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好工人階級的後代

培養好工人階級的後代
湖南株洲湘江機器廠革委會
1971年3月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我廠職工子弟學校,是一九五一年開辦的,以後逐年發展,現在已成為有兩百多名教職員工、四千五百多名學生的學校。

過去,由於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辦企業路線,大搞「生產第一」、「利潤掛帥」,有些同志對工廠辦學校有片面認識:「工廠是出產品的,辦學校不是我們份內的事」;「生產還管不過來,哪有精力管教育」,把辦學校看成「額外負擔」。林副主席在黨的「九大」的政治報告中指出:「無產階級能不能把文化教育陣地牢固地占領下來,用毛澤東思想把它們改造過來,是能不能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的關鍵問題。」廠革委會認真學習了這一指示,認識到:抓不抓教育革命,是要不要實現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全面專政的重大問題。培養好工人階級的後一代,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決不是什麼「額外負擔」。老工人說得好:我們不能見物不見人。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是百年大計,千年大計,萬年大計。廠革委會決心加強對學校的領導,由一名副主任主管學校,從工廠抽調四名工農出身的幹部充實學校領導班子,把學校工作納入廠革委會議事日程,狠抓學校領導班子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

毛主席教導我們:「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問題。」「知識分子的問題首先是思想問題」。遵照毛主席的偉大教導,我們把團結、教育、改造教師的大多數,促進教師思想革命化的工作始終擺在重要的位置。開始,教師存在各種問題。有的教師不安心教學工作,想「甩掉粉筆頭,下放車間拿榔頭」。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舉辦了教師學習班,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了毛主席關於教育革命的指示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認真學習了林副主席在黨的「九大」的政治報告,還採用請進來與走出去,典型憶苦和普遍憶苦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憶苦思甜」、「憶苦思權」教育。出身工農家庭的教師普遍憶苦,出身剝削階級家庭的教師正確對待自己的家庭,劃清界限,站穩無產階級立場。

為了結束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學校的現象,廠革委會選派了由優秀的產業工人、革命幹部三十四人組成的工宣隊進駐學校,領導學校斗、批、改。其中有十九人兼任工人教師。工宣隊一般每年輪換一次。工人師傅把工人階級的好思想、好作風帶進學校,處處以身作則,按照無產階級的面貌大膽進行教學改革,給教師作出榜樣。同時,還定期組織教師到工廠、農村參加勞動,接受再教育。

由於廠革委會加強對學校的領導,狠抓教師思想革命化,學校的面貌開始發生變化。廣大革命師生堅決走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光輝道路,密切結合三大革命運動進行教學。廠革委會積極加以支持,把原工讀學校的實習工廠交給子弟學校,並從工廠抽調幾名優秀的有實踐經驗的老工人擔任實習教師,又把學校附近的三十畝荒地撥給學校,讓師生開荒種地,培養艱苦奮鬥的精神。結合參加工農業生產勞動,進行教學和科研活動。這樣,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用,既提高了思想覺悟,又增長了才幹。廣大革命師生高興地說:「參加勞動真正好,思想覺悟大提高,教學生產掛上鈎,精神物質雙豐收。」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