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三十六卷)/04
卷第三 ◄ | 大般涅槃經 卷第四 |
► 卷第五 |
大般涅槃經卷第四
編輯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四相品第七之一
編輯佛復告迦葉:「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分別開示大般涅槃有四相義。何等為四?一者、自正,二者、正他,三者、能隨問答,四者、善解因緣義。
「迦葉!云何自正?若佛如來見諸因緣而有所說。譬如比丘見大火聚,便作是言:『我寧抱是熾然火聚,終不敢於如來所說十二部經及祕密藏,謗言:「此經是魔所說。」若言:「如來、法、僧無常。」如是說者,為自侵欺、亦欺於人。』寧以利刀自斷其舌,終不說言:『如來、法、僧是無常也。』若聞他說亦不信受,於此說者應生憐愍。如來、法、僧不可思議應如是持,自觀己身猶如火聚,是名自正。
「迦葉!云何正他?佛說法時,有一女人乳養嬰兒,來詣佛所,稽首佛足,有所顧念,心自思惟,便坐一面。爾時,世尊知而故問:『汝以愛念多唅兒酥,不知籌量消與不消。』爾時,女人即白佛言:『甚奇,世尊!善能知我心中所念,唯願如來教我多少。世尊!我於今朝多與兒酥,恐不能消,將無夭壽。唯願如來為我解說。』佛言:『汝兒所食尋即消化,增益壽命。』女人聞已,心大踴躍,復作是言:『如來實說,故我歡喜。』世尊如是為欲調伏諸眾生故,善能分別說消、不消,亦說諸法無我、無常。若佛世尊先說常者,受化之徒當言:『此法同彼外道。』即便捨去。
「復告女人:『若兒長大能自行來,凡所食噉——能消、難消——本所與酥則不供足。』我之所有聲聞弟子亦復如是,如汝嬰兒不能消是常住之法,是故,我先說苦、無常。若我聲聞諸弟子等功德已備,堪任修習大乘經典,我於是經為說六味。云何六味?說苦醋味、無常醎味、無我苦味、樂為甜味、我為辛味、常為淡味。彼世間中有三種味,所謂無常、無我、無樂,煩惱為薪、智慧為火,以是因緣成涅槃食,謂常、樂、我,令諸弟子悉皆甘嗜。
「復告女人:『汝若有緣欲至他處,應驅惡子令出其舍,悉以寶藏付示善子。』女人白佛:『實如聖教,珍寶之藏應示善子,不示惡子。』『姊!我亦如是。般涅槃時,如來微密無上法藏不與聲聞諸弟子等,如汝寶藏不示惡子;要當付囑諸菩薩等,如汝寶藏委付善子。何以故?聲聞弟子生變異想,謂佛如來真實滅度,然我真實不滅度也。如汝遠行未還之頃,汝之惡子便言汝死,汝實不死。諸菩薩等說言:「如來常、不變易。」如汝善子不言汝死。以是義故,我以無上祕密之藏付諸菩薩。』
「善男子!若有眾生謂佛常住、不變異者,當知是家則為有佛,是名正他。
「迦葉!云何能隨問答者?若有人來問佛世尊:『我當云何不捨錢財而得名為大施檀越?』佛言:『若有沙門、婆羅門等,少欲知足,不受、不畜不淨物者,當施其人奴婢、僕使;修梵行者,施與女色;斷酒肉者,施以酒肉;不過中食,施過中食;不著花香,施以花香。如是施者,施名流布、聲聞天下,未曾損己一毫之費。』是則名為能隨問答。」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應施肉。何以故?我見不食肉者有大功德。」
佛讚迦葉:「善哉,善哉。汝今乃能善知我意,護法菩薩應當如是。善男子!從今日始,不聽聲聞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時,應觀是食如子肉想。」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不聽食肉?」
「善男子!夫食肉者,斷大慈種。」
迦葉又言:「如來何故先聽比丘食三種淨肉?」
「迦葉!是三種淨肉隨事漸制。」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十種不淨乃至九種清淨而復不聽?」
佛告迦葉:「亦是因事漸次而制,當知即是現斷肉義。」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云何如來稱讚魚肉為美食耶?」
「善男子!我亦不說魚肉之屬為美食也。我說甘蔗、粳米、石蜜、一切穀麥及黑石蜜、乳酪、蘇油以為美食。雖說應畜種種衣服,所應畜者要是壞色,何況貪著是魚肉味?」
迦葉復言:「如來若制不食肉者,彼五種味,乳酪、酪漿、生酥、熟酥、胡麻油等,及諸衣服、憍奢耶衣、珂貝、皮革、金銀盂器,如是等物亦不應受。」
「善男子!不應同彼尼乾所見。如來所制一切禁戒各有異意,異意故,聽食三種淨肉;異想故,斷十種肉;異想故,一切悉斷及自死者。迦葉!我從今日制諸弟子不得復食一切肉也。迦葉!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臥——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師子已,眾人見之,聞師子臭亦生恐怖。
「善男子!如人噉蒜,臭穢可惡,餘人見之,聞臭捨去。設遠見者猶不欲視,況當近之?諸食肉者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皆恐怖,生畏死想,水、陸、空行、有命之類悉捨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是故,菩薩不習食肉,為度眾生示現食肉,雖現食之,其實不食。善男子!如是,菩薩清淨之食猶尚不食,況當食肉?「善男子!我涅槃後無量百歲,四道聖人悉復涅槃。正法滅後,於像法中,當有比丘,貌像持律,少讀誦經,貪嗜飲食,長養其身,身所被服麁陋醜惡,形容憔悴,無有威德,放畜牛、羊,擔負薪草,頭、鬚、髮、爪悉皆長利。雖服袈裟猶如獵師,細視徐行如貓伺鼠,常唱是言:『我得羅漢。』
多諸病苦,眠臥糞穢,外現賢善、內懷貪嫉,如受瘂法婆羅門等。實非沙門,現沙門像,邪見熾盛,誹謗正法。如是等人破壞如來所制戒律、正行、威儀,說解脫果,離不淨法及壞甚深祕密之教,各自隨意反說經律,而作是言:『如來皆聽我等食肉。』自生此論,言是佛說,互共諍訟,各自稱是沙門釋子。
「善男子!爾時,復有諸沙門等貯聚生穀,受取魚肉,手自作食,執持油瓶、寶蓋、革屣,親近國王、大臣、長者,占相星宿,勤修醫道,畜養奴婢、金、銀、琉璃、車璩、馬瑙、頗梨、真珠、珊瑚、虎珀、璧玉、珂貝、種種菓蓏,學諸技藝、畫師、泥作、造書、教學、種植根栽、蠱道、呪幻、和合諸藥、作倡伎樂、香花治身、摴蒲圍碁、學諸工巧。若有比丘能離如是諸惡事者,當說是人真我弟子。」
爾時,迦葉復白佛言:「世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時得雜肉食,云何得食——應清淨法?」
佛言:「迦葉!當以水洗,令與肉別,然後乃食。若其食器為肉所污,但使無味,聽用無罪。若見食中多有肉者則不應受。一切現肉悉不應食,食者得罪。我今唱是斷肉之制,若廣說者則不可盡,涅槃時到是故略說,是則名為能隨問答。
「迦葉!云何善解因緣義?如有四部之眾來問我言:『世尊!如是之義,如來初出,何故不為波斯匿王說是法門深妙之義,或時說深、或時說淺,或名為犯、或名不犯?』」
「云何名墮?云何名律?云何名波羅提木叉義?」
佛言:「波羅提木叉者,名為知足,成就威儀,無所受畜,亦名淨命。墮者,名四惡趣。又復,墮者,墮於地獄乃至阿鼻,論其遲速過於暴雨,聞者驚怖,堅持禁戒,不犯威儀,修習知足,不受一切不淨之物。又復,墮者,長養地獄、畜生、餓鬼。以是諸義,故名曰墮。波羅提木叉者,離身、口、意不善邪業。律者,入戒、威儀,深經善義,遮受一切不淨之物及不淨因緣,亦遮四重、十三僧殘、二不定法、三十捨墮、九十一墮、四悔過法、眾多學法、七滅諍等。
「或復有人破一切戒。云何一切?謂四重法乃至七滅諍法。或復有人誹謗正法、甚深經典,及一闡提具足成就、盡一切相、無有因緣,如是等人自言:『我是聰明利智,輕重之罪悉皆覆藏。』覆藏諸惡如龜藏六,如是眾罪長夜不悔;以不悔故,日夜增長。是諸比丘所犯眾罪終不發露,是使所犯遂復滋漫。是故,如來知是事已,漸次而制,不得一時。」
爾時,有善男子、善女人白佛言:「世尊!如來久知如是之事,何不先制?將無世尊欲令眾生入阿鼻獄?譬如多人慾至他方,迷失正路,隨逐邪道。
是諸人等不知迷故,皆謂是道,復不見人可問是非。眾生如是迷於佛法,不見正真,如來應為先說正道,勅諸比丘:『此是犯戒、此是持戒,當如是制。』何以故?如來正覺是真實者,知見正道,唯有如來天中之天能說十善增上功德及其義味。是故啟請,應先制戒。」
佛言:「善男子!若言:『如來能為眾生宣說十善增上功德。』是則如來視諸眾生如羅睺羅。云何難言:『將無世尊欲令眾生入於地獄?』我見一人有墮阿鼻地獄因緣,尚為是人住世一劫、若減一劫。我於眾生有大慈悲,何緣當誑如子想者令入地獄?善男子!如王國內有納衣者,見衣有孔然後乃補。如來亦爾,見諸眾生有入阿鼻地獄因緣,即以戒善而為補之。善男子!譬如轉輪聖王先為眾生說十善法,其後漸漸有行惡者,王即隨事以漸斷之,斷諸惡已,然後自行聖王之法。善男子!我亦如是,雖有所說,不得先制,要因比丘漸行非法然後方乃隨事制之。樂法眾生隨教修行,如是等眾乃能得見如來法身。如轉輪王所有輪寶不可思議;如來亦爾,不可思議;法、僧二寶亦不可思議;能說法者及聞法者皆不可思議。是名善解因緣義也。
「菩薩如是分別開示四種相義,是名大乘大涅槃中因緣義也。
「復次,自正者,所謂得是大般涅槃。正他者,我為比丘說言:『如來常存不變。』隨問答者,迦葉!因汝所問,故得廣為菩薩摩訶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說是甚深微妙之義。因緣義者,聲聞、緣覺不解如是甚深之義,不聞伊字三點而成解脫涅槃,摩訶般若成祕密藏。我今於此闡揚分別,為諸聲聞開發慧眼。假使有人作如是言:『如是四事,云何為一?非虛妄耶?』即應反質:『是虛空,無所有、不動、無礙,如是四事有何等異?是豈得名為虛妄乎?』」
「不也。世尊!如是諸句即是一義,所謂空義。」
「自正、正他、能隨問答、解因緣義亦復如是,即大涅槃,等無有異。」
佛告迦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言:『如來無常。云何當知是無常耶?如佛所言:「滅諸煩惱名為涅槃。」猶如火滅,悉無所有;滅諸煩惱亦復如是,故名涅槃。云何如來為常住法,不變易耶?如佛言曰:「離諸有者乃名涅槃。」是涅槃中無有諸有,云何如來為常住法,不變易耶?如衣壞盡,不名為物;涅槃亦爾,滅諸煩惱不名為物。云何如來為常住法,不變易耶?如佛言曰:「離欲寂滅名曰涅槃。」如人斬首則無有首;離欲寂滅亦復如是,空無所有故名涅槃。云何如來為常住法,不變易耶?如佛言曰:
「『「譬如熱鐵,搥打星流,散已尋滅,莫知所在。
得正解脫,亦復如是,已度婬欲、諸有淤泥,得無動處,不知所至。」
「『云何如來為常住法,不變易耶?』迦葉!若有人作如是難者,名為邪難。
「迦葉!汝亦不應作是憶想,謂如來性是滅盡也。迦葉!滅煩惱者不名為物。何以故?永畢竟故,是故名常。是句寂靜,為無有上,滅盡諸相,無有遺餘;是句鮮白,常住無退。是故,涅槃名曰常住;如來亦爾,常住無變。言星流者,謂煩惱也。散已尋滅,莫知所在者,謂諸如來煩惱滅已,不在五趣。是故,如來是常住法,無有變易。復次,迦葉!諸佛所師,所謂法也。是故如來恭敬供養。以法常故,諸佛亦常。」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若煩惱火滅,如來亦滅,是則如來無常住處。如彼迸鐵,赤色滅已,莫知所至;如來煩惱亦復如是,滅無所至。又如彼鐵熱與赤色滅已無有;如來亦爾,滅已無常,滅煩惱火便入涅槃,當知如來即是無常。」
「善男子!所言鐵者,名諸凡夫。凡夫之人雖滅煩惱,滅已復生,故名無常。如來不爾,滅不復生,是故名常。」
迦葉復言:「如鐵赤色滅已,還置火中赤色復生。如來若爾,應還生結;若結還生,即是無常。」
佛言:「迦葉!汝今不應作如是言:『如來無常。』何以故?如來是常。善男子!如彼燃木,滅已有灰;煩惱滅已便有涅槃。壞衣、斬首、破瓶等譬亦復如是,如是等物各有名字,名曰壞衣、斬首、破瓶。迦葉!如鐵冷已可使還熱;如來不爾,斷煩惱已畢竟清涼,煩惱熾火更不復生。迦葉當知,無量眾生猶如彼鐵,我以無漏智慧熾火燒彼眾生諸煩惱結。」
迦葉復言:「善哉,善哉。我今諦知如來所說諸佛是常。」
佛言:「迦葉!譬如聖王處在後宮,或時遊觀在於後園。王雖不在諸婇女中,亦不得言:『聖王命終。』善男子!如來亦爾,雖不現於閻浮提界,入涅槃中,不名無常。如來出於無量煩惱,入於涅槃安樂之處,遊諸覺華,歡娛受樂。」
迦葉復問:「如佛言曰:『我已久度煩惱大海。』若佛已度煩惱海者,何緣復納耶輸陀羅、生羅睺羅?以是因緣,當知如來未度煩惱諸結大海。唯願如來說其因緣。」
佛告迦葉:「汝不應言:『如來久度煩惱大海,何緣復納耶輸陀羅、生羅睺羅?以是因緣,當知如來未度煩惱諸結大海。』善男子!是大涅槃能建大義,汝等今當至心諦聽,廣為人說,莫生驚疑。若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須彌山王如是高廣悉能取令入於芥子。其諸眾生依須彌者亦不迫迮,無往來想,如本不異。唯應度者見是菩薩以須彌山納芥子中,復還安止本所住處。
「善男子!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入於芥子。其中眾生亦無迫迮及往來想,如本不異。唯應度者見是菩薩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納芥子中,復還安止本所住處。
「善男子!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能以三千大千世界納一毛孔,乃至本處亦復如是。
「善男子!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斷取十方三千大千諸佛世界置於針鋒如貫棗葉,擲著他方異佛世界。其中所有一切眾生不覺往返、為在何處,唯應度者乃能見之,乃至本處亦復如是。
「善男子!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斷取十方三千大千諸佛世界置於右掌如陶家輪,擲置他方微塵世界。無一眾生有往來想,唯應度者乃見之耳,乃至本處亦復如是。
「善男子!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斷取一切十方無量諸佛世界悉納己身。其中眾生悉不迫迮、亦無往返及住處想,唯應度者乃能見之,乃至本處亦復如是。
「善男子!復有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以十方世界內一塵中。其中眾生亦無迫迮、往返之想,唯應度者乃能見之,乃至本處亦復如是。
「善男子!是菩薩摩訶薩住大涅槃,則能示現種種無量神通變化,是故名曰大般涅槃。是菩薩摩訶薩所可示現如是無量神通變化,一切眾生無能測量,汝今云何能知如來習近愛欲,生羅睺羅?「善男子!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種種示現神通變化,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百億閻浮提種種示現,如《首楞嚴經》中廣說。我於三千大千世界或閻浮提示現涅槃,亦不畢竟取於涅槃。或閻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而我此身畢竟不從愛欲和合而得生也。我已久從無量劫來離於愛欲,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隨順世間示現入胎。
「善男子!此閻浮提林微尼園示現從母摩耶而生,生已即能東行七步,唱如是言:『我於人、天、阿修羅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見已驚喜,生希有心。是諸人等謂是嬰兒,而我此身無量劫來久離是法。如是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脈、骨、髓之所成立,隨順世間眾生法故示為嬰兒。
「南行七步,示現欲為無量眾生作上福田;西行七步,示現生盡,永斷老死,是最後身;北行七步,示現已度諸有生死;東行七步,示為眾生而作導首。四維七步,示現斷滅種種煩惱、四魔種性,成於如來、應供、正遍知。上行七步,示現不為不淨之物之所染污,猶如虛空;下行七步,示現法雨,滅地獄火,令彼眾生受安隱樂。毀禁戒者,示作霜雹。
「於閻浮提生七日已,示現剃髮,諸人皆謂我是嬰兒,初始剃髮。一切人、天、魔王波旬、沙門、婆羅門,無有能見我頂相者,況有持刀臨之剃髮?若有持刀至我頂者,無有是處。我已久於無量劫中剃除鬚髮,為欲隨順世間法故示現剃髮。
「我既生已,父母將我入天祠中,以我示彼摩醯首羅。摩醯首羅即見我時,合掌恭敬立在一面。我已久於無量劫中捨離如是入天祠法,為欲隨順世間法故示現如是。
「我於閻浮提示現穿耳,一切眾生實無有能穿我耳者,隨順世間眾生法故示現如是。復以諸寶作師子璫莊嚴其耳,然我已於無量劫中離莊嚴具,為欲隨順世間法故作是示現。
「示入學堂修學書疏,然我已於無量劫中具足成就,遍觀三界所有眾生無有堪任為我師者,為欲隨順世間法故示入學堂,故名如來、應供、正遍知。習學乘象、槃馬、捔力、種種技藝,亦復如是。
「於閻浮提而復示現為王太子,眾生皆見我為太子,於五欲中歡娛受樂,然我已於無量劫中捨離如是五欲之樂,為欲隨順世間法故示如是相。
「相師占我:『若不出家,當為轉輪聖王,王閻浮提。』一切眾生皆信是言,然我已於無量劫中捨轉輪王位,為法輪王。
「於閻浮提現離婇女、五欲之樂,見老、病、死及沙門已,出家修道。眾生皆謂:『悉達太子初始出家。』然我已於無量劫中出家學道,隨順世法故示如是。
「我於閻浮示現出家,受具足戒,精勤修道,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眾人皆謂:『是阿羅漢果易得不難。』然我已於無量劫中成阿羅漢果。
「為欲度脫諸眾生故,坐於道場菩提樹下以草為座,摧伏眾魔。眾皆謂我始於道場菩提樹下降伏魔宮,然我已於無量劫中久降伏已,為欲降伏剛強眾生故現是化。
「我又示現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眾皆謂我實有便利、出息、入息,然我是身所得果報無是諸患,隨順世間故示如是。
「我又示現受人信施,然我是身都無飢渴,隨順世法故示如是。
「我又示同諸眾生故現有睡眠,然我已於無量劫中具足無上深妙智慧,遠離三有,進止威儀。
「頭、目、腹、背舉身疾痛、木槍償對、盥洗手足、澡面漱口、楊枝自淨,眾皆謂我有如是事,然我是身都無此也,手足清淨猶如蓮花、口氣淨潔如優鉢羅香。一切眾生謂我是人,我實非人。
「我又示現受糞掃衣、[湟-王+兒]濯縫治,然我久已不須是衣。
「眾人皆謂羅睺羅者是我之子、輸頭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處在世間受諸快樂,捨如是事出家學道。眾人復言:『是王太子瞿曇大姓,遠離世樂,求出世法。』然我久離世間愛欲,如是等事悉是示現。一切眾生咸謂是人,然我實非。
「善男子!我雖在此閻浮提中數數示現入於涅槃,然我實不畢竟涅槃。而諸眾生皆謂如來真實滅盡,而如來性實不永滅,是故當知是常住法、不變易法。
「善男子!大涅槃者,即是諸佛如來法界。我又示現閻浮提中出於世間,眾生皆謂我始成佛,然我已於無量劫中所作已辦,隨順世法故,復示現於閻浮提初出成佛。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不持禁戒、犯四重罪,眾人皆見謂我實犯,然我已於無量劫中堅持禁戒,無有漏缺。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為一闡提,眾人皆見是一闡提,然我實非一闡提也。一闡提者,云何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又示現於閻浮提破和合僧,眾生皆謂我是破僧,我觀人天無有能破和合僧者。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護持正法,眾人皆謂我是護法,悉生驚怪。諸佛法爾,不應驚怪。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為魔波旬,眾人皆謂我是波旬,然我久於無量劫中離於魔事,清淨無染猶如蓮花。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女身成佛,眾人見之皆言:『甚奇,女人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畢竟不受女身,為欲調伏無量眾生故現女像。憐愍一切諸眾生故,而復示現種種色像。
「我又示現閻浮提中生於四趣,然我久已斷諸趣因,以業因故墮於四趣,為度眾生故生是中。
「我又示現閻浮提中作梵天王,令事梵者安住正法,然我實非,而諸眾生咸皆謂我為真梵天;示現天像遍諸天廟亦復如是。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入婬女舍,然我實無貪欲之想,清淨不污猶如蓮花。為諸貪婬著色眾生於四衢道宣說妙法,然我實無欲穢之心,眾人謂我守護女人。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入青衣舍,為欲誘化令住正法,然我實無如是惡業墮在青衣。
「我又示現閻浮提中而作教師,開化童蒙令住正法。
「我又示現於閻浮提入諸酒會、博弈之處,示現種種勝負諍訟,為欲拔濟彼諸眾生。而我實無如是惡業,而諸眾生皆謂我作如是之業。
「我又示現久住塚間,作大鷲身度諸飛鳥。而諸眾生皆謂我是真實鷲身,然我久已離於是業,為欲度彼諸鳥鷲故示現如是。
「我又示現閻浮提中作大長者,為欲安立無量眾生住於正法。
「又復示作諸王、大臣、王子、輔相,於是眾中各為第一,為修正法故處王位。
「我又示現閻浮提中疫病劫起,多有眾生為病所惱,先施醫藥,然後為說微妙正法,令其安住無上菩提,眾人皆謂是病劫起。
「又復示現閻浮提中飢餓劫起,隨其所須供給飲食,然後為說微妙正法,令其安住無上菩提。
「又復示現閻浮提中刀兵劫起,即為說法令離怨害,使得安住無上菩提。
「又復示現,為計常者說無常想、計樂想者為說苦想、計我想者說無我想、計淨想者說不淨想。若有眾生貪著三界,即為說法,令離是處。度眾生故,為說無上微妙法藥;為斷一切煩惱樹故,種植無上法藥之樹;為欲拔濟諸外道故,演說正法。雖復示現為眾生師,而心初無眾生師想。
「為欲拔濟諸下賤故,現入其中而為說法,非是惡業受是身也。
「如來正覺如是安住大般涅槃,是故名為常住無變;如閻浮提,東弗於逮、西瞿耶尼、北欝單越亦復如是;如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亦爾。二十五有如《首楞嚴經》中廣說。以是故名大般涅槃。若有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大般涅槃,能示如是神通變化而無所畏。
「迦葉!以是緣故,汝不應言:『羅睺羅者是佛之子。』何以故?我於往昔無量劫中已離欲有。是故,如來名曰常住,無有變易。」
迦葉復言:「如來云何名曰常住?如佛言曰:『如燈滅已,無有方所。』如來亦爾,既滅度已,亦無方所。」
佛言:「迦葉!善男子!汝今不應作如是言:『燈滅盡已,無有方所;如來亦爾,既滅度已,無有方所。』善男子!譬如男女然燈之時,燈器大小悉滿中油。隨有油在,其明猶存;若油盡已,明亦俱盡。其明滅者,譬煩惱滅,明雖滅盡,燈器猶存。如來亦爾,煩惱雖滅,法身常存。善男子!於意云何?明與燈器為俱滅不?」
迦葉答言:「不也。世尊!雖不俱滅,然是無常。若以法身譬燈器者,燈器無常;法身亦爾,應是無常。」
「善男子!汝今不應作如是難。如世間言器,如來世尊無上法器。彼器無常,非如來也。一切法中,涅槃為常。如來體之,故名為常。
「復次,善男子!言燈滅者,是阿羅漢所證涅槃,以滅貪愛、諸煩惱故,譬之燈滅。阿那含者,名曰有貪。以有貪故,不得說言同於燈滅。是故,我昔覆相說言喻如燈滅,非大涅槃同於燈滅。阿那含者,非數數來,又不還來二十五有,更不復受臭身、蟲身、食身、毒身,是則名為阿那含也。若更受身,名為那含;不受身者,名阿那含。有去、來者,名曰那含;無去、來者,名阿那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