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批轉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五」計劃綱要的通知
本文件已於2015年被國務院關於宣布失效一批國務院文件的決定宣布失效。 |
國務院批轉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五」計劃綱要的通知 國發〔2001〕7號 2001年4月10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國務院批轉中國殘疾人事業
「十五」計劃綱要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制定的《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五」計劃綱要(2001年—2005年)》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新世紀開始,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五」計劃綱要(2001年—2005年)》明確了「十五」期間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提出了相應措施。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結合本地區和本部門的實際,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關於「加強殘疾人事業,幫助殘疾人康復、就學和就業,創造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的精神,認真完成《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五」計劃綱要(2001年—2005年)》規定的任務,促進新世紀初我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
國務院
二○○一年四月十日
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五」計劃綱要
為進一步改善殘疾人狀況,縮小殘疾人生活水平與社會平均水平之間的差距,使殘疾人事業的發展與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部署相適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制定本計劃綱要。
一、中國殘疾人事業「九五」計劃綱要執行情況
《中國殘疾人事業「九五」計劃綱要(1996年—2000年)》實施五年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關心下,經各方面共同努力,各項任務指標完成或超額完成,殘疾人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殘疾人事業取得顯著成就:
(一)形成了更加有利於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社會環境。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關心殘疾人,重視殘疾人事業的發展。現代文明社會的殘疾人觀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公眾對殘疾人的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風尚進一步形成,人道主義在全社會得到進一步弘揚。扶殘助殘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多種形式的助殘活動廣泛、深入開展,為殘疾人解決了大量的實際困難。加強法制建設,維護了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推行無障礙環境建設,為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
(二)各項業務全面拓展,殘疾人工作邁出新的步伐。康復、教育、就業、扶貧解困、文化生活、法制建設等各項業務工作全面推進,重點工作有所突破,薄弱環節得到加強,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基本格局和工作機制已經形成。地方各級政府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殘疾人聯合會履行職能,協調運作,有力地推動了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地方殘疾人工作更加活躍,殘疾人組織得到加強,廣大殘疾人工作者真誠奉獻,努力工作。
(三)殘疾人狀況明顯改善。430多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進一步提高;殘疾人就業率由70%提高到80%;829萬農村貧困殘疾人得到扶持解決溫飽,269萬城鄉特困殘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殘疾人文化體育生活日趨活躍,特殊藝術和殘疾人體育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殘疾預防取得進展,多項預防措施逐步得到落實,減少了殘疾的發生。廣大殘疾人自強不息,素質提高,參與社會生活能力增強,範圍擴大,為祖國建設做出了貢獻。
殘疾人事業「九五」計劃綱要的全面完成,使我國殘疾人事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達到一個新水平,為新世紀殘疾人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殘疾人事業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部分,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殘疾人事業仍滯後於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地區發展不平衡;殘疾人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有些方面甚至呈拉大趨勢;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和條件有待於進一步改善。發展殘疾人事業,改善殘疾人狀況,促進殘疾人事業與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仍然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必須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加快發展。
二、「十五」計劃綱要的主要目標和指導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提出:加強殘疾人事業,幫助殘疾人康復、就學和就業,創造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同時依據國家在這一關鍵時期的重大部署,「十五」期間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殘疾人狀況進一步改善。經濟發達地區殘疾人生活基本達到小康,欠發達地區穩定解決溫飽;殘疾人普遍得到康復服務,510萬殘疾人不同程度地康復;努力滿足殘疾人的教育需求,義務教育入學率在「九五」基礎上有較大的提高;登記失業的殘疾人都能得到職業指導和培訓,就業率達到85%左右;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社會生活參與面擴大;社會福利有所提高,保障措施進一步完善。
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更加文明。全社會弘揚人道主義,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維護殘疾人的尊嚴和權利,激勵殘疾人實現自身價值;普遍開展志願者助殘活動,扶殘助殘更加廣泛深入;健全法律法規體系,開展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推行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發展信息和交流無障礙。
為殘疾人提供服務的能力增強。社會公眾服務業增強為殘疾人服務的意識,拓展服務領域,增加扶持措施,提高服務水平;增強基層為殘疾人服務的實力,市、縣普遍建立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加強各級殘聯組織建設,形成一支「人道、廉潔」的殘疾人工作者隊伍。
殘疾人素質普遍提高。團結、教育廣大殘疾人,表彰自強模範,激勵「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提高廣大殘疾人科學文化素質和法律意識,增強參與社會生活能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
為實現上述主要目標,應遵循以下指導原則:
——依法維護殘疾人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
——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國家對殘疾人事業發展給予支持,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不斷加大投入,加快發展,為社會發展和穩定服務。
——以政府為主導,充分發揮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協調機構的作用,政府各有關部門將相關殘疾人工作納入職責範圍,各司其職,加強協作,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發展殘疾人事業的工作機制。
——堅持社會化工作方式,充分動員社會力量,開發社會資源,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廣泛支持、參與。
——繼續貫徹「講求實效,打好基礎」的方針,以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和加強基層工作為重點,扎紮實實為殘疾人辦實事。
——統籌規劃,分類指導。既要有統一目標、基本要求,又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快發展,起帶頭示範作用;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加大西部地區殘疾人工作的力度。
——發揮各級殘疾人組織的作用,提高殘疾人工作者隊伍的素質,調動廣大殘疾人自身的能動性。
三、「十五」計劃綱要的各項任務和主要措施
(一)堅持做好康復工作,幫助殘疾人改善功能、提高能力。
絕大多數殘疾人通過康復可以恢復或補償功能,提高生活自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康復是殘疾人工作的永恆主題,必須常抓不懈。「十五」期間,繼續實施一批重點工程,使510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進一步完善社會化的訓練服務體系,殘疾人普遍得到康復服務;加強預防殘疾的宣傳教育,強化預防措施,減少殘疾發生;加強康復人才的培養,重視高新科技成果在康復領域的應用;落實各項康復經費,確保任務完成。
1.組織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年手術量達到40萬例以上;加強縣級醫院眼病治療能力,就地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組派醫療隊為邊遠農村、少數民族地區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
2.開展低視力康復工作,組織助視器的研製、開發和供應,形成醫院眼科、盲校低視力班、定點眼鏡店和患者家庭相互配合的低視力康復工作網絡,為10萬名低視力者配用助視器。
3.鞏固、完善聾兒康復網絡,對8萬名聾兒進行聽力語言訓練;辦好家長學校,開展社區家庭聾兒康復;創辦北京聽力語言康復技術學院,將聾兒康復師資培訓納入國家教育規劃;加強聾兒語訓教學方法研究,提高語訓質量,使25%的受訓聾兒進入普通幼兒園和普通小學;推廣使用質優價廉的助聽器,免費或優惠向接受語訓的貧困聾兒提供。
4.大力推廣「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模式,加強政府為主導、有關部門協作、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組織管理體系,在4億人口的地區,對240萬重性精神病患者進行防治康復,達到檢出率6‰、監護率90%、顯好率60%、社會參與率50%,肇事率降到0.5%以下,減少精神殘疾發生;為精神病康復者創造就業機會,回歸社會正常生活。
5.為現有12萬麻風畸殘者實施矯治手術或配備輔助用具,改善其生命質量;向社會宣傳科學知識,消除畏懼心理,給麻風畸殘者關愛與扶助。
6.加強殘疾人用品用具供應工作,重點搞好服務,抓住調查需求、介紹產品、提供諮詢、配置服務等環節,溝通供需,培育、規範銷售和裝配市場,用品用具供應量達到250萬件;切實提高假肢、矯形器裝配人員的技術、服務水平,建立200個裝配供應站,為6萬名缺肢者裝配普及型假肢;為肢體殘疾人裝配矯形器15萬例;加強對用品用具質量的監督與管理;研製開發、推廣使用面向貧困殘疾人、價廉實用的普及型用品用具,免費或優惠向貧困需求者提供。
7.加強社區康復工作,廣泛開展康復訓練,切實提供康復服務。各級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組織管理工作,制定規劃,明確分工,協調實施;各級康復機構(中心、站、點)、康復協會、綜合醫院康復科發揮技術指導作用,培訓骨幹,傳授方法,提供服務;以社區為基礎、家庭為依託,充分發揮幼兒園、學校、福利企事業單位、工療站、社區服務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殘疾人活動場所等現有機構、設施、人員的作用,資源共享,形成康復訓練服務網絡,開展肢殘人功能、智殘人能力、盲人行走導向、聾兒聽力語言、助視器配用、精神病防治康復等訓練與服務,完成肢殘人功能訓練12萬例,智殘人能力訓練8萬例。
8.減少和控制殘疾發生,提高人口素質。開展降低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出生缺陷干預體系;開展產前診斷,完善新生兒疾病篩查制度,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實現殘疾兒童早期干預;推行食用鹽加碘,為新婚育齡婦女、孕婦、兒童補碘,預防因缺碘導致智力殘疾;加強勞動保護、交通安全等工作,努力減少各類致殘事故的發生;廣泛開展「愛耳日」、「愛眼日」、「精神衛生日」、「防治碘缺乏病日」等活動;廣泛宣傳,普及殘疾預防知識,提高科學與安全意識。
(二)大力發展教育,提高殘疾人素質。
殘疾人提高自身素質、平等參與社會生活,根本在教育。「十五」期間,大力推廣隨班就讀,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在「九五」基礎上有較大提高;積極發展學前教育,特教學校合理布局;適應勞動力市場需求,大力開展殘疾人職業教育。
1.切實將殘疾兒童少年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以隨班就讀為主體,使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在已經通過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驗收的地區達到或接近當地健全兒童少年水平,尚未通過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驗收的地區,入學率要有大幅度提高。
2.統籌規劃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發揮中心輻射作用,帶動隨班就讀;興辦特殊教育高中,穩步發展高中階段教育;鞏固提高殘疾人高等教育,鼓勵在普通高等院校開設特教專業(班);逐步形成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相互銜接的殘疾人特殊教育體系。
3.進一步完善普通高等院校招收殘疾考生的政策,進行放寬體檢標準的試點,拓寬殘疾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渠道,擴大高等院校對殘疾人的招生數量。
4.充分發揮社會普通職業教育機構的作用,完善具有特殊教育手段的殘疾人職業教育機構,廣泛開展殘疾人職業教育與培訓;在城鎮,與就業相結合,提高辦學質量和層次;在農村,與生產和扶貧相結合,開展中短期實用技術培訓;在特殊教育學校試行勞動預備制。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採取切實措施辦好特殊教育師範院校,有計劃地在普通師範院校開設特殊教育專業或課程,提高師資培養質量;建立師資培訓基地,培養一批骨幹教師;通過集中辦班和巡迴指導,提高普通學校特教班和承擔隨班就讀任務教師的教學水平。
6.各地進一步建立健全助學金制度,將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助學金納入義務教育助學金體系;對接受高級中等以上教育的貧困殘疾學生,減免有關費用,優先提供助學金和助學貸款;廣泛動員社會力量,資助貧困殘疾學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於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0〕19號),解決殘疾孤兒的教育費用。
7.在殘疾青壯年中掃除文盲;繼續完善漢語雙拼盲文,推廣中國手語和數學、物理、化學、音樂等專業盲文符號,制定計算機等專業手語詞彙;研製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語盲文;積極探索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殘疾人教育中的應用。
(三)開展服務與培訓,推進殘疾人就業。
就業是殘疾人改善生活狀況、提高社會地位、參與社會生活的基礎,是實現其人生價值的關鍵。「十五」期間,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勞動保障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殘疾人勞動就業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999〕84號),採取積極的扶持和保護措施,規範殘疾人就業服務體系;加強殘疾人職業培訓,使登記失業的殘疾人都能得到職業指導和職業培訓;就業率達到85%左右。
1.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促進殘疾人就業。依法全面推行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加大行政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做好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管工作;制定、完善優惠政策,大力扶持殘疾人個體就業和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加快福利企業改革、改組和改造的步伐,完善並落實扶持保護政策,將智力殘疾人和精神殘疾人列入福利企業殘疾職工範圍計算比例;做好殘疾職工穩定就業工作,儘量避免殘疾職工失業;扶持農村殘疾人參加生產勞動。
2.健全、完善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為殘疾人就業提供全面服務。建立全國殘疾人就業信息網,並與勞動力市場信息網連接,實現資源共享;各級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要按照勞動保障部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標準,加強管理,完善職能,根據殘疾人特點,開展規範的職業培訓、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工作,為殘疾人提供切實有效的就業服務。
3.大力開展職業培訓,提高殘疾人職業技能。有計劃地組織社會各類培訓機構,根據勞動力市場和用人單位的需求,開展殘疾人職業培訓;根據殘疾人特點,舉辦具備特殊培訓手段和條件的殘疾人職業培訓機構(班);各級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對在各類培訓機構中接受職業培訓且交納培訓費有困難的殘疾人酌情予以補助,補助經費從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中支出;逐步建立以就業市場預測、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鑑定、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職業人才成長激勵機制為主要內容的殘疾人職業培訓體系;舉辦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表彰殘疾人職業技術能手。
(四)適應社會需求,發展盲人按摩。
按摩是盲人適宜從事的職業,也是社會日益增長的需求。「十五」期間,盲人按摩事業要有較大的發展,在培養、培訓、就業安置、政策扶持、行業管理等方面要加大力度,以適應社會需求和盲人就業的需要。
1.加大培訓力度,培訓盲人按摩人員3.5萬名,其中6000名達到醫療按摩水平;依託殘疾人職業培訓機構和社會職業培訓機構,大力培訓保健按摩人員;充分發揮中、高等院校按摩專業的作用,培養醫療按摩人員;編寫並提供盲文版和錄音版按摩教材。
2.廣開就業渠道,鼓勵盲人按摩人員個體從業,依託社區設立盲人按摩站(點),有按摩科室的醫療機構要依據當地政府規定的殘疾人就業比例安排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就業;按照國家法律和有關規定,鼓勵社會力量開辦盲人按摩院(所),盲人按摩院(所)中的按摩人員應以盲人為主;有按摩業務的服務行業優先錄用盲人按摩人員。
3.給予政策扶持,對接受按摩培訓的貧困盲人予以補貼;對個體從業的盲人按摩人員,在籌集資金、落實場所、核發執照等方面給予照顧;在社區開辦盲人按摩站(點),從當地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中給予有償扶持;對超比例安置盲人從事按摩的醫療單位給予適當補貼獎勵;對盲人按摩院(所)優先核發執照,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稅收上給予優惠。
4.完善各級盲人按摩指導機構,制定培訓計劃,提供所需教材,進行指導協調,實施檢查驗收;開展保健按摩師技能鑑定和醫療按摩人員技術職務評聘工作;加強行業管理,規範盲人按摩市場。
(五)加大力度,做好殘疾人扶貧工作。
扶貧是幫助農村貧困殘疾人解決溫飽、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措施。「十五」期間,扶持1200萬農村貧困殘疾人參加生產勞動,尚未解決溫飽的要儘快解決溫飽,基本解決溫飽的要穩定提高經濟收入,處於社會收入低層的要縮小與社會收入平均水平之間的差距。
1.將殘疾人扶貧納入政府扶貧計劃,統一安排,同步實施;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適當加大用於殘疾人扶貧的資金投入。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安排一定比例的殘疾人扶貧貼息貸款,繼續開展殘疾人專項扶貧,提高殘疾人扶貧貼息貸款呆帳準備金比例。
3.繼續推行各種行之有效的扶貧方式,積極穩妥地推廣小額信貸;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對貧困殘疾人開展幫包帶扶。
4.大力開展以實用技術為主的培訓,提高貧困殘疾人的勞動技能;緊密結合康復訓練,增強貧困殘疾人參加生產勞動的能力。
5.完善農村殘疾人服務社職能,與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密切結合,為農村貧困殘疾人參加農業生產勞動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地方根據殘疾人服務社工作需要,落實工作經費。
(六)切實將殘疾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
在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過程中,要不失時機地大力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工作。
1.對不適合參加生產勞動、無法定扶養人或雖有法定扶養人但扶養人無扶養能力、無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按照規定予以供養、救濟。
2.進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實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其中;在農村繼續實行對貧困殘疾人的救濟、扶助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
3.有條件的地方,適當提高殘疾人的生活保障水平。
4.城鎮殘疾職工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並按國家規定享受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及失業、工傷等保險待遇;個體就業和自願組織起來就業的殘疾人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參加社會保險;建立和完善社會醫療救助和社會救濟救助等制度,幫助解決無業貧困殘疾人的基本醫療和基本養老問題。
5.加強殘疾人社會福利機構建設和管理;「春蕾計劃」、「幸福工程」、「青年志願者行動」等社會救助活動切實將殘疾人納入其中;民辦公助,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重度殘疾人寄養機構。
(七)廣泛開展文化體育活動,豐富殘疾人生活。
進一步活躍殘疾人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科學健身,愉悅身心,提高素質;發揮殘疾人藝術、體育的特殊作用,展示殘疾人的才華,增進理解與溝通;公共文化機構努力滿足殘疾人的需求,為殘疾人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1.公共文化機構為殘疾人提供服務。各類公共文化活動吸納殘疾人參加,場所普遍對殘疾人開放,並提供特別服務和優惠;公共圖書館要積極開展盲文及盲人有聲讀物借閱服務,省級以上圖書館設立盲文及盲人有聲讀物館(室);加大對盲文出版和滿足殘疾人特殊需要的圖書、音像、報刊出版的政策、資金扶持力度,為殘疾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各類讀物。
2.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城市社區、農村鄉(鎮)、特殊教育學校、福利企事業單位和殘疾人組織根據各類殘疾人的特點,開展殘健融合、形式多樣、健康有益的文化、藝術、健身、娛樂等自娛性活動,吸引殘疾人參加。經常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殘疾人達到10%,參加特奧運動的智力殘疾人由5萬增加到50萬。
3.發展殘疾人特殊藝術。培養特殊藝術人才,發揮特殊藝術委員會的作用,辦好殘疾人藝術團,參與國內外演出和交流;組織好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和特教學校學生藝術調演。
4.提高殘疾人體育運動水平。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加強對殘疾人體育的指導和扶持,充分發揮各級殘疾人體育協會的作用;建立殘疾人運動員多級培養體系,體育院校有計劃地招收、培養殘疾學生,有條件的少年體校着力培養一批殘疾少年運動員;形成一支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教練員、裁判員和醫學分級人員隊伍,達到國際認證水平;建設好中國殘疾人體育藝術培訓基地,設立依託現有場館和體育訓練中心的全國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各地區根據殘疾人運動特點,改造一部分現有的體育訓練中心和體育場館,為殘疾人提供必要的體育訓練場所。辦好第六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第三屆全國特奧運動會,組織參加第八屆遠南殘疾人運動會、第十二屆殘疾人奧運會等重大體育賽事,爭取優異成績。
(八)營造文明進步的社會環境,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
倡導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樹立文明進步的社會風尚。
1.大力弘揚人道主義,宣傳現代文明社會的殘疾人觀;在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課程中,增加人道主義、自強與助殘等內容。
2.倡導助殘為榮的社會公德,把開展扶殘助殘活動納入精神文明建設;「文明城市」、「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評選標準要有扶殘助殘的具體要求。
3.營造有利於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輿論環境。發揮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的作用,宣傳文化、新聞出版等單位要積極宣傳黨和政府的有關政策,宣傳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的關心,努力反映殘疾人生活和殘疾人事業的發展;省會城市及有條件的中等城市電視台爭取開辦手語新聞節目,廣播電台爭取開辦殘疾人專題節目,社會綜合性報刊開闢有關殘疾人內容的欄目;評選「奮發文明進步獎」和「殘疾人事業好新聞獎」。
4.在全社會大力開展扶殘助殘活動。認真組織「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等活動;廣泛開展「志願者助殘」、「紅領巾助殘」、「文化助殘」、「科技助殘」、「法律助殘」等活動。
(九)積極推行無障礙建設。
無障礙環境是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條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婦女、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的重要措施。「十五」期間,積極推行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發展信息和交流無障礙。
1.在新建、改建城市道路、交通設施、重要公共建築物、居住區以及住宅時,要認真執行《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範》和其他有關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強制性標準。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要切實負起責任,保證工程建設中有關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強制性標準落到實處。建設行政管理部門、民政部門和殘聯等要切實加強監管力度。城市現有道路、重要公共建築物和住宅等應按《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範》的要求,逐步改造,以滿足殘疾人、老年人的需要。在小城鎮建設中,應積極推行道路和建築物的無障礙建設。抓緊制定《特殊教育學校建築設計規範》。
2.國務院建設行政管理部門組織有關部門,推動民用機場航站樓、火車站、碼頭和城市地鐵、輕軌等公共交通設施的無障礙建設。飛機、地鐵、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工具應提高無障礙設備配置水平,並提供相應服務。
3.發展信息和交流無障礙。電視新聞、電影、電視劇逐步加配字幕;服務行業人員學習、掌握基本手語;研製、推廣適合盲人、聾人使用的通訊設備。
4.加強無障礙建設的宣傳,做好無障礙設施的維護、管理工作,開展無障礙建設示範城、示範區活動。
(十)加強社區殘疾人工作,為殘疾人提供切實服務。
廣大殘疾人生活在社區,社區是為殘疾人提供服務最直接的工作層面。認真貫徹落實民政部等14個部門聯合制定的《關於加強社區殘疾人工作的意見》,加強組織領導,將殘疾人工作納入社區建設;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切實為殘疾人提供服務;認真總結經驗,不斷提高社區殘疾人工作水平。
1.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規劃和部署社區建設工作時,要將殘疾人工作列入總體規劃,納入社區建設的內容;社區建設協調領導機構要吸收同級殘聯為成員單位;社區居民委員會要充分發揮殘疾人協會的作用。
2.資源共享,融為一體,社區各類服務機構、設施開闢適合的活動場地和服務項目,配置適宜殘疾人使用的設備、器具,滿足殘疾人的需求。
3.社區居民委員會要組織做好為殘疾人服務的工作:積極開展以家庭康復訓練為重點的社區康復;協助落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保障政策,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在社區服務網點為殘疾人就業提供機會;組織志願者為殘疾人提供生活、就醫、家政、子女教育等幫扶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鼓勵、幫助殘疾人參加社區群眾文體活動;為殘疾人提供無障礙社區環境。
4.社區殘疾人協會要密切聯繫殘疾人,維護殘疾人權益,反映殘疾人意見和需求,協助社區居民委員會為殘疾人提供切實服務。
5.各級殘聯要積極參與社區建設,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對社區殘疾人協會的指導,認真組織實施各項具體措施;重點抓好在60個市轄區開展的示範社區工作,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做好社區殘疾人工作者和社區康復員的骨幹培訓工作。
(十一)加強法制建設,維護殘疾人權益。
進一步完善殘疾人事業法律法規體系;依法行政,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廣泛開展殘疾人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深入進行法制宣傳。
1.制定殘疾人就業條例、殘疾人康復實施辦法和保障盲人行路安全規定等法規;推動制定統一的傷殘評定標準,為傷殘鑑定、保險、救濟等提供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訂要將保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的內容納入其中;農村稅費改革後,繼續對貧困殘疾人實施減免農業稅的優惠政策;繼續對殘疾人專用品實施免徵進口稅收的優惠政策;縣、鄉普遍制定扶助殘疾人的規定,村(居)民公約中有扶殘助殘的內容。
2.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大殘疾人保障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執法力度,開展執法檢查,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組織有關職能部門進行專項檢查。
3.各類法律服務機構和各級法律援助中心為殘疾人提供優先、優質、優惠的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做好殘疾人權益維護工作;政府應安排適當的資金用於法律援助,鼓勵社會各界自願捐助資金用於法律援助;在基層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機構、企事業單位、社區設立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的示範崗。
4.繼續將殘疾人保障法納入國家普法規劃,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增強殘疾人的法制觀念,提高全社會依法維護殘疾人權益的意識。打擊針對殘疾人的犯罪活動。
(十二)加強殘疾人組織建設,履行「代表、服務、管理」職能。
以基層為重點,進一步完善組織體系,提高幹部隊伍素質,增強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活躍專門協會工作,密切聯繫廣大殘疾人;團結、教育殘疾人,激勵殘疾人的奮發進取精神,增強其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1.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工作與殘聯建設,做好各級殘聯機構改革工作,鞏固、完善組織體系,提高工作效率;縣級和鄉(鎮)、街道殘聯按照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關於加強基層殘聯建設的決定》要求,完善機構,健全機制,增強活力,提高效能。
2.做好殘聯領導幹部的培養、教育、選拔工作,把各級殘聯領導班子建設成為「為公、勤政、團結、廉潔」的領導集體;重視幹部的年輕化;加速選拔優秀殘疾人進入領導班子。
3.制定實施全國殘聯繫統幹部培訓計劃,五年內分級分批對所有幹部進行較為系統的培訓,提高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造就一支熱愛殘疾人事業、恪守「人道、廉潔」職業道德、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的隊伍。加大對殘疾人幹部的培養、培訓力度,建立優秀殘疾人人才庫,選拔更多的優秀殘疾人從事殘疾人工作。
4.中國殘聯和省級殘聯要充分發揮評議委員會的監督諮詢作用。
5.加快建立、完善專門協會組織,大中城市區級以上殘聯都要建立專門協會,縣(市)殘聯從實際出發逐步建立協會組織,密切聯繫殘疾人,反映他們的需求,積極組織各種活動,活躍殘疾人生活。各級殘聯要重視專門協會工作,給予必要的經費、場所保障。
6.動員社會力量開展志願者助殘,進行需求與資源調查,在志願者和殘疾人之間牽線搭橋;宣傳、表彰志願者助殘先進事跡;逐步建立志願者助殘激勵機制。
7.在殘疾人中廣泛開展自強活動,引導廣大殘疾人樂觀進取、熱愛生活、崇尚科學、自強自立,各行各業在獎勵表彰工作中要充分考慮鑽研科技、勤勞致富、愛崗敬業等富有時代精神的優秀殘疾人代表。
8.做好信訪工作,傾聽殘疾人呼聲,維護殘疾人權益,為穩定大局服務。
9.做好殘疾人證的發放、管理工作。
10.各級政府、組織人事部門要關心殘聯幹部,重視對他們的培養教育;促進其他部門與殘聯之間的幹部交流,保持活力;表彰先進殘疾人工作者。
(十三)加大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增強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
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切實改變基層基礎設施匱乏、服務能力薄弱、殘疾人難以得到服務的狀況。
1.市、縣要積極創造條件,建設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切實為殘疾人提供服務。
2.綜合服務設施要根據殘疾人的需要,綜合利用場所,開展康復訓練、聾兒語訓、就業服務、用品用具服務及文體娛樂等活動,規範管理,辦成殘疾人之家。
3.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建設,以地方投資為主,地方政府在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立項、建設用地等方面按照有關規定給予優惠。
(十四)抓住機遇,加快西部地區殘疾人事業的發展。
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西部地區殘疾人工作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借勢發展。
1.加快西部地區殘疾人事業發展,既要有緊迫感,又要從實際出發,積極進取,量力而行,立足當前,着眼長遠,把發揚自力更生精神與爭取各方支持結合起來,紮實工作,務求實效。
2.根據西部地區廣大殘疾人的實際狀況和迫切需求,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特別要抓好關係到殘疾人基本生存的扶貧、康復、教育、就業等各項工作,加強為殘疾人提供服務的能力,力爭「十五」期間取得突破性進展。
3.加大政策支持,增加資金投入。對西部地區殘疾人工作進行分類指導,在安排中央財政補貼、殘疾人專項扶貧貸款時給予適當傾斜,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境內外的援助、支持項目,凡適合西部地區的,優先安排並在項目責任制、資金運作、監督管理等方面加強指導。
4.將殘疾人工作納入東西部地區協作與對口支援工作中。有計劃、分步驟地支持、組織東部地區殘聯選派幹部到西部地區幫助工作,西部地區殘聯輸送幹部到東部地區掛職鍛煉,開闊眼界,轉變觀念,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東部地區有條件的地方,積極向西部地區提供資金、設備等方面的支持。
(十五)建立信息網絡,為殘疾人事業提供現代化服務。
基本實現殘聯繫統辦公自動化和信息網絡化,建設公眾信息網和殘疾人事業數據庫,為殘疾人事業和殘疾人提供服務。
1.按照國家信息網絡建設的總體規劃,充分利用國家現有信息網絡資源,發展中國殘聯和省級殘聯間高速、統一、穩定的專用業務網;有條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努力將網絡向地級、縣級殘聯延伸。
2.完善中國殘聯公眾信息網,發揮中心網站宣傳、溝通、聯繫和服務的功能;省級殘聯建立公眾信息網站,為本地殘疾人提供服務。
3.以現行辦公體制為基礎,依託網絡建立中國殘聯辦公自動化系統;建立健全統計指標體系,在市和有條件的縣,運用電子方式完成統計數據的傳輸與匯總;組織開發主要業務領域數據庫。
4.建立與政府及橫向業務部門之間的網絡聯繫,通過網絡報送數據、傳輸政務信息。
5.配備熱愛殘疾人事業、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熟悉殘聯業務的專職人員;制定多層次計算機知識普及教育和培訓計劃,逐步提高殘聯繫統整體運用現代化辦公手段的能力。
(十六)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配合國家外事工作大局,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擴大我國殘疾人事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和作用。
1.加強殘疾人事業的對外宣傳,展示我國社會的文明進步和人權保障成就。
2.加強與聯合國有關機構、國際殘疾人組織和外國殘疾人組織的多邊、雙邊和地域性交流與合作,借鑑國外先進經驗,引進資金和技術。同時做好對外援助工作。
3.積極參與國際殘疾人事務,發揮中國殘聯在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特別咨商地位的作用,推動制定殘疾人權利國際公約,總結「亞太殘疾人十年」,倡導新的行動。
殘疾人事業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殘疾人事業崇高而艱巨,任重而道遠。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殘疾人工作,進一步加強領導,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改善殘疾人狀況。全社會要伸出友愛之手,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支持殘疾人事業。各級殘疾人聯合會要密切聯繫殘疾人,協助政府,依靠社會力量,認真做好殘疾人工作,為國分憂,為殘疾人解難。廣大殘疾人要熱愛生活,樂觀進取,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積極投身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
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實現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的崇高目標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