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本文件已於2015年被國務院關於宣布失效一批國務院文件的決定宣布失效。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國辦發〔2011〕13號 2011年3月20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
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毫不放鬆地抓好糧食生產,保障有效供給,對於管理好通脹預期、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糧食生產面臨複雜的形勢和較大的困難,糧食「七連增」的起點高,北方冬麥區遭遇冬春連旱,糧食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農民種糧比較收益下降,一些地方出現放鬆糧食生產的傾向。為進一步統一思想,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營造重農抓糧的良好氛圍,在落實好已出台各項政策措施和現有工程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全力保持糧食生產發展好勢頭,經國務院同意,現就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把發展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堅定抗災奪豐收的信心不退縮,堅定保持糧食穩定發展的目標不動搖,堅定抓工作落實的勁頭不放鬆,以糧食主產省和非主產省的主產縣為重點,以增加重要緊缺品種供給為重點,以推廣落實防災減災增產關鍵技術為重點,認真落實好國家已有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和項目,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強化政策扶持,強化措施到位,強化考核獎勵,千方百計促進糧食穩定增產。
(二)目標任務。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去年的水平,力爭夏糧豐收、早稻增產、秋糧穩定,確保全年糧食產量在1萬億斤以上,全力以赴爭取實現連續第八個豐收年。
——力爭夏糧獲得豐收。全力打好抗旱促春管保豐收攻堅戰,加強田間管理,實行分類指導,推進科學抗旱,把旱災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及時發布病蟲害信息,抓好重大病蟲害防控,大力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積極推廣「一噴三防」等關鍵技術,促進小麥安全成熟,提高單產水平。
——力爭早稻恢復增產。充分利用提高早稻最低收購價和良種補貼標準的有利時機,抓好政策落實,加強信息引導,繼續推進「單改雙」,擴大早稻種植面積。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減少直播稻面積,推進機插秧,力爭單產恢復到2009年的水平。
——力爭秋糧保持穩定。穩定播種面積,擴大水稻、玉米等高產作物種植,力爭產量穩中有增。加快增產關鍵技術推廣,在東北地區重點推廣水稻大棚育秧、機插秧、玉米增密等技術,在黃淮海地區繼續推廣玉米增密、適時晚收技術,在長江流域重點推廣超級稻品種和水稻集中育秧、機插秧技術,在西北地區重點推廣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在西南地區重點推廣間套種、地膜覆蓋及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努力提高單產水平。及早做好防範東北早霜、南方寒露風的準備,確保安全成熟。
二、重點措施
(三)落實播種面積。要狠抓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層層分解任務,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穩定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推進耕作制度改革,挖掘土地資源潛力,提高複種指數。在堅持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土地的前提下積極推進規模化種植,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合作社,提高種糧規模化水平。在勞務輸出較多的地區,要通過代耕、代種等方式幫助缺乏勞動力的農戶種足種滿,杜絕耕地撂荒。尤其要引導農民擴大粳稻、玉米、雜糧等農作物生產,確保今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去年的水平。
(四)加強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加快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等重點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通過項目帶動、節水設備購置補貼、貸款貼息等方式,鼓勵和引導農民因地制宜使用噴灌、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加快實施 《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加強田間工程、農技服務體系、良種科研繁育體系、防災減災工程等建設。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整治工作,大力推進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示範工程建設,抓緊制定實施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按照統籌規劃、分工協作、集中投入、連片推進的要求,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各地要按照規劃要求,結合實際制定縣級規劃,整合資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發展旱作農業,推廣地膜覆蓋、深松深耕、保護性耕作等技術。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有條件的地方實施整鄉整縣推進,創新服務模式和推廣機制,讓更多的農民使用配方施肥技術。繼續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項目,創新技術模式,搞好技術配套,培肥地力。
(五)大規模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加大投入,創新機制,在更大規模、更廣範圍、更高層次上深入推進糧食高產創建。今年選擇基礎條件好、增產潛力大的50個縣(市)、500個鄉(鎮),開展整鄉整縣整建制推進糧食高產創建試點。《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中的800個產糧大縣(場)也要整合資源,積極推進整鄉整縣高產創建。繼續組織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等項目。各地要積極籌措資金,建設高產創建萬畝示範片,組織開展現場觀摩,提高技術到位率。今年中央財政將在去年基礎上增加5億元高產創建補助資金。
(六)大力開展科技指導服務。全面推進科技進村入戶,大力推廣增產增效和防災減災技術,做好重要季節、重點環節科技服務工作。農業部要組織制定分品種、分區域、分農時糧食生產技術方案。開展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充分發揮科技型龍頭企業示範帶動作用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優勢,繼續完善農業科技專家大院、星火科技12396等科技服務模式。在春耕、「三夏」、「三秋」等關鍵農時季節,組織開展科技服務大會戰,動員農業科研、教學、技術推廣等方面的專家和基層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蹲點包片,搞好科技指導服務,提高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開展跨區機耕、機播、機插等作業,精心組織好夏收小麥跨區機收作業。建立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加強灌溉指導和節水灌溉技術服務。
(七)全力抓好農資供應和市場監管。搞好各種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調運和儲備,優化電力調度,保障種子、化肥、農藥、柴油等物資供應和用電需要。重點搞好水稻種子的餘缺調劑,保證生產用種需要。大力發展現代農作物種業,開展種子執法年活動,強化種子質量檢測,確保種子質量安全。加強化肥等農資價格監測和市場調控,及時發布供求信息,推進產銷銜接,依法打擊坑農害農價格違法行為,保持農資市場和價格基本穩定。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加強農資市場監管,維護農民利益。
(八)切實抓好防災減災工作。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堅持防在災害前面、救在第一時間、抗在關鍵時點。制定完善防災減災預案,提早做好抗災救災的資金、物資和技術準備,充分發揮防汛抗旱專業服務隊伍和群眾服務組織的作用。加強幹旱、洪澇、病蟲害等災害監測預警,及時發布預警信息,適時啟動應急響應。強化抗災政策支持,加強分類指導,大力推進科學抗災,指導農民因時、因地落實抗災增產技術。及時搞好種子等生產資料的調劑供應,幫助農民搞好生產恢復。大力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積極推行全程承包模式,有效減輕病蟲危害。
三、調動各方面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九)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力度。完善產糧大縣獎勵政策,建立「能增能減、能進能出」的動態調整獎勵制度,將財政支持與糧食播種面積、產量、商品量和調出量掛鉤。全面取消糧食主產區糧食風險基金地方配套,逐步取消產糧大縣農業基本建設項目縣級配套,加大中央和省級資金支持力度。突出抓好一批產量超100億斤的產糧大市、產量超10億斤的產糧大縣的糧食生產,加強指導,重點支持。今年中央財政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資金40億元,對糧食生產大縣除實行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獎勵外,對增產部分再給予適當獎勵。
(十)調動農民參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積極性。積極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動員村級組織、農民群眾新建和修復包括農田水利在內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加強田間末級灌排溝渠、機井、泵站等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今年增加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補助、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和以工代賑投資等中央專項資金規模30億元以上,主要用於引導糧食主產區農民開展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十一)調動科技興糧積極性。繼續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項目,力爭今年內完成在全國普遍建立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的任務。各地要增加財政投入,保障科技人員包縣、包鄉、包村開展技術服務的經費。加快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條件建設步伐,努力做到農技推廣人員工作有場所、服務有手段、下鄉有工具。抓緊落實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績效工資,提高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待遇。科技獎項評選、職稱評審等要向到糧食生產一線服務人員傾斜。農業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要將科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納入工作考核內容。
(十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研究完善糧食直補的具體操作辦法,逐步加大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力度,將糧食直補與糧食播種面積、產量和交售商品糧數量掛鉤。完善農資綜合直補與農資價格上漲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新增部分要重點支持種糧大戶。進一步完善良種補貼政策,增加良種補貼資金16億元,提高早稻良種補貼標準。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10億元,加大對農民購買農機具的支持力度。落實好糧食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完善實施預案,適時啟動,保持糧價合理水平。
(十三)建立完善糧食生產考核獎勵機制。今年年底,國務院將對今年發展糧食生產貢獻突出的產糧大省和產糧大縣、農技推廣人員等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種糧售糧大戶進行表彰獎勵,使他們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工作上有動力。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產糧大省和產糧大縣以歷年貢獻大、今年增產多為考核重點,農技推廣人員等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以推廣抗災增產技術和開展科技服務為考核重點,種糧售糧大戶以生產、出售商品糧和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為考核重點。中央財政對受表彰的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四、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十四)強化地方責任。省級人民政府要切實落實糧食省長負責制,主要負責人要對糧食生產親自研究、親自部署,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資金投入上動真格。要層層分解任務,強化市縣人民政府的糧食生產責任,加大對糧食和農業生產的資金投入。主產區要在穩定增產的基礎上,增加商品糧調出量;主銷區要保證必要的自給率,力爭有所提高;產銷平衡區要繼續確保產需基本平衡,力爭多作貢獻。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明確責任,上下聯動,深入開展糧食穩定增產行動,並於今年年底向國務院報告履行糧食生產目標責任的情況。
(十五)強化部門協調。由農業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科技部、國土資源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監察部、統計局、糧食局、氣象局等部門具體實施糧食穩定增產行動。各有關部門要落實責任,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確保行動紮實有效開展。
(十六)強化督導檢查。在關鍵農時季節,要及時派出工作組開展工作督導,推動各項措施落實。各地要建立相應的督導制度,切實幫助基層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困難,防止形式主義。統計部門要建立省以下糧食生產監測調查制度,嚴格核實產糧大市、產糧大縣及糧食高產創建區糧食生產數據。監察部門要加強監督。
(十七)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各地抓糧食生產的好經驗、好措施、好典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國務院辦公廳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