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千金方六首合一十一法

 集驗方五首 外臺秘要
卷第一 千金方六首合一十一法
千金翼方一十三首 

千金治傷寒頭痛項強四肢煩疼青膏方。

當歸 芎 吳茱萸 附子 烏頭 莽草 蜀椒(各三兩) 白芷(三兩)

上八味切,以醇苦酒漬再宿,以豬脂四斤緩火煎,候白芷色黃,絞去滓,以暖酒服棗核大三枚,日三服取汗,不知稍增,可服可摩,如初得傷寒一日,苦頭痛背強,宜摩之佳。忌豬肉。

又少陰病得病二三日,口燥咽幹,急下之,宜承氣湯。

又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氣湯。

又陽明證,其人善忘,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善忘,雖大便堅,反易色必黑宜抵當湯下之。

又傷寒有熱而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此爲有血,不可餘藥,宜抵當丸。

又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堅,小便不利者,此爲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宜抵當湯下之。

又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體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裏也,手足 然汗出者,此爲大便已堅,宜承氣湯主之,若汗多而微發熱惡寒爲外未解,宜桂枝湯,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大便,可少與承氣湯,微和其胃氣,勿令緻大下。

又陽明病潮熱微堅者,可與承氣湯,不堅者勿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胃中有燥糞,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若腹中轉失氣者爲有燥糞,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爲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欲飲水者即噦,其後發熱者必複堅與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慎不可攻之。

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重語也)直視譫語喘滿者死,若下利者亦死。

又傷寒四五日,脈沉喘滿,沉爲在裏而反發汗,津液越出大便爲難,表虛裏實,久則譫語。

承氣湯方。

枳實(陳者五枚炙) 大黃(四兩) 芒硝(三合) 濃樸(半斤)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五升,納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也。

小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 濃樸(二兩炙) 枳實(大者三枚炙)

上三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若一服得利,譫語止,勿服之也。

又抵當丸方。

水蛭(二十枚熬)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雙仁) 虻蟲(二十枚去足翅熬) 大黃(三兩)

上四味末下篩合,分爲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頓服, 時當下血,不下仍須服之,取血下爲效。

又抵當湯方。

水蛭(熬三十枚) 桃仁(二十枚去皮) 虻蟲(去足翅熬三十枚) 大黃(三兩)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爲三服,不下更服。

又療傷寒頭痛壯熱百節疼痛湯方。

柴胡 芍藥 梔子仁(各四兩) 知母(四兩) 香豉(一升綿裹) 石膏(八兩碎) 黃芩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苦熱盛者,加大黃。(四兩並出第十卷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