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體化的大道上越跑越歡

在集體化的大道上越跑越歡
江蘇省連雲港市朝陽公社革委會
1971年10月1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十六年前,偉大領袖毛主席在給我們朝陽鄉《大社的優越性》一文寫的按語中指出:「小社人少地少資金少,不能進行大規模的經營,不能使用機器。這種小社仍然束縛生產力的發展,不能停留太久,應當逐步合併。」毛主席的偉大教導,句句說到我們貧下中農心坎上,為我們指明了繼續革命、不斷前進的方向。

正當我們沿着毛主席指引的社會主義道路勝利前進的時候,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跳了出來,瘋狂叫嚷辦大社就是「生產關係跑到生產力前邊了」,「對落後的生產力不適合」,「生產力只是那麼個水平,就適宜生產單位小一點」。

其實,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不僅反對辦大社。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劉少奇一夥就鼓吹發展富農經濟,污衊辦合作社是什麼「空想的反動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直到一九五五年,他們還惡狠狠地一刀砍掉二十萬個農業生產合作社。一九五六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後,他們又胡說我國出現了「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句黑話正是轉彎抹角地攻擊實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對落後的生產力不適合」,使「生產關係跑在生產力前邊了」。所以,他們哪裡只是反對辦大社,連小社、初級社也不准我們貧下中農辦!他們根本就是要反對社會主義,他們一心想走資本主義道路。

劉少奇一夥既然連小社還不准我們辦,他們對一九五八年出現的人民公社當然更加仇恨了。難怪他們公然污衊人民公社「辦早了」、「辦糟了」,叫嚷農業上也要退夠,要退到「三自一包」和單幹了!

劉少奇一夥拚命反對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他們的「理論」根據是什麼?說來說去,還是他們那個臭名昭著的「先機械化,後合作化」的反動謬論。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唯生產力論」的反動口號。他們藉口農業生產主要還是手工勞動,還沒有實現機械化,就不准我們進行生產關係的社會主義改造。個體經濟好比「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有時連簡單再生產都難維持,哪有力量發展農業生產?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不先搞合作化,農業發展不起來,怎能幫助國家儘快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又怎能實現農業機械化?按劉少奇一夥的謬論辦事,不但合作化勢必成為泡影,連農業機械化也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到頭來,個體經濟必然兩極分化,少數富農重新剝削壓迫農民,廣大貧下中農還要再受二茬罪。這就是劉少奇一夥的陰險用心!

十六年來,在毛主席光輝批示指引下,我們堅持不斷革命,從小社到大社,從合作化到公社化,生產關係的變革,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我們依靠集體經濟的力量,大興水利,開荒治鹼,先後築起了九座蓄水庫,挖掘了上千條溝渠,把七千多畝不長莊稼的鹽鹼地改造成為高產良田,使耕地面積擴大一倍以上。糧食畝產一九六三年就跨過了《綱要》。現在糧食總產量比合作化前已增長了十倍以上。同時,我們執行了毛主席的「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方針,綠化了兩萬多畝荒山,營建了兩千六百多畝果園,大大增加了養豬、養牛、養蜂的數量,努力發展了多種經營。我們還因地制宜地發展了一批社辦工業,全公社現有農具、粉絲、採石、糧食加工、藥材種植等小型工廠(場)十四座。我們不僅改善了社員的生活,還逐步積累了資金,購置了大批農業機械,正在農業機械化的大道上大步前進。

我們朝陽人民取得的這些成績充分說明了:走社會主義道路,辦大社,實現公社化,決不是什麼「對落後的生產力不適合」,恰恰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這是對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鼓吹的「先機械化,後合作化」反動謬論的當頭一棒。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