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天府廣記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

編輯

◎鴻臚寺

編輯

鴻臚寺在闕東工部之南,正統七年四月建。初置儀侍司,為從六品衙門,職專朝會、賓客、吉凶禮之事。洪武九年,改為殿庭儀禮司,設使、副、承奉、嗚讚、序班。十三年,革承奉,添設司儀。十九年,更使為司正,副為左右司副。三十年,始改鴻臚寺,升正四品衙門。定設卿、左右少卿、左右寺丞。屬官:主簿,司儀、司賓署各署丞,嗚讚,序班等官。後又設四裔通事,亦隸焉。宣德元年四月,建公署於京師。)

(焦竑曰:周官,大行人掌大賓客之禮。秦有典客,掌諸侯及歸義蠻夷。漢改鴻臚,更名其屬行人為大行令,又有郡邸長丞主諸郡之邸在京師者。後周有蕃部中大夫,掌諸侯朝覲之敘,賓部中大夫,掌大賓客之儀。隋有典客、司儀、崇玄三署,又有典客丞,鴻臚丞,賓部上士,掌客上士、中士。張官置屬,古今不同。其以導護讚拜,於朝會吉凶弔祭間以成一代之典禮則一而已。)

(洪武十六年九月,定朝儀。禮部言:內外諸司文武官員已入流者,凡遇朝賀、謝恩、見辭,必具公服行禮。見辭官員有公事奏啟者,須儀禮司引進,常朝官亦如之。有不從儀禮司官引進及私事煩瀆上聽者,從儀禮司官舉奏其罪。致仕官服色與見任同。凡遇朝賀等事,一體具服行禮,在外差遣赴京官員亦如之,違者論如律。惟飛報軍務者,隨即引見,不必具服。詔從之。)

(三十年正月,改儀禮司為鴻臚寺,升秩正四品。設官六十二員。卿一員,正四品;少卿二員,從五品;丞二員,從六品;主簿一員,從八品。屬官:司賓署丞一員,正九品;司儀署丞一員,正九品;鳴讚四員,從九品;序班五十員,從九品。)

(嘉靖十四年六月,鴻臚寺隨堂鳴讚李時亨升直隸興濟知縣,自言不習吏事,願以原官供職。詔從其請,仍命選授隨堂官,毋得別用。)

(萬曆三十八年,定朝覲官與鴻臚寺相見禮。府正官由南廊至前堂,以賓主禮見,由北廊出。府佐及州縣正官執報單由南甬道至露台立,收單,由北甬道出,恭候演禮。其餘首領等官照舊規行。時寺臣與覲臣競禮,禮部奉旨條議以上,禮節始定。以會典原無開載故也。)

(泰昌元年,文選司范景文議:鴻臚寺正卿自王用賢察處以後,員缺已四年矣。先後建言諸臣皆議宜用甲科,此非無據也。查得萬曆元年十一月,鴻臚寺缺正卿,該本部覆準,正卿仍用進士。其別途出身者,歷俸年深,但升服俸,官至左少卿而止。此載在職掌,班班可考者。當有屠羲英以嘉靖丙辰進士由太僕寺少卿改鴻臚寺正卿,此即先帝初年事也。後失其制,概用別途,固以其禮度之素嫻耳。然家起貲郎,以廁九列之班,已自不韻;即儀習綿蕞,以示百僚之瞻,必且不光。雖資格不可局人,而典章自宜還舊。今南鴻臚卿余啟元現用甲科,何獨於北而反不然?合行亟請案呈到部為照,聖主禦極,中外具瞻,漢官之儀,復見於今矣。然肅朝常於九重,宣法儀於百辟,則鴻臚實司其事,而可復以他途混乎?若用甲科,則揚眉於濟蹌之列,而該寺重,樹儀於殿陛之間,而朝廷尊。所關亦自不細也。)

○附載常朝禦門鴻臚寺引奏答旨

編輯

(一、官員遣祭復命。)

(一、官員升遷面恩。)

(一、官員到京面見。)

(一、凡各衙門奏事無請旨字樣者,以上俱不答旨。)

(一、太常寺奏祭祀,京營官請神旗祭,旗手衛請旗纛之神祭,並六月初六日請旗纛曬晾,吏兵二部奏頒給文武官誥敕,尚寶司請寶捧並請寶用及奏關金牌。以上俱聖旨:是。)

(一、官員面辭內有該領敕者,叩頭畢,聖旨:與他敕。捧敕官承旨捧敕下授之。有該賜酒飯者,受敕叩頭畢,聖旨:與他酒飯吃。又有該賜銀兩表裏者,謝酒飯叩頭畢,聖旨:與他賞賜。)

(一、通政司奏事,先一日進面帖,內係吏部者,聖旨:吏部知道。戶、禮、兵、刑、工等部俱同。如係都察院者,聖旨:都察院知道。其云本司奏者,聖旨:該衙門知道。)

(一、吏科進旨意題本,兵科進守衛官軍揭帖,聖旨:接來。司禮監官承旨接上。)

(一、御史及序班糾奏失儀官員,內過大者,聖旨:錦衣衛拿了。過小者,聖旨:饒他。)

(一、夜間或從門縫遞出鑰匙一把,或從城上擲下食物及衣服等項以試坐更將軍。其將軍接得鑰匙,當即遞進,明日兵科引奏,不用答旨。若食物衣服等項收執引奏,聖旨:賞了他。)

(一、吏部引奏知印,聖旨:著東(西)邊跪的五個做。)

(一、都察院奏差御史接管巡按,聖旨:著東(西)邊跪的去。)

(一、年終各衙門類奏差錯,聖旨:你每說的是,且都饒這遭,在外的還行文與他每知道。)

(一、每月初一日順天府官領耆老等聽宣諭,內閣先期擬諭詞上進,司禮監官錄一帖隨侍。俟彼奏畢,皇上以諭詞面諭之,或命司禮監官以所錄帖與之。)

(朱字傳帖者,奉天門朝罷駕興,司禮巨璫持下丹陛,呼該衙門官與之。次日早朝,該衙門官具奏本禦前奏云傳奉事理補奏本。鴻臚寺官接遞,司禮小璫進覽。墨字傳帖則出自左順門付該衙門奏行,不復面繳。若事未穩便須執奏者,固不問朱墨也。)

(翰林管誥敕官例當捧敕,俟上禦門視朝升座,內閣門官以敕授管誥敕官,即隨輔臣登禦階,循廊從弘政門至金台東,輔臣立禦幄旁咫尺,誥敕官立輔臣稍後尺許,俟領敕官過,即轉北向上拱立。俟領敕官自陳某官奉差某處領敕。有旨曰:與他敕去。即向北鞠躬受敕,一躬而退。其制始於嘉靖七年。)

(萬曆五年,定朝覲官面見儀。兩京府尹、行太僕寺苑馬寺卿、布按二司俱於十二月十六日朝見外班行禮畢,由右掖門至禦前,鴻臚寺官以次引見。其鹽運使及府州縣有司官吏,浙江、江西十七日,山東、山西十八日,河南、陝西十九日,湖廣、廣西二十二日,雲南、貴州二十三日,北直隸二十四日,各朝見外班行禮畢,仍至禦前,鴻臚寺引見。其中廉能官面加獎諭賞賚。此深得建國親侯之意,蓋從江陵之請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