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應對疫情高峰醫療救治工作主要做法

天津市應對疫情高峰醫療救治工作主要做法
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發〔2022〕262號
2022年12月30日
發布於2022年12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關於轉發天津市應對疫情高峰醫療救治工作主要做法的函》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發〔2022〕262號
天津市應對疫情高峰醫療救治工作主要做法

天津市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各項舉措要求,把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上來,以保健康、防重症為核心目標,最快速度做好各項應對準備工作,高效優化配置醫療資源,牢牢掌握疫情防控主動權,確保防控措施調整轉段平穩有序。

一、快速擴充發熱門診

一是推進發熱門診「應設盡設、應開盡開」,每個發熱門診都擴容至最大,並按要求配置醫務人員,優化診療流程。經過前期充分準備和及時調度指揮,天津市發熱門診設置率和開診率均達到100%,各級醫療機構接診比較均勻,較為平穩的渡過了15天接診量增長30倍的醫療資源衝擊,經受住了第一波高峰。二是結合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診人數激增、醫療機構急診診療量大幅攀升的實際情況,及時簡化、優化患者就診信息登記、電子病歷填寫等環節,開展發熱門診流程評估和實時調度。三是實行發熱門診等候人數「10人正常、30人預警、50人警報」的24小時控制監測,及時增開信息提醒和醫務力量補充。四是發揮基層醫療機構在發熱患者診治中的重要作用,全市264家基層醫療機構均開通發熱診室,接診量從11月12日的520人次逐步增加到12月21日的16888人次,有效分流了發熱患者,最大限度保障發熱患者和正常診療患者的就醫需求,同時為二三級醫院轉型、集中力量救治急診和重症患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撐。

二、及時轉換醫療模式

一是「三診合一」。實行門診、急診、發熱門診統籌管理,優化流程,加強工作協調,開闢醫院第二急診室或門診。同時,加強急診入口和出口管理,落實「防積壓、防重症、防不治」要求,高度關注急診候診人數並及時消化清零,加快急診觀察室周轉和危重症患者收治。二是病房「多科合一」。各醫院進行床位重組,增加內科系統床位和重症病人收治床位,外科系統併入內科系統統一管理,內科系統收滿員後實行「外科收治、內科管理」;建立應激狀態下全院統籌支持機制,確保重症患者及時收住院。三是「片區合一」。統籌片區內病房資源,強化基層醫療機構上轉危重病人、接續治療下轉病人的作用,實行「急診開藥、社區輸液」運行模式,急診觀察室病人24小時內及時轉出。充分發揮大醫院在醫聯體中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指導作用,做好居家醫療服務,對醫院無法收治的患者,及時開通家庭病床,提供上門醫療服務。四是「全市合一」。全市統籌調度120急救,全市統籌醫療力量,全市各醫院床位每日調度,並歸入各片區醫院統一管理。

三、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一是根據目前天津市疫情形勢,市防控指揮部定點醫院專班對全市定點救治醫院和方艙醫院工作體系進行了調整。調整後,市第一中心醫院(水西院區)、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保持運行,其他定點醫院已恢復正常診療服務,市二級定點救治醫院(國展)、市二級定點救治醫院(梅江)已關艙,在相關醫院工作的2690名醫護人員返回原崗位。二是建立醫療救治梯隊。天津市衛生健康委緊急建立市級醫療救治隊伍,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結合本轄區和本機構實際,組建和完善各級門診、急診、發熱門診、重症、後勤保障、支援基層梯隊和應急後備梯隊,千方百計用足、用實、用活各類醫療資源,保證患者救治平穩有序。

四、進一步做好分級診療

一是結合當前救治形勢和就醫需要,天津市由綜合實力強的7家片區中心醫院牽頭,建立片區內上下轉診機制和不同片區間聯動機制,分層級做好片區內危重症患者、重症患者的診治、轉診、會診和技術指導等工作;迅速擴充重症醫療資源,提升我市各相關醫療機構救治能力,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二是開展重點人群健康調查。充分發揮「五包一」工作專班作用,按照老年人重點人群健康情況調查要求,全面排查,建立台賬,做到「人數清、人頭清、位置清、狀態清、服務需求清」,確保「保醫、保藥」精準到位。三是充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底」和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的作用,對全市206萬65以上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納入分級管理,根據健康風險等級評估情況,100%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同時進行紅黃綠標識,規範開展健康監測及分級分類管理服務,由專人承擔健康諮詢和心理疏導服務,並做好醫療保障。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基礎上,由基層醫療機構進行隨訪隨視、開展抗原檢測、實時關注重點人群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健康問題、甄別轉住院情況,確保救治不延誤。

五、加強組織管理

一是實行「醫療救治總醫院」管理制度,天津市衛健委主要領導擔任「總院長」,各三級醫院和各區衛生健康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分院長」,對全市各級各類發熱門診、定點醫院、方艙醫院、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各區衛健委、急救中心、疾控中心、血液中心實行「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統一管理、統一配置」的一體化管理機制。召開市醫療救治總醫院工作例會,各單位中層幹部參會,扁平化管理,市防控指揮部和市衛生健康委指令傳達無梗阻,傳達快,效率高,效果好。二是做好新冠藥品「供、網、采、用」保障,全市建立新冠藥品動態儲備、定期報送、抽查檢查的工作機制,實行重點監測、重點配備、重點保障的清單管理,各醫療機構列出需求清單,進行平台掛網,快速採購到位,規範合理用藥,並每日監測使用情況,保障醫療安全有序。三是充分發揮基層數字健共體「四朵雲」作用,基層醫療機構通過互聯網「雲管理」、「雲診療」、「雲藥房」、「雲服務」延伸到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開發居家醫療保障服務功能,開展線上複診、心理援助、電話問診、送藥上門、防控科普等服務,確保居家患者足不出戶享受醫療服務。

下一步,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將繼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強化危重症患者統一調度,加大藥品供應保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