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 備荒 為人民 雲南自力更生興建大批小水電站

備戰 備荒 為人民

雲南自力更生興建大批小水電站
新華社
1972年1月31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據新華社昆明一九七二年一月三十日電 在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指引下,雲南省各族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積極興建小水電站,取得顯著成績。目前,這個省的小水電站已有二千九百多座,裝機容量達十四萬三千瓩。從怒江兩岸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到紅河流域的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及瀾滄江畔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州、縣,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了自己的小水電站。

雲南省境內有金沙江、怒江、瀾滄江、紅河和南盤江等五大水系,水利資源十分豐富。但是,解放前,在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下,這裡的水利資源根本得不到利用。到解放時只建了幾座水電站。解放後,由於受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干擾,小水電站的建設進展也很緩慢。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雲南省各族人民在各級黨組織和革委會領導下,狠批了劉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使小水電站的建設得到蓬勃發展。在興建小水電站的過程中,雲南省各族人民堅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土法上馬,自力更生解決了設備和原材料不足的困難。鳳慶縣的廣大貧下中農,在縣農具廠和水利工作隊的幫助下,培訓了一批技術人員。現在,這個縣已有一支一百五十多人的水電設計和安裝隊伍,依靠這支隊伍,為全縣興建了大批小水電站,使這個年產二千五百擔「滇紅」茶葉的茶區,部分實現了機械化生產,解放了大批勞動力。為了解決小水電站設備、建築材料不足的困難,有的社、隊從工廠的廢料堆里找來報廢的馬達,改制成感應發電機;有的用廢舊打穀機架子製成兩擊式水輪機;有的還用竹、木製成管子代替了鋼製壓力水管,用紅土、石灰代替水泥,這樣就大大加快了小水電站的建設速度。

雲南省許多工廠企業,開展社會主義大協作,積極為小水電站提供機械設備,有力地支援了小水電站的發展。各地、州和縣、社的農機農具廠,根據當地水利資源情況,就地取材製成了木質的、鐵製的、鐵木結構的各種型號水輪機和水輪泵。有一些地、州和縣屬的農機農具廠,還製造出了一百瓩以下的各種型號的發電機和變壓器,為當地的小水電站提供了成套設備。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