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女仙外史
◀上一回 第一〇〇回 忠臣義士萬古流芳 烈媛貞姑千秋表節 全書終

  且說劉璟見月君昇天,感歎一番,退兵在河間地方,還指望著建文回鑾,進討滅燕。不意奉到相府密札,召請還朝。劉元帥遂將兵符交與譚監軍,止帶小皂旗,星夜馳至闕下。原來朝中先得了程知星齎到行在玉函,是令大臣轉奏帝師,說聖意決不回鑾。即刻又得了帝師封諭二絕句。舉朝大驚。所以召劉元帥來商議。文武諸臣僉同在行殿啟發玉函視之,乃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云:

    杖錫南遊歲月深,山雲水月任閒吟。

    塵心消盡無些子,不愛臨軒萬慮侵。

  程知星舉手道:「家君夜觀乾象,見太陰星移位,女虛分野,王氣潛消。又卜得『渙』卦,亦是解散之義。當日帝在神樂觀時,曾卜得『坤』卦,正是太陰承天之候,也就斷定龍戰於野,陰陽皆不能相勝,終歸渙散的,若逆數而行,必致大凶。因此聖意遂決,率筆寫了這詩。臨時時,家君命星夜趕路,恐不及再見帝師了,果然應驗若此。」吳太師道:「燕藩未反時,尊公豫言必反,而今焉得有錯!」忽報荊門開府姚襄飛奏密本,吳太師亦即同諸臣啟視雲;呂軍師同著大將劉超駕一小舟,不知去向。次日,道臣沈珂亦掛冠而遁。眾文武齊聲道:「此無疑是軍師也豫知帝師昇天,英雄之見,大略相同。」吳學誠拊心道:「噫,天數若是乎?我即於今日往詣行在,君臣生死一處。」劉璟揚言道:「在外開府將軍處均宜行文知照,聽其自處。我輩各行己志可也。」

  於是曾公望收了玉圭,王璡卷了聖容。諸臣皆暫歸邸第,整理畢,復聚在闕下,大慟一番,出朝而散。獨有小皂旗睜目大呼者三,即拔劍自刎。時董、賓二老將軍皆先去世,董翥、賓鐵兒正要同扶父柩還葬,遂將小皂旗棺殮,載之而去。

  今將諸臣蹤跡悉志於左:

  晉爵太師、前翰林院編修、充平燕軍師程濟,

  晉爵太傅、前監察御史葉應賢,原名希賢,

  晉爵太保、前吳王府教授楊應能。

  葉、楊二公,從帝微行十年,同時病卒,葬在滇中之浪穹山,帝手筆題曰「兩忠之墓」。嗣後隨駕,止濟一人。

  太師吳學誠,原官侍講。

  太傅趙天泰,原官編修。

  太保梁田玉,原官秋曹。

  少傅郭節,

  少保宋和,

  大冢宰程亨,原官檢討。

  大司徒劉仲,

  大司寇何洲。

  以上舊臣八人,或入蜀,或之楚,或游吳、越,或適滇、黔,各去尋訪行在。

  少師李希顏。原官贊善。

  先因老病致仕,仍遁居於夾谷。

  少師王璡。原官寧波郡守。

  祝髮為僧,去游五嶽。曰:「帝尚披緇,何況臣子。」少監王鉞從之去。太監周恕先數日已卒。

  太保金焦,原官刑部侍郎。

  大司寇馮㴶,原官刑部司務。

  大司徒梁良玉,原官中書。

  大司空黃直,

  都憲御史王資,

  晉銜大司空靈臺正王之臣。原官欽天監正。

  以上舊臣六人先後去世。均有諡號。

  方外宗伯兼迎鑾使錢芹。曾從蘇州府太守姚善起兵勤王,為行軍祭酒。

  訪求行在,卒,葬於荊門山中,有諡。

  大宗伯周轅,係殉節衡府紀善、諡文節公諱是修之子。

  大司馬胡傳福,係殉國大理少卿、諡忠端公諱閏之子。

  薇省左學士黃貴池,係殉難博士、諡忠慎公諱彥清之猶子。

  都憲御史張彤,係勤王殉難樂平縣尹、諡忠成公諱彥方之子。

  少司農陳鶴山,係殉國戶部尚書、諡忠貞公諱迪之子。

  大司空曾公望,係殉國監察御史、諡忠靖公諱鳳韶之長子。

  少司寇茅添生,係殉國副都御史、諡忠敏公諱大方之長孫。

  黃門尚書周文獻,係勤王殉難松江郡丞、諡忠僖公諱繼瑜之子。

  黃門侍郎侯玘,係殉國刑部尚書、諡忠簡公諱泰之孫。

  以上九人,各懷印綬歸里,以詩禮傳家,訓誡子孫,永不出仕,忠孝聞於奕世。

  薇省大學士方綸,係殉國文淵閣博士、諡忠肅公諱孝孺之子。

  少宗伯盧敏政,係殉難太常少卿、諡忠安公諱原質之弟。

  少司空鄭珩,係殉難監察御史、諡忠穆公諱度之子。

  豫州巡察道余學夔,係洪武年間進士。

  學夔本雲間人,為正學弟子。刑部尚書魏澤曾以方氏遺孤托之鞠育。而盧、鄭王皆以方黨滅族,無家可歸,遂相約學夔同之雲間,隱於九峰山。

  侍讀學士劉藜,係殉國大理丞、諡忠節公諱端之子。

  侍講學士王作霖,係殉國刑部郎中、諡忠恪公諱高之子。

  以上二人,遣髮妻子居淮海之濱,易黃冠,遍遊天下名山,後結茅匡廬以終。

  少冢宰卓孝,係殉國戶部侍郎、諡忠清公諱敬之子。

  少司馬巨如椽,係殉國監察御史、諡忠獻公諱敬之子。

  加卿銜左都諫魏袞,係殉國監察御史、諡忠慤公諱冕之子。

  加卿銜右都諫鄒希軻,係殉國大理丞、諡忠勤公諱瑾之子。

  諸公各有令嗣,早卜居於荊、襄之間,遂去隱於漁,如滄浪漁父雲。

  討燕元帥、大司馬劉璟,係太祖軍師誠意伯諱基之子。公隻身在闕。還至青田,與家人訣別曰:「我先人開國,後人不能復國,豈可生於篡逆之世!」辮髮自經死。

  晉少師、大司馬、參贊軍國重事,充迎鑾亞卿、副軍師高咸寧,原濟南儒生,為鐵兵部之參軍。

  濟南尹高不危,咸寧之弟。

  青州監軍道高宣,咸寧之兄。

  少師初聞帝師昇天,又聞呂軍師遁跡,慷慨悲歌,命酒痛飲,至半夜,端坐而逝。其昆弟隱居於華不注山,終身不入城市。

  大司馬、開府豫州鐵鼎,原名康安,係殉國兵部尚書、諡忠武公諱鉉之子。

  公有二子,諭之曰:「我初志原從先人同死社稷,今幸宗祧不斬,當亟待嚴慈於地下。汝等宜卜居於華不注山,與高氏為鄰。」遂絕食而卒。

  少司馬、都憲御史、開府淮西景星,係殉國左僉都御史、諡忠威公諱清之子。

  僉憲御史、開府徐州練霜飛,係殉國副都御史、諡忠定公字子寧之子。

  二開府各遣發公子居於滁州山中,自與夫人泛舟於五湖,逍遙世外,如范少伯雲。

  少司馬、都憲御史、開府上谷司韜,係殉國僉都御史、諡忠毅公諱中之子。

  先得仝然手書云:「在開封時,司公曾托夢,言某術數當為西洋開法之祖。今時會已屆,浮海去矣。」居數日,帝師昇天,公即命子卜居於萊郡,與仝氏相依,亦浮海而去,相傳為水仙雲。

  少司馬、開府青州高崧,係殉國監察御史、諡忠介公諱翔之子。

  公已有子而喪耦,仍戴黃冠入嵩山。後游於終南,不知所終。

  僉憲御史、開府荊門姚襄,係勤王殉難蘇州府太守、諡忠桓公諱善之子。襄乳名保兒。

  忠桓公率同郡人錢芹、俞貞木、王賓等起兵勤王,時三人之子咸在開府署中,遂同歸吳中,隱於西山,當時稱為勤王世家。

  黃門左尚書史彬,原官賓輔。

  黃門右尚書鄭洽,原官待詔。

  以上舊臣二人,奉帝命為江、浙間東道主。帝曾三過史彬之家,為人偵知首告,至拖累死。洽謁帝後還家,以勞疾卒。

  大司成楊禮立,係勤王殉國袁州府太守、諡忠康公諱任之子。

  農曹正郎兼督運軍餉使楊福,係殉節給事中、諡烈愍公黃諱鉞之友。

  福本常熟人,禮立重其義,與之同行,隱於虞山,為灌園叟。人稱為山中二楊,勝於朝內三楊。

  特簡將才、充討燕監軍使譚符,係殉國兵部郎中、諡忠愍公諱翼之子。

  譚監軍欲作留侯一椎故事,雕兒、蠻兒皆從之入燕,聞燕王薨而各散。監軍去,隱於長興山中。

  京營前軍大將軍瞿雕兒,係都督贈威武侯諱能之子。

  雕兒歸於卸石寨,與董、賓二將軍結小村以居,射獵為樂,人稱曰「三忠傑」。

  京營左軍大將軍周蠻兒,係殉國僉都御史、諡忠憙公諱璿之子。

  羽林左冠軍先鋒使金山保,係殉國戶部侍郎、諡忠襄公郭諱任之子。

  羽林右冠軍先鋒使咬住,係殉國監察御史、諡忠惠公謝諱升之子。

  以上三將軍同隱於浙之西湖。春秋花月,逍遙於兩竺六橋之間,曰:「死後神魂,可依岳、韓二忠武雲。」

  鎮守黃河大將軍暴如雷,係殉國刑部尚書、諡忠直公諱昭之子。

  原籍山西,從孟津渡黃河,至中流,語其子曰:「我既不能盡孝於父,又不能盡忠於君。汝其歸里,善繼先人之志,訓誡子孫,永勿仕進於篡逆之世!」遂躍入河中。

  荊門監軍道董春秋,係殉國監察御史、諡忠哀公諱鏞之子。

  聞呂軍師入蜀,遂別其妻孥,前去追訪。不得,遂修道於青山城,亦仙去。

  淮南巡察道胡復,係殉難兵部侍郎、諡靖節公諱子昭之子。

  入蜀尋訪叔父子義,不獲。返,得遇叔父之子胡縝,遂同歸故里,復亦更名為紹,隱於耕。

  黃門侍郎陳囦,係勤王列國徵州府太守、諡忠懿公諱彥回之弟。

  儀曹正郎、神樂使王昪,原南都神樂觀道士。

  督理軍儲兼僉憲御史周縉,原官永清縣典史。

  荊南督餉道胡先,原官沛縣縣丞。

  開封府太守金蘭,原候選典史。

  周、胡、金三人本浙之會稽籍。侍郎與儀曹心愛剡中山水,相率去,隱於山村,結為五老社,嘯傲花月,均以壽終。

  值殿左將軍張倫,原官燕山守備。

  值殿右將軍倪諒,原官燕山百戶。

  駐守德州偏將軍葛進,原德州衛千總。

  三人避跡五狼島,結村而居,為老農老圃,人謂之「三義村」。

  建文二十六年秋七月辛卯,月君昇天時,燕太子正早朝,文武百官同登五鳳樓,看望得分明,皆詫為異事。太子顧謂諸臣道:「卻原來是位天仙,怎麼說做妖寇?怪不得建文舊臣悉行歸附。當日沖虛真人說,是為生民劫數降下來的,誠然不錯。」

  諸臣頓首,咸稱「天下太平,殿下洪福」。隨諭閣臣速繕奏疏,請旨處分濟南事宜。疏未發,忽接密詔:

    駕已崩於榆木川,直待靈車進了居庸關,然後發喪。太子即日登基,是為仁宗皇帝,建號洪熙元年,大赦天下,並頒恩詔。凡建文時忠臣義士已經誥贈爵諡者,悉循當日恤典。如有遺漏未追贈者,查確奏請,並子孫鹹得蔭職。其靖難時陣亡將士,毋分南北,一體褒恤。

  原有世職者,仍准承襲。至忠臣之妻女殉難者,悉加追封。敕郡縣所司:凡忠臣烈女,皆得建坊立祠,以表其節。茲紀其烈女載諸史冊可據者:

  兵部尚書鐵鉉妻楊夫人並二女,母薛太夫人。

  文淵閣學士方孝孺妻鄭夫人並二女。

  禮部侍郎黃觀妻翁夫人並二女。

  翰林院修撰王叔英妻金夫人並二女。

  監察御史謝昪妻韓夫人並四女。

  大理寺丞胡閏妻王夫人並一女。

  刑部尚書侯泰妻曾夫人。

  工部侍郎張安國妻賈夫人。

  副都御史茅大方妻張夫人。

  僉都御史周璿妻王夫人。

  監察御史曾鳳韶妻李夫人。

  左拾遺戴德彝嫂項夫人。

  監察御史林英妻宋夫人。

  兵部郎中譚翼妻鄒夫人。

  浙江臬司王良妻某夫人。

  徵州府太守陳彥回妻屠夫人。

  鎮撫牛景先妻某夫人。

  戶部侍郎郭任三女。

  監察御史董鏞一女。

  蕭縣令鄭恕二女。

  青州府教授劉固母袁太夫人。

  燕山衛卒儲福妻范氏,母某氏。

  國師道衍孀姊姚氏。

  以上忠臣妻女,凡隨夫與父殉節者,妻封義烈,女封孝烈。

  若因夫與父被難者,妻封安烈,女封哀烈。其發在教坊自盡者,妻封清烈,女封貞烈。忠臣之母封宜烈。唯德彝之嫂封超烈。

  道衍之姊、儲福之妻,均封超節。自此四海人民心悅誠服。時建文帝行在楚中,聞之,曰:「此子可謂干父之蠱也。但要天下太平,如朕臨軒,夫復何慮。」於是得逍遙於山水。

  又十六載,為英宗正統五年,朝中已歷四世,帝年六十有四,問濟曰:「我欲歸於祖陵可否?」濟卜之吉,遂出滇南,至藩司堂上,南面盤膝而坐,曰:「我建文皇帝也。」巡方御史飛章奏聞,有旨送歸燕京。時從亡者皆去世,唯濟一人侍從,而朝內舊臣亦無一存,都不識認。止一宦官吳亮,為帝舊侍,令辨真偽。帝見亮即呼曰:「汝吳亮也,老至於此!」亮對「不是」。帝曰:「朕於某年食子鵝,棄片肉於地,令汝作狗餂之,猶如昨日,難道就忘了麼?」亮遂涕泣伏地。帝左趾有黑痣,亮以手摩視之,乃持亮踵大慟,不能仰視。退而自經。英宗聞吳亮死,知亮是真,迎入大內,以兒孫禮拜見,稱為「太上老佛」。濟歎曰:「今日得終臣職。」遂入徽之黃山,隱於天子都。

  後帝壽至八十九而崩,卜葬於西城外黑龍潭北,碑題曰「天下大師之墓」。嶺南屈大均曾謁帝陵墓,有詩曰:

    讓帝飄零海嶠東,龍歸猶識未央宮。

    風雷豈敢疑姬旦,禾黍何當怨狡童。

    父老爭迎靈鷲錫,山河如棄鼎湖弓。

    傷心陵墓無封樹,秋草離離白圳中。

  帝之長子名文。諸臣在宮中泣別時,有兵部侍郎廖平請於帝,匿文火奎以去,後為奸人訐首。而廖侍郎則先已寄託於黎平土司曾長官家,變姓曾氏矣,以此搜查無獲。僅抄沒廖平之家,流徙蜀中。及文火奎既長,平以少妹妻之。而後訪求帝跡,相遇於浙之桐廬。既復命,乃自盡。及帝還京,文火奎仍復朱娃。越二百五十年,烈皇帝殉社稷,皇家子孫殄滅無遺,唯文火奎一脈,超然物表。至今雲多繁衍。蓋天所以厚讓帝之福雲。

◀上一回 全書終
女仙外史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