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戰線上的一場思想革命

商業戰線上的一場思想革命

——北京市商業、服務行業提高服務質量的調查報告
商業部調查組 新華社通訊員 新華社記者
1971年9月2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北京市商業部門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提出的「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以兩條路線鬥爭為綱,開展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的群眾運動,使首都商業戰線服務質量普遍有所提高,出現了一批熱心為工農兵服務、受到群眾讚揚的好商店。

事實表明: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決不是單純的業務問題,而是商業服務行業斗、批、改的重要內容,是商業戰線上的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

狠抓路線教育 堅持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

編輯

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是商業部門的一個老課題。過去也時常抓。但是,由於沒有抓住兩條路線鬥爭這個綱,雖然有一定成效,往往不能持久。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鍛煉,北京市商業系統的廣大幹部和群眾,提高了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覺悟。他們結合總結商業戰線上兩條路線鬥爭的歷史經驗,認真學習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學習毛主席有關社會主義商業的一系列指示和方針、政策,狠批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鼓吹的「利潤掛帥」、「靠資本家辦商店」等修正主義黑貨,批判資本主義的經營思想和經營作風。通過學習和批判,廣大商業、服務行業人員進一步認識到,是為革命辦商業,還是為賺錢做買賣?是為廣大工農兵服務,還是為少數資產階級服務?這是商業戰線上兩條路線鬥爭的焦點。只有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才能堅持為工農兵服務的政治方向;背離毛主席革命路線就一定會滑到資本主義邪路上去。因此大大提高了商業、服務行業人員按毛主席革命路線辦商業的自覺性。

北京市百貨大樓的變化,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前,這個商店在修正主義路線的毒害下,熱衷於經營供資產階級少數人享用的高級消費品,而對工農兵日常生活必需的某些商品,卻以什麼「有礙觀瞻」為名隨意砍掉,群眾尖銳地批評商店說:「你們的大門究竟為誰開?」在斗、批、改運動中,這個商店的黨組織和革委會,引導工作人員肅流毒,查危害,認真學習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逐步端正了經營方向,現在已經增添了一千多種工農兵喜愛的商品,降低了五十多種商品的零售起點,擴大經營了上千種的日用工業品零配件。為了方便群眾,還開設了通宵服務部和服裝修理部,受到工農兵群眾的歡迎。

要辦革命店 先育革命人

編輯

「要辦革命店,先育革命人」,這是北京市宣武區土產日用品商店的重要經驗,也是北京市商業部門斗、批、改工作中的一個重要體會。

宣武區土產日用品商店,經營的是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鍋、碗、瓢、盆等日用雜品。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們大力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狠抓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這個根本,大破輕商思想、「官商」作風和單純買賣觀點,提高了為工農兵服務的自覺性。他們遵照毛主席關於「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的教導,心裡想着工農兵,工作為着工農兵,儘量方便工農兵。入夏以前,他們就備齊了草帽、雨傘、窗紗等夏令商品;冬天未到,已準備好了爐子、煙筒等取暖設備,還積極開展修舊利廢業務,千方百計滿足群眾的需要。在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光輝照耀下,他們闖出了一條以商為主,兼學別樣,修售結合,修舊利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路子,被人們譽為「想的是革命,為的是人民」的革命化商店。

這個商店的經驗在全市商業系統推廣以後,得到了很多商店領導的重視。他們針對有些商業人員存在的「干商業見人矮三分,又苦又累又麻煩」,「服務工作是伺候人」等錯誤思想,把光輝的「老三篇」作為必修課,天天學,天天用;進行憶苦思甜的階級教育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教育,樹立身在櫃檯,為全中國人民服務和全世界人民服務的思想;不少商店人員深入工廠、農村,通過售貨服務,徵求意見,直接參加工農業生產勞動,虛心向工農兵學習,加深了同工農兵的階級感情,有力地推動了商業人員世界觀的改造,提高了為工農兵服務的自覺性。

在用毛澤東思想建店育人的過程中,北京市商業部門尤其重視對青年職工的培養教育。很多商店的黨支部、革委會指定專人抓這項工作。他們既做好店內教育,又配合青年職工的家長搞好家庭教育;既關心青年職工政治上的進步,又注意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術知識,使他們迅速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在毛澤東思想哺育下,在三大革命鬥爭實踐中,全市商業戰線的一代新人,正在迅速成長。

堅持高標準 完全徹底為人民

編輯

為工農兵服務堅持什麼標準?在這個問題上也存在着兩種思想的鬥爭。

商業部門在批判了以「衣帽取人」等資本主義經營作風,提倡面向工農兵以後,有的單位一度出現過服務工作簡單化的現象。廣大商業人員活學活用毛主席的光輝著作「老三篇」,重溫了毛主席關於「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的教導,批判了「服務工作簡單化」的偏向,努力用「完全」、「徹底」的高標準要求自己,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他們對經營品種、服務項目、購銷形式、營業時間等作了研究調整,使商品供應和服務工作越做越細,路子越走越寬。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一業為主,多種經營。許多商店,以方便群眾作為自己的出發點,在做好本行業供應和服務工作的基礎上,根據工農兵的需要和力所能及的原則,開展了多種經營和綜合服務。這樣做,既破除了過去「敲鑼賣糖,各管一行」的陳規舊習,又防止了脫離本職工作,盲目增添服務項目的現象。東城區和西城區自行車修理行業的工人,開展了以修車為主兼營收購舊車、舊零件,租賃修車工具,傳授修車技術等多種服務項目。不少服裝加工單位,增添了翻舊改新、拆洗縫補、出售紙樣、代客剪裁等新業務;五金商店出租工具;醫藥商店學習看病。

二、修售結合,修舊利廢。不少行業批判了重賣輕修,重整件商品、忽視零配件的經營思想,為革命做好修舊利廢工作。不僅日用雜品、金屬加工、廢品回收等服務行業不斷擴大修理範圍,而且百貨、五金、電工器材等商店的售貨員,也積極學習修配技術,增加經營的零配部件的品種,並且開展櫃檯小件修理。商業人員從實踐中認識到:商業部門搞修理,可以延長商品的使用年限,節約社會物資,節省群眾開支,物盡其用。這樣作既有經濟意義,又有政治意義。

三、以店為主,服務上門。許多商店的工作人員在搞好門市日常營業的同時,走出店門為群眾服務。副食品行業、飲食行業、煤柴商店經常出動數百輛售貨服務車,走街串巷流動服務,隆冬炎夏,風雨無阻,把方便送到千家萬戶。一個個商業服務小組,活躍在工廠車間、建設工地、村頭場院,了解生產需要,及時供應商品,積極為促進工農業生產發展貢獻力量。

四、學習上海「星火」,認真辦好日夜商店。為了適應革命和建設發展的需要,北京商業部門學習上海星火日夜商店的經驗,普遍適當延長和調整了營業時間,又在人民路、延安路、前門大街、火車站等交通要道和繁華地區開辦了五十多個日夜商店,另有五百八十多個商店建立了早晚服務部,還有很多商店採取了夜間值班售貨的措施。這些日夜商店和早晚服務部的建立,為夜間堅持生產和工作的工農兵群眾帶來了方便,因而受到熱烈歡迎。

五、依靠群眾,增設商業網點。為了使商業工作更好地滿足群眾的需要,市商業部門通過調查試點,總結了一些廠礦企業和基層商店依靠群眾增設商業網點的經驗,其中有北京石油化工總廠籌辦、管理商業和服務業的經驗,總後勤部大院組織家屬辦軍人服務社的經驗,東城區和平里百貨商場協助街道辦代銷店的經驗。目前,這些經驗正在結合各單位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推廣。

在黨的「九大」團結、勝利路線的指引下,北京市商業、服務行業改進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的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市商業領導部門認為,這同廣大工農兵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有些商業人員的服務態度還不夠熱情、周到,網點布局還有不夠合理的地方,運動中出現的一些新矛盾,也需要逐步加以解決。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