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太玄金鎖流珠引
◀上一卷 卷六 下一卷▶

金鎖流珠引卷之六

中華總真大仙宰王方平張道陵趙升王長司命李仲甫茅盈許玉斧等係代撰述

中華仙人李淳風註

存使周將軍法圖

編輯

天師曰:周將軍在後者,為卷之首、何也。太上老君言:為周將軍主人之心,故人一身之中,以心為身神之王。故令撰周將軍,為中元三將軍,《流珠》卷之首。若據《正三元經》,即中元上部唐將軍為首,葛將軍第二,周將軍第三。今依太上勑,排雖為首,而用之者,須依《三元正經》所用也。夫用法,欲使中元要法訣者,是老君口訣。先躡紀五遍,訖散為禹步,三步九跡。訖,配衣七斗,思之如法。畢,便先思左腎中唐將軍一人,從左腎中出,初只長一寸,慚長八一丈,領兵三千萬眾,往某州縣鄉里某人家有某事,雲。

註:此心中或言捉某祟鬼,或凶人。又捉鬼救病,或有惡神鬼,及縣官口舌之人,見謀於我者,種種思之,得一,在人意後用也。

後聖君告張天師曰:本三元之法,

註:上中下三元,以主天地人也。

修道保護身家,用以制凶惡。

註:凶是人,惡是鬼也。

不為己崇,並救他人一切之災厄,亦得即躡紀三遍,散為禹步,三遍,即配衣。訖,咒曰:

吾生於父母,長在俗間,云云。

咒在《地紀經》中前咒。

訣在左手第一指第二節。

老君曰:周將軍者,人之心神也。人若學道通靈,以起心念便行,不必在於步躡之道,備具之法。

註:備具,足先躡紀,次即禹步,次即配衣,次即捻訣誦現,是某備具之

法也。

第一修生,即須備具,緣初學之人,雖受法籙,法籙具備,

註:法籙貝備,從正一畢於五法上清也。

步躡未感神通靈,要須步躡。

註:步是飛天綱,躡是地紀也。

取通神感靈。

註:昔劉綱妻樊氏,步綱鑷紀一十四年,潛行之,不令夫知,常以候夫不在家,則為之,不論凶吉之日。且其夫嘗為縣宰,日有兩衙勾當縣事時,妻輒為之,往往如此。七年,忽一旦有神人乘五色雲,從者二十四人,玉童玉女各四人,下謂樊夫人曰:汝功就力通,可心念便得也,有何所要。夫人對曰:要水住而不流,要虎伏乘而不傷。神人曰:小事。乃授夫人止水之法,伏虎之符。汝行之便驗矣。汝更勤修行,滿一十四年,要昇則昇,要住世則富貴。後果夫妻俱昇,天仙人也。

方則一念,便得感應,天地為之感通。如未得通神,事須步躡,具備圖訣,思神配衣,咒誦行用。亦存周將軍主在心。心至則得通,神一起念,心皆自合,願願善而無不應,立在須臾。

天師受訣圖,有五等用之,三將軍皆同一用。一者自身在外修長生,思存將軍,來山林精舍道場中,遣惡人惡鬼,存衛身,令無患害。二者或身在外,思將軍歸本住道場,檢校辟除人鬼患害。三者思辟凶惡逆流。四者存思,與人治疾病急救,遣截鬼祟,應時得平差,立限應心,在於須臾。五者存念助國助君,收捕凶賊,及善道友被枉謀害。已上五事,非志道之人,不可妄令知見,莫道妄傳,殃及九祖,非獨子身。

周將軍禹步綱法

編輯

(圖片)

經云:不步不使,使之皆步綱也。如行之年月歲深,自得通神感靈,不必在步綱躡紀,使心念便是。天地為之紀綱,神靈為之走使。昔禹皇妹飛仙娘,

註:一雲名。

見兄步綱,因而學之。一年,小疾除。

註:一云:百病除。是定本洞中大仙所注言也。相承本即小疾也。

二年,身輕。三年,入軍辟兵。四年,名入仙籍。五年,通靈。六年,道術成。七年,能隱形。八年,履水行。九年,上朝中清,封為女聖仙姑,如仙卿之位也。皆按此圖,為法甚妙。訣在左手第三指中節,以五色絲縛之。訖即配衣,存使周將軍如圖,存使兵吏師子猛火,燒彼凶惡鬼賊之宅。事事如圖思存,使之神驗。

存使葛將軍法圖

編輯

天師曰:將軍是右部將軍,使之為第二,何也。太上老君言:為其周為前部,屬陽,合居陽數,即第一次。即合陰數,第二,合其雙數之義也。即言唐將軍居左,亦屬陽數,即第三也。

註:據先師常先思唐將軍,次即葛,次即周。今以周將軍為第一,是表心神之大也。故於巷中為第一,以應上元神將之像,人神將也。若用即先是唐將軍居前。即松呼有應驗之憑也。

又按《三元肘後靈書》云:唐將軍為第一,又屬上元。次即葛將軍第二,屬陰數,又屬中元。次即周將軍第三,又屬下元。此兩說不同。何也。《太上老君祕錄枕中記》云:不用法術,即依三元之法。次唐將軍為上,即第一,順天道數而行。若修行及用諸法,賞罰善惡,遍行天下,收錄鬼神,即周將軍,居心屬下元,為人,又且是下元之中,即周將軍居前為第一,逆行天道,攻伐惡逆,遷賞善道,即可依《流珠》行用,有驗之,可憑也。若依陰陽,《太一太醫神仙方》云:左為腎,右為命門。即可依此言也。且唐將軍為左腎之將軍,葛將軍為男子命門也。故以步綱使法,皆存為第二之將,各領三千萬兵,以防護命門,後從西方而逕衛臣則玄身。訖,即從右發陣行法領兵,如圖。訖,即步圖兵一綱。訖,即又存使之,如圖捻訣行用,無不驗也。步綱。

註:步葛將軍禹步法,右腳為先,以象陰也。常初起即如此,勿令失錯。此綱不同周、唐等二將軍之法也。

後聖君告張天師曰:步綱,書符吞之,後即步綱,有上中下三符。

(圖片)

太上告命文令,先步三元綱,後即配衣存使之。昔有道士劉根,常行此三元之步,後散為九跡禹步。如此三年,一切神鬼敬而受使,力能移山河。一旦被郡主

註:郡主,古之太守官也。

追而欲害,令使我自日見鬼,我即放汝生命,若不令我見鬼,汝即為鬼。根大嗔,以腳行中作綱步,向郡主廳上,借郡主按打之數下,心存配衣在手,以魒星指郡主本州縣鄉里住處地界社廟,及塚侯墓伯,先追禁郡主某亡父母。訖,即以左手捻訣,使三將軍往取郡主父母,以繩縛手,送從南門邊壁中入,郡主見,下牀迎拜。罵郡主,吾生汝身,為官不解與父母,為福祐於亡人,何忽觸犯仙官,令使追捉吾於此,汝火急拜謝仙官,放去。汝得生命。如不肯,汝須立死。郡主再拜謝根,根即云:汝去。須臾之間,一時與根,俱不見也。此是三將軍禹步之功也。訣亦在左手中指中節,是皆以初學人,五色線縛一年。

存使唐將軍法圖

編輯

老君告羅天師曰:經中使存三將軍,以唐將軍為第一,主上元,皆是尋常修行用之,即依上元為先。若有急難,及心有事,故用以擊伐,先以心起,即周將軍為先起下元。吾聞天尊言,修吉善道,起於上元;救治人病,起於中元;攻伐惡逆,起於下元。其《金鎖流珠》本天尊太上等始置者,皆為天魔《人神龍鬼》障人修道,不許道者修行成道。故以立此《流珠》之經一百五十卷,分為三元。一元各有五十卷。五者,主其五行之數。

註:昔天尊告太上道君:每元五十卷,一元皆管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數。以令學道之子,身履流珠,出五行,去百邪,通神靈,上為國,中為身,下為家,志心修求,無有不成也。

是太上老君也。

併略除繁取要,為九十一卷。以令初學易為,曉悟其理,得道成仙者,皆五轉用之也。

夫使上元唐將軍,擊正西方鬼賊,先步南方禹步,等唐將軍起人左腎,男子左腎屬木。先步木入火,火即入金,即剋伏彼人神龍鬼之災害賊祟。

註:賊是人,祟是鬼也。

即得應心順口,消滅災害不生也。若使唐將軍擊北方鬼賊,

註:鬼祟鬼也,賊人作賊也

先步東方,入中宮土,即擊北方凶惡災害,應口自消。若南方火鄉,有鬼賊來犯我,我以步東方,入北方水鄉,轉出南方,而擊伐之,無不應心順口,自消散滅絕也,如中及四季,

註:四季屬上,辰戌丑未是也。

有鬼賊者,但從東來。直存擊伐備出。訖,更出,無不如意之者。

此法非但存唐將軍,葛、周總存之共擊。此說只論前後存出擊伐,非獨一軍出,三軍總出。訖,更出五德將軍佐助,擊伐天魔。事非輕小,切須在心正直,行大道無有闕失,皆得隨口順心。夫步綱,使大道吏兵三將軍為先。如大陣戰敵賊鬼,皆須出九將軍,非獨中元三將軍也。上元、下元,皆須出佐助之,如含弘圖。大約是中元三將軍為前,使前出擊伐,自是一部雄猛,偏能救急難之事,偏能理鬼神妄作妖怪,治人五藏,伐惡舉善,無偏無黨,宜猛行道之神將也。

後聖君更再除《金鎖流珠》、繁重之處,撰為一十五卷,兼添修正引三十卷,引人入神仙流珠之門,令後學之人稍易得道。給授張道陵,顯說用流珠中之事,亦於後學法籙中為寶,非人不可妄傳,老君授王君步中元上部綱法,併跡為丁綱步斗,並散為禹步之法。或為正綱,或為丁步之法。

(圖片)

《金鎖流珠正經》雲二使五五步綱,皆先存使唐將軍一人為首,領兵三千萬衆,左手把金符,右手弩力震筋,捉凶惡鬼賊之勢甚雄,大猛之狀,吏兵斫凶惡鬼之宅。迴面看中元、下元將軍等號令,令齊心一意,急急齊到某凶惡鬼賊之宅,各吐自然天火,燒凶惡鬼賊之宅。亦有自然獅子,喫凶惡鬼賊魂神,令不敢為祟害,害於人物及我等身。又呼召唐將軍,下自有三千萬吏兵速速到,並與二將同心,併力交陣,左右圍遠鬼賊營域廟舍。次副唐將軍者、葛將軍一人,身長七十二丈,右手把戟,左手弩拳,筋力震轉,雄烈壯猛,力勢崩山,到來。同唐將軍一心,共併凶惡鬼賊屋宅及身,亦吐自然天火,獅子他弋大蛇,鐵『色班文吏兵等,凶烈毒猛,把刀劍,同入凶惡鬼賊屋宅之中,一一誅斬,勿令脫漏一鬼一賊,急急。又獅子毒蛇咬喫鬼賊,急急。次副前後將軍周將軍,主人心神。故《金鎖流珠》錄之,為首一者,主心之弘道,使神也,

註:此是老君官告玄洲二十四大真人,修行步躡天綱地紀之法,一一皆得真仙,從心使使將軍吏兵之功,功而著積,積滿三千,深累成道,皆心主之,故主於一也。

誅鬼也。今據後聖授張天師、王君小童君等言,即是周將軍為前部。或為後部,不合專使為第一。若修行求道長生,即合唐將軍居前為第一。若欲求救疾病,收捕凶惡,即以周將軍前居為第一,亦可得矣。若能通大道,即用唐將軍為第一。周將軍左手把節,右手震筋弩力,走來捉凶惡鬼賊,驅之,即在後來。即可足明,是副唐將軍之行陣,可為第三。今所解,且依經引解指注用,即依修行正典,取為第三。但任流珠書為第一,自心使,依次使用也。

註:此是趙氏所添益言,非老君正金口所說用。

老君告王君曰:夫三元管四時,

註:春夏秋冬是四時,神入太一雷公六壬等式法用。

四時

註:天公之神。

管五行,五行管六甲,六甲管七星,七星管八方,

註:天上八方,地下八卦,乾坤兌巽艮震高坎,是併中官,即呼九宮之位。

八方管九宮,九官生十直,

即今十干。

十直生十二支,皆起大道自然之炁,呼之相應,使之相助。能一心志精,至妙知之,得三元五行所衛,修求久而不休,獲得長生久視之道。吾昔授此道於神農,神農但只解尋究三元,而不知有六甲,有百餘歲,而無衰老之容,後得屍解之道。吾知六甲力,能守神治身,通神三元,能守人救人,治身通真,取真七星,能攝鬼通靈,立制邪精。久而修求,

註:修者,步躡配衣之法。求者,是醮祭存咒術之道。昔女仙樊夫人,每至本命之日,常行祭醮之法,往往行之。十年一旦,北斗七星女天真下,教以步躡之道,功滿白日上昇。唯夫妻舊衣,俱不將去,邑人收葬之,至今人傳劉樊舊衣之塚也。

立得長生。皆須從三元而通七星,相假始興行,能知此即位仙卿。秘之,勿妄傳非人。吾故從一起,立二,使三,通四,翻五,服六,御七,指八,存九,應仙之法。教之通神入真之道,無不因三元將軍得通者耳。一起初法,一者元炁也,在身之先生,故名元炁,為一。

註:身內神也,在泥丸之中。又太一是也。

一有二等,一等身之外者,天也,太一之神。一能使二,二即地神也。

註:在身即腎脾之神是也

龍神之長,曰地祇也。一等身之內者,心也。正一之神能使二,二即腎脾神也。添左右腎

註:男左腎,女右腎也。

曰三也。法曰:二能使三,即唐、葛、周是也。三能攝伏百靈,醫治百病,散解千災,收滅萬毒,.

註:毒禍之類是也。

皆此法為上,一炁之功也。一法先步一字之綱,主心。

註:一者,元炁,腦神太一也,入藏主心。

後聖君謂王君曰:一神入五行,是也。心起一念,便是行法綱紀之理。綱紀既行,感攝百靈,使之無有不成。但以心生口聲,禍福罪善,起念便成。古人尊一,使之不動。坐二,使之不行。投三,使萬兵衛我長生,餘惡不行也。心使萬神,三元為首,六甲為併,能使也。

註:能用能使者,使之依道,不有損傷人物之事,即為之使,使之有益也,善功之著。使之損者,惡貫之盈,不可妄也。

能用立通神靈,可以長生。三匝,訖,方始立綱步也。

(圖片)

老君曰:夫欲使三元將軍,先存太一、天一、心一等神,步太一、心一等綱,配衣即勑,依法存使之,如將使兵也。後聖君曰:心一能存,君告天師使於太一、天一。太一能使收攝百邪,天一能使通達神仙,心一能使

註:能使者忠直解用,正心修行是也。

白日昇天。

註:天師依言,舉家得道。

步太一法,次步太一綱,先以左行三匝,訖,即立綱也。

(圖片)

老君曰:夫欲步太一綱,使三將軍令應心口者,常欲使之時,先吞告命三官符三道,後可步此綱,使三將軍唐將軍為首,存使之,捻訣。

註:訣在左手第三指第二節,欲使之時,可以五色線縛之,即行有驗。

後聖君告張道陵曰:子欲求長生,須作太一之行。

註:太一綱也。

欲得不死,存入天一綱裹。

註:天一者,正一三五步綱是也,正一之法,存神步躡之道也。

欲便飛仙,心一起,在衆法之前。

註:心一存,一身之內,起在心也。·夫修至道之人,先以心起念在衆一之前,皆心作王,既知心為修行之主,即用心行正法,於太一之前,即得正一之性,與心一俱司天仙也。

常行心於三,一不失身,得神仙。

又告東海小童君曰:本命日步心一,上元甲子日步太一,中元甲子日、下元甲子日步正一。往往如此,九年仙道成,三一備矣。又告西山老女生,

註:一雲香女生是也。

步三元將軍元法,寅時用上元唐將軍為首,午時午後用葛將軍為首,申時向後用周將軍為首。此老女每五日一為之,七年,反老,為少容三十許。十年,道成,年可十八女子形貌也。老君告黃帝

註:為廣成子時,教帝步上元上部綱也,非中元唐將軍也。上元自有上中下三部,上元上部唐將軍。中部李將軍。下部徐將軍是也。

曰:三元將軍,統領五德,而出五行。知此之道,可學長生。帝因學之。教帝從上元太一步綱法,起於上元甲子日步。次即中元,是取中元甲子日步。次即下元,取下元甲子日步。上元步太一,中元步正一,下元步心一。上元太一唐將軍,主領天官天曹官吏之事,皆此神將管約之,通於上元上部唐將軍也。修道志人,切欲得知也。中元天一將軍。主領地司,五嶽四讀,北酆都神靈,冥司之任管,通於上元中部李將軍也。修道之人不知,被北冥之記錄。知之常行,存三將軍擊伐,皆以葛將軍為道也。下元心一將軍,主水府,及北方元極大荒之地,四海九江,千江萬瀆,溪源湖濟之靈,悉皆主領管約,用以擊伐收管,皆以周將軍為首也。上以應上元下部徐將軍也。步天一,

註:天一,是正一盟威法之步也,以綱常以與身勿傷骨。

亦先左腳前步。步畢,都使三元,得三十六部散,三遍。

(圖片)

老君曰:欲步正一者,足未起而心存念正一之中,三大將軍吏兵等。畢,以步綱。步綱畢,一即捻訣,作於正法,配衣七斗,或四斗。

註:俱有圖,在於《流珠》之中也。

成以左右配衣如法,隨意使用也。老君授黃帝

註:帝時老君為廣成子,或為無上先生,或堯舜時為務猶子也。

曰:帝欲求真,去病先求其修身法,守神術,去病

註:術,今之符籙是也。上古呼籙為道術,經文之事。

符堅體炁運津,能行三者,自得天真,此是修三一之道。後聖君曰:三將者,人身三元之神也。又是人之三魂,能以通神。上神通天,中神通地,下神通水。此三神名曰三將軍,朱衣,赤幘,大冠,手持器仗旌節,或持刀劍,能制鬼賊邪魅,通真。人若知其長存,以步驅使,令取仙道長生,立能救人病差。人知之,令以辟害報人外謀,及相害種種,能知報人也。

老君曰:奉道之人,有小疾厄者,常存籙三將軍,早朝入左右腎及心中,治身中疾病痛若之處。先呼吸入病痛之處,然後閉炁,隨左右心等將軍,往痛處攻擊,往往如此,五日當自差退,神驗。更加納口閉炁,存使炁隨將軍,往痛疾之處,同攻擊疾病,三日內消差。又忽有惡人時口毒舌者,當取壓口舌符,下書名姓,以式加臨。訖,使三將軍往擊之,此人自伏心休。彼更不相犯,即休,勿苦用心相伐。又相損無益。

後聖君告天師曰:道生於一,一是心也。記錄道如記食道,自合同心神,便與此三神將,同心力之通也。兼授別訣,令三將軍同心。上元將軍訣,存在心上。中元將軍訣,在心下一寸。元將軍訣,在心正中。是三訣也。但以存之,如圖出一出,一出又入。如子下殺上畢此長行之,一十四年,通神仙也。

老君曰:上元三將軍在於額,中元三將軍在於五藏心腎,下元三將軍在於脾藏,訣在手心應於。捻左手大指第二節心,應於額。捻左手第三指中節,應於脾。

存使七鬥法圖

編輯

老君告韓逍子

註:逍子是女仙也。

曰:夫言一鬥成者,是魁星使也。先步地紀天綱,訖次即三將軍綱。三綱訖,即存斗使擊伐也。經云:先步後使北斗七星攝殺也,此是第一成。便迴手指物,未即依口也。須以久學習熟。二者有功,北斗與隨,口所欲意,用使指驗也。夫一斗自有圖,存想成用。待想成訖,祝曰:

一鬥成,三五併,迴天覆地,隨吾使令。急急如律令。

二鬥成者,是𩲃星使也。亦存一鬥成,即二鬥成也。世人存使之於身之,功成通靈,身能威物保生,救濟攝,無有不成,此名二星之使威也。二斗亦自有圖,存想成用之,應驗。祝曰:

二鬥成,三五靈,收攝鬼賊,凶惡伏聽。急急如律令。

三鬥成者,是𩵄星使也。亦存二鬥成,畢即三鬥成也。存使之身漸威靈,三曜流光,一身之上,赫烈斗之形。三斗亦自有圖,存想成,指用之驗。祝曰:三鬥成,天地肅清,斗隨我身,見者奔驚。急急如律令。

四鬥成者,是䰢星使也。亦存三鬥成,畢次即四鬥成也。使之人赫然火周迴四斗,如斗之形,精鬼凶惡心死摧伏。四斗亦自有圖,存想成,使之得驗也。祝曰:

四鬥成,三五盈,行周萬里,風火無停,殺滅鬼賊,凶惡敢行。急急如律令。

五鬥成者,是魓星使也。亦存四鬥成,訖即五鬥成也。使之人光炁浮天,如斗之形,光照四方,鬼賊凶惡自遠去百里,百病自消,魔邪伏滅。五斗亦自有圖,存想成,使之有斗形,真影照千里外,鬼神降伏。祝曰:五鬥成,五行陳,五金秋浮,落滅木精。

註:精鬼之衆也。

五木春茂,剋伐土星。五水流盪,斷截火行。五火興隆,五金敢嗚。五土淨鎮,我與萬物俱生。急急如律令。

六鬥成者,是𩳐星使也。亦存五鬥成,訖即六鬥成也。使之人精光天地,照曜八方,鬼賊潛藏,凶惡併跡,身通靈炁,性合真仙,百鬼畏敬,千神衛護。六斗亦自有圖,存想成,使之應效。祝曰:

六鬥成,三五俱行,除惡併凶,萬里流清。我使六斗六甲,俱併衛我身家,盡得長生。急急如律令。

七鬥成者,是魒星使也。亦存六鬥成,訖即七鬥成也。使之周帀七星,身帶七斗,光照十方,身同北斗,妖凶自懾,祥瑞隨人,萬里肅清,衛兵千萬。亦自有圖,故全七斗使之。今備七星,存使立驗,應於心口,如電照身通,存鬥成力,使神靈久久如此,存使身飛上清。祝曰:

七鬥成身,與六甲併,驅使三元,迴轉五行,位入神仙,太一同行,力制九天,九土自清,願家俱仙,舉宅同生。急急如律令。

老君曰:六甲之精,化為七星。七星變動,監察萬靈。

註:萬靈者,謂人神龍獸精鬼等。但是天地之內,生育有靈通神之者,曰靈也。

萬靈所畏,北斗七星。故以學道之人,皆知有北斗七星,而常存思戴履者,降伏三官,斷絕四司,落滅死籍,註上長生。令我學者仙道自成,故號鬥成。

註:一二三四五六七,皆同之成也。立其北斗,是先天地之衆象成立,以令糾察天地之內萬靈,立使令其死生,皆是北斗所主也。故以人知學道者,皆以存戴配著,如人之衣。衣之好惡長短之殊,而蔽身一等,周遍不失。欲令萬靈畏敬,而苟欲取其命長生也。

乃以隨功一二之斗,其功深淺大小,使成之力,不失分毫。初學之人,須以日夜勤心,記此之法思存,勿失星名字,常給記在心。道不離心,心亦不須離道。兩不相離,計功立取神仙也。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