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2022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

國務院關於2021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 國務院關於2022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23年10月21日於人民大會堂
(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
國務院關於2023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2023年/第七號
——2023年10月21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
國務院關於2022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
——2023年10月21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建立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的意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的決定》要求,形成了2022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綜合報告。

一、國有資產總體情況

編輯

(一)企業國有資產(不含金融企業)

2022年,中央企業資產總額109.4萬億元、負債總額73.7萬億元、國有資本權益21.8萬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67.3%。

2022年,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230.1萬億元、負債總額145.0萬億元、國有資本權益72.9萬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63.0%。

匯總中央和地方情況,2022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339.5萬億元、負債總額218.6萬億元、國有資本權益94.7萬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64.4%。

(二)金融國有資產

2022年,中央國有金融資本權益19.1萬億元,中央金融企業資產總額261.6萬億元、負債總額234.7萬億元。

2022年,地方國有金融資本權益8.5萬億元,金融企業資產總額139.3萬億元、負債總額123.5萬億元。

匯總中央和地方情況,2022年,全國國有金融資本權益27.6萬億元,金融企業資產總額400.9萬億元、負債總額358.2萬億元。

(三)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

2022年,中央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總額6.5萬億元、負債總額2.0萬億元、淨資產4.5萬億元。其中,行政單位資產總額1.4萬億元,事業單位資產總額5.1萬億元。

2022年,地方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總額53.3萬億元、負債總額10.4萬億元、淨資產42.9萬億元。其中,行政單位資產總額20.2萬億元,事業單位資產總額33.1萬億元。

匯總中央和地方情況,2022年,全國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總額59.8萬億元、負債總額12.4萬億元、淨資產47.4萬億元。其中,行政單位資產總額21.6萬億元,事業單位資產總額38.2萬億元。

(四)國有自然資源資產

截至2022年末,全國國有土地總面積52360.5萬公頃。其中,國有建設用地1818.6萬公頃、國有耕地1957.5萬公頃、國有園地239.3萬公頃、國有林地11261.0萬公頃、國有草地19740.5萬公頃、國有濕地2175.3萬公頃。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規定和我國主張,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2022年,全國水資源總量27088.1億立方米。

二、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情況

編輯

(一)企業國有資產(不含金融企業)

一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建立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優化完善企業黨建責任制考核指標體系。深化基層黨建標準化規範化管理,「一企一策」指導企業基層黨組織按期換屆「應換盡換」。建立中央企業黨委(黨組)規範性文件備案長效機制。加強混合所有制企業黨的建設。

二是系統落實國資國企改革各項任務,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加快健全現代公司治理機制,實現全國各層級國有企業董事會「應建盡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納入改革範圍的「兩非」、「兩資」清退任務基本完成。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全面收官。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持續深化。

三是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引領成效顯著。集中力量加大科技攻關力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新突破,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邁出新步伐。強化產學研聯合創新。完成第二批10家現代產業鏈領軍企業遴選,實施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

四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進一步彰顯。同步開展提質增效和綜合治理兩個專項行動。大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高標準落實中央企業與地方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持續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關工作。堅決有力服務保障民生,推動中央企業減免房租、電信企業降低中小企業寬帶和專線資費。持續支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五是不斷創新監管方式,進一步提高國資監管效能。持續深化國資監管職能轉變,科學界定權責邊界,嚴格依據權責清單行權履職。紮實推進法治央企建設,印發中央企業合規管理辦法,建立中央企業首席合規官制度。深入推進分類監管、分類考核。深入實施國資監管數字化智能化提升專項行動。建立健全出資人監督體系。

(二)金融國有資產

一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推動實現黨的領導和公司治理相結合。推動國有金融企業黨委(黨組)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領導作用,堅持和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規範負責人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夯實金融國有資產管理基礎。加強法制建設,推動修訂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加強財務監管,規範國有金融企業財務行為。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出台相關績效評價管理辦法,強化考核結果運用。

三是深化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改革,推動重點改革取得新成效。強化政策性銀行職能定位,推動政策性銀行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推動國有金融機構高質量發展。完善授權經營體系。加強股權董事實質化管理。

四是發揮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助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設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補充重大建設項目資本金缺口;通過保費補貼資金支持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有力保障糧食安全;通過融資擔保基金引導金融資源向小微企業、「三農」等普惠領域流動。加大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力度,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融資擔保支持。

五是發揮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作用,維護金融穩定。中央國有金融企業在防範化解風險中發揮積極作用。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基礎框架初步建立,存款保險基金、行業保障基金等常規化風險處置機制不斷完善。

(三)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

一是持續加強制度建設,推進資產管理法治化、標準化、規範化。深入貫徹?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加強地方性法規和綜合管理制度建設。《固定資產等資產基礎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由固定資產擴充到無形資產、公共基礎設施等,一碼貫通資產管理和政府採購。加強市政基礎設施政府會計核算,推進公共基礎設施等行政事業性資產管理科學化、規範化。

二是發揮資產保障作用,支持社會事業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大向薄弱環節傾斜力度,改善辦學條件。醫療衛生資源戰略布局持續推進,衛生健康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持續探索符合行業特點的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新模式,進一步提質增效。做好文物資產保護利用,助推文博單位提升向公眾開放水平和服務質量。

三是落實過緊日子要求,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盤活利用。印發關於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指導意見,部署開展資產盤活專項工作,推動低效閒置資產盤活利用。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加國家科研儀器管理平台開放共享科研儀器數量,堅持將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情況作為新增資產配置預算審核的重要參考因素,切實提高科技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四是強化財政資源統籌管理,推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財務管理深度融合。加快推進資產管理融入預算管理一體化,建立健全預算資金形成資產的全鏈條管理機制。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納入預算管理績效考核範圍統籌推進。持續完善新增資產配置預算編審工作機制,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繼續推動公路資產、水利基礎設施等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入賬和規範管理。

五是嚴肅財經紀律,紮實開展資產領域財經秩序專項整治。開展地方財經秩序專項整治行動,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落地見效,提升地方資產管理規範化水平,有力紮緊制度籬笆,進一步增強守紀律講規矩意識。

(四)國有自然資源資產

一是嚴守資源安全底線,築牢國家安全的資源基礎。完成全國18.65億畝耕地保護目標任務和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全部帶位置分解下達。全面實施「兩平衡一凍結」制度。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和新一輪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強化河湖長制,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首次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開展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二是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以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印發實施?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並批准「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省、市、縣三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基本編制完成,編制區域空間規劃,初步建立全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保持住宅用地合理有效供應。持續實施建設用地審批「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制度。深化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優化營商環境。

三是促進綠色低碳發展,以資源全面節約倒逼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十四五」期間全國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比「十三五」期間壓減約300萬畝。持續開展綠色礦山建設,累計建設國家級綠色礦山1101座。開展國家節水行動,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中國山水工程」成功入選聯合國首批十大「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印發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提升實施方案(2021—2030年)。

四是維護資源資產權益,以深化改革推動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制度體系。持續構建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體系。開展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健全地籍調查工作機制,推進地籍數據庫建設。健全國有土地、礦產、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有序推進海域、無居民海島有償使用。完善自然資源分等定級價格評估制度。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存量土地盤活利用。

五是全面推進自然資源法治建設,自然資源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配合立法機關頒布實施黃河保護法、黑土地保護法,推動耕地保護法、國家公園法、密雲水庫保護條例等立法進程。完成中央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持續推動做好督察整改。印發關於加強國家自然資源督察工作的若干意見,統籌開展耕地保護、礦產資源和海洋督察。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編輯

(一)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堅持「一利五率」主要經營指標「一增一穩四提升」的中央企業經營任務目標,全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切實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抓緊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產業領軍企業。高標準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快推進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專項行動。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

(二)持續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推動國有金融機構高質量發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體系。推動修訂金融企業資產評估和財務管理有關制度。繼續推進分行業績效評價辦法制定工作,引導國有金融機構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持續優化國有金融資本戰略布局。

(三)完善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制度體系,不斷提升資產管理效能。健全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制度體系。大力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提升行政事業單位低效運轉資產、閒置資產等盤活利用水平。強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從嚴審核新增資產配置預算。推動深化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等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制度建設,抓好公共基礎設施等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工作。

(四)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制度體系,維護自然資源資產權益。實行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建立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獎懲機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繼續組織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統籌重大戰略和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落地實施。加強和改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管理。鼓勵地上地下空間立體開發,落實節水優先。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深化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和確權登記改革。完善國家自然資源督察工作機制。

(五)健全國有資產報告制度,持續夯實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基礎。配合全國人大做好國有資產綜合性立法工作,加快國有資產報告工作法治化進程。持續加強各類國有資產管理效能,強化對數據資產等新類型新業態國有資產管理的研究論證,深化全口徑全覆蓋國有資產報告制度。持續推進各領域國有資產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建設。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