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業要堅持為農業服務

地方工業要堅持為農業服務
河北省滄州市工業系統革命大批判組
1971年9月1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工業支援農業工作中,當前,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有的單位脫離了國家的需要和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把人力、物力、財力用來搞所謂「高精尖」產品,而不積極地完成國家支農產品的生產任務。他們說什麼:「搞高精尖貢獻大,搞支農產品貢獻小。」這是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餘毒的一種表現。

在工農業生產戰線上,對國家貢獻大小,關鍵在於執行什麼路線,堅持什麼方向。路線正確,方向對頭,不論搞高精尖產品,還是搞一般支農產品,都能為國家作出較大的貢獻。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說:「我國有五億多農業人口,農民的情況如何,對於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政權的鞏固,關係極大。」當前正在深入開展的農業學大寨運動,是一場深刻的社會主義革命,是落實毛主席的「備戰、備荒、為人民」偉大戰略方針的一項根本措施。工業大力支援農業,是發展社會主義農業的需要,是促進國民經濟新高漲的需要,是加強工農聯盟的需要,是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需要。為這樣一個關係到國家命運的重大事情增磚添瓦,怎麼能說貢獻小呢?

我市有個農藥機械廠,只有一百多人,由於認真落實毛主席關於工業支援農業的指示,為改變黑龍港流域農業落後面貌作出了不小的貢獻。兩年來,他們在設備、技術條件極差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生產了噴粉器五萬多台,噴霧器和噴粉器配件近二十萬件。去年,黑龍港流域發生了蟲災,他們急貧下中農所急,爭分奪秒,晝夜奮戰,趕製噴粉器一萬一千多台。同時,派出工人串村串窪,修理藥械,有力地支援了貧下中農和社員群眾的滅蟲戰鬥。貧下中農讚揚他們說:「為農業豐收下了及時雨,為改變黑龍港流域的落後面貌立下了大功勞。」 把支農產品看成是簡單的、低級的、粗糙的,也是片面的。我國農村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差別很大。各地廣大群眾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中對農業機械及其他產品的需要量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農業機械新產品、新工藝大量湧現,其中有許多已經達到先進水平。另外還有更多的新產品、新工藝需要我們去創造。怎麼能說支農產品中就沒有高精尖的問題呢?

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就有了一切;背離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就喪失一切。我們必須進一步批判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肅清其餘毒,堅決地把工業部門的工作轉移到以農業為基礎的軌道上來,為支援農業作出更大貢獻。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