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貫串革命大批判

在教學中貫串革命大批判
廣東韶關市一中教育革命委員會
1970年3月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我校強調把革命大批判貫串到教學中去之後,由於有的教師對這樣做的目的性不明確,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是 「加插」(而不是貫串)大批判,脫離課文的特點,批了大半堂,結果本科的基本知識沒有講授多少;還有的教師脫離了形勢和任務,脫離了學生的思想實際,無的放矢。學生反映說:「不聽還好,越聽越糊塗。」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究竟是把革命大批判當作轉變學生的思想、推動學生為革命而學的強大武器,還是作為在教學中「加插」進去的「額外負擔」?是把革命大批判與教學活動緊密的結合,還是生硬的湊合?這種情況深刻地反映出兩種教育思想的鬥爭。

帶着上述問題,我們引導大家進一步學習了毛主席關於「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學校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轉變學生的思想」的教導。我們認識到:在教學中貫串革命大批判,目的是要用毛澤東思想去占領各科教學陣地,使它成為批判資產階級的戰場,成為轉變學生思想的課堂。教學中貫串革命大批判,就是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的表現。因此,脫離了當前的形勢、任務和學生的活思想,泛泛而「批」,就是在對青少年一代的爭奪戰中亂放空炮,是教學脫離無產階級政治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大家通過教學實踐和總結經驗,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要將革命大批判貫串到教學中去,必須將革命大批判同教學緊密結合,而不是生硬的湊合。為此,開展革命大批判就必須做到「三個結合」:結合本科課文的特點,結合當前形勢與任務,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有一位數學教師教「量具」一課時,他先到貧下中農中去訪貧問苦,了解地主收租時,用「大斗入小斗出」的手段剝削窮人的情況,回來學習毛主席關於階級鬥爭的有關論述,對照劉少奇鼓吹「剝削有功」的反動謬論,並結合學生的活思想編寫例題。在教學時,以一個「斗」為題開展革命大批判,使學生既學到了數學知識,又受到了一次階級教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