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唯物論,反對唯心論

堅持唯物論,反對唯心論

——徹底批判叛徒楊獻珍「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的反動謬論
天津市工人學哲學小組
1971年8月1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根本問題。隱藏在無產階級革命隊伍內的政治騙子就在這個問題上大做文章,販賣唯心論和形而上學的黑貨,攻擊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為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炮製「理論根據」。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楊獻珍一夥鼓吹的「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的反動謬論,就是一個黑標本。

毛主席在闡明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時深刻指出:「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這是對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的原理作出的最精闢、最通俗、最生動的表述。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理告訴我們:客觀世界是可以認識的。我們無產階級最有實踐經驗,只要掌握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就能夠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但是劉少奇、楊獻珍一夥卻惡毒攻擊「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義」。這完全是為他們反黨、反社會主義、反馬列主義、反毛澤東思想的罪惡行徑製造「理論根據」。徹底批判楊獻珍的「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的反動謬論,我們才能進一步劃清辯證唯物論和形而上學機械論、唯心論的界限,才能真正堅持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提高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

「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的毒在那裡?

編輯

毛主席教導我們:「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這就是說,物質和精神可以互相轉化,哲學上就叫同一性。物質變精神,就是認識世界;精神變物質,就是能動地改造世界,並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不斷提高認識。我們工人階級在三大革命鬥爭實踐中,搞的就是這兩個轉化。所以我們工人階級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這個根本原理最容易理解。壓在勞動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我們推倒了;各式各樣的機器,我們造出來了。成千上萬的事實,證明了毛主席「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的教導是一個偉大的真理。

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楊獻珍之流,對抗這一偉大真理。他們胡說什麼:「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誰要說兩者有同一性,他們就張牙舞爪地給扣上一頂「唯心主義」的大帽子。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攻擊毛主席的哲學思想真是猖狂到了極點。 楊獻珍叫嚷「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是什麼意思?毒在什麼地方?所謂「沒有同一性」,就是說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之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不能互相轉化,不能互變。這就是把思維與存在「兩拿着」,「兩分家」。「兩拿着」就是把思維與存在割裂開,互不相干,誰也沾不着誰的邊。要說存在,存在只是存在,不沾思維的邊,存在既不能被認識,也不能被改造。這樣,人的革命的能動作用沒有了,革命的群眾運動沒有了,先進思想的作用也沒有了,人在客觀事物面前是無能為力的。這是典型的機械論。要說思想,思想就是一切,不沾存在的邊,不依賴於存在,人可以不受任何客觀條件的限制,想幹嘛就幹嘛,隨心所欲、為所欲為。這是典型的唯心論。

毛主席早在《實踐論》這部偉大著作中就指出:「唯心論和機械唯物論,機會主義和冒險主義,都是以主觀和客觀相分裂,以認識和實踐相脫離為特徵的。」這是一切機會主義的要害,也是劉少奇、楊獻珍叫嚷的「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的要害。

楊獻珍把思維與存在「兩拿着」,割裂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主要目的就是反對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反對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反對群眾運動,阻止我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

楊獻珍怕人們理解不了他的「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的反動謬論是什麼東西,他曾經用釘子來打比方。他說,有釘子在那裡,你就得「承認」它存在,不要「去碰它」。 按照楊獻珍的邏輯,人們在三大革命鬥爭實踐中是無能為力的。舊社會三座大山是「釘子」,我們只有「承認」它的存在,不能「去碰它」,那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就該「永存」了。在工作中,多種多樣的困難也是「釘子」,我們只能「承認」它的存在,不要「去碰它」。按照這種邏輯,人類社會簡直不應該有什麼進步,更談不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了。所以,楊獻珍的「釘子哲學」,是地地道道的懶漢懦夫哲學,奴隸哲學。楊獻珍當年跪倒在敵人腳下,成為可恥的叛徒,完全不是偶然的。

共產黨的哲學就是鬥爭的哲學,革命的哲學。這種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於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而在於拿了這種對於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實踐論》)根據這種哲學,我們要充分發揮精神力量的巨大威力,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在三大革命鬥爭實踐中永遠打進攻戰。對於「釘子」,我們不但要承認它,而且要分析它,拔掉它。對於階級敵人和工作中的困難也是如此,不但要承認它,而且要分析它,戰勝它。

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否認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認為思想就是思想,思想不是從存在、從實踐來的。他們硬說有不從實踐來的「天才」和「先知」。在他們看來,歷史不是群眾創造的。他們硬不承認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群眾創造的奇蹟,否定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的偉大成就,故意抹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他們根據復辟資本主義的需要,抓住一點雞毛蒜皮,儘量誇大,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張口一個「搞早了」,閉口一個「搞糟了」,一切都不好,沒有他們順眼的。他們任意地抹煞一切,否定一切。三面紅旗的偉大成就不是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能任意抹煞的。劉少奇一夥否認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這就充分暴露了他們是一夥地地道道的主觀唯心論者。事實上,否定思維依賴於存在,必然會陷入主觀唯心論,陷入反動的先驗論。

劉少奇、楊獻珍一夥把思維與存在割裂開,「兩拿着」,完全是從反革命實用主義出發,根據需要,忽而叫嚷存在就是一切,人在存在面前是無能為力的,妄圖讓勞動人民永遠被地主資產階級踩在腳下,永無翻身之日;忽而叫嚷思維就是一切,他們可以為所欲為,全盤否定毛澤東思想統帥下的七億人民的戰天鬥地的輝煌成就,惡毒攻擊黨和社會主義。這種實用主義,才是徹頭徹尾的主觀唯心論。實際上,他們復辟資本主義的反革命願望就是一切。

「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是為劉少奇「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服務的

編輯

哲學上的兩軍對壘,從來就反映着政治上兩條路線的鬥爭,並為政治路線鬥爭服務的。楊獻珍鼓吹「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正是為劉少奇推行的「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服務的。

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後,劉少奇胡說什麼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解決了,瘋狂鼓吹「階級鬥爭熄滅論」。楊獻珍拋出「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就是從哲學上為這條復辟資本主義的反動路線作辯護。我們說社會主義這個歷史時期始終存在着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存在着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雖然變為公有了,但他們人還在,心不死,特別是資產階級的反動思想還要長期存在,資產階級的復辟希望還會變成復辟的行動。劉少奇一夥胡說什麼生產資料實現了公有制,階級鬥爭也就熄滅了。楊獻珍以「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為根據,胡說留下資產階級思想是沒有關係的,資產階級思想是不會引起資本主義復辟行動的,不需要再進行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了。楊獻珍的反動哲學就是這樣為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服務的。

劉少奇為了復辟資本主義,在工廠企業里推行一套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大搞技術第一、物質刺激、獎金掛帥,都能從楊獻珍的「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的反動謬論中找到哲學「根據」。他們認為:技術就是技術,思想就是思想,兩者是沒有關係的。因此,推行技術第一有「理」,搞物質刺激也有「理」。這幫資產階級在黨內的代理人,否定精神對物質的革命能動作用,眼睛裡只有機器、技術、錢這些物的東西,根本不把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放在眼裡,不把革命群眾的偉大創造力放在眼裡,根本反對突出無產階級政治。他們認為,只能用物質變物質,而「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的偉大真理,則被他們一筆抹煞了。把思維與存在「兩拿着」,必然導致技術第一、物質刺激和獎金掛帥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

劉少奇背叛無產階級專政的黑《修養》,從認識論上講,黑就黑在不講三大革命鬥爭實踐,不講革命的群眾運動,不講當前的階級鬥爭,要人們閉門「修身養性」,這是地地道道的主觀唯心論。劉少奇拋出這本黑《修養》的反革命陰謀就是要把人們引向主觀和客觀相分裂、認識與實踐相脫離的邪路上去。楊獻珍的「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的謬論正是迎合劉少奇的反革命需要,為這本黑書作了哲學註解。

「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的謬論,既然宣揚思維可以離開客觀的事實,那不就可以由人們瞎說一氣了嗎?劉少奇這伙政治騙子正是這樣干的。他們根據自己的反革命政治需要,時而極右,胡說階級鬥爭已經消滅了;時而又變得極「左」,鼓吹「懷疑一切,打倒一切」。

毛主席早在四十一年前,就明確指出:「離開實際調查就要產生唯心的階級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導,那末,它的結果,不是機會主義,便是盲動主義」。這擊中了陳獨秀、王明、劉少奇一類假馬克思主義者的要害。

不管哲學上的「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也好,還是政治上的「左」右傾機會主義也好,除去他們的反動階級本性之外,他們都是脫離社會實踐的,脫離人民群眾的。所謂社會實踐,最根本的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三大革命鬥爭實踐。一切反動統治階級、一切機會主義,都是離開革命群眾、革命實踐,各行其是的,這就註定了他們用以想事的方法是唯心論和形而上學的,註定了他們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過低地估計革命的力量。我們老工人對這一點體會最深。日本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地主、反動資本家、工頭惡霸,哪一個把工人、把勞動人民放在眼裡?沒有一個。他們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為所欲為,跟歷史的創造者作對,這就說明他們是最愚蠢的主觀唯心論者,最後必然被人民群眾所推翻。劉少奇之流的「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等唯心論和形而上學反動謬論也是這麼來的。我們工人深深體會到,凡是脫離社會實踐、脫離人民群眾的理論、路線,必然是錯誤的,必然是不「左」就右的。

楊獻珍所說的「沒有同一性」,就是不叫人們用毛澤東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不叫我們按無產階級的面貌來改造世界,妄圖用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黑貨、用唯心論、形而上學來毒害群眾,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人們的靈魂,妄圖使之變為復辟資本主義的物質力量。

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肅清「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的流毒

編輯

有的同志可能說,楊獻珍這個人我沒見過,他的黑書也沒看過,批判「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與我無關。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這個謬論,不單是楊獻珍「自己的思想」,而是他所代表的資產階級的哲學。只要有資產階級影響的地方,就會有它的市場。不學哲學,不等於你沒有哲學。你不是堅持毛主席的「兩個飛躍」的觀點,就必然是搞「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把思維與存在相割裂,不可能有別的認識。因此,批判「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的反動謬論,同每個人都是有關係的。

拿政治與業務的關係來說,為什麼有人常常把政治跟業務「兩拿着」,只抓一頭——這頭催的緊抓這頭,那頭催的緊抓那頭,抓了政治,丟了生產;或是抓了生產,忘了統帥。這不正是楊獻珍的「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的流毒嗎?

走不走群眾路線也是這個問題。認識來源於實踐,實踐首先是群眾的實踐,如果離開了群眾,那麼我們的認識豈不就和實踐相分離了嗎?而認識和實踐相分離正是「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的一種反映。

為什麼要「反驕破滿」?驕了,滿了,必然自以為是,把自己擺在不適當地位。把自己估計高了,就一定會把別人估計低了,看不起群眾,看不起別人,甚至和黨鬧對立,這不正是一種主觀與客觀相脫離的主觀唯心主義嗎?

從我們黨的歷史上看,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是跟各種機會主義路線、跟各種反馬克思主義傾向的鬥爭中發展起來的。我們要捍衛、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就必須提高識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能力,這是一個大問題。

如何識別真假馬克思主義?從認識論上講,就是要看他如何處理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看他如何對待群眾。因為一切假馬克思主義者都是把主觀與客觀、認識和實踐相分裂,把個人和群眾相對立的。毛主席教導我們:「是一個假馬克思主義者還是一個真馬克思主義者,只要看他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的關係如何,就完全清楚了。」假馬克思主義無非是兩種形式,一種是教條主義,一種是修正主義,不管那一種,他們都不要工農群眾。教條主義只講馬列主義詞句,不與工農群眾革命實踐結合;修正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則,丟掉工農群眾的根本的長遠利益,從認識論上說,歸根結底還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問題。因此,我們體會,要提高識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能力,就要抓住兩頭,一頭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這是根本,是方向;一頭是工農群眾,這是基礎。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統帥與工農革命實踐相結合的,這就是符合毛主席革命路線的,相反的,把兩者割裂開來,「兩拿着」,那一定是違背毛主席教導,甚至是假馬克思主義的。

我們一定要「認真看書學習,弄通馬克思主義」,繼續深入批判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的唯心論和形而上學,提高我們識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能力,提高我們捍衛、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為鞏固、加強無產階級專政貢獻出一分力量。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