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記 (四庫全書本)/卷142

卷一百四十一 太平寰宇記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四十二
  宋 樂史 撰
  山南東道一
  鄧州
  鄧州南陽郡今理穰縣禹貢為豫州之域漢書地理志潁川南陽本夏禹之國於周為申國平王母申後之家也戰國時屬韓史記蘇秦説惠王曰韓西有宜陽東有宛穰即謂此也又漢志韓分晉得南陽郡是未分之前為晉地尋復屬楚至秦昭襄王十五年取韓地置南陽郡釋名雲在中國之南而居陽地故曰南陽始皇置三十六郡南陽即其一也漢志南陽郡領犫等三十六縣理宛後漢光武帝起於南陽應白水真人之䜟在宋齊亦因之後魏太和中置荊州領南陽等八郡居穰城置兵以備齊隋開皇初州郡不改罷郡因以南陽為縣號而廢宛名焉當時尚𨽻荊州七年梁祚既絶荊州之稱復為江陵改為鄧州以漢之鄧縣為州名至大業初分州為南陽清陽二郡地唐武徳二年又改為鄧州州領穰冠軍深陽三縣三年又立順陽縣州置總管管鄧浙酈宛溝新引等七州四年廢總管𨽻山南行臺廢新州以新野縣來屬又置平晉縣六年省順陽入冠軍省平晉入穰縣八年廢宛州以南陽來屬廢酈州以新城來屬貞觀元年省冠軍入新城天寳元年改為南陽郡乾元元年復為鄧州後梁開平三年為宣化軍節度後唐同光初年改為威勝軍周廣順二年改為武勝軍皇朝因之
  元領縣九 今五
  浙川 順陽 穰縣 南陽 內鄉
  四縣廢
  新野舊廢入穰縣 菊潭 向城已上二縣併入上縣 臨瀬入於穰縣
  州境
  東西二百六十里 南北二百九十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八百一十五里 西北至長安九百二十五里 東至唐州三百二十三里 南至襄州一百八十五里 西至商州六百四十八里 北至汝州四百九十四里 東南至唐州四百一十二里西南至襄州一百九十六里 西南至均州二百四十五里 西北至虢州七百三十四里 東北至汝州四百七十五里
  
  唐開元戶四萬三千五十皇朝戶主六千一十客一萬四千三百六十六
  風俗
  史記雲秦滅韓徙天下不軌之人於南陽故其俗夸奢尚氣力好商賈漁獵藏匿難制宛西通武關東受淮海一都㑹也
  姓氏
  南陽郡十一姓  張  樂  趙  井何  白  韓  鄧  姬  周  滕人物
  百里奚宛人仕虞去虞為秦穆公所用霸西戎 范蠡楚宛三戶人越王以為大夫勾踐霸乃辭去乗扁舟出三江入五湖勾踐鑄金像於坐側 鄧禹南陽新野人為大司馬封高宻侯 吳漢宛人為大司馬忠侯伐公孫述八戰八克 張堪南陽人 宋均南陽安衆人時九江虎暴均為太守務退姦貪思進忠善其虎自去 張衡南陽西鄂人今鄧州向城縣有平子墓 左雄為尚書令 何晏南陽人也 黃忠 陳震 呂義皆南陽人 曹景宗新野人讀史至司馬穰苴樂毅傳撫卷歎曰大丈夫當如是為梁右衞將軍 庾肩吾字慎之南陽新野人仕梁為度支尚書賊宋子仙破㑹稽購得肩吾欲殺之乃曰吾聞汝能作詩今可即作若能將貸汝命肩吾操筆便成辭藻甚美子仙乃釋之詩曰髪與年俱老愁將罪共深聊持轉風燭慙照廣陵琴卒贈散騎常侍子庾信字子山與徐孺子陵文並稱綺艶世號徐庾 唐岑文本孫義南陽人
  土産
  絲布貢 絹 蔓荊子 欵冬花 進白菊花其花在騎立山有人戶看守
  穰縣舊九鄉今六鄉本漢舊縣亦為湼陽縣穰即戰國時楚之別名邑後屬韓秦攻韓取之封相國魏冉為穰侯漢縣屬南陽郡晉屬義陽郡 靈龜郭仙産雍州記雲石橋水汙而為池出靈龜色如金縷 五壟山周地圖記雲南陽郡西山有五堆連延相接故號五壟山三戶左氏傳雲晉士蔑執蠻子界楚師於三戸即此郡地 湍水荊南圖副雲作專南雍記雲縣北七里有湍水六門堨白水濁水棘水是也 湼陽城漢為縣廢城尚存在湼水之陽 潏水郡國志雲潏水出南陽穰縣九井汲一井即九井皆動 鉗盧陂周地圖雲召信
  臣所鑿溉田三萬頃 六門堰在縣西三里擁湍水亦召信臣所作也信臣漢人為太守 朝陽故城漢為縣城在今縣東南俗謂之朝濕城 順陽故城漢縣廢城在今縣西北 馬圈鎮在縣北後魏立為鎮即漢之湼陽縣地後魏嘗以兵戎拒齊齊大將陳顯達攻圍四十餘日不下而退即此城 三公城即鄧禹從光武有功後歸故鄉里人遙餞於此禹為太尉故城因名之 鄧晨宅晨郡人宅有大樹晨毎依廕於其下 范蠡祠祠即蠡之故宅地也蠡死之後三戸迄今祀之今祠甚嚴三女樓北齊蜀郡太守鄂王子雅薨塟於縣無男有
  三女各用錢五百萬共造雙樓於墓側工跡精妙石色可鑒故後人謂之三女樓 石洞庭按隋圖經雲順陽縣有石洞庭口濶二尺高九尺西北窮之莫極潛連上黨抱犢山 硃砂里在縣西七里
  南陽縣西北一百二十里舊七鄉今三鄉本周之申國也漢置宛縣屬南陽郡唐聖厯元年五月改為武臺神龍初復舊 北華山淯水後漢淯陽縣廢城在今縣南淯水之陽尚存 梅溪南雍州記雲南陽縣西北七里有梅溪源發紫山南經百里奚故宅 小長安城在縣三十七里淯水之東謝承後漢書雲漢兵甄阜梁賜戰於小長安漢兵敗退保棘陽城周迴一里二百步 杜衍故城漢縣廢城在今縣西南一十三里 劉文龍宅在縣西四十里 五羖大夫百里奚墓在縣西南七里有石碣存墓前有七星石 漢光武墓廟皇朝建隆四年勅立廟祭祀 廢臨瀨縣在州西北八十五里本漢冠軍縣地後魏太和二十二年孝文割冠軍北境置新城縣屬南陽郡唐天寳元年改為臨湍縣漢乾祐元年改為臨瀬縣避廟諱今廢入穰縣 翼望中山經雲湍水出焉 大湖山南郡賦雲天封大湖列仙之陬 白石山盛宏之荊州記雲武延城北有白石山山悉白自逺望之若層氷積雪耀乗雲日 丁城隋圖經雲宋元嘉中掠得武陽人萬戶遂於新城築丁城安置丁城一名新城 清水隋圖經雲清水經獨山史定伯碑雲𤓰里津即清水上三梁謂之𤓰里 冠軍城在縣西四十五里 漢縣漢大將軍霍去病所封之域 張澹冢隋圖經雲魏徵南軍司張澹冡有碑刻其背文曰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銅鉄不入凡器不藏嗟爾後人幸勿我傷至宋元嘉中有盜開其冡獲金銀器甚多垂(⿱𥫗亷)-- 簾皆金釘飾之 廢菊潭縣西北一百五十里元五鄉本漢中鄉縣地唐開元二十四年割內鄉之北界以置因菊潭水以名縣周顯德五年併入臨瀬縣 菊水源出縣東石澗山一名菊潭水水出石馬峯峯如馬焉其水重於諸水按盛宏之荊州記雲源旁悉生芳菊被洭浸淡澗流滋液其水極甘馨谷中有三十餘家不穿井仰飲此水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餘其七十八十者猶以為天菊能輕身益氣令人乆夀於此有徴矣後漢胡廣字伯始為侍中乆患風羸南歸飲此水疾遂瘳 湍河在縣南七里從內鄉縣界來經縣界入穰縣 紫靈山在縣北一十五里其山低小 濁山在縣西三十里 黙河在縣東七十里源從內鄉界來 騎立山出銅鑛在縣東一百八十里山有湫水三池毎天旱於下池祈雨上中池不通人行 廢向城縣本漢西鄂縣地屬南陽郡後魏孝文招定山南於今縣東四十里古向城置向城縣周顯德三年廢入臨瀬今又入穰縣 豐山山海經豐山有獸其狀如猨赤喙黃身名曰雍和見則國有大恐雉衡山荊州記衡山有石室甚整飾相傳名皇后室未審其來 分水嶺在縣北七十里山海經雲南水自嶺南流北水從嶺北注故俗名此嶺為分頭嶺即三鴉之第二鴉也從此而北五十里為第三鴉入汝州界 故博望城漢縣屬南陽郡武帝時張騫侯國 武陽山清冷山魯陽闗已上並在邑界 廢新野縣東南七十里舊六鄉本漢舊縣屬南陽郡後漢為棘陽縣尋廢後為新野晉太康元年置義陽郡居新野縣屬荊州隋開皇三年郡廢改屬荊州七年屬鄧州今廢入穰縣 朝陽故城水經注云朝水又東經朝陽縣 樊陂在縣西南昔有樊鄧之邑葢因地以名之 棘水水經雲棘水南經新野而歴黃郵聚即此 光武臺在縣北二十四里菖蒲潭後魏典畧雲孝文帝南巡至新野臨潭水而見菖蒲乃歌曰雨菖蒲新野樂遂建雨菖蒲寺以美之內鄉縣西二百四十里舊九鄉今九鄉本楚析邑一名白羽之地左氏傳秦人過析隈即此也後屬於秦按郡縣道記析邑地屬楚頃襄王元年秦昭王發兵出武闗攻楚取析即此亦為中鄉地漢為析縣屬𢎞農郡按荊州圖副今縣東七里地於 村秦張儀所謂商於之地也永嘉末沒魏劉聰孝文帝於此置析陽郡理西析陽廢帝改為中鄉縣隋開皇避諱改為內鄉兼置淅州貞觀初廢來屬 馬戸山山後有穴若戸相傳昔有馬出以為名 胡保山石勒時立黃攀神祠於此山號胡保山 高前山今名天池山山海經雲翼望之山東南五十里曰高前之山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臺之漿也飲之者不心痛 墨山荊州記雲內鄉縣有墨山一謂元仙山仙聖宅南有丹崖映川流之濵實為殊觀丹水漢因水名置丹水縣今廢城在縣西南郡國記丹水楚之商宻地在今內鄉縣西南一百三十里丹水故城是也永嘉亂後廢後魏復置屬順陽郡大業十三年武德三年再立七年又廢其城南臨丹水 龍泉荊門記雲內鄉縣西有泉泉見白璧赤柱相傳曰龍泉析陽故城天后通天元年以析水之陽立縣今廢析水即水經之汮水也出析縣北南入沔謂之汮口郭仲産南雍州記丹水合汮郡國志縣道記析水經析縣邑東今析水經西葢酈氏之經誤矣析春秋時一名白羽菊河在縣東三十里漢王城在縣北一百里城內池有試劍石 九尾湖在縣西南七十里
  淅川縣西二百里元三鄉唐武德二年析內鄉縣三鄉復置後魏西淅之縣名 丹水在縣北一十五里自商州商洛縣界流入 大黃山 小黃山並在縣西一百三十里 故淅州在縣北三里
  順陽縣西一百二十里新割二鄉本順陽鎮皇朝太平興國六年置從鎮將孔塋上利便故也在淅川內鄉縣界之中
  唐州
  唐州淮安郡今理泌陽縣禹貢豫州之域春秋時楚地故左傳屈完對齊桓公楚國方城以為城戰國時屬晉後韓分晉地秦置三十六郡為南陽郡周地圖記後魏大和中置東荊州於北陽古城恭帝元年改為淮州因淮水為名隋文帝開皇五年改淮州為顯州取界內顯望岡為名隋末為淮安郡唐武德四年改為顯州仍置總督管領顯北澧純三州顯州領北陽慈邱平氏顯岡四縣五年又分置唐州屬顯州總管七年改為都督府州不改貞觀元年罷都督仍以廢純州桐栢縣來屬二年省顯岡縣九年改顯州為唐州以廢唐州之棗陽湖陽又廢魯州之方城三縣來屬十年以棗陽屬隋州開元五年以方城屬仙縣十三年改置上馬縣二十六年以方城來屬天寳元年改為淮安郡乾元初復為唐州舊屬河南道至德後屬山南東道州城舊治北陽唐末移於泌陽梁改為泌州後唐同光初復舊名晉又改為泌州漢初復舊名
  元領縣六 今五
  泌陽 桐栢 湖陽 方城 北陽
  一縣廢
  慈邱併入北陽
  州境
  東西三百二十里 南北三百三十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七百里 西北至長安取葉縣路一千五百三十五里 西北至鄧州路一千二百二十五里 東至蔡州二百七十三里 西至隨州四百二十五里 南至鄧州三百二十四里 北至汝州四百二十五里 北至葉縣一百八十三里又自葉取龍興路至汝州一百八十五里 東南至申州二百六十五里 東北至鄧州三百三十里 西南至襄州三百五十四里 西北至蔡州二百八十三里西北至汝州魯山縣四百三十二里 東北至蔡州吳房縣三百一十九里 東南至葉縣一百九十三里
  
  唐開元戶一萬四千八百皇朝戶主二千三百八十七客五千四十一
  風俗
  與蔡州同
  姓氏
  闕
  人物
  無
  土産
  絹 方城梨 半夏 桔梗 茱茰 烏頭
  泌陽縣元三鄉漢舞隂地今有故城在其北即後漢光武破王莽甄阜梁賜之地後魏立為上馬縣周地圖記雲本名石馬縣以縣南石馬為名後訛為上馬隋廢唐武德初又置上馬縣貞觀初又廢之開元十三年復置天寳元年改為泌陽以地有泌水經其陽故以名之泌水詩曰泌之洋洋可以樂飢在邑界 桐栢山在縣東南一百八十里
  桐栢縣東一百六十里元三鄉漢志平氏縣有桐栢大復山梁大同元年於此置華州及上州郡西魏之元年改華州為淮州三年又改為純州後周武帝建德三年又分置義鄉縣以屬焉隋開皇十八年改義鄉為桐栢漢志桐栢縣取桐栢山為名 桐栢山禹貢導淮自桐栢大復淮水所出經南陽東㑹於泗沂入於海 大木山俗名天目山十六國春秋祖逖為豫州刺史將家屬避難於天目山即此山也 菩薩山在縣東北三十里 淮水出廢平氏縣桐栢山東流 淮瀆廟水經雲桐栢山南有淮瀆廟前碑是南陽郭苞立又二碑並是漢延禧中守令所造舊有淮瀆令掌此祠唐天寳中封淮瀆為長源公廟中有石龜十一枚極大 九渡水水經注云九渡水出鷄翅山溪澗縈委沿洄九度其猶零陵之九度水也
  湖陽縣西南六十里元三鄉古蓼國之地左傳鄖人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杜預注云蓼國今義陽棘陽縣東南湖陽城是也文公五年楚公子燮滅蓼臧文仲聞六與蓼滅曰臯陶庭堅不祀忽諸德之不建民之無援哀哉秦滅楚屬南陽漢為湖陽縣 蓼山在縣東北二里 紫玉水在縣東南十五里 謝城本舊棘陽城水經注云謝水出謝城其源微小至城甚大城周迴水側申伯之都也詩云申伯番番既入於謝今申國在宛北自申遷於謝 上馬城後魏州地圖記本石馬縣縣南有一石馬為名後誤為上馬 棘延故城古謝國之地在棘水之陽後為縣有廢城在今縣北 湖陽城後漢光武封姊為湖陽公主即此城又按周地圖記雲湖陽縣光武外祖樊重邑也
  方城縣北一百六十里元三鄉本漢堵陽縣屬南陽郡應劭雲明帝改為順陽西魏置襄邑郡於此後廢唐武德初置北澧州貞觀初改為魯州九年復廢為縣𨽻唐州 黃城山即方城山也地誌南陽葉縣方城邑有黃城山 唐武山水經注云高鳯所隠處號西山 衡山漢志衡山澧水所出即桐栢之連岡也 餅餤山在縣東三十里 堵水一名柘水水經堵水出堵陽縣北山敷源並發南堵經小堵謂之堵水
  比陽縣東北七十五里元二鄉漢縣屬南陽郡後魏置東荊州於漢北陽故城又為淮州隋改為顯州因顯望岡為名唐貞觀元年改為唐州今縣理即州故城 北水南流入縣西水經雲北水出北陽縣東北大胡山一名馬仁陂溉田萬頃葢此水之聚澤也 苦萊山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即黃山城也自葉至此北陽南北相毗連亘百里亦曰長城山即長沮桀溺耦耕處下有東流水即子路問津之所尸子雲楚狂接輿耕於方城即此山 溱水亦謂青衣水 溲水 油水 隴水皆北陽水名 楚平王祠即昭王父也 伍相祠 漢高祖祠光武祠三祠潔敬甚嚴 宋玉冡楚大夫 楚女冡
  即楚姬女 湖陽公主冡後漢光武姊 廢慈邱縣左州東七十里漢北陽縣地屬南陽郡後魏於此立江夏郡尋廢為戍隋開皇十八年改為慈邱縣取界內山為名周顯德三年為北陽 大湖山水經比水出大湖山即天封山張衡南都賦天封大湖列仙之陬是也 中陽山一名慈邱山亦名上介山水經觀水出上介上即此山也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四十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