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郵政局辦公室關於組織推薦2021年度郵政行業科技英才推進計劃人選的通知

國家郵政局辦公室關於組織推薦2021年度郵政行業科技英才推進計劃人選的通知
國郵辦函〔2021〕175號
2021年5月27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
公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局,國家郵政局相關所屬單位,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綜合部:

  根據國家郵政局2021年重點工作安排和《郵政行業科技英才推進計劃管理辦法》規定,現組織開展2021年度郵政行業科技英才推進計劃人選推薦工作,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報條件

  (一)申報者必須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愛國敬業,擔當奉獻,遵紀守法,品德端正;恪守學術道德和職業道德,學風正派,誠實守信,廉潔自律。

  (二)申報者一般擁有博士學位或副高級(含)以上職稱,對做出特別突出貢獻的,學位或職稱要求可適當放寬。在郵政業科研、發展、建設、教育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主要指以下幾方面:

  1.在郵政業科研工作中,取得創新性成果,具有重大科學和實際應用價值,對推動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在郵政業建設等工作中,有重大發明創造或重大技術革新,經過實踐證明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

  3.在郵政業標準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其他專業技術工作中,取得特別優異的成績,對促進行業發展有重大貢獻;

  4.在現代郵政教育一線工作中,對郵政類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貢獻突出,在國內同行中享有較高聲譽。

  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以及郵政行業科技獎勵項目特等獎、一等獎的第一完成人,經覆核認定,可直接入選郵政行業科技英才推進計劃。

  (三)注重向基層和一線人員傾斜。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40周歲以下(1980年1月1日以後出生)青年科技人員。不直接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企事業單位領導、機關工作人員不得申報。

  二、推薦方式

  各省(區、市)郵政管理局和國家郵政局相關所屬單位、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總部分別負責本地區、本單位人選的推薦工作。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各地分公司、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全國郵政行業人才培養基地通過當地省(區、市)郵政管理局申報。

  三、推薦名額

  各單位按照推薦分配名額數量進行推薦(附件1),堅持寧缺毋濫,沒有符合條件的可以不推薦。為避免多頭、頻繁、重複評價人才,已獲得過省部級以上人才表彰獎勵或已入選推進計劃者,不得重複推薦。

  四、遴選程序

  (一)各推薦單位按照申報條件擇優遴選並公示,公示期不少於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後,報送推薦材料。

  (二)根據各推薦單位推薦情況,國家郵政局人事司組織專家(注重從熟悉行業發展、熟悉行業人才培養情況、具備較高專業技術水平的專家中遴選)進行差額評審,確定不超過50名人選。人事司會同政策法規司對專家評審結果進行預審,報國家郵政局批准後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後列入推進計劃。

  五、有關要求

  (一)各推薦單位要本着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嚴格標準、嚴格程序、嚴把質量做好推薦工作。推薦名額分配1名以上的省份和單位,需在推薦函中對所推薦人選進行排序(信息匯總表與推薦函排序一致)。

  (二)請各單位按照通知要求,儘快組織落實相關工作,指定專人負責,於5月28日前反饋負責人姓名、單位、職務、聯繫電話等信息。

  (三)報送的材料包括:

  1.推薦函。內容包括推薦對象產生程序、公示情況及結果,推薦單位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2.《郵政行業科技英才推進計劃推薦表》3份(附件2,需有2寸免冠近照);

  3.具有代表性的論文、著作或研究報告、科技成果簡介(重點體現近5年的科研成果);

  4.學歷、學位、職稱證書(複印件1份);

  5.重要獎勵證書(複印件1份)和有關證明;

  6.推薦人選所在單位紀檢監察部門廉政意見。

  以上材料均需蓋章,並提供紙質材料和對應電子版格式(除推薦表為Word格式外,其他材料蓋章後分別掃描成PDF格式)。電子版材料以郵件方式報送,郵件主題標明「推薦單位名稱+科技英才推進計劃」。以上紙質和電子材料請於6月20日前反饋國家郵政局。

  (四)聯繫方式:

  國家郵政局人事司:010-88323129。

  委託國家郵政局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受理材料:010-69943713、010-69943778;電子郵箱:zyjdzxjs@126.com;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掛甲屯5號職鑒中心。

  附件:1.2021年度郵政行業科技英才推進計劃推薦名額分配表

     2.郵政行業科技英才推進計劃推薦表

國家郵政局辦公室

2021年5月21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