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2022年)
← | 2021年 | 國務院關於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財政部部長 劉昆(受國務院委託) 2022年8月30日於人民大會堂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上) 發布機關: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2023年 |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受國務院委託,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請審議。
一、預算執行基本情況
編輯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和《政府工作報告》安排,落實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關於預算的決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持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積極應對超預期因素衝擊影響,深入實施紮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總體穩定。在此基礎上,預算執行情況較好。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編輯今年我國經濟運行平穩開局,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0.5%。3月份受新一輪疫情和烏克蘭危機等超預期因素影響,當月收入增速同比回落至3.4%。4—5月經濟運行波動較大,疊加集中實施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等影響,財政收入大幅下滑,按未扣除留抵退稅因素的自然口徑同比分別下降41.3%、32.5%,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同口徑分別下降5.9%、5.7%。6—7月隨着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回升,財政收入企穩回升,當月收入按自然口徑同比分別下降10.5%、4.1%,降幅明顯收窄;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同口徑分別增長5.3%、2.6%。1—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4981億元,按自然口徑同比下降9.2%;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累計增長3.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441億元、增長2.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67540億元、增長4.1%。具體看:
一是稅收收入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略有增長,呈逐步恢復態勢。1—7月,全國稅收收入按自然口徑同比下降13.8%,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增長0.7%。分稅種看,國內增值稅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下降0.2%,其中,7月份當月增長2.6%,增幅實現由負轉正,主要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服務業生產指數等相關經濟指標逐步改善。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2.6%,其中,煤炭、原油等行業利潤增長帶動相關企業所得稅較快增長。個人所得稅同比增長8.9%,其中,工資薪金所得稅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車輛購置稅同比下降31.3%,其中6、7月份當月分別下降39.8%、35.3%,主要是6月1日起實施部分乘用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政策。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同比增長13.3%,主要是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帶動。出口退稅比上年同期多退2127億元,增長21%,有力促進外貿出口平穩發展。
二是加大盤活資源資產力度,帶動非稅收入較快增長。1—7月,全國非稅收入22314億元,同比增長19.9%。其中,中央非稅收入2292億元,同比增長73.3%,增量全部來自特殊增收,主要是原油價格上漲帶動石油特別收益金專項收入增加、按規定恢復徵收的銀行保險業監管費入庫等,拉高中央非稅收入增幅77個百分點。地方非稅收入20022億元,同比增長15.9%,其中,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增長30%,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長54%,兩項合計拉高地方非稅收入增幅12個百分點,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盤活閒置資產以及與礦產資源有關的收入增加。
三是受疫情、產業結構差異等因素影響,地區間財政收入分化比較明顯。1—7月,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收入同比增幅分別為1.3%、12.3%、16.2%、4.5%。中西部地區收入增幅較高,主要是能源資源類行業增收帶動,其中山西、內蒙古、陝西、新疆收入分別增長40.8%、45.6%、32%、40.4%,持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東部地區中,福建、山東、浙江、北京收入有所增長,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增幅分別為3.6%、3.6%、3%、0.2%;此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上海7月份增長11.2%,4月份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
四是財政支出總體平穩,民生等重點領域得到有力保障。中央部門帶頭過緊日子,各地財政部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將過緊日子要求貫穿預算執行全過程,既充分保障必要的支出需求,又從嚴從緊把好支出關口,硬化預算約束,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全力保障重點領域支出。1—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6751億元,同比增長6.4%,高於收入增幅。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18473億元,同比增長6.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8278億元,同比增長6.4%。分科目看,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2757億元,同比增長5.5%;教育支出21837億元,同比增長4.7%;衛生健康支出12668億元,同比增長8.6%;農林水支出11985億元,同比增長8.7%;交通運輸支出7000億元,同比增長13.1%;科學技術支出4973億元,同比增長20.5%。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編輯1—7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3384億元,同比下降28.9%。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157億元,同比下降8.4%;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31227億元,同比下降30%,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同比下降31.7%。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64062億元,同比增長29.8%。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支出2719億元,同比增長1.3倍,主要是向五大發電集團撥付部分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資金;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61343億元,同比增長27.4%,主要是各地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專項債券安排的支出增加較多。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編輯1—7月,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939億元,同比下降3.1%。其中,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942億元,同比增長19.6%;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收入997億元,同比下降17.9%。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693億元,同比增長22.4%。其中,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支出992億元,同比增長103.8%,主要是國有企業資本金注入;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701億元,同比下降21.8%。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編輯1—7月,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58165億元,同比增長8.8%,主要是企業社會保險繳費基數變化帶來社會保險費收入增加。其中,中央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86億元,同比下降25.5%,主要是大部分在京中央國家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已於2021年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實施準備期清算工作;地方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57979億元,同比增長9%。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50720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中央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198億元,同比增長1.3%;地方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50522億元,同比增長4.6%。截至7月底,基金累計結餘112165億元。
總的看,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總體平穩,有力保障了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推動經濟運行企穩回升,穩住了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同時,財政運行和預算執行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我們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將積極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二、落實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預算決議情況
編輯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真貫徹預算法和《關於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導意見》,嚴格執行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的預算,按照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的要求,加大助企紓困力度,加快預算執行,發揮政府投資資金引導帶動作用,推動財力下沉,盤活存量資金,保障重點支出,嚴肅財經紀律,各項政策舉措靠前發力,促進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一)加快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着力穩市場主體。一是提前大規模退還增值稅留抵稅額。將所有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以及製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6個行業納入政策實施範圍,7月1日起進一步擴大到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等7個行業,存量留抵稅額一次性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按月全額退還,全面解決了這些行業的留抵退稅問題。加快留抵退稅進度,堅決打擊各種騙取退稅行為,優先安排小微企業退稅,微型、小型企業存量留抵稅額分別於4月30日前、6月30日前集中退還,中型、大型企業存量留抵退稅實施時間分別由原定的7月1日、10月1日起大幅提前至5月1日、6月1日起,6月30日前基本完成。4—7月,全國共為196.2萬戶納稅人辦理留抵退稅19395億元,再加上一季度繼續實施此前出台的老政策退稅1233億元,1—7月共有20628億元退稅款退付到納稅人賬戶,為去年全年辦理退稅規模的3.6倍。強化留抵退稅資金保障,中央財政在按現行稅制負擔50%退稅資金基礎上,從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依法上繳的近年結存利潤中,再專門安排1.2萬億元一次性專項轉移支付,支持基層落實退稅減稅降費和保就業保基本民生等,同時密切跟蹤分地區退稅進度,及時調撥留抵退稅專項資金,有力保障各地留抵退稅資金退付到位。二是聚焦小微企業和重點行業加大減稅降費力度。1月1日起,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允許中小微企業2022年度內新購置500萬元以上設備器具按一定比例一次性稅前扣除。延續實施部分個人所得稅優惠以及科技企業孵化器、退役士兵就業創業等稅收優惠政策。4月1日起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徵增值稅。此外,將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由5個特困行業擴圍至其他17個困難行業,將養老保險費緩繳期限延長到2022年底,為更多市場主體減負紓困。
(二)加快財政支出進度,推動資金和政策儘早落地見效。一是加強預算下達和執行管理。全國人大批准預算後,中央財政當天即完成部門預算批覆,同時抓緊下達轉移支付預算,目前除據實結算等部分資金外,其他具備條件的轉移支付已全部下達。密切跟蹤地方和部門預算執行情況,督促指導強化預算執行管理,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加大財政存量資金盤活使用力度,對結餘資金和連續兩年未用完的結轉資金按規定收回統籌使用。結合留抵退稅、項目建設等需要做好資金調度、加強庫款保障。二是完善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將更多資金納入直達範圍,資金規模比去年增加約1.2萬億元。完善直達資金監控系統,緊盯資金分配、撥付、使用等關鍵環節,確保用在刀刃上、緊要處。截至7月底,中央財政已下達直達資金預算指標4.01萬億元,其中95%已由地方財政分配至資金使用單位,各地已安排項目38萬餘個,形成支出2.09萬億元,支出進度高於序時進度近7個百分點。三是全力保障基層財政平穩運行。嚴格落實」縣級為主、市級幫扶、省級兜底、中央激勵」原則,強化落實各級」三保」責任。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共安排近9.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約1.5萬億元,增幅達18%、比往年大幅提高。加強地方財政運行監測預警,將債務風險較高、庫款保障水平較低、財力相對薄弱的地區作為重點,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置,有效保障縣區財政平穩運行,確保基層」三保」不出任何問題。四是更加注重資金使用績效。批覆預算時同步批覆預算績效目標,預算執行中既盯進度又盯績效目標實現程度,發現問題及時糾偏,推動資金安全規範高效使用。出台中央部門預算管理績效和地方財政管理績效考核辦法、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績效管理辦法,強化激勵約束。
(三)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帶動擴大有效投資。一是儘早下達專項債券額度。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2021年12月提前下達地方2022年新增專項債券額度1.46萬億元。今年全國人大批准預算後抓緊下達剩餘額度,3月底前用於項目建設的3.45萬億元專項債券額度已全部下達完畢。督促各地區抓緊履行預算調整程序,將新下達限額儘快分解至市縣。二是優化專項債券額度分配和投向領域。堅持」資金跟着項目走」,充分考慮各地財力狀況、債務風險水平、項目前期準備工作等因素,分配時向償債能力強、項目多儲備足的地區傾斜,適當提高資金使用集中度,堅決不」撒胡椒麵」。在重點用於支持交通、能源、生態環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九個領域項目建設基礎上,將新型基礎設施、新能源項目等納入支持範圍。三是推動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提速。協調不同地區發債節奏,與金融部門共同為債券發行創造良好市場環境。中央財政接受地方委託代辦發債操作,確保地方發債工作不受疫情影響。允許先行調度庫款用於預算已經安排的專項債券項目建設,債券發行後及時歸墊。四是做好與信貸資金的有效銜接。用好用足專項債券作為重大項目資本金政策,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引導商業銀行對符合條件的專項債券項目建設主體提供配套融資支持,滿足項目資金需要。穩妥推進專項債券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截至7月底,各地共發行新增專項債券3.47萬億元(含部分2021年結轉額度),支持了一大批補短板、增後勁、惠民生項目建設。
(四)支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暢通。一是支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健全鼓勵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持續增加基礎研究投入。保障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資金需求,推動重大科技項目加快組織實施。繼續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支持科研機構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更好發揮作用。深入推進科技經費管理改革,為科研人員潛心研究營造良好環境。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新增支持54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二是支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增加產業基礎再造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投入,大力支持工業強基、智能製造、新材料等領域補鏈強鏈。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作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重點產業領域,引導社會資本擴大對中小企業股權投資規模。支持做好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重要能源保供穩價工作,保障成品油安全穩定供應。三是促進交通物流保通保暢。階段性實施國內客運航班運行財政補貼政策,支持民航業安全穩定和紓困發展。集中力量支持一批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降低綜合運輸成本。支持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健全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從今年5月至年底,對納稅人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
(五)加強糧食安全保障,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一是支持鞏固提升糧食生產能力。支持新建高標準農田1億畝,將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面積擴大到8000萬畝。開展農機研發製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和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試點,大力推廣北鬥智能終端在農業生產領域應用。對實際種糧農民分兩批發放一次性補貼300億元,緩解農資價格上漲等影響。適當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穀補貼政策,推動稻穀、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對13個糧食主產省份產糧大縣全覆蓋。實施小麥」一噴三防」補貼政策,助力加強農業災害防治,保障糧食穩產豐收。二是支持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繼續增加,進一步支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督促各地切實用好補助資金,截至6月底支出進度為55.8%。及時調整優化補助資金使用管理,優先支持聯農帶農富農產業發展,完善產業項目利益聯結機制,並向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傾斜。三是支持有序推進鄉村建設。持續支持整治鄉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支持加快鄉村產業發展,推動新創建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00個農業產業強鎮。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支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繼續實施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六)堅持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一是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增加大氣污染防治資金規模,新增25個城市納入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支持範圍。以長江、黃河等流域為重點,協同推進水污染治理與水生態保護。保持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投入力度,強化源頭防控和修復治理。落實好增值稅、所得稅等優惠政策,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鼓勵市場主體參與污染防治。二是支持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截至7月底,中央財政已下達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982億元,引導地方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支持啟動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以及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範工程,整體提升重點生態地區生態系統質量。支持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草原、濕地、海洋等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推動完善重點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形成流域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動局面。三是支持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出台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建立健全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政策體系。通過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持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科技研究。完善政府綠色採購標準,持續加大相關產品採購力度。用好清潔能源發展專項資金,鼓勵非常規天然氣開採增產上量。
(七)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堅決兜牢基本民生底線。一是支持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及時安排經費支持科學快速處置局部突發疫情。強化對疫苗接種、藥物研發等資金保障,確保不因資金問題影響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二是多措並舉穩崗位保就業。及時下達就業補助資金,支持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將大型企業返還比例由30%提至50%、中小微企業由60%提至最高90%。今年新增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再擔保合作業務規模1萬億元以上,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對小微企業的覆蓋面,深入落實中央財政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加大政府採購支持中小企業力度,提高小微企業價格扣除比例,將面向中小企業的工程項目預留採購份額階段性提高至40%以上。通過發放一次性補貼、加大以工代賑力度,推動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三是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教育一體化,大力支持學前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發展。中央財政下達學生資助補助經費688.5億元,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階段性免除經濟困難高校畢業生國家助學貸款利息並允許延期還本,預計可惠及400多萬畢業生。穩步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將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再上調4%,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至98元,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61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84元。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及時下達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落實好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
三、下一步財政重點工作安排
編輯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我們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落實落細紮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宏觀政策要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着力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落實落細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實施好各項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進一步釋放留抵退稅政策紅利,嚴厲打擊騙取退稅違法犯罪行為,堅決查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幫助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恢復活力。認真研究解決市場主體反映的突出問題,督促地方加強政策配套,挖掘自身潛力加大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加快資金撥付和支出進度,將績效理念和方法貫穿全過程,管好用好直達資金,儘早釋放資金、政策效應。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嚴格落實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對低效和沉澱資金按規定收回,嚴禁違規建設樓堂館所、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鋪張浪費等,騰出更多資金用於穩市場主體穩就業保基本民生。
(二)加強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堅持問題導向,持續支持推動突破重點領域」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助力企業加強技術研發攻關,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支持統籌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落實好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等相關財稅政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支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引導國內油氣增儲上產,做好能源保供穩價工作。支持健全應急保障機制,完善國家儲備體系和市場調節機制。
(三)切實保障基本民生。積極應對疫情、災情等影響,及時幫扶失業人員和需納入低保的對象、臨時遇困人員等,在保障和救助上該擴圍的擴圍,應保盡保、應兜盡兜,保障好睏難群眾基本生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不出現規模性返貧,持續改善脫貧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拓寬市場化就業渠道,通過社保補貼、創業貸款、稅費減免等鼓勵企業吸納就業,落實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優惠政策,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繼續保障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做好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住房等民生工作。結合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提高基層財政保障能力,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四)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專項債務限額。壓實主管部門和項目單位責任,實施支出進度通報預警機制,推動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常態化開展專項債券資金使用管理核查,嚴格落實專項債券負面清單管理要求,對違規使用專項債券的地區實施扣減新增限額、收回閒置資金等措施。加強部門信息共享和協同監管,保持監管高壓態勢,壓實地方政府責任,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指導地方統籌資金資產等各類資源,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逐步降低債務風險水平。健全問責機制,對違規舉債、化債不實的,督促有關地方和部門嚴肅追責問責、形成震懾。認真落實《關於加強地方人大對政府債務審查監督的意見》,配合做好人大對政府債務審查監督工作。
(五)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嚴格執行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依法依規組織預算收入,強化預算對執行的控制。加快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全面運行,提高各級預算管理規範化、科學化、標準化水平和透明度。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加強監督檢查,推動重大財稅政策落實到位。持續規範財務審計秩序,加大對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處罰力度,大力推動行業誠信建設,促進註冊會計師行業健康發展。深入開展地方財經秩序專項整治行動,清理整治一批違反財經紀律的突出問題,讓財經紀律成為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完善財會監督體系和工作機制,強化財會監督與其他監督貫通協調,充分運用」互聯網+監管」、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監督能力和實效。
(六)紮實整改審計查出問題。對審計查出問題列出清單,督促有關地方、部門和單位負起整改主體責任,逐條制定方案儘快整改,對性質惡劣的依法嚴肅懲處、以儆效尤,同時堅持舉一反三、標本兼治,深入剖析普遍性問題、反覆出現問題的原因,完善制度規範,強化制度執行的內外部監管和審計,努力做到」治已病、防未病」。通過適時開展」回頭看」、對整改情況進行專項審計等方式,確保整改到位,促進財政資金規範安全使用。整改結果按程序報批並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後向社會公開。
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按照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有關決議要求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主動接受全國人大監督,堅定信心、擔當作為,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紮實做好財政改革發展各項工作,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新貢獻!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