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2021年)
← | 2020年 | 國務院關於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財政部副部長 許宏才(受國務院委託) 2021年8月18日於人民大會堂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 發布機關: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2022年 |
|
國務院關於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2021年8月18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受國務院委託,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請審議。
一、預算執行基本情況
編輯今年以來,面對嚴峻複雜的全球疫情和外部環境以及國內經濟恢復中的矛盾問題,各地區各部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按照《政府工作報告》安排,落實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關於預算的決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精準實施宏觀政策,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符合預期,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就業形勢向好,社會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在此基礎上,預算執行情況較好。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編輯1—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7716億元,同比增長20%,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9.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658億元,同比增長20.7%,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73058億元,同比增長19.5%,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2%。財政收入呈現恢復性增長,反映我國經濟恢復取得明顯成效;同比增速較高主要是由於去年受疫情影響同期收入基數較低的不可比因素以及當前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上漲等。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7928億元,同比增長3.3%,保持了較強的支出力度。收支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是經濟恢復拉動稅收收入較快增長,主體稅種和多數行業稅收基本恢復或明顯超過疫情前水平。全國稅收收入119112億元,同比增長20.9%,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0.2%。分稅種看,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20.3%,主要是工業、服務業穩步增長以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上漲;國內消費稅同比增長10.3%,主要是成品油、汽車、捲菸銷售增長較快;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19.4%,主要是企業利潤持續穩定增長;個人所得稅同比增長24.1%,主要是工資薪金穩定增長以及股權等財產轉讓收入較快增長;進口環節稅收同比增長25.6%,主要是一般貿易進口持續增長。與2019年同期相比,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企業所得稅、進口環節稅收分別增長-0.1%(主要受增值稅稅率降低等不可比因素影響)、3.2%、12.5%、8.8%;製造業、房地產業、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建築業稅收分別增長6.7%、5%、15.7%、11.8%、12%。
二是多重因素帶動非稅收入增長,降費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全國非稅收入18604億元,同比增長14.7%,主要是隨着增值稅、消費稅較快恢復,附征的教育費附加等專項收入同比增長24.1%,拉高全國非稅收入增幅6.2個百分點;各級財政多渠道盤活國有資源資產,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同比增長13.5%,拉高全國非稅收入增幅4.6個百分點;對部分壟斷行為的行政罰款等罰沒收入同比增長26.6%,拉高全國非稅收入增幅2.9個百分點。同時,紮實執行各項降費政策,加大各類違規涉企收費整治力度,着力減輕企業負擔。
三是全國各地財政收入普遍回升,地區間收入分化格局依然延續。分地區看,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財政收入與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3.4%、10.5%、11%、5.4%,東部地區繼續發揮收入壓艙石作用,東北地區收入恢復較慢。31個省份中已有30個收入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22個省份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超過7%,8個省份增幅在0%—7%之間,1個省份收入下降。
四是財政支出壓一般、保重點,基本民生支出得到較好保障。中央部門帶頭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17927億元,同比下降5.5%,扣除部分支出撥付時間比去年有所延後因素影響後同比下降1.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0001億元,同比增長4.8%。各級財政部門建立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全國財政「三保」等重點支出增長較快,基本民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同比增長2.4%,完成預算的62.6%;衛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長3.1%,完成預算的62.5%;教育支出同比增長9%;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長14.5%。截至7月底,中央預算內投資預算下達5047億元,為預算的82.7%,相關部門加強溝通銜接,推動項目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編輯1—7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6967億元,同比增長19.9%。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366億元,同比增長29.5%;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44601億元,同比增長19.4%,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同比增長18%,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數相對較低以及今年部分城市土地出讓價格有所上漲等。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49366億元,同比下降6.8%。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支出1244億元,同比增長64.1%,主要是受疫情影響上年同期執行數較低,以及新增抗疫特別國債財務基金支出;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48122億元,同比下降7.9%,主要是新增專項債券發行減少,安排的支出相應減少,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同比增長13.1%。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編輯1—7月,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002億元,同比增長37.4%。其中,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788億元,同比增長16.3%,主要是金融企業上繳國資收益同比增加;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收入1214億元,同比增長55.7%,主要是受疫情影響上年同期執行數較低。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384億元,同比增長89.1%,主要是受疫情影響上年同期執行數較低。其中,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支出497億元,同比增長71.5%;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887億元,同比增長100.6%。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編輯1—7月,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53761億元,同比增長30.7%,主要是隨着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以及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政策退出實施,保險費收入大幅增長;同時,為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支付,各級財政持續加大對社會保險基金補助力度。其中,中央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530億元,同比增長10.9%;地方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53231億元,同比增長30.9%。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48828億元,同比增長11.8%。其中,中央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432億元,同比增長8%;地方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48396億元,同比增長11.8%。截至7月底,基金累計結餘99470億元。
總的看,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符合預期,有力保障了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同時,財政運行和預算執行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我們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將積極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二、落實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預算決議情況
編輯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真貫徹預算法和《關於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導意見》,落實全國人大預算決議要求,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有力促進經濟穩定恢復和民生持續改善。
(一)常態化實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
編輯一是擴大直達資金範圍。資金範圍由新增資金調整為以存量資金為主,將27項轉移支付整體納入直達範圍,2021年直達資金總量達到2.8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1萬億元,基本實現中央財政民生補助資金全覆蓋,沖抵部分階段性政策「退坡」影響。二是完善管理機制。通過提前下達、指標預通知等方式,將地方操作時間延長到30天,為地方細化分配直達資金留出充足時間。考慮地方實際情況,資金分配由全部安排給市縣調整為兼顧省級統籌需要,同時將增量資金更多向市縣基層傾斜。引導地方合理安排直達資金支出進度,實現資金撥付與項目建設進度、實際經費需求有機銜接。三是嚴格資金監管。進一步升級改造直達資金監控系統,全面覆蓋指標流、現金流和信息流,動態掌握資金分配使用情況。健全多部門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及時發現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促進提高資金使用績效,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緊要處。截至7月底,中央財政已下達直達資金2.66萬億元,占2.8萬億元資金總量的95%,具備條件的資金已全部下達。各地已形成支出1.757萬億元,占中央財政已下達的66.1%,重點用於支持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做好基層「三保」工作等方面。
(二)優化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
編輯一是加大對市場主體支持力度。繼續執行降低增值稅稅率、增值稅留抵退稅等制度性減稅政策,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支持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實施新的結構性減稅舉措,從今年1月1日起,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徵收所得稅;從4月1日起,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二是分類調整應對疫情的階段性政策。將小規模納稅人減征增值稅等稅費優惠政策延長1年,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根據疫情變化,將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等臨時性、應急性稅收優惠政策延長一個季度後停止執行、有序退出。三是進一步加大降費力度。取消港口建設費、普通護照加注收費,將民航發展基金航空公司徵收標準降低20%,繼續免徵相關防疫藥品和醫療器械註冊費等。四是強化涉企收費監管。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治理,嚴肅查處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提高徵收標準、擴大徵收範圍等問題,嚴控非稅收入不合理增長,堅決防止弱化減稅降費政策紅利。
(三)管好用好地方政府債券。
編輯一是合理把握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節奏。綜合考慮跨周期政策設計和調節需要,結合項目準備情況,科學安排新增債券額度下達和發行節奏,保持對重點項目支持力度。截至7月底,已下達新增債券額度42676億元,累計發行18833億元,其中一般債券、專項債券分別發行5287億元、13546億元。二是健全地方政府債務項目和資金管理機制。按照「資金跟着項目走」的原則,做好項目儲備和前期準備等工作。運用信息化手段對專項債券項目實行穿透式監管,加強對項目全周期、常態化風險監控。印發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對專項債券資金預算執行進度和績效目標實施情況進行「雙監控」。規範地方政府債券信息公開平台管理,進一步推進地方政府債務信息公開。三是穩妥推進專項債券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工作。落實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和金融機構主體責任,指導地方嚴格按照流程標準對中小銀行清產核資、追責問責,支持化解中小銀行風險。
(四)推動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
編輯一是支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健全穩定支持機制,大幅增加中央本級基礎研究投入。全力支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重大科技項目組織實施。切實保障國家實驗室建設運行,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支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製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好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支持打造區域創新高地。二是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發揮產業基礎再造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作用,聚焦工業母機等6條產業鏈,圍繞堵點、斷點,支持一批短板弱項攻關突破,推進一批重大技術裝備、新材料創新產品突破應用。將運輸設備、電氣機械、醫藥等製造業企業納入先進製造業企業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範圍,實行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出台支持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等進口稅收政策。三是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安排獎補資金,分批重點支持1000餘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強化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建設。繼續落實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降費獎補政策,引導地方將小微企業年化擔保費率降低至1.5%以下。啟動專利轉化專項計劃,提高中小企業專利實施能力。
(五)支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編輯一是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對脫貧縣保持財政支持政策和資金規模總體穩定,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原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比上年增加100億元,資金總量的70%投向西部省份。繼續支持脫貧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重點支持產業發展。分層分類加強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二是支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擴大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覆蓋13個糧食主產省份500個產糧大縣,增強種糧農戶抵禦風險能力。支持建設1億畝高標準農田,將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擴大到7000萬畝。在年初安排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1205億元基礎上,追加安排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200億元,有效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影響,提高種糧農民積極性。推進種業自主創新,支持農業良種培育和種業發展。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三是支持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實施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統籌支持新創建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5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298個農業產業強鎮,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全面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啟動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
(六)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文明建設。
編輯一是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用好節能減排補助資金、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清潔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等,支持相關領域節能降碳,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促進能源結構轉型。在20個地市開展國土綠化試點示範,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二是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增加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資金規模,重點支持開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態保護修復,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和風險管控等,資金分配向污染防治工作績效突出地區傾斜。三是支持推進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啟動實施「十四五」首批10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加強林業草原、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支持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切實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四是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研究制定關於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按規定統籌補償資金,加大生態環境整體保護力度。支持和引導長江、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七)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
編輯一是繼續做好疫情防控相關工作。保障好疫情防控科研攻關資金需要,優化遴選機制,持續推進疫苗和藥物研發。支持居民疫苗免費接種,對醫保基金負擔的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種費用給予補助。二是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繼續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失業保險保障擴圍、以工代訓擴圍等階段性援企穩崗政策。適當拓寬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資金使用範圍,持續支持開展大規模、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運用就業補助資金等,支持地方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三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按照4.5%總體水平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進一步提高至4.5%,21個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受益2152億元。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完善農村危房改造補助政策,支持做好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及時下達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加強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等的保障。四是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深入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持續改善農村基本辦學條件,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深化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高校加快「雙一流」建設。健全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所有學段、公辦民辦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五是推動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務財政保障機制,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紮實做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備和國家隊備戰經費保障。同時,緊急下達救災補助資金,支持河南等受災地區開展應急搶險救援、受災群眾救助、災後恢復重建等工作。
三、下一步財政重點工作安排
編輯我們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按照《政府工作報告》安排,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增強前瞻性精準性,聚焦支持實體經濟和促進就業,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動力活力,應對好可能發生的周期性風險,鞏固經濟穩中向好態勢,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
編輯加強經濟走勢預研預判,做好跨周期調節和前瞻性調控,促進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繼續落實落細各項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減稅降費政策,跟蹤監測政策實施效果,督促地方依法依規組織收入,使市場主體切實享受到政策紅利。管好用好直達資金,讓資金流向群眾希望、企業期盼的方向和領域,加強跨部門溝通協調和聯合監督,動態跟蹤地方資金分配、撥付和使用情況,確保直達資金更好發揮惠企利民實效。支持擴大有效投資,保障好「兩新一重」、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項目資金需要,落實好教育、養老、醫療、住房保障等政策,緊緊圍繞改善民生釋放內需潛力。統籌做好國債、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合理安排期限結構、發行節奏和使用進度,保持財政庫款平穩運行。
(二)全面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
編輯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精打細算、嚴控開支,切實將政府過緊日子要求落到實處,做到節用為民。硬化預算約束,嚴格支出管理,做到無預算不支出、先預算再支出,嚴控預算追加事項,堅決禁止違反預算規定亂開口子,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全力支持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開展重點支出項目和政策績效評價,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切實壓減低效無效支出。完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制,定期評估中央部門落實過緊日子要求情況,督促部門嚴格執行各項經費開支標準,加強財務報銷審核和日常管理監督,從嚴控制「三公」經費。要求和督促地方加強管理,不得違規出台工資、津補貼政策,嚴禁新建擴建樓堂館所和搞豪華裝修,嚴禁各種形式的鋪張浪費,堅決防止歲末年初突擊花錢。加大結餘資金收回和結轉資金消化力度,精打細算統籌安排使用,避免資金沉澱閒置。
(三)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編輯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按照「縣級為主、省級兜底」的原則,強化各級財政「三保」責任落實。在繼續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基礎上,完善「中央到省、省到市縣」的監控機制,密切監測地方庫款保障情況,按日實施縣級工資保障監測預警,精細測算並差異化調度資金,加強對困難地區的支持,切實保障「三保」支出需求。壓實地方主體責任,指導地方建立健全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後處置的工作機制,統籌轉移支付資金和自有財力,在優化支出結構上多下功夫,堅持「三保」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順序,加大財力下沉力度,確保基層「三保」不出問題。
(四)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編輯增強風險意識,注重防患未然,做好地方政府債務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工作。加強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風險防控,推進專項債券項目穿透式監測,定期組織開展債券資金使用情況核查,對嚴重偏離績效目標的項目暫緩或停止撥款,對因準備不足短期內難以建設實施的項目,允許省級政府及時按程序調整用途,確保法定債券不出任何風險。抓實隱性債務風險化解工作,指導地方統籌各類資金資源,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強化部門間信息共享和協同監管,對審計、財會以及各類行業監督發現的新增隱性債務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
(五)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編輯落實關於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完善管理手段,創新管理技術,加強預算管理各項制度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健全地方稅、直接稅體系,研究後移部分品目消費稅徵收環節改革並穩步下劃地方方案,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配合做好增值稅法、消費稅法、關稅法等立法審核工作。深化稅收征管制度改革,推動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等非稅收入統一划轉稅務部門徵收。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合理確定國有資本收益上交比例,推動將具備條件的中央部門所屬企業和金融基礎設施類企業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範圍。認真貫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中央預算審查監督的決定》精神,進一步改進財政預算管理,更好配合人大審查監督工作。
(六)加大財會監督力度。
編輯強化財會監督與其他監督的貫通協調,綜合運用「互聯網+監管」、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監管能力和執法水平。加大會計行業監管力度,加快推進註冊會計師行業法律和基礎制度建設,持續開展誠信教育,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執業能力,堅持「零容忍」打擊財務造假行為,優化執業環境。圍繞財稅政策落實、防範化解風險、提高財政資金績效等開展監督檢查、專項治理和績效評價,強化政策跟蹤問效,推動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嚴肅財經紀律,對違反有關財稅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絕不允許把財經紀律當「稻草人」,維護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和營商環境。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有關決議要求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凝心聚力、擔當實幹,紮實做好財政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