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 (四部叢刊本)/卷之六十七

卷之六十六 太平御覽 卷之六十七
宋 李昉 等奉勅撰 中華學藝社借照日本帝室圖書寮京都東福寺東京靜嘉堂文庫藏宋刊本
卷之六十八

太平御覽卷第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

  池

  

  壑

     池

廣雅曰沼池也

說文曰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

詩曰東門之池可以漚麻

又曰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沼池也牣滿也箋雲靈沼之水魚盈滿其中皆飛躍言亦得其

韓詩外傳曰齊景公出弋昭華之池

傳曰齊伐楚楚子使屈完對曰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

爲池齊雖衆無所用之

史記封禪書曰𥘿始皇遊海上祠名山大川及八神仙人

羨門之屬八神一曰天齊祠天齊天池名臨南郊山

漢書曰昆明池漢武帝元狩三年所穿也𥘉漢欲求身毒

國爲昆明池夷所閉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名曰滇河漢

將伐昆明以通身毒使謫卒伐𣗥上林象滇河作昆明池

以習水戰池周廻四十里漢武帝平昆明以其地爲益州郡其滇水原深廣末反淺狹有

似倒流故日滇河潘岳關中記曰昆明池漢武習水戰也中有靈沼神池雲堯時理水訖停舡此池蓋堯時巳有汚

池漢代因而深廣耳曺毗志怪雲漢武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復土舉朝不觧以問東方朔朝曰臣愚不足以

知之可試問西域胡帝以朔不知難以核問至後漢明帝時外國道人入來洛陽時有憶方朔言者乃試以武帝時

灰墨問之胡人云經雲天地大刧將盡則刼燒此刼焼之餘乃知朔言有旨

又曰昭帝元始元年春三月黃鵠下建昌宮太液池

又曰宣帝詔曰池籞未御幸者⿱⺾⿰𩵋禾 -- 蘇林日折竹以䋲綿連(⿱艹石)禁籞使人不得徃來也

假與貧民郡國宮館勿復脩治

又曰宣帝神爵元年詔曰金芝生於㴠德殿銅池中銅作

魏志曰太祖還鄴作𤣥武池以肄舟師

𣈆書曰山簡優遊卒𡻕唯酒是躭諸習氏荊𡈽豪族有佳

園池簡毎出嬉遊多之池上置酒輙醉名之曰髙陽池時

有童兒歌曰山公出何許徃至髙陽池日夕倒載歸酩酊

無所知時時能𮪍馬倒着白接離舉鞭向葛疆何如并州

兒彊家在并州簡愛將也

又曰荀勗乆在中書SKchar管機事失之甚怏怏或有賀之者

勗曰奪我鳯皇池諸君何賀我耶

後魏書曰文明皇太后馮氏與髙祖幸靈泉池醼羣臣太

後忻然歌髙祖亦和歌歌者九十人

唐書曰蔣鎭爲諫議大夫時戶部侍郎判度支韓滉上言

河中鹽池生瑞鹽實土德之上瑞上以秋霖稍多水潦爲

患不冝生瑞命鎭馳馹檢行之鎭奏與滉同仍上表賀請

宣付史館並請置神祠錫 --(右上『日』字下一橫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其號寳應靈慶池

又曰文宗用鄭注言即命左右神䇿軍差人淘曲江昆明

二池仍許公卿士大夫之家於江頭立亭舘以時追賞

遁甲開山圖榮氏解曰降北有陽石山中有神龍池黃帝

時遣雲陽先生養龍於此帝王歷代養龍之處國有水旱

不時祀池請雨

晉宮閣名曰靈芝池廣長百五十歩深二丈上有連樓飛

觀四岀閣道釣臺中有鳴鶴舟指南舟

𡊮山松冝都記曰佷山縣東六十里有山名下魚城四面

絶崖唯兩道可上皆峻嶮山上周廻可二十里有林池水

民田種於山上昔永嘉亂土人登此避賊賊守之經年食

盡取池魚擲下與之示不窮賊遂退散因名此爲下魚城

辛氏三𥘿記曰昆明池通白鹿原人釣魚綸絶而去夢於

漢武求去其鈎明日戱於池見大魚御鈎帝去其鈎而放

之間三日帝復遊池濵得明珠一𩀱武帝曰豈昔魚之報

湘州記曰湘南縣有架山下有小池常涸竭民齋戒徃請

自然而滿事訖還乾

雷次宗豫章記曰去洪井六七里有風雨池山嶠水出激

着樹木星散逺灑如風雨焉

襄陽記曰峴山南有習郁太魚池依范蠡養魚法當中築

一釣臺將亡勑其兒曰必𦵏我近魚池山季倫毎臨此輙

大醉而歸

臨川記曰崇仁縣有鹹池桉陳書司空黃法𣰰字仲昭

崇仁縣巴山人也侯景亂法𣰰於卿里聚徒以助髙祖有

功薨墓在崇仁縣巴山郷故老相傳法𣰰有竒術常欲變

置鹽池於家山之下愊貟六十餘畒至今水味獨鹹於他

水而湛然清澈禽畜不敢觸之

西京雜記曰梁孝王好宮室苑囿之樂作曜華之宮築兎

園園中有靈山山安膚寸石又有鴈池池中鶴洲鳬渚竒

果異樹瑰禽恠獸畢備王日與宮人及賔客弋釣其中

又曰積草池中有珊瑚樹髙一丈二尺一雲三柯上四百

六十二條是越國王趙他所進號爲烽火樹至夜光景照

述征記曰廣陽門北有魏明帝流杯池

穆天子傳曰天子西征於𤣥池天子三日休於𤣥池之上

天子乃樹之竹種竹池邊是曰竹林

又曰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上西王母爲天子謡

三輔故事曰漢武帝作昆明池武帝崩後於池中養魚以給

諸陵祠餘付長安市池有二石人如牽牛織女像

又曰未央宮西有食池池中有臺王莽死於是也

廣州先賢傳曰丁宻字靖公蒼梧人遭父艱哭泣三年飛鳬

一𩀱游宻廬傍小池

郡國志曰𣈆州臨汾縣臭水池下畜不飲一名飜鑊池即

煑眉間赤頭處鑊飜因成池今水上猶有脂潤

又曰成都郡𥘿惠王二十七年使張儀築城以象咸陽沃野

千里號曰陸海有萬𡻕池是築城取土處

又曰合浦海曲出珠號曰珠池又有夷人號越㐌多採甲

香爲業

呂氏春秋曰衛靈公天寒鑿池宛春諌曰天寒公曰天寒

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竈是以不寒

淮南子曰隂氣極則下至黃泉故不可鑿池穿井

說曰𣈆明帝欲作池臺元帝不許之明帝爲太子養武

士一夕中作比暁便成即今謂太子池是也

又曰太原王國寳治宅因浚池忽見一物如酒杓形長四

尺許飛去

水經注曰隴西神馬山有淵池龍馬所生即是水西流謂

之馬池

又曰蔡州西即蔡倫故宅傍有蔡子池倫漢黃門即順帝

之丗始檮故魚網爲𥿄用代簡素自其始也

又曰滇池中有神馬家馬交之則生駿駒日行五百里

顧子曰與子華遊於東池子華曰水有四德池爲一焉沐

浴羣生流澤萬丗仁也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清激濁盪滌塵穢義也弱而難

勝勇也導江䟽河變⿱⿵乃𰀁皿 -- 盈流謙智也

顧子曰我得汝於池上矣

方輿記曰興元府南鄭縣天池山上有池方二十里冬夏

不竭乆飲之可愈痼疾故號天池

又曰梅福池一名風雨池梅福種蓮池福歎曰生爲我酷

身爲桎梏形爲我辱智爲我毒於是棄南昌縣尉去妻子

入洪崖山得道爲神仙代代有人見或在玉笥山逢之今

西山有梅君壇南昌開元觀有梅君堂焉

又曰明月池在興道縣西北中有一臺雲是漢髙所營注

水經雲形如偃月故號明月池

又曰七女池昔有人無男而養七女父亡七女負土𦵏父

取土之處今成一池號曰七女池今池邊又有七女塜

     谿

尚書大傳曰呂尚釣於磻溪得魚腹中有五璜

春秋說題辭曰谿者隱也深虛繞山令得愽宋均曰無水曰谷有

水曰谿

爾雅曰水注川曰谿

桓彛別傳曰彛字茂倫明帝丗彛與當時英彥名徳𢈔亮

溫嶠羊曼等共集青谿池上郭璞預焉乃援筆屬詩以白

四賢並自序

武昌記曰樊山東有山谿夏時凜凜𢘆有寒氣故謂之寒

谿

王韶之始興記曰連水下流有斟谿一日十溢十竭

盛弘之荊州記曰酈縣北五十里有菊谿源出石澗山有

甘菊村人食此水多壽

又曰零陵郡西有九渡谿山獸從數十里徃飲之經越他水

皆不飲傍有半石坑上石形極方峭名爲仙人樓

又曰桂陽郡桂橫谿谿水甚深冬夏不乾俗謂之爲貪泉也

郡西南五十里有萬歳山有石室出鍾乳山上悉生靈壽

木下有一谿名爲千秋水其傍有居民即號萬歳村

管子曰桓公北征孤竹廻未至卑耳之谿授弓而射未敢

發謂左右曰見前人乎對曰不見公曰寡人見人長尺而

人物具焉管仲曰臣聞霸王之君興而登山神見公拜曰

仲父之聖(⿱艹石)

說曰郗僧施青谿中汎舟一曲處輙作一篇詩謝益壽

見詩嘆曰青谿中曲復何可窮

水經注曰磻溪即太公釣所也石壁深髙幽泉䆳宻林障

秀阻亦人罕交東南隅有石室蓋太公所居也水次平石

即太公垂釣之處也其水清冷神異北流注於渭

又曰長陽谿源石穴中有神魚大者二尺小者一尺居民

釣魚先陳所須多少拜而請之拜訖投釣得魚過數者水

輙波涌𭧂風卒起樹木催折水側生異花路人慾摘者皆

當先請不得輙取

又曰白馬谿水出冝陽山有大石厥狀似馬故谿澗以物

色受名也

又曰向城有水二源俱北流合爲一川名天漿谿

又曰閩中有徐登者女子化爲丈夫與東陽趙昞並善越

方時遭兵亂相遇於谿各矜其所能登先禁谿水爲不流

昞次禁枯柳爲生荑二人相視而𥬇登年長昞師事之後

登身故昞東入章安百姓未知昞乃𦫵茅屋榰鼎而㸑主

人驚怪昞𥬇而不應屋亦不損又甞臨水求渡舡人不許

昞乃張蓋坐中長嘯呼風亂流而濟於是百姓神服從者

如歸

又曰山隂縣西四十里有二溪東溪廣一丈九尺冬暖夏

冷西溪廣三丈五尺冬冷夏暖二溪北出行三里至徐村

合成一溪廣五丈餘而溫涼不雜蓋山經所謂茗水也

又曰朐䏰縣有龜溪出靈龜咸熈元年獻龜於相府言出

自此溪也

郡國志曰豫州呉房縣呉王闔閭之第夫槩王朝楚楚封

之於堂溪

又曰王昭君秭歸人也有香溪即昭君遊處

又曰資陽縣有環溪百丈池所謂溪流如鐶池深百丈也

又曰陵陽山在石碌縣北三里按輿地誌陵陽令竇子明

於溪側釣魚一日釣得白龍子明隣而放之後數年又釣

得一白魚割其腹中乃有書教子明燒煉食餌之術三年

後白龍來迎子明遂得上昇其溪環遶山足今有仙壇醮

𥙊不絶

信州圖經曰師溪水源出黃蘗山北面在弋陽縣東南一

百一十里昔有隠士胡超居此衆人師之故名師溪

越絶書曰薛燭對越王曰(⿱艹石)耶之溪涸而出銅也古歐冶子

鑄劒之所故戰國䇿雲涸(⿱艹石)耶以取銅破堇山而岀錫 --(右上『日』字下一橫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

又郡國志雲歐冶子鑄劒處下有孤潭深而清有孤石聳

出潭上有大櫟樹謝客兒與弟惠連作詩連句刻於樹上

呉興記曰前溪在縣南東流入太湖謂之風渚夾溪悉生

箭箬後溪在市北東出餘不亭𣈆車𮪍將軍沈充作前溪

歌曲傳者以爲指此溪也

裴氏廣州記曰百管谿周廻丈餘水極沸涌如猛火煎油

臨海圖經曰銅溪在縣西北五十里其水黃色狀似銅故

號銅溪也〇孫興公天台山賦雲過靈溪而一濯是也

善歌録曰武溪水源出武山東南流注於沅故爲歌曰武

溪深復深飛鳥不能渡遊獸不能臨

又曰下潦上霧看飛鳥墮水中即此也

     壑

周易略例曰隆墀永歎逺壑必⿱⿵乃𰀁皿 -- 盈

禮記曰大蜡之𥙊辭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

山海經曰東海之水有大壑

列子曰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實惟無底之谷

曰歸塘

莊子曰夫壑之爲物注焉而不滿取焉而不竭

又曰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則夜半有力者負

之而趨昧者不知

孟子曰志士不志在溝壑




太平御覽卷第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