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指引下 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

在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指引下 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

我少數民族地區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蓬勃發展 各族人民空前團結,大批少數民族幹部成長起來,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文化教育事業迅速發展
新華社
1972年2月2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新華社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四日訊 在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指引下,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我國各族人民空前團結,各少數民族地區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蓬勃發展,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我國各少數民族地區由於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進行了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各族人民建立和發展了民族平等、親密團結、共同發展的新的民族關係。特別是經過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和民族政策更加深入人心,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解放前,我國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工業基礎極其薄弱,現代工業幾乎是空白。許多地區連一個鐵匠鋪都沒有。今天,這些地區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相繼建立起鋼鐵、煤炭、機械、電力、化工、紡織等工業。內蒙古自治區本來是盛產羊毛的地方,可是解放前婦女們扎頭髮用的毛線也靠外地供應。如今,這個自治區各種工業迅速發展,紡織工人用本地的羊毛生產出了漂亮的毛嗶嘰、毛華達呢、凡爾丁、呢絨等各種產品。過去連一顆螺絲釘都不能製造的西藏自治區,現在出現了煤炭、水電、農具、水泥、皮革、毛紡、汽車修配、木材加工、造紙、製糖等地方工業,藏族第一代工人階級茁壯成長。在轟轟烈烈的工業學大慶群眾運動中,廣西、寧夏、內蒙古、新疆等自治區的各民族工人奮發圖強,一九七一年完成的工業總產值比解放前分別增長了十幾倍、幾十倍以至上百倍。

我國各少數民族地區在農牧業生產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新疆地區剛解放時,許多地方還沿襲着木犁耕地、騎馬撒種和逐水草放牧的落後生產方式。經過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祖國西北邊疆出現了一派新氣象,農牧業生產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一九七一年和解放初期相比,全自治區耕地面積擴大一點六倍,糧食總產量增加二點六倍,棉花增加十倍,各類牲畜總頭數增加一倍多。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的西藏百萬翻身農奴,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中,已經在百分之六十的鄉辦起了人民公社,一九七一年糧食總產量和牲畜總頭數都比民主改革前增長近一倍。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各族人民展開了大規模的草原建設,全盟近幾年來共打了一萬多眼井,打草、摟草機械化程度達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隨着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教育事業也得到迅速發展。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廣泛普及中、小學教育的基礎上,創辦了三所高等學校。解放前,西藏廣大農奴和奴隸沒有學文化的權利,現在這個自治區擁有自己的民族學院、師範學校和七所中學,還有公辦、民辦小學二千五百多所。一九七一年,全區在校學生達八萬三千多人,比民主改革前入學人數增加了二十九倍。各少數民族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缺醫少藥的狀況逐步改變。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解放前既無醫又無藥,各種疾病流行。現在,這裡縣縣有醫院,區區有衛生所,鄉鄉有醫療點,人民群眾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健康狀況有了根本改善。過去中外聞名的「超高瘧疾區」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首府芒市鎮,流傳着「要過芒市壩,先把棺材買」的歌謠,鎮上五千多傣族居民到解放前僅剩下一千八百多人。解放後很快控制了瘧疾的蔓延,傣族居民恢復了健康,長期被人們稱為「死城」的芒市,今天已經發展成擁有近兩萬人口的新興工業城鎮。

各族人民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深深體會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指引各族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他們認真學習毛主席著作,學習黨內兩條路線鬥爭史。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特別是黨的「九大」和九屆一中全會、二中全會以來,各族人民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群眾運動更加廣泛深入地開展起來。通過看書學習和三大革命鬥爭的鍛煉,各族人民的階級鬥爭、路線鬥爭和繼續革命的覺悟迅速提高,大批少數民族幹部成長起來。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一九七○年統計,全區少數民族幹部已經由解放初期的九百多人增加到七萬八千多人。西藏廣大翻身農奴和奴隸在掙脫了反動農奴制度的枷鎖以後,湧現出大批有覺悟的藏族幹部。目前在西藏自治區各級擔任領導工作的有兩萬人左右。我國各民族自治地方成長起來的少數民族幹部,絕大多數在舊社會過着牛馬不如的奴隸生活,現在以主人翁的姿態參加管理國家大事。他們無限熱愛各族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和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無限熱愛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帶領着各族人民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在革命和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我國各少數民族地區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正是全國各族人民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光輝照耀下團結戰鬥的結果。壯、瑤、苗、彝等多民族聚居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邊遠山區西林縣,解放前由於山霸、地主的挑動,民族之間經常為爭田地、山林、水利而發生械鬥。解放後,這個縣的各族人民聯合起來鬥倒了山霸、地主,不斷加強了各族人民之間的革命團結。近幾年來,全縣各族人民同心協力,修建了中小型水利工程五千五百多處,農業生產迅速發展,由缺糧縣變成餘糧縣。在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和新興的工業城市林芝,在冰雪覆蓋的唐古拉山區,到處都可以看到來自北京、上海、遼寧、內蒙古、四川等地的工人和技術人員。他們同藏族人民並肩戰鬥,出現了許多各民族人民團結戰鬥的動人情景。最近西藏建成的兩座糖廠,就是蒙古族、回族、漢族工人、技術人員同藏族人民共同建成的。許多翻身農奴捧起西藏有史以來第一次生產的白糖,熱烈讚揚這是民族團結的結晶,不斷高呼:「偉大領袖毛主席萬歲!」各族人民想想過去,看看現在,都興奮地表示,一定要進一步貫徹執行黨的「九大」路線,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