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 (四庫全書本)/卷0167
太平御覽 卷一百六十七 |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御覽卷一百六十七
宋 李昉等 撰
州郡部十三
山南道上
荊州 峽州
歸州 復州
郢州 鳯州
成州 武州
興州 宕州
扶州 文州
利州 䕫州
開州 合州
忠州 萬州
閬州 果州
荊州
十道志曰荊州江陵郡漢舊縣屬南郡
禹貢曰荊及衡陽惟荊州
春秋元命苞曰軫散為荊州分為楚國爾雅曰漢南曰荊州周官職方氏曰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山其澤藪曰雲夢其川江漢其浸潁湛其利丹銀齒革
晉元康地記曰荊州於古蠻服之地
漢書曰臨江閔王榮坐侵廟壖地為宮上徵榮榮行祖於江陵北門既上車軸折車廢江陵父老流涕言曰吾王不返矣王至詣中尉府郅都責訊王王怒自殺漢書地理志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漢中汝南楚分也史記曰蘇秦說威王曰楚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涇塞郇陽地方五千餘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
淮南子曰楚地南卷沅湘北繞潁泗西包巴蜀東裹郯邳潁汝以為泗江漢以為池垣之以鄧林綿之以方城山髙尋雲霓深谿肆無景
十二州志曰漢章帝建初二年徙鉅鹿王恭為江陵王三公上言江陵在京師正南不可以封乃徙為安陸王盛宏之荊州記曰元嘉中以京師根本之所寄荊楚為重鎮上流之所總擬周之分陜晉宋以降此為西陵釋名曰荊州取名荊山又曰荊警也南蠻數冦常置警左傳曰楚子西沿漢泝江將入郢王在渚宮下見之十道志曰當陽縣舊縣屬南郡廣陽思王子蓋之所封荊州記曰當陽本楚之舊邑左氏傳雲楚潘崇伐麏至於錫穴潁容釋例雲麏在當陽
十道志曰公安縣漢孱陽縣地吳之南郡
荊州記曰蜀主敗於襄陽南奔荊州吳大帝擢為左將軍荊州牧城此而鎮之時號蜀主為左安軍故名其城曰公安古今地名曰松滋縣古鳩茲地漢屬廬江郡
峽州
十道志曰峽州夷陵郡春秋戰國時並楚地秦置三十六郡屬南郡魏武於此置江陵郡梁置宜州周武帝以州居三峽之口改為峽州
史記曰秦昭王二十九年秦將白起攻楚燒夷陵吳録曰蜀昭烈皇帝立宜都郡於西陵
宜都記曰宜都郡陸抗攻歩闡於此
荊渚記曰夷陵郡居大江之上西通全蜀故夷陵有安蜀古城
吳志曰陸遜上疏夷陵迺要害之地實國家之闗限若失之非損一郡荊州亦可憂也
十道志曰宜郡縣本漢夷陵縣屬南郡
袁山松宜都山川記曰南崖有山名荊門北崖有山名虎牙故曰荊門虎牙即楚之西塞
歸州
十道志曰歸州巴東郡在周為䕫子國屬楚秦併天下為南郡之地漢置秭歸縣唐武德二年割䕫州之秭歸巴東二縣置歸州
袁山松記曰屈原此縣人既被流放忽然暫歸其姊亦來因名其地為秭歸〈秭與姊同〉
三國志曰吳置建平郡即宜都之西部也晉王濬自蜀江沿流伐吳守將吾彥表皓曰請増建平兵若建平不下晉師終不敢過皓不從
復州
十道志曰復州竟陵郡禹貢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時屬楚秦兼天下屬南郡漢十三州在荊州部即江夏之竟陵縣地唐武德五年為復州
郡國志曰沔陽縣即楚王城也
圖經曰監利縣漢容縣乾谿章華臺在焉
郢州
十道志曰郢州富水郡厯代所屬與竟陵郡同二漢屬江夏郡晉宋以來為竟陵郡地西魏屬安州後周武置郢州隨廢唐武德六年為郢州
郡國志曰長壽縣武陵山春秋謂楚平王卒於樠木之下即此山也
鳯州
十道志曰鳳州河池郡土地所屬與金州同在秦隴西郡地漢為故道縣地故道今兩當縣是漢武改雍為涼後為涼州之地
水經曰兩當縣水出陳倉縣之大散嶺西南流入故道川謂之故道水縣因水取名或雲縣西有兩山相當故名之
華陽國志曰河池一名仇池
郭仲産秦州記雲仇池山一名仇維山上有池似覆壺前志雲是縣以山得名
水經曰大散水流入黃花川黃花縣因水得名
成州
十道志曰成州同谷郡禹貢梁州之域古西戎地周省梁入雍為白馬氐國
史記西南夷傳曰自筰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冉駹最大自冉駹以東北君長以什數白馬最大皆氐類也
後漢書曰河池一名仇池地方百頃左右悉白馬氐
武州
十道志曰武州武都郡土地所屬與成州同亦白馬氐之地
漢書西南夷傳曰漢誅且蘭君並殺筰侯冉駹等皆震懼請臣置吏以為廣西部至元鼎六年以白馬氐為武都郡
隴右記曰武都紫水有泥其色紫而粘貢之用封璽書故詔誥有紫泥之美
郡國志曰武帝沮水之西有角弩谷即蜀將姜維剿五溪蠻之所
魚豢魏略曰文帝黃初元年徙武都於美陽在今雍州好畤縣界武都故城是也
興州
十道志曰興州順政郡戰國時白馬氐之東境秦併天下為蜀郡地漢武元鼎六年置武都郡
晉書曰懷帝永嘉中氐之人楊茂搜據武都郡子孫承嗣為氐王
周地圖記曰郡有丙山山有穴即丙穴其口向丙因以為名每春三月上旬有魚長八九寸或二三日聮緜從穴出躍相傳名為嘉魚左太沖蜀都賦曰嘉魚出丙穴
宕州
十道志曰宕州懷道郡禹貢梁州之域古羌地周為雍州之境秦漢魏晉諸羌據之
後漢書曰梁彌忿者宕昌羌也其先帝為豪祖勒自稱宕昌王彌忿世祖初求內附遂拜彌忿為宕昌王因封其地為宕昌藩即今宕州
扶州
十道志曰扶州同昌郡禹貢梁州之域實西戎之地周省梁入雍為雍州地秦漢魏晉並屬蕃夷
後魏書曰廢帝前元年西逐吐谷渾定隂平於此置鄧州及鄧寧郡取前羌部落所居為之名時又置帖夷縣屬封統郡以戎夷寧帖為義也
周地圖記曰後漢廢帝置同昌郡屬封統郡
文州
十道志曰文州隂平郡禹貢梁州之域周為雍州之境戰國時氐羌據焉漢武時開西南夷置隂平道以統其衆
蜀志曰鄧艾自隂平景谷步道懸兵束馬經江由出綿竹
華陽國志曰晉永平之後羌虜數叛遂立為郡以遏之輿地誌曰晉永嘉之末太守王鍳以郡降李雄晉人因是悉流移於蜀漢其氐羌並屬楊茂梗化後不復為正朔所頒
利州
十道志曰利州益昌郡土地所屬與金州同春秋戰國時並屬蜀侯漢葭萌縣也
華陽國志曰昔蜀王封其弟於漢中號曰苴侯因命其地曰葭萌苴侯與巴王通好巴與蜀為讎故蜀王怒伐苴苴奔巴求救於秦秦乃伐蜀遂滅蜀及巴苴置巴蜀二郡
水經曰益昌有小劍城去大劍城戍三十里連山絶險飛閣通衢故謂之劍閣也
蜀志曰先主使陳戎絶馬鳴閣魏武聞之喜曰此閣迺漢中之平隂乃咽㗋之要路〈馬鳴閣在益昌縣〉
䕫州
十道志曰䕫州雲安郡春秋時為魚國秦併天下為巴郡地漢為魚復縣
左傳曰庸蠻叛楚莊王伐之七遇皆北唯禆儵魚人實逐之杜曰禆儵魚庸三邑魚魚復縣
漢志曰江闗都尉理魚復有橘官魚庸三邑魚魚復縣郡國記曰白帝城即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因號魚復為白帝城昭烈因改魚復為永安又後漢書公孫述自以承漢土德故號曰白帝城
蜀志曰羅憲為領軍守永安聞魏軍平蜀三日哭於都亭荊州圖記曰永安宮南一里渚下平磧上有諸葛亮孔明八陣圖聚細石為之各髙五尺皆棊布相當中間相去九尺正中開南北巷悉廣五尺或為人散亂及為夏水所沒至冬水退如故
荊州記曰壘西聚石為八行行八聚謂之八陣圖因曰八陣既成自今行師不復敗後見莫能了之桓宣武伐蜀見之曰此常山虵勢也
開州
十道志曰開州盛山郡本漢朐䏰縣之地
合州
圖經記曰合州巴川郡秦漢屬巴郡宋置東宕渠郡西魏置合州
忠州
十道志曰忠州南賔郡土地所屬與䕫州同譙周巴郡地記曰後漢獻帝初平六年臨江縣屬永寧郡建安中改永寧為巴東郡臨江仍舊焉續漢志曰和帝永元中分枳縣置平都縣
史記蘇代曰楚得枳而國亡
萬州
十道志曰萬州南浦郡土地所屬與通州同漢為巴郡朐䏰縣地
續漢志曰朐䏰屬巴郡
尋江源記曰梁山東西數千里望之若長雲垂天劍閣銘曰巖巖梁山積石峨峨
又曰丙穴有嘉魚其味甚美丙穴在梁山縣柏枝山
閬州
圖經曰閬州閬中郡禹貢梁州之域春秋為巴國之地秦漢為巴郡
華陽國志曰巴子後理閬中
地形志曰閬中居蜀漢之半當東道要衝今郡城即古之閬中城後謂之隆城是也
後魏典略曰此州古有隆城堅險因置隆州尋又立盤龍郡以郡中有盤龍山為名
三巴記曰閬中有渝水賨民銳氣喜舞故髙祖樂其猛銳數觀其舞使樂人習之故樂府中有巴渝舞
果州
十道志曰果州南充郡禹貢梁州之域春秋戰國並屬巴子國秦惠王滅巴蜀是為巴郡地自漢晉為安漢縣華陽國志曰漢獻帝初元年劉璋分墊江縣為巴郡理此縣
周地圖記曰相如縣有司馬相如故宅因以名縣郡國志曰馮緄為車騎將軍於此鐫崖十有餘處今果山有車騎崖
益州記曰南充縣西有大昆井即古之鹽井也
唐書曰貞元中謝真人於郡中之紫極宮上昇萬目所覩郡郭是夕處處有虹霓雲氣
太平御覽卷一百六十七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