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堅甲志.序 夷堅志
夷堅甲志.卷一
夷堅甲志.卷二 

夷堅甲志卷第一(十九事)

編輯

孫九鼎

編輯

  孫九鼎,字國鎮,忻州人,政和癸巳居太學。七夕日,出訪鄉人段浚儀於竹柵巷,沿汴北(業本無「北」字)岸而行,忽有金紫人,騎從甚都,呼之於稠人中,遽下馬曰:「國鎮,久別安樂?」細視之,乃姊夫張兟也。指街北一酒肆曰:「可見邀於此,少從容。」孫曰:「公富人也,豈可令窮措大買酒?」曰:「我錢不中使。」遂坐肆中,飲啗自如。少頃,孫方悟其死,問之曰:「公死已久矣,何為在此?我見之得無不利乎?」曰:「不然,君福甚壯。」乃(葉本作「歷」)說死時及孫送葬之事,無不知者。且曰:「去年中秋,我過家,令姊輩飲酒自若,並不相顧。我憤恨,傾酒壺擊小女以出。」孫曰:「公今在何地?」曰:「見為皇城(葉本作「城隍」)司注祿判官。」孫喜,即詢前程。曰:「未也。此事每十年一下,尚未見姓名,多在三十歲以後,官職亦不卑下。」孫曰:「公平生酒色甚多,犯婦人者無月無之(以上四字葉本作「無數」),焉得至此。曰:「此吾之跡也。凡事當察其心,苟心不昧,亦何所不可!」語未畢,(此下至《寶樓閣呪》條「始篤奉之」,宋本作二葉,嚴本於中縫均注「補」字。按:宋本每葉十八行,每行十八字。)有從者入報曰:「交直矣。」張乃起,偕行,指行人曰:「此我輩也,第世人不識之耳。」至麗春門下與孫別,曰:「公自此歸,切不得回顧,顧即死矣。公今已為陰氣所侵,來日當暴下,宜毋喫他藥,服(葉本無「服」字)平胃散足矣。」既別,孫始懼甚,到竹柵巷見段君。段訝其面色不佳,沃之以酒,至暮歸學。明日,大瀉三十餘行,服平胃散而愈。孫後連蹇無成,在金國十餘年始狀元及第,為秘書少監。舊與家君同為通類齋生,至北方屢相見,自說茲事。

柳將軍

編輯

  蔣靜叔明,宜興人,為饒州安仁令。邑多淫祠,悉命毀撤,投諸江,且禁民庶祭享,凡屏三百區。唯柳將軍廟最靈,未欲輒廢,故隱然得存。廟庭有杉一株,柯幹極大,蔽陰甚廣,蔣意將伐之,日晝臥琴堂中,夢異人被甲乘馬,叩階而下。長揖言曰:「吾姓木卯氏,居此方久矣,幸司成賜庇,不敢忘德,後十五年當復來臨。」覺而知其為神,但不曉司成為何官,頗加歎訝。因置木不伐,仍繕修其堂宇。逮秩滿,詣廟告別,留詩壁間曰:「夢事雖非實,將軍默有靈。舊祠從此煥,古檜蔚然青。甲馬霄(嚴校:「宵誤霄」)中見,琴堂臥正冥。留詩非志怪,三五扣神扃。」今刻石尚存。後十五年,乃自中書舍人出鎮壽春、江寧,鈐轄江東安仁,實隸封部,入為大司成,至顯謨閣直學士而卒。

寶樓閣呪

編輯

  袁可久嘗教其弟昶以寶樓閣呪,昶不甚深信,然旦起必誦三五十遍,初未知其功効也。紹興三年夏。隸(嚴校:「肄」誤「隸」)業府學,方大軍之後,城邑荒殘。直齋卒汪成,每番宿室中,必夢魘,達旦方已,無一夕安寢,成殊以為苦。或詢其所見,云:「被人捽髮欲加箠,故呼叫拒之。」昶令徙於己房,猶不止。同捨生惡其妨睡,共議遣逐。昶試書呪語,貼於柱,此夜晏然。由是一齋妖祟絕跡。其呪語即所謂「唵摩尼達哩吽撥吒」八字,但世俗所傳訛謬,寫皆從口,而亦不得其音,要當取大藏中善本元初譯師言為證,自有大功。昶因悔昔慢,始篤奉之,(按:宋本以下為第四葉,嚴校與三葉不相連)秘其事。(二事皆孫九鼎言,孫亦有書紀此事甚多,皆近年事。)

三河村人

編輯

  張維,字正倫,燕山三河人。家君初出使至太原,維以陽曲主簿館伴。嘗言宣和乙巳歲,同邑有村民頗知書,以耕桑為業,年六十餘。一夕,驚魘而覺,戰慄不自持,謂其妻曰:「吾命止此矣。」妻驚詰其故。曰:「適夢行田間,見道上有七胡騎,內一白衣人,乘白馬,怒色謂我曰:『汝前身在唐為蔡州卒,吳元濟叛,我以王民治壍,為汝所殺,我銜恨久矣。今方得見,雖累世,猶當以命償我。』乃引弓射中(明鈔本無「中」字)吾心,因顛仆而寤。吾必不免,明日當遠竄以避此患。」妻云:「夜夢何足信!汝妄思所致耳。」老父(上二字葉本作「民」)益恐,未旦而起。其家甚貧,止令小孫攜被,欲往六十里外一親知(明鈔本校改「故」)家避之。行草徑三十餘里,方出官道,又二(明鈔本多一「十」字)里許,遇數人,與(明鈔本無「與」字)同行。忽有騎馳至,連叱眾令住,行者皆止。老父(上二字葉本作「此民」)回視,正見七騎內一白衣人,騎白馬,宛如夢中所睹。因大駭,絕道亟走。騎厲聲呵止之,不聽。白衣大怒曰,此灬(嚴本字形不全)交加人。」(上五字業本作「此[日煞]可惡人」)遂鞭馬逐之,至其前,引弓射,中心,應弦而斃。七人者,皆女真也。


鐵塔神

編輯

  蔚州城內浮圖中有鐵塔神,素著靈驗,郡人事之甚謹。契丹將亡,州民或見其神奔走於城外。亟詣寺視之,神像流汗被體,雖頗驚異,然莫測其故。至夜,神見夢於寺主講師曰:「吾奉天符,令拘刷,(葉本作「蔚」)城中合死人,連日奔馳,始克就緒。來日午時,女真兵至,破城,城中當死者一千三百有畸,而本寺僧四十餘,和尚亦在籍中。吾久處茲地,平日仰師戒德,輒為以它名易之,詰旦從此而逝,庶萬一可脫。」講師既寤,以語寺眾,皆笑其妄,遂獨挈囊登寺後山顛避之。行約五里,忽憶所遺白金盂,復下至寺。適有修供者,眾競挽留之,曰:「和尚聰明如此,顧乃信夢,今檀越在此,正欲和尚升堂演法。無故捨去。則此寺不可為矣。況邊上不聞有警,勉徇眾意,齋罷而行,亦何晚耶!」僧不得已,遂升堂。講畢,各就食,方半,有報:「女真自草地至,即圍城。」城素無備,不可守,頃刻而陷。僧蒼皇失措,不暇走,兵已大掠。城中人與寺僧死者如神告之數,講師亦不免。

觀音偈

編輯

  張孝純有孫五歲不能行,或告之曰:「頃淮甸間一農夫,病腿足甚久,但日持觀世音名號不輟,遂感觀音示現,因留四句偈曰:『大智發於心,於心無所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農夫誦偈滿百日,故病頓愈。」於是孝純遂教其孫及乳母齋絜持誦,不兩月。孫步武如常兒。後患腿足者,誦之皆驗。又汀州白衣,定光行化偈亦云:「大智發於心,於心何處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凡人來問者,輒書與之,皆於後書「贈以之中」四字,無有不如意,了不可曉。

劉廂使妻

編輯

  金國興中府有劉廂使者,漢兒也。與妻年俱四十餘,男女二人,奴婢數輩。一日,盡散其奴婢從良,竭家貲建孤老院。緣事未就,其妻施左目,以鐵杓剜出,去面二三寸許,方舉刀斷其筋脈,若有物翕然收睛入,其目儼然。如是者三,流血被體,眾人力勸而止。明日,舉杓間,目已失所在,不克剜。又明日,復如故。精神(陸本作「明」)異常,眾皆駭而憐之,爭施金帛,院宇遂成。時金國皇統元年,即紹興十年庚申也。

天台取經

編輯

  紹興丁巳歲,偽齊濟州通判黃塍死三日復蘇,言:「有數人追之往一公庭,見服緋綠人坐云:『差汝押僧五百人至五臺。』吾辭以家貧多幼累,不可行。左右吏前曰:『可差李主簿代之。』兼它非晚(此句疑誤)自有差使,復遣元追人送歸,故得活。」後兩日,本州山口縣報帥司差李主簿赴州點視錢糧,舍縣驛中,一夕落枕暴亡。塍心知其代己死,為盡送終之禮。居一歲,忽沐浴易衣,告妻子曰:「今當別汝,緣官中差我往天台取經,我平生得力者。緣看了《華嚴經》一遍。」語迄,瞑目而逝。

冰龜

編輯

  戊午夏五月,汴都太康縣一夕大雷雨,下冰龜,亘數十里。龜大小不等,首足卦文皆具。

阿保機射龍

編輯

  阿保機嘗居西樓,夜宿氈帳中,晨起,見黑龍長十餘丈,蜿蜒其上。引弓射之,即騰空夭矯而逝,墜於黃龍府之西。相去已千五百里,才長數尺。其骸今見置金國內庫,蕃相陳王悟室長子源嘗見之。尾鬣支體皆具,雙角已為人截去,雲與吾家所藏董羽畫《出水龍》絕相似,謂其背上鬣不作魚鬣也。

冷山龍

編輯

  冷山去燕山幾三千里,去金國所都五百里,皆不毛之地。紹興乙卯歲,有二龍,不辨名色,身高丈餘,相去數步而死。冷氣腥焰襲人,不可近。一已無角,如被截去;一額有竅,大如當三錢,類斧鑿痕。陳王悟室欲遣人截其角,或以為不祥,乃止。先君所居,亦曰冷山,又去此四百里。

熙州龍

編輯

  戊午夏,熙州野外濼水有龍見三日。初於水面見蒼龍一條,良久即沒。次日,見金龍以爪托一嬰兒。兒雖為龍所戲弄,略無懼色。三日,金龍如故。見一帝者,乘白馬,紅衫玉帶,如少年中官狀,馬前有六蟾蜍,凡三時方沒。郡人競往觀之,相去甚近,而無風濤之害。熙州嘗以圖示劉齊,劉不悅。趙伯璘曾見之。

酒駝香龜

編輯

  徽廟有飲酒玉駱駝,大四寸許,貯酒可容數升。香龜小如拳,類紫石而瑩,每焚香,以龜口承之,煙盡入其中。二器固以黃蠟,遇游幸必懷以往。去窒蠟,即駝出酒,龜吐香。禁中舊無之,或傳林靈素所獻也。

偽齊咎証

編輯

  偽齊受冊之初,告天祝版,吏誤書年號為靖康,又純用趙野家廟器,識者以為不祥,卒為金人所廢。又作紙交子,自一貫至百貫,右語雲「過八年不在行用」,至其年被廢,其數已兆矣。

犬異

編輯

  金國天會十四年四月中,京小雨,大雷震,羣犬數十爭赴土河而死,所可救者才一二耳。

石氏女

編輯

  京師民石氏開茶肆。令幼女行茶。嘗有丐者,病癲,垢污藍縷,直詣肆索飲。女敬而與之,不取錢,如是月餘,每旦,擇佳茗以待。其父見之,怒不(葉本無「不」字)逐去,笞女。女略不介意,供伺益謹。又數日,丐者復來,謂女曰:「汝能啜我殘茶否?」女頗嫌不潔,少覆於地,即聞異香,亟飲之,便覺神清體健。丐者曰:「我呂翁也。汝雖無緣盡食(葉本作「飲」)吾茶,亦可隨汝所願,或富貴或壽(葉本多一「考」字)皆可。女小家女,(葉本作「子」[按:陸本亦作「子」])不識貴,止求長壽,財物不乏。既去,具白父母,驚而尋之,已無見矣。女既笄,嫁一管營指揮使,後為吳燕王孫女乳母,受邑號。所乳女嫁高遵約,封康國太夫人。石氏壽百二十歲。

王天常

編輯

  元豐中,京師有富人王天常,高魯王家壻也。一(此下至卷末,宋本作三葉,嚴本於中縫均注「補」字)夕,夢二急足追至一處,令閉目露坐,無得竊窺人物。「吾檢會文字畢,當復來。」既行,天常回顧,見門闕甚偉,牓曰「三坤城」。庭下桎梏者頗眾,皆僧道尼,亦有獄吏衞守。復坐移時,急足至,令同行。趨入公府,主者朝服坐,眾吏侍立。問:「何處來?」答曰:「京師。」一吏稟曰:「誤矣。所追王天常,非京師人,當速令此人歸。」天常見他吏乃故友,死已十(陸本作「年」)餘□(陸本作「賫」)。抱一大冊,降堦相揖道舊曰:「公可亟去,此非世人所處之地。」問:「冊中何事?」曰:「記世間生死者。」天常再三欲視己事,吏辭不獲,遂開一葉。但見(嚴校:「見」字疑誤)「某年月日以一刀死」,急掩卷,令人送出。既寤,為親戚言之,恐罹非命,積憂成勞疾而終。後人思之,一刀,蓋勞字也。(右二事趙伯璘言)

黑風大王

編輯

  汾陰后土祠,在汾水之南四十里,前臨洪河,連山為廟,蓋漢唐以來故址,宮闕壯麗,紹興間陷虜。女真統軍黑風大王者,領兵數萬,將窺梁益,館於祠下。腥羶污穢,盈積如阜,不加掃除。一夕,乘醉欲入寢閣,觀後真容,且有媟瀆之意。左右固諫,弗聽,率十餘奴僕徑往。未及舉目,火光勃鬱,雜煙霧而興,冷逼於人,立不能定。統軍懼,急趨出。殿門自閉,有數輩在後,足踁為關闑翦斷。統軍百拜禱謝,乞以翼旦移屯。至期,天宇清廓,杲日正中,片雲忽從祠上起,震電注雨,頃刻水深數尺,向之糞汙,蕩滌無纖埃。統軍齋潔致祭,捐錢五萬緡以贖過,士卒死者什二三。

韓郡王薦士

編輯

  紹興中,韓郡王既解樞柄,逍遙家居,常頂一字巾,跨駿騾,週遊湖山之間,纔以私童史四五人自隨。時李如晦晦叔自楚州幕官來改秩,而失一舉將,憂撓無計。當春日,同邸諸人相率往天竺,李辭以意緒無聊賴,皆曰:「正宜適野散悶可也。」強挽之行,各假僦鞍馬。過九里松,值暴雨,眾悉迸避。李奔至冷泉亭,衣袽沾濕,愁坐良(三志作「長」)歎。遇韓王亦來,相顧揖,矜其憔悴可憐之狀,作秦音發問曰:「官人有何事縈心,而悒怏若此?」李雖不識韓,但見姿貌魁異,頗起敬,乃告以實。韓曰:「所欠文字,不是職司否?」答曰:「常員也。」韓世忠卻有得一紙,明日當相贈。」命小史詳問姓名、階位,仍詢居止處。李巽謝感泣。明日,一吏持舉牘授之曰:「郡王送來,仍助以錢三百千。」李遂陞京秩,修牋詣韓府,欲展門生之禮,不復見。(按:此條目三志己卷第一)

 夷堅甲志.序 ↑返回頂部 夷堅甲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