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情並茂

——贊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唱腔的加工
北京京劇團《沙家浜》劇組
1969年10月1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在江青同志的親自指導下,經過精益求精的加工修改以後,更緊湊,更集中,更豐富,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這是毛主席革命文藝路線的新勝利。上海京劇院《智取威虎山》劇組的戰友響應「九大」號召,發揚繼續革命的精神,在文藝革命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一步,我們向戰友們致以熱烈的祝賀!

毛主席教導我們:「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智取威虎山》就是這樣一部成功的革命樣板戲。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這裡只就唱腔的加工,談談我們學習的初步體會。 《智取威虎山》在音樂唱腔方面有很多革新,很多創造。音樂構思完整,唱腔聲部齊全,全劇音樂布局妥貼勻稱,音樂形象鮮明而且豐富,本來就是《智取威虎山》的特色。經過最近的加工,線條更清楚,色彩更濃烈,很多地方都是畫龍點睛的傳神妙筆,使全劇的唱腔在原有基礎上又提高了一步。

《智取威虎山》歌頌了毛主席人民戰爭的光輝思想。「深山問苦」一場寫得非常成功,它對於揭示人民戰爭的正義性、群眾性,表現主要英雄人物楊子榮,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楊子榮的精采唱段之一「管叫山河換新裝」,這次在關鍵的地方又作了點染。「普天下被壓迫的人民都有一本血淚賬」一句作了變調處理,「血淚賬」在西皮當中揉進了反調因素,延長了旋律,更加深沉有力,表現了楊子榮強烈的階級感情。緊接着,把「要報仇,要伸冤」重複了一次,在原來的旋律前面墊了兩小節較低的旋律,使這個重句形成上行推進,大大增強了「血債要用血來償」的力度。先後兩句,悲愴激憤,對比強烈。「從今後跟着救星共產黨,管叫山河換新裝」,「救星」二字聽起來更為突出,「黨」字落在高音上,自然地推出「山河」的升高的旋律,顯得非常明朗。「新」字較原來提高了三度,又延長了一眼,更為鮮明突出,感情豐富。這樣,就生動地展現了楊子榮的開闊胸懷和對於美好革命前景的無限嚮往。

「打虎上山」是展示楊子榮大無畏英雄氣概的很重要的一場戲,但它很可能被處理為過場戲。在江青同志的指導下,恰恰把這一場作為一個重點場子,使楊子榮面對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大抒革命之情。這一場中楊子榮由「二黃」轉「西皮」的唱段,從深厚到激越,在板式結構上,是一個大膽的突破,為今後的創腔闖出了一條新路。轉調處原來只用「望家鄉」鑼鼓過渡,這次加工,在鑼鼓之前加了弦樂,情緒的變化銜接就更為鮮明而自然了。

尤其突出的是這一段「導板」的加工。《智取威虎山》中的兩個主要英雄人物——楊子榮、少劍波,共有三個成套唱腔。這三個成套都用「二黃導板」、「回龍」開頭,然而都非常貼切,既合人物,又合情景。三個導板,完全不同,各有特色。加工後的「打虎上山」的導板,在前場閉幕之後,很快轉入強弱分明、富於節奏感的進行曲式的幕間音樂,形象地描繪出均勻穩健的快馬蹄聲,時而交織着掠耳的風聲,風卷雪花的呼嘯聲,連綿不斷。就在這連綿持續、節奏鮮明的音樂聲中,遠遠地聽到:「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使人仿佛看到一位矯健的英雄,在一望無際的雪原林海之間,揚鞭躍馬,意氣風發,疾馳而來。「導板」從來是自由節拍的,這個導板創造性地運用了「緊拉慢唱」手法,是「上板」的。這樣,唱腔和音樂就完全合拍,始終沒有離開快馬奔馳的節奏。「霄漢」二字翻高八度,因為保持均勻的節奏,在衝上高音之後,又裝飾了一個「擻音」,增加了跌宕,顯得更加軒昂挺拔,表現了楊子榮意氣風發的革命鬥志。

「披荊棘戰鬥在敵人心臟」一段,板式繁複,層次鮮明,表現了英雄人物豐富的思想感情。這一次在唱法上又增強了力度和速度的對比,更加顯得遒勁堅實。「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一句後的過門,發展了旋律,加強了音量,配合着演員的大幅度的圓場動作,更充分地表現出毛澤東思想給了英雄無窮的力量,情豪志壯,氣吞山河。

少劍波的成套「二黃」,表現出他和楊子榮不同的年齡、身份和性格。開幕前,奏出了深沉穩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樂曲,描繪了指揮員少劍波深思熟慮、統察全局的形象。當中兩度用胡琴奏出「二黃三眼」的過門,預先暗示下場將有一段從容、舒展的好唱,手法很巧妙。幾個簡練的音符,很自然地引入導板,恰到好處。這次修改,把這一段的「二黃原板」刪了幾句,使全段更加洗鍊,也更加厚重,更好地表現了少劍波的穩重成熟。

小常寶控訴土匪罪狀的唱腔作了一些改動,更感人了。「座山雕殺我祖母掠走爹娘」,「座山雕」三個字原來唱得比較低,「雕」字下有一個小腔,現在刪去這個小腔,唱得高,唱得硬,突出了一個「恨」字。「爹逃回我娘卻跳澗身亡。娘啊……」,「娘啊」二個字延長了旋律,揉進了哭腔,更加悲壯,加重渲染了小常寶對於仇人、親人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使全段感情更強烈了。「到夜晚爹想祖母我想娘」下面,原來是重複唱腔旋律作為過門,延續了唱腔的情緒,現在又增加了幾小節激動的音符,把情緒又推高了一步,為下面「盼星星盼月亮」這一句打好了基礎。「急速出兵」一場,增加了小常寶請戰的一段唱,用的是小生「二黃」娃娃腔,以嗩吶伴奏,節奏變化鮮明,很好地表現了這個苦大仇深的獵戶女兒烈火燃胸的激動心情。「風雪裡,峻岭上,狼窩虎穴我敢闖」,「風雪裡,峻岭上」一句低唱,一句拔高,一起一伏,旋律延長,是對娃娃腔的突破。因為增加了這段唱,使小常寶的堅強性格更加突出鮮明了。

李勇奇的「早也盼晚也盼望穿雙眼」一段唱腔中,「只說是苦歲月無邊無沿」一句,「無邊無沿」的節奏放慢了,這樣,一方面烘託了長夜難明、無盡無邊的情景,又和下面的「誰料想鐵樹開花、枯枝發芽竟在今天」強烈對比,造成一個非常有力的轉折。「縱有千難與萬險」去掉尾腔,和「掃平那威虎山我一馬當先」連成一氣,顯得更為簡潔緊湊。

《智取威虎山》中英雄人物的唱腔做到了聲情並茂。演員們不只是唱字、唱腔,更重要的是唱情。唱的是人物,唱的是人物的精神氣質,唱的是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些腔本來不一定很複雜,比如楊子榮的「血債要用血來償」,「誓把座山雕,埋葬在山澗」,都是普通的腔,但是由於演員用了充沛深厚的階級感情來唱,「血來償」,「埋葬」,都唱得高亢有力,使觀眾受到強烈的感染。又如「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霄漢」二字的高八度上增加了「擻音」,難度很大,為從來的「二黃」翻高的導板所不能比擬。但是,扮演楊子榮的演員知難而進,成功地完美地塑造了英雄人物的音樂形象。

《智取威虎山》劇組的同志不斷革命、精益求精的精神使我們非常感動。這是他們在江青同志的領導下,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加速思想革命化,全心全意為工農兵服務的具體表現。我們一定要向上海京劇院《智取威虎山》劇組的同志們虛心學習,為發展無產階級革命文藝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