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農業服務中改造舊專業

在為農業服務中改造舊專業
華東化工學院抗菌素專業為農服務教育革命實踐隊
1970年8月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去年六月,我們由駐校工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帶領,深入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進行教育革命的實踐。我們和虹橋公社的貧下中農一起,自力更生,因陋就簡地建造了農藥廠;和梅櫳公社的貧下中農一起辦了生產「九二○」的作坊,作為我們的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基地。一年來,辦了幾期農用抗菌素短期訓練班,邊干、邊學、邊教,培養了二百多名技術人員。參加短期訓練班的貧下中農學員,都能掌握微生物農藥和「九二○」的生產過程,在科學種田方面發揮了作用。公社農藥廠現在年產三十噸殺螟桿菌,深受貧下中農的歡迎。他們說:「過去你們學校就在我們跟前,卻和我們不搭界;現在你們和我們想到一起了。」教師也深有體會地說:「過去關在學校里眼望高精尖,只求名和利,革命拋一邊,抗菌素專業的前途也危險。現在面向工農兵,教學、生產、科研相結合,抗菌素專業的路子寬了。」

抗菌素專業為農業服務,實行校社掛鉤,在農村建立一個相對固定的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基地,是經過一番尖銳的思想鬥爭的。開始,有的人認為:「理工科大學為農業服務,只要搞些為農業服務的產品就行了」;有的認為:「過去理工科大學不了解農村,現在到農村走走,了解一下農村的需要,教學中增加一些為農業服務的內容就可以了。」針對這種思想,工人師傅組織我們學習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教導:「我國有五億多農業人口,農民的情況如何,對於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政權的鞏固,關係極大。」同時,還領導我們總結了歷史的經驗。

抗菌素專業本來是包括工業抗菌素應用和農業抗菌素應用兩個方面的。但是,舊學校教育重工輕農,在舊抗菌素專業的教材里竟連微生物農藥的名字都找不到;即使有一點為農業服務的內容,也是紙上談兵。一九五八年,我們抗菌素專業的革命師生搞過一段農用抗毒菌的研究,也出了一些成果。但在修正主義教育路線下,片面強調所謂理論研究,不考慮如何為農業服務,僅僅把研究的成果在科學報告會上作了個學術報告就完事了,最後連一個農用抗菌素的菌種也沒有留下。

歷史的教訓,使大家認識到,要徹底改造舊抗菌素專業,一方面要和工廠掛鉤,和工業生產實際緊密結合,解決為工業服務的問題;另一方面,還必須和農村人民公社掛鉤,在農村建立基地,和農業生產實際緊密結合,解決為農業服務的問題。只有這樣,抗菌素專業的發展才能有廣闊的道路。

對實行校社掛鉤,建立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基地,也有的人認為,這樣做「只能搞普及,不能提高。」怎樣看待普及和提高呢?毛主席教導我們:「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當前農村要實行科學種田,縣社工業在迅速發展,貧下中農迫切要求普及農業抗菌素和生產「九二○」等科學技術,許多地方土法上馬,辦起「九二○」、抗菌素廠的事實,就充分說明這點。隨着微生物農藥、「九二○」等的迅速普及,接着提出了許多新問題需要解決。如微生物的噬菌體問題,後處理問題,「九二○」菌種的退化問題和產品滅菌問題等。解決這些問題,既是普及,也有科學研究中的課題。

例如微生物農藥殺螟桿菌後處理問題,由於液體深層培養出來的產品不能保存,直接影響到微生物農藥的大量生產和推廣。我們和貧下中農一起進行了科學實驗,找到了長期保存的方法。

又如「九二○」是由惡苗病菌培養後獲得的,它能促進植物生長而增產,但惡苗病菌卻會使植物瘋長。因此要保存「九二○」,又要殺滅惡苗病菌,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我們和貧下中農一起試驗,終於找到了簡便易行的方法,有效地殺滅了惡苗病菌,而使「九二○」產品的破壞作用被控制在最低限度。

解決上述這些問題,既是普及,又有提高。這樣的提高,緊密結合生產實際需要,而不是象過去那樣從死資料堆中找選題,從洋文獻裡找根據的所謂「提高」。實踐告訴我們,那種認為在農村只能搞普及,不能提高的思想是錯誤的,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

通過一年來教育革命實踐,初步改造了舊的抗菌素專業。現在,抗菌素專業包括抗菌素、微生物工業應用、微生物農業應用、農用抗菌素應用等,這就為抗菌素專業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道路。我們決心在實踐工科大學為農業服務的道路上走下去,為徹底改造舊工科大學的有關專業而努力。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