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記 (四庫全書本)/卷097

卷九十六 太平寰宇記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九十七
  宋 樂史 撰
  江南東道九
  衢州
  衢州安信郡今理安信縣春秋為越西郡之地呉洎晉為東陽之墟按輿地誌雲後漢獻帝初平三年分太末立新安縣晉太康元年以𢎞農有新安改名為信安地土所屬與婺州同唐武徳四年平李子通析婺州之西境仍於信安縣置衢州州西有三衢山因以為名七年陷輔公祏因廢至垂拱二年又分婺州之信安隆邱縣置衢州取武徳廢州為名天寳元年改為信安郡乾元元年復為衢州又割常山入信州
  元領縣六 今五
  信安 江山 龍逰 常山 開化新置盈川一縣舊廢州境
  東西一百二十二里 南北二百五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二千七百一十五里 西北至西京三千一百三十五里 西北至長安三千九百里 東至婺州一百九十里 南至處州三百五十里 西至饒州九百九十二里 東南至處州三百六十三里 西南至建州一千一百里 西北至饒州二百一十九里 東北至睦州二百一十九里
  
  唐開元戶二萬七千一百皇朝戶主客一萬九千八百五十九
  風俗
  與婺州同
  人物無
  土産
  白紵布 大麻布 紗 扇 簟號生子簟
  信安縣舊三十鄉今三十五鄉漢太末縣地後漢獻帝初平三年分太末置新安縣晉武太康元年以𢎞農有新安縣遂改此為信安縣唐垂拱中因立郡於此唐末錢鏐割據為西安 石室山一名石橋山一名空石山晉中朝野有王質者常入山伐木至石室見有童子數四彈琴而歌質因放斧柯而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狀如棗核含之不復饑遂得少停俄頃童子語曰汝來已久何不速去質應聲而起柯已爛盡 泉嶺山在縣南二百里漢朱買臣雲東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險千人不得上即今信安縣之北界也
  江山縣西八十里舊十七鄉本信安縣之南川唐武徳四年分信安置須江縣因南有須江為名八年又廢永昌元年又置錢鏐改為江山 騎石山山下有石如人騎馬郡國志雲如人而無頭昔有神巫以印指馬頭馬頭即落則此山也 江郎山山上有五色石日照炫燿又郡國志雲山上有三峯峯上各有一巨石高數十丈歲漸長昔有江家在山下居兄弟三人神化於此故有三石峯在焉又有湛滿者亦居山下其子仕洛遭永嘉之亂不得歸滿乃使祝宗言於三石之靈能致其子靡愛斯牲旬日中湛子出洛水邊見三少年使閉眼入車欄中但聞去如疾風俄頃間從空墮恍然不知所以良久乃覺是家園中也
  龍游縣東七十五里舊二十六鄉今二十七鄉春秋姑蔑之地越伐吳王孫彌庸觀之見姑蔑之旗杜注云今東陽太末縣秦漢為太末縣地晉立龍邱縣按輿地誌雲今龍邱乃春秋東陽太末縣也一雲菇末縣東有龍邱因以為名隋廢唐武徳四年置縠州及白石太末二縣八年廢縠州及白石太末二縣入信安縣貞觀八年分金華信安二縣置龍邱縣來屬婺州垂拱二年屬衢州錢鏐改為龍游 龍邱山東陽記雲上有九石晴明逺望盡如芙蓉有龍長隠其處因名龍邱山岩際有石岩如窻窗中有石床生龍鬚草檉柏望之五采呼為新婦岩齊書曰太末徐伯珍宅南九里有髙山班固謂之九岩山 武安故城唐武徳八年以縣來屬婺州垂拱二年𨽻衢州按信安記雲證聖二年割常山須江饒州之弋陽三縣置武安縣以地有武安山因以為名今按此邑已廢故城至今猶存焉
  常山縣東九十六里舊二十鄉今一十一鄉唐咸亨五年分信安縣縣西界於常山北至常山縣屬婺州垂拱二年改屬衢州乾元元年屬信州尋又還衢州 三衢山東陽記雲山上有石周迴三百步 五畝橋縠江輿地誌雲其水波瀬交錯狀似羅縠之文因以為名廢盈川縣在縣南五十五里唐如意元年分龍邱縣西梧山玉東等鄉置按縣西有刑溪土人陳留異惡溪有刑名改曰盈川因為盈川縣葢取盈滿之義至元和七年正月又廢此縣以其地併入信安龍邱二縣
  開化縣東八十里今八鄉本常山縣地錢鏐割據之時析常山八鄉置開化縣
  婺州
  婺州東陽郡今理金華縣禹貢揚州之域春秋及戰國時為越之西界秦屬㑹稽郡漢初屬荊吳二國後吳王濞誅復置會稽屬揚州其地亦屬焉今州界得漢會稽郡之烏傷太末二縣地鄭緝之東陽記雲此境為會稽西部嘗置都尉理於此呉寶鼎元年始分會稽置東陽郡屬揚州晉宋齊皆因之不改梁武帝又置金華郡於此陳永定三年於郡置晉州尋又改信安縣為信安郡隋開皇九年平陳省東陽郡理卻為長山等九縣以為吳州十三年又於此郡舊處復置婺州葢取其地於天文婺女之分以為州名焉煬帝初廢州為東陽郡唐武徳四年平李子通置婺州為領華州長山二縣七年廢網州義烏來屬八年廢麗州為永康衢州信安縣竝來屬又廢穀州入信安長山入金華縣貞觀八年復分置龍邱縣咸亨五年置蘭溪常山二縣垂拱二年分龍邱信安常山三縣置衢州又置東陽縣天授二年又置武義縣天寶元年改婺州為東陽郡乾元元年復為婺州晉天福四年昇為武勝軍節度皇朝因之
  元領縣七
  金華 東陽 義烏 蘭溪 永康 武康 浦陽州境
  東西二百四十一里 南北二百六十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二千六百二十里 西北至西京三千三百五里 西北至長安三千八百九十五里 東至越州四百八十里 南至處州二百八十八里西至衢州一百九十二里 北至睦州一百八十里東南至台州六百十二里 西南至處州松陽縣
  界一百五十里 西北至睦州陸路一百六十里水路一百八十里 西南至越州三百九十里
  
  唐開元戶一萬四千三百皇朝戶主三萬三千九百八十二客六十四
  風俗
  郡國志雲揚州東境婺州正得東越之地漢時其地屬會稽郡呉為東陽郡民俗輕躁少信行好淫祀人物
  楊琰字機平烏傷人為零陵太守盛石灰於草上馬尾鼓灰敗賊 駱統字公緒烏傷人隨陸遜破蜀駱賓王義烏人 唐徐安貞蘭陵縣人
  土産
  綿 絁 絹
  金華縣舊四十五鄉今二十四鄉本漢烏傷縣地後漢初平三年分烏傷置長山縣屬會稽郡呉寳鼎元年置東陽郡理烏傷吳錄地理志雲屬東陽郡名山畧記雲有長山在東北縣因之為名隨改長山為金華按金華即長山別名今為金華縣焉長山在縣南二十里一名金華山即黃初平初起遇道士敎以仙方處吳錄地理志雲常山仙人採藥處謂之長山山南有春草岩折竹岩岩間不生蔓草盡出龍鬚不中為席但以其穰為燈炷抱樸子云左元放言此山可以合神丹免五兵洪水之患又按輿地誌雲金華山連亘三百餘里 畢嶺輿地誌雲東陽畢嶺之下有錢嶺往往人於此嶺下獲大錢今俗謂之錢嶺 銅山在縣南三十里東陽記雲山下有泉水色鮮白號為銅泉又按異苑曰吳時有軍士五百人破洞得一銅釜將欲破之水從中暴發遂成湖以溺人 龍邱山亦當此邑界在衢州 石甑按東陽記雲混山頂上有一孤石可髙三十丈其形如甑人謂之石甑 溪水郡國志雲金華縣因山為名城南臨溪水髙阜上有樓名曰元暢樓宋沈約吟詠於此處赤松澗赤松子逰金華山以火自燒而化故山上有赤松之祠㵎自山而出故曰赤松澗 徐公湖郡國志雲在長山上周迴四百八十六步昔山下居人徐公登山至湖逢見二人共博自稱赤松子安期先生酌湖中水為酒飲徐公醉及醒不見二人而宿莽攢聚其上徐公方追悔山因名焉今有徐公宅基在此山下有靈岩寺即梁文士劉峻字孝標棄官居此湖東山之上孝標撰類苑一百二十卷也
  東陽縣東一百五十里元三十五鄉本烏傷縣地漢書地理志屬會稽郡垂拱二年因東陽舊郡之號分烏傷縣地以置縣焉東陽江一源南自永康縣界流入至金華縣合成一水謂之東陽江
  義烏縣東北一百一十五里舊二十九鄉今二十六鄉異苑雲東陽顔烏以淳孝著聞羣烏助銜土塊為墳烏口皆傷一境以為至孝所致因以縣名烏傷唐武徳四年於此置網州分烏傷立華州縣七年州縣並廢仍改烏傷為義烏縣 雲黃山在縣南三十五里山多𤣥態赤豹 歌山郡國志雲東陽歌山山下水通臨海昔有人乗船從下望見女子於山下汲水登峰而歌姿態端美船人挑之神怒因墜三大石塞水源遂不通舟船山側有名步廟臨流虛搆髙數丈長四十丈可容百人坐蘭溪縣西北五十五里元二十四鄉本金華之地焉唐咸亨五年八月分金華西界至東陽縣東陽記雲龍邱山下有蘭溪因以為名 蘭陰山在縣西五里一名橫山臨截三江 風子山在縣西六十里葛洪丹竈基址九峯山在縣南六十里下有唐中書侍郎徐安貞讀
  書岩
  永康縣東南一百九十里舊三十五鄉今二十四鄉本烏傷縣之地東陽記雲赤烏八年分烏傷之上浦置為永康縣屬會稽郡隋平陳廢之唐武徳八年又置 石公山在縣西十里有孤石望如人坐其傍又有如石人狀是新婦著花履焉或名新婦岩 石城山在縣南一十四里吳錄雲永康有石城山山海經雲三天子都在閩西海北郭璞注云在新安歙縣東又引張氏土地記雲東陽永康縣南四里有石城山上有小石城雲黃帝曾逰此山即三天子都也 金勝山在縣東五十里郡國志雲昔有人於此拾得金勝因名之山有趙炳祠炳善方術廟今無蚊蟲異苑曰孫權時永康人入山遇大龜烹之不爛即此山
  武義縣輿地誌雲吳赤烏八年分烏傷永康縣置隋廢唐天授二年分永康西境又置 大家山在縣西二十里大家起雲新婦山即雨因以為𠉀 新婦山改作大家山也山上有小石扶立如婦人因名之
  浦陽縣東北一百二十里元一十四鄉唐天寳十三年析義烏北鄙置浦陽縣尋又析蘭溪界二鄉杭州富陽縣二里屬焉 蒲陽江在縣西三十里縣取此山為名





  太平寰宇記卷九十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