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一百九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一百九(入第七十一經下半)

清涼山沙門 澄觀 述

晉水沙門 (淨源) 錄疏注經

△三辨法根深二。初問。

時善財童子白夜神言(至)聖者證得其已久如。

△二答二。先辨初劫修行二。初總舉剎劫。

夜神言善男子乃往古世(至)不可說不可說城。

言世界轉者。謂世界為塵。一塵一剎。復末為塵故。亦猶無量無量。為一無量轉等。若取迴轉形世界塵者。何以偏取此形。

△二別彰遇佛四。初總舉佛數興處。

善男子彼世界中(至)微塵數如來於中出現。

△二別於初佛得法六。初標佛現。

其最初佛名法海雷音光明王。

△二父王出家。

彼佛出時有轉輪王(至)其王出家護持正法。

△三惡世過興。

法欲滅時有千部異眾(至)及以一切世間之論。

△四滅過弘闡。

時王比丘而語之言(至)六萬五千歲中而得興盛。

△五王女見聞發心得法。

時有比丘尼名法輪化光。

法輪化光者。圓滿般若。照一切法。從無而有故。

是此王女百千比丘尼(至)光明王如來一切神力。

即正答得法久近也。

△六結會古今。

善男子於汝意云何(至)一切法門海般若波羅蜜。

兼顯成益。

△三略舉次前百佛。

次有佛興名離垢法光明(至)名普智光明燈。

△四結略顯廣。

善男子如是等須彌山(至)教化成熟無量眾生。

△二類顯多劫成益。

從是已來於佛剎微塵數劫(至)住一切智無上法城。

△四謙己推勝二。初謙己知一。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常真實語恆清淨語。

略顯四種業用。若約妙音釋。則不綺不離間。不妄不惡口。如次配之。若約甚深釋者。不與理合。皆名戲論。理外發言。即是二語。既與理乖。則非真非淨。反此可知。

△二推勝知多。

如諸菩薩摩訶薩(至)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五指示後友三。指後位。

善男子此佛會中有主夜神名開敷一切樹華。

約事在香樹閣內故。約位七地。是有功用行。有能開發無相住故。

汝詣彼問菩薩云何(至)一切眾生住一切智。

△二偈頌中。頌前法者。臨去殷勤。囑令修學故。有十一偈於中分二。初頌前體用。

爾時守護一切城主夜神(至)為善財童子而說頌言。

菩薩解脫深難見(至)開通三世解脫道。

△二顯法根深二。先頌初劫三。初通頌初後。

過於剎轉微塵劫(至)我皆供養聽受法。

△二有四頌。別頌於初佛得法。

我見法海雷音佛(至)動地舒光悟含識。

△□□□□頌中間百佛及後結文。

見第二佛而親近(至)如是須彌塵數等。

△二頌類顯。

於諸剎轉微塵劫(至)令此解脫得清淨。

△三善財得益。雖通由前文。亦近由此。於中有二。初長行敘益。

爾時善財童子(至)獲菩薩大辨才心大歡喜。

△二偈頌慶贊。十偈分四。初贊福智超絕。

觀察守護一亦見十夜神以偈贊曰。

已行廣大妙慧海(至)威德光明住此眾。

△二有四頌。嘆悲智甚深。

了達法性如虛空(至)說離世間眾怖行。

念念攀緣一切境。不礙分別事故。心心永斷諸分別。常契理故。又上句約觀。下句約止。即止觀雙運。了達無性。成無分別。而起大悲。成上攀緣。攀緣即分別耳。不唯屬妄。

△二有四偈。總顯德圓離障攝益。

已住如來諸願道(至)引導使入菩提路。

△四有一頌。成行入位。

已生如來誓願家(至)隨眾生樂現眾色。

△六戀德禮辭。

時善財童子說此頌已(至)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已下入第七十二經。

△第七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寄遠行地。文六。初依教趣求。

爾時善財童子(至)往詣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所。

△二見敬諮問。

見其身在眾寶香樹(至)唯願垂慈為我宣說。

△三授己法界四。初顯法行二。初明安樂眾生行。

夜神言善男子(至)達其處所宿夜安樂。

亦是法門所作業用。對先問行。故總示其行。未舉法門之名。

△二利益眾生行二。初總。

善男子若有眾生(至)種種善根使其修習。

令物斷惡修善故。

△二別。

為慳吝者讚嘆布施(至)令住菩薩智波羅蜜。

十度以治蔽障。

△二立法名字。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

此有二意。一者望前稱己益物悲智之心。故生大喜。二者望後照佛攝生大悲智。故生大喜。

△三明業用二。初問。

善財言大聖此解脫門境界云何。

以是業用分齊。故云境界。

△二答三。初總標。

夜神言善男子入此解脫(至)普攝眾生巧方便智。

謂知佛攝生之智為業用分齊。

△二略顯普攝之相。

云何普攝善男子(至)□淨業力之所攝故。

謂一切物樂皆由佛得。故知佛攝。

△三廣顯巧方便智二。初征。

云何知然。

△二釋。釋意雲。我見如來從因至果。大悲巧攝。故知樂由佛生。於中二。初總明。

善男子我入此出生(至)菩薩行海悉皆明見。

△二別顯分二。初發善巧普攝之心。亦二。初見發心之境。沈於苦集。

善男子世尊往昔(至)不得值遇諸佛菩薩。

△二正發救心。令得滅道二。初並起慈悲。

見如是已起大悲心(至)於一切因緣無迷惑心。

△二雙運悲智。

起觀察真□□性心(至)究竟皆得十力智果心。

△二起善巧普攝之行二。初別明利益眾生行三。初本攝生行體。

起如是心已得菩薩力(至)不悔不吝無間無斷。

△二明攝生本意。

以是方便普攝眾生(至)增一切智福德大海。

△二辨攝生周徧。即廣大義。

菩薩如是念念成熟(至)隨眾生心普使知見。

△二雜明種種行二。初明觀機。彰苦集無涯。

善男子毗盧遮那如來(至)具受種種無量諸苦。

△二顯修行無量三。初總明化益。

起大悲心具修一切(至)勤修福智助道之法。

△二別明化法。

為說種種諸因果門(至)趣一切智助道之法。

△三總結化意。

令諸眾生心生歡喜(至)令其安住菩薩智慧。

△四辨法根深二。初問。

善財童子言聖者(至)三菩提心其已久如。

△二答二。初嘆深許說二。初長行二。先嘆深難知四。初標難知。

夜神言善男子。

非唯久遠難知。抑亦當時發心。已得深法。滿佛境故。況無久近相。

此處難信。

非常見聞。

難知。

非聞慧境。

難解難入。

非思修故。上皆心緣處滅。

難說。

言語道。

△二顯不知人。

一切世間及以二乘皆不能知。

△三揀去能知。

唯除諸佛神力所護(至)於此能持能入能了。

即是善財童子之類。

△四征釋所以。

何以故此是如來智慧境界(至)尚不能知□餘眾生。

以是佛境故。權教菩薩尚不能知。況前劣耶。

△二承力許說。

然我今者以佛威力(至)隨汝所問為汝宣說。

△二偈頌分二。初頌嘆深難說。有四。初標深難說。

爾時開敷一切樹華夜神(至)而說頌言。

佛子汝所問甚深佛境界難思剎塵劫說之不可盡。

△二有三偈。頌不知人。

非是貪恚痴憍慢惑所覆(至)能知佛所覺。

以是佛境故。惑者不知。

△三超頌前釋。

佛境界寂靜性淨離分別非着請有者能知此法性。

△四有十四偈。總頌揀去能知。

生於諸佛家為佛所守護(至)是彼之境界。

其心寂靜住三昧(至)此無礙眼之解脫。

次第頌前佛力所護等。恐繁不配。說者隨宜。

△二頌承力為說。

汝於無量大劫海(至)今汝深心轉清淨。

△二承力正酬。文二。初長行二。初正說四。初總顯發心時處佛興。

善男子乃往古世(至)說種種法門度無量眾生。

△二別舉本生時處。

善男子彼普光明真金(至)閻浮提人壽萬歲時。

△三明發心勝緣四。初大王治化。

其中有王名一切法音(至)閻浮提內無有怨敵。

即鐵輪王。故云閻浮。

△二五濁為因。感三災果。

時彼世界劫欲盡時(至)一切人眾壽命矩促。

命濁。

資財乏少形色鄙陋多苦少樂。

眾生濁。

不修十善專作惡業(至)離他眷屬妬他榮好。

煩惱濁。

任情起見非法貪求(至)馳走四方靡所依怙。

見濁劫濁則通。

△三悲境現前。

咸來共繞王都大城(至)獲財利想升天宮想。

△四正明起行二初深起大悲。

爾時大王聞此語已(至)令其得入一切智門。

△二廣行大施八。初施令彌布。

作是語已擊鼓宣令(至)內外所有悉皆能舍。

△二施會大敷。

其堅固妙寶莊岩雲燈城(至)勸諸眾生修行善業。

△三施主超倫。

時彼大王處師子座(至)以致治國無違命者。

△四施田雲集。

爾時閻浮提無量無數(至)住菩薩願行廣大施。

△五施心殷重。

時王見彼諸來乞者(至)心生歡喜亦復如是。

△六施願深廣。

善男子其王爾時因善知識(至)行一切智無障礙道。

△七施慧□微。

已能深入一切智流(至)生堅固想師想佛想。

△八施時均普。

不揀方處不擇族類(至)皆悉如是普施眾生。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一百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