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國志/卷十四

 卷之十三 契丹國志
卷之十四 諸王傳
卷之十五 

東丹王

編輯

東丹王名突欲,太祖長子,母曰述律氏。太祖攻渤海,拔其夫餘城,更名曰東丹國,命其長子突欲鎮東丹,號人皇王,時唐明宗初年也。太祖崩於渤海,述律後使少子安端少君守東丹,與長子突欲奉太祖之喪,發渤海。

先是,突欲鎮東丹時乃渤海國亦有宮殿,被十二旒冕,服皆畫龍像,稱制行令。凡渤海左右平章事、大內相已下百官,皆其國自除授,歲貢契丹國細布五萬疋、麄布十萬疋、馬一千匹。太祖崩,述律後愛中子德光,欲立之,至西樓,命與突欲俱乘馬立帳前,謂諸將曰:「二子吾皆愛之,莫知所立,汝曹擇可立者執其轡。」諸將知其意,爭讙躍曰:「願事元帥太子。」後曰:「衆之所欲,吾安敢違?」遂立之,為天皇王,稱皇帝。突欲慍,帥數百騎,欲奔唐,為邏者所遏。後不罪,遣歸東丹。唐明宗長興元年,突欲自以失職,帥部曲四十人,越海自登州奔唐。明宗賜姓東丹,名慕華,以為懷化節度使、瑞慎等州觀察使,其部曲及先所俘將惕隱等,皆賜姓名。惕隱姓狄,名懷惠。

次年,明宗更賜東丹慕華姓名曰李贊華。

明宗長興三年,以贊華為義成節度使,選朝士為僚屬輔之。贊華但優游自奉,不豫政事,明宗嘉之;雖時有不法,亦不問,以莊宗後宮夏氏妻之。贊華好飲人血,姬妾多刺臂以吮之。婢僕小過,或抉目,或刀刲、火灼。夏氏不忍其殘,奏離婚為尼。

贊華之歸唐,乘船踰海,因於海岸立木為碑,惟書二十漢字詩云:「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

贊華性好讀書,不喜射獵。初在東丹時,令人賚金寶私入幽州市書,載以自隨,凡數萬卷,置書堂於毉巫閭山上,扁曰望海堂。

潞王末年,石晉內叛,求援契丹。潞王已危,乃遣宦者秦繼旻、皇城使李彥紳殺之,贊華遇害於其第。石晉詔贈贊華燕王,遣使送其喪歸國。其後太宗破石晉,入中原,求得李彥紳、秦繼旻殺之,以其家族財物賜東丹王子兀欲。兀欲後即位為世宗,葬之毉巫閭山,諡讓國皇帝。

恭順皇帝

編輯

自在太子名阮,太祖第三子,母曰述律氏。少豪俠,有智略,善彈工射,太祖奇之,曰:「吾家鐵兒也。」征渤海時,山坂高峻,士馬憚勞苦,太子徑於東谷緣崖而進,屢戰有功。後渤海平,封為自在太子。尋薨,葬於祖州,追諡曰恭順皇帝。一子拽剌,封趙王,為景宗所害。

孝文皇太弟

編輯

孝文皇太弟隆慶,番名菩薩奴,母曰蕭氏,景宗第二子。生而岐嶷,儼若成人。幼時與羣兒戲,為行伍戰陣法,指揮意氣,無敢違者。景宗奇之,曰:「此吾家生馬駒也。」長善騎射,驍捷如風。定州之戰,隆慶封為梁王,加兵馬大元帥,從其母蕭後以行,力戰深入,與擒王繼忠有功,拜西京留守,封秦晉國王,又拜尚書令。尋薨,葬祖州,諡曰孝文皇太弟。

齊國王隆裕

編輯

齊國王隆裕,番名高七,母曰蕭氏,景宗第三子。性沉毅,美姿容。始封鄭王,遙授西南面招討使,拜吳國王。自少時慕道,見道士則喜。後為東京留守,崇建宮觀,備極輝麗,東西兩廊,中建正殿,接連數百間。又別置道院,延接道流,誦經宣醮,用素饌薦獻,中京往往化之。後蕭太后一年而薨,追封齊國王。

魯王宗元

編輯

魯王宗元,興宗同母弟也。少而雄耿,狠愎過人。始封鄭王,又加兵馬大元帥,封晉國王。性極殘忍,每出一囚犯死罪者,命衆集射,斬而臠之,流血滿前,飲啗自若。意志不臣,每伺時釁。洪基嗣立,奉長樂之命,以為皇叔。後因遊獵伺間弒帝,左右遮救得免,宗元併其子洪孝受誅。

晉王宗懿

編輯

晉王宗懿,番名查箇只,聖宗弟孝文皇太弟隆慶之子也。少有氣局,幹略過人。聖宗雅愛諸姪,每誡之曰:「汝勿以材能陵物,勿以富貴驕人。惟忠惟孝,保家保身。」始封中山王,歷龍化州、饒、建、宜、平州節度使,改封晉王,薨。

燕王洪道

編輯

燕王洪道,番名叱地好,道宗同母弟也。頗有武略,庫莫奚侵擾,詔洪道討之。洪道伏兵林中,佯敗而走,奚掠輜重,洪道與伏兵合擊之,盡殪。後渤海高頹樂反,又命洪道討之。終於燕京留守,封燕王。

梁王信寧

編輯

梁王信寧,番名解里,北大王烏斡之子。始以祗候郎君授林牙,雲州、奉聖州、蔚州節度使、同平章事。與帝同謀,逐太后出宮,拜南大王、北大王、惕隱、南宰相,封梁王,加尚父,致仕。

論曰:後不可並,並後則傾;嫡不可匹,匹嫡則危。契丹起自朔荒,吞噬上國,嫡庶之分,亦安知之?元帥太子之稱,不以屬之突欲,而以屬之德光,則其立國之初,已可議矣。既而述軋生問鼎之謀,宗元受皓首之戮,亦何怪其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