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記 (四庫全書本)/卷136

卷一百三十五 太平寰宇記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三十六
  宋 樂史 撰
  山南西道四
  合州
  合州巴川郡今理石鏡縣按郡地即巴國別都史記謂秦惠文王使張儀司馬錯滅蜀之巴國以為巴郡今州即巴郡之地自秦至晉皆因之宋於此置東宕渠郡後魏大統初其地入魏恭帝三年改東宕渠郡為墊江郡改縣為石鏡以涪水北有圓石以名之仍於郡置合州葢取涪漢二水合於此故為州稱後周於此復立宕渠郡隋開皇初郡廢而州存改合州為涪州大業初改州為涪陵郡武徳元年復為合州領石鏡漢初赤水三年又置新明縣長安三年復為合州置銅梁縣開元末置巴川縣天寶元年改合州為巴川郡乾元元年復為合州城臨峽江之上實控束之地
  元領縣六 今五
  石鏡 漢初 赤水 銅梁 巴川
  一縣廢
  新明入廣安軍
  州境
  東西一百六十里 南北二百四十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三千九百五十里 東北至西京三千五百一十里 東北至長安三千六百五十里東至渝州二百里水路一百六十里 西至瀘州六百六十二里 西至遂州水路三百八十里陸路二百六十里 北至廣安軍一百二十里 東南至渝州界二百五里 西北至瀘州五百九十里 西北至普州六百六十里 東北至果州二百里
  
  開元戶二萬六千八百皇朝戶主九千六十客一萬七千一百五十
  風俗
  同渝州
  姓氏 臨海郡出四姓
  邵 屈 戈 續
  人物
  
  土産
  麩金 桃竹筯 牡丹皮 木藥 石謄 雙陸子書筒
  石鏡縣依舊十鄉本漢墊江縣屬巴郡宋改為宕渠縣後魏恭帝二年為石鏡縣邑有青石如鏡可照故以為名 銅梁山在縣南九里左太沖蜀都賦雲外負銅梁而宕渠注云銅梁山也按其山出鐵及桃竹枝東西連亘一十里山嶺之上平整逺望諸山而此獨秀也 青石山在縣西二百四十里李膺益州記雲昔巴蜀爭界久而不決蜀漢帝八年一朝宻霧石為之裂自上及下破處直若引繩焉於是州界始判山上有古神祠甚靈華陽國志以為青石神是也水旱祈請頗靈騐今按山在涪水之南山裂之處至今猶存渠江水在縣北十五里源自萬頃池分來經達渠廣安軍等州界至本州東北十里與嘉陵江合
  漢初縣西北一百九十里舊十鄉本漢墊江縣宋改墊江為東宕渠縣梁武帝大同中於此立新興郡後魏至恭帝時三年於今縣西北六十里置清居縣以地勢爽塏故曰清居以稱邑隋初郡廢改縣為漢初縣屬合州十六年自故郡城移於今理自唐迄今不改武陵邱山一名陵江山在縣西北九十七里嘉陵江水縈遶其下又東南流經縣南入石鏡縣界
  赤水縣西一百里舊六鄉本漢墊江縣地宋改為宕渠縣後魏改為石鏡縣隋開皇八年析石鏡縣地於今縣西置赤水縣以界內有赤水源為名唐武徳元年移於今理 朝霧山 赤水在縣界
  銅梁縣西一百五十里四鄉依舊亦漢墊江縣地宋改為宕渠縣魏為石鏡之地唐長安四年刺史陳靖意以大足川僑戶輻輳置銅梁縣以銅梁山為名蜀都賦雲外負銅梁而宕渠是也舊理在今縣北四十里奴崙山北列宿埧上開元三年移就涪江南岸權立十六年遂東南移於東流溪埧上即今理也 悅池在今縣西一十里
  巴川縣南二百里舊三鄉今墊江縣地唐開元二十二年刺史孫希莊奏割石鏡之南銅梁之東地置巴川縣以地在巴川故為名 小安溪源出縣南巴山中北流經縣理南入東北合侯溪水
  渝州
  渝州南平郡今十里巴縣土地所屬與萬州同山海經雲西南有巴國昔太皞生咸烏咸烏生乗釐釐生後昭是為巴人郭璞注云為巴之始祖三巴記雲閬白二水東南流曲折三回如巴字故謂三巴武王克殷封宋姬支庶於巴是為巴子古者逺國雖大國不過子吳楚及巴皆子爵其地東至魚復西連僰道北接漢中南極䍧牱是其界也春秋時亦為巴國戰國時巴亦不改及楚主夏盟秦擅西土巴國不列於盟㑹矣秦惠文王與巴蜀為好蜀王弟苴侯私視於巴巴蜀常相戰爭蜀王伐苴侯奔巴求救於秦秦惠文王乃遣張儀司馬錯伐蜀回軍因滅巴王以其地置巴郡領縣十一理江州漢因之後漢初年益州牧劉璋分巴郡為二墊江以上為巴郡理安漢墊江以下為永寧郡理江州建安六年改永寧為巴東郡改巴郡為巴西郡仍以涪陵為涪陵郡二十一年蜀先主又以巴東郡所管朐䏰魚復二縣置固陵郡理魚復又以巴西郡所管宣漢宕渠二縣置宕渠郡章武元年改固陵為巴東郡而江州巴州巴東郡復舊為巴郡於是巴郡分而為三號曰三巴後主以巴郡屬益州梁太清四年武陵王蕭紀於巴郡置楚州西魏大統十七年改楚州為巴州周閔帝元年改巴州為楚州仍領巴郡隋開皇元年改楚州為渝州三年罷郡所領縣屬州大業三年罷州復為巴郡唐武徳九年置渝州因開皇舊名領巴江津涪陵三縣其年以涪陵屬涪州三年置萬春縣五年改萬春為萬夀縣貞觀十三年以廢霸州之南平縣來屬天寶元年改為南平郡乾元元年復為渝州
  元領縣五 今四
  巴 江津 南平 壁山
  一縣廢
  萬夀併入江津
  州境
  東西三百四十里 南北四百二十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四千九十里 東北至西京三千六百七十里 東北泝流取合州路至長安二千八百一十里 東至涪州四百六十里水路三百四十里西至合州二百里 南至南平軍二百六十里 北至渠州四百四十里 東南至涪州樂溫縣一百一十七里 西北至渠州鄰水縣二百里
  
  唐開元戶六千九百皇朝戶主三千六百九十二客一萬六千二百五十
  風俗
  大凡蜀人風俗一同然邊蠻界鄉村有獠戶即異也今渝之山谷中有狼猱鄉俗搆屋高樹謂之閣䦨不解絲竹惟坎銅鼔視木葉以別四時父子同諱夫妻共名祭鬼以祈福也
  姓氏
  
  人物無
  土産
  藥子 牡丹皮 葛 石謄 麩金 茶舊貢桃竹
  茶譜雲南平縣狼猱山茶黃黒色渝人重之十月採貢又段 -- 𠭊 or 叚 ?氏蜀記渝出花竹簟為時所重
  巴縣依舊十鄉本漢江州縣地屬巴郡按巴城在岷江之北漢水之南即蜀將李嚴所修古巴城也今州所理在巴城北故倉城漢水北有一城時人謂之北府城後漢巴郡所理尋復還今理州東北二十里有石洞峽即劉備置闗之所東西約長二里其江州即南齊永明五年自州理移於楚漢口即今江津縣理也又自涪州界陽闗移理屬之墊江縣就江州所理後周成帝三年改墊江為巴縣蜀初立郡於此 塗山在東南八里岷江南岸髙七里周迴二十里東接石洞峽華陽國志雲夏禹娶於塗山今江州塗山是也有廟存此華陽國志誤也明月峽在縣東八十里華陽國志雲郡江州縣有明
  月峽即此李膺益州記廣陽州東七里水南有遮要三塠石石東二里至明月峽峽首南岸壁髙四十丈其壁有孔形如滿月因以為名 縉雲山在縣西一百三十七里其山髙聳林木鬱茂下有泉水東西分流傳雲黃帝於此山合神丹故此山得名以紀之 江州故城漢縣名廢城在今縣西北 茘枝園華陽國志雲江州縣有茘枝園至熟時士大夫聚㑹於園食之
  江津縣南一百二十里依舊十鄉本漢江州縣屬巴郡南齊永明五年江州縣自郡城移理楚漢口即今理是也後周閔帝元年於縣理置七門郡領江州一縣尋改江州為江陽縣隋開皇三年罷郡移縣入廢郡理屬渝州其年改江陽為江津縣以斯地在江之津為名地誌雲江州縣理有茅壩驛 白君山在縣北四十里 大江在縣西一里 楚溪水在縣十四里西北流入大江在縣西一里 香草樓李膺益州記雲江州縣西南有仙池昔有仙人居此池側置樓多植香草於此樓下忽一夕縦火天降紫雲飄然而去後人尚指此地為香草樓溱南二州大路接四夷縣十道記雲江津縣在今郡
  北一百二十里縣南陸路三百六十里至溱州又自江津縣路南尋僰溪水路二百二十里至南平州即此路南平縣東一百十里依舊三鄉本漢江州縣唐貞觀四年分巴縣置南平州仍於州理立南平縣在今縣南三十五里有霸州地也至八年改南平州為霸州縣屬不改十三年廢霸州以南平縣自霸州城移於今所屬即永淳己前舊理所也仍屬渝水永淳二年又東南移六十里於平鄉頓壩權置縣即今縣理 瀛山在縣西南三百七十里 渝弄山在縣東北七里 南平溪在縣東南流入涪州賓化縣界 諾溪在縣西北入巴縣界赤水在今縣西四里有赤水流入巴縣分界縣南復有通夷播州
  壁山縣西南三百里依舊一鄉本漢巴縣江津萬夀三縣地四面髙山中央平田周迴約二百餘里唐天寶中諸州逃戶多投此營種川中有一孤山西北二面險峻東南兩面削平土人號為重壁山至徳二年於此立縣因山以名焉 廢萬夀縣在州西南三十里本漢江州縣地唐武徳三年分江津縣置萬春縣縣屬渝州五年改為萬夀縣皇朝平蜀後廢入江津縣南一里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三十六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太平寰宇記>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