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天津市河東區同議大街小學十二年堅持辦工廠的調查報告
天津市河東區革命委員會
1970年7月1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天津市河東區同議大街小學是一所有教職員工四十九人,學生八百餘人的學校。他們為了貫徹執行偉大領袖毛主席提出的「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的偉大教育方針,堅持校辦工廠十二年,在培養學生、鍛煉教師、促進教育革命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在兩條路線鬥爭中創建 編輯

一九五八年,毛主席發出了「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偉大指示,教育戰線上出現了教育革命的新高潮。同議大街小學的革命師生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很快辦起了一個能使學生從事簡單手工勞動的小工廠。

工廠雖小,卻是毛主席革命路線的產物。但是,當時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區教育局某些人,對這個新生事物百般刁難,妄圖扼殺小工廠。從此,圍繞着教育要不要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小工廠沒有廠房,學校想調整一下校舍,區教育局執行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人說:不得動用教學用房! 小工廠沒有專人管理,學校想從教職員中調整一下,區教育局執行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人說:學校的教師要專職專用!

面臨這些阻力,學校黨支部組織教師反覆學習毛主席關於「什麼叫工作,工作就是鬥爭」「只要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又有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不是迴避問題,而是用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任何人間的困難總是可以解決的」的偉大教導,使大家堅定了一個信念:幹革命就是要鬥爭!沒有廠房就在露天干;沒有專人就兼職管;沒有資金就自己積累!師生滿懷革命豪情地說:有毛主席指引道路,天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一九六二年,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同夥,叫嚷什麼「學校以教學為主」,大搞「智育第一」、「分數掛帥」。舊市、區教育部門,相繼砍掉了學校的政治課和勞動課,責令各校要增設畢業班的「把關教師」。一時,颳起了一股「追求升學率」的歪風。同議大街小學也有人對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的問題發生動搖:怕勞動「影響學習」,「影響教師備課和輔導」……。針對學生要不要參加勞動的問題,黨支部帶領教師共同總結了學校辦工廠的經驗。大家一致認為:要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學校小工廠一定要辦下去!

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戰鬥洗禮,同議大街小學的小工廠,在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耀下,在政治教育、生產管理、勞動制度等方面,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鞏固。

十二年來,同議大街小學辦工廠的歷史,就是兩條路線鬥爭的歷史,鬥爭的實質是辦什麼樣的學校、培養什麼樣的學生和怎樣培養學生的問題。

堅決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小學辦工廠,困難很多。

辦廠初期,一無資金,二無廠房,三無設備,四無技術,兩手攥空拳,真是一窮二白。

是自己動手,還是向上伸手?同議大街小學的革命師生堅決走我們偉大導師毛主席指出的「自力更生」的道路。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全校師生靠自己勞動,一點一滴地建設。

開始,他們和有關單位聯繫了拆線、包糖、砸核桃等不需要什麼資金、設備的手工活兒。一九五九年,在中華樂器廠的幫助下,建立了一個生產竹製樂器的車間。做竹笛需要打眼,他們沒有鑽眼機,師生每天背着竹料,到十多里以外的樂器廠,乘人家下班以後機器空閒的時間打眼。每天晚上背着去,轉天早晨再背回來。後來,師生自己動手,用竹、木做了一個「土捂鑽」代替了打眼機。這是小工廠的第一台生產設備。

他們堅持「勤儉辦工廠」,不花國家一分錢。就是對打磨竹子的每一張沙紙都要精打細算,從不肯有點滴的浪費。師生們用完沙紙的中間,又用兩邊,用完了兩邊,還要把帶沙子的邊角剪下來,拼貼在一起,直到把沙子全部磨掉。小工廠每次取料送貨,從不花車錢,全靠師生用手推車運送。

一九六○年,同議大街小學接受了國家交給他們為裝配汽車、拖拉機生產「化油器節氣門拉絲總成」的任務。搞這種產品需要成套的生產設備。他們堅持不向國家伸手要錢,而是靠自己積累的一點資金,買舊的、修廢的,逐漸添置生產設備。為了買一台舊機床,他們跑遍了全市的廢品店才買到。由於部件不全,他們又跑了二十多個單位,往返幾十趟,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才修復了這台機床。

同議大街小學的革命師生,在毛主席關於「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偉大方針指引下,堅持處處為國家着想,時時不忘勤儉節約,本着少花錢辦大事,不花錢也辦事的原則,想方設法修舊利廢,使小工廠的設備不斷完善。如今,小工廠已有四個車間和車工、鉗工、衝壓、絲扣、鑽孔、繞線和組裝等七個完整的生產工序。

目前,這個小工廠初具規模。現有車床、刨床、鑽床、手搖鑽、搗子機等二十多台機器設備,能夠生產二十三種不同規格的產品,成為天津市生產汽車部件的單位之一,支援了國家社會主義建設。

分散難點,化繁為簡——適合小學生勞動的特點 編輯

學校辦工廠的目的是實行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怎樣把小工廠辦得適合於少年兒童的特點?遵照毛主席關於「新中國要為青年們着想,要關懷青年一代的成長。青年們要學習,要工作,但青年時期是長身體的時期。因此,要充分兼顧青年的工作、學習和娛樂、體育、休息兩個方面」的教導,學校黨支部、老工人和教師們進行了多次研究,他們根據學生的身體正在發育和初學文化的特點,在選擇勞動內容、安裝生產設備和安排勞動時間等方面,都注意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堅持「以學為主」的原則。經過多年實踐,摸索了一條把成人生產工藝轉變為適合於少年兒童學習和操作的經驗——分散難點,化繁為簡。

分散難點,就是把比較複雜的生產技術分解為單一的工序,每個學生先只學一個工序,使學生容易掌握。化繁為簡,就是把比較難掌握的生產工藝,用增添設備和革新工具的方法,減少操作的技術性,便於學生掌握。比如,小工廠生產「汽車化油器節氣門拉絲總成」需要做一個螺杆,從車圓、打眼到挑扣,是技術比較全面的車工活兒。小學生一下子學不會,經過教師和老工人反覆研究,把車圓、打眼、挑扣分為三道工序生產,每個學生先學一樣。又比如,繞線車間生產蛇皮管,原是成人四級工的手藝活兒,開始,學生總是掌握不好鬆緊和拉力的規律。後來,老工人在繞線機上加了一條固定的軌道,又製作了一個能在固定軌道上自動行進的領線板,學生操作很方便。小學生只要在這個車間學習兩、三次就能獨立操作。採用這樣的方法,小工廠已能生產二十三種不同規格的產品。此外,學校還根據小學生的身材高矮改造了生產設備和加強了安全措施,並在生產中特別重視安全教育。

在安排學生勞動時間上,按照馬克思關於「在合理的社會制度下,每個兒童從九歲起都應當象每個有勞動能力的成人那樣成為生產工作者」的要求,學校規定小學生從三年級(九歲)起就進小工廠勞動。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三年級學生每兩周勞動半天(集中安排,實際勞動時間三小時),四、五年級學生每周勞動半天(集中安排,實際勞動時間三小時)。為了充分注意照顧學生的體力,還規定學生在每次勞動中間休息二十分鐘。為了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和階級教育,在每次勞動時,由教師和老工人向學生進行班前教育和班後講評,並經常舉辦各種教育活動。通過生產勞動,使學生受到政治教育,也學到了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

把兩個課堂結合起來,使德、智、體得到全面發展 編輯

學生「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同議大街小學堅持上好社會主義文化課。小工廠創建後,學校出現了兩個課堂,一是課堂教學,一是工廠勞動。怎樣使兩個課堂結合起來,是一個新課題。

兩個課堂結合的關鍵是充分利用勞動陣地,發揮小工廠的教育作用,而不是把小工廠作為單純搞生產的場所。同議大街小學把小工廠作為貫徹執行毛主席無產階級教育方針的一項重要措施,作為培養教育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為了把教育與生產勞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他們採取了五條主要措施:

(一)充分發揮老工人的作用,突出政治思想教育。根據學生在生產勞動中的新問題,組織學生有針對性地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並利用集合、座談和學習勞動技能等機會,隨時向學生進行階級教育。

(二)課堂教學與工廠勞動相結合。實行課堂上教,勞動中用;生產實踐中選題,充實教學內容。

(三)把生產勞動作為一門正式課程,列入課表,規定為教研項目和教師備課的內容之一。把政治思想、文化知識、生產勞動等方面的教育結合起來。

(四)把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考核標準。生產勞動是鑑定內容之一。並制定勞動當天講評,每月小結,每年總評的制度。

(五)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學生生產知識和勞動技能,對不同年級提出不同的要求。

這樣做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是加強了政治思想教育,抵制了「智育第一」的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學生的社會主義覺悟普遍提高。小工廠的老工人和教師結合生產任務,針對學生的勞動表現和活思想,反覆進行階級觀點、群眾觀點、集體主義觀點、勞動觀點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因此,學生的政治思想覺悟提高很快。他們說:「為社會主義祖國生產汽車貢獻一個部件,是我們的光榮。」有的學生在勞動中,手磨了泡,教師讓他休息,他說:「我向解放軍叔叔學習,輕傷不下火線!」在勞動教育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和熱愛集體的好思想、好品質,加強了革命的組織紀律性。

其次是促進了教學聯繫實踐,有利於改變脫離實際的資產階級教育傳統,使學生初步獲得既有感性又有理性的比較完全的知識。小工廠既是勞動陣地,又是學習文化的課堂,使少年兒童有更多的機會把所學的文化知識在實際中應用。三年級的學生參加勞動,自己擔任統計,能把每人的產量列為多位數的連加法,計算車間的周產量。高年級的學生能根據切下來的鋼絲頭計算節約還是浪費;根據全廠兩年度同期產量,計算生產率。中、高年級學生還能根據生產勞動中的情況,選題作文、寫日記。這樣,打破了原來單純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從而把小學生從家庭、教室的小圈圈裡,引導到生產鬥爭的革命實踐中來。

再次是既學文又學工,為培養既能腦力勞動又能體力勞動的共產主義新人打下基礎。正如馬克思所說:「生產勞動和教育的早期結合是改造現代社會的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這個學校的學生從小開始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培養了熱愛勞動的觀點,勞動人民的階級感情加深了;鍛煉了不怕髒、不怕累、不怕苦的思想,還學到了一些生產知識和勞動技能。很多同學自動組織起來,早晚接送附近盲人五金廠的工人,風雨無阻,長年堅持,一個班畢業了,下一個班把這個革命傳統接過來。人們稱他們是「盲人的眼睛」。三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勞動,基本上能熟悉一種勞動工具或機床的主要部件和操作方法。四年級學生能掌握操作技術,獨立勞動,會車圓、打眼和挑扣。五年級學生對操作技術能達到熟練程度,懂得生產上的道理。有的還能對生產工具和產品進行小改小修。學生經過在小工廠的勞動鍛煉,不少人樹立了做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的志願。

(註:這個學校曾經同附近的生產大隊、部隊掛鉤,開展學農、學軍活動,但未能形成制度,時斷時續。目前正注意解決這個問題。)

拿起書本能教學,放下書本能勞動 編輯

小工廠不但培養了學生,還鍛煉了教師。同議大街小學的教師把「知識分子要勞動化」作為奮鬥方向,把小工廠作為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促進思想革命化的陣地。多年來,他們逐步形成三種勞動制度:一是隨學生帶班勞動;二是每周一天勞動;三是離職輪流參加半年或一年的工廠勞動。由於領導以身作則,注意抓好政治思想工作,使教師始終堅持參加生產勞動。

經過長期的勞動鍛煉,教師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穿上工作服能生產,脫下工作服能講課;既是兒童的教師,又是一個普通勞動者。他們努力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反覆批判自己頭腦中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輕視工農,鄙視勞動等剝削階級思想的影響,增強了勞動觀點。在全校形成了一種勞動為榮的新風尚。目前,他們每人都能掌握小工廠的一種生產技能,近三分之一的教師能掌握小工廠各種機床的操作技術,有的人還能搞機器維修和技術革新。全校有百分之七十的女教師,都能蹬着三輪車外出取料或送貨。周圍的群眾稱讚這個學校的教師:拿起書本能教學,放下書本能勞動!

教師思想感情的變化大大促進了教學的改革。他們認真地把課堂教學與生產勞動緊密結合,把在小工廠學到的生產知識,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改變了過去會講不會用,從書本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的現象。他們充分利用小工廠的實際情況豐富教學內容,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有的教師把學生生產的蛇皮管拿來,先按規定量出長度,再把多餘的鋼絲頭切下來放在天平上稱量,幫助學生理解「克」的概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活、記憶深,而且還受到了「一厘錢」精神的教育。

教師在長期勞動中,逐漸認識到「要作好先生,首先要作好學生」。他們嚴肅地批判了「師道尊嚴」等封、資、修的剝削階級思想。在各項活動中,虛心地向老工人學習,「向自己教育的對象學習」。在生產勞動中,師生互助,共同學習,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

勤工儉學——既出人材,又出產品 編輯

小工廠創建以來,為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提供了實踐的經驗,不僅培育了人材,而且製造了產品,支援了社會主義建設。十二年來,全校革命師生為國家創造了一百餘萬元的財富,得到十餘萬元的收益。這些收入,他們主要是用於增添生產設備,購置少量的教學用具,為家庭生活困難的學生買學習用品,其餘部分都存在銀行或做流動資金。一九七○年,他們計劃全年產值十八萬元,收益可達兩萬六千多元,超過學校全年教職員工的工資、學校經費和辦公費的總額。如把工廠收入用於學校開支,可以自給有餘。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