潤黷所及瓜果之屬先時而育者必為之園畦而課其樹藝成熟則苞匭而進之以薦陵廟
  主簿一人從九品下
  九成宮監掌檢校宮苑供進合鍊藥餌之事副監為之貳
  丞掌判監事
  主簿掌印句檢監事





  唐六典卷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二十    唐 張九齡等 撰太府寺
  太府寺
  卿一人
  少卿二人
  丞四人
  主簿二人
  錄事二人
  府二十五人
  史五十人
  計史四人
  亭長七人
  掌固七人
  兩京諸市署
  令各一人
  丞二人
  錄事一人
  府三人
  史七人
  典事二人
  掌固一人
  平凖署
  令一人
  丞四人
  錄事一人
  府六人
  史十三人
  監事六人
  典事二人
  價人十人
  掌固二人
  左蔵署
  令三人
  丞五人
  府九人
  史十八人
  監事八人
  典事十二人
  掌固八人
  右藏署
  令二人
  丞三人
  府五人
  史十三人
  監事四人
  典事七人
  掌固十人
  常平署
  令一人
  丞二人
  府四人
  史八人
  監事五人
  典事五人
  掌固六人
  太府寺卿一人従三品周禮天官有太府下大夫上士下士掌九貢九賦九功之式以受其貨賄之入頒其貨於受藏之府頒其賄於受用之府凡官府都鄙之吏及執事者受財用焉則今太府之任也秦漢已下不置其官其職並於司農少府梁天監七年始置太府班第十三掌金帛府帑統右藏令上庫丞大市南市北市令闗津亦皆屬焉陳因之品第三後魏太和中始改少府為太府卿品第三北齊因之後周有太府中大夫又有計部中大夫隋太府寺卿一人正三品上其左藏左內右內三尚方司染右藏掌冶甄官等署各置令丞至煬帝分太府寺置少府監管三尚方及司染掌冶等署而太府寺管左右藏及兩市平凖等署大業四年降為徔三品皇朝因之至龍朔二年改為外府正卿咸亨元年復故光宅元年改為司府寺神龍初復舊
  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後魏孝文帝改少府為太府置少卿一人第四品上北齊因之隋煬帝加至二人降為從四品皇朝減一人貞觀中復置二人龍朔咸亨光宅神龍並隨寺改復
  太府卿之職掌邦國財貨之政令總京都四市平準左右蔵常平八署之官屬舉其綱目修其軄務少卿為之貳以二法平物一曰度量度謂分寸尺丈量謂合升斗斛二曰權衡權重也衡平也金銀之屬謂之寳錢帛之屬謂之貨絹曰匹布曰端綿曰屯絲曰絇麻曰綟金銀曰鋌錢曰貫凡四方之貢賦百官之俸秩謹其出納而為之節制焉諸州庸調及折租等物應送京者並貯左蔵其雜送物並貯右蔵庸調初至京日錄狀奏聞毎旬一奏納數凡絹布出有方土類有精粗絹分為八等布分為九等所以遷有無和利用也宋亳之絹復州之紵宣潤沔之火麻黃州之貲並第一等鄭汴曹懐之絹常州之紵舒蘄黃嶽荊之火麻廬和晉泗之貲並第二等滑衛陳魏相冀徳海泗濮徐兗貝博之絹楊湖沔之紵徐楚廬夀之火麻絳楚滁之貲並第三等滄瀛齊許豫仙棣鄆深莫洺邢恆定趙之絹蘇越杭蘄廬之紵澧朗潭之火麻澤潞沁之貲並第四等潁淄青沂密夀幽易申光安唐隨黃之絹衢饒洪𭒀之紵京兆太原汾之貲並第五等益彭蜀梓漢劍遂簡綿襄褒鄧之絹郢江之紵褒洋同岐之貲並第六等資眉卭雅嘉陵闐普壁集龍果洋渠之絹台括撫睦歙䖍吉溫之紵唐慈坊寧之貲並第七等通巴蓬金均開合興利泉建閩之絹泉建閩表之紵登萊鄧之貲並第八等金均合之貲並第九等凡供祀昊天上帝幣以蒼配帝亦如之皇地祇幣以黃配帝亦如之祀大眀幣以青夜眀幣以白神州幣以黃太社太稷之幣皆以𤣥后稷亦如之先農幣以青先蠶幣以𤣥蜡祭神農幣以赤伊祁氏幣以𤣥祀五方帝五帝五官內官中官外官五星二十八宿及衆星嶽鎮海□林川澤丘陵墳衍等之幣皆以其方色祈告宗廟之幣及孔宣父齊太公皆以白凡幣皆長一丈八尺
  丞四人從六品下梁選部太府丞一人品従第七陳因之後魏亦一人品第七下後周太府上士一人亦丞之任也隋太府丞六人正七品下太業三年増為従五品皇朝置四人従六品上垂拱中省一人開元又加焉
  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梁置太府主簿一人七班之中為第三陳因之後魏主簿一人隋四人従七品皇朝置二人至太極中省一人太府寺管木契七十隻十隻與左蔵東庫合十隻與左藏西庫合十隻與右蔵內庫合十隻與右藏外庫合又十隻與東都左藏庫合十隻與東都右蔵庫合各九雄一雌九雄太府主簿掌一雌庫官掌又五隻與左蔵朝堂庫合五隻與東都左蔵朝堂庫合各四雄一雌其契以次行用錄事二人從九品上
  丞掌判寺事凡左右蔵庫帳禁人之有見者若請受輸納人名物數皆著於簿書毎月以大摹印紙四張為之簿而丞衆官同署月終留一本於署毎季錄奏兼申所司凡元正冬至所貢方物應陳於殿庭者受而進之凡㑹賜及別敕錫賚六品已下即扵朝堂給之主簿掌印省署抄目勾檢稽失凡置木契九十五隻二十五隻與少府將作苑總監合七十隻與庫官合十五隻刻少府監字十四隻雖付少府監五隻刻將作監字四隻雄付將作監五隻刻苑緫監字四隻雄付苑緫監皆應索物雌留太府寺凡官私鬥秤丈尺毎年八月詣寺校印署無或差繆然後聽用之禮記月令雲仲春仲秋日夜分則同度量平權衡正鈞石角斗甬
  錄事堂受事發辰
  兩京諸市署各令一人従六品上昔神農祝融氏始作市易曰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石氏星經天市垣二十二星周禮地官有司市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其屬有貭人廛人胥師賈師司暴司稽肆長蓋諸市官也漢改秦內史為京兆尹其屬官有長安市長丞後漢河南尹屬官有雒陽市長丞魏晉因之東晉𨽻丹陽尹宋齊因之梁始隸太府梁選部大市令屬四品市職之任不容過卑天監三年革其選陳因之後魏京邑市令従五品中北齊司州牧領東西市署令丞後周司市下大夫一人隋司農寺統京市令丞煬帝三年改京市隸太府寺京師東市曰都㑹西市曰利人東都東市曰豊都南市曰大同北市曰通逺皇朝因之京置東西南三市按東都西則隨南市也南市則隨東市也都南市舊兩坊之地武徳中減為坊半焉垂拱中省京南市開元十年又省都西市
  丞各二人正八品上後漢雒陽市丞一人三百石魏晉宋齊因之梁有太南北三市丞位在七班之下陳因之後魏闕文北齊有東西市丞後周有小司市上士下士一人隋有京市丞皇朝因之京都諸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丞為之貳凢建標立𠉀陳肆辨物按周禮肆長各掌其肆之政令陳其貨賄名相近者相逺也實相近者相邇也而平正之以二物平市謂秤以格鬥以概以三賈均市精為上賈次為中賈簏為下賈凡與官交易及懸平贓物並用中賈其造弓矢長刀官為立様仍題工人姓名然後聽鬻之諸器物亦如之以偽濫之物交易者沒官短狹不中量者還主周禮司市偽飾之禁在人者十有二在商者十有二在賈者十有二在工者十有二王制亦云用器兵車不中度布帛精麤不中數幅廣狹不中量姦色亂正色五穀不時果實未熟木不中伐禽獸魚鱉不中殺皆不鬻於市凡賣買奴婢牛馬用本司本部公驗以立劵凡賣買不和而㩁固㩁謂専畧其利固謂鄣固其市及更出開閉共限一價謂賣物以賤為貴買物以貴為賤若參市而規自入者並禁之謂在傍高下其價以相惑亂也凡市以日午擊皷三百聲而衆以㑹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衆以散周禮大市日昃而市百族為主朝市朝時而市商賈為主夕市夕時而市販婦販夫為主丞兼掌監印句稽
  錄事掌受事發辰
  平凖署令二人從七品下周禮有貨人中士下士主平定物價也漢大司農屬官有平凖令丞韋昭辨釋名雲平凖主平物價使相依凖史記雲桑𢎞羊領大農令以諸官各自市相事以故物多騰躍乃請置大農部丞數十人分部主郡國置平凖扵京師受天下委輸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則賣之賤則買之如此則富商及大賈無所牟大利矣所以置平凖焉故趙廣漢㢘潔下士州舉茂才為平凖令後漢大司農屬官有平凖令丞各一人令六百石丞三百石掌知物價及主練染作采色至和帝改平凖為中凖以宦者為令丞列於內署自是諸署令悉用宦人魏氏闕文晉少府屬官有平凖令丞梁陳有平水令丞後魏闕文北齊司農寺統平凖令丞後周有平凖中士下士隋司農屬官有平凖署令丞煬帝三年改平凖署隸太府寺皇朝因之
  丞四人從八品下
  監事六人從九品下
  平凖令掌供官市易之事丞為之貳凢百司不在用之物則以時出貨其沒官物者亦如之
  左蔵署令三人從七品下周禮有外府中士主泉蔵之在外者掌邦布之出入以供百物而待邦用也又有職幣上士中士主貨幣之入也並今左蔵之軄也至秦漢則分在司農少府後漢少府屬官有中蔵府令丞各一人掌中蔵幣帛金銀貨物魏氏因之晉少府屬官有左右蔵令東晉御史九人各掌一曹有庫曹御史後復分庫曹置外左庫內左庫宋文帝省外左庫而內左庫直雲左庫武帝復置前廢帝又省齊陳梁有右蔵庫無左蔵後魏闕文北齊太府寺統左右蔵令丞後周有外府上士中士二人掌絹帛絲麻錢物皮角筯骨之蔵隋有左蔵署令丞皇朝因之左蔵有東庫西庫朝堂庫又有東都庫東都朝堂庫各掌木雌契一與太府主簿合之
  丞五人徔八品下隋有四人皇朝加一人
  監事八人従九品下
  左蔵令掌邦國庫蔵之事丞為之貳凡天下賦調先於輸場簡其合尺度斤兩者卿及御史監閲然後納於庫蔵皆題以州縣年月所以別麤良辨新舊也凡出給先勘木契然後錄其名數及請人姓名署印送監門乃聽出若外給者以墨印印之凡官庫應入私已出庫而未給付若私物當供官之物或雖不供官而皆掌在其官並同官物之例也凡蔵院之內禁人然火及無故而入者院內常四面持仗為之防守夜則擊柝分更以廵警焉
  右蔵署令二人正六品上周禮有內府中士主良貨賄蔵在內也又有蔵內上士中士主泉貨所入並今右蔵之軄至秦漢已來則分在司農少府其軄掌廢置並與左蔵同隋太府寺統右蔵令丞各三人皇朝因之右蔵有內庫外庫東都庫各木雌契一隻與太府寺主簿合之
  丞三人正九品上隋有二人皇朝置三人
  監事四人徔九品下
  右蔵署令掌邦國寳貨之事丞為之貳雜物州土安西干闐之玉饒道宣永安南邕等州之銀楊廣等州之蘇木象牙永州之零陵香廣府之沉香霍香薫陸雞舌等香京兆之艾納香紫草宣簡潤郴鄂衡等州之空青石碌辰溪州之硃砂相州之白粉岩州之雌雄黃絳易等州之墨金州之梔子黃檗西州之髙昌礬石益府之大小黃白麻紙弓弩弦麻杭婺衢越等州之上細黃白狀紙均州之大模紙宣衢等州之案紙次紙蒲州之百日油細薄白紙河南府許衛懐汝澤潞等州之兎皮鄜寕同華虢晉蒲絳汾等州之狸皮越州之竹管涇寕邠隴蓬等州之蠟蒲絳鄭貝等州之氈河南府同鄧許等州之膠蒲同虢等州之席涇丹鄜坊等州之麻京兆岐燕等州之火燭凢四方所獻金玉珠貝玩好之物皆蔵之出納禁令如左蔵之職
  常平署令一人従七品下漢書食貨志管仲相桓公通輕重之權曰嵗有凶穰故榖有貴賤令有緩急故物有輕重人君不理則畜賈逰於市乗人之不給百倍其本矣故萬乗之國必有萬金之價千乗之國必有千金之價者利有所並也計本量委則足矣然人有飢餓者谷有所蔵也人有餘則輕之故人君斂之以輕人不足則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輕重斂散以時即凖平李悝曰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故甚貴甚賤其傷一也是故善平糴者必也謹觀嵗有上中下熟故大熟則上糴三而舍一中熟則糴二下熟則糴一小飢則發小熟之所斂中飢則發中熟之所斂大飢則發大熟之所斂而糶之故雖遇飢饉水旱糴不貴而人不散孟子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蓋並常平之義漢宣帝即位嵗數豊穰榖至石五錢農人少利大司農中丞耿夀昌遂曰令邊郡皆築倉以榖賤時増其價而糴榖貴時減其價以糶名常平倉人便之後漢明帝永平五年嵗比登稔榖常滿倉立粟市扵城東粟斛直錢三十晉武帝泰始四年乃立常平倉豐則糴儉則糶以利民東晉宋齊無聞梁有常平倉而不糴陳亦如之後魏太和十二年有司上言請京都度攴嵗用之餘各立官司年豐糴貯於倉時儉加私之二糶之於人北齊諸州郡皆別置富人倉初立之日凖所領中下之戶計口數得支一年糧遂次當州榖價賤時斟量割當年義租𠑽入谷貴下價糶之賤則還用所糴物依時價糴貯隋開皇三年於河西勒百姓立堡營田積 京師置常平監又以倉庫尚虛衛州置黎陽倉洛州置河陽倉陝州置常平倉華州置廣通倉轉相委輸漕闗東之粟以給京師又募人能扵洛陽運米四十石經砥柱達於常平倉者免其征戍以此通轉運亦非糶糴皇朝垂拱初兩京置常平署天下諸州亦置之
  丞二人従八品下
  監事五人從九品下
  常平令掌平糴倉儲之事丞為之貳凡嵗豐穰榖賤人有餘則糴之嵗饑饉榖貴人不足則糶之與正義倉帳具其本利同申凡出納禁令如左蔵之軄焉










  唐六典卷二十
<史部,職官類,官制之屬,唐六典>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二十一   唐 張九齡等 撰國子監
  國子監
  祭酒一人
  司業二人
  丞一人
  主簿一人
  錄事一人
  府七人
  史十三人
  亭長六人
  掌固八人
  國子博士二人
  助教二人
  學生三百人
  典學四人
  廟幹二人
  掌固四人
  太學博士三人
  助教三人
  學生五百人
  典學四人
  掌固六人
  四門博士三人
  助教三人
  學生五百人
  俊士八百人
  典學四人
  掌固六人
  國子直講四人
  大成十人
  律學博士一人
  助敎一人
  學生五十人
  典學二人
  書學博士二人
  學生三十人
  典學二人
  筭學博士二人
  學生三十人
  典學二人
  國子監祭酒一人從三品周禮師氏以三徳三行教國子一曰至徳二曰敏徳三曰孝徳一曰孝行二曰友行三曰順行凡國之貴遊子弟學焉又保氏飬國子以道教之六藝謂禮樂射御書數漢官儀雲漢置博士祭酒一人秩六百石後漢以博士聰眀有威重者一人為祭酒韋昭辨釋名曰祭酒者凡讌饗必尊長老以酒祭先故曰祭酒徐廣曰古人具饌則賔中長者舉酒祭地示有先也魏因之晉武帝立國子學置祭酒一人晉令曰祭酒博士當為訓範總統學中衆事傅暢諸公讃雲裴頠為國子祭酒奏立國子太學起講堂築門闕刻石寫五經百官志祭酒皂朝服介幘進賢兩梁冠佩水蒼玉官品第三東晉及宋齊並同梁置國子祭酒一人班第十三比列曹尚書陳國子祭酒秩中二千石品第三後魏初第四品上太和二十二年増為従第三品北齊改為國子寺祭酒一人従三品後周闕隋初國子學祭酒𨽻太常從三品開皇十三年復置國子寺仁夀元年罷國子唯置太學大業三年改為國子監依舊置祭酒一人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大司成咸亨中復舊光宅元年改為成均監祭酒神龍元年復舊
  司業二人從四品下禮記曰樂正司業父師司成秦漢已來無聞隋大業三年置司業一人從四品皇朝因之龍朔改為少司成咸亨中復舊垂拱中増置二人
  國子祭酒司業之軄掌邦國儒學訓導之政令有六學焉一曰國子二曰太學三曰四門四曰律學五曰書學六曰筭學凡春秋二分之月上丁釋奠於先聖孔宣父以先師顔回配七十二弟子及先儒二十二賢從祀焉舊令唯祀十哲及二十二賢開元八年勅列曽參於十哲之次並七十二子並許從祀其名歴已具扵祠部祭以太牢樂用登歌軒縣六佾之舞若與大祭祀相遇則改用中丁祭酒為初獻司業為亞獻博士為終獻若皇太子釋奠則贊相禮儀祭酒為之亞獻皇帝視學皇太子齒冑則執經講義焉凡釋奠之日則集諸生執經論議奏請京文武七品以上清官並與觀焉凡教授之經以周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毛詩春秋左氏傳公羊傳榖梁傳各為一經孝經論語老子學者兼習之諸敎授正業周易鄭𤣥王弼注尚書孔安國鄭𤣥注三禮毛詩鄭𤣥注左傳服䖍杜預注公羊何休注榖梁范寗注論語鄭𤣥何晏注孝經老子並開元御注舊令孝經孔安國鄭𤣥注老子河上公注其禮記左傳為大經毛詩周禮儀禮為中經周易尚書公羊榖梁為小經毎嵗終考其學官訓導功業之多少而為之殿最
  丞一人從六品下大業三年置國子丞三人從六品皇朝省置一人
  主簿一人従七品下北齊國子寺置主簿員隋置一人皇朝因之
  錄事一人從九品下北齊國子寺有録事一員隋置一人皇朝因之
  丞掌判監事凡六學生毎嵗有業成上於監者以其業與司業祭酒試之眀經帖經口試䇿經義進士帖一中經試雜文䇿時務徵事其眀法眀書筭亦各試所習業登第者白祭酒上於尚書禮部其試法皆依考功又加以口試明經帖限通八已上明法明書皆通九已上
  主簿掌印勾檢監事凡六學生有不率師敎者則舉而免之其頻三年下第九年在學及律生六年無成者亦如之假違程限及作樂雜戱亦同唯彈琴習射不禁
  錄事掌受事發辰
  國子博士二人正五品上漢書百官表雲博士秦官也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員多至數十人武帝置五經博士宣帝稍増員十二人漢儀雲文帝博士七十餘人為待詔博士朝服𤣥端章甫冠司馬彪百官志博士十四人魏以太常統太學博士祭酒晉初置博士十九人咸寕四年立國子學置國子博士一人晉官品第六介幘兩梁冠服佩同祭酒宋齊無所改作梁置國子博士二人為九班陳品第四秩千石後魏初國子博士従五品上太和二十二年増為第五品北齊置國子寺有博士五人品第五隋初國子隸太常置博士五人大業三年置國子監博士一人正五品皇朝増置二人
  助教二人従六品上晉武帝初立國子學置助教十五人官品視南䑓御史服同博士東晉孝武損為十人宋齊並同梁班第二陳品第八秩六百石後魏第七品北齊置十人品同後魏隋初置國子助教五人從七品下大業三年減置一人皇朝増置二人
  國子博士掌教文武官三品已上及國公子孫従二品已上曽孫之為生者五分其經以為之業習周禮儀禮禮記毛詩春秋左氏傳毎經各六十人餘經亦兼習之習孝經論語限一年業成尚書春秋公羊榖梁各一年半周易毛詩周禮儀禮各二年禮記左氏春秋各三年其生初入置束帛一篚酒一壺脩一案號為束修之禮其習經有暇者命習⿰𥘈糴書並國語説文字林三蒼爾雅每旬前一日則試其所習業試讀者每千言內試一帖試講者每二千言內問義一條總試三條通一及全不通斟量決罰毎嵗其生有䏻通兩經已上求出仕者則上於監堪秀才進士者亦如之
  助教掌佐博士分經以教授焉
  典學掌抄錄課業
  廟幹掌灑掃學廟
  太學博士三人正六品上東晉元帝増置國子博士十六人謂之太學博士品服同國子博士梁置太學博士八人班第二陳品第八秩六百石後魏初第六品中太和二十二年從第七品北齊國子寺有太學博士十人従第七品後周置太學博士下大夫六人班第四隋初置太學博士五人仁夀元年罷國子唯立太學置博士五人從五品大業三年減置二人降為従六品皇朝増置三人
  助教三人従七品上後魏置太學助教第八品中北齊國子寺有太學助教二十人從第九品下後周置太學助教上士六人三命隋初太學助教五人正九品下大業三年減為二人皇朝増置三人太學博士掌敎文武官五品已上及郡縣公子孫従三品曽孫之為生者五分其經以為之業毎經各百人其束脩之禮督課試舉如國子博士之法
  助敎已下並掌同國子
  四門博士三人正七品上後魏書劉芳表雲太和二十年立四門博士於四門置學按禮記雲天子設四學鄭𤣥注周四郊之虞庠也今以其遼逺故置於四門請移與太學同處從之後魏百官志四門博士第九品北齊置二十人正九品上後周闕隋置五人従八品上皇朝減置三人加正七品上助敎三人從八品上北齊國子寺有四門助教二十人隋初置四門助教五人從九品下皇朝因置三人
  四門博士掌教文武官七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之為生者若庶人子為俊士生者禮記王制曰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升之學曰俊士隋書志曰舊國子學處士以貴賤梁武帝欲招來後進五舘生皆取寒門俊才不拘貟數是即今之俊士也分經同太學其束脩之禮督課試舉同國子博士之法
  助教已下掌同國子
  直講四人皇朝初置無員數長安四年始定為四員俸祿賜㑹同直官例直講掌佐博士助教之軄専以經術講授而已
  大成十人皇朝置取貢舉及第人考功簡聰明者試書日誦得一千言並口試䇿試所習業等十條通七然後補充仍授散官俸祿賜㑹同直官例給初置二十人開元二十年減十人
  大成通四經業成上扵尚書吏部試登第者加一階放選其不第則習業如初毎三年一試若九年無成則免大成従常調
  律學博士一人従八品下晉百官志廷尉官屬有律博士員晉刑法志曰衞覬奏請置律學博士轉相教授東晉宋齊並同梁天監四年廷尉官屬置胄子律博士位視員外郎第三班陳律博士秩六百石品第八後魏初律博士第六品太和二十二年為第九品上北齊大理寺官屬有律博士四人第九品上隋大理寺官屬有律博士八人正九品上皇朝省置一人移屬國學
  助教一人従九品上皇朝置之
  律學博士掌教文武官八品已下及庶人子之為生者以律令為專業格式法例亦兼習之其束脩之禮督課試舉如三舘博士之法
  助敎掌佐博士之軄如三舘助敎之法
  書學博士二人従九品下代本倉頡作書周禮保氏教以六藝其五曰六書鄭司農雲象形㑹意轉注指事假借諧聲也古謂之小學漢書食貨志曰八嵗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晉衞恆字勢曰昔黃帝有淚誦倉頡始作書契蓋覩鳥跡以興思也秦漢古文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苻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𨽻書王莾時甄豊校文字復有六書一曰古文二曰竒字三曰篆書四曰佐書五曰繆篆六曰鳥書自漢已來不見其軄隋置書學博士一人従九品下皇朝加置二人書學博士掌教文武官八品已下及庶人子之為生者以石經説文字林為專業餘字書亦兼習之石經三體書限三年業成説文二年字林一年其束脩之禮督課試舉如三舘博士之法
  筭學博士二人従九品下代本⿰𥘈糴首造數周禮保氏教以六藝其六曰九數即九章也一曰方田二曰粟米三曰差分四曰少廣五曰商功六曰均輸七曰方程八曰贏不足九曰旁要漢書律歴志曰數者一十百千萬所以筭數事物也小學是則軄在太史義和掌之魏晉已來多在史官不列於國學隋置筭學博士一人従九品下皇朝増置二人
  筭學博士掌敎文武官八品已下及庶人子之為生者二分其經以為之業習九章海島孫子五曹張丘建夏侯陽周髀十有五人習綴術緝古十有五人其記遺三等數亦兼習之孫子五曹共限一年業成九章海島共三年張丘建夏侯陽各一年周髀五經筭共一年綴術四年緝古一年其束脩之禮督課試舉如三舘博士之法














  唐六典卷二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二十二   唐 張九齡等 撰少府軍器監
  少府監
  監一人
  少監二人
  丞四人
  主簿二人
  錄事二人
  府二十七人
  史十七人
  計史三人
  亭長八人
  掌固六人
  中尚署
  令一人
  丞四人
  府九人
  史十八人
  監作四人
  典事四人
  掌固四人
  左尚署
  令一人
  丞五人
  府七人
  史二十人
  監作六人
  典事十八人
  掌固十四人
  右尚署
  令一人
  丞四人
  府七人
  史二十人
  監作六人
  典事三人
  掌固十人
  織染署
  令一人
  丞二人
  府六人
  史十四人
  監作六人
  典事十一人
  掌固五人
  掌冶署
  令一人
  丞二人
  府六人
  史十二人
  監作二人
  典事二十三人
  掌固四人
  諸冶監
  毎冶監各一人
  丞各一人
  錄事各一人
  府各一人
  史各二人
  監作四人
  典事二人
  掌固四人
  北都軍器監
  監一人
  少監一人
  丞二人
  主簿一人
  錄事一人
  府十人
  史十八人
  典事四人
  亭長二人
  掌固四人
  甲坊署
  令一人
  丞一人
  府二人
  史五人
  監作二人
  典事二人
  弩坊署
  令一人
  丞二人
  府二人
  史五人
  監作二人
  典事二人
  諸鑄錢監
  監各一人
  副監各一人
  丞各一人
  監事各一人
  錄事各一人
  府各三人
  史各四人
  典事各五人
  互市監
  毎市監一人
  丞各一人
  錄事各一人
  府各二人
  史各四人
  價人各四人
  掌固八人
  少府監監一人從三品漢書百官表雲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供養有六丞其屬官有尚書符節太醫太官湯官導官樂府若盧考工室在右居至甘泉居室左右司空東織西織東西匠十二官令丞又陶人都水均官三長丞又上林中十池監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御府永巷內者宦者七官令丞諸僕射署長中黃門皆屬焉少府者天子之私府所以供奉之職皆在焉王莾改曰共工後漢復為少府其尚書侍中符節皆屬焉餘職多所並省漢官觧詀雲少府主供養陂池禁錢服御口實掖庭中宮魏因之晉置功曹主簿五官等貟少府銀章青綬五時朝服進賢兩梁冠絳朝服佩水蒼玉品第三統材官校尉中左右三尚方中黃左右蔵左校甄官平凖奚官等今左校坊鄴中黃左右蔵油官等丞及過江唯置一尚方又省御府至哀帝時桓溫表省少府以並於丹陽尹孝武復置宋少府領左右尚方御府東冶南冶平凖等令丞齊又加以領左右尚鍜署梁以少府為夏卿統材官將軍左右中尚方甄官平水南塘邸稅庫東西冶中黃細作炭庫紙官染署等令丞班第十一品從第四陳因之後魏少府宗正太僕廷尉司農鴻臚為六次卿第二品上太和末改少府為太府北齊不置少府其左中右三尚方司染諸冶及細作甄官等署並𨽻太府寺至隋煬帝大業五年始分太府為少府監置監一人従三品少監一人從四品丞三人統左尚中尚右尚內尚司織司染鎧甲弓弩掌冶等署其後又改監為令少監為少令併司織司染為織染署廢鎧甲弓弩二署皇朝因為監龍朔二年改為內府監咸亨元年復為少府監光宅元年改為尚方監神龍元年復舊開元又分甲鎧弓弩別置軍器監十二年省軍器監其作工歸少府尋又扵北都置軍器監
  少監二人從四品下隋煬帝置少監一人従第四品皇朝因置二人龍朔咸亨光宅神龍並隨監改復
  少府監之軄掌百工伎巧之政令總中尚左尚右尚織染掌冶五署之官屬庀其工徒謹其繕作少監為之貳凡天子之服御百官之儀制展采備物率其屬以供焉丞四人従六品下漢置丞六人比千石後漢置一人以明法補魏晉因之宋齊梁陳皆一人梁班第四後魏少府丞二人從五品中隋煬帝分太府寺置少府監置丞二人皇朝加至六人龍朔咸亨光宅神龍並隨監改復開元二十三年省置四人
  主簿二人従七品下晉令少府置主薄二人宋齊因之梁主簿七班之中第三隋煬帝置主簿一人皇朝加至四人龍朔咸亨光宅神龍並隨監改復開元二十三年減二人
  錄事二人従九品上
  丞掌判監事凡五屬所備之物湏金石齒革羽毛竹木而成者則上尚書省尚書省下所由司以供給焉凡五署之所入於庫物各以名數並其州土所生以籍之季終則上於所由其副留於監有出給者則隨注所供而印署之凡教諸雜作計其功之衆寡與其難易而均平之功多而難者限四年三年成其次二年最少四十日作為等差而均其勞逸焉凡教諸雜作工業金銀銅鐡鑄䥱鑿鏤錯鐋所謂工夫者限四年成以外限二年成平慢者恨二年成諸雜作有一年半者有一年者有九月者有三月者有五十日者有四十日者
  主簿掌勾檢稽失凡財物之出納工人之繕造簿帳之除附各有程期不如期者舉而按之
  錄事掌受事發辰
  中尚署令一人從六品上漢少府屬官有尚方令丞後漢尚方令一人六百石掌上手工作御刀劍諸好器物及寳玉作器和帝時蔡倫為尚方令作秘劍皆有龍泉太阿之目及諸器械靡不牢固其後分為中左右三尚方魏氏因之晉過江左唯置一尚方哀帝以𨽻丹陽尹孝武帝復舊晉代掌造軍器宋髙祖踐阼以相府部配䑓謂之左尚方而本署謂之右尚方令丞各一人武帝改右尚方曰御府又置中署𨽻右尚方齊置左右尚方令丞各一人梁置左中右尚方三令丞其令並従九品其後廢中尚方唯存左右而已陳因之北齊太府寺管左中右三尚方隋開皇中有內左右三尚方署猶屬太府寺內尚方令二人正八品下掌諸織作煬帝分屬少府皇朝因置二人省方字但曰中尚左尚右尚開元十八年省一人升為從六品上丞四人從八品下漢魏已來皆隨署省置後漢丞一人四百石魏晉宋齊皆隨署改易梁位在七班之下為三品勲位隋置丞四人正九品下皇朝因之開元中升其品
  監作四人従九品下
  中尚署令掌供郊祀之圭璧凡冬至祀昊天上帝以蒼璧孟春祈榖孟夏雩祀季秋明堂祀並以四圭有邸夏至祭皇地祗以黃琮祀日月以圭邸祀東方青帝以青圭南方赤帝以赤璋西方白帝以騶虞北方黒帝以𤣥璜中央黃帝以黃琮祭神州及岳鎮海瀆太社太稷皆以兩圭有邸及嵗時乗輿器玩中宮服飾彫文錯綵珍麗之制皆供焉丞為之貳毎年二月二日進鏤牙尺及木畫紫檀尺寒食進毬兼雜綵雞子五月五日進百索綬帶夏至進雷車七月七日進七孔金鈿針十五日進盂蘭盆臘日進口脂衣香囊毎月進筆及𢷬衣杵琴瑟琵琶絃金銀紙湏則進之不恆其數也其所用金木齒革羽毛之屬任所出州土以時而供送焉其紫檀櫚木檀香象牙翡翠毛黃嬰毛青蟲真珠紫鑛水銀出廣州及安南赤麖皮琴瑟赤珪琥珀白玉碧玉金剛鑚盆灌鍮石胡桐律大鵬砂出波斯及涼州麝香出蘭州銅鉢銅出代州赤生銅出銅源監也
  左尚署令一人正七品下後漢末分尚方為三中左右魏晉因之晉過江唯尚方而已宋齊梁陳有左右尚方晉宋已來並四百石樑班従九品北齊太府寺左中右尚方隋開皇中三尚方並屬太府寺左尚令三人掌造車輦繖扇矟眊弓箭弩㦸器仗刀鏃膠漆竹木骨角畫素刻鏤蠟燭等皇朝置一人開元十八年為正七品下
  丞五人従八品下前後漢魏晉宋齊梁陳皆隨署置省梁選部左尚方丞為三品勲位隋左尚方丞八人正九品下皇朝置五人開元十八年為従八品下
  監作六人從九品下
  左尚署令掌供天子之五輅五副七輦三轝十有二車大小方圓華蓋一百五十有六諸翟尾扇及大小繖翰辨其名數而頒其制度丞為之貳凡皇太后皇后內命婦之重翟厭翟翟車安車四望金根等車皇太子之金輅軺車四望車王公已下象輅革輅木輅軺車公主王妃外命婦一品猒翟車二品三品犢車其制各有差其用金帛膠漆材竹之屬所出方土以時支送漆出金州竹出司竹監松出嵐勝州文栢出隴州梓楸出京兆府紫檀出廣州黃楊出荊州
  右尚署令一人正七品下後漢分尚方為三中左右魏晉因之晉過江唯尚方而已宋齊梁陳有左右尚方北齊亦有三尚方隋左右尚方屬太府寺令三人正八品下煬帝始改⿰𥘈糴少府焉皇朝因置令二人掌造甲冑貝裝刀斧鉞及皮毛雜作膠墨紙筆薦蓆等事開元十八年省一人升為正七品下丞四人従八品下漢魏已來與左尚方同隋右尚方丞六人皇朝置四人開元十八年為従八品下
  監作六人従九品下
  左尚署令掌供天子十有二閑馬之鞍轡每嵗京兆河南製革理材爍金以為之送之於署令工人増飾而進焉及五品三部之帳備其材革而脩其制度丞為之貳凡刀劍斧鉞甲冑紙筆茵席履舄之物靡不畢供其用綾絹金鉄毛革等所出方土以時支送白馬尾白犛牛尾出隴右諸州翟尾孔雀尾白鷺鮮出安南江東貂皮出諸軍州織染署令一人正八品上周官九職嬪婦化理絲帛考工記理絲麻而成之謂之婦功漢少府屬官有東織西織成帝河平元年省東織更名西織曰織室後漢有織室丞一人此後無聞北齊中尚方領涇州雍州絲局成定州紬綾局丞後周有司織下大夫一人掌凡機材之工隋煬帝置司織署令丞後與司染署併為織染署周禮天官有染人掌染絲帛凡染春暴練夏纁𤣥冬官有設色之工五謂畵繪鍾筐㡛也韋昭辨釋名雲平凖令主染有常平之法故准而酌之兩漢並𨽻司農晉平凖令有監染吏六人初𨽻司農後屬少府宋順帝名准始改曰染署令齊復為平準令梁陳為平水令北齊太府寺有司染署長秋寺有染局丞後周有染工上士一人又有司色下大夫一人隋初有司染署𨽻太府寺煬帝分屬少府大業五年合司織司染為織染署令二人皇朝置一人
  丞二人正九品上漢魏已來並具扵本署隋並司織司染為一署丞四人皇朝因之置二人監作六人従九品下
  織染署令掌供天子皇太子及羣臣之冠冕辨其制度而供其軄務丞為之貳天子之冠二一曰通天冠二曰翼善冠冕六一曰大裘冕二曰袞冕三曰鷩冕四曰毳冕五曰絺冕六曰𤣥冕弁二一曰武弁二曰皮弁幘二一曰黒介幘二曰平巾幘㡌一曰白紗帽太子之冠三一曰三梁冠二曰逺逰冠三曰進徳冠冕二一曰袞冕二曰𤣥冕弁一曰皮弁幘一曰平巾幘臣下之冠五一曰逺逰冠二曰進賢冠三曰獬豸冠四曰髙山冠五曰卻非冠冕五一曰袞冕二曰鷩冕三曰毳冕四曰絺冕五曰𤣥冕弁二一曰爵弁二曰武弁幘三一曰介幘二曰平巾幘三曰平巾綠幘凡織絍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絹三曰𦂛四曰紗五曰綾六曰羅七曰錦八曰綺九曰□十曰褐組綬之作有五一曰組二曰綬三曰絛四曰䋲五曰纓紬線之作有四一曰絀二曰線三曰絃四曰綱練染之作有六一曰青二曰絳三曰黃四曰白五曰皂六曰紫凡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葉有以莖實有以根皮出有方土採以時月皆率其屬而脩其軄焉
  掌冶署令一人正八品上周禮冬官攻金之工六謂築冶鳧㮚段桃也秦及漢諸郡國出鐡者置鐡官長丞晉衛尉屬官有冶令丞各一人掌工徒鼔鑄過江省衛尉而冶令始𨽻少府宋有東冶令丞西冶令丞齊因之梁有東冶令西冶令従九品下選東冶重西冶輕然梁朝之西冶蓋宋齊南冶也陳因之後魏無聞北齊太府寺有司冶令丞後周有冶工中士一人又有鉄工中士一人隋太府寺統掌冶署令二人掌金銀銅鉄器之屬一管諸冶煬帝改屬少府令從八品上皇朝因之省一人
  丞二人正九品上秦漢已來具上注隋太府寺統掌冶丞四人煬帝改屬少府皇朝因之省二人
  監作二人從九品下
  掌冶署令掌鎔鑄銅鐡器物之事丞為之貳凡天下諸州出銅鐡之所聽人私採官收其稅若白蠟則官為市之其西邊北邊諸州禁人無置鐡冶及採鉚若器用所湏則其名數移扵所由官供之私者私市之凡諸冶所造器物皆上於少府監然後給之其興農冶監所造者唯供隴右諸牧監及諸牧使
  諸冶監監各一人正七品下秦漢內使及諸郡有鐡者則置鐡官長丞晉令諸冶官庫各置督監一人宋書雲江南諸郡縣有鐡者或置冶令或丞皆吳時置也齊梁有梅根諸冶令北齊諸冶皆有局丞隋諸冶皆署監監有上中下三等皇朝因之掌鑄兵農之器以給軍旅屯田居人焉
  丞一人従八品上
  監作四人従九品下
  諸冶監掌鎔鑄銅鐡之事以供少府監丞為之貳北都軍器監監一人正四品上開元初令少府監置十六年移向北都少監一人正五品上
  丞二人正七品
  主簿一人正八品上
  錄事一人正九品下
  軍器監掌繕造甲弩之屬辨其名物審其制度以時納於武庫少監為之貳焉
  丞掌判監事凡材革出納之數工徒衆寡之役皆督課焉
  主簿掌印及勾檢稽失
  錄事掌受事發辰
  甲坊署令一人正八品下周禮考工記曰函人為甲犀甲七屬兕甲六屬合甲五屬凡為甲必先為容然後製革權其上□與其下□而重若一隋少府有甲鎧署皇朝改焉
  丞一人正九品下
  監作二人従九品下
  弩坊署令一人正八品下周禮司弓矢掌四弩凡弩狹瘦利攻守廣大利車戰野戰考工記弓人取六材必以其時幹也者以為逺角也者以為疾筋也者以為深膠也者以為和絲也者以為固漆也者以為受霜露也凡取幹之道有七柘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𤓰次之荊次之竹為下隋有弓弩署皇朝改焉
  丞一人正九品下
  監作二人従九品下
  甲坊令弩坊令各掌其所脩之物督其繕造辨其粗良丞為之貳凡財物之出納庫蔵之儲備必謹而守之諸鑄錢監監各一人周禮泉府上士四人掌市之徵布又司市以商賈阜貨而行布以泉府同貨而斂賖國凶荒札䘮則市無征而作布鄭𤣥雲市不稅為民之用也金銅無㓙年因物貴大鑄泉以饒民布及泉謂錢也漢書食貨志曰太公為周立九府圜法錢圜函方輕重以銖故貨寳於金利於刀流於泉布於布束於帛周㬌王鑄大錢文曰寳貨內外皆有周郭秦兼天下銅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漢興以秦錢重難用令人鑄榆莢錢文帝以錢益輕更鑄四銖錢文為半兩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及武帝初鑄三銖錢重如其文禁人盜鑄有司言三銖錢輕更請郡國鑄五銖錢文曰五銖周郭其質又以人多奸鑄令京師鑄官赤仄一當五其後赤仄錢又廢於是悉除郡國無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錢自武帝元符年三官初鑄五銖錢至平帝元始中成錢二百八十億萬餘王莾變漢制始造大錢徑寸二分重十二銖文曰大錢五十後又多所改作及公孫述於蜀鑄錢人不便之故謡曰黃牛白腹五銖當復後漢光武除王莾所造復五銖錢靈帝鑄四出錢魏初專以粟帛為貨明帝復立五銖錢至西晉不改吳孫權鑄大錢一當五百文又鑄一當千錢蜀先主鑄一直百錢東晉沈充鑄小錢謂之沈郎錢宋文帝又鑄四銖錢體完厚孝武帝四銖形小薄少帝鑄二銖謂之菜子錢又有綖環錢貫之以縷入水不沉南齊亦用四銖梁武帝乃鑄二種錢內有周郭文曰五銖重如其文又除內郭謂之女錢百姓私用古錢有直百五銖女錢太平百錢定平一百五銖稚錢五銖對文等號輕重不一普通中議罷銅錢鑄鐡錢陳初有梁末兩柱及鵞眼錢時雜用之文帝改鑄五銖宣帝又鑄大貨六銖後魏太和十九年鑄錢文曰太和五銖永安二年改鑄文曰永安五銖東魏齊文襄以錢文五銖名湏稱實一文重五銖計百錢重一斤四兩二十銖北齊文宣帝鑄常平五銖重如文周武帝鑄布泉錢以一當五與五銖並行建徳中復鑄五行大布一當十宣帝又鑄永通萬國以一當千隋髙祖以天下錢貨不等更鑄新錢背面內外皆有周郭文曰五銖重如其文毎一千重四斤一兩自漢至隋雖時或輕重皆用五銖皇朝武徳中悉除五銖更鑄開通元寳錢乾封初又鑄乾封泉寳錢尋廢開元中以錢濫惡江淮間尤甚有勑禁斷令御史往江淮間收斂納官鎔之其求稍廣州縣恐其錢數不充隨以好錢繼之自是百姓財幣耗損御史坐是左遷舊法毎一千重六斤四兩近所鑄者多重七斤錢文本歐陽詢所書錢官漢氏初屬少府後屬水衡後漢屬司農魏晉已下或屬少府或屬司農皇朝少府置十鑪諸州亦皆屬焉及少府罷鑄錢諸州遂別今絳州三十鑪楊宣鄂蔚各十鑪益鄂郴各五鑪洋州三鑪定州一鑪
  諸鑄錢監以所在州府都督刺史判之
  副監一人上佐判之
  丞一人判司判之
  監事一人叅軍及縣尉知之
  錄事府史土人為之
  諸互市監監各一人従六品下漢魏已降縁邊郡國皆有互市與夷狄交易致其物産也並郡縣主之而不別置官吏至隋諸緣邊州置交市監視從第八品副監視正第九品皇朝因置之各𨽻所管州府監加至従六品下改副監為丞品第八下光宅中改為通市監後又復舊為互市監丞一人正八品下隋置交市副監皇朝改為互市監丞
  諸互市監各掌諸蕃交易之事丞為之貳凡互市所得馬駞驢牛等各別其色具齒嵗膚第以言扵所𨽻州府州府為申聞太僕差官吏相與受領印記上馬送京師餘量其衆寡並遣使送之任其在路放牧焉每馬十疋牛十頭駞騾驢六頭羊七十口各給一牧人若非理䘮失其部使及𨔛人改酬其直其營州管內蕃馬出貨選其少壯者官為市之







  唐六典卷二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二十三   唐 張九齡等 撰將作都水監
  將作監
  大匠一人
  少匠二人
  丞四人
  主簿二人
  錄事二人
  府十四人
  史二十八人
  計史三人
  亭長四人
  掌固六人
  左校署
  令二人
  丞四人
  府六人
  史十二人
  監作十人
  右校署
  令二人
  丞三人
  府五人
  史十人
  監作十人
  典事二十四人
  中校署
  令一人
  丞三人
  府三人
  史六人
  監事四人
  典事八人
  掌固一人
  甄官署
  令一人
  丞二人
  府五人
  史十人
  監作四人
  典事十八人
  百工監
  監一人
  副監一人
  丞一人
  錄事一人
  府一人
  史三人
  監作四人
  典事二十人
  就谷監
  監一人
  副監一人
  丞一人
  錄事一人
  府一人
  史三人
  監作四人
  典事二十人
  庫谷監
  監一人
  副監一人
  丞一人
  錄事一人
  府一人
  史三人
  監作四人
  典事二十人
  太隂監
  監一人
  副監一人
  丞一人
  録事一人
  府一人
  史三人
  監作四人
  典事十人
  伊陽監
  監一人
  副監一人
  丞一人
  錄事一人
  府一人
  史三人
  監作四人
  典事十人
  都水監
  使者二人
  丞二人
  主簿一人
  錄事一人
  府五人
  史十人
  亭長一人
  掌固四人
  舟檝署
  令一人
  丞二人
  府三人
  史四人
  監漕四人
  漕史二人
  典事三人
  掌固三人
  河渠署
  令一人
  丞一人
  府三人
  史六人
  河隄謁者六人
  典事三人
  掌固四人
  長上魚師十人
  短番魚師一百二十人
  眀資魚師一百二十人
  諸津每津令一人
  丞一人
  錄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典事三人
  津吏五人
  將作監大匠一人從三品左傳雲少吳氏丑雉為五工正周官冬宮掌百工之職漢書百官表雲將作少府秦官掌治宮室有兩丞左右中𠉀景帝改曰將作大匠秩二千石屬官有右庫東園主章左右前後中校七令丞又主章長丞武帝改東園主章曰木工成帝省中候及左右前後中校五丞後漢光武中元年省常以謁者兼之至章帝建初元年又置魏因之晉將作大匠置功曹主簿五官等員掌土木之役過江後及宋齊並不常置梁天監七年置十二卿改將作大匠為大匠卿是為秋卿班第十品正第五陳因之後魏太和初將作大匠従第二品下二十二年降為從三品北齊因之後周有匠師中大夫一人掌城郭宮室之制及諸器物度量又有司木中大夫一人掌木工之政令隋將作寺置大匠一人従三品開皇二十年改為將作監以大匠為大監煬帝大業五年正四品十三年又改大監為令皇朝改置大匠少匠丞主簿等員龍朔元年改為繕工監咸亨元年復舊光宅元年改為營繕監神龍元年復舊
  少匠二人從四品下後周官有少匠師下大夫一人隋初將作無少匠開皇二十年改寺為監大匠為大監始置副監一人煬帝改副監為少監大業三年改少監為少匠五年又改少匠為少監正五品十三年又改為少令皇朝改置少匠二人龍朔咸亨光宅神龍隨監改復
  將作大匠之職掌供邦國修建土木工匠之政令緫四署三監百工之官屬以供其職事少匠貳焉凡西京之大內大眀興慶宮東都之大內上陽宮其內外廓䑓殿樓閣並仗舍等苑內宮亭中書門下左右羽林軍左右萬騎仗十二閑廐屋宇等謂之內作凡山陵及京都之太廟郊社諸壇廟京都諸城門尚書殿中秘書內侍省御史䑓九寺三監十六衛諸街使弩坊溫湯東宮諸司王府官舍屋宇諸街橋道等並謂之外作凡有建造營葺分功度用皆以委焉凡修理宮廟太常先擇日以聞然後興作
  丞四人従六品下漢將作有丞二人秩六百石後漢置一人魏晉因之東晉宋齊有事則置無事則罷梁天監七年置大匠丞一人班第三陳因之後魏從五品中太和二十二年第七品下北齊丞四人従第七品上後周匠師上士一人隋將作丞二人従六品大業十三年加至從五品皇朝加丞至四人從六品下
  主簿二人從七品下晉將作置主簿員江左有事則置無事則省梁天監七年復置將作主簿一員七品班第三北齊將作寺有功曹主簿員若有營作又別立長史司馬主簿各一員隋將作主簿二人皇朝因之
  録事二人従九品上
  丞掌判監事凡內外繕造百司供給大事則聽制勑小事則俟省符以諮大匠而下於署監以供其職凡諸州匠人長上者則州率其資納之隨以酬顧凡功有長短役有輕重凡計功程者四月五月六月七月為長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為中功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為短功凡啓塞之時火土之禁必辨其經制而舉其條目凡四時之禁每嵗十月以後盡於二月不得起治作冬至以後盡九月不得興土工春夏不伐木若臨事要行理不可廢者以著別式凡營造修理土木瓦石不出於所司者總料其數上於尚書省凡營軍器皆鐫題年月及工人姓名辨其名物而閲其虛實
  主簿掌印勾檢稽失凡官吏之申請糧料俸食務在𠉀使必由之以發其事若諸司之應供四署三監之財物器用違闕隨而舉焉
  録事掌受事發辰
  左校署令二人従八品下周官有攻木之工七謂輪輿弓廬匠車梓也秦漢有左右前後中校五令丞後漢唯置左右校令丞各一人令六百石又有材官校尉魏並左校於材官署過江省將作大匠而左右校𨽻少府又改材官校尉為將軍罷左校令宋齊梁陳又有左校令丞別置材官將軍司馬北齊太府寺有左校署令丞後周有掌材上士隨將作領左校署令二人皇朝因之
  丞四人正九品下漢成帝省左右前後中五校丞後漢置左右校丞各一人秩三百石魏因之東晉𨽻少府宋齊梁北齊皆有丞後周有掌材中士二人隋左校丞四人皇朝因之
  監作十人從九品下
  左校令掌供營構梓匠之事致其雜材差其曲直制其器用程其功巧丞為之貳凡宮室之制自天子至於士庶各有等差天子之宮殿皆施埀拱藻井王公諸臣三品已上九架五品已上七架並㕔廈兩頭六品已下五架其門舍三品已上五架三間五品已上三間兩廈六品已下及庶人一間兩廈五品已上得制烏頭門若官修者左掖為之私家自修者制度准此凡樂縣簨虡兵仗器械及喪葬儀制諸司什物皆供焉簨虡謂鐏鍾編鍾編磬之屬器械謂仗床㦸架杻械之屬喪儀謂棺槨眀器之屬什物謂機案櫃檻勅函行槽剉唯之屬
  右校署令二人従八品下後漢安帝建元三年置左校令右校丞其後又置右校令魏因之晉少府屬官有左校無右校其職蓋並於左校矣宋齊梁陳皆無北齊太府寺管左校亦無右校隋置右校署令丞掌營構工作之事皇朝因之
  丞三人正九品下漢左校丞一人三百石魏因之宋齊梁陳並置北齊省隋右校置丞三人皇朝因之
  監作十人従九品下
  右校令掌供版築塗泥丹雘之事丞為之貳凡料物支供皆有由屬審其制度而經度之凡修補之料每嵗京北河南及諸州支送麥麩三萬圍麥麫一百車麻𢷬二萬斤其石灰亦土之屬須則市供不恆其數
  中校署令一人従八品下漢將作左右前後中五校皆有令丞自後不置皇朝置之丞三人正九品下漢成帝省皇朝復置
  監事四人従九品下
  中校令掌供舟車兵仗廐牧雜作器用之事凡行幸陳說供三梁竿柱閑廐繫飼則供剉碓行槽鞍架禱祀祭祀則供棘葛竹整內外營造應供給者皆主守之丞為之貳舊將作寺百工署掌營棘葛槍子土塼石作之事開元十五年改百工署為監其職掌各分入諸署槍子入左校石作入甄官棘葛土塼等入於此署凡監署役使車牛皆有年支草豆㨿其名簿閲其虛實受而蔵之以給於車坊甄官署令一人従八品下周禮摶埴之工二謂陶與甄也後漢將作大匠屬官有前後中甄官令丞晉少府領甄官署掌塼瓦之任宋齊有東西陶官瓦署督令各一人北齊太府寺統甄官署甄官又別領石窟丞後周有陶工中士一人掌為罇彛簠簋等器隋太府寺統甄官署令丞二人皇朝改屬將作丞二人正九品下後漢前後中三甄官各丞一人晉有旊官丞後周有陶工下士一人隋甄官丞二人皇朝因之
  監作四人従九品下
  甄官令掌供琢石陶土之事丞為之貳凡石作之類有石磬石人石獸石柱碑碣碾磑出有方土用有物宜凡磚瓦之作瓶缶之器大小髙下各有程凖凡喪葬則供其眀器之屬別敕葬者俱餘並私備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當壙當野祖眀地軸誕馬偶人其髙各一尺其餘音聲隊與僮僕之屬威儀服玩各視生之品秩所有以瓦木為之其長率七寸
  百工就谷庫谷斜谷太隂伊陽監監各一人正七品副監一人従七品下
  丞一人正八品上周禮山虞林衡並掌斬伐林木之事歴代皆有其官皇朝取其義而並置之庫谷監在鄠縣就谷監在盩厔縣百工監在陳倉太隂監在陸渾縣伊陽監在伊陽縣
  錄事各一人
  監作各四人従九品下太隂監伊陽監各典事十人
  百工等監掌採伐材木之事辨其名物而為之主守凡修造所須材幹之具皆取之有時用之有節
  都水監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本周官虞衡之職漢太常大司農少府內史主爵中尉其屬官各有都水長丞武帝置水衡都尉掌上林苑有五丞其屬官有上林均輸御羞禁圃輯濯鐘官辯鐘令丞人衡官水司空都水農倉又甘泉上林都水七官長丞皆屬焉至成帝以都水官多置左右使者各一人則劉向䕶左都水使者是也至哀帝罷之王莾改水衡都尉曰子虞後漢省都水以屬郡國而置河隄謁者五人魏因之又兼有水衡都尉主天下水軍卿舩器械晉置都水臺都水使者一人掌舟檝之事官品第四又有左右前後中五水衡晉起㞐注及元康百官名陳傎載熊俱以都水使者領水衡都尉宋孝武帝省都水䑓置水衡令齊氏復置都水䑓使者一人梁武帝天監七年改為太舟卿為東卿班第九吏員依晉又加當關四人陳因之後魏亦二官並置建都水使者正第四品中水衡都尉従五品中太和二十二年都水使者従五品而省水衡北齊都水䑓使者二人後周有司水中大夫一人隋都水臺使者二人從第五品有丞參軍河隄謁者錄事船局都津尉丞典作津長等開皇三年省都水入司農十三年復置仁夀元年改為都水監煬帝復為使者正五品統舟檝河渠二署大業五年又改使者為監加至四品又置少監為五品復改監為令従三品少監為少令從四品皇朝改為都水署𨽻將作令從七品下貞觀中復改為都水使者從五品上龍朔二年改為司津監咸亨元年復為都水使者光宅元年改為水衡都尉神龍九年復舊
  都水使者掌川澤津梁之政令緫舟檝河渠二署之官屬舟檝置開元二十三年辨其逺近而歸其利害凡漁浦之禁衡虞之守皆由其屬而緫制之凡獻享賔客則供川澤之奠凡京畿之內渠堰陂池之壊決則下於所由而後修之每渠及斗門置長各一人以庶人年五十已上並勲官及停家職資有幹用者為之至溉田時乃令節其水之多少均其灌溉焉每嵗府縣差官一人以督察之嵗終録其功以為考課
  丞二人従七品上漢書都水水衡皆有丞後漢省晉初省都水使者有參事二人蓋丞之職也宋因之孝武帝省都水䑓置水衡令亦無丞梁天監七年置大舟卿始置丞一人班第一陳因之後魏都水有參事六人北齊有參事十人並丞之任也隋初置都水䑓有丞二人正第八品上大業三年加従七品皇朝改為都水署丞従八品下貞觀中改為使者以署為監加丞秩至従七品上
  主簿一人従八品下晉令水衡都尉置主簿一人又左右前後中五水衡皆有主簿梁天監七年大舟主簿七班之中第三與宗正主簿品秩同後魏北齊並不置大業中置主簿一員皇朝因之丞掌判監事凡京畿諸水禁人因灌溉而有費者及引水不利而穿鑿者其應入內諸水有餘則任諸王公公主百官家節而用之
  主簿掌印勾檢稽失凡運漕及漁捕之有程者會其日月而為之糺舉
  舟檝署令一人正八品下漢中尉屬官有都舩令丞水衡都尉有楫䊮令晉水衡令各有舷曹吏齊職儀有舩宮典軍一人後周有舟工中士一人隋都水使者領掌舡局都尉二人煬帝改為舟職署令一人皇朝因之
  丞二人正九品下漢有都舩丞楫櫂丞隋煬帝置舟檝署丞二人皇朝因之
  舟檝令掌公私舟舩及運漕之事丞為之貳諸州轉運至京都者則經其徃來理其隠失使監漕監之
  河渠署令一人正八品下秦及兩漢都水水衡屬官有河隄謁者則河渠之任也隋煬帝取史記河渠書之義以名署置令一人皇朝因之領河隄謁者漁師者
  丞一人正九品下隋煬帝置河渠署丞一人皇朝因之
  河渠令掌供川澤魚醢之事丞為之貳凡溝渠之開塞漁捕之時禁皆量其利害而節其多少每日供尚食魚及中書門下官應給者若大祭祀則供其乾魚魚醢以充籩豆之實凡諸司應給魚及冬蔵者毎嵗支錢二十萬送都水命河渠以時價市供之
  諸津令一人正九品上列女傳有趙津吏女自後無聞晉令諸津渡二十四所各置監津吏一人北齊三局尉皆分司諸津橋之事後周有掌津中士一人掌津渡川瀆之制而為之橋梁隋都水領諸津上津毎尉一人丞一人中津尉丞各一人下津尉一人每津典作一人津長四人皇朝改置令丞丞一人従九品下皇朝因隋置諸津在京兆河南界者𨽻都水監在外者𨽻當州界諸津令各掌其津濟渡舟梁之事丞為之貳


  唐六典卷二十三
<史部,職官類,官制之屬,唐六典>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二十四   唐 張九齡等 撰諸衛
  左右衛
  大將軍各一人
  將軍二人
  長史二人
  録事參軍事一人
  録事一人
  史二人
  倉曹參軍事二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兵曹參軍事二人
  府四人
  史七人
  騎曹參軍事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胄曹參軍事一人
  府三人
  史三人
  亭長二人
  掌固四人
  司階二人
  中𠉀三人
  司戈五人
  執㦸五人
  奉車都尉五人
  親府勲一府勲二府翊一府翊二府等五府
  中郎將各一人
  左郎將一人
  右郎將一人
  録事一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校尉五人
  旅帥十人
  隊正二十人
  副隊正二十人
  左右驍衛
  大將軍各一人
  將軍二人
  長史一人
  録事參軍事一人
  録事一人
  史二人
  倉曹參軍事二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兵曹參軍事二人
  府三人
  史五人
  騎曹參軍事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胄曹參軍事一人
  府三人
  史三人
  亭長二人
  掌固四人
  司階二人
  中候三人
  司戈五人
  執㦸五人
  左右翊中郎將府
  中郎將各一人
  左郎將一人
  右郎將一人
  録事一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校尉五人
  旅帥十人
  隊正二十人
  副隊正二十人
  左右武衛
  大將軍各一人
  將軍二人
  長史一人
  録事參軍事一人
  録事一人
  史二人
  倉曹參軍事二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兵曹參軍事二人
  府三人
  史五人
  騎曹參軍事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胄曹參軍事一人
  府三人
  史三人
  亭長二人
  掌固四人
  司階二人
  中𠉀三人
  司戈五人
  執㦸五人
  稱長二人
  左右翊中郎將府
  中郎將各一人
  左郎將一人
  右郎將一人
  録事一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校尉五人
  旅帥十人
  隊正二十人
  副隊正二十人
  左右威衛
  大將軍各一人
  將軍二人
  長史一人
  録事參軍事一人
  録事一人
  史二人
  倉曹參軍事二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兵曹參軍事二人
  府三人
  史五人
  騎曹參軍事一人
  府三人
  史四人
  胄曹參軍事一人
  府三人
  史三人
  亭長二人
  掌固四人
  司階二人
  中𠉀三人
  司戈五人
  執㦸五人
  左右翊中郎將府
  中郎將各一人
  左郎將一人
  右郎將一人
  録事一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校尉五人
  旅帥十人
  隊正二十人
  副隊正二十人
  左右領軍衛
  大將軍各一人
  將軍二人
  長史一人
  録事參軍一人
  録事一人
  史二人
  倉曹參軍事二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兵曹參軍事二人
  府三人
  史五人
  騎曹參軍事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胄曹參軍事一人
  府三人
  史三人
  亭長二人
  掌固四人
  司階二人
  中𠉀三人
  司戈五人
  執㦸五人
  左右翊中郎將府
  中郎將各一人
  左郎將一人
  右郎將一人
  録事一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校尉五人
  旅帥十人
  隊正二十人
  副隊正二十人
  左右衛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周禮制軍萬二千五百人為軍天子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將皆命卿六韜曰古之王者遣將授鉞曰従此上至天下至地將軍任也戰國亦有其職秦漢始置衛將軍後漢及魏並因之然増其班秩晉文帝置䑓又置中衛將軍武帝受命分為左右二衛各大將軍一人品第四銀章青綬武冠絳朝服佩水蒼玉宋齊因之建元二年詔二衛將軍日暮常一人宿永初元年詔二衛儀従可増為九十人又左衛領營五十司馬二十五人右衛領營四十司馬二十人梁左右衛將軍班第十二陳秩二千石後魏従二品太和二十二年降為第三品北齊因之隋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𠉀左右武𠉀左右領軍左右率府各有大將軍一人所謂十二衛大將軍也然自兩漢至北齊大將軍位視三公至隋十二大將軍直為武職位左右省䑓之下與右大將軍但名𭈹同而統務別至開皇末年罷十二衛大將軍員煬帝大業十三年復置左右衛為左右翊衛其領名為驍騎皇朝復左右衛府官屬與隋令畧同龍朔二年除府字
  將軍各二人從三品後魏永光元年始增置左右衛將軍各二人従三品上太和二十二年降為第三品北齊左右衛府各將軍一人名武衛將軍二人皆有司馬功曹及主簿録事等員隋左右衛將軍各二人皇朝因之
  左右衛大將軍將軍之職掌統領宮庭警衛之法令以督其屬之隊仗而總諸曹之職務凡親勲翊五中郎將府及折衝府所𨽻者皆總制焉凡大朝㑹率其屬以黃質鍪甲鎧黃弓箭黃刀黃楯黃䂎黃麾麒麟旗角端旗赤熊旗之類為左右廂之儀仗毎月親勲翊五府之三衛及折衝府之驍騎應番上者各受其名簿以配所職凡宿衛內廊閣門外分為五仗一曰供奉二曰親仗三曰勲仗四曰翊仗五曰散手仗皆坐於東西廊下若御坐正殿則立於兩階之次在正門之內則以挾門隊坐於東西廂承天嘉徳二門之內皆大將軍守之諸門及內廂宿衛之仗無將軍者則以中郎將一人權代其職若大駕行幸則如鹵簿之法以從
  長史各一人從六品上晉職官志雲武帝置左右衛各有長史司馬員𬨨江罷長史歴宋齊梁陳後魏北齊唯有司馬無長史至隋左右衛各置長史一人皇朝因之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上晉元帝初為鎮東大將軍置録事參軍一人梁皇弟皇子府有中録事參軍及録事參軍各一人後魏二大二公府及第二第三品將軍府及始蕃王二蕃王三蕃王府各有録事參軍員北齊因之隋左右衛府各有録事參軍一人皇朝因之
  倉曹參軍事各二人正八品下晉元帝為鎮東大將軍有倉曹參軍一人宋髙祖相府亦置後魏與録事參軍同置北齊因之隋左右衛府各倉曹參軍一人皇朝因之置二人兵曹參軍事各二人正八品下晉代與倉曹同置
  騎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魏司馬景王為大將軍有騎兵曹一人宋髙祖有相府騎兵參軍一人隋左右衛府有騎兵曹參軍一人皇朝因之其後改為騎曹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晉元帝為鎮東大將軍有鎧曹參軍宋髙祖為相亦有之齊職儀雲左右鎧曹一人隋左右衛府有鎧曹行參軍一人皇朝因之長安中改為胄曹神龍初復為鎧曹開元初復為胄曹
  司階各二人正六品上
  中𠉀各三人正七品下
  司戈各五人正八品下
  執㦸各五人正九品下
  奉車都尉各五人從五品下
  長史掌判諸曹親勲翊五府及武安武成等五十府之事以閲兵仗羽儀車馬凡文簿典職廩料請給卒伍軍團之名數器械糧儲之主守大事則從其長小事則專達季秋則以庶官之狀賛大將軍考課而昇降焉録事參軍掌印及受諸曹五府及外府百司所由之事以發付勾檢稽失
  倉曹掌五府外府之文官職員凡勲階考課假使祿俸及公廨財物田園食料之事皆掌制之
  兵曹掌五府外府武官之職員凡番第上下簿書名數皆受而過大將軍以配焉
  騎曹掌外府馬及雜畜之簿帳凡府馬之外直者以近及逺分為七番月一替凡左右廂之使以奉勑出宮城外追事者皆給馬遣之
  胄曹掌其戎仗器械及公廨興造決罰之事凡大朝㑹行從應諸黃質甲鎧弓箭之屬則受之於衛尉事畢本而歸之若有不應歸者留貯於衛庫
  親府勲一府勲二府翊一府翊二府等五府中郎將各一人正四品下秦漢有五官中郎將左右中郎將並皆二千石掌領三署郎侍衛也又有虎賁中郎將漢平帝置比二千石後漢因之建安十六年魏公子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以副相國位在諸侯王上晉代不置宋齊梁陳並有左右中郎將後魏北齊亦有之各五人隋氏左右親衛左右勲衛左右翊衛各置開府一人以統之有長史司馬倉兵法等參軍員皇朝因之武徳七年改開府各置中郎將一人左右郎將各一人謂之左右親勲翊衛中郎將府
  左右郎將各一人正五品上自漢以來並止曰中郎將至隋備身府置左右郎將以統之又置左右雄武府雄武郎將武勇郎將以統之皇朝左右親勲翊衛因其名置左右郎將之職也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九品上
  中郎將掌領其府校尉旅帥親衛勲衛翊衛之屬以宿衛而總其府事左右郎將貳焉若大朝㑹及廵幸則如鹵簿之法以領其儀仗凡五府之親勲翊衛應番上者則以其名簿上大將軍配於所職
  左右驍衛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漢武帝以李廣為驍騎將軍後省之光武改屯騎為驍騎晉文帝置內䑓以為宿衛之官歴宋齊梁陳後魏北齊並有驍騎將軍之職後周有左右驍騎率上士一人至隋煬帝改左右備身為左右驍騎尋以左右驍衛所領名豹騎而又別置備身皇朝置左右騎衛府龍朔二年除府字光宅元年改為左右武威衛神龍元年復為左右馳騎
  將軍各二人從三品隋煬帝置皇朝因之
  左右驍衛大將軍之職掌如左右衛其異者大朝㑹建黃麾鳯旗飛黃旗吉利旗兕旗太平旗親府之翊衛外府之豹騎番上者則分配之在正殿之前則以胡祿隊坐於東西廊下若御坐正殿則以隊仗次立於左右衛下在正門之外則以挾門隊列於東西廂凡分兵以守諸門則知左廂諸門之內事右廂諸門之外事若在皇城四面宮城之內外則與左右衛分知𦔳鋪之職長史各一人從六品上
  録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上
  倉曹參軍事各二人正八品下
  兵曹參軍事各二人正八品下
  騎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隋煬帝改置驍衛府有長史従五品有録事參軍倉曹兵曹騎兵鎧曹行參軍員皇朝降長史為従六品改騎兵為騎曹鎧曹為胄曹而衛除府字司階各二人正六品上
  中𠉀各三人正七品下
  司戈各五人正八品下
  執㦸各五人正九品下
  長史掌判諸曹翊府及永固等四十九府之事以閲兵仗車馬餘如左右衛録事參軍倉曹兵曹騎曹胄曹所掌亦如之
  翊府中郎將各一人正四品下本隋翊衛開府皇朝武徳十年改置中郎將左右郎將各一人正五品上本隋備身府左右郎將皇朝因之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九品下
  中郎將掌領其府校尉旅帥翊衛之屬以宿衛而揔其府事餘如左右衛
  左右武衛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魏武為丞相有武衛營晉宋齊梁陳又有建武奮武等將軍又有武烈武毅等將軍至隋採諸武之名置左右武衛府有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皇朝因舊光宅元年改為左右鷹揚衛神龍元年復故
  將軍各二人從三品
  左右武衛大將軍將軍之職掌如左右衛其異者大朝㑹率其屬被白質鍪甲鎧執白弓箭白楯白䂎建鶖麾四色麾五牛旗飛麟旗駃騠旗鸞旗犀牛旗鵔鸃旗騼䮷旗蹕稱長唱警持鈸隊應蹕為左右廂儀仗凡翊府翊衛外府熊渠番上則分配之正殿前則以諸隊次立於驍衛下在嘉徳門內外以挾門隊坐於東西廊長史各一人從八品上
  録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上
  倉曹參軍事各二人正八品上
  兵曹參軍事各二人正八品上
  騎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隋左右武衛有長史一人煬帝升為従五品又有録事參軍倉曹參軍煬帝改為司倉兵曹參軍煬帝改為司兵皇朝改司倉為倉曹司兵為兵曹騎曹為胄曹
  司階各二人正六品上
  中𠉀各三人正七品下
  司戈各五人正八品下
  執㦸各五人正九品下
  長史掌判諸曹翊府及鳯亭等四十九府之貳餘皆如左右衛
  翊府中郎將各一人正四品下
  左右郎將各一人正五品上左右郎將故事已詳於上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九品上
  中郎將掌領其府校尉旅帥翊衛之屬以宿衛而總其府事餘如左右衛
  左右威衛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隋初置左右領軍府煬帝改為左右屯衛皇朝因之至龍朔二年改為左右威衛別置左右屯衛亦有大將軍等官光宅元年改為左右豹韜衛神龍元年復為左右威衛
  將軍各二人從二品隋煬帝改領軍為屯衛府置將軍皇朝因之龍朔光宅神龍隨衛改復
  左右威衛大將軍將軍之職掌如左右衛其異者大朝㑹則率其屬被黒質鍪鎧執黒弓箭黒刀黒䂎建青麾黒麾黃龍負圖旗黃鹿旗騶牙旗蒼烏旗為左右廂之儀仗次立武衛之下翊府翊衛外府羽林番上者則分配之在正殿前則以諸隊立於階下在長樂永安門內則以挾門隊列於兩廊凡分兵主守則知皇城東西面之助鋪
  長史各一人從六品上
  録事參軍各一人正八品下
  倉事參軍事各二人正八品下
  兵曹參軍事各二人正八品下
  騎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隋煬帝改領軍為左右屯衛有長史已下等員皇朝改之已具前設
  司階各二人正六品上
  中𠉀各三人正七品下
  司戈各五人正八品下
  執㦸各五人正九品下
  長史掌判諸曹之事以閲兵仗羽儀車馬及宜陽五十府餘如左右衛凡飛騎宿衛者將軍已下不得使其出外若番上湏兵士則簡同華越騎充不足兼取諸州越騎
  翊府中郎將各一人正四品下
  左右郎將各一人正五品上
  中郎將掌領其府校尉旅帥翊衛之屬以宿衛而總其府事餘如左右衛
  左右領軍衛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建安十四年魏武為丞相相府始置中領軍既㧞漢中還長安以曹休為之主五校中壘武衛等營魏文帝為魏王又置領軍而領軍差勝中領㣲劣晉因之領軍與中領三將軍並置領軍品第三金章紫綬中領軍將軍第四品銀章青綬武冠絳朝服佩水蒼玉太始元年武帝省領軍北軍中𠉀中領軍將軍羊祜統二衛前後左右驍騎等七軍營兵宋齊領軍中領軍將軍掌內禁兵大駕出則御軍在前住則守舊制與駕出行則與䕶軍將軍更日直領隊扵上車門內梁領軍䕶軍與左右衛驍騎㳺騎為六軍將軍班第十五陳領軍將軍秩二千石後魏領軍䕶軍第三品上太和二十三年降為従第三品北齊領軍府將軍一人掌禁衛宮掖朱華閣外凡禁衛皆主之領軍亦同隋左右領府各掌左右十二軍籍帳羽衛之事不置將軍唯有長史司馬煬帝大業三年改左右屯衛皇朝因隋屯衛名置大將軍將軍後改為威衛又採前代領軍名別置領軍衛置大將軍將軍員龍朔二年改為左右戎衛咸亨元年復舊光宅元年改為左右玉鈴衛神龍元年復故
  將軍各二人從三品魏晉已來並有領軍之職然則領軍如今領軍大將軍也中領軍如今領軍將軍也宋齊梁陳後魏北齊有之隋領軍府有將軍員皇朝因罷之也
  左右領軍衛大將軍將軍之職掌如左右衛其異者朝會則率其屬被青質鍪甲鎧執青弓箭青刀青楯青䂎建赤麾應龍旗玉馬旗三角獸旗白狼旗龍馬旗金牛旗為左右廂之儀仗以次立威衛下凡翊府翊衛外府射聲應番上者則分配之在正殿前則以諸隊立於階下在長樂永安門外則以挾門隊列於兩廊凡分兵主守則知皇城東西面之助鋪及京城苑城諸門之職長史各一人從六品上
  録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上
  倉曹參軍事各二人正八品下
  兵曹參軍事各二人正八品下
  騎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齊職儀領軍將軍有長史品第六秩六百石樑陳亦有之北齊領軍有長史司馬隋領軍府無將軍有長史一人煬帝改置將軍長史判衛事又有録事倉曹兵騎鎧曹等員皇朝因之
  司階各三人正六品上
  中𠉀各三人正七品下
  司戈各五人正八品下
  執㦸各五人正九品下
  長史掌判諸曹翊府及萬敵萬年等六十府之貳餘同左右衛
  翊府中郎將各一人正四品下
  左右郎將各一人正五品上
  中郎將掌領其府校尉旅帥翊衛之屬以宿衛而總其府事餘如左右衛









  唐六典卷二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二十五   唐 張九齡等 撰諸衛府
  左右金吾衛
  大將軍各一人
  將軍二人
  長史一人
  録事參軍事一人
  録事一人
  史二人
  倉曹參軍事二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兵曹參軍事二人
  府二人
  史五人
  騎曹參軍事二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胄曹參軍事一人
  府三人
  史三人
  亭長二人
  掌固四人
  司階二人
  中𠉀三人
  司戈五人
  執㦸五人
  左右翊中郎將府
  中郎將各一人
  左郎將一人
  右郎將一人
  録事一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校尉五人
  旅帥十人
  隊正二十人
  副隊正二十人
  左右街使各一人
  判官二人
  典二人
  左右監門衛
  大將軍各一人
  將軍二人
  中郎將四人
  長史一人
  録事參軍事一人
  録事一人
  史二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三人
  史五人
  冑曹參軍事一人
  府三人
  史四人
  亭長二人
  掌固二人
  監門校尉二百二十人
  直長六百八十人
  長人長上二十人
  直長長上二十人
  左右千牛衛
  大將軍各一人
  將軍一人
  中郎將一人
  長史二人
  録事參軍事一人
  録事一人
  史二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胄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一人
  亭長二人
  掌固四人
  千牛備身十二人
  備身左右十二人
  備身一百人
  主杖一百五十人
  左右羽林軍
  大將軍各一人
  將軍二人
  長史一人
  録事參軍事一人
  録事一人
  史二人
  倉曹參軍事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胄曹參軍事一人
  府二人
  史四人
  亭長二人
  掌固四人
  司階二人
  中𠉀三人
  司戈五人
  執㦸五人
  左右翊中郎將府
  中郎將各一人
  左郎將一人
  右郎將一人
  録事一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校尉五人
  旅帥十人
  隊正二十人
  副隊正二十人
  諸衛折衝都尉府
  毎府折衝都尉一人
  左果毅都尉一人
  右果毅都尉一人
  別將一人
  長史一人
  録事一人
  史二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二人
  史三人
  校尉五人
  旅帥十人
  隊正二十人
  副隊正二十人
  左右金吾衛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漢書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廵京師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秩中二千石有兩丞𠉀司馬千人屬官有中壘寺互武庫都船四令丞又武道左右𠉀及京輔都尉皆屬焉又後漢掌宮外及京師盜賊水火考按疑事衛尉廵行宮中執金吾徼廵宮外相為表裏所以戒不虞也漢末魏武執政復為中尉晉宋齊梁陳並不置後魏雖有中尉之職改御史中丞名之至後周置武環率武𠉀率各下大夫二人至隋置左右武𠉀府各大將軍一人將軍三人掌車駕出入先驅後殿畫夜廵察執捕姦非烽𠋫道路水草所宜廵狩師田掌其營禁大業三年改為左右武𠉀衛四年各増置察非掾二人專糺彈之事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左右金吾衛
  將軍各二人從三品皇朝因隋置三人貞觀中減置二人
  左右金吾衛大將軍將軍之職掌宮中及京城晝夜廵警之法以執禦非違凡翊府及同軌等五十府皆屬焉凡車駕出入則率其屬以清逰隊建白澤旗朱雀旗以先驅又以𤣥武隊建𤣥武旗以後殿餘依鹵簿之法以從若廵狩師田則執其左右營衛之禁凡衛翊府同軌寳圖等五十府彍騎衛士應番上者各配所職焉又置引駕三衛六十人並於左右衛取明閑隊仗法用兼能糾彈事者充分為五番上下仍於諸衛翊衛隊正內取五人為主帥番別配一人檢校又置別駕佽飛六十六人於當衛簡取越騎射者充分為六番上下番別置主帥一人
  長史各一人從六品上
  録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上
  倉曹參軍事各二人正八品下
  兵曹參軍事各二人正八品下
  騎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隋左右武𠉀府有長史録事倉兵騎鎧等曹皇朝因之諸曹已具上説
  司階各二人正六品上
  中𠉀各三人正七品下
  司戈各五人正八品下
  執㦸各五人正九品下
  長史掌判諸曹翊府及同軌寳圖等五十府之事閲其儀仗兵馬凡文簿典職廩料請給番第上下皆審其事而總制之
  録事參軍掌所受翊府外府及諸衛百司之事以發付勾檢
  倉曹掌翊府外府文官職員
  兵曹掌翊府外府武官職員
  騎曹掌外府馬與雜畜簿帳及牧養之事凡諸衛馬承直配於金吾巡檢逰奕者毎月四十有五匹皆季請其料隨以給之
  胄曹掌諸曹翊府及外府軍戍器械及其公廨興造決罰之事凡大朝㑹行從給青龍旗大纛䂍矟之類於衛尉事畢本而歸之餘同左右衛
  翊府中郎將各一人正四品下
  左右郎將各一人正五品上
  中郎將掌領府屬以督京城內左右六街晝夜廵警之事左右郎將貳焉餘如左右衛
  左右監門衛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
  將軍各三人從三品
  中郎將各四人正四品下
  左右監門衛大將軍將軍之職掌諸門禁衛門籍之法凡京司應以籍入宮殿門者皆本司具其官爵姓名以移牒其官若流外官丞腳色具其年紀顔狀門司送於監門勘同然後聼入凡財物器用應入宮者所由以籍傍取左監門將軍判門司檢以入之應出宮者所由亦以籍傍取右監門將軍判門司檢以出之其籍月一換若大駕行幸則依鹵簿之法率其屬於牙門之下以為監守
  中郎將掌諸監門及廵警之法凡宮殿門及城門皆左入右出其監門官司檢校者聼從便門出入
  長史各一人從六品上
  録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上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隋左右開府有長史録事兵曹等員皇朝因之胄曹已具上注
  長史掌判諸曹及諸禁門之事以省其出入廵檢而司其籍傍餘如左右衛
  録事參軍掌印發勾檢稽失諸司籍傍押於監門者印署而遣之
  兵曹掌本衛文武官之職簿凡授上觧免勲階考課假使祿賜之事皆判而申牒之
  胄曹掌軍戎器械及承直馬公廨興造決罰餘同左右衛左右千牛衛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謝綽宋拾遺録有千牛刀即人主防身刀也後魏有千牛衛備身本掌乗輿御刀蓋取莊子庖丁為文惠君觧牛十九年所割者數千牛而刀刃若新發於硎故言此刀可以備身因以名官後魏書奚康生有勇力以其子難為千牛備身又楊保𢎞農人為千牛備身北齊領左右府有左右領將軍亦統千牛備身第六品下左右領左右府有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掌侍衛左右供御兵仗使千牛備身十二人掌執千牛刀備身左右十二人掌供御刀箭備身十六人掌宿衛侍従煬帝改為左右備身郎將一人直齋二人統之有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一十六人並正六品有長史録事參軍等員皇朝改為左右千牛府龍朔二年改為左右奉寵衛神龍元年復改為千牛衛
  將軍各一人從三品北齊領左右府有領左右將軍一人隋左右領左右府有將軍二人皇朝減一人
  中郎將各二人正四品下北齊有左右備身正副都督並四品上隋煬帝置備身郎將一人皇朝置中郎將各二人也
  左右千牛衛大將軍將軍之職掌宮殿侍衛及供御之儀仗而總其曹務凡千牛備身備身左右執弓箭以宿衛主仗守戎服器物凡受朝之日則領備身左右昇殿而侍列於御座之左右若親射於射宮則大將軍將軍率其屬以從凡千牛備身左右考課賜㑹及祿秩之升降同京職事官之制
  中郎將掌供奉侍衛以貳將軍及諸曹之務凡千牛備身備身左右以御刀仗昇殿供奉者皆大將軍將軍率而領之而中郎將佐其職凡侍奉禁橫過座前者禁對語及傾身與階下人語者禁揺頭舉手以相招召者若有口敕通事舍人承受傳聲於階下不聞者則中郎將軍告之
  長史各一人從六品上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上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隋左右領左右府有長史以下等員煬帝以兵曹為司兵胄曹為司鎧皇朝改之
  千牛備身各十二人
  備身左右各十二人
  備身一百人
  主仗一百五十人唐改千牛左右曰千牛備身初置備身主仗
  長史掌判諸曹官吏之衆務事
  録事參軍掌印發勾檢稽失餘如左右衛
  兵曹掌文武官及千牛備身備身左右之簿書及其勲階考課假使祿俸事
  胄曹掌甲仗之事凡御仗之物二百一十有九羽儀之物三百自千牛以下各分而典掌之其當上日執御刀御弓矢之外仍量備弓箭以入宿毎月主仗當上則配其所職若在行從則兼騎曹之任餘同左右衛
  左右羽林軍衛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漢置南北軍掌衛京師南軍若今諸衛也北軍若今左右羽林也呂后崩周勃以北軍兵誅諸呂至武帝置羽林掌送従以次期門名曰建章營騎屬光祿勲置令丞以領之後更名羽林騎兼象天有羽林星主車騎也又云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以隴西漢陽安定北地河西上郡良家子便弓馬者為之取將軍死事之子孫羽林官教以五兵𭈹為羽林孤児宣帝令中郎將騎都尉監羽林秩比二千石光武以征伐之任勞苦者及五郡良家子以充之父死子代之又簡五營髙手別為左右監秩比六百石魏羽林監品第五晉光祿勲屬官有羽林郎將羽林左右監品第五銅印墨綬武冠綘朝服其侍陞殿著鶡尾冠紗縠單衣哀帝時桓溫執政省羽林中郎將唯置一監宋髙祖復置初江左領營兵及𬨨江無復營兵齊梁陳並有羽林監後魏羽林監第六品下北齊羽林監十五人品同後魏周有左右羽林率各上士二人中士二人掌羽林之士隋煬帝改左右領軍為左右屯衛所領兵為羽林皇朝名武衛所領兵為羽林又別置左右屯營各有大將軍將軍等員龍朔二年為左右羽林軍其名則歴代之羽林也將軍各二人從三品
  左右羽林軍大將軍將軍之職掌統領北衙禁兵之法令而督攝左右廂飛騎之儀仗以統諸曹之職若大朝㑹則率其儀仗以周衛階陛若大駕行幸則夾馳道而為內仗羽林禁兵旗職名數秘莫得知畧之凡飛騎毎月番上者皆據其名歴而配於所職其飛騎仗或有勑上南衙者則大將軍將軍承墨勑白移於金吾引駕仗引駕仗官與監門奏覆又降墨勑後得入
  長史各一人從六品上
  録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上
  倉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隋有左右屯衛有長史已下等員皇朝因之為屯營官名改更上
  司階各二人正六品上
  中𠉀各三人正七品下
  司戈各五人正八品下
  執㦸各五人正九品下
  長史判諸曹事録事參軍已下職如左右衛凡飛騎宿衛將軍已下不得使其出外若番上湏兵士則簡同華越騎充不足取步騎步騎不足兼取諸州越騎
  翊府中郎將各一人正四品下
  左右郎將各一人正五品上
  中郎將之職掌領翊衛之屬以總北軍宿衛之事左右郎將貳焉餘務同左右衛
  諸府折衝都尉各一人上府正四品上中府從四品上下府正五品下按井田之法而備軍政至秦廢井田置郡縣尉為太守之貳而主兵至漢改四都尉九武職多以尉為補後漢省都尉至隋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武侯各領軍坊鄉團以統戎卒開皇初又置驃騎將軍府每府有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大業三年改置鷹揚府毎府改驃騎為鷹揚郎將車騎為鷹揚副郎將五年又以鷹揚副郎將為鷹擊郎將皇朝武徳初因隋鷹揚府依開皇舊名置
  材老弱少壯各為之簿以進退為此條有缺文
  長史掌判兵事倉儲車馬介冑之事及其簿書㑹要之法
  兵曹掌兵吏糧倉公廨財物田圍課稅之事與其出入勾檢之法毎月簿番上衛士之教以上衛毎嵗簿録事及府史捉品於補上年月姓名以上於州申考功兵部















  唐六典卷二十五
<史部,職官類,官制之屬,唐六典>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二十六   唐 張九齡等 撰太子三師三少詹事府左右春坊內官
  太子三師
  太子太師一人
  太子太傅一人
  太子太保一人
  太子三少
  太子少師一人
  太子少傅一人
  太子少保一人
  太子賔客四人
  太子詹事府
  詹事一人
  少詹事一人
  丞二人
  主簿一人
  録事二人
  令史九人
  書令史十八人
  太子司直二人
  令史一人
  書令史二人
  亭長四人
  掌固六人
  太子左春坊
  左庶子二人
  中允一人
  司議郎四人
  録事二人
  主事二人
  令史七人
  書令史十四人
  太子左諭徳一人
  左贊善大夫五人
  傳令四人
  掌儀二人
  贊者四人
  亭長四人
  掌固十三人
  崇文館
  學士無員數
  學生二十人
  校書二人
  令史二人
  典書二人
  搨書手二人
  書手十人
  熟紙匠三人
  裝潢匠五人
  筆匠三人
  司經局
  洗馬一人
  文學三人
  書令史二人
  書史四人
  校書四人
  正字二人
  典書四人
  楷書二十五人
  掌固六人
  典膳局
  典膳郎丞各二人
  書令史二人
  書史四人
  主食六人
  典食二百人
  掌固四人
  藥藏局
  藥藏郎丞各二人
  書令史一人
  書史二人
  侍醫四人
  典藥九人
  掌固六人
  藥僮十八人
  內直局
  內直郎丞各一人
  書令史二人
  書史四人
  典服三十人
  典扇典翰各十五人
  掌固六人
  典設局
  典設郎四人
  書令史二人
  書史四人
  幕士六百人
  掌固十二人
  宮門局
  宮門郎丞各二人
  書令史二人
  書史四人
  門僕一百三十三人
  掌固四人
  太子右春坊
  右庶子一人
  中舍人二人
  録事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九人
  書令史十八人
  太子右諭徳一人
  右贊善大夫五人
  傳令四人
  太子通事舍人八人
  典謁二十一人
  亭長六人
  掌固十二人
  太子內坊
  典內二人
  丞二人
  録事二人
  令史三人
  書令史五人
  典直四人
  導客舍人六人
  閤帥六人
  內閽八人
  內給使無員數
  內廐二人
  典事二人
  駕士三十人
  亭長二人
  掌固四人
  太子內官
  良娣二人
  良媛六人
  承徽十人
  昭訓十六人
  奉儀二十四人
  司閨二人
  掌正三人
  女史三人
  掌書三人
  女史三人
  掌筵二人
  女史三人
  司則二人
  掌嚴三人
  女史三人
  掌縫三人
  女史三人
  掌藏三人
  女史三人
  司饌二人
  女史四人
  掌食三人
  女史四人
  掌醫三人
  女史二人
  掌園三人
  女史二人
  太子太師一人太傅一人太保一人並從一品下禮記曰三王之教太子入則有保出則有師史記秦孝公使商鞅設法而黥太子師傅則秦有其職也漢氏唯置太傅秩二千石屬官有太子門大夫庶子洗馬舍人至後漢太子太傅秩中二千石掌輔導太子禮如師不領官屬至魏太子太傅為第三品漢魏故事皇太子於二傅執弟子禮皆為書不曰令太傅於太子不稱臣晉初東宮不置詹事事由二傅少傅立草太傅書真以為儲副體尊遂命諸公居之而本司位重或行或領也咸寕中備太傅之職朗陵公何劭為太子太師避景帝諱改為帥安豊侯王戊為太傅武陵侯楊濟為太保其後或置或省懐帝為太弟又備六傅東晉明帝在儲宮置保傅之位而無二師晉令太子太保品第三進賢兩梁冠絳朝服佩水蒼玉銀章青綬宋齊梁並不置後魏北齊置之正第二品𭈹東宮三太後周不置隋氏置之正第三品皇朝因之而加其秩太子出則乗輅備儀
  太子三師以道徳輔教太子者也至於動靜起居言語視聼皆有以師焉
  太子少師一人少傅一人少保一人並正二品禮記雲三王教太子立太傅以飬之太傅在前少傅在後秦漢因之百宮表太傅少傅秩二千石後漢秩中二千石總領東宮官屬魏故事太傅於太子不稱臣少傅稱臣晉咸寕中備六傅之職始置少師少保以臨海侯裴楷為少師以上蔡伯和嶠為少保其後或置或省至晉懐帝為太弟又備六傅之職東晉明帝在儲宮置保傅之位而無師歴宋齊梁陳並不置後魏北齊皆置之𭈹東宮三少隋氏降太師一等皇朝因之太子出入則乗輅備儀以為後従
  太子三少掌奉皇太子以觀三師之道徳而教諭焉凡三師三少官不必備唯其人無其人則闕之
  太子賔客四人正三品漢書髙祖欲廢太子呂氏用張良計致商山四皓以為賔客又孝武帝為太子立博望苑使通賔客則其義也若有宴賜諸司長官太子賔客則皆預焉
  太子賔客掌侍從規諫贊相禮儀而先後焉凡皇太子有賔客宴㑹則為之上齒
  太子詹事府詹事一人正三品漢書百官表詹事秦官掌皇后皇太子家秩二千石應劭雲詹省也給也言給事太子漢東宮屬官太子門大夫庶子洗馬舍人屬三傅率更家令丞僕中盾衛率廚廐長丞屬詹事成帝省詹事後漢因之其太子官悉屬少傅而太傅不領官屬魏復置詹事品第三掌東宮內外衆務晉初不置詹事東宮諸署悉𨽻三傅後以保傅位尊不宜親務武帝咸寧初用黃門侍郎楊珧為詹事掌東宮之任珧遷為少傅復省惠帝元康中復置永康中齊王冏輔政復省太安中復置懐帝又省江左復置晉令詹事品第三銀章青綬綘朝服兩梁冠局事擬尚書令位視領䕶將軍中書令長三率中庶子庶子洗馬舍人其後用大漸重或以令僕射領之宋齊品秩儀服畧同於晉梁秩中二千石品第三後定十八班班第十四陳因之後魏太子詹事置左右二人其後唯置一人初第二品下太和末降為第三品北齊品同魏氏總東宮內外衆事無大小皆統之領家令率更僕三寺左右衛二坊後周置太子宮正宮尹隋開皇元年更置詹事二年罷之皇朝復置龍朔二年改為端尹咸亨元年復舊天授中改為宮尹神龍元年復為詹事少詹事一人正四品上皇朝置龍朔二年改為少尹咸亨元年復舊天授中復為少尹神龍元年復舊
  太子詹事之職統東宮三寺十率府之政令舉其綱紀而修其職務少詹事為之貳凡天子六官之典制皆視其事而承受焉
  丞二人正六品上漢因秦置詹事丞秩六百石東漢省至魏晉皆隨詹事置省永康中省詹事置丞一人文書関六傅晉令詹事丞一人品第七銅印墨綬進賢一梁冠皇朝服局擬尚書左右丞𬨨江多用員外郎及博士為之遷為尚書郎宋齊品服同晉氏梁陳品第八後魏初従五品中太和末第七品上北齊第七品下皇朝加至二人龍朔一年改為端尹丞咸亨元年復故天授中又改為宮尹丞神龍元年復故主簿一人從七品上晉始置主簿史闕其員品歴宋齊梁陳後魏北齊隋詹事府皆有五官功曹主簿亦史闕其員品皇朝置一人龍朔咸亨天授神龍並隨府改復
  録事二人正九品下
  丞掌判事凡勑令及尚書省二坊符牒下於東宮諸司者皆發之若東宮諸司之申上者亦如之
  主簿掌付所受諸司之移判及彈頭之事而勾㑹之凡三寺十率府文符之隠漏程限稽失大事啟文小事下率更以繩之及掌印勾檢稽失
  録事掌受事發辰
  太子司直二人正七品上皇朝龍朔三年置桂坊比御史䑓置令一人比御史大夫司直二人比侍御史職在彈劾以粛宮寮其後廢桂坊以司直𨽻詹事府
  司直掌彈劾宮寮糺舉職事凡皇太子朝宮臣則分知東西班凡諸司文武應參官毎月皆具在否以判正焉凡諸率府配兵於諸職掌者亦如之皆受而檢察其過犯者隨以彈啟若皇太子監國詹事及左右庶子為三司使則司直一人與司議舍人分日受啟狀詳其可否以申理之若皇太子出則於鹵簿內分以糺察
  太子左春坊左庶子二人正四品上禮記曰古者周天子有庶子之官職諸侯卿大夫之庶子掌其戒令與其教理別其等正其位國有大事則帥國子而致於太子唯所用之若有甲兵之事則授之車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軍法理之司馬弗征至秦因之置中庶子員漢太子太傅屬官有庶子王莽改曰中尚翼子後漢太子少傅屬官有太子中庶子員五人秩六百石職如侍中庶子無員秩四百右庶子職如三署郎環濟要畧曰庶子主宮中並諸吏之適子及支庶版籍魏因之晉太子詹事有中庶子庶子各四人局擬散騎常侍品第五班同三令四率次中書侍郎下絳朝服武冠平巾幘髙功中庶子與髙功中舍人共掌禁令糺正違闕侍従左右儐相威儀盡規獻納奏事文書皆典綜之釋奠中庶子扶左庶子扶右孝文帝元嘉初詔中庶子隨太子入直上宮十四年又詔直東宮梁中庶子庶子各四人庶子功髙者一人為祭職班則負璽前後部䕶駕與髙功中舍一人共掌其坊之禁令班第十一従四品庶子班第九従五品陳因之後魏有太子左庶子庶子員北齊有門下坊中庶子四人領之有典書坊庶子四人領之中庶子第四品上隋門下坊置左庶子二人領之典書坊置右庶子二人領之至是始改為左右矣左庶子正四品上右庶子四品下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門下坊為左春坊左庶子為太子左中䕶咸亨元年復故左庶子在東宮職擬侍中太子中允二人正五品下後漢太子宮屬有中允在中庶子下洗馬上此後無聞皇朝貞觀初改太子中舍人為中允位右庶子下而中舍人復置龍朔二年改曰太子左賛善大夫咸亨元年復為太子中允而左賛善大夫仍置太子中允職擬黃門侍郎
  左庶子之職掌侍從贊相禮儀駮正啟奏監省封題中允為之貳凡皇太子從大祀及朝㑹出入則版奏外辦中嚴入則觧嚴焉凡令書下於左春坊則與中允司議郎等覆啟以畫諾及覆下以皇太子所畫者留為按更寫令書印署注令諾送詹事府若皇太子監國事在尚書者如令書之法
  太子司議郎四人正六品上貞觀十八年龍朔二年改為太子左司議郎咸亨元年復舊職擬給事中
  録事二人從八品下
  主事三人從九品下
  司議郎掌侍從規諫駮正啟奏以佐庶子中允之闕凡皇太子之出入朝謁從享及釋奠於先聖先師講學臨胄撫軍監國之命可傳於史冊者並録為記注若官坊之內祥瑞災眚及伶官之改變音律新曲調宮臣之宮長除拜薨卒亦皆記焉毎嵗終則送之於史館
  太子左諭徳一人正四品下龍朔三年置職擬左散騎常侍
  太子左贊善大夫五人正五品下龍朔二年改太子中允為之咸亨元年復置中允而賛善大夫不廢又加置五人職擬諫議大夫
  左諭徳掌諭太子以道徳也皇太子朝宮臣則列侍於左階出入則騎從於正道之左其內外庶政有可為規諷者隨事而贊諭焉
  左贊善掌翊贊太子以規諷也皇太子出入動靜茍非其徳義則必陳古以箴焉
  崇文館學士魏文帝招文儒之士始置崇文館王粛以散騎常侍領崇文館祭酒自後無聞貞觀中崇文館有學士直學士員不常置掌教授學生等業
  校書二人從九品下本置讐校開元七年改為校書
  崇文館學士掌刋正經籍圖書以教授諸生其課試舉送如𢎞文館
  校書掌校理四庫書籍正其訛謬
  司經局洗馬二人從五品下國語雲句踐為夫差洗馬漢太子少傅屬官有太子洗馬後漢員十六人秩比六百石職如謁者太子出則當直者一人在前導威儀蓋洗馬之義也魏因之晉太子詹事屬官太子洗馬八人掌皇太子圖籍經書職如謁者局準秘書郎品第七班同舍人次中書舍人下綘朝服進賢一梁冠黒介幘宋祖置八人齊太子洗馬一人梁典經局有太子洗馬八人統典經書舍人典事守舍人員班第六正七品陳因之北齊典書坊有太子洗馬二人從五品上隋門下坊司經局置洗馬四人従五品下至大業中減二人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太子司經大夫咸亨元年復舊
  文學三人正六品魏置太子文學魏武為丞相命司馬宣王為文學掾甚為世子所信與呉質朱鑠陳羣𭈹為太子四友自晉之後不置至後主至徳三年置太子文學十人復廢皇朝顕慶中始置校書四人正九品下宋孝建中太子洗馬有校書吏四人此後無聞至北齊有太子校書郎従九品上隋司經局置校書六人従九品上皇朝減置四人
  正字二人從九品下隋司經局置正字二人従九品下煬帝改為正書皇朝復為正字洗馬掌經史子集四庫圖書刋緝之事立正本副本貯本以備供進凡天下之圖書上於東宮者皆受而藏之文學掌分知經籍侍奉文章總緝經籍繕冩裝染之功筆札給用之數皆料度之
  校書正字掌校理刋正經史子集四庫之書
  典膳局典膳郎二人正六品上自漢以來並有太子倉官北齊門下坊始別置典膳局有監丞各二人監六品下隋改為七品下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太子典膳郎
  丞二人正八品上北齊典膳局有丞二人正八品下隋正九品下皇朝復為八品上典膳郎掌進膳甞食之事丞為之貳毎夕局官執爵更直
  藥藏局藥藏郎二人正六品上北齊門下坊領藥藏郎有監丞各二人正六品下侍藥四人正七品下隋門下坊領藥藏局監丞二人侍藥四人監正七品下皇朝改監為太子藥藏郎丞二人正八品上北齊藥藏局有丞一人正八品下隋正九品下皇朝因之
  藥藏郎掌和齊醫藥之事丞為之貳凡皇太子有疾命侍醫入診𠉀以議方藥應進藥命藥僮𢷬篩之侍醫和成之將進宮臣監甞如尚藥局之職
  內直局內直郎二人從六品下齊職儀太子有內直兵局內直兵史二人五品勲位梁有齋內主璽主衣扶侍等局各置有司以承其事陳因之北齊門下坊領殿內局有內直監二人正六品下隋門下坊領內置局置內直監二人品同北齊皇朝因之職擬尚輦奉御龍朔二年改同太子內直郎丞二人正八品下北齊內直郎局有副監四人從六品下隋內直局有副監二人品同北齊皇朝因改為丞
  內直郎掌符璽繖扇几案衣服之事丞為之貳凡皇太子之服袞冕垂白珠九旈以組為纓色如其一青纊充耳犀簮導𤣥衣纁裳九章毎章一行重以為等每行九五章在衣山龍華蟲火宗彛四章在裳藻粉龍黻織成為之白紗中單黻領青褾襈裾革帶金鉤䚢大帶素帶不朱裏亦純以朱緑級約用組韍隨裳色火山二章玉具劒金寳飾玉鏢首瑜玉雙珮朱組雙大綬四綵赤白縹紺䋙純朱質長一丈八尺三百二十首廣九寸小雙綬長二尺六寸色同大綬而首半之間施二玉鐶朱韈赤舄加金飾侍從皇帝祭祀及祀廟加元服納妃則服之俱服逺逰三梁冠加金附蟬九首施珠翠黒介幘髪纓翠緌犀簮導絳紗袍白紗中單皂領褾襈裾白裙𥜗白革帶方同心曲領絳紗蔽膝其革帶劒珮綬與上同白韈黒舄未冠則雙童空頂黒介幘雙玉導加寳飾謁廟還宮元日冬至朔日入朝釋奠則服之其朔望日入朝通服袴褶五日常朝亦准此公服逺逰冠簮導以上並同前絳紗單衣白裙襦革帶金鉤䚢假帶瑜玉隻佩方心紛鞶嚢長六尺四寸廣四寸四分色同大綬白韈烏皮履五日常朝元日冬至受朝服之弁服弁以鹿皮為之犀簮導組纓玉𤪌九絳紗衣素裳革帶鞶嚢小綬隻佩白韈烏皮履朔日及視事則兼服之平巾幘金飾犀簮導紫褶白袴玉梁珠寳鈿帶著鞾乗馬則服之進徳冠九𤪌加金飾其常服及白練裙襦通著之若袴褶則與平巾幘通著
  典設局典設郎四人從六品下南齊有齋居局齋居庫丞一人梁有齋內局各置有司以承其事陳因之北齊門下坊有齋司局有太子齋帥司閣帥各二人太子齋帥正八品下隋門下坊領齋帥局有齋帥四人正七品下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太子齋帥為太子典設郎
  典設郎掌湯沐灑掃鋪陳之事凡大祭祀皇太子散齋三日於別殿致齋二日於正殿前一日設幄坐於正殿東序及室內俱西向又張帷於前楹下殿若無室則張帷若大禮應供者亦如之
  宮門局宮門郎二人從六品下漢太子太傅屬官有太子門大夫後漢置二人秩六百石職比郎將魏因之晉太子門大夫局准公車令班同中舍人主通逺近牋表宮門禁防宋品第六秩六百石従駕在詹事後齊梁陳因之皆置一人北齊門下坊置門大夫主簿各一人門大夫従六品上並統軍官西梁清商二部隋曰宮門局置大夫二人従六品上煬帝復為宮門監皇朝復為宮門大夫龍朔二年改為宮門郎職比城門郎
  丞二人正八品下皇朝置
  宮門郎掌內外宮門管鑰之事凡宮殿門夜漏盡擊漏鼓開夜漏上水一刻擊漏鼓閉毎嵗終行儺應經所由門並先一刻早開若皇太子不在則閉東宮正門其宮城門使宿衛人應入宮殿者各於左右廂便門出入皇太子還仗乃開凡宮中漏刻晝夜惟唱時不復擊鼓若開閉門及每夜一更盡依法擊鐘鼓
  太子右春坊右庶子二人正四品下其説已具於左庶子隋門下坊置左庶子二人以領之典書坊以右庶子二人領之右庶子正四品下皇朝因之至龍朔二年始改典書坊為右春坊右庶子為太子右中䕶咸亨元年復為右庶子在東宮職擬中書令
  太子中舍人二人正五品上太子中舍人本漢魏太子舍人也晉恵帝在儲宮以舍人四人有文學才美者與中庶子共理文書至咸寕二年齊王冏為太傅遂加名為中舍人位敘同尚書郎其後資漸髙擬黃門侍郎班同門大夫改尚書郎下髙功中舍人與髙功中庶子共掌禁令糺正違闕侍従左右儐相威儀盡規獻納奏事文章皆典給之監合甞藥大小㑹二宮舉案正直従大小駕一人前部䕶駕一人後部䕶駕同中庶子日月檢奏直臣名更直五日典文疏如中書郎宋有四人齊有一人梁有四人髙功一人與中庶子祭酒共掌其坊之禁令班第八正六品陳因之後魏第五品上北齊門下坊有四人品同後魏隋改為太子內舍人四人正五品上煬帝減二人皇朝復為中舍人職擬中書侍郎
  右庶子之職掌侍從左右獻納啟奏宣傳令言
  太子左諭徳一人正四品下龍朔二年置職擬右散騎常侍
  太子左贊善大夫五人正五品上龍朔二年改太子中允為右賛善大夫咸亨元年復為中允而賛善大夫不廢又加置五人職比諫議大夫
  右諭徳掌如其左皇太子朝宮臣則列侍於右階之下出入則騎於正道之右
  右贊善大夫掌如其左凡皇太子朝宮臣則列於右階之下
  太子通事舍人八人正七品下齊職儀中庶子下有門下通事守舍人四人三品勲録敘武冠朱服又庶子下有內典書通事舍人二人品服同舍人擬中書通事舍人掌宣傳令書內外啟奏梁中庶子有通事舍人又庶子下通事舍人二人視南䑓御史並一班従九品陳因之北齊門下坊有通事守舍人四人隋典書坊有通事舍人八人正七品下煬帝改太子通事舍人為宣令舍人皇朝復為通事舍人通事舍人掌導引東宮諸臣辭見之禮及承令勞問之事凡大朝謁及正冬百官與諸方之使者參見東宮亦如之若皇太子行先一日京文武官職事九品已上奉辭及還宮之明日參見亦如之
  太子內坊典內一人從五品下晉有太子寺人監員又齊職儀太子三卿校各有寺人二人隋文帝始置太子內坊有典內等員皇朝因之
  丞二人從七品下隋文帝置內坊丞二人皇朝因之
  典直四人正九品下隋內坊置丞四人皇朝改為典直
  典內掌東宮閤內之禁令及宮人糧廩賜與之出入丞為之貳凡任典直以儀式導客主之儐序任閤帥以門戸任內閽以出入任給使以繖扇任內廐以車轝任典事以牛馬典內統而監主之凡皇太子妃之親內命婦之母並郡主合乗車出入者亦監之凡宮人命婦亾𦵏之制皆率其屬而供其職
  太子內官漢書曰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歴代因之至宋明帝更為太子置內職二等有寳林良娣齊建元中太子宮置三內職良娣比関內侯寳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駙馬都尉隋初始定製皇朝因之
  司閨從六品掌導引妃及宮人名簿以總掌正掌書掌筵知三司出納
  掌正從八品掌文書出入録目為記並閨閤管鑰得察推罰
  女史流外三品掌典文簿而執行焉餘女史視此
  掌書從八品掌寳及符契經籍宣傳啟奏教學廩賜及紙筆監印
  掌筵從八品掌帷幄牀褥几案舉繖扇灑掃鋪設及賔客
  司則從六品掌禮儀參見以總掌嚴掌縫掌藏而領其事
  掌嚴從八品掌飾衣服巾櫛膏沐服玩仗衛
  掌縫從八品掌裁縫衣服織績
  掌藏從八品掌金玉珠寳財貨錦繒縑綵出入
  司饌從六品掌膳羞進食先甞以總掌食掌醫掌園而領其事
  掌食從八品掌膳羞酒醴燈燭柴炭及宮人食料器皿掌醫從八品掌醫藥伎樂
  掌園從八品掌園苑種植蔬菓













  唐六典卷二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二十七   唐 張九齡等 撰家令率更僕寺
  太子家令寺
  家令一人
  丞二人
  主簿一人
  録事一人
  府十人
  史二十人
  亭長四人
  掌固六人
  食官署
  令一人
  丞二人
  府二人
  史四人
  掌膳十二人
  供膳四百人
  奉觶三十人
  掌固四人
  典倉署
  令一人
  丞二人
  府三人
  史五人
  掌固四人
  園丞二人
  史二人
  典事六人
  司藏署
  令一人
  丞一人
  府三人
  史五人
  典事四人
  掌固四人
  太子率更寺
  令一人
  丞一人
  主簿一人
  録事一人
  府三人
  史四人
  伶官師二人
  漏刻博士二人
  掌漏六人
  漏童六十人
  典皷二十四人
  亭長四人
  掌固四人
  太子僕寺
  僕一人
  丞一人
  主簿一人
  録事一人
  府三人
  史五人
  亭長四人
  掌固四人
  廐牧署
  令一人
  丞二人
  府三人
  史五人
  典乗四人
  典事六人
  牧長四人
  翼馭十五人
  駕士三十人
  獸醫二十人
  掌固四人
  太子家令寺家令一人從四品上秦漢詹事屬官有太子家令丞張晏雲太子稱家故曰家令又前漢中書太子家令秩八百石後漢太子少傅屬官有太子家令秩一千石主倉榖飲食又領食官令丞魏因之晉家令品第五銅印墨綬進賢兩梁冠絳朝服比司農少府晉太康八年詔曰太子家令率更令僕東宮之達官也宜進品第三與中庶子二率同宋太子家令主內茵蓐牀幾諸供中之物又知官奴婢月用錢內庫米鹽車牛刑獄齊因之自宋齊已來清流者不為之梁天監六年武帝以三卿陵替乃詔革去家令視通直宮視率更僕視黃門陳因之後魏太子三卿秩三品上太和二十二年降為從四品上北齊詹事領家令有丞功曹主簿領食官典倉司藏等三署令丞又領內坊令丞隋家令寺掌別法食膳倉庫等事領食官典倉司藏三署令丞煬帝改為司府令皇朝復為家令龍朔二年改為宮府寺大夫咸亨元年復舊丞二人從七品上漢家令有丞後漢魏無聞宋書雲家令丞一人晉代置宋齊因之梁陳家令丞一人位不登十八班者別為七班家令丞七班後魏太和二十二年太子三卿丞從六品下北齊家令丞一人隋家令丞二人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宮府丞咸亨元年復舊
  主簿一人正九品下晉家令置主簿宋齊因之齊職儀家令主簿一人四品勲位掌揔署諸曹事梁陳後魏無聞北齊家令有主簿貟隋家令主簿一人皇朝因之
  家令之軄掌皇太子之飲膳倉儲庫藏之政令緫食官典倉司藏三署之官屬凡皇太子備禮出入則乗軺車具威儀先諸臣以導引若祭祀賔客則供酒食以為獻主若進獻賜與則奉金玉貨幣而以法式賛之凡宮坊府署廨宇及牀幾茵蓐席噐物不供於將作少府者皆供之
  丞掌判寺事凡食官典倉司藏之出納籍其名數以時刺於詹事凡莊宅田園必審其頃畝分其疆界寘於籍書若租稅隨其良瘠而為收斂之數以時入之禁其逋違者若宮朝坊府有土木營繕則下於司藏命典事以受之
  主簿掌印及句檢稽失凡寺署之出入財物役使工徒則刺詹事上於尚書有所隱漏言於司直事若重者舉咨家令以啟聞
  食官署令一人從八品下詹事屬官有食官令長丞後太子少傅屬官有太子食官令一人秩六百石主飲食晉置有食官令職如大官令宋中庶子屬官有食官令齊詹事官亦有太子食官令齊職儀食官令一人三品勲位掌廚膳之事梁庶子有食官局陳因之後魏太子食官令五品上北齊食官令丞又別領噐局酒局二丞隋家令事統食官令丞皇朝因之
  丞二人從九品下兩漢食官皆有丞魏晉宋無聞齊建元中置食官丞四人梁選部有東宮食官丞為三品勲爵位魏北齊太子食官丞一人隋食官丞二人皇朝因之
  食官令掌飲膳之事丞為之貳凡為酒醴必辨其麴櫱黍秫秔稻之宜陶噐水火之用以成乎沉浮清濁之良凡為膳羞必辨其牲牢禽獸之名物割烹煎和之制度以協乎五味五香之正然後可以供其享獻焉凡四時之令節供進及設食得專營造不用啟聞其六品已有官於家令廚食者元正冬至寒食亦供焉左右廂牙前坐日職事官三品以上供十盤官臣六參日二十五盤其食有餘賜左右春坊供奉官詹事司直若非坐日供三盤丞判署事
  典倉署令一人從八品下後漢太子少傅屬官有太子倉令一人秩六百石主倉榖魏晉已下無聞後魏有太子倉令第五品中北齊家令寺領典倉署令丞典倉署又別領園丞隋家令寺統典倉令皇朝因之
  丞二人從九品下隋典倉丞二人皇朝因之
  典倉署令掌九榖入藏之數及醯醢庶羞噐血燈燭之事舉其名數而司其出納丞為之貳凡諸園圃樹藝者皆受令焉毎月籍其出納之數以上於寺嵗終則申詹事府凡戶奴婢及番戶雜戶皆給其資糧及春冬衣服等數如司農給付之法若本司用不足者則官給丞判署事
  司藏署令一人從八品下晉家令有主物吏四人梁庶子屬官有錫賜庫局丞又有東宮衛庫丞為三品勲位北齊家令寺領司藏署令丞司藏又別領仗軍與作二局丞隋家令寺統司藏署令丞皇朝因之
  丞二人從九品下隋有司藏丞二人皇朝因之
  司藏令掌庫藏財貨出納營繕之法式凡諸司應納財物者皆受而藏之應出給者則監而付之其財物之出於庫藏無衆寡皆具其給賜之名數每月上寺嵗終則以貨幣出入之數㑹之丞判署事
  太子率更寺令一人從四品上漢詹事府屬官有太子率更令丞後漢太子少傅屬官有太子率更令秩千石與庶子舎人更直職似光祿勲魏因之晉詹事屬官有太子率更令一人銅印墨綬進賢兩梁冠絳朝服掌宮殿門戶之禁郎將屯衛之士局擬光祿勲衛尉太康八年進品第五宋齊因之梁率更令視黃門陳因之後魏太和二十二年為從四品上北齊詹事率更令有丞功曹主簿領中盾署令丞各一人掌周衛禁防漏刻鐘皷隋率更寺令一人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更大夫咸亨元年復舊丞一人從七品上後漢率更丞一人秩四百石魏晉宋齊梁陳皆一人後魏太子三卿丞從六品下北齊隋皆一人皇朝因之
  王簿一人正九品下晉率更令置主簿一人宋代無聞齊職儀太子率更令主簿四品勲位梁陳後魏無聞北齊隋太子率更寺主簿一人皇朝因之
  率更令之職掌宗族次序禮樂刑罰及漏刻之政令凡皇太子釋奠於先聖先師講學齒胄皆緫其儀注而為之導引若皇太子備禮出入則乗軺車位亞家令焉凡張樂軒縣之制皷鎛鐘之虡三編鐘之虡三編磬之虡三凡九虡毎位各建皷凡三人柷□二人鐘磬虡各一人毎編鐘下笙竽笛箎塤各一人每編磬下歌二人琴瑟箏築各一人文武二舞各六佾其簨虡皆金三博山□以崇牙流蘇樹羽其樂器應漆者皆朱漆之鐃□節皷朱漆畫加五綵重葢大𡔷小□及餘𡔷吹並朱漆羽葆𡔷□以羽保長鳴中鳴大小橫吹五綵幡緋掌畫豹五綵腳大角幡亦如之其大𡔷長鳴大橫吹節𡔷及橫吹後笛簫篳篥笳等工人皆服緋地苣文袍袴及帽金鉦掆𡔷皆加六角紫繖小𡔷中鳴等小橫吹及鐃及橫吹後笛簫篳篥笳等工人皆服青地苣文袍袴及帽鐃及簫笳工人服並武弁朱褠衣革帶大角工人平巾幘緋衫白布大口袴凡鐘𡔷新成並以羊豕各一釁之若皇太子親戎則以猳豚以釁𡔷教樂滛聲凶聲慢聲皆禁之凡漏刻令博士以教之掌漏以典之漏童司刻分時以唱之晝夜之刻百冬至則晝四十夜六十夏至則晝六十夜四十春秋分則晝夜五十凡諸坊寺府之有犯者令其主司定罪庶人杖已下決之官吏杖已下皆送於大理若皇太子未立及雖立未即東宮其官坊寺府之犯罪者皆斷於大理
  丞掌判禮樂刑獄之事凡宮臣有犯理於率更者皆親問之乃斷其罪而上於詹事
  主簿掌印及勾檢稽失凡宗族不序禮儀不節音律不諧漏刻不審刑名不法皆舉而正之若所司決囚與其丞同監之
  太子㒒寺㒒一人從四品漢詹亊屬官有太子㒒長丞後漢太子少傅屬官有太子㒒一人秩千石主車馬職如太㒒太子五日一朝非入朝日遣㒒及中允朝朝入請問起居魏因之晉詹事屬官有太子㒒銅印墨綬進賢兩梁冠絳朝服主輿馬親族局擬太㒒宗正太康八年進品第五宋齊品秩冠服同家令寺從駕乗安車次家令梁太子㒒視黃門陳因之後魏品同家令北齊詹亊領太子㒒㒒寺置丞功曹主簿領廐牧署丞又別有車輿局丞隋㒒寺㒒一人掌宗族親踈車輿騎乗領廐牧署令丞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馭㒒大夫咸亨元年復舊
  丞一人從七品上梁太子㒒有丞陳因之後魏太子㒒三卿丞從六品下北齊隋太子㒒丞一人皇朝因之
  主簿一人正九品下晉太子㒒置主簿宋無聞齊職儀太子㒒主簿四品勲位梁陳後魏無聞北齊隋有太子㒒主簿一人皇朝因之
  太子㒒之軄掌車輿騎乗儀仗之政令及䘮葬之禮物辨其次敘與其出入而供給之皇太子之車輅三一曰金輅二曰軺車三曰四望車金輅赤質金飾諸末重較箱畫苣文鳥獸黃屋伏鹿龍輈金鳯一在軾前設障塵朱葢黃裏畫輪朱牙左建旂九旒右載闟㦸旂首金龍頭銜結綬及紷綏駕赤駵四八鑾在衡二鈴在軾金鍐方釳翟尾五焦鏤錫 --(右上『日』字下一橫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鞶纓九旒從祀享正冬大朝納妃則供之軺車金□諸末紫油通𨏥紫油纁朱裏駕一馬五日常朝及朝饗宮臣出入行道則供之四望車金□諸末紫油通𨏥紫油纁朱裏朱絲絡網駕一馬弔臨則供之凡皇太子備禮而出則率廐牧令進輅㒒親馭焉丞掌判寺事凡車輿儀仗有虧闕則移於主司以修補之凡馬及雜畜之料應供於外司者每嵗季夏上於詹事芻粟貯掌於廐所者以時出入之而節其數主簿掌印及勾檢稽失凡廐牧之畜養車騎之駕馭儀仗之付受䘮葬之供給各有其程違則糺正之
  廐牧署令一人從八品下漢詹事屬官有太子廐長丞後漢太子少傅屬官有太子廐長一人秩四百石主車馬魏晉因之齊軄儀雲東宮屬官有內廐局外廐局梁陳因之後魏有太子廐長從九品下隋太子㒒寺統廐牧署令丞皇朝因之
  丞二人從九品下漢有太子廐丞自後闗文齊置太子內廐外廐丞各一人梁陳因之北齊有太子廐牧署丞車輿局丞隋太子㒒寺統廐牧丞二人皇朝因之
  廐牧署令丞掌車馬閑廐牧畜之事凡皇太子將備禮而出則率典乗先期調習輅馬率駕士駕馭車乗及出則進輅或軺車於南閣外西向以𠉀皇太子之升禮畢皇太子降輅則自西閤之外以輅及軺歸於署其隴右羣牧隷於東宮者皆受其政令焉


  唐六典卷二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二十八   唐 張九齡等 撰太子左右衛及諸率府
  太子左右衛率府
  率各一人
  副率二人
  長史一人
  錄事參軍事一人
  錄事一人
  史二人
  倉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二人
  史三人
  胄曹參軍事一人
  府二人
  史二人
  亭長二人
  掌固二人
  司階一人
  中𠉀二人
  司戈二人
  執㦸二人
  左右率府親府勲府翊府
  中郎將各一人
  左郎將一人
  右郎將一人
  錄事一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校尉五人
  旅帥十人
  隊正二十人
  副隊正二十人
  太子左右司禦率府
  率各一人
  副率二人
  長史一人
  錄事參軍事一人
  錄事一人
  史二人
  倉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二人
  史三人
  胄曹參軍事一人
  府二人
  史三人
  亭長二人
  掌固二人
  司階一人
  中𠉀二人
  司戈二人
  執㦸三人
  太子左右清道率府
  率各一人
  副率二人
  長史一人
  錄事參軍事一人
  錄事一人
  史二人
  倉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二人
  史三人
  胄曹參軍事一人
  府二人
  史二人
  亭長二人
  掌固二人
  司階一人
  中𠉀二人
  司戈二人
  執㦸三人
  太子左右監門率府
  率各一人
  副率二人
  長史一人
  錄事參軍事一人
  錄事一人
  史二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二人
  史二人
  胄曹參軍一人
  府二人
  史二人
  亭長二人
  掌固二人
  監門直長七十八人
  太子左右內率府
  率各一人
  副率一人
  長史一人
  錄事參軍事一人
  錄事一人
  史二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胄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一人
  亭長二人
  掌固二人
  千牛十六人
  備身二十八人
  主仗六十人
  太子左右衛率府率各一人正四品上秦漢詹事屬官有太子衛率後漢為少傅屬官秩四百召主門衛士魏因之晉初為衛率太始五年分為左右二率惠帝為太子加置前衛率愍懷在東宮又加後衛率故元康之中凡四衛率成都王為太弟又置中衛率是為三率凡太子出前衛率導在前黃麾外左右二率從挾導輿車後衛率從在烏皮外並載㦸執刀四率各丞一人服視左右衛將軍品第五位同中庶子過江省前後率梁孝武帝復置宋又省齊左右衛率武冠絳朝復品第五秩千石樑位視御史中丞左衛率領果毅統逺立忠建寜陵銘夷寇祚徳等七營右衛率領崇榮永吉崇和細射等四營陳因之後魏太和二十二年太子左右衛率從第三品北齊有太子左右衛坊率後周東宮官貟有司成司武司衛之類至隋文帝始分置左右衛率左右宗衛率左右虞𠉀開府左右內率左右監門率凡十府以備儲闈武衛之軄煬帝改左右衛率為左右侍率皇朝復為左右衛龍朔二年改左右衛府為左右典戎衛咸亨如故掌統東宮二寺十率府之事舉其紀綱而修其職務焉
  副率各二人從四品上隋文帝置煬帝改為左右侍副率皇朝復為左右衛副率龍朔咸亨隨衛改復
  左右衛率掌東宮兵仗羽衛之政令以緫諸曹之事凡親勲翊府及廣濟等五府屬焉副率為之貳凡元正冬至皇太子朝宮苑諸方使則率衛府之屬以儀仗為左右廂之周衛若皇太子備禮出入則如鹵簿之法以從毎月親勲翊三府之衛及廣濟等五府之超乗應番上者配於所軄
  長史各一人正七品上隋置皇朝因之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上隋置皇朝因之
  倉曹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下隋置皇朝因之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上隋置皇朝因之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下隋置為鎧曹皇朝因之長安中改為胄曹參軍神龍初復為鎧曹太極中又為胄曹
  司階各一人從六品上
  中𠉀各二人從七品下
  司戈各二人從八品下
  執㦸各三人從九品下
  長史掌判諸曹及三府五府之事凡府事大事則從其長小事則專達季秋以其屬官之狀上於率而為之考課
  錄事參軍事掌監印發付勾稽
  倉曹掌親勲翊三府廣濟等五府文官之簿書凡勲階考課假使祿賜及公廨財物田園食料皆典之
  兵曹掌親勲翊三府廣濟等五府武官親勲翊衛士之名簿及其番上差遣之法式凡上番者皆受其名簿而咨配於率兼知公私馬及雜畜之簿帳
  胄曹掌親勲翊三府廣濟等五府器械諸公廨繕造之物事凡大朝㑹行從應請戎仗者則具其名數受之於主司既事而歸之
  左右率府親府勲府翊府中郎將各一人從四品上中郎將之説已具上左右衛梁左衛率領七營右衛率領四營二率各領殿中將軍十人貟外將軍十人又有正貟司馬員外司馬彍騎歩兵翊衛三校尉謂之二校旅賁中郎將並從㒒射謂之二將又有左右積弩將軍各一人北齊太子左右衛坊率各領騎官備身貟又有內直備身正副都督備身二職等貟又有直閤直前直後員又有旅騎屯衛典軍等校尉各二人騎都尉三十人隋左右衛率下有直閤四人直寢八人直前直後各十人皇朝左右衛率各置親勲翊親府毎府中郎將二人郎將二人掌其府校至□帥及親勲翊衛之屬以宿衛左右郎將各一人正五品下皇朝置
  中郎將郎將掌其府校尉旅帥及親勲翊衛之屬以宿衛而緫其府事
  兵曹掌判勾若大朝㑹及皇太子備禮出入則從鹵簿之法而監其羽儀
  太子左右司禦率府率各一人正四品上隋文帝置左右宗衛率各一人副率二人掌領宗人侍衛職擬左右領軍將軍加置行參軍二人煬帝改為左右武侍率皇朝復為左右宗衛龍朔二年改為左右司禦衛率府神龍初又為宗衛開元初復為左右司禦率衛
  副率各二人從四品上隋文帝置皇朝因之其後改復皆隨於府
  左右司禦率府率長同左右衛率副率為之貳郊城等三府之旅賁應番上者各配於所職
  長史各一人正七品上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下
  倉曹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下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下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下隋置左右虞𠉀開府初無録事有長史及四曹參軍至煬帝改為率府始置録事皇朝因之餘其上說
  司階各一人從六品上
  中𠉀各二人從七品下
  司戈各二人從八品下
  執㦸各三人從九品下
  長史掌判諸曹及郊城等三府之事餘皆如左右率府太子左右清道率府率各一人正四品上隋文帝置左右虞𠉀各開府一人掌斥𠉀非違職擬左右金吾將軍煬帝改為左右虞𠉀率又各置二人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左右清道衛神龍初又為虞𠉀率府開元初復為清道率府
  副率各二人從四品下隋煬帝置皇朝因之龍朔開元隨府改復
  左右清道率府率掌東宮內外晝夜廵警之法以戒不虞凡絳邑等三府皆屬焉副率為之貳凡皇太子出入則領其屬以清㳺隊為之先以後拒隊為之殿其餘依鹵簿之法以從凡仗衛之出入置細引以導之兼為之糺正凡五十人用左右率之親勲翊衛為之分為五畨每番有主帥及中郎或左右郎將一人領焉毎月絳邑等府之直盪應番上者配於所職
  長史各一人正七品上
  録事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上
  倉曹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下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下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下
  司階各一人從六品上
  中𠉀各二人從七品下
  司戈各二人從八品下
  執㦸各三人從九品下
  長史掌判諸曹及絳邑等三府之事餘如左右率府太子左右監門率府率各一人正四品上隋文帝置左右監門率各一人副率各二人掌諸門禁擬左右監門將軍各有直長十人煬帝改為左右監門將軍降為正五品皇朝復改為監門率龍朔二年改為左右從掖衛咸亨復舊垂拱中改為鶴禁衛神龍初復舊
  副率各二人從四品上隋文帝置正五品皇朝因之龍朔開元隨府改復左右監門率府率掌東宮諸門禁衛之法副率為之貳凡東宮諸司應以籍入於宮殿者皆本司具其官爵姓名以牒門司門司送於監門監門之主與判曹印署復送於門司門司㑹之同則聽入凡東宮內外門之守者並司其出入凡財物器用之出入於宮禁者皆以籍傍為據左右監門以出入之若皇太子出入則依鹵簿之法率其屬於牙門之左右以為捍守
  長史各一人從七品上
  録事參軍事各一人正九品上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九品下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九品下隋置左右監門率有長史已下等貟無倉曹以兵曹兼掌其事皇朝因之
  長史掌判諸門禁衛之事
  録事參軍事掌印兼勾稽失
  兵曹兼倉曹之職餘皆如左右率府其諸司籍傍判於監門者檢其官爵姓名年貌監其噐物檢其名數月終諸門之籍傍歸於府者則㑹其出入之數胄曹掌噐械及公私馬驢雜畜土木繕造之事凡諸府直馬配於左右監門之廵探者則請其料歸於馬主禁其隱歿棄遺者
  太子左右內率府率各一人正四品上隋文帝置左右率副率領東宮千牛備身侍奉之事職擬千牛將其備身有千牛備身八人掌執千牛刀備身左右十六人掌供奉弓箭備身二十人掌宿衛侍從煬帝降內率為正五品皇朝因加至四品上龍朔二年改為左右奉御率神龍初復舊副率各一人從四品上隋置皇朝因之龍朔神龍隨府以復
  左右內率府之職掌東宮千牛備身侍奉之事而主其兵仗緫其府事而副率為之貳以千牛執細刀弓箭以備身宿衛侍從以主仗守戎服噐物凡皇太子坐朝則領千牛備身之屬升殿若射於射宮則率領其屬以從位定千牛備身奉細弓及矢立於東階上西面率奉弓副率奉矢及決拾北面張弓左執弣右執簫以進副率以巾拂矢而進進訖各退立於位及射左右內率啟其矢中及不中既事受亦如之
  長史各一人從七品上
  録事參軍事各一人正九品上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九品下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九品下隋置左右內率有長史已下等貟無兵曹皇朝置之
  長史掌判諸曹官吏及千牛備身之事餘如左右率府録事參軍事掌印兼勾簿書及其勲階考課稽失兵曹掌文武官及千牛備身之簿書及其勲階考課假使祿奉之事
  胄曹掌細引仗及羽儀之物自千牛已下各分而典之






  唐六典卷二十八
<史部,職官類,官制之屬,唐六典>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二十九   唐 張九齡等 撰諸王府公主邑司
  親王府
  傅一人
  諮議參軍事一人
  友一人
  文學二人
  東閣祭酒一人
  西閣祭酒一人
  長史一人
  司長一人
  掾一人
  屬一人
  主簿一人
  史二人
  記室參軍事二人
  史二人
  録事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功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倉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戶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騎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法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士曹參軍事一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參軍事二人
  行參軍事四人
  典籖二人
  録事一人
  親事府
  典軍二人
  副典軍二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執仗親事十六人
  執乗親事十六人
  親事三百三十三人
  校尉旅帥隊正隊副準人部領
  帳內府
  典軍二人
  副典軍二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帳內六百六十七人
  校尉旅帥隊正隊副準人部領
  親王國
  國令一人
  大農二人
  尉二人
  丞一人
  録事一人
  府五人
  史十人
  典衛八人
  舎人四人
  學官長食官長丞各一人
  廐牧長丞典府長丞各二人
  公主邑司
  令一人
  丞一人
  録事一人
  史八人
  主簿二人
  謁者二人
  舎人二人
  家史二人
  親王府傅一人從三品漢髙祖初置諸侯王有太傅輔導王後漢書傅秩二千石魏晉因之宋齊梁陳皆為師後魏始蕃王二蕃王三蕃王各有師傅北齊唯置師隋皇叔昆弟皇子為親王者置師皇朝因之開元初改為傅
  諮議參軍事一人正五品上晉氏公府置諮議參軍事蓋取諮詢謀議軍事也宋齊因之梁陳諸王公府及位從公開府者及皇弟皇子皇庶子府各有諮議參軍貟隋三公府及諸王府各有諮議參軍正五品上皇朝因之
  友一人從五品下漢東平憲王為驃騎將軍辟杜撫以為西曹掾尋以為師友魏晉諸王置友一人宋齊因之品第六進賢一梁冠絳朝服梁皇弟皇子府友各一人班第八正六品陳因之後魏諸王友從四品下北齊皇子置友一人第五品上隋為從五品下皇朝因之
  文學二人從六品上漢氏公府州郡並有文學魏氏諸王始有文學員晉宋齊梁陳皆因之班第五從七品後魏太和末六品上北齊因之隋親王府有文學二人從六品上皇朝因之
  東閣祭酒西閣祭酒各一人從七品上晉初位從公以上並置東閣西閣祭酒宋齊梁陳後魏北齊皆相因親王府及嗣王上柱國府各有東西閣祭酒從七品上皇朝因之王傅掌傅相訓導而匡其過失
  諮議掌訐謀左右參議庶事
  友掌陪侍逰居䂓諷道義
  文學掌讐校典籍侍從文章
  祭酒掌接對賢良導引賔客
  長史一人從四品上漢相國丞相有兩長史秩千石後漢三公府各有長史員魏太祖吳長沙相王府因之宋齊諸王領藩鎮者有長史品第六秩千石銅印墨綬進賢兩梁冠絳朝服梁陳公府並有長史後魏北齊亦同隋親王嗣王郡王各有長史皇朝因之嗣王郡王則不置
  司馬一人從四品下司馬古主兵之官也宋齊諸王領鎮者各有司馬梁陳後魏北齊隋並與長史同置皇朝因之
  掾一人正六品上漢氏三公大將軍御史大夫並有掾屬員西漢辟召皆上言之故東西曹掾比四百石餘曹比三百石其屬並四百石後漢皆自辟除不復上言故通降為百石品秩雖下優禮甚𢎞三公乃天子之股肱掾屬則三公之喉舌故三府掾乃言行之本禍福之主及其遷除或周月而長州郡或數年而至公卿魏晉相因置多者或至數十人江左以來諸公置掾二人其加崇者置四人掾屬常敦明教義肅清風俗非禮不言非法不行以訓羣吏宋齊梁陳後魏北齊公府皆有掾屬隋氏三師三公不開府國王嗣王郡王府有掾屬一人皇朝因之
  屬一人正六品上漢魏以來與掾同置過江之後則為曹名諸公置戶曹屬一人其加崇者置倉曹屬一人梁陳諸公皇子皇弟府並有屬後魏北齊三師三公府各有屬隋親王府有屬一人皇朝因之主簿一人從六品上漢三公府有黃閤主簿省録衆事魏晉已下皆有梁陳諸公皇弟皇子府各有主簿後魏皇子主簿從六品北齊諸王皆有主簿隋親王府二人皇朝置一人
  史二人皇朝因隋置餘史並同
  記室參軍事二人從六品上漢三公及大將軍皆有記室令史主上章表奏執書記魏太祖輔漢以陳琳阮瑀管記室軍國書檄多二人所作晉氏諸公及位從公以上並有記室員宋諸公府有記室參軍事梁陳公府及王府皆有記室參軍北齊因之隋親王府及嗣王府有記室參軍皇朝因之録事參軍事一人從六品上晉元帝初為鎮東大將軍有録事參軍一人梁陳王府有中録事參軍及録事各一人後魏亦同北齊因之隋親王嗣王府有録事參軍一人皇朝因之録事一人從九品下
  功曹叅軍事一人正七品上漢魏晉宋齊梁陳後周州郡縣並有功曹員後魏太和末諸王府並有功曹員隋氏親王嗣王府有功曹參軍煬帝改為功曹書佐皇朝復為功曹參軍倉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後魏諸王府有倉曹參軍隋親王嗣王府有倉曹參軍煬帝改為倉曹書佐皇朝復為倉曹參軍
  戶曹參軍事二人正七品上後魏隋氏並與倉曹同置
  兵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梁陳王府有中兵曹參軍中直兵曹參軍各一人後魏有皇子府中兵參軍始蕃王二蕃王有兵曹參軍北齊皇子府有中兵外兵參軍隋親王嗣王府有兵曹參軍煬帝改為兵曹書佐皇朝復為兵曹參軍
  騎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隋親王嗣王府有騎曹參軍一人煬帝改為騎曹書佐皇朝復故
  法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梁陳後魏諸王府隋親王嗣王府並有法曹行參軍煬帝改曰法曹行書佐皇朝復舊
  士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後魏諸王府隋親王府皆有士曹行參軍煬帝改為士曹行書佐皇朝復舊
  參軍事二人正八品下漢末三公府有參軍事如孫堅參騎軍事荀彧參丞相軍事是也魏武帝征荊州請邯鄲淳參軍事自晉宋已來代有其任梁選部皇弟皇子府有正參事後魏有皇子參軍北齊因之隋親王嗣王府有參軍六人長兼行參軍八人煬帝改為行書佐皇朝復為參軍四人今減二人六曹已下官吏三府並同其雜使又有執刀一十五人典獄十八人問事十二人白直二十四人
  行參軍四人從八品上晉氏加置行參軍以自辟召故曰行也宋齊梁陳皆有之梁選部嗣王府行參軍降正王府一階隋親王嗣王府並有長兼行參軍煬帝改為長兼行書佐皇朝改為行參軍典籖二人從八品下齊職儀雲諸公領兵局有典籖二人隋親王府嗣王府上柱國柱國府上大將軍將軍府各有二人皇朝因之
  長史司馬掌統理府寮紀綱職務
  掾掌通判功曹戶曹倉曹事
  屬掌通判兵曹騎曹
  主簿掌覆省王敎
  記室掌表啟書疏
  録事參軍掌付事勾稽省署抄目
  録事掌受事發辰兼勾稽失
  功曹掌文官簿書考課陳設儀式等事
  倉曹掌廩祿請給財物市易等事
  屍曹掌封戶田宅僮㒒弋獵等事
  兵曹掌武官簿書考課儀衛假使等事
  騎曹掌廐牧騎乗文物噐械等事
  法曹掌推按欺隱決罰刑獄等事
  士曹掌公廨舎宇繕造工徒等事
  參軍事掌出使及雜檢校事
  典籖掌宣傳教令事
  親王親事府典軍二人正五品上齊職儀諸公領兵職局有庫典軍七職二人倉典軍七職二人又有船官典軍茭箬典軍樵炭典軍等員皇朝因其名而置多以文官及流外為之副典軍二人從五品上
  執仗親事十六人正八品上
  執乗親事十六人正八品上已上並皇朝置
  親王帳內府典軍二人正五品上齊職儀諸公領兵職局有車廐典軍五品二人馬典軍五品二人又有庫倉典軍炭屯典軍樵屯典軍皇朝因其名而置
  副典軍二人從五品上府一人史一人帳內六百六十七人並皇朝置
  親事府典軍副典軍掌領校尉已下守衛陪從事執仗掌執弓仗
  執乗掌供騎乗
  親事掌儀衛事
  校尉旅帥隊正隊副掌領親事陪從帳內府典軍副典軍掌領校尉已下儀衛陪從事
  帳內掌儀衛
  校尉旅帥隊正隊副掌領帳內陪從事
  親王國國令一人從七品下隋置皇朝因之
  大農二人從八品下漢諸𠉀王國置大司農晉諸王國置大農與郎中令中尉為三卿宋齊梁陳北齊三國並有大農隋置一人皇朝因之
  尉二人正九品下漢諸王國有王尉魏晉宋齊梁陳北齊並有中尉隋因為尉皇朝因之丞一人從九品下録事一人府五人史十人已上並皇朝置典衛八人漢諸王國有衛士長生衛士侍衛晉諸王國有典衛令宋齊梁陳北齊並有隋王國有典衛八人皇朝因之
  舎人四人陳北齊王國皆有舎人隋王國有舎人四人皇朝因之
  學官長一人晉宋齊梁陳王國並有學官令隋有學官長皇朝因之
  食官長一人丞一人宋齊梁陳北齊王國並有食官長隋親王國有食官長丞各一人皇朝因之
  廐牧長二人丞一人漢諸侯王國有太㒒武帝改曰㒒晉宋王國置牧長南齊北齊為廐牧長隋置長丞各一人皇朝因之
  典府長二人丞二人晉氏王國有典府丞梁陳北齊亦因之隋置長丞各一人皇朝因之國令大農掌通判國司事
  國尉掌分判國司事
  國丞掌付事勾稽省署抄目監印給紙筆事
  典衛掌守衛居宅事
  舎人掌供引納驅䇿事
  學官掌教授內人事
  食官掌營造膳食事
  廐牧掌知畜牧牛馬事
  典府掌知府內雜事
  公主邑司令一人從七品下漢書百官表宗正屬官有公主家令公主所食曰邑晉大康中為長山長公主置家令一人宋齊已後時有其職隋氏復置皇朝因之神龍初公主府並同王府置宮屬景雲初罷之
  丞一人從八品下晉起居注云太康十一年詔曰南郡公主家令丞缺何以不補隋有其職皇朝因之
  録事一人從九品下皇朝因隋置
  公主邑司官各掌主家財貨出入田園徴封之事其制度皆隷宗正焉














  唐六典卷二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三十    唐 張九齡等 撰三府督䕶州縣官吏
  京兆河南太原三府官吏
  大都督府中都督下都督官吏
  上州中州下州官吏
  京縣畿縣天下諸縣官吏
  大都䕶上都䕶府官吏
  鎮戍嶽瀆闗津官吏
  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各一人從二品昔舜分九州為十二州始置十二牧大禹鑄鼎貢金九牧周禮八命作牧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京為內史漢武帝改為京兆尹秩二千石後漢都洛陽為河南尹魏晉因之歴代所都皆為尹江左為丹陽尹北齊為清都尹後周及隋復為京兆尹始秦分天下令御史監郡漢省之丞相遣史分刺諸州武帝初置部刺史十三人掌奉詔條察州事秩六百石類今之十道使也又置司隷校尉部三輔三河𢎞農類今之京畿按察使也成帝更名刺史為牧秩二千石後漢復為刺史後復為牧魏晉已下皆為刺史晉武帝罷司隷校尉置司州牧江左為揚州刺史後魏北齊皆為司州牧後周置雍州牧隋因之大業三年置州置郡京兆河南皆為尹則兼牧之任矣皇朝又置雍州牧洛州初為都督府及置都亦為牧開元初復為京兆河南尹
  尹一人從三品漢京兆尹有都尉丞皆詔除都尉比二千石典武職丞秩六百石後漢省都尉州又置別駕治中皆刺史自辟除魏晉已下皆因之隋文帝罷郡以州統縣改別駕治中為長史司馬煬帝罷州置郡罷長史司馬置賛治後改為丞又置通守以貳太守京兆河南等為內史皇朝置雍州別駕永徽中改為長史正四品下開元初改長史為尹從三品然親王為牧皆不知事職務緫歸於尹亦漢氏京尹之任也少尹二人從四品下魏晉已下有治中隋文帝改為司馬煬帝改為賛治後改為丞皇朝復曰治中後避高宗諱改曰司馬開元初改為少尹置二員
  司録參軍事二人正七品上漢魏已來及江左郡有督郵主簿蓋録事參軍之任也皆太守自辟除後魏北齊後周隋氏州皆有録事參軍及罷郡以州統縣皆吏部選除煬帝罷州置郡有東西曹掾及主簿皇朝省主簿置録事參軍開元初改為司録參軍
  録事四人從九品上隋置京兆録事四人皇朝因之府史各三人功曹參軍事二人正七品下漢魏已下司隷校尉及州郡皆有功曹戶曹賦曹兵曹等員北齊諸州有功曹倉曹中兵外兵甲曹法曹士曹左戶等參軍事隋諸州有功曹戶曹兵曹等參軍事法曹士曹行參軍郡有西曹金曹戶曹兵曹法曹士曹等及罷郡置州以曹為名者改曰司煬帝罷州置郡改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等為書佐皇朝因其六司而改書佐為參軍事開元初為功曹參軍府六人史十二人
  倉曹參軍事二人正七品下北齊諸州有倉曹參軍事隋文帝改為司倉參軍煬帝改為司倉書佐皇朝復為倉曹參軍府八人史十六人
  戶曹參軍事二人正七品下漢魏已來州郡皆有戶曹掾或為左右隋有戶曹參軍文帝改為司戶參軍煬帝為司戸書佐皇朝因為司戶參軍開元初為戶曹參軍府十一人史二十二人
  帳史一人景雲初置
  兵曹參軍事二人正七品下漢魏已下諸州皆有兵曹或為中兵外兵騎兵北齊已下改復並與功曹同府九人史十八人
  法曹參軍事二人正七品下漢魏已下州郡有賦曹決曹掾或法曹或墨曹自隋已下改復並與上同府九人史十八人
  士曹參軍事二人正七品下北齊諸州有士曹行叅軍已下改復並與上同府七人史十四人
  參軍事六人正八品下註見王府參軍文下
  執刀十五人
  典獄十八人
  問事十二人
  白直二十四人
  經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上助教二人魏晉已下郡國並有文學即博士助教之任並皇朝置學生八十人皇朝置
  醫學博士一人助教一人開元初置醫學生二十人貞觀初置大都督府都督一人從二品魏黃初二年始置都督諸州軍事或領鎮戎緫夷校尉三年上大將軍曹員都督中外諸軍事司馬宣王征蜀加號大都督自此之後歴代皆有至隋改為緫管府皇朝武徳四年又改為都督府貞觀中始改為上中下都督府
  長史一人從三品秦漢邊郡有長史魏晉已來諸州皆有別駕治中至北齊八命七命六命州刺史各有長史隋九等州亦有長史開皇三年改雍州別駕為長史煬帝罷州置郡又改為別駕唯都督府則置長史永徽中始改別駕為長史大都督府長史仍舊正四品下開元初始増其秩
  可馬二人從四品下北齊及隋九等州各有司馬開皇三年改雍州賛治為司馬皇朝改郡為州各置治中一人其都督府則置司馬永徽中改治中為司馬
  録事參軍事二人正七品上
  録事二人從九品上史四人
  功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府四人史六人
  倉曹參軍事二人正七品下府四人史八人
  戶曹參軍事二人正七品下府五人史十人帳史一人兵曹參軍事二人正七品下府四人史八人
  法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府四人史八人
  士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府四人史八人
  參軍事五人正八品下
  執刀十五人
  典獄十六人
  問事十人
  白直二十二人
  市令一人從九品上漢代諸郡國皆有市長晉宋已後皆因之隋氏始有市令皇朝初又加市丞戶四萬已上者省補市令丞一人佐一人史二人帥三人倉督二人史四人北齊九等州縣各有倉督員隋因之
  經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上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醫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下助教一人學生十五人若中下都督府戶滿四萬人已上者官員同此唯減司馬一人
  中都督府都督一人正三品
  別駕一人正四品下漢司隷校尉有別駕從事校尉一人行部則奉引主録衆事舊解以為別乗傳車故曰別駕諸州刺史亦有之元帝時條州大小為設吏員別駕治中諸部從事秩皆百石後漢改曰別駕從事史三國因之晉代諸州各置別駕治中從事史一人宋齊梁陳後魏周隋因而不改皇朝因之永徽中改別駕為長史垂拱初又置別駕員多以皇家宗枝為之神龍初罷開元初復置始通用庶姓焉長史一人正五品上
  司馬一人正五品下
  録事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
  録事二人從九品上史四人
  功曹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上府三人史六人
  倉曹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上涼州皆一人仍加府一人史二人府三人史六人
  戶曹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上府四人史七人帳史一人兵曹參軍事二人從七品上府四人史八人若管內無軍團雖有軍團唯管三州已下者省兵曹一人
  法曹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上府四人史八人
  士曹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上府三人史六人
  參軍事四人從八品上
  執刀十五人
  典獄十四人
  問事八人
  白直二十人
  市令一人從九品上丞一人佐一人史二人帥三人倉督二人史四人
  經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下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醫學博士一人正九品下學生十五人下都督府戶滿二萬已上者官員亦准此
  下都督府都督一人從三品戶不滿二萬為下都督
  別駕一人從四品下
  長史一人從五品上
  司馬一人從五品下
  録事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上
  録事二人從九品上史三人
  功曹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下府二人史二人州管戶不滿一萬者不置功曹其事隷入倉曹
  倉曹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下府三人史六人
  戶曹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下府四人史七人長史一人兵曹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下府三人史六人
  法曹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下兼掌士曹事府三人史六人參軍事三人從八品下管戶不滿一萬者省一人
  執刀十五人
  典獄十二人
  問事六人
  白直十六人
  市令一人從九品上丞一人佐一人史二人帥二人倉督二人史三人
  經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下助教一人學生五十人若邉逺僻小州不滿五千戶者四分減一
  醫學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十二人
  上州凡戶滿四萬已上為上州刺史一人從三品秦置御史監郡漢初省之丞相遣史分刺諸州亦不常置至武帝元光三年初置郡刺史十三人掌奉詔條察諸州秋冬入奏居無常所後漢則皆有定所屬官有別駕治中主簿功曹從事諸曹掾等員皆自辟除以刺衆官及萬人非違故謂之刺史自漢魏已來或為牧或為刺史皆管郡隋初上州有刺史長史司馬録事參軍功曹戶曹兵曹等參軍事法曹士曹等行參軍典籖州郡光初主簿郡正主簿西曹書佐祭酒從事部郡從事倉督市令丞等員並佐史等郡置太守丞尉正光初功曹光初主簿縣正功曹主簿西曹金戶兵法事等曹事令等佐佐史員州郡皆為九等三年罷郡以州統縣改別駕賛治為長史司馬舊州齊州郡縣職自州郡縣正已下皆自調用以理事至是不知事直謂之鄉官別置品官皆吏部選除佐官以曹為名者皆改為司十四年改九等州縣為四等十五年罷鄉官煬帝三年罷州置郡置太守罷長史司馬置賛治以貳之後又置通守改賛治為丞録事已下並見於上別駕一人從四品下
  長史一人從五品上
  司馬一人從五品下
  録事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上
  録事二人從九品上史二人
  司功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下佐三人史六人
  司倉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下佐三人史六人
  司戶參軍事二人從七品下佐三人史七人帳史一人司兵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下佐三人史六人
  司法參軍事二人從七品下佐四人史八人
  司士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下佐三人史六人
  參軍事四人
  執刀十五人
  典獄十四人
  問事八人
  白直二十人
  市令一人從九品上丞一人佐一人史一人倉督二人史四人
  經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下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醫學博士一人正九品下助教一人學生十五人中州戸三萬已上刺史一人正四品上
  別駕一人正五品下
  長史一人正六品上
  司馬一人正六品下
  録事參軍事一人正八品上
  録事一人從九品下史二人
  司功參軍事一人正八品下佐二人史四人
  司倉參軍事一人正八品下佐二人史四人
  司戶參軍事一人正八品下佐三人史五人帳史一人司兵參軍事一人正八品下佐三人史四人
  司法參軍事一人正八品下兼掌司士事佐三人史六人參軍事三人正九品下
  執刀十人
  典獄十二人
  問事六人
  白直十六人
  市令一人丞一人佐二人史二人帥二人倉督二人史三人
  經學博士一人正九品上助教一人學生五十人醫學博士一人從九品下助教一人學生十二人下州戶不滿一萬者為下州刺史一人正四品下別駕一人從五品上
  司馬一人從六品上
  録事參軍事一人從八品上
  録事一人從九品下史二人
  司曹參軍事一人從八品下兼掌司功事佐二人史四人司戶參軍事一人從八品下兼掌司兵事佐三人史五人帳史一人
  司法參軍事一人從八品上兼掌司士事佐二人史四人參軍事二人從九品下
  執刀十人
  典獄八人
  問事四人
  白直十六人
  市令一人佐一人史一人帥二人倉督一人史二人經學博士一人正九品下助教一人學生四十人醫學博士一人從九品下學生一十人
  京兆河南太原牧及都督刺史掌清肅邦畿考覈官吏宣布徳化撫和齊人勸課農桑教諭五教毎嵗一廵屬縣觀風俗問百姓録囚徒恤鰥寡閱丁口務知百姓之疾苦內有篤學異能聞於鄉閭者舉而進之有不孝悌悖禮亂常不率法令者糺而繩之其吏在官公㢘正已清直守節者必察之其貪穢謟諛求名徇私者亦謹而察之皆附於考課以為褒貶若善惡殊尤者隨即奏聞若獄訟之枉疑甲兵之徴遣興造之便宜符瑞之尤異亦以上聞其常則申於尚書省而已若孝子順孫義夫節婦志行聞於鄉閭者亦隨實申奏表其門閭若精誠感通則加優賞其孝悌力田者考使集日具以名聞其所部有湏改更得以便宜從事若親王典州及邊州都督刺史不可離州局者應廵屬縣皆委上佐行焉尹少尹別駕長史司馬掌貳府州之事以紀綱衆務通判列曹嵗終則更入奏計
  司錄錄事參軍掌付事勾稽省署抄目糺正非違監守符印若列曹事有異同得以聞奏
  功曹司功參軍掌官吏考課假使選舉祭祀禎祥道佛學校表疏書啟醫藥陳設之事凡差使先差州官不充取縣官率一半已上不充取前資官其上佐録事參軍縣令不得充使出境凡州縣及鎮倉督縣博士助教中下州市令及縣市令嶽瀆祝史並州選各四周而代州鎮倉督州縣市令取勲官五品已上及職資九品者若無通取勲官六品已下倉督取家世重大者為之州市令不得用本市內人縣市令不得用當縣人博士助教部內無者得於旁州通取縣録事通取部內勲官五品已上若無堪任者並佐史通取六品已下子弟白丁充之凡貢舉人有博識高才強學待問無失俊選者為秀才通二經已上者為明經明閑時務精熟一經者為進士通達律令者為明法其人正直清修名行孝義旌表門閭堪理時務亦隨賔貢為孝弟力田凡貢人上州嵗貢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若有茂才異等亦不抑以常數凡貢人行鄉飲酒之禮牲用少牢若州縣春秋二社及釋奠之禮亦皆以少牢凡諸州每年任土所出藥物可用者隨時收採以給人之疾患皆預合傷寒時氣㿖痢等藥部內有疾患者隨湏給之
  倉曹司倉參軍掌公𪠘度量庖廚倉庫租賦徴收田園市肆之事毎嵗㨿青苖徴稅畝別二升以為義倉以備凶年將為賑貸先申尚書待報然後分給又嵗豐則出錢加時價而糴之不熟則出粟減時價而糶之謂之常平倉常與正義倉帳具本利申尚書省戶曹司戶參軍掌戶籍計帳道路逆旅田疇六畜過所蠲符之事而剖斷人之訴競凡男女婚姻之合必辨其族姓以舉其違凡井田利害之宜必止其爭訟以從其順凡官人不得於部內請射田地及造碾磑與人爭利兵曹司兵參軍掌武官選舉兵甲器仗門戶管鑰烽𠉀傳驛之事凡驛馬以驛字印印尾左地名印印項左每嵗貢武舉人有智勇謀畧強力悍材者舉而送之試長垜馬槍翹闗擎重以為等第之上下為之升黜從文舉行鄊飲酒之禮然後申送法曹司法參軍掌律令格式鞫獄定刑督捕盜賊糺逖姦非之事以䆒其情偽而制其文法赦從重而罰從輕使人知所避而遷善逺罪士曹司士參軍掌津梁舟車舎宅百工衆藝之事啟塞必從其時役使不奪其力通山澤之利以贍貧人凡州界內有出銅鉄處官未採者聽百姓私採者鑄得銅及白蠟官為市取如欲折充課役亦聼之其四邊無問公私不得置鐵冶及採銅自餘山川藪澤之私公私共之致瓌異之貨以備國用是以官無禁利人無稽市凡知山澤有異寶異木及金玉銅鐵彩色雜物處堪供國用者奏聞
  參軍事掌出使檢校及導引之事
  市令丞掌市廛交易禁斥非違之事
  經學博士以五經教授諸生
  醫學博士以百藥救療平人有疾者下至執刀白直典獄佐使各有其職州縣之任備焉
  萬年長安河南洛陽奉先太原晉陽
  令一人正五品上殷周已徃五等諸𠉀皆自理其人及周衰諸𠉀相併大國則別置邑縣鄙以君其人齊晉謂之大夫魯衛謂之宰楚為令尹秦曰令長漢書雲縣長皆掌理其縣萬戶已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戶為長秩五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史百石以下有佐史之秩為少吏漢京兆尹統長安令後漢河南尹統洛陽令魏晉以後皆因之隋初兩京置四縣増秩為正五品皇朝因之而不改天后時東都又置來庭永昌二縣以太原為北都尋亦罷開元十一年置北都以晉陽太原為京縣十七年廵陵又以奉先同京縣
  丞二人從七品上漢氏縣丞尉多以本郡人為之三輔縣則兼用佗郡及隋氏革選盡用他郡之人漢以下皆一人皇朝置京縣丞三員北京太原晉陽各置一丞
  主簿二人從七品上自漢以來主簿皆令長辟除周隋長安縣令丞已下有功曹主簿西曹兵曹戶法士等曹主簿皇朝京縣置二人太原晉陽各一員
  錄事二人從九品下隋長安縣置録事二人佐二人史二人尉六人從八品下漢氏長安有四尉分為左右部城東南置廣部尉是為左部城西北置明部尉是為右部並四百石黃綬大冠主追捕盜賊伺察姦非後漢洛陽置四尉皆孝㢘作有東部南部西部北部尉魏氏因之晉洛陽置六部尉過江亦於建康置六部尉宋齊梁陳並因之北齊鄴縣亦置三尉隋氏長安無尉有正煬帝後置尉皇朝武徳初始置尉六人
  司功佐三人史六人
  司倉佐四人史八人
  司戶佐五人史十人
  司兵佐三人史六人
  司法佐五人史十人
  司士佐四人史八人
  典獄十四人
  問事八人
  白直十八人
  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五十人
  京兆河南太原諸縣令各一人正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上主簿一人正九品上隋九等縣丞尉已下皆有以本縣人為之高宗始為品官令吏部選授尉二人正九品下後漢置尉大縣二人小縣一人主捕盜賊三國晉宋之後並因之隋氏九等縣則上縣二人中上縣一人煬帝改為縣正又為書佐皇朝復為縣尉畿縣戶不滿四千者亦置二人萬戶已上置三人諸州上縣令從六品上丞一人從八品上簿一人從九品下尉二人従九品上中縣令一人七品上丞一人從八品上主簿一人從九品上尉一人從九品下縣滿四千戶增置一人中下縣令一人從七品上丞一人九品上主簿一人從九品上尉一人從九品下縣令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主簿一人從九品上尉一人從九品下
  丞一人正八品下注見上文
  主簿一人正九品上隋九等縣丞尉已下皆有光初功曹光初主簿功曹主簿西曹金戶兵法士等曹佐及市令等員正九品下皆本縣人為之高宗始為品官令吏部選授
  尉二人正九品下
  録事二人史三人
  司功佐三人史五人
  司倉佐四人史七人
  司戶佐四人史七人帳史一人萬戶已上增置佐二人史四人帳史一人司法佐四人史八人萬戶已上増置佐一人史二人
  司士佐四人史八人典獄十人
  問事四人
  白直一人
  市令一人佐一人史一人帥二人
  經學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四十人
  諸州上縣令一人從六品上
  丞一人從八品下
  主簿一人正九品下
  尉二人從九品下
  録事二人史三人
  司戶佐四人史七人萬戶已上增置佐二人史四人帳史一人
  司法佐四人史八人萬戶已上增置佐一人史二人餘同畿縣
  典獄十人
  問事四人
  白直十人
  市令一人佐一人史一人帥二人倉督二人
  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四十人
  諸州中縣令一人正七品上
  丞一人正九品上
  主簿一人從九品上
  尉一人從九品下
  録事一人史二人
  司法佐三人史五人四千戶增置佐一人史二人帳史一人
  司法佐三人史六人四千戶增置佐一人史二人
  典獄八人
  問事四人
  白直八人
  市令一人佐一人史一人帥二人倉督一人
  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二十五人
  諸州中下縣令一人從七品上
  丞一人正九品上
  主簿一人從九品上
  尉一人從九品下
  録事一人
  司戶佐二人史四人帳史一人
  司法佐二人史四人
  典獄六人
  問事四人
  白直八人
  市令一人佐一人史一人帥一人無市則闕
  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二十人
  諸州下縣令一人從七品下
  丞一人正九品下
  主簿一人從九品上
  尉一人從九品下
  録事一人
  司戶佐二人史四人帳史一人
  司法佐二人史四人
  典獄六人
  問事四人
  白直八人
  市令一人史一人帥二人無市則闕
  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二十人
  京畿及天下諸縣令之職皆掌導揚風化撫字黎氓敦四人之業崇五土之祠養鰥寡恤孤窮審察寃屈躬親獄訟務知百姓之疾苦所管之戶量其資産類其強弱定為九等其戶皆三年一定以入籍帳若五九謂十九四十九五十九七十九八十九三疾謂殘疾廢疾篤疾及中丁多少貧富強弱蟲霜旱澇年收耗實過貌形狀及差科簿皆親自註定務均齊焉若應收受之田皆起十月里正勘造簿歴十一月縣令親自給授十二月內畢至於課役之先後訴訟之曲直必盡其情理每嵗季冬之月行鄊飲酒之禮六十已上坐堂上五十已下立侍於堂下使人知尊卑長㓜之節若籍帳傳驛倉庫盜賊河隄道路雖有專當官皆縣令兼綜焉縣丞為之貳主簿掌付事句稽省署抄目糺正非違監印給紙筆雜用之事
  録事掌受事發辰檢句稽失
  縣尉親理庶務分判衆曹割斷追徴收率課調
  博士專以經術教授諸生二分之月釋奠於先聖先師大都䕶府大都䕶一人從二品
  副大都䕶一人從三品
  副都䕶二人正四品上漢武帝開西域安其種落三十六國置使者校尉以領䕶之宣帝時鄭吉為西域都䕶始立幕府都䕶之名自吉始也至章帝時廢西域都䕶令戊巳校尉領之魏晉之間有都䕶左右軍都䕶將軍之號遂廢都䕶之名皇朝永徽中始置安南安西大都䕶景雲二年又置單子都䕶開元初置北庭都䕶今有單于副都䕶
  長史一人正五品上漢宣帝置西域都䕶長史一人自後不絶今單于則不置司馬一人正五品下漢武帝置䕶烏桓校尉䕶羗校尉各司馬二人元帝置戊巳校尉亦置司馬一人皆都䕶司馬之任也
  録事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
  録事二人從九品上史二人
  功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府二人史二人
  倉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府二人史二人
  戶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府三人史三人帳史一人兵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府三人史四人
  法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府三人史四人
  參軍事三人正八品下單于惟有兵曹倉曹兩員
  上都䕶府都䕶一人正三品
  副都䕶二人從四品上
  長史一人正五品上
  司馬一人正五品下
  録事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
  録事二人史三人
  功曹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上府二人史二人
  倉曹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上府二人史二人
  戶曹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上府三人史三人帳史一人兵曹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上府三人史四人
  參軍事三人從八品上
  都䕶副都䕶之職掌撫慰諸蕃輯寜外冦覘𠉀姦譎征討攜離長史司馬貳焉諸曹如州府之職
  上鎮將一人正六品下
  鎮副一人正七品下魏有鎮東鎮西鎮南鎮北將軍之名晉宋已後皆因之隋有鎮將鎮副皇朝因之
  録事一人史一人
  倉曹參軍事一人從八品下職同諸州司倉佐一人史二人兵曹參軍事一人從八品下佐二人史二人
  倉督一人史二人
  中鎮將一人正七品上
  鎮副一人從七品上
  録事一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正九品下佐三人史四人
  倉督一人史二人
  下鎮將一人正七品下
  鎮副一人從七品下
  録事一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從九品下佐一人史二人
  倉督一人史一人
  上戍主一人正八品下
  戍副一人從八品下左傳曰齊侯使公子無虧戍曹又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至後魏孝文使趙遐為梁陳戍主又王世榮為三城戍主遇賊䧟城與戍副鄧元興等皆不屈節被害宋書雲劉徳願為逰擊將軍領石頭戍事宋檀道濟以䕶軍領石頭戍事宋齊已下至隋皆有其官皇朝因之佐一人史二人
  中戍主一人從八品下史二人
  下戍主一人正九品下史一人
  鎮將鎮副掌鎮捍防守總判鎮事
  録事掌受事句稽
  倉曹掌儀式倉庫飲膳醫藥付事勾稽省署抄目監印給紙筆市易公𪠘之事
  兵曹掌防人名帳戎器管鑰差㸃及土木興造之事戍主戍副掌與諸鎮畧同
  五嶽四瀆令各一人正九品上古者神祠皆有祝及祭酒或有史者令葢皇朝所置
  廟令掌祭祀及判祠事
  祝史掌陳設讀祝行署文案
  齋郎執爼豆及灑掃之事
  上闗令一人從八品下按周禮有司闗上士二人又有尹喜為闗令漢有寗成為闗都尉並其職也隋代立制皇朝因之
  丞二人從九品上皇朝置
  録事一人府二人史四人典事六人津吏八人
  中闗令一人正九品下
  丞一人從九品下
  録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典事四人津吏六人
  下闗令一人從九品下
  府一人史二人典事二人津吏四人
  闗令掌禁末遊伺奸慝凡行人車馬出入往來必㨿過所以勘之
  丞掌付事勾稽監印省署抄目通判闗事
  録事掌受事發辰勾檢稽失
  典事掌廵剗鋪及雜當
  津吏掌橋船之事無津則不置
  唐六典載古者制度備因革成一王書可為後世標準比縁兵火所在闕文棫承乏永嘉得本於州學教授張公同以白諸太守徽學新安程公一見肅然曰周公之典所謂設官分職以為民極葢具體矣其階品有制其尊卑有序其名官有義公等能廣其傳則
  朝廷於焉若稽縉紳於焉矩儀士子於焉講究一舉三得不其偉歟因命張公校其訛闕而棫募工鏤板㡬年有成乃丐藏諸學以傳乆逺資其直以養士類雲









  唐六典卷三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