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土亭先生遺事
卷下
作者:李之菡
1720年

遺事

編輯

萬曆元年癸酉五月。宣祖朝命薦卓行之士。吏曹以先生氣度異常。孝友出人擧之。少時葬親海曲。潮水漸近。度於千百年後。水必囓墓。欲防築以禦水。殖穀鳩財。用力甚勤。人多譏其不自量。先生曰。人力之至不至。我當勉之。事之成不成。在天焉。爲人子者。豈可安於力不足而不防後患乎。海口廣闊。功竟不就。而先生之誠則未止也。天資寡慾。於名利聲色。淡如也。有時戱語不莊。人不能測其蘊也。出石潭日記

今上朝擢用人材。如趙穆,李之菡,成渾,崔永慶,鄭逑,金千鎰,柳夢井,柳夢鶴,金沔等。以學行相繼。超敍六品職。出參判李廷馨東閣雜記

萬曆二年甲戌八月。先生以抱川縣監。棄官歸。先生憂抱川穀少。無以活民。請折受魚梁。捉魚貿穀。以助邑用。朝廷不從之。先生初無久於作邑之計。只游戱耳。旋棄官。出石潭日記

萬曆戊寅三月。先生見栗谷。名士多會之。先生顧左右大言曰。聖賢所爲。頗作後弊。栗谷笑曰。有何奇談。乃至於此。願尊丈作一書。以配莊子。先生笑曰。孔子稱疾不見儒悲。孟子稱疾不就齊王之召。故後世之士。多以無疾稱有疾。夫稱疾欺人。乃人家怠奴懶慵之所爲。而爲士者忍爲之。乃托於孔孟之跡。豈非聖賢所爲。作後日之弊乎。一座皆笑。時栗谷辭疾將免大諫。故先生云然。又曰。去年妖星。吾則以爲瑞星。栗谷曰何謂耶。先生曰。人心世道。極其潰裂。將生大變。而自星現之後。上下恐懼。人心稍變。僅得不生大變。豈非瑞星乎。先生又語諸名士曰。當今世道。如人元氣已敗。無下手救藥之路。只有一奇策。可救危亡之勢。座客請問奇策。先生曰。今世必不用此策。何以言爲。固靳不言。座客請問甚切。良久。先生乃曰。今日叔獻栗谷字留朝。則雖不能大有所爲。必不至於危亡。此乃奇策也。此外更有何策乎。楚漢相距。以得韓信爲奇策。關中初定。以任蕭何爲奇策。豈於得蕭何,韓信之後。更說他策乎。一座皆笑之。先生之言。雖似詼諧。而識者以爲的論。出石潭日記

四月。栗谷還歸鄕里。先生責栗谷曰。君何忍退去乎。栗谷曰。我果非耶。先生曰。譬如親病極重。死在朝夕。而爲子者。奉藥以進。則病親極怒。或以藥椀擲於地。有時擲於面。傷其鼻目。則爲子者其可退去乎。其可涕泣懇勸。愈怒而愈進乎。以此可知君之是非矣。栗谷曰。譬喩則甚切矣。但君臣父子。無乃有間乎。若如吾丈之言。則人臣寧有可去之義乎。出石潭日記

先生布衣草鞋篛笠。負褚而行。或遨遊搢紳間。傍若無人。於諸家雜術無不通。乘一葉扁舟。四隅繫大瓢。三入濟州。無風波之患。手自爲商賈。以敎民赤手營生業。數年內。積穀數萬。盡散之貧民。揮袂而去。入海種瓠。結子數萬。剖而爲瓢。鬻穀幾千石。運之京江之麻浦。募江村人。積土汚塗中。高幾尺。築土室。名曰土亭。夜宿室下。晝升屋上。居之未幾。棄之而歸。其父母之葬也。相葬山。子孫當出兩相。而其季子不吉雲。季子卽其身也。先生強之。自當其災。後山海山甫。官至一品。而先生之子孫夭而不顯。先是思亭之蕃號謂土亭曰。此山右邊不足。而汝當其災。是可欠也。先生曰。吾之子孫。近雖零替。至五六代後則必爲衆多。而亦不無顯榮之應矣。先生嘗爲抱川縣監。以布衣草鞋布笠上官。官人進饌。熟視而不下著曰。無所食。吏人跪於庭曰。邑無土産。盤無異味。請改之。俄而盛陳嘉羞而進。又熟視之曰。無所食。吏人震恐請罪。先生曰。我國之民生困苦。皆坐食飮之無節。吾惡夫食者之用盤。命下吏雜五穀。炊飯一器。黑菜羹一器。盛之笠帽匣進之。翌日。邑中品官來謁。爲作乾菜粥勸之。品官低冠擧匙。乍食乍吐。先生食之盡。未久去官而歸。邑民攔道留之不得。出或人記事

先生哀流民獘衣乞食。爲作巨室以館之。誨之以手業。於士農工賈。無不面喩耳提。各周其衣食。而其中最無能者。與之禾藁。使作芒鞋。親董其役。一日能成十對。販之市。一日之工。無不辦斗米。推其剩以成衣。數月之間。衣食俱足。而不勝其苦。多有不告而遁者。以此觀之。蓋見生民因惰而飢。雖疲癃百無一能。而未有不自爲芒鞋者。先生之示民近效妙矣哉。出或人記事

丙子冬。白沙李相國恆福。與韓西平俊謙。中司馬初試。出江舍。讀書著文。欲赴會試。時先生來麻浦過冬。余與益之。俊謙字朝夕往來講話。一日問於先生曰。公見高人逸士耶。先生曰。我嘗遊外方。多所見知。而最高者二人。次者一人。余問之則。雲其一人常在海上。捕魚爲業。始見於忠淸海上。後十餘年。再見於全羅海上。居無定所。以舟爲家。只有一妻一女。不用大舟。只用中船。獵魚之暇。時或運穀受價資生。其船可容三百石。而常不過二百石。卽止不載。以其載輕則操運便。而無任重之患也。不以受價廉厚爲意。嘗邀我遠漁。遂從之。乘小船信帆而往。則若出天外。殆非衆漁所能到。其操柁捩棹。絶非衆漁所能及。捕魚而灸之。烹熟之法。極其滋味。又非凡人所及。嘗出外。其妻偶往隣家。獨其女在。有人來買魚。受其重價。比市直倍之。其妻歸。女詑以能受重價。則妻驚曰。此魚市直若干。而倍受之。爾父聞之必怒。急使追之。減其半價而還之。此亦可見其一端。我極知其異人。故爲留待而欲見矣。一日暮乘舟而來。謂其家人曰。余仰觀天文。眀日卽冬至節也。作豆粥。雲我要見。與語則日月星辰之推遷變易。至格物致知之理。無不燭照。而至問治國之道。則笑而不答曰。客何多事耶。勤問其姓名則亦不言。而他日又來訪則業已移去。蓋必知我復來故也。其一曰。徐致武。隱遯自樂。僅識字。嘗有人授靑丘風雅。致武受之。來請學於我。我乃敎之。終日讀不懈。暇則必汲水取薪。以供家役。我乃止之。則致武曰。其人授之以書。欲其讀之也。我若不讀。初不受之。今旣受之。則不可虛人之賜。故如是勤讀。旣受學於公。有師生之分。讀書之暇。不宜閑遊。宜供師家之役。以盡弟子之職。年近六十。受學將一年。終始不怠。其次徐起。其爲人。比之於此二人則萬萬不及。然頗能文。恬靜自守。決非俗子之流雲。出白沙李相國所記

先生嘗自漢挐山。仍往海南李潑家。主人尊待之。慮其跋涉海程。累日飢困。卽以數斗之飯進之。公盥手。不用匙著。如拳作丸。左右手。或飯或饌。須臾食之。旣矣。夜闌後。主人勸入房中。衾裯俱是彩段。欲與陪寢。先生喩其獨宿自便。再三牢拒。不得已辭出。先生遺矢狼藉於衾裯。不辭而去。因向全羅左水營。守關者察公之行色。冬節只着單衣跣足。別無凜凜之色。着蔽陽子。曳草履。而辭無卑屈。疑怪殊常。密告於節度李公。節度卽出大門。而延待之極尊。留邸十餘日。其時陪通引金姓者。兒名順從容貌如玉。資質穎悟。讀書晝夜不倦。公愛之。圖削官案本役。而率來於保寧。敎誨未久。遂參於司馬。公卽以相當門族壻娶。造家於結城。生長三女。因爲士夫家。公培養人物類如此。先生常自保寧上京。朝進斗米之飯。別無裹糧。而步行一二日。輒到京。小無困憊之色。先生常攜竹杖。行路而睡。困則兩手據扙。鞠躬而低頭兩足分踏。定立而閉目。則鼻息如雷。雖牛馬觸之。反以退卻。公則凝然山峙。終無動撓驚覺矣。十月風浪。津船敗沒。公游入水中。兩手各挽曳漂人。更入水底。拯救垂死之人。以方藥救活。故終無殞命者。出或人記事

重峯趙先生。博古通今。眀決善斷。而天資撲厚。不事外飾。故世無知者。其知之者。亦不過以伏節死義許之而已。至論一世人材。則不及於先生。蓋疑先生才短而不適於用。雖諸老先生。亦以爲然。惟土亭先生知之。土亭。卽重峯之所尊師也。土亭嘗與人語。人問土亭曰。今世草野間。亦有人材乎。土亭曰。不知也。雖然。吾黨有趙汝式者。安貧樂道。擺脫名利。愛君憂國。出於至誠。求之古人。實罕其儔。吾意以爲可用之才。此外無他知也。人曰。所謂人材者。當大事。能辦得之謂也。趙公之伏節死義。人皆知之。至論其人材適用。則恐不足以當之也。先生曰。自古能當大事者。恆出於安貧樂道。愛君憂國之人。趙君爲人。固非如君輩所能識。世皆以此人爲迂闊無能。衆口一談。若聞吾言。必大笑之。君但自知而已。愼勿傳說。他日當知吾言之不妄。出安邦俊所記

重峯趙先生曰。臣所師事者三人。李之菡,李珥,成渾也。右三人者。學問所就。雖各不同。其淸心寡慾。至行範世則同。又曰。李之菡有言曰。東民幸有生理。主上好善。相淳淸白。阿大夫求譽之賂。不敢到京師。仕途之淸。是蓋民蘇之日也。及乎浮議崢嶸。台躔屢搖。李之菡又嘆曰。東國藎臣。只有朴淳。而亦不使安於朝廷。淳若去國。則朝廷危矣。至於今日。其言大驗。又曰。李之菡淸白。千古無匹。又曰。我朝祖宗以來。嘉奬吉再。追爵鄭夢周曁乎聖眀。追諡金宏弼,鄭汝昌,趙光祖,李彥迪。其於徐敬德,曹植,成運,朴薰。莫不致祭而嘉奬。所以激勵儒林者至矣。獨於李之菡高世之行。未有所及。僻縣蒙士何以奬進。之菡爲人。天質奇偉。孝友絶倫。聞兄之蕃病在洛中。步自保寧。不憚其勞。謂兄有師道。服其喪三年。樂善好義。出於天性。聞有一行者。則輕千里而見之。安命世之死。追悼平生。曹植隱淪。神交篤好。成渾,李珥。最所敬重。鄭澈強直。雅言稱之。尤好奬誨後生。李山甫之孝友忠信。朴春茂之恬靜有守。俱有所自。如徐起下賤之人。貧不力學。不愛其財。資以成就。晩應徵辟。出宰二縣。薄奉厚下。祛獘賑窮。皆立宏遠之規。束姦御吏。不惡而嚴。一境稱其神眀。常懼一物失所。志伊尹之所志也。不以一毫自浼。實東方之伯夷也。又於縣學。欲兼文武之才。以備邦國之用。謨猷材調。隱然有孔孟之風度。不幸病死。牙山之民。無少長。如喪父母。攔街號哭。爭奠鷄酒。其佯狂自晦。所以避禍。而見試於眀時。非全遯世也。若依曹植,朴薰例。贈爵賜諡。以敦薄俗。以立懦夫。則人知實行之爲可尙。觀瞻感化。不自知其日進。事親從兄。必有可觀。而亦可推以事君矣。出重峯疏

先生爲學。嘗以主敬窮理爲主。嘗曰。聖可學而能。惟患暴棄不爲耳。先生誨子姪最戒女色。此而不嚴。餘無足觀。先生自少寡慾。於物無吝滯。稟氣異常。能忍寒暑飢渴。或冬月。赤身坐烈風。或十日絶飮食不病。天性孝友。與兄弟通有無。不私其有。輕財好施。能救人之急。其於世上芬華聲色。澹然無所好。性喜乘舟。泛海涉危而不驚。一日飄然入濟州。州牧聞其名。迎致入館。擇美妓薦枕。指倉穀謂妓曰。爾若得幸於李君。當賞一庫。妓異其爲人。必欲亂之。乘夜納媚。無所不至。竟不被汚。州牧益敬重焉。少不學。旣長。其兄之蕃勸之讀書。乃發憤勤學。至忘寢食。不久能通文義。不事科擧。喜不羈自放。與栗谷相知甚熟。栗谷勸從事性理之學。先生曰。我多慾。未能也。栗谷曰。聲利芬華。皆非吾丈所屑也。有何慾可妨學問乎。先生曰。豈必名利聲色爲慾乎。心之所向。非天理則皆人慾也。吾喜自放。而不能束以繩墨。豈非物慾乎。其兄之蕃歿。先生哀痛如考喪。期年盡後。又心喪期年。或以過禮爲疑。先生曰。兄是我師。我爲師心喪三年耳。萬曆六年戊寅。拜牙山縣監。所親勸赴任。先生忽然赴邑。問民疾苦。有以魚池爲苦。蓋邑有養魚池。使民輪回捉魚以納。民甚苦之。先生乃塞其池。永絶後患。凡出令。皆以愛民爲主。發奸如神。雖老吏有罪。則責之曰。爾雖老。心則兒也。命去冠。辮白髮爲童。使持硯陪案前。老吏慚愧甚苦。未幾。遽嬰痢疾而卒。年六十二。邑人悲悼。如親戚。金繼輝問珥曰。馨仲何如人。或比於諸葛亮何如。珥曰。土亭非適用之材。豈可比於諸葛亮乎。比之於物則是奇花異草珍禽怪石。非布帛菽粟也。先生聞之。笑曰。我雖非菽粟。亦是橡栗之類。豈是全無用處乎。蓋先生性不耐久。作事且好奇。非循常成事者。故珥語云然。出石潭日記

先生聰眀計慮。超越近古。泛濫諸家。不事雕蟲。天文地理,醫藥卜筮,律呂筭數,知音觀形察色,神方秘訣之流。無不通曉。上無所授。下無所傳。先生身長逾於平人。骨格健壯。面黑圓豐。足長盈尺。眼彩動人。聲音雄琅而。罕其言語。氣宇堂堂。威風凜凜。常着蔽陽子草履。一生徒步。周流四方。以訪名山大川。兼察風俗之如何。人物之多寡。其間奇異之事。流播而不敢強記焉。出或人記事

先生着蔽陽子。服麤布衣。徒步而求見曹南溟。侍者入告。南溟卽下階迎入。待之甚敬。先生曰。何知非野人樵夫。而迎接至此耶。南溟曰。子之風骨。吾豈不知乎。先生自言性能耐寒耐飢。或寄宿巖石之間。數日不食。別無他恙。南溟戱之曰。稟氣如此。何不學仙。先生斂容曰。先生何輕人若是。南溟笑而謝之。有一善觀象者。一日晨叩先生之門曰。邇來少微星精薄已久。去夜星忽沈精。於君有災。故特來爲問耳。先生曰。噫。吾何敢當是應。必於南溟曹處士有災也。未幾。南溟亦卒。出南溟師友錄

重峯聞先生隱居海隅。倘佯不仕。乃脩束脩之禮而受學。先生叩其學。大驚曰。君之德器。非吾可敎之人也。吾黨中有李叔獻,成浩原,宋雲長三人。此皆學問高眀。至行範世。吾從子李山甫吾門生徐起。此皆忠信可杖。誠通金石。若與此五人者。長爲師友。則不患不到聖賢地位矣。重峯自是師事牛栗。而於龜靑必拜之。與鳴谷交契甚厚。

重峯香疏見罷之後。與先生約會於扶餘江寺。同訪孤靑於頭流山。從容講論而還。是行也。行過連山。先生促鞭疾馳。重峯訊其由。先生指村中一家曰。此乃金鎧之家也。想其害正人之狀。不覺馳過也。時先生門生柳復興從行。先生謂柳曰。君輩因吾而得見今世之一等人物。豈非幸歟。

重峯爲通津縣監。先生乘舟來訪。因言民心之頑悍。從容數日而還。

重峯徒配富平。丁判書公憂。先生來吊。時有亘天之長星。重峯問吉凶之應。先生答曰。長遲短速。此星當在十五年後流血千里之應。十五年前。公若多讀古人書。勸人主以消災滅殃之德。則庶幾凶變爲吉。民受其澤矣。又曰近觀尹子仰月汀所撰圃隱遺像。恰似吾友。爲人臣子之忠孝。若如圃隱則死無憾矣。但吾友窮無奉養之資。是可慮也云云。出重峯子完堵所記

先生少時。聞徐花潭之賢。負笈於松都。晝則受業於花潭。夜則休息於舍館。舍主之妻。年少且美色。而其夫卽行貨者。一日其妻勸其夫出商。其夫治任而出行。未幾忽生疑訝之心。乘夜潛還。匿形闚觀。則其妻果入於先生之寢。嬌態淫容。不可盡狀。先生起寢而坐。正依冠肅顔色。備陳人倫之重。男女之別。循循反覆。誨之責之。其女始焉笑之。中焉愧之。末乃涕泣之。其夫急告於花潭曰。家有如此之事。極其奇異。獨觀可惜。故敢來告之耳。花潭出而瞷之。果如其言。花潭卽入握手曰。君之學業。非吾所可敎。願歸去焉。出朴玄石師友錄

李先生某。韓山人。稼牧之後。道號土亭。稟受上品。淸眀在躬。雖不屑屑於規度上。而自能優造深妙之域。見人聲色。徑知吉凶。臨事處危。見於未形。學問淵博。亦不講論。不事科擧。不慕榮利。其天顯李判事之蕃公之內子。嘗有彌月之慶。有一相者問於土亭曰。公伯氏室。迫坐草之期。抑有弄璋之喜耶。公曰。昨日果得男子。是一國之相。人問何以知之。曰。聞其啼聲而知之。其男。卽鵝相也。又尹上舍浚。一時有能詩聲。尹送其詩。質於判事。判事極口贊之。公曰。凶終人之詩。兄何譽之過乎。判事公責之曰。年少有前程之人。汝何發言之妄耶。公笑曰。後日當驗吾言耳。己酉之禍。果肆於鐵市。甲戌年間。來寓南小門洞人家。余往拜之。適飮朝酒。紅潮登頰。手擡鬂邊而言曰。此病知所從來。但甚苦耳。又言人言中庸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爲天也。嗚呼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爲文也。純亦不已。集註曰。天道不已。文王純於天道。亦不已。純則無已無雜。不已則無間斷先後。此說似未盡。蓋子思兩引詩而釋天與文之所以爲天爲文。合而斷之曰。所謂純。卽所謂不已也雲。此雖託於他人。而其自得見之辭也。自保寧上京。不齎糧。深冬臥雪不爲寒。其季子山輝亦知音。一日有人來。乞陳玄於公。公彈琴。山輝持墨而出。一日又彈琴。志在魯仲連。山輝曰。大人其思仲連乎。公在牙山遘厲。常嘔吐。手擊銅匜。令山輝聽之。山輝詭曰。其聲甚和。大人必獲安平矣。出門外。頓足搥胸。呑聲痛泣。公果不起。吁。此父子可謂曠世奇士矣。出苔泉記

鄭北窓,李土亭。皆以異人見稱。而觀其平生行跡。實是篤於人倫之人也。

淸江淸兮白鷗邊。白鷗白兮淸江邊。淸江不厭白鷗白。白鷗長在淸江邊。先生騎牛過洛東江。於時嶺伯適與亞使。船遊江中。見其騎牛。使人招來。觀其容貌。心甚異之。問之曰。若能詩乎。曰粗識文字。嶺伯以三邊字韻呼。先生卽口呼此詩云。而此說錄於商州尹姓士人雜記中。未詳其是否。故於末端。附錄之耳。

萬曆六年戊寅。政院及經筵官洪迪。請贈爵。三公啓曰。李之菡世之人豪依金範例施行。時以國家多事未遑。出政院日記

先生。生於正德十二年丁丑九月二十日。卒於萬曆六年戊寅七月十七日。墓在保寧縣西高巒麓先壠右邊。土亭址。今在麻浦。書院。在保寧縣東靑蘿洞。上之十一年乙丑。因湖西章甫進士崔文海等上章。丙寅三月。賜額號花巖。

附錄

編輯

先生見示所著寡慾論。且戒酒。邀以一言。敢述鄙懷。

編輯

混然明命本無私。形氣於人有梏之。慾到寡時方得力。心才放後便成危。狂瀾止水非他物。悍馬銛鎽未易持。最是性偏難克處。一言終不負嚴規。

高霽峯

丙子冬。先生自保寧。挐舟到順天。舍舟徒步。歷訪鄭松江棲霞樓。遂登瑞石。留證心寺者凡六日。自證心。過余雪竹窩。劇談竟夜。翌日余請齋號。先生命以不已。蓋取諸天命不已之義。而以賤名帶命字故也。方欲請先生銘。而先生行矣。又得短律一篇。奉呈先生行軒。

編輯

英耋應匡世。丹崖異宋纖。徒聞入於海。不見擧於鹽。已脫簪纓累。寧遭物色嫌。南天雲霧裡。空復小微占。

前人

過安眠島憶土亭先生。

編輯

安眠西望隔重丘。卻憶先生雙涕流。自是分眀安史筆。如何千古作爲讐。

趙重峯

保寧途中。憶土亭先生。

編輯

碩人千里昔同遊。期我終身少過尤。今日重來思不見。可憐誰進濟民謀。

前人

書院營建通文竝享鳴谷先生

編輯

有土亭李先生。實一世之偉人也。識見高邁。貫徹天人。深晦遠引。若出範外。而夷考其行。允踏規矩。其從子鳴谷先生。承訓土亭。專力經籍。德全行備。表裡醇粹。平生處心接物。一出於誠實無僞。親疏老少。賢愚貴賤。莫不均歡。同得於深仁宏量之中。而臨利害秉大義。則儼然有不可奪者。設使遊於聖人之門。其事親竭力。事君致其身者。則子夏必不曰未學。而所謂寄百里之命。託六尺之孤者。亦可以無愧矣。噫。玆兩賢歿已久矣。而其遺風餘澤。入人者深。有所不可泯者。鄕先生歿。而可祭於社者。實非斯人歟。實非斯人歟。肆我一二小子。圖建祠宇。因爲有志者。考德講學之所。而綿力將無以集事。用是爲懼也。古之人。或有曠百世。隔千里相感者。矧我兩湖諸友於兩賢。地相近也。生亦同時。或必有見而知者。聞風而慕者。其與曠百世隔千里者。所感淺深。當何如。出財力。助斯後。想有不謀而同者。

鄭守夢

春秋祭享祝辭

編輯

至行高識。三代人物。覿德心醉聞風亦立。

前人

書院賜額祭文

編輯

上之十二年歲次丙寅三月乙卯朔十八日壬申。國王。遣臣禮曹佐郞李菂。諭祭於故縣監李之菡,忠簡公李山甫之靈。

明宣在宥。休氣鴻厖。慶雲慶星。不專厥祥。宜鍾於人。爲國之光。矯矯名賢。在下瑞世。蘊德揭高。不夷不惠。奇偉超卓。三代人物。志氣如神。氷壺秋月。豈專稟懿。寔由探道。主敬爲本。反躬允蹈。智周萬變。行貫神明。切磨鴻儒。如邵於程。旣究道竗。旁通俱詣。時出緖餘。游戱經濟。淸質濁文。其跡恢奇。或乖常軌。足驗猷爲。剡薦屢登。郡紱超授。百里衽席。民曰父母。世際熙隆。羣彥揚庭。詭時不逢。獨抱幽貞。天脫馽羈。沖然眞則。甕盎乾坤。粃糠萬物。風行雲斂。不可名稱。龍游鳳矯。孰能笯䉕。亦越忠簡。出其家庭。不失孩心。和厚淵宏。早襲訓誨。禔身篤學。秉善無惡。竊脂不穀。雖在孔門。忠信無怍。羽儀登朝。進塗大啓。正色曠度。和毅交劑。薰善者興。覿德者服。雖其噎媢。莫或瑕謫。惟時文成。追被謠諑。抗辭前席。痛白其誣。天聽渙納。士林有扶。逮遘播越。益篤毗翼。進擢冢宰。恩顧日渥。忠義奮發。有國無身。慷慨雪涕。感動華人。中興之業。與有其功。奔走積瘁。卒以忠終。一門之內。幷時鴻哲。予每起嚮。緬懷風烈。睠彼湖邑。桑榟之鄕。儒紳興慕。刱祠妥靈。竝座合享。奕世有偉。有儼芬苾。今累十禩。玆因申籲。寵頒華額。遠賜禮酹。敷予忱愊。

知製敎徐宗泰製進

祭土亭先生文

編輯

木列榛榛。間挺大椿。草生離離。或穎靈芝。先生之降。實鍾秀氣。水月情懷。大羹腸胃。忠信感物。孝友通神。外諧內明。游戱風塵。土木形骸。泥塗軒冕。遇事沛然。坂上丸轉。得失榮辱。沸湯沃雪。聲色臭味。竊脂喙粟。五車何用。手持寸鐵。知我雖希。積德必發。王曰汝諧。出宰百里。兒民奴吏。咸戴樂只。雲胡一夜。月犯小微。椿折芝凋。天日無暉。嗚呼先生。而止於斯。盛大沖氣。悠散何之。餘生雖後。早蒙不遺。肝膽相照。廓無屛障。先生戒余。毋缺人望。余獻先生。少收天放。相規以善。冀獲晩功。今玆已矣。激余悲衷。殯不躬臨。葬不執紼。南天杳冥。風雨蕭瑟。緘辭寫哀。遙奠菲薄。有感必應。庶幾歆格。

李栗谷

祭土亭先生文

編輯

維萬曆八年歲次庚辰閏四月己亥朔十三日辛亥。後學銀川趙憲。敢昭告於土亭李先生之靈。嗚呼。先生之存也。國有所倚。民有所依。道有所託。士有所歸。今先生之死也。國無三綱之楝。民失四乳之望。斯道爲之寂寥。後學無所嚮往。若某之愚。則有疑吝兮。於何仰質。而有罪過兮。孰爲俯誡。然則先生之逝。曷爲而不使某失聲而痛哭。號天而隕涕也哉。嗚呼。先生之生。信乎命世。資稟旣異。完養以預。硏窮經學。不達不措。聰明絶人。功有倍做。造詣旣深。道由我躬。聖賢格言。皆在胸中。曾遊京洛。諧伯翺翔。遭時孔艱。我友雲亡。見幾斯作。高遯江海。伊耕傳築。屢空不悔。惟孝與友。盡其誠赤。爲親營壙。躬負土石。千秋萬歲。惟恐潮破。築堤之謀。匪爲殖貨。人雖有言。仁者之過。聞伯有病。千里不遠。要以便省。屢遷屢困。蘇殘抱川。匪爲榮願。服喪如師。三年糲飯。仲氏早逝。抱屍慟哭。撫孤慇斯。敎養式穀。哀切嫂喪。猶子疾篤。冒病勤恤。垂死乃復。聞人有善。奔見如渴。遇人之乏。分賑乃豁。克己好義。在邦必達。屢辭徵召。匪爲高激。朝廷或爽。憂形於色。王有德言。喜動於顔。晩赴牙山。要濟民難。單車屛從。無遠不到。講究獘瘼。政先無告。江魚永活。矧爾赤子。猾吏斂手。永絶奸究。曾未數月。遠邇心服。如獲展蘊。民竝受福。如何一疾。齎志而歿。巷哭相聞。人怨亟奪。丐婦思奠。轝夫遠引。天長地久。遺愛難泯。嗚呼先生。其止於此乎。某以愚蒙。晩拜巢湖。奬勵勤止。不憚屢枉。安眠尋勝。頭流遠訪。奉攜偕行。卽事眀理。動靜雲爲。莫非敎示。慨我頑鈍。十年猶初。分牧通津。慮短才疏。扁舟來泊。提誨千般。往拜江臺。嘆民之頑。如不投簪。巨禍必臻。未幾果然。先見如神。在謫遭喪。悲悼空山。匹馬遠顧。涕泣澘澘。保身之方。終孝之理。據禮勤曉。俾終不毀。寧知是日。終天永訣。緬懷德容。南望慟絶。經世之志。嗚呼已矣。育英之計。永不可冀。仁者必壽。胡爲止此。位不滿德。天不可恃。仁者有後。賢子曷喪。養虎傷孝。天不可諒。嗚呼哀哉。時歟命歟。顧瞻四方。誰復愛余。跋涉雖勤。難聞至言。徘徊墓下。宿草纏根。儀形永隔。慟慕難支。慟慕兮無如之何。掇荒詞而永辭。聊鄭鷄酒。薦我微誠。嗚呼先生。鑑我衷情。

趙重峯

墓碣銘竝序

編輯

叔父諱之菡。字馨仲。以所居屋築以土。平其上爲亭。故自號土亭。卽吾先人季也。少孤。從吾先人學。及長。壻毛山守呈琅。醮之翌日。出而暮返。家人覺而新袍亡。問之則過弘濟橋。見丐兒凍冷。割而分之。衣三兒矣。聞者異之。平居。罕讀書。開巷必竟晷達夜。旋出廣陵村莊。送奚取燈膏。毛山止之曰。郞嗜書過。恐傷也。乃腰斧入山中。斫松明。燎於堂堗。煙漲火熱。人爭避。公獨端坐不倦者。歲餘矣。經傳子集百氏之書。無不貫穿涉獵。旣而下筆爲文詞。如水湧山出。若將爲擧子之業。見隣有以新恩應榜。設宴戱者。心賤之。遂已之。後雖入塲。輒不製。製不呈。人有詰其故。曰。人各有所好。我自樂此。欲休而不得也。蓋嘲笑之也。一日謂吾先人曰。我觀婦門。無吉氣。不去。禍將及已。挈妻子而西。翌年禍作。旣歸。以先壠濱海。恐歲遠爲潮水囓。將築堤。非累千穀不可。仍取辦於漁鹽商賈之場。靡所不爲也。然有得或焚之。或積如丘山。而妻子有餓色。善操舟。履大洋。如平地。凡國內山川。無遠不適。無險不涉。或累閱寒暑。不知所之也。平生篤於友愛。自非遠離。未嘗一日異處。祭祀極其誠。不盡依文公家禮。而事先如事生。接人則陽春藹然。處己則千仞壁立。恆居誨子姪。最戒女色。常曰此而不嚴。餘無足觀也。尤用力於克己上。其忍飢也。浹旬不火食。其忍渴也。盛夏不飮水。其忍勞也。徒步足重繭。猶韜晦混俗。不露圭角。故人莫知所以然。而往往爲駭人異俗之擧。又不一而足。如着蔽陽麤葛。木履木鞍。入官府城市人無不指笑。尙自如也。爲學。常以主敬窮理。踐履篤實爲先。常曰聖可學而能。唯患暴棄不爲耳。其於論義理卞是非也。光明俊偉。通暢發越。引物連類。毫分縷析。使人人聳聽歆服。而昏者明。惑者解。醉者醒。其惠及後學。亦多矣。才足以匡時。而世莫試。行足以範俗。而世莫表。知足以燭微。而世莫識。量足以容衆。而世莫測。德足以鎭物。而世莫尊。徒見其外。而或以爲高人逸士。或以爲卓犖不羈。此豈足以知吾叔父。而於叔父。何與哉。嘗曰。得百里之邑而爲之。貧可富。薄可敦。亂可理。足以爲保障。末年一出。意蓋在此。而不幸以疾卒於官。其天也歟。數也歟。壽六十二。葬於先祖父墓右。有男四人。皆夭。孫曰據仁。生子曰述。不肖無狀。未嘗負笈從師。學於家庭。雖未有薰陶成就之效。而其所以維持門戶。不至陷於罪惡者。皆叔父之賜也。涕泣而爲之銘。銘曰。

噫。天之生。不偶耶。其偶爾耶。偶則無奈。不偶則胡寧已耶。達固非願窮自樂。謂聖可學己能克。似傲而恭。若和而方。怳惚左右。人莫能量。晩一起。爲小施。亦不終。天乎可悲。

家姪山海

乙酉六月日。判尹閔鎭厚所啓。故縣監李之菡。卽宣廟朝聞人也。先正臣趙憲疏中。與先正臣李珥成渾竝陳。以爲三人學問。所就雖不同。其淸心寡慾。至行範世則同。且擧從祀諸先賢褒奬之例。請贈爵賜諡。以敦薄俗。以立懦夫雲。萬曆戊寅年。政院及經筵官洪迪亦請贈爵。三公啓請施行。而其時國家多事未遑雲者。見於先輩著錄矣如此之人。尙未褒贈。實是聖朝欠典。下詢大臣而處之何如。

上曰右。相之意如何。右相李濡曰。如此之人。以其無建白者。而褒贈之典。闕而未擧。今若許令施行。則豈不有光於聖朝乎。判尹閔鎭厚曰。李之菡官止縣監。而實是高世之人。其奇異之蹟。至今多有流傳矣。且以趙憲之賢。平生小許可。而其所稱道。至於如此。亦可知其爲名賢。豈可無褒贈之擧乎。

上曰。分付該曹。擧行可也。

癸巳五月二十三日。引見時。禮曹判曹金宇杭所啓。故縣監李之菡。卽宣廟朝名臣也。先正臣趙憲疏中。與先正臣李珥成渾竝稱。以爲三人學問。所就雖不同。其淸心寡慾。至行範世則同。且擧從祀諸賢褒奬之例。請贈爵賜諡。以敦薄俗。以立懦夫雲。以趙憲之賢。平生小許可。而其所稱道至於如此。可知其爲名賢矣。乙酉年判尹閔鎭厚。陳請褒贈於筵中。自

上下詢大臣。大臣亦請施行。有分付該曹之敎雲。李之菡是間世之士。不可贈爵而止。似當特施易名之典。更爲下詢大臣而處之何如。

上曰。此言何如。領相李濡曰。禮判所達。是也。李之菡實間世之才。先輩之所推許不泛。如此之人。尙闕褒贈之典。誠爲欠事。特許贈爵贈諡。似爲得宜矣。左相▣▣▣曰。李之菡明宣間名人也。非但趙憲之言。先正莫不推許。士林至今有重名。曾前有贈職之敎。而該曹尙不擧行。誠爲欠典。如此之人。不可贈職而止。特施易名之典宜矣。

上曰。特爲贈諡可也。

土亭遺稿附錄諡狀

編輯

贈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知義禁府事,五衛都摠府都摠管,成均館祭酒,世子侍講院贊善,行宣務郞,牙山縣監李公諡狀。

編輯

先生諱之菡。字馨仲。自號土亭。以所居屋。土築爲亭也。韓山李氏。代有聞人。至稼亭諡文孝公諱穀。牧隱諡文靖公諱穡。父子仕麗朝。有大名。稼亭寔先生七代祖也。文靖生諱種善。入本朝。官至左贊成。諡良景。性至孝。遺址有旌表碑。贊成生諱季甸。府院君。贈領議政。諡文烈。文烈生諱堣。大司成。贈參判。參判生諱長潤。縣監。贈判書。判書生諱穉。縣令。贈左贊成。卽先生考也。以正德十二年丁丑九月二十日。生先生。生有異質。神氣淸爽。聲音弘亮。見者奇之。少孤從其伯省庵公學。及長。贅於毛山守呈琅之門。醮之翌日。出而暮還。家人見其新袍亡。問之則見丐兒寒。割而與之衣三兒。袍卽盡矣。平居讀書。竟晷達夜。出廣陵村莊。送奚取燈膏。毛山止之曰。郞嗜書過。恐傷也。乃腰斧入山中。斫松燎於堂。煙漲火熱。人爭避。先生端坐不倦者歲餘。羣聖人書。百家之文。無不貫穿。下筆爲文章。水湧山出。若將爲擧子業。隣有聞喜設筵戱者。見而心賤之。後雖入科場。輒不製。製又不呈。人問之則。曰人各有所好。我自樂此。一日謂省庵公曰。吾觀婦門無吉氣。不去。禍將及。挈妻子。寓居保寧。眀年婦家果遘禍。其父母之葬也。相其地。當出兩相。而不利季子云。先生乃以季強之。自當其災。後兄子鵝溪山海忠簡公山甫。官至一品。先生之嗣。夭而不顯。先生常曰。吾子孫今雖零替。後必衆多。有顯者矣。以丘墓濱海。恐歲遠爲潮水囓。將築堤。非累鉅萬不可。仍自販於魚鹽商賈之間。靡所不爲。事未成而心不已。篤於誠孝類此。後歲大歉。慨然欲拯濟萬人。懋遷有無。積粟如山。盡散貧民。妻子有飢色。嘗作廣室。置寒乞人。敎之以手業。各周其衣食。最下無能者。與之藁。使作芒鞋。一日之工。無不辦斗米。與伯仲友愛篤。非遠離。未嘗一日異處。祭祀必依朱文公家禮。盡其誠。事先如事生。訓誨子姓。最戒女色曰。此而不嚴。餘無足觀。嘗乘船。涉海入濟州。州牧聞其名。迎入館。擇美妓薦枕。指倉穀謂曰。若得李君幸。以此賞之。妓必欲亂之。達宵納媚。竟不汚。州牧益尊敬。聞省庵公在洛中病。自保寧徒步往見。及公歿。謂有師道。心喪三年。先生嚴於自治。壁立千仞。而接人則和氣藹然。聞人有一善。不遠千里而見之。安命世死非其罪。追悼不已。朴春茂恬靜自守。徐致武隱居樂道。先生終始勸勉以成就之。先生稟氣異常。而用力於克己上。寒暑飢渴不能入。或冬月裸體坐雪巖。或盛夏不飮水。或浹旬不火食。或徒步數百里。無困憊色。嘗攜竹杖行路。而睡時則兩手據杖。鞠躬低頭。而兩足分踏定立。鼻息如雷。牛馬觸之退卻。先生凝然山峙。少無動撓。南溟嘗見先生忍飢耐寒。而戱之曰。稟氣如此。何不學仙。先生斂容曰。何輕人若是。南溟笑而謝之。先生非果於忘世。而適値磁芑斬伐之餘。儉德避難。不欲使人知其畦町。故鞱光混世。累辭徵招。而嘗曰。得百里之邑而爲之。貧可富。薄可厚。亂可理。足以爲國家保障。晩年應辟。爲抱川縣監上疏。乃以道德人才百用之說。設爲三策。眷眷乎建極錫福之道。反復乎元首股肱之義。而末復推演生財救民之務曰。抱之民。如無母寒乞兒。五臟病而一身瘁。何忍立視其死乎。今若採海中無窮之魚。煑斥鹵不盡之水。數年之內。可得數千斛穀。此豈非博施濟衆之一助乎。或者曰。君子言義而不言利。何敢以財利之事。達之於君父之前乎。忍哉言也。賓之初筵。責側弁坐遷之無禮。而赤子入井。將不正冠。顚側以救之。何暇責手容之不恭乎。昔子思先言利。朱子務糶糴。而呂尙聖人之徒。且通魚鹽之利。或人妄爲說。以沮救民之策。天必厭之。縷縷數千言。出於愛君憂民惻怛之誠。而其所謨猷。暗合乎文王之治岐。鄒聖之制産。眞所謂仁人之言。其利博哉。豈可與空言廓落無用者比哉。朝廷不能用。已而棄官歸。後爲牙山縣監。又陳疏請減軍額。除一族法。言亦眀白的當。而寢不用。邑有池養魚。使民歲漁納官。民甚苦。先生塞其池。絶後患。敎誘縣學章甫之徒。講習文武才。期備邦家之用。未幾。以疾卒於官。萬曆六年七月也。壽六十二。一邑之民。奔走號哭如悲親戚。先生俊偉高爽。淸心寡慾。識見超邁。貫徹天人。深晦遠引。若出範外。而夷考其行。允蹈規矩。其爲學。以主敬窮理。踐履篤實爲先。嘗曰。聖可學而能。唯患暴棄不爲耳。其於論義理辨是非。正大光明。通暢發越。引物連類。毫分縷析。使人聳聽歆服。而昏者明。惑者解。若其天文地理。醫藥卜筮。律呂筭數。知音觀形等術。曲解旁通。而此特其緖餘耳。才足以匡時。行足以範世。智足以燭微。量足以容衆。德足以鎭物。而不得展布所蘊。晩試小邑。亦未究一二。齎志而歿。豈非天乎。先生不喜著述。其傳於家者無幾。其大人說曰。人有四願。內願靈強。外願富貴。貴莫貴於不爵。富莫富於不欲。強莫強於不爭。靈莫靈於不知。然而不知而不靈。昏愚者有之。不爭而不強。懦弱者有之。不欲而不富。貧窮者有之。不爵而不貴。微賤者有之。不知而能靈。不爭而能強。不欲而能富。不爵而能貴。唯大人能之。其寡慾說曰。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寡者。無之始。寡而又寡。至於無寡。則心虛而靈。靈之照爲明。明之實爲誠。誠之道爲中。中之發爲和。中和者。公之父。生之母。肫肫乎無內。浩浩乎無外。有外者。小之始。小而又小。牿於形氣。則知有我而不知有人。知有人而不知有道。物慾交蔽。戕賊者衆。欲寡不得。況望其無乎。於此可見先生隻字片言。無非遏欲存理之意。而其中之所存者。可知也。嗚呼。眀宣在宥。天佑斯文。時則有若栗谷牛溪兩先生之道德。有若趙重峯之節義。竝耀一世。先生乃以道義之交。左右周旋。其勉戒之義。奬詡之辭。同出至誠。重峯天資樸厚。不事外飾。世無知者。雖諸先生。疑其才短不適用。只以伏節死義許之。先生獨曰。自古當大事者。恆出於安貧樂道。愛君憂國之人。趙君爲人。非凡人所知。一日往重峯家。時長星竟天。先生曰。星之應。當在十數年後。流血千里。君多讀古人書。勸人主以消災滅殃之道。則庶幾凶變爲吉。後十六年。果有壬辰之亂。栗谷將歸鄕里。先生責之曰。君何忍退歸。譬如親有病重。以藥進則親怒。或以椀擲地。爲子者。其可退去而不進藥乎。重峯上疏曰。臣所師者三人。李之菡李珥成渾也。三人者。學問所就雖各不同。其淸心寡慾。至行範世則同。又曰。李某樂善好義。出於天性。成渾李珥。最所敬重。出宰二縣。祛獘賑窮。立宏遠之規。束奸御吏。不惡而嚴。一境稱神明。常懼一物失所。伊尹之志也。不以一毫自浼。東方之伯夷也。栗谷嘗稱之曰。先生天資寡慾。於名利聲色。淡如也。有時戱語不莊。人不能測其蘊也。又曰。馨仲比之物。是奇花異草。珍禽怪石也。又曰。先生水月情懷。大羹腸胃。忠信感物。孝友通神。得失榮辱。沸湯沃雪。知先生心。莫如三先生。而其所稱道若是。千載之下。可以此知先生之爲人也。其遺風餘韻。紛至今未沫。士林莫不有高山景行之慕。尤齋先生題先生文集曰。先生才高氣淸。常超然於事物之外。平生著述之存於今者若干篇。而觀鳳一羽。足以知五采之成章。溯其本則皆自淸心寡慾中流出矣。噫。此可謂善觀而善言學者矣。世徒見其外。而或以爲高人逸士。或以爲卓犖不羈。亦可謂淺之知先生也。先生四男。長山斗。早歿。次山輝。餘未長而夭。先生常稱。山斗德可以爲吾友。山輝德可以爲吾師。先生寢疾。親自擊缶。使山輝聽缶聲。以驗吉凶。山輝佯曰。聲甚和。病非可憂。亟出門。揮淚扣胸曰。病不可爲。未幾先生易簀。長孫曰據仁。別提。生二男二女。男曰述曰達。女適參奉趙碩。次適正郞李大淑。述一男一女。曰敬誼。贈承旨。女適李時昌。達六男三女。長必天。生員。僉樞五衛將。次必明次必晉。進士。次必亨。武科。次必烠。僉樞五衛將。次必相。女適崔友聖。次適鄭德恆。次適鄭奎。趙碩生一男世煥。文科監司。李大淑生一男以馨。察訪。敬誼生三男一女。長禎五,次禎來。文科正郞。次禎至。女適沈必英。必天生二男。長禎錫。生員。次禎翊。文科獻納。必明生二男三女。長禎麟次禎鳳。女適韓弘基。次適金夏鼎。次適具孝閔。必晉生三女。長適郡守朴起祖。次適任行遠。次適趙偵。必亨生一男二女。男禎胤。女適權須。次適金益瑞。必烠生四男一女。長禎植。次禎億。文科正言。次禎萬次禎達。女適兪彥弼。必相生二女。長適趙爾龍。次適朴台壽。崔友聖生四男四女。曰文海。進士。次應海。武科。餘皆幼。禎五二男二女。長溭。文科僉知。次潗。禎來五男三女。長滿。文科都事。次深。文科掌令。次浣。文科持平。次海次滋。文科佐郞。禎錫一男一女。曰澣。進士。女適沈廷赫。禎翊三男二女。長濤次𣸥次灦。女適進士金鐵根。次適尹得和。禎麟二男二女。長濬。進士。次瀜。進士。女適蘇相琦。次適韓昌欽。禎植一男一女。曰泓。女適趙尙鼎。禎億三男一女長津次洙次混。女幼。禎萬二男一女。長溥次澍。女幼。禎胤三男二女皆幼。朴起祖四男。長聖輯。佐郞。次聖輅。文科執義。次聖載次聖輔。溭三男。長命錫次慶錫。文科典籍。次應錫。潗四男。長鵬錫次鳳錫次鶴錫次鵠錫。滿一男翼登。深三男。長聖登次先登,次時登。浣一男曰壽登。海一男曰馨登。文科。澣五男。長大春次大受次大濟。餘幼。𣸥二男。長大囿。次幼。先生子孫。初則夭椓。不絶如縷。到今百年之後。顚木有㕀。內外孫曾。日益滋蕃。總百餘人。不能盡記。而世艶稱之。豈非先生不食之報。而先生之言又驗矣。牙山。曾所簪笏之地。保寧。乃是桑榟之鄕。而儒紳興慕。竝刱祠妥靈。上之十二年丙寅。賜額曰花巖。重峯於宣廟朝。疏請先生諡。萬曆戊寅。經筵官洪廸。請爵。三公國家多事。竟未施行。上之三十一年乙酉。判尹閔鎭厚。白請褒贈。癸巳。贈吏曹判書。判府事金宇杭。又請贈諡上特允之。哀榮之典。無復憾矣。不侫間嘗竊取先生高論奇蹟之雜出前輩文字中。擊節歎賞。而妄爲尙論曰。以內聖外王之學。超然自樂乎閑中之日月者。可謂先獲先生之志。而其在我東。花潭之造詣高明。南溟之立志牢礭。謂之伯仲者非耶。謹就先生玄孫獻納禎翊所錄家乘。撰次如右。以請易名之典雲。

嘉善大夫。司憲府大司憲李觀命謹狀。

太常議諡上三諡。曰文康,曰文淸,曰淸憲。

上以文康批下。道德博聞曰文。淵源流通曰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