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472

 上一卷 太平廣記
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龜)

龜 陶唐氏 禹 葛洪 張廣定 贛縣吏 郗了 孟彥暉 營陵 興業寺 唐太宗 劉彥回 吳興漁者 唐明皇帝 寧晉民 史論 徐仲 高崇文 汴河賈客 南人 閻居敬 池州民 李宗
下一卷 

陶唐氏

編輯

  陶唐之世,趙裳國獻千歲神龜,方三尺餘,背上有文,皆科斗書,記開闢以來,帝命錄之龜歷,伏滔述帝功德銘曰:「朱書龜歷之文。」(出《述異記》)

  禹盡力渠溝,導川夷岳,黃龍曳尾於前,玄龜負青泥於後。玄龜,河精之使者也。龜頷下有印文,皆古言,作九州山水之字。禹所穿鑿之處,皆以青泥封記其所,使玄龜印其上。今人聚土為界,此之遺像也。(出王子年《拾遺記》)

葛洪

編輯

  葛洪云:「千歲靈龜,五色具焉。其雄,額上兩骨起,似角。以未朱浴之,乃剔取其甲,火炙,搗服。方寸七日三,盡一具,壽千歲。(出《抱樸子》)

張廣定

編輯

  陳仲弓《異聞記》曰,張廣定遭亂避地,有一女四歲,不能步,又不忍棄之,乃縣籠於古塚中,冀他日得收其骨。及三年,歸取之,見其尚活。問之,女答曰:「食盡即餒,見其傍有一物,引頸呼吸,效之,故能活。」廣定入塚視之,乃一龜也。陳實之言,固不妄矣。(出《獨異志》)

贛縣吏

編輯

  晉義熙中,范寅為南康郡。時贛縣吏說,先入山彩薪,得二龜,皆如二尺盤大。薪未足,遇有兩樹駢生,吏以龜側置樹間,復行採伐。去龜處稍遠,天雨,懶復取。後經十二年,復入山,見先龜,一者甲已枯,一者尚生,極長。樹木夾(「夾」原作「所」,據明抄本改。)處,可厚四寸許,兩頭厚尺餘,如馬鞍狀。(出《幽明錄》)

郗世了

編輯

  郗世了在會稽造墓,其地多石,後破大石,得一龜,長尺二寸許,在石中,石了無孔也,得非龜石俱生乎?既破出之,龜行動如常龜無異。石受龜,如人刻安之。(出《靈鬼志》)

孟彥暉

編輯

  武成三年庚午,六月五日癸亥,廣漢太守孟彥暉奏,西湖有金龜徑寸,游於荷葉之上,畫圖以上聞。(出《錄異記》)

營陵

編輯

  道州營陵中鼉,甲長八尺,下自然有文字,前後四足,各踏一龜。踏龜有時行,或逾山越水,俗莫敢犯。(出《錄異記》)

興業寺

編輯

  九曲靈龜池,在襄陽縣東北三里遍學寺東。古城舊有興業寺,今並入遍學寺。唐景龍元年有陳留阮氏,寓居襄陽,舍財,於此寺東院。創造堂宇,時歲旱池涸,即掘廣深之,急暴雨池溢,乃是一大龜,高數尺,如半張床大,岸側而行。眾即驚呼,龜遂躍入池中。寺僧靈岫雲,院有折碑,雲興業寺碑。碑文梁散騎常侍庾元威撰,其文可傳者雲,此寺有靈龜一頭,長三尺五寸,冬潛春現,多歷年所;隨眾上堂,應時而食。刺史安陸王照頻遇此龜,其壞碑因即扶豎,今在遍學寺東院。阮氏所修寺堂,庭中浮屠前,池見在,深五尺,方二十步。(出《襄淝記》)

唐太宗

編輯

  唐武德末,太宗欲平內難,苑池內有白龜,游於荷葉之上。太宗取之,化為白石,瑩潔如玉,登極之後,降制曰:「皇天眷祐,錫以寶龜。」(出《錄異記》)

劉彥回

編輯

  唐劉彥回父為湖州刺史,有下寮於銀坑得一龜,長一尺,持獻刺史。群官畢賀云:「得此龜食,(「食」原作「人」,據明抄本改。)壽一千歲。」使君謝己非其人,故自騎馬,送龜即至坑所。其後十餘年,刺史亡。彥回為房州司士,將家屬之官,屬山水泛溢,平地盡沒,一家惶懼,不知所適。俄有大龜來引其路,彥回與家人謀曰:「龜乃靈物,今來相導,狀若神。」三十餘口隨龜而行,悉是淺處,歷十餘里,乃至平地,得免水難,舉家驚喜,亦不知其由。至此夕,彥回夢龜云:「己昔在銀坑,蒙先使君之惠,故此報恩。」(出《廣異記》)

吳興漁者

編輯

  唐開元中,吳興漁者,於苕溪上每見大龜,四足各踏一龜而行。漁者知是靈龜,持石投之,中而獲焉。久之,以獻州從事裴。裴召龜人,龜人云:「此王者龜,不可以卜小事,所卜之物必死。」裴素狂妄,時庭中有鵲,其雛尚珗,乃驗志之,令卜者鑽龜焉。數日,大風損鵲巢,鵲雛皆死。尋又命卜其婢,所懷娠是兒女,兆云:「當生兒。」兒生,尋亦死。裴後竟進此龜也。(出《廣異記》)

唐明皇帝

編輯

  唐明皇帝嘗有方士獻一小龜,徑寸而金色可愛,云:「此龜神明而不食,可置之枕笥之中,辟巨蛇之毒。」上常貯巾箱中,有小黃門恩渥方深,而坐親累,將竄南徼,不欲屈法免之,密授此龜曰:「南荒多巨蟒,常以龜置於側,可以無苦。」閹者拜受之。及象郡之屬邑,裡市館舍,悄然無一人,投宿於旅館。是夜,月明如晝,而有風雨之聲,其勢漸近。因出此龜,置於階上,良久,神龜伸頸吐氣,其火如綖,直上高三四尺,徐徐散去。已而龜游息如常,向之風雨聲,亦已絕矣。及明,驛吏稍稍而至,羅拜庭下曰:「昨知天使將至,合備迎奉,適緣行旅誤殺一蛇。眾知報冤蛇必此夕為害,側近居人,皆出三五十里外,避其毒氣。某等不敢遠出,止在近山巖穴之中,伏而待旦。今則天使無恙,乃神明所祐,非人力也。」久之,行人漸至,雲當道有巨蛇十數,皆已糜爛。自此無復報冤之物,人莫測其由。逾年,黃門召歸長安,復以金龜進上,泣而謝曰:「不獨臣之性命,賴此生全,南方之人,永祛毒類。所全人命,不知紀極。實聖德所及,神龜之力也。」(出《錄異記》)

寧晉民

編輯

  唐建中四年,趙州寧晉縣沙河北,有大棠梨,百姓常祈禱。忽有群蛇數千,自東南來,渡北岸,集棠梨樹下為二積,留南岸者為一積,俄見三龜徑寸,才繞行,積蛇盡死。乃各登積,視蛇腹悉有瘡,若矢所中。刺史康日知圖甘棠梨三龜來獻。(出《酉陽雜俎》)

史論

編輯

  唐史論作將軍時,忽覺妻所居房中有光,異之,因與妻索房中,且無所見。一日,妻早妝開奩,奩中忽有金色龜,如錢,吐五色氣,彌滿一室。後常養之。(原缺出處,明抄本、陳校本作出《酉陽雜俎》)

徐仲

編輯

  福州,唐貞元末,有村人賣一籠龜,其數十三。販藥人徐仲以五鍰獲之,村人云:「此聖龜,不可殺。」徐置庭中,一龜藉龜而行,八龜為導,悉大六寸。徐遂放於乾元寺後林中,一夕而失。(出《酉陽雜俎》)

高崇文

編輯

  唐贊皇公李德裕曰:「蜀傳張儀築成都城,屢有頹壞。時有龜周行旋走,至是一龜行路築之,既而城果就。予未至郡日,嘗聞龜殼猶在城內,昨詢訪意舊,有軍資庫官宇文遇者,言比常在庫中。元和初,節度使高崇文知之,命工人截為腰帶胯具。」自張儀至崇文千餘載,龜殼尚在,而武臣毀之,深可惜也。(出《戎幕閒談》)

汴河賈客

編輯

  唐有賈客維舟汴河上,獲了一巨龜,於灶火中煨之。是夕,忘出之,明日取視,殼已焦矣。拂拭去灰,置於食床上,欲食。良久,伸頸足動,徐行床上,其生如常,眾共異之,投於水中,游泳而去。(出《錄異記》)

南人

編輯

  南人彩龜溺,以其性妒而與蛇交。或雌蛇至,有相趁鬥噬,力小致斃者。彩時,取雄龜置瓷碗及小盤中,於龜後,以鏡照之,既見鏡中龜,即淫發而失溺。又以紙炷火上燄熱,點其尻,亦致失溺,然不及鏡照也。得於道士陳釗。又海上人云,龍生三卵,一為吉弔也。其吉弔上岸與鹿交,或於水邊遺精,流槎遇之,黏裹木枝,如蒲桃焉。色微青黃,復似灰色,號紫稍花,益陽道,別有方說。(出《北夢瑣言》)

閻居敬

編輯

  新安人閻居敬,所居為山水所浸,恐屋壞,移榻於戶外而寢。夢一烏人曰:「君避水在此,我亦避水至此,於君何害?而迫迮我如是,不快甚矣?」居敬寤,不測其故。爾夕三夢,居敬曰:「豈吾不當止此耶?」因命移床,乃床腳斜壓一龜於戶限外,放之乃去。(出《稽神錄》)

池州民

編輯

  池州民楊氏以賣鮓為業,嘗烹鯉魚十頭,令兒守之。將熟,忽聞釜中乞命者數四,兒驚懼,走告其親。共往視之,釜中無復一魚,求之不得。期年,所畜犬恆窺戶限下而吠,數日,其家人曰:「去年鯉魚,得非在此耶?」即撒戶視之,得龜十頭,送之水中,家亦無恙。(出《稽神錄》)

李宗

編輯

  李宗為楚州刺史,郡中有尼方行於市,忽據地而坐,不可推挽,不食不語者累日。所由司以告宗,命武士扶起,掘其地,得大龜長數尺,送之水中,其尼乃愈。(出《稽神錄》)

◀上一卷 下一卷▶
太平廣記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