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心傳
天仙心傳
太虛氏授後學閔一得小艮氏篡述
自序
原夫運限無常,世運之通否,道運之明晦,其機由人,天地因而運轉者。中古以上,人各完神,運無或蹇,道無或晦也。方今世尚,群務形聲,力掃虛寂。其弊啟自導師,初由訛會微言,忘卻純(音整)情則墮,以致自誤誤人;繼而挾詞以利己者,起而附和之,從而招招焉,以致學者大半墮其術中,死而不悔,全不悟妙有妙無,真實之相循,聖人特藉以觀其竅妙。故其為用也,無情有情,惟一非二。近世導師,見不及此,學士亦悟不及,由是相習成風,乃流致下元之否備,身世道運,殆有不可問焉。造物者,固莫可如何,惟人為造物之至靈,欲挽此運,惟先自法古之聖人而已。法古惟何,我國有羲皇,西域有能仁,東土有太乙,啟蒙養正,以淑人心,垂有微言,以教後世。三教經文具在,洗心以讀之,自知世身非二,性命一物,方知主夫世者人也,而主夫人者神也,三才一貫,義則如此。太乙不雲乎,人身一世身,心即天也,身即地也,念即人也,誠正修齊,以至治平,毋勞分理,端自淨念返誠而已。上古聖人,治世功法,不由身外體制,並勿念外維持,惟自盡已以為功,即使人人盡已以為學,何等簡易,何等宥密而自在哉。其得使人盡學已由自者,學尚虛寂誌念耳,所謂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是也。愚更為盡其說,以為身之本在心,心之根在神,神非虛不靈,非寂不寧,不靈不寧,神何克純。是以學尚虛寂,運道惟神。三代以後,人競功業,以為有徵足信,適開機械詐偽之端,由是道運以晦,而世運日否。呂祖憫之,肇啟醫世一宗。我祖泥丸李翁,默相輔相。無如世逐澆漓,群染污濁,惟於億億萬億中得一。我師太虛翁,宗承無替,克守虛寂,而行合中庸,不尚功勳,而因心則友。及至乾隆丙午,餘始得耳食於玄蓋洞天之大滌洞,神人瞿蓬頭,默相證授於不識不知之天,銘之心版久矣。茲特自愧學不如師,不克振無字之心音,傳之學者,篡此三冊二種,總名天仙心傳。後學承之,果能鎔一而神化,無不竿立而影現。揭其總持,不外虛寂恆誠四字而已。四字所宗,自完神始,即以神完為究竟之學焉,誠不過以神為身世主耳。道光甲午新正下浣一日金蓋山人閔一得謹序。
自述
師傳天仙功夫,余於乾隆丙午歲,耳食於玄蓋洞天。心襲以藏之者,迄今四十有七年矣。屢述與人,食之者寡。天涯海角,已踏破乎鐵鞋;萬載千秋,徒勞神而久視。深恐委師傳於草莽,用敢壽口訣於棗梨。惟是初學之士,或心性未純,關竅莫啟;或情塵久攪,錮蔽方深。法惟先事洗滌,繼事存思(存是存想,思是精思)。倘有中阻,雖因後天物滯,究因雜念中肆,以致真隱藏,關竅閉塞。上士於此,惟有不事搬運,但崇止念,晉造自然,終始不貳,自還先天,身得晶若。故欲還先天,法惟一竟虛寂,念中無念,自然後天氣寂,先天仍現,元仍行,身中關竅,豁然洞開,惟覺五色神光,億萬千聚。此係攢簇五行之實據,學士不為驚惶,不為喜悅,亦全憑真一不貳,遂得凝然大定。純粹以精,仍以真一育養,功圓行滿,梵彌羅天地,元胚模範十方,謂其現而顯諸仁也。豈知其貫三清而上下,太極本無,謂其隱而藏諸用也,豈知其乘六氣而周流至虛不宰。坐鎮太虛真境,長為無極金仙,謂其將升證也。更何天階之可升,正不知我之為太初玉清,太初玉清之為我矣。無如世尚逐物,得此簡易功訣,退仍惑而自棄。其病在自晦萬緣放下一句,終身無從入手。即有不晦此句,但略掃除片刻,自謂中已寂虛,據事迎罡一訣,闖入黃中,夾帶後天凡神凡氣,坐塞身中玄竅,何殊運水擔泥填塞崆峒仙境。縱使後來竭五丁大力以開除,而泥水留痕,究難洗滌。即能洗滌乾淨,而羲鞭不停,日月雲邁,其能抱道而終者,已屬吾宗之種子。若竟半途而棄去,幾同畏噎而廢餐,可不憫哉。吾故以先師之心傳,錄錄傳於。今將錄諸本,而復以萬緣放下一句,為學者再扣晨鐘。道光十二年閏重陽日金蓋山人閔一得述。
內篇(九章)
師曰混化,天仙功夫,萬緣放下,身自寂虛。
爰引清鎮,承照常持,正維中下,罔或刻疏。
圓虛圓寂,圓清圓和,何內何外,何有何無。
化化生生,一付如如,還返妙用,如斯如斯。
成身內身,是名真吾,尊之曰宰,視之曰兒。
溫養沐浴,乳哺爾疏,功純行粹,還我太初。
自終溯始,誥誡無多,惟喜混穆,切戒模糊。
模糊混穆,相去幾何,一仍圓覺,一竟糊塗。
覺則成聖,昧則成魔,師訓乃爾,慎毋參訛。
外篇(八章)
天仙心傳,視身晶若,假以迎鎮,如承日下。
鎮照則生,鎮注則化,化化生生,功惟一法。
天以一生,地以一成,身失其一,晶何得能。
一之為一,無念而誠,有無不立,人法雙泯。
原用之神,互根其根,置身於一,置一於心。
大周天界,細入微塵,無色無法,混化圓真。
是為真我,名身外身,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神通變化,隱現隨心,功圓行滿,平升玉清。
右二篇,餘耳食於師者。道光壬辰錄示金蓋諸生,內外丹訣備矣,故曰內外篇。
圓訣(四章)
上竅九天,下極九淵,三才卵守,黃是福田。
我處其中,混化坤乾,知還知返,無後非先。
克純克純,無地非天,常真真常,玄之又玄。
綿綿密密,道無不圓,功造其極,我即佛仙。
右四章,乃示門下薛陽桂者。天仙心學備矣,故曰圓訣。小艮氏識。
續篇(十二章)
嗟我志士,有志竟成,三尼醫世,胡不踵行。
亦主混化,不事支離,假虛涵靜,假靜還虛。
虛極靜篤,至道已基,三年五載,身世希夷。
從而涵育,不自滿假,可久可大,神何敢懈。
薄伽梵帝,烏魯斯僧,德化以來,徵驗維新。
居二千載,兵疫不侵,男尚中正,女尚幽貞。
西域志述,佛亦猶人,經曰持世,玄奘譯文。
功無增減,混化致淳,事造其極,隱現隨心。
斯真至道,聖聖心言,散諸經語,世昧惰研。
呂祖集示,顯而復湮,泥丸承墜,太虛繼宣。
小子承之,受而未授,穆穆洞音,大滌斯究。
爰這篡述,願以共友,虛寂恆誠,四字切守。
右篇名續,計共十二章,乃續天仙心傳而述也。功訣簡易,不蔓不支,踵而行之,得大自在,真與西聖無字真經,相為表裡者也。謹按西域志,烏魯斯國,綿延數萬里,厥壤肥饒,隸有屬國干城歲仰維恤,風俗最淳,較諸羲皇有勝盛焉。又稽內典,即昔磔迦烏,薄迦梵帝未臨以前,烏俗尚奢,民多遊惰,屢遭海泛,不省隄防,漸致不支。時有長者,名號妙月,敬信佛法。乃感薄伽梵帝,自由中印度,率徒二千五百人俱遙臨其地,壘磔築堤。長者從之,自備資斧,雇眾循壘。已而舉國化從,磔盡而堤成。既且海不揚波,烏絕霪雨。薄伽梵帝,乃為宣說持世陀羅尼經,以授長者,竟返中印度。按即釋迦佛也。我國貞觀間,玄奘法師返自西域奉詔而譯,御製經序,備載如此。閔一得篡。
大滌洞音(共十一節)
蓬頭瞿氏曰:教無聲臭,惟覺雍雍,不色而色,不空而空。太虛沈子曰:此之謂道。
瞿又應曰:法天涵地,法地修身,至誠無息,道即吾心。沈曰:然,此之謂德。
瞿又應曰:事相須則濟,物相讓則餘。太虛續曰:得失本無常,與計非過歟。
沈唱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瞿應曰: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沈應曰:打破虛空便無物。瞿曰:然,翻身忘我見天真,可知不有有中我。沈乃續曰:才是金剛不壞身。
沈又唱曰:大道本無我,觀空即住空。瞿乃應曰:有無都不立,真在有無中。
沈曰:不得也無失,相將順運行。瞿乃應曰:此是真消息,知音有幾人。
蓬頭唱曰:至道幾亡矣,瓦缶似雷鳴。太虛應曰:只有方便法,動靜應天心。
沈又唱曰:雲開日自現,日現雲消亡。蓬頭應曰:也須心內訟,消息本無常。
瞿又言曰:只如醫世運,運蹇且由人。太虛應曰:會得此宗旨,餘將先活神。
蓬頭續曰:神乃身心主,身心即地天。太虛圓曰:造物無意必,故人秉世權。
右洞音,共十一節。真人瞿蓬頭、沈太虛,兩相宣說於大滌洞天。餘心領襲之,初謂皆我心音爾。嘉慶元年,奉天李蓬頭到金蓋,相見情甚洽。洽。余洞音,李真即躍然曰:太音聲希,神室不靖,不聞唱應者。題須即境以名之,方合道旨,爰名大滌洞音。今又三十七年矣,遙承空谷之傳聲,爰記命題而筆述,學者其深體之。閔一得謹識。
自警篇(共十有九章)
鳶飛戾天,魚躍於淵,天然機,發自福田,
不勞俯仰,自然而然,至誠無息,大道凝焉。
我身即地,我心即天,念即物我,我物一焉,
混而化之,密密綿綿,無時或昧,無刻或粘。
談何容易,念絕神清,念何能絕,勿逐勿聽,
假虛假寂,由勉致清,清造忘如,誠恆乃能。
我毋再忽,身存能承,一旦物化,要能不能,
我年已邁,一息僅存,趁此一息,秉命承行。
普天普地,同志少人,我毋痴待,要行立行,
未歸大造,神尚造神,何可觀望,義鞭無情。
妙月長者,磔伽凡夫,敬信佛法,文佛感孚,
事載內典,典豈欺吾,足徵足信,我可如他。
矧斯至道,功惟維吾,致中致正,致庸致和,
如心使指,如木歸渦,謹持毋懈,慎獨無他。
向寐何熟,迫始醒歟,已則如此, 世何足識,不材問爾,責何敢辭。
世又笑曰,斯傳果真,從學必眾, 子何獨聞,世況蹇久,何不早承。
不材默然,答無可答,神忽大言, 可說難說,向待道成,錯會計得。
純陽泥丸,往哲伺然,生年月日, 悟後乃宣,斯則天機,洩何敢全。
運到庚辰,神母懿旨,持世承頒, 洩罰律恕,太虛承之,乃敢誥世。
斯旨何指,學成純(音整)純(音繩),中無意必,
更藉人更,行必乃爾,人須成人。
中和靖念,不為人侵,維之持之, 身靖世寧,苟學未極,適足亂心。
某故遲遲,是慎非輕,今惟自勉, 不敢勉人,世各自問,毋貳爾心。
同志悟之,中各自省,虛寂恆誠, 或昧立醒,亦即醫世,身世不梗。
男尚中正,女尚幽貞,從而涵育, 盡此報身,得沐佛應,磔迦烏能。
應固乃爾,不應亦承,行我本分, 不行非人,願我同志,只如如行。
世僉曰諾,子且力持,稟有厚薄, 徵驗自殊,行藏顯晦,一付如如。
右篇十有九章,題曰自警,以束心傳全部也。時為道光甲午仲春之望,地曰瑤壇,宮曰贊化,堂曰葆元,中奉呂邱白黃沈真,乃屬累行積功之所,肇於忍奄春帆蘭坡鏡軒南崖心鄉,成于晴波蘭雲直鄉鏡唐稼堂補愚春泉懋唐希唐時香雲伯等。若而同學意在謹承金蓋宗壇而設也,餘則以為行屬有為,人存則存,人亡則亡者。乃為宣示呂祖醫世聖功,真瀉心傳,主在率淑人心。乃為醫運之抽薪,順作修身之寶筏,總名天仙心傳,三冊而二種。所以申明身世,行功一致之義。而身運適蹇,鏡軒懋唐得而梓之。餘遂續篡自警一十九章以為殿,豈非及時之勝會乎。跋此數行以志幸。金蓋山人定梵氏閔一得謹篡並跋。
天仙心傳
太虛氏授後學閔一得小艮氏篡述
內篇
師曰混化
師乃泥丸李祖也。謹按混化,乃即呂祖三尼醫世功訣。法造身等虛無,迎罡下照純行三才卵守,中無他念雜入而已。太虛氏曰:此是無上上乘丹訣,然可心領,不可言傳者。我師泥丸氏,述授餘曰:是真太上心傳,而入手務先止念,或預存運,繼事存思,尤要明夫宗旨。宗旨惟何,知還知返而已。蓋還乃還元,返乃返本也。苟昧,道本至虛,體本至無,則還失其還,返失其返,此而還返,不猶南轅而北轍乎。宗旨一明,始可從事有為不為不為有為棘手,而頭頭合道矣。其訣,在知假法也。假法惟何,或由假虛以涵實,或由假實以虛。是兩法門,皆屬假幻成真之法。要皆引入究竟,執一以持,皆名執著。執著之者,不明道德。世之丹書,皆本黃老,莫非致中寶筏,而各宗其宗,不識葉參,適足貽誤,動有毫釐千里之差。我宗溯自秦漢,直承單傳,始自關尹,呂祖承之,宗旨復振,既而中晦,我師泥丸氏承之,炳得竊襲(炳乃太虛派名),自慚德薄,第謹識授。學者得之,務望參諸道籍,證諸佛經,不立有無,一循道體,而事兼存導,尤必造至自然,庶幾不負所示雲爾。
天仙功夫
仙有五等,按即天仙水仙地仙神仙鬼仙也。等雖有五,事之成者,統號真人,謂惟真人克事斯爾。然人稟習殊異,則修養功作,萬難一致,此仙有五等之由。後學述之,各述所事終始,以承以授。世存丹籍,大率類此,不有心傳,茫無入手。白祖瓊琯先生憫之,乃著修仙辯惑論,以授世。無如世乏上智,而自問卑下,每置斯論而罔參。我師泥丸氏體之,謂可直承呂祖天尼醫世功訣入手,則便身世兩利,毋勞續事,功圓一宗者。究其功法,不外混化。故立標曰:天仙功夫。謂非水仙地仙所得與行也。
萬緣放下
緣者何,情塵情根是也。不由內蘊,即由外觸,必須放下,天心乃現,此是入手第一步。修性始此,修命亦始此。個中妙義,行者自悟,無勞贅述者。第其入下,功法不一,擇其至精而無流弊者言之。泥丸氏曰:緣起立除,一法也。緣起成蝟,中如焚灸,聚而坡放,一法也。緣起膜視,聽緣自緣,一法也。三法之中,末後一著,乃為仙著。斯則如雲點虛,虛自無染,故無損益者。後學從事,但自顧密而已。太虛氏曰:然。師故不曰掃除,而曰放下也。蓋緣乃意成,意乃心發,心泯意自化,而緣自脫根,不勞作為者。學者體之。
身自寂虛
身,身中。自,自然。氣靜曰寂,念無曰虛。如是則身等虛無,而容光必照。按此一句,乃混化入手第一步秘訣,而功從存思入。存思惟何,初則即外以證內,次則即內以證外,再次內外如如,無可分刖。泥丸氏曰:此等功驗,不從眼得,得乃真。第非初學所能,故如即外證內一法,是乃從眼入意之法。次之即內證外者,乃是從意入眼之法。再次如如,乃是無意無眼之驗。學者造此,乃可從事迎罡,而行不虛行,行久無間,乃造真心常存而若虛,真常充而若無。此種玄況,不存而現,不思而得,乃合自然。行功到此,談何容易哉。而訣惟念中無念焉爾。
爰引天罡,晉照常持
是承上句功驗。再加引罡假法,以造真虛真無玄境,而其晉照,自有方所(晉乃晉卦,進義也)。泥丸氏曰:晉而不照,乃自頂蓋,前下眉心,復由眉心,照注山根。尤須先以真意,直由頂門,透迎上天鎮星,自能引到天罡,下合身罡,聚存山根,匯照闕盆。加行虛極靜篤,自能深透玄竅。覺已透竅,加造自然,堅持無念一訣,自得胎息真驗。然非常持不能得也。要知此一功法,終始賴之。行到化凡成聖,無遺毫髮未化地位,乃可歇手。
於淵,無間刻時
天,天靈蓋骨是也。淵,乃腳底,湧泉是也。按天鎮星,位在中天,高過日月星辰,為大地精華上升所結,實為鬥口天罡之主。又為五星之中星,煥明五方,而不改其常度。下有北辰(即天樞也),主宰森羅萬象,在人身為囟門蓋骨。此骨乃人身生所結,成於落地之後者,上通天上鎮星。故欲引天罡,須迎鎮星。鎮星既接,天罡自注。從此晉照,晝夜長存,猶如品瓶,仰承日下,內外通明,上下透徹,而後後天化盡矣。按此一步,正屬還元要訣。訣曰歸黃,乃是呼吸氣停,由閭前透達,直由下中中道,抵至項骨,而若無升無降者,先天清,無質可體故耳。先哲循之,謂惟行於一念無雜之時,則所升降,盡屬先天,故無流弊,而驗自極神。苟或虛寂,未造自然,法惟升則聽升,而於降際,毋忘注海一訣也。太虛口授乃爾,是為初學妄事歸黃,必犯後凡隨升而設。儻並昧此,受禍非細雲。
圓虛圓寂,圓清圓和
功法崇普遍,必須圓而無缺,造非無絲毫凡後中雜乃妙。太虛氏曰:虛寂是體,清和是驗。功用造圓,自無流弊。迥非初學由搬運而通,存思而遍者也。既通既遍仍,自純行無念自然返還,法皆謂之混化,故必以清靜自然為運用。苟或不爾,必有鬧黃闖黃之弊。
何內何外,何有何無,生生化化,一付如如
按曰如如,則更深造自然矣。太虛氏曰:內乃色身以內,臟腑等等是也。外即色身而言,皮肉筋骨等等是也。而泥丸氏乃謂內則色身,外則法身,是則呂祖三尼醫世功訣。准此行持,乃猶法制神仙肉,以天地作鍋灶,以鄞鄂作瓦罐,以泡影色身作肉,加以定慧作維持。其法甚簡甚易,但閉六門,毋使漏而已,此即行夫胎息焉。餘今所示,蓋以學人身心末靖,關竅末通,須從身色上,加行搬運,繼以存思,迨到關竅全通,存思無妄,然後遵師玄示,刻時無間,則無自欺之弊。學者體之,慎毋躐等雲。
返還妙用,如斯如斯
還,乃還元。返,乃還本。太虛氏曰:要知道本至虛,體本至無。學昧斯義,往往還失其還,返失其返也。按曰妙用,蓋有假虛涵實,假實虛等等作用於其間者。後學審之,慎毋滯虛滯實也。故曰如斯如斯雲。
成身內身,是名真吾
按即丹書之真人。而功法,較諸丹書,簡甚易甚者。切忌或作或撤,與夫散漫昏沉焉。其法,蓋以太虛為爐鼎,而以色法兩身作藥物。一以定慧二義為水火,更以無間為火候。火候功足,真吾乃現,不勞破頂升遐,而隱現隨心,並無方所遠近,惟覺動靜焉爾。
尊之曰宰,親之曰兒
丹書所示,盡屬假法。不會其義,受誤非細也。
溫養沐浴,乳哺爾疏
太虛氏曰:溫養沐浴,乳哺等等,雖有成說,備載丹書。然有活法,一如禹疏九河,隨勢順導,憑我玄況而心維之,自然從心不窬,以期致中致和而已。
功純行粹,還我太初
功乃內功,行乃內行。按曰還我,就我所故有而還之也。太初者,先天之初,無極之根,真一是也。
自終溯始,訓誥無多,惟喜混穆,切戒模糊,模糊混穆,相去幾何,一仍圓覺,一竟糊塗,覺則成聖,昧則成魔,師訓乃爾,慎毋參訛
此十二語,亦太虛翁訓誥之詞。
外篇
天仙心傳,視身晶若
視,內視,即心視也。身,色身,即凡體也。晶,水晶,喻通明也。此步功夫,純從萬緣放下時入手,須得若存若忘玄秘,方不致隨幻妄,故曰晶若,大覺如如之義也。
假以迎罡,如承日下
法詳醫世功訣,猶以晶瓶承日下,光自注入,內外通明也。
罡照則生,罡注則化,化化生生,功惟一法
照則普照,注則凝注,生則自生,化則變化。功法不同如此,而一憑夫真一焉,故曰功惟一法。法,法則。功,功用,主斯法用,蓋有真我在焉者。
天以一生,地以一成
天仙妙用,不過生成。天地證驗,亦惟生成。而其玄義,賴一以成。人而事仙,一何可舍哉。
與失其一,品何得能
身本一生,身而晶若,純一乃成。一何能純,在知還返,無念而誠。太虛口授如此。
一之為一,無念而誠,有無不立,人法雙泯
無念也者,蓋言念中無念耳。誠,乃不誠無物之誠,真一是也。有,乃有聞有見之有。無,乃無動無變之無。不立者,乃聽其隱現。人乃人情,法乃法則。雙泯者,乃泯其察求。功能如是,念自寂然,而心復泰定矣。此是徹始徹終所當誠守也。如是誠守,虛可極,靜可篤,胎息可成,玄關竅開,呼吸氣停,真周行,無或散滯,則所隱現,無非真況。然總以寂視無著,為無流弊雲。
原用之神,互根其根,置身於一,置一於心,大周天界,紃入微塵,無色無法,混化圓真。
原者,原其終始。互乃交互,猶言循環也。根乃所自之根。而曰其者,蓋言真一也。置,安置也。身乃色身,一乃真一,心乃識心。天界,指身而言。微塵,指性而言。色指色身,法指法身。謹按混化,乃合色法兩身,置之天心,以行陶鑄也。蓋色固凡濁,而中存真一,法固清靈,而中雜凡後,必須疊加陶洗,更掃治陶,厥真乃出乃圓。功法之妙,乃在互根其根一句。其下置身置一,已具大周,細入神用。而其所以得神者,以無所住而生其心。故曰:無色無法,混化圓真。個中精妙,非筆所能罄述也。
是為真我,名身外身,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神通變化,隱現隨心,功圓行滿,平升玉清
真我,即真人。而曰身外身者,蓋比色身而論之,以其能離色身,出處不二耳。下兩句,系引經語,以證真我乃道體,正以棒喝世迷,毋復囿於成說,致墮幻妄而不悟也。末後四句乃示真空不空,真無不無,痴人不識天地三才,只是一個,但慕至人之隱現,不識致使隱現之由,惟由一心,一現則現,一隱則隱。蓋至人之心,已與天地不貳不息,故能隱現無窮,神通莫測也。始而色身,未造純法,故有混化之行。既造純法,未造自然,猶未可以平升玉清,乃有混有混無,混化混圓,留身住世以事之者。迨至功圓行滿,乃升玉清。曰平身者,是已無勞破頂升遐。蓋以六合三洲,不外一心,自無方所,有何高下遠近,而勞出入升降乎哉。此皆由混化於一,大周細入之神功,得與天地合德。迥非地水神鬼各種仙人,去天尚遠,還須上升,乃至玉清者也。故曰天仙功夫也。
圓訣
上窮九天,下極九淵
九天,蓋指頭腦,泥丸是也。九淵,蓋指湧泉,腳底中心是也。此以人身一小天地,故古說法乃爾。窮,盡也。極,極也。含有溯洄相從功法,乃即乃即於淵,無間刻時之作用。
三才卵守,黃是福田
卵,雞卵,喻義出自內典。黃乃雞卵卵黃,喻人世也。而曰守者,蓋以太虛為爐鼎,而以三才為藥物。混化總訣如此。
我處其中,混化坤乾
我,真我。處,處守。中,黃中。而曰其者,真我之所自成,故以其字言之。謹按功法,乃混身世身世於,但循道體,一念虛無而寂靜,寂靜而虛無,不住方所,不雜知識,自造天下注,聽上升,化否成泰。混化初驗則如此,故曰混化坤乾。
知還知返,無後非先
還,乃還元。返,乃返本。後,乃後天。先,乃先天。知,乃知覺,猶夫明也。惟明而後能誠,誠無不還,誠無不返。如是返還,則自無後非先矣。是乃自然之神驗。蓋乃貼精氣神而言,尚屬內篇作用。
克純(音繩)克純(音整),無地非天
克,能也。純,專一也,蓋貼用說。純,整片也,蓋貼驗說。地道耦,天道奇(音機),奇陽而耦陰,混化至此,乃成純陽,無縷陰存,故曰無地非天。是乃外篇之造驗也,豈易造及哉。
常真真常,玄之又玄
謹按恆久曰常,不假曰真。蓋言所事所造,恆而且實,實而且恆,功造其極,而驗自造真矣。故曰玄之又玄,蓋已造至無極而極也。究其終始,不出還返兩字。窮其所極,還返乎道體為爾。
綿綿密密,道無不圓
謹按常真曰綿,真常曰密。密密綿綿,乃造至誠而無息也矣,更何道之不圓。師故斷曰:道無不圓。
功超其極,我即佛仙
功,乃還返之功。超,乃超出。其,乃其道。極,則無極之極。我乃真我。核即外篇所言之身外身,無質而質,正猶佛氏紫磨金身,玄宗真常種子,故曰我即佛仙。
羲皇齊驅,元始比肩
羲,乃天皇伏羲氏也。齊驅,即並駕。元始,萬有萬無之祖號。比肩,並立之義。是足上文比喻也。學者慎毋住相,是即舜何人也,子何人也雲爾。
天仙心傳
太虛氏授後學閔一得小艮氏篡述
醫世玄科儀則
設壇
鬥室一間,中陳淨幾一張,矮幾一張,一置聖前,一置室東。室不必大,以淨以明。門窗緊閉,所以避風也。蒲團兩個,一置聖前,一置室東。棕毯一席,桌圍一條,三事件一副,中供白米一盤,上供淨水一杯,明燈一盞,供燭一對,香用好線香三枝,淨衣一件,淨履一雙。此外不置一物。
進壇
毋不敬,儼若愚,後乃入。入則端直其體,空洞其心,真一其念,無視無聽之後,方向上行三朝禮。畢側退,西向端坐坐前,侍以矮幾一隻,上陳玄科,下安薄團一個。士則端坐,俟氣已靜,然後展科,默持唵(左口右藍)兩字,或三遍五遍七遍,所以淨身淨心淨意也。故於持唵時,須存中無一念,以觀造清空一,如水如天后,方出(左口右藍)字。故西法唵下,注一引字。若按引義,只將唵韻拖長而已。士能如法,誠觀誠存而誠持,三遍亦足矣。持畢,接行禮誥,而不載儀注者,法用神禮耳。若欲退出,必須起詣聖前,如上肅禮,三禮而退。又按神禮,須以神向清空而神叩,色身寂不動也。
退休
身出而神內凝,不但不言不視不聽,內惟存守清和景象。遇事則應,應畢立釋,毋逐情,致失存趣。失則立凝,凝則釋如,則神自常清,氣自常靜也。復進,儀注如初。功課既圓,退而獨處,總以念絕情忘為宗。始而強,終而純,毋畏難,毋苟安。
告圓
須具恆誠,發大誓願,存有偈言,伏而默忘曰:某沐師授雲,假虛涵靜,假靜還虛,虛極靜篤,三元合機,互相醫世,證驗新奇(音幾),刻斯時斯,毋問須臾,懇心懇禱,願造希夷。念畢三叩,起詣聖前,如初肅禮,三禮而退。
右科,儀則惟四。歷聖之所遺,簡易之至,然屬入門規則,故有進退儀文。志士行之,總在一身也。修仙辨惑雲,以身為壇爐鼎灶,以心為神室。茲則以心為天,以身為地,以念為人,從而致虛致靜,致中致和,致圓致極,身世自化。於斯時也,色法兩身,自必與若勿與,而卻無或昧,此之謂混,謂化。呂祖開科心學則如此,苟或拘儀拘境,其去科教遠矣。
玄科正本並注
開科偈
即虛涵實,即實返虛,實虛鎔一,身世可醫。
功法詳後。
鎔一真言
唵引
不計遍,以造清空一,無世無身聲臭亦泯,乃為鎔一焉。體其功用,乃在唵字,故其音韻綿長。蓋括 字精義於唵字韻中耳。然按內典,是名淨界,不名鎔一也。
聖誥
天寶靈寶神寶,玉清上清太清,一流行,三清演化,含光默默,不言而運布四時,正色空空,無為而化生三境,大羅天上,金闕宮中,虛無自然,三清三境三寶天尊。
此即玉清神母誥,太乙所頒,元初乃出,世本稱為三清總誥,其來舊矣。泥丸氏曰:士育此誥,忌雜知見,總以空洞無涯,聲臭亦泯為宗。餘體誥文,直寫道體,聖非神母,不足當也;筆非太乙,不能述也。士修至道,當刻內持,世雖訛認,三清全義備焉,謂之總誥,亦無不可。
情詞
伏以運值下元,惟一能更,我承宥密,攝世歸心,崇仁崇順,凡庶新,伏望宏慈,普垂照注。
天下施曰仁,地上承曰順。一呼一吸間,兩義互自循環者,初則存運,純則自致,總以毋住毋所乃妙。
懺解真言
考諸內典,乃大明咒,自在菩薩之心音。人誠持誦,世感物化,身屍應順,能發無上菩提念,故能消釋業案。然按功法,精嚴之至也。泥丸氏曰:呂祖取用者。下元劫厄,皆由人造。造物因而運行爾,業案不消,世運難亨也。
唵引吆呢缽納銘吽(音吼)
功法,還自觀空始,須觀造身心兩忘,世身乃一。自得現有粟如,遊行於中,而色黑如漆者,乃是下元身世,黑乃習染所致。法於現時,神憶真言,而須造至持若勿持,乃有聲入心通之應。切戒起有思議,斯便致得無音之音,響徹十方,不識聲音自何來。乃自學造誠極,得於不持持中者,乃猶魂夢持誦之驗也。學既造此,方有世感而物化,身應而凝焉。呂祖醫科聖功如此。夫豈喉舌持誦者,所得造至哉。然而道不離世,致造入聖,端自喉舌起也。學者不可不悟焉。
雲篆
按此雲篆,太乙有言,名曰玄蘊。蓋言先天真之所凝,神母之心華,篆篆蘊有天地山川。三教經義者,其體可究,其用不可窮也。爾時果老會之,為著玄蘊真言以授世。世故假作開經偈,烏知專貼雲篆而說哉。其體可究,元命是也,故可假以醫世運。凡從持運,功行兩全,世身並利。蓋此篆蘊道體,體既至真,其用自神,第非私智可測。故謂用不可窮,玄蘊偈釋,非虛語也。
有八十四篆。神母布之,皇人摹之,諶母訂之,旌陽集之,果老闡之,純陽用之,泥丸襲之,一炳承之。我師泥丸氏曰:太素雲篆,散佈太虛,一時之勝因,皇人天真,見而摹之藏諸天府,授諸世真。譬猶一斛牟尼,散盛(音成)人世,並無句讀(音豆),亦無音韻可稽,旌陽集得而慨曰:散壽無方,壽難圓壽。兼之篆體離奇,摹仿真非易也,諶母因而感降,為授音韻,使人可讀。旌陽領之,從而翻譯成楷,隨更集而成文,始有大洞玉經之名。然猶未輯入藏者,延至劉宋,烏程陸靜修,奉詔輯入。餘按世用,蓋有用 ,而統將譯楷,逐字分砌鉤中,均有玄義存焉者。呂祖醫科,獨取玩包,稽謂元始玉法為爾,乃即篆集經文南無玨法句義也。我師又曰:物物有自而生者。雲篆之生,生自金書。金書之現,現在王倪。王倪惟何,元命是也。學如假究,是為窮源。知而謹運,化化生生,不違道體。要知道本太虛,體本至無。此義一明,虛無二字,又為王倪所自出也矣。此之謂澈,學者凜體毋忽。以下十二篆,呂祖所續,然其玄義,可度而測者。
蓋指儒宗稟承之道。
蓋指玄宗稟承之道。
蓋指釋宗稟承之道。
右二十四篆,泥丸氏所續,按即祝詞也。泥丸誥曰:斯宗乃至道,雲篆是真文。一篆由心運,三才神仰臨。所求無不驗,有願自圓成。能將全篆運,運運出天心。不落有無界,烏魯斯得徵。燃燈曾有記,隱現立隨心。泥丸又曰:持運有遺制,無緣難見聞也。遺制惟何,道祖純陽翁曰:士學持運,只將雲篆依次分存,或臍或腦,而序有先後。準而持之,先運王倪,次運金書,再次運篆,不可倒置。王倪惟何,○是也。金書惟何, 是也。泥丸又曰:呂祖之運王倪金書也,乃用天目。而其口功,惟假唵 兩字,法如磨鏡,是正用神以持者。故其運篆,變用天目,向空而運。篆成,攝存臍存腦,個中尚至精玄義。篆雖運承金書起手,而此王倪,三才之元命,極極化生之自出。以身而言,未出母胎時,本位在腦;既出母胎,便落氣海。又按金書,三才之元性,物物隱現之所仰。以身而言,物未感應時,本位在離;既感而應,乃臨天谷。故凡篆承金書而運,則由天谷前降,故以降得清明為妙。篆承王倪而運,則由氣海後升,故以升得沖和為妙。准此而運, 則存腦, 則存臍,且必篆篆默持全篆一周者,所以致無偏勝也。準而持之,升降平,陰陽調,呼吸均。學造自然,三元機氣,自返先天,元造返先,身世不已治乎。從而時不刻間,三年五載,以涵以煉,世有不化,運有不昌,天其不天,地其不地乎哉。要知災劫頻臨,皆由人造者。故爾仙佛聖賢,教主修省身心,返還道體,天壽不之貳焉。醫世之學,呂祖而集示。乃假雲篆,加修加證。功訣簡易,端在維持一念。所謂意誠心正,心正身修,身修家齊,家齊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也。夫豈專利一身哉。至謂道不外我,其義精玄而切實也。太乙不雲乎,人身一世身,心即天也,身即地也,念即人也。人處天地之中,渺如一粟,而天實包地,地則載物而承天。形如雞卵,天則清如,地則黃如,人物森森於其間。主之裁之,惟人乃能。故爾兩造,翻若人承然者,人乃天地之神耳。是以神貴虛寂,偈有諸:一腳踏翻塵世界,情忘念絕見天心。此之謂致虛,此之謂守靜,從而精進,乃造宥密。學造宥密而自然,始可醫世,不為世惑矣,談何容易哉。不誠不進,不恆不證。可見斯學,只在虛靜恆誠四字焉。
普應真言
唵引 (二合)娑訶
按出內典,而用法隨心。故爾佛法鬥法,統取用之。謹按爾法, 之下亦即直接娑訶。而於娑訶之上,亦皆注曰二合。第按西法,合音葛者。故其念法,唵韻隱於喉鼻間,其韻長而幽。開口念之,乃始合訣,其下 韻短而縮, 韻放而洪。再下兩字,娑音速,訶音霍,義蓋用以降(音杭)伏諸魔,故名一字頂輪王真言。此咒聲出,四十里內,諸魔器械,儘自震落。我宗宗鬥,鬥法合音喝者,義則重(平聲)言以申之。故有一合二合,以至八合九合者。呂祖用從鬥,故名普應真言,意在普感普應焉爾。泥丸又曰:持運已畢,總應禮誥而退。至如次數,學戒貪多。即日持八篆,亦不為少。總以神完無漏為主,而功法惟以升得沖和,降得清明為真驗焉。
回向誓偈
二氏科本或經或懺,均有回向文言。蓋以所持所運精義,回存個中,令守勿失。是即釋茲在茲也。
願承宥密,攝世入微,假虛涵靜,假靜還虛,虛極靜篤,三無合化,互相醫運,徵驗新奇(音幾),刻斯時斯,毋間須臾,志心完神,願達希夷。
願,乃醫世宏願。承者,踵而承行是也。宥乃安義,密乃不見不聞,鬼神莫測是也。假,藉也,即此明彼,對治功法乃爾。攝乃收攝,世兼身世而言。徵乃幾徵,元性性源是也。虛指心,靜指身。涵乃涵養,還乃還元,極乃極處,篤乃篤實。三元,天元地元人無也。機乃真機,先天真一之機。互乃交互,徵乃徵信,驗乃應驗。奇音幾,不貳之義。刻乃片刻,時乃暫時,間乃間斷。視之不見曰希,聽之不聞曰夷。念畢三叩,起詣聖前,肅禮三禮而退。
右科乃正本,而所持惟八,可謂簡易之至。準而行之,捷應如響者,為能致虛致寂而致誠耳。學鮮克成,乃在不恆。學用體注,功法平行也。
天仙心傳附錄閔一得小艮氏述
神人李蓬頭法言一則
何為混化,繼何加以混忘乎。曰混化之義,猶以晶瓶,承照日下也。其入手,乃由假始。假法惟何。存此身世,等同晶若也。誠而行之,切戒期效,毋住見聞。法惟混化此身世,於虛寂之中 。在汝入手,須先明澈其義,方不墮入幻妄,何可草草。體會明澈,乃可行焉。我為言之,其義惟何。有形之實,不是真實。可見之虛,不是真虛。故爾古哲有言,真實之虛,金玉得之故堅。真實之實,虛空得之故溥。我今更以兩造言之,蒼蒼之天,乃合地結成者,然而不可不謂天也。塊然之地,乃承天結成者,然而不可不謂之地也。學由是義,以行混照,念自無得而著,心自得而不貳焉。如是體行,實虛必自鎔一,功到鎔一,已造化境,以無分別,故名曰渾。而必繼以渾忘者,並此存渾體用而悉釋之,乃得深造自然地位耳。學造自然,永無流弊,古哲所謂百尺竿頭更進一層是也。
右乃授出神人李蓬頭,而得自門下徐生。生號根雲,泰州人氏。誠信有餘,靈慧闕然者,授以書,曉夜對以泣拜。誠極感神,李真乃至,聞竟授生大道。乃竊詢之,述謂授以一紙書,口謂道以止念為經,渾照渾化為緯,繼以渾忘為境。所授紙書,受而未能讀也。即取與(得),言計二百九十有零。按即我師太虛翁所事之學,紙色亦黯談。蓋非為生而出,假以授(得)者也。爰熟讀之,今因匯錄心傳,筆此數行,以志得讀得事之由。小艮氏謹跋。
真師太虛氏法言一則
太虛氏曰:三才曰世,我身亦曰世。故世與身,可分可合。我師泥丸氏曰:以修法言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義言之,自然,體也;道,乃用也。蓋體本至虛,道本自無者。准此而事,法惟虛無而已。住作住為,即背自然,去體遠矣,是名小道,志士勿之事也。然而古哲古德不有言乎,始因有作人不誠,乃至無為眾始知。其說何說,曰:此之謂法,法乃法則是也。謂須有用用中無用,無為功裡施功耳。古哲故曰:那麼不那麼,不那麼卻那麼。才是那麼不背那麼。惟誠與恆者可以入道,可以證道。
太虛又曰:人身一小天地。言天地,而人在其中。太乙不雲乎,我心即天,我身即地,我念即人。如是體之,三才一我也,何身何世之可分哉。此我道祖純陽呂翁,有醫世聖功之原由。後學承之,身治而世寧,其驗疾於影響。而體驗,只在一身,天地鬼神不得而測者。蓋得周易盜宇之義。其義惟何,乃完密字而已。究其功法,只惟止念二字。呂祖不雲乎:大道教人先止念,念頭不止亦徒然。所雲大道,指此一宗。學者承之,三千功,八百行,片刻可圓。第患不信不明,明而不恆不誠爾。
太虛又曰:人身難得,大道難聞。我師泥丸氏曰:汝既為人,先修人道。汝等要知,不修人道,如何合道。道無人我,中無意必者,故能常應常靜而能常湛者,心知止念也。念何能止,法惟勿逐勿聽而已。蓋猶雲掩太空然,法惟聽之,太空自空,無能為害也。古哲不雲乎: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太虛曰:我師雲,人有幾等人,道有幾等道。我今不怕洩露,為汝言之。世間人,碌碌庸庸,隨波逐浪者,眾生也。知修知省者,凡夫也。修知合世而法道者,人也。法道而化身者,道人也。即身而醫世者,神仙也。即世而化世者,真仙也。世身而合化者,天仙也。
我師問曰:汝今願為何等人。餘乃跪曰:某雖不敏,願學天仙。師始誥曰:願大不為妄,能者從之,然須痛掃聞見。往昔見聞,盡屬支離,皆為小道,所謂法繁而難成。天仙心學,既無卦爻,又無斤兩,澈始澈終,惟守無念二字。得念與成,付諸東流,念始歸一焉。某聞,叩道問曰:然則參同契,悟真篇,道屬支離歟。師曰:汝自不悟,故爾從事不達。古哲蓋為不識世身一致而言也,今已洞悉其說,自宜神會旨趣,以行一身,何可釘椿而釗詢。古哲不雲乎:得訣回來好看書。又曰:得訣回來可廢書。何可轉生疑惑,汝自昧我說耳。蓋此二書,乃是魚筌。我同授汝之說,今以汝身化作魚筌耳。汝不即身以漁,故有此問。汝今而後,但將身心渾照,繼須渾化,再繼混忘,乃造自然,自會朝屯而暮蒙,且自合夫應星應潮。若仍按圖索驥,心何能一,念何能純或。
泥丸氏曰:世間志士不少,類皆泥小而遺大,故為世囿,莫出範圍。我道以出脫為宗,故能一身世而鎔化。不可得而名,強名曰混化。
太虛氏曰:世間志士,大都修身以合世,造至即世以化身。此後不復加修,故爾徒有出世之志,而無出世之實。所謂用盡平生力,一筋斗翻十萬八千里,原在如來手掌中。我宗不然,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其始也,亦皆修身以合也,繼亦即也以化身,從而即身以醫世,造至世化而不已,務必世身鎔一,由安而化,乃為究竟。故能跳出天地外,不在五行中。我宗立法如此,能造與否,不之計也。此願何願,內典所謂盡此一報身,同升極樂國者是也。閔一得謹述。
我宗功法,一準天元,中間雜有作用者。蓋以學人向自世尚入手,不得不假有作以致中庸耳。若未入世尚者,只從碧苑壇經入門,而致由夫白祖所注道德經,雲門朱祖所注參同悟真兩書,歸宗於張祖金丹四百字,累行於三尼醫世,致化於天仙心傳,救弊於悟元子前後辯參證一書,證明於陰證明於解正義,泥丸氏雙修寶筏二書。以上所事,翻翻覆覆,不過造致中和兩字耳。其旨,只是返本還元,乃即所謂全受全歸而已。現已梓者:碧苑壇經,呂祖師三尼醫世說述,張三豐真人玄譚集,陸約庵先生就正錄,呂祖三尼醫世功訣,呂祖師重申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則,泥丸李翁女宗雙修寶筏十則,張祖師金丹四百字,太虛氏天仙心傳,太虛氏天仙心傳醫世玄科,悟元子前辯參證,悟元子後辯參證,古法養生十三則,前程戒忌,瑣言續,如是我聞,上品丹法功夫節次,洩天機,呂祖師金華宗旨,尹蓬頭皇極闔闢證道仙經,陰符經玄解正義,雨香天經咒注一部。以上二十種,共裝一套,總名古書隱樓藏書。外金蓋心燈八卷,共一套,總名同上。尚有宋代李注元始天尊先天道德經一部,宋代白祖手注道德經一部,雲門朱祖參同契闡幽一部,又悟真篇闡幽一部,王無異周易圖說一部,鄖陽寧梓陳翁易說一部,計共六種。茲錄力薄,未能重梓。此須與有力志士圖之。道光甲午清和月定梵氏手識。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