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鑄銅為錢,以利民用,一面刊國號通寶四字,工部分司主之。凡錢通利者,以十文抵銀一分值。其大錢當五、當十,其弊便於私鑄,反以害民,故中外行而輒不行也。

凡鑄錢每十斤,紅銅居六、七,倭鉛(京中名水錫)居四、三,此等分大略。倭鉛每見烈火,必耗四分之一。我朝行用錢高色者,唯北京寶源局黃錢與廣東高州爐青錢(高州錢行盛漳、泉路),其價一文,敵南直江、浙等二文。黃錢又分二等,四火銅所鑄曰金背錢,二火銅所鑄曰火漆線。

凡鑄錢熔銅之罐,以絕細土末(打碎乾土磚妙)和炭末為之(京爐用牛蹄甲,未詳何作用)。罐料十兩,土居七而炭居三,以炭灰性暖,佐土使易化物邊也。罐長八寸,口徑二寸五分。一罐約載銅、鉛十斤,銅先入化,然後投鉛,洪爐扇合,傾入模內。

凡鑄錢模,以木四條為空匡(木長一尺二寸,闊一寸二分)。土、炭末篩令極細,填實匡中,微灑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於其面上,或熏模則用松香與清油。然後,以母錢百文(用錫雕成),或字或背佈置其上。又用一匡,如前法填實合蓋之。既合之後,已成面、背兩匡。隨手覆轉,則母錢盡落後匡之上。又用一匡填實,合上後匡,如是轉覆,只合十餘匡。然後,以繩捆定。其木匡上弦留入銅眼孔,鑄工用鷹嘴鉗,洪爐提出熔罐,一人以別鉗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傾入孔中。冷定,解繩開匡,則磊落百文,如花果附枝。模中原印空梗,走銅如樹枝樣。挾出逐一摘斷,以待磨銼成錢。凡錢,先銼邊沿,以竹木條直貫數百文受銼;後銼平面,則逐一為之。

凡錢高低,以鉛多寡分,其厚重與薄削,則昭然易見。鉛賤銅貴,私鑄者至對半為之,以之擲階石上,聲如木石者,此低錢也。若高錢銅九鉛一,則擲地作金聲矣。凡將成器廢銅鑄錢者,每火十耗其一。蓋鉛質先走,其銅色漸高,勝於新銅初化者。若琉球諸國銀錢,其模即鑿鍥鉗頭上,銀化之時,入鍋夾取,淬於冷水之中,即落一錢其內。圖並具右。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