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八 太平寰宇記
卷七十九 劍南西道

戎州

卷八十 

戎州,南溪郡

編輯

今治南溪縣。《禹貢》梁州之域春秋為「僰侯國」。秦惠王破滇池,此地始通五尺道。漢武開置,故使唐蒙治道如此而破防牱、夜郎,立犍為郡十三州。《郡志》有犍為山也,因置僰道縣以屬焉。歷後漢、晉、宋、齊皆因之。

大同十年,於此置六同郡,以「六合所同」為郡之名。尋又置戎州,以鎮撫戎夷也。隋初,郡廢而州存。煬帝初,廢州,以其地為犍為郡。

武德元年,複改為戎州,領僰道、犍為、南溪、開邊、鬱鄔五縣。貞觀四年,以開邊屬南通州,於州置都督府,戎、即、昆、曲、協、黎、盤、會、鈞、分分、戶、厈、褒、宗、靡、姚、徽十七州。八年,置撫來縣,仍改南通州為賢州。又廢賢州,以開邊來屬。

天寶元年,改為南溪郡,依舊都督。羈縻三十六州,一百三十七縣。並荒便,無戶口。乾元元年,複為戎州。貞元中,會治於僰道縣。至長慶中,複理於此州。

元領縣五,今三:

編輯

僰道、南溪、宜賓。

二縣廢:開邉、歸順。已上二縣並入僰道縣。

州境

編輯

東西一百五十里,南北一百二十里。

四至八到

編輯

東北至東京四千三百五十里。 東北至西京三千九百五十里。 東北取嘉、眉二州水路至長安二千七百里。 東至瀘州富順監界三百八十七里,西至僰道縣開邊團界連覊縻武昌州二千五百七里。 南至南溪縣覊縻馬湖江蠻界武昌州三千三百十七里。 北至榮州三百十里。 東南至瀘州綿縣界一百五十四里。 西南至馬湖江蠻界一千里。 東北至瀘州水路三百十里,陸路二百四十里。 西北至嘉州五百六十八里,至玉津縣三百二十四里。 西南取曲、協州並南寧州安寧監井路至南詔所居羊咀咩城二千三百里。

唐開元戶四千五百;皇朝管戶夷、漢主客都五千二百六十三。

風俗

編輯

其土有四族:黎、蒯、虞、牟。夷夏雜居,風俗各異。其蠻獠之類,不識文字,不知禮教,言語不通,嗜欲不同。椎髻跣足,鑿齒穿耳,衣緋布、羊皮、莎草。以神鬼為徵驗,以殺傷為戲笑。少壯為上,衰老為下。男女無別,山岡是居。

人物

編輯

任永。僰道人,長於厯數,公孫述征之,托盲。

隗相。字叔通,養母至孝。母好食江中流水,有橫石生江中成橋。漢徵為郎。

吳順。字叔和,至孝。赤烏巢其門。後為永昌太守。

土產

編輯

荔枝煎、半夏、升麻、狨皮暖座。按《郡國志》云:「僰道有獸,名獑猢。似猿而四足短,一騰一百五十步,如迅鳥之飛。取此皮為狐白之用,盈百方成。」又段氏《蜀記》云:「戎人進猓燃褥,皂、碧、褐三色相間。元出馬湖江石門兩路蠻界內。」

僰道縣

元六鄉,本漢武伐防牱,始道路於此,亦舊夷國。故為僰道,漢置。縣有夷狄曰道。梁武因加「縣」字而立郡於此。隋移郡於南溪。唐開元、長慶猶治於彼。貞元中,複治於此。會昌二年,遭馬湖江水漂蕩,隋移州在此岸。今治所。

黑水。從胡監生獠界出東海,流入蜀江。唐天寳六年改為「皂水」。按《地輿志》:「華陽黑水惟梁州。」《注》云:「黑水出今南寧州南廣縣汾關山北,至僰道縣入江也。」

黃魚山。山水瑩靜,岩中惟生女貞樹也。

亡起山。岑起亡於此,故曰亡起山。

龍溪。源出南溪縣伏犀灘,《益州記》云:「伏犀灘東南六十里有黃牛像。其崖峻險,遠望斑斕,頗像黃牛。」又《水經》云:「昔有黃牛從棘溪而出,上此崖,乃化為石,是名伏犀灘。」

荔枝灘。《益州志》云:「荔枝灘東南二十里山嶺上有一冡,惟生女貞樹。樹上常有白猿棲息。《郡國志》雲『僰道有玉女冡』是也。

荔枝園。《郡國志》云:「僰住施,夷中最賢者。古所謂僰僮之富。多以荔枝為業,園植萬株,樹收一百五十斛。」

蘭山。在邑界。

張儀同祠。古老相傳張儀同祠。

犍為郡故城。在青衣江七里。

貞婦石。在縣七里舊州岸。古老舊傳:昔有貞婦,夫歿無子,事姑甚孝。姑抑而嫁,竟不從之,終姑之世。後身沒,其居之室有一大石湧出。後人愛其貞,參號其石為「貞婦石」。

宜賓縣

西北一百六十里。元六鄉。本漢南安縣地,屬犍為郡。蜀諸葛亮南征,於此置鬱鄔戍。後改為鬱鄢縣。唐開元十七年,為義賓縣。後移於狼川,即今治也。皇朝開寶九年,改為宜賓縣。

可無山。在邑界。

南溪縣

東一百二十里。元六鄉。漢犍為郡之南廣縣。後廢為南武戍。隋仁壽二年,改為龍源戍,避諱,後改為南溪縣。在僰溪之南,因為縣名。

魚津。按《郡國志》云:「南溪縣西三十里有津,津南有鴛鴦圻」是也。

鴛鴦山。《益部耆舊傳》曰:「僰道有張真者,娶黃氏女名帛真,因乘船過江,船覆,沒。帛求夫屍不得,於溺所仰天長嘆,遂自沉焉。積十四日,帛乃扶夫屍出於灘下,因名鴛鴦岸孝子石。」

蜀中故老云:隗叔通,僰人,性至孝。母食必須江水,通每汲江中。石為之出,今江口有石,號「孝子石」。

青衣水。在縣南一里四步。從僰道城東流至縣界多棱口至瀘州綿水縣。地名龍騰溪。

黑水。《地輿志》:「華陽黑水惟梁州。」《注》云:「黑水今出南寧州南廣縣汾關山,北至僰道縣入江。」

馬湖江。從州西南流出東郭,與蜀江合,下達於荊南。源出雲南而來。諸葛亮雲「五月渡瀘」,即此水之上流也。蜀號瀘水。

乞子石。在州南五里。兩石夾青衣江樹,對立如夫婦之相向。故老相傳:「東石從西乞子將歸。」故《風俗記》云:「人無子祈禱有應。」

廢開邊縣

在州西南六十五里,亦僰地道。隋開皇六年於此置。以開拓邊疆為名。在馬湖、朱提兩江口置。

大黎山、小黎山。綰開邊縣界,四時霖霪不絕。俗人呼為「大漏天」、「小漏天」,其諸山自嘉州以來,每峰相接,高低隱伏,奔走三峽。其石狀妙而難名。

乳洞山。亦名乳洞峰。有泉如乳,在開邊縣。或有隱者飲此得仙。

波凌池。在州西開邊縣,去州一千餘里。其地長五十里,闊七里,深十餘丈,古老相傳,號曰「波凌池」。風雷一動,波浪凌山,謂此也。一名「天池」、一名「滇池」。

廢歸順縣

在州西北三十里。亦僰地道。唐貞觀中,郡獠歸服,因於此立鎮以撫之,以「歸順」為名。聖歷三年,分鬱鄢縣,就廢鎮置縣,以處生獠。皇朝並入僰道縣。

越溪。去縣四十里,流至榮州旭川縣界。

可雲山、夷都山。俱在縣界。

元管蠻夷州縣今並廢存而有去不去者。要知古跡而已。

  ↑返回頂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