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近指 (四庫全書本)/卷03

巻二 四書近指 卷三 卷四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近指卷三
  容城孫竒逢撰
  誠明謂性章
  性而得之與教而得之雖以之分天道人道然其事同於誠明耳誠明固相須而不容相離者也則性教亦何以別哉但得人天合一正不必問功力先後一部中庸皆是著人從教下手彼髙天事而薄人功者皆不明之甚者也 饒雙峰曰此章大意是繳上章言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一向分兩路説去則天人為二也到此章方合説誠則明矣明則誠矣指人道可至於天道合天人而一之也
  至誠盡性章
  只能盡其性一句便己了當性通天地萬物為一體舍人物之性盡從何處下手參贊於何歸著故天地位萬物育只是一個致中和 或曰盡其性者是知之行之無不盡之雲也盡人物之性者知之無不明處之無不當之雲也如新民止於至善乃是新之止於至善 問如何盡人之性曰如教以人倫使之父子有親君臣有義之類皆是問如何盡物之性曰如牛耕馬馳各適其用之類
  其次致曲章
  性有全體有端倪能盡其性者一舉而分量以畢曲能有誠者漸次而功行亦完故天能者能人能者亦能盡性者盡復性者亦盡也知此義者真是普天下無人不可作聖孟子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正是其的傳 程子曰其次致曲者學而後知之也其成也與生知者無異故君子莫大乎學莫害於畫莫病於自足莫罪於自棄學而不止湯武所以聖也 朱子曰至誠盡性則全體著見次於此者未免為氣質所隔只如人氣質溫厚其𤼵見多是仁氣質剛毅其𤼵見多是義隨其善端𤼵見便推致以造其極非是止就其𤼵見一處推致之也如充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充無穿窬之心而義不可勝用此是致曲處
  至誠之道章
  至誠前知亦必於動處見所謂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故跡雖如此幾乃如彼祥或作凶妖或兆吉其理非至誠莫能知亦曰知之於善不善而已矣 顧涇陽曰禎祥興兆也非興本也必有所以興者矣妖孽亡兆也非亡本也必有所以亡者矣鬼神於所以處知之故顯出個禎祥妖孽來至誠於所以處知之無論在位與不在位可為與不可為到處有一副真精神密密斡旋非但知之而已也故曰如神或曰禎祥妖孽按必有二字𦂳根興亡説是從興亡分妖祥非以妖祥卜興亡也將興之國雖妖不為災將亡之國雖祥不為福雉升鼎耳殷道以興鸞集朝堂隋煬以亡豈不以人哉蓋見祥而為不善則祥反為妖見妖而迎以德則妖反為福張敞釋鶡雀之論歸本於得人京房言災異之變推咎於用不肖皆明於祥妖之理者他如桑榖王商法星壽宋白雉亡漢黃犀死莽惡在祥必興國孽能亡家也
  誠者自成章
  誠者自成一句已盡自原備萬物一物有遺卽已一處有缺欲自之成也非自道而誰道哉物之自有而歸於無曰終自無而遞為有曰始是物之始終一誠之所為不誠則誰為終之始之者乎自萬物言誠通誠復體物不遺也自一身言體受歸全君子以誠終始吾身即以誠終始萬物孟子所謂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誠之為貴宜何如置力乎成已成物無二理亦非二事把柄在已著落在物當成已時非為成物乃所以成物也成已成物似有內外之分然成已是仁成物是知仁與知均為吾性之德豈可分內外仁固涵在性中知卽合在仁上所以為外而合於內之道也時措之宜若取諸寄若逢其源此卽君子之時中也然適以滿其自成之量了其自道之功而已矣或問朱子成已合言知而言仁成物合言仁而言知何也曰克己復禮為仁豈不是成已知周乎萬物豈不是成物
  至誠無息章
  聖人與天地合德總此一誠天地得之而不貳聖人得之而無息不貳者不已無息者不已聖天自是印合天下事真的不滅假的易息至誠之不息而久久而徵也此正合外於內處悠遠博厚髙明六字意實相因一時並集以存諸中者言則悠遠在髙明博厚之前以見諸用者言則悠久在博厚髙明之後盡兩間所有具在至誠心體中此至誠之所以配地配天配無疆也配者合而有助之意有天地自不容無至誠盡民物之性以贊化育之不及皆是至誠性中自然流出如此者故不待見不待動不待為耳兩揭天地之道正見以前皆言聖人之道為物不貳正映一字一真黙運沒有別個更端是為生成之根天之所以為天文之所以為文乃見天地聖人之合體純亦不已在至誠身上説信乎至誠無息也 或曰只無息二字形容至誠已盡博厚髙明配天配地皆是無息處至誠之無息不可見就其𤼵用之彭灼者觀之愈可以見至誠之無息耳故説外即是説內原無兩層 前段為物不貳即是不已意已説明天之所以為天至誠無息即是純德已説明聖之所以為聖引詩只作證佐不是另進一層推出天地聖人所以然處
  大哉聖人章
  聖人未生道在天地聖人旣生道在聖人中庸每揭君子之道此雲大哉聖人之道蓋以其道屬之人矣洋洋優優總以昭其大也三千三百正𤼵育峻極之實際處即禮之充然於天髙地下之間莫能破者方見其莫能載耳聖人不常有所望君子以道問學成尊德性之功所以凝道上下治亂咸宜正是修凝妙用能保此身無𨓏不宜大哉聖人之道無餘藴矣 王陽明曰道問學即所以尊德性也晦翁言子靜以尊德性誨人某教人豈不是道問學處多了些子是分尊德性道問學作兩件且如今講習討論下許多工夫無非只是存此心不失其德性而已豈有尊德性只空空去尊更不去問學問學只是空空去問學更與德性無闗涉如此則不知今之所以講習討論者更學何事 顧涇陽曰溫字下得極好勿忘勿助一團生氣醖釀處無限機趣所謂新也始之以致廣大盡精微極髙明道中庸終之以敦厚崇禮可謂十分周整卻於中間㸃入此一語更覺活潑潑地 或雲元吳澄曰問學不本於德性則其弊必偏於言語訓釋之末故學必以德性為本議者遂以澄為陸氏之學愚按尊德性之説𤼵自子思陸氏特因而從之耳於子思則稱之於子靜則斥之豈非貴耳而賤目與且朱子晚年未嘗不歸本於尊德性觀其語學者曰此本是兩事細分則有十事其實只兩事兩事又只一事只是一個尊德性卻將個尊德性來道問學所以説個尊德性而道問學也由此推之朱陸本同學者必致疑於陸氏何哉
  愚而自用章
  天王創法天下守之千古莫能易也故作制自上非者猶是作制自下是者猶非衆為制者無從制則法且為亂安能治亂哉大凡為下而倍多是自用自專反古全與明哲保身者異故烖及之以三事言曰議禮制度考文以二事言曰作禮作樂以一事言只一禮而已矣孔子豈不能創制立法只為無位遂至束手其曰吾從周正不敢自用自專以反古之道也 蔡虛齋曰末節夫子之所感者深矣一以見先王一代製作其良法美意不得盡傳於今一以見已不得取先王之遺典集其大成以垂大法於後其曰今用之吾從周者不得位而安為下不倍之道耳不然只説從周便了何必遠引夏云云蓋其意甚遠其抱負甚大但此意非中庸此章之旨中庸所重只在從周一意
  王有三重章
  為務不重則𤼵不盡理𤼵不盡理則往不應情此王天下者之必有三重也有三重旣非上焉者之無徴又非下焉者之不尊民焉有不信而從之者乎故君子欲得民之信從不遽求之民也本自一已之德性立為庶民之章程考之建之質之俟之俱以此耳蓋惟有道在自可以此而叅合乎彼也知天知人正是本諸身處為道為法為則有望不厭正形容本身之妙民之寡過便是君子有譽引詩決言譽之必有其本徴諸庶民從本諸身來三王後聖天地鬼神從徴諸庶民來此方是居上不驕 鹿伯順曰三王後聖天地鬼神都是一個理天下外不了一個理理外不了一個心你看一㸃良心之以為自然而然不得不然的便是天地之所以為天地鬼神之所以為鬼神三王之所以為三王後聖之所以為後聖然文法吞吐不為三王後聖天地鬼神只為民從説看通章要認主不然一句一個理不成中庸 或曰世為天下法則正縁君子動言行無一不本於天理人情之至非君子強天下後世從我天下後世自不能外君子而自為動言行耳百世不惑自聖人而言此又就衆人言可見無聖凡一也
  仲尼祖述章
  道原於天地而四時日月則其昭宣者也道肇於堯舜而文武則其煥𤼵者也仲尼以一身㑹帝王天地之全此中庸之道所以常明如日月常行如四時此中已涵小德大德在內不害不悖即於並處見之有害有悖何以為並育並行也天地之化散之為物運之為道而統之則為德德豈有小大哉就其分處語之天下莫能破焉優優是也就其合處語之天下莫能載焉洋洋是也川流見生物之不測敦化見為物之不貳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仲尼之德一天地而已矣 林次崖曰大德小德只天命之謂性一句便了自命處説則曰大德敦化自性處説則曰小德川流一自源頭説一自承受説
  聰明睿知章
  前章言髙明配天未詳其所以配故一一拈出聰明睿知合寛裕溫柔十六字俱宜在至聖心內看要體貼為能字見臨容執敬別皆所不可少者惟至聖方足以有之即體而用見矣狀至聖之有臨而列四德之目目各有脈絡井然真所謂小德之川流也然其𤼵脈處廣大靜深非徒以緒出為竒時出指聖心之靈活應用之妙敬信悅者以當其可也當其可之謂時全重在至聖身上見聖體與天體無二到得配天只是至聖本分事所以為天道也 鹿伯順曰天以下凡有血氣無一個不靠至聖作主有一件本領費周張便厭不得民心有一處不厭民心便臨他不起聰明睿知的資格纔做得這臨字的生活容執敬別總是臨的物料幾個足以有極耐咀嚼
  經綸大經章
  大凡天下事以智數行之即一節一目有不可為者矣以至誠出之即極天極人有不可行者哉五倫之際雖事繁而禮重然𤼵於仁心其數俱足以相充是能經綸天下之大經也天下之大經取諸至誠而足則天下之政事紀綱亦取諸至誠而足靜深莫窺其變化之端是能立天下之大本也易曰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絪緼者天地之至誠也天地之氣實故大化無窮同其事者功有補於造化心無間於天地是能知天地之化育也三者之用甚大今雖謂其事如是而人或不能信也惟身有者斯覩其必然耳故曰茍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德即天命之性容不得一毫人為故曰天德入德者從闇然著手便與天同體故曰達天德此之謂大德敦化 至聖至誠兩章雖分承川流敦化然實無可分也容執敬別川流也而溥博淵泉是其敦化寛裕溫柔川流也而足以容便是敦化𤼵強剛毅齊莊中正文理密察川流也而足以執足以敬足以別便是敦化天下之大經天下之大本敦化也而分之合之變之化之是其川流天地之化育敦化也而民之安物之阜鳶之飛魚之躍是其川流流者流其敦化敦化者敦其川流原分之而無可分者也學者識得此義方可讀中庸
  衣錦尚絅章
  承上章固聰明聖知來闇然二字是一篇骨子淡簡溫正畫出闇然形狀知遠三句是實落下手處自潛伏至篤恭不過充此所知而已微正與闇相照潛伏孔昭正説知微之顯處而其得力全在內省惡從疚生疚自省除此中之微原不見君子不見是圖所以不及敬信在不言不動正是省於內而免於疚惡也爾室屋漏正透闇字意民勸民威是神行於莫見莫顯之際不賞不怒是真涵於不覩不聞之中君子篤恭只闇到極處天下平是我與天下各安其性命之常也上天之載無聲無臭此纔通極於天命之初方是歸根學問此中庸第三支 首篇自天命説起而後及於功夫末篇自下學説起而直合於天命首雲修道末雲入德內省即是慎獨敬信即是戒懼不賞怒不顯即中和之致勸威天下平即位育之事自源得流以流合源此之謂一部中庸王鞠劬曰重一闇字數不字皆形容闇字歸結兩無字而闇止矣中庸原道於天故説到極至地位只是復歸於天亦只完得個闇中庸首章是𤼵端故句句著實説此章是收拾故句句要虛活説節節引詩詠歎淫泆與大學釋至善同體若實説再敘入德成德之事又是從頭做起中庸 陳紫峰曰中庸一書始之以天終之以天夫學所以學為人而始終以天焉者天人一也不天不足以盡人故始以天命之謂性自天而人也終以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則自人而天也 黃勉齋曰中庸始言戒懼慎獨次言知仁勇終之以誠此數字括盡千古聖人教人之旨 大學經世之實用中庸闡道之微言其間舉舜之受命武之纘緒周之制禮皆千古非常之事而名之曰孝曰達見竒事皆婦於庸德也對哀公道德九經而一通之於誠見王道必本於天德也至論鬼神之德性教之自天人之一以及篤恭不顯無聲無臭總於本體上無加反之天命之始而不外喜怒哀樂之常乃所以為中庸也前人謂中庸多無形影説下學處少説上達處多且教人著力去看大學看論孟以為讀書之序此為後學設法難以語上之意至謂多上達而少下學愚謂離下無上上達卽在下學中也夫子一生只是下學而祖述憲章上律下襲於此立極一部中庸皆修道而教之事總不出學而時習之一語







  四書近指卷三
<經部,四書類,四書近指>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