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孔子集語
◀上一卷 卷四 六藝四上 下一卷▶

六藝四上

編輯

《周易乾鑿度》 仲尼,魯人。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請益於商瞿氏。曰:「子有聖智而無位。」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鳳鳥不來,河無圖至。嗚呼!天命之也。」歎訖而後息誌,停讀《禮》,止史削。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明易幾教。若曰:「終日而作,思之於古聖,頤師於姬昌法旦。」作九問、十惡,七正、八歎,上下係辭,大道、大數,大法、大義。易書中為通聖之問,明者以為聖賢矣。孔子曰:「吾以觀之曰,仁者見為仁幾之文,智者見為智幾之問,聖者見為通神之文。仁者見之為之仁,智者見之為之智。隨仁智也。」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易者,易也。變易也,不易也。管三成德,為道苞籲。易者,以言其德也,通情無門,藏神無內也。光明四通,佼易立節。天地爛明,日月星辰布設,八卦錯序,律曆調列,五緯順軌,四時和栗孳結。四瀆通情,優遊信潔,根著浮流,氣更相實,虛無感動,清淨昭哲,移物致耀,至誠專密,不煩不橈,淡泊不失。此其易也。變易也者,其氣也,天地不變,不能通氣。五行迭終,四時更廢。君臣取象,變節相和,能消者息,必專者敗。君臣不變,不能成朝,紂行酷虐,天地反,文王下呂,九尾見。夫婦不變,不能成家,妲已擅寵,殷以之破。大任順季,享國七百。此其變易也。不易也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故易者,天地之道也。乾坤之德,萬物之寶。至哉易,一元以為元紀。」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方上古之時,人民無別,群物無殊,未有衣食器用之利。於是伏羲乃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中觀萬物之宜,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故易者,所以繼天地,理人倫而明王道。是故八卦以建,五氣以立,五常以之行。象法乾坤,順陰陽,以正君臣父子夫婦之義。度時制宜,作網罟,以畋以漁,以贍人用。於是人民乃治,君親以尊,臣子以順,群生和洽,各安其性,八卦之用。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結繩而為網罟,以畋以漁。蓋取諸離,質者無文,以天言,此易之意。夫八卦之變,象感在人。文王因性情之宜,為之節文。」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易始於太極,太極分而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節,故生四時。四時各有陰陽剛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風水火山澤之象定矣。其布散用事也,震生物於東方,位在二月;巽散之於東南,位在四月;離長之於南方,位在五月;坤養之於西南方,位在六月;兌收之於西方,位在八月;乾製之於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於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終始之於東北方,位在十二月。八卦之氣終,則四正四維之分明,生長收藏之道備,陰陽之體定,神明之德通,而萬物各以其類成矣。皆易之所苞也。至矣哉!易之德也。」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歲三百六十日而天氣周,八卦用事各四十五日,方備歲焉。故艮漸正月,巽漸三月,坤漸七月,乾漸九月,而各以卦之所言為月也。乾者,天也,終而為萬物始;北方,萬物所始也,故乾位在於十月。艮者,止物者也,故在四時之終,位在十二月;巽者,陰始順陽者也,陽始壯於東南方,故位在四月。坤者,地之道也,形正六月,四維正紀,經緯仲,序度畢矣。」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乾坤,陰陽之主也。陽始於亥,形於醜,乾位在西北,陽祖微據始也。陰始於巳,形於未,據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陰之正也。君道倡始,臣道終正,是以乾位在亥,坤位在未,所以明陰陽之職,定君臣之位也。」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八卦之序成立,則五氣變形。故人生而應八卦之體,得五氣以為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也。夫萬物始出於震,震,東方之卦也,陽氣始生,受形之道也,故東方為仁。成於離,離,南方之卦也,陽得正於上,陰得正於下,尊卑之象定,禮之序也,故南方為禮。入於兌,兌,西方之卦也,陰用事而萬物得其宜,義之理也,故西方為義。漸於坎,坎,北方之卦也,陰氣形盛,陰陽氣含閉,信之類也,故北方為信。夫四方之義,皆統於中央,故乾坤艮巽,位在四維,中央所以繩四方行也,智之決也,故中央為智。故道興於仁,立於禮,理於義,定於信,成於智。五者,道德之分,天人之際也。聖人所以通天意,理人倫而明至道也。」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陽三陰四,位之正也,故易卦六十四,分而為上下,象陰陽也。夫陽道統而奇,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陽也;陰道不純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陰也。乾坤者,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也。為上篇始者,尊之也。離為日,坎為月,日月之道,陰陽之經,所以終始萬物,故以坎離為終。咸恆者,男女之始,夫婦之道也。人道之興,必由夫婦,所以奉承祖宗,為天地主也。故為下篇始者,貴之也,既濟未濟為最終者,所以明戒慎而存王道。」

《京氏易傳》下 孔子曰:「陽三陰四,位之正也。三者,東方之數,東方日之所出,又圓者徑一而開三也。四者,西方之數,西方日之所入,又方者,徑一而取四也。言日月終天之道,故易卦六十四,分上下,象陰陽也。奇耦之數,取之於乾坤。乾坤者,陰陽之根本。坎離者,陰陽之性命。分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卦象定,吉凶明,得失降,五行分。四象順則吉,逆則凶,故曰吉凶悔吝生乎動。又曰明得失於四序,運機布度,其氣轉易,主者亦當,則天而行,與時消息,安而不忘亡,將以順性命之理,極蓍龜之源,重三成六,能事畢矣。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離之象配戊己,艮兌之象配丙丁,八卦分陰陽六位五行,光明四通,變易立節。天地若不變易,不能通氣。五行迭終,四時更廢,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以為典要。惟變所適,吉凶共列於位,進退明乎機要,易之變化六爻,不可據以隨時所占。」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泰者,天地交通,陰陽用事,長養萬物也;否者,天地不交通,陰陽不用事,止萬物之長也。上經象陽,故以乾為首,坤為次,先泰而後否。損者陰用事,澤損山而萬物損也,下損以事其上;益者陽用事,而雷風益萬物也,上自損以益下。下經以法陰,故以咸為始,恆為次,先損而後益,各順其類也。」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升者,十二月之卦也。陽氣升上,陰氣欲承,萬物始進。譬猶文王之修積道德,宏開基業,始即昇平之路。當此時也,鄰國被化,岐民和洽,是以六四蒙澤而承吉,九三可處王位,享於岐山,為報德也。明陰以顯陽之化,民臣之順德也,故言無咎。」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益之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於帝。吉,益者,正月之卦也。天氣下施,萬物皆益,言王者之法天地,施政教,而天下被陽德,蒙王化,如美寶,莫能違害。永貞其道,咸受吉化,德施四海,能繼天道也。王用享於帝者,言祭天也,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天氣三微而成一著,三著而成一體,方知此之時,天地交,萬物通,故泰益之卦,皆夏之正也,此四時之正,不易之道也。故三王之郊,一用夏正,所以順四時,法天地之道也。」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隨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享於西山,隨者二月之卦,隨德施行,藩決難解,萬物隨陽而出,故上六欲九五拘係之,維持之,明被陽化而陰隨從之也。譬猶文王之崇至德,顯中和之美,拘民以禮,係民以義。當此之時,仁恩所加,靡不隨從,咸悅其德,得用道之王,故言王用享於西山。」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陽消陰言,陰消陽言剝者,萬物之祖也。斷製除害,全物為務,之為言決也。當三月之時,陽盛息消,陰之氣,萬物畢生,靡不蒙化。譬猶王者之崇至德,奉承天命,伐決小人,以安百姓,故謂之決。夫陰傷害為行,故剝之為行剝也。當九月之時,陽氣衰消,而陰終不能盡陽,小人不能決君子也,謂之剝,言不安而已。是以之九五言決,小人剝之,六五言盛殺萬物,皆剝墮落。譬猶君子之道衰,小人之道盛,侵害之行興,安全之道廢,陰貫魚而欲承君子也。」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易有六位三才,天地人道之分際也。三才之道,天、地、人也。天有陰陽,地有柔剛,人有仁義,法此三者,故生六位。六位之變,陽爻者,製於天也,陰爻者,係於地也。天動而施曰仁,地靜而理曰義,仁成而上,義成而下,上者專製,下者順從,正形於人,則道德立而尊卑定矣。此天地人道之分際也。天地之氣,必有終始,六位之設,皆由上下,故易始於一,分於二,通於三,□於四,盛於五,終於上。初為元士,二為大夫,三為三公,四為諸侯,五為天子,上為宗廟。凡此六者,陰陽所以進退,君臣所以升降,萬人所以為象則也。故陰陽有盛衰,人道有得失,聖人因其象,隨其變,為之設卦。方盛則托吉,將衰則寄凶,陰陽不正,皆為失位,其應實而有之,皆失義。善雖微細,必見吉端;惡雖纖介,必有悔吝。所以極天地之變,盡萬物之情,明王事也。丘係之曰: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係辭焉以盡其言。」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易六位正,王度見矣。」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易有君人五號也:帝者,天稱也;王者,美行也;天子者,爵號也;大君者,與上行異也;大人者,聖明德備也。變文以著名,題德以別操,王者,天下所歸往。《易》曰:『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師者眾也。』言有盛德,行中和,順民心,天下歸往之,莫不美命為王也。行師以除民害,賜命以長,世德之盛。天子者,繼天理物,改一統,各得其宜,父天母地,以養萬民,至尊之號也。《易》曰:『公用享於天子。』 大君者,君人之盛者也。《易》曰:『知臨,大君之宜,吉。』臨者,大也,陽氣在內,中和之盛,應於盛位,浸大之化,行於萬民,故言宜處王位,施大化,為大君矣。臣民欲被化之詞也。大人者,聖人之在位者也。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又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言德化施行,天地之和,故曰大人。」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既濟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高宗者,武丁也,湯之後有德之君也。九月之時,陽失正位,盛德既衰,而九三得正,下陰能終其道,濟成萬物,猶殷道中衰,王道陵遲。至於高宗,內理其國,以得民心,扶救衰微,伐征遠方,三年而惡消滅,王道成。殷人高而宗之,文王挺以校易,勸德也。」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易本陰陽,以譬於物也。掇序帝乙、箕子、高宗著德,易者所以昭天道、定王業也。上術先聖,考諸近世,采美善以見王事,言帝乙、箕子、高宗明有法也。美帝乙之嫁妹,順天地之道,以立嫁娶之義,義立則妃匹正,妃匹正則王化全。」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泰者,正月之卦也。陽氣始通,陰道執順,故因此以見湯之嫁妹,能順天地之道、立教戒之義也,至於歸妹。八月卦也,陽氣歸下,陰氣方盛,故復以見湯妹之嫁,以天子貴妹而能自卑,順從變節而欲承陽者,以執湯之戒。是以因時變一用,見帝乙之道,所以彰湯之美,明陰陽之義也。孔子曰:自成湯至帝乙。帝乙,湯之元孫之孫也。此帝乙,即湯也。殷錄質,以生日為名,順天性也,元孫之孫,外絕恩矣。同以乙日生,疏可同名。湯以乙生,嫁妹,本天地,正夫婦,夫婦正,王道興矣。故曰:《易》之帝乙,為成湯,《書》之帝乙六世王,同名不害以明功。」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紱者,所以別尊卑、彰有德也,故朱赤者,盛色也。是以聖人法以為紱服,欲百世不易也,故困九五。文王為紂三公,故言困於赤紱也。至於九二,周將王,故言朱紱方來,不易之法也。」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易》天子、三公、諸侯紱服,皆同色。困九二,困於酒食;朱紱方來,九五劓刖,困於赤茀。夫困之九二,有中和,居亂世,交於小人;困於酒食者,困於祿也。朱茀者,天子賜大夫之服,而有九二,大人之行,將賜之朱茀,其位在二,故以大夫言之。至於九五,劓刖者不安也,文王在諸侯之位,上困於紂也,故曰劓刖困於赤茀。夫執中和,順時變,所以全王德、通至美也,乃徐有說。丘記彖曰:困而不失其所亨。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文王因陰陽,定消息,立乾坤,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乾坤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太初者,氣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質之始。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埒也,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者,氣變之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清輕上為天,濁重下為地。物有始,有壯,有究,故三畫而成乾,乾坤相並俱生。物有陰陽,因而重之,故六畫而成卦。卦者,掛也,掛萬物,視而見之。故三畫已下為地,四畫已上為天。物感以動,類相應也,易氣從下生,故動於地之下,則應於天之下,動於地之中,則應於天之中,動於地之上,則應於天之上。故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謂之應。陽動而進,陰動而退,故陽以七、陰以八,為彖易,一陰一陽,合而為十五之謂道。陽變七之九,陰變八之六,亦合於十五,則彖變之數若一。陽動而進,變七之九,象其氣之息也;陰動而退,變八之六,象其氣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宮,四正四維,皆合於十五。五音、六律、七宿,由此作焉。八卦之生物也,畫六爻之移氣,周而從卦。八卦數二十四,以生陰陽,衍之,皆合之於度量。陽析九,陰析六,陰陽之析,各百九十二,以四時乘之,八而周,三十二而大周,三百八十四爻,萬一千五百二十析也。故卦當歲,爻當月,析當日,大衍之數,必五十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故曰:日十者,五音也;辰十二者,六律也;星二十八者,七宿也。凡五十,所以大閡物而出之者,故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戒各有所係焉。故陽唱而陰和,男行而女隨,天道左旋,地道右遷,二卦十二爻而期一歲。乾,陽也;坤,陰也。並治而交錯行。乾貞於十一月子,左行,陽時六;坤貞於六月未,右行,陰時六。以奉順成其歲,歲終次從於屯蒙。屯蒙主歲,屯為陽,貞於十二月醜,其爻左行,以間時而治六辰;蒙為陰,貞於正月寅,其爻右行,亦間時而治六辰。歲終則從其次卦。陽卦以其辰為貞,醜與左行,間辰卦遇大畜,艮之二世,九二甲寅木為世,六五景子水為應,世生外,象生象來,爻生互內,象艮別子,應有五子。一子短命。」顏回云:「何以知之?」「內象是本子,一艮變為二醜三陽。爻五,於是五子,一子短命。」「何以知短命?」「他以故也。」

《京氏易傳》下 孔子易云:「有四易:一世二世為地易,三世四世為人易,五世六世為天易,遊魂歸魂為鬼易。八卦鬼為係爻,財為製爻,天地為義爻,福德為寶爻,同氣為專爻。龍德十一月在子,在坎卦,左行。虎刑五月午,在離卦,右行。甲乙庚辛天官,申酉地官。丙丁壬癸天官,亥子地官。戊己甲乙天官,寅卯地官。壬癸戊己天官,辰戌地官。靜為悔,發為貞,貞為本,悔為末。初爻上,二爻中,三爻下。三月之數以成。一月初爻三日,二爻三日,三爻三日,名九日。餘有一日,名曰閏餘。初爻十日為上旬,二爻十日為中旬,三爻十日為下旬。三旬三十,積旬成月,積月成年。八八六十四卦,分六十四卦,配三百八十四爻,成萬一千五百二十策。定氣候二十四,考五行於運命,人事天道,日月星辰,局於指掌。吉凶見乎其位,係乎吉凶,悔吝生乎動。寅中有生火,亥中有生木,巳中有生金,申中有生水;醜中有死金,戌中有死火,未中有死木,辰中有死水。土兼於中,建子陽生,建午陰生,二氣相衝,吉凶明矣。積算隨卦起宮,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相蕩,二氣陽入陰,陰入陽,二氣交互不停,故曰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內,無不通也。乾起巳,坤起亥,震起午,巽起辰,坎起子,離起醜,艮起寅,兌起□,□於六十四卦。遇王則吉,廢則凶,衝則破,刑則敗,死則危,生則榮。考其義理,其可通乎!分三十為中,六十為上,三十為下,總一百二十,通陰陽之數也。新新不停,生生相續,故淡泊不而治六辰。陰卦與陽卦同位者,退一辰以為貞,其爻右行,間辰而治六辰。泰否之卦,獨各貞其辰,共北辰,左行相隨也,中孚為陽,貞於十一月子,小過為陰,貞於六月未,法於乾坤,三十二歲期而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萬一千五百二十析,復從於貞,曆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為一歲。易以三百六十析當期之日,此律曆數也。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卦,以應律曆之數。故乾坤氣合戌亥,音受二子之節,陽生秀白之州,載鍾名太一之精也,其帝一世,紀錄事,明期推移,不奪而消焉。」

《周易乾鑿度》 孔子曰:「三萬一千九百二十歲,錄圖受命,易姓三十二紀。德有七,其三法天,其四法地。五王有三十五半。聖人君子消息,卦純者為帝,不純者為王。六子上不及帝,下有過王,故六子雖純,不為乾坤。」

《周易坤靈圖》 丘序曰:「天經曰:乾,元亨利貞。爻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故德配天地,天地不私公位,稱之曰帝。故堯天之精陽,萬物莫不從者。故乾居西北,乾用事,萬物蟄伏。致乎萬物蟄伏,故能致乎萬人之化。經曰:用九。經曰:震下乾上,無妄。天精起,帝必有洪水之災。天生聖人,使殺之,故言乃統天也。丘括義,因象助類,辭曰:天無雲而雷,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經曰:乾下艮上,大畜,天災將至,預畜而待之,人免於饑,故曰元亨。上下皆通,各載其性,故曰利貞。至德之萌,五星若連珠,日月如合璧。天精起,鬥口有位,雞鳴鬥運,行復始,莫敢當之。黃星笰於北斗,必以戊己日,其先無芒,行文元武動事,莫之敢拒。」

《史記·仲尼弟子傳正義》引《中備》 魯人商瞿使,向齊國。瞿年四十,今復使行遠路,畏慮,恐絕無子。夫子正月與瞿母筮,告曰:「後有五丈夫子。」子貢曰:「何以知子?」曰:「失其所,確然示人,陰陽運行,一寒一暑,五行互用,一吉一凶,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故《易》所以斷天下之理,定之以人倫而明王道。八卦建五氣,立五常,法象乾坤,順於陰陽,以正君臣父子之義。故《易》曰:元亨利貞。夫作《易》所以垂教,教之所被,本被於有無。且《易》者,包備有無。有吉則有凶,有凶則有吉,生吉凶之義,始於五行,終於八卦。從無入有,見災於星辰也;從有入無,見象於陰陽也。陰陽之義,歲月分也;歲月既分,吉凶定矣。故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六爻上下,天地陰陽運轉,有無之象,配乎人事。八卦仰觀俯察,在乎人,隱顯災祥,在乎天,考天時,察人事,在乎卦。八卦之要,始於乾坤,通乎萬物。故曰《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久於其道,其理得矣。卜筮非襲於吉,唯變所適,窮理盡性於茲矣。」

《困學紀聞》引《京氏易積算法》 夫子曰:「八卦因伏羲,暨於神農。重乎八純,聖理元微,易道難究。迄乎西伯父子,研理窮通,上下囊括,推爻考象,配卦世應,加乎星宿,局於六十四所,二十四氣,分天地之數,定人倫之理,驗日月之行,尋五行之端。災祥進退,莫不因茲而兆矣。故考天地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之情狀,運氣生死休咎,不可執一隅。故曰易含萬象。」

《韓詩外傳》八 孔子曰:「《易》先同人後大有,承之以謙,不亦可乎!」故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者,抑事而損者也。持盈之道,抑而損之,此謙德之於行也。順之者吉,逆之者凶。五帝既沒,三王既衰,能行謙德者,其惟周公乎!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假天子之尊位七年,所執贄而師見者十人,所還質而友見者十三人,窮巷白屋之士,所先見者四十九人,時進善者百人,官朝者千人,諫臣五人,輔臣五人,拂臣六人,載干戈以至於封侯,而同姓之士百人。孔子曰:「猶以周公為天下賞,則以同族為眾,而異族為寡也。」故德行寬容,而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而守之以儉者安;位尊祿重,而守之以卑者貴;人眾兵強,而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而守之以淺者不溢。此六者,皆謙德也。《易》曰:謙亨,君子有終。吉。能以終吉者,君子之道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而德不謙,以亡其身者,桀紂是也,而況眾庶乎?夫《易》有一道焉,大足以治天下,中足以安家國,近足以守其身者,其惟謙德乎!」

《大戴禮·易本命》 子曰:「夫易之生人、禽獸、萬物、昆蟲,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飛或行,而莫知其情,惟達道德者,能原本之矣。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數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馬,故馬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鬥,鬥主狗,故狗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四主時,時主豕,故豕四月而生。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故猿五月而生。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禽鹿,故禽鹿六月而生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月化也。其餘各以其類也。鳥魚皆生於陰而屬於陽,故鳥魚皆卵。魚游於水,鳥飛於雲,故冬燕雀入於海,化而為蚧。萬物之性各異類,故蠶食而不飲,蟬飲而不食,蜉蝣不飲不食,介鱗夏食冬蟄。齕吞者八竅而卵生,咀嚾者九竅而胎生,四足者無羽翼,戴角者無上齒,無角者膏而無前齒,有羽者脂而無後齒。晝生者類父,夜生者類母。凡地東西為緯,南北為經。山為積德,川為積刑。高者為生,下者為死。丘陵為牡,溪穀為牝。蜯蛤龜珠,與月盛虛。是故堅土之人肥,虛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息土之人美,秏土之人醜。是故食水者善遊能寒,食土者無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絲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穀者智惠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生而神。故曰: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為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為之長;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為之長。此乾坤之美類,禽獸萬物之數也。故帝王好壞巢破卵,則鳳凰不翔焉;好竭水搏魚,則蛟龍不出焉;好刳胎殺夭,則麒麟不來焉;好填溪塞穀,則神龜不出焉。故王者動必以道,靜必以理,動不以道,靜不以理,則自夭而不壽。妖孽數起,神靈不見,風雨不時,暴風水旱並興。人民夭死,五穀不滋,六畜不蕃息。」

盧辯《大戴禮·易本命》注 孔子曰:「聖人智通於大道,應化而不窮,能測萬品之情也。」

《後漢書·郎珝傳》 孔子曰:「雷之始發大壯始,君弱臣強從解起。」

《呂氏春秋·慎行論·壹行》 孔子卜,得賁。孔子曰:「不吉。」子貢曰:「夫賁亦好矣,何謂不吉乎?」孔子曰:「夫白而白,黑而黑。夫賁,又何好乎?」

《說苑·反質》 孔子卦得賁,喟然仰而歎息,意不平。子張進,舉手而問曰:「師聞賁者吉卦,而歎之乎?」孔子曰:「賁,非正色也,是以歎之。吾思夫質素,白當正白,黑當正黑。文質又何也?吾亦聞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何也?質有餘者不受飾也。」

《淮南子·人間訓》 孔子讀《易》至損益,未嘗不憤然而歎曰:「益損者,其王者之事與?事或欲以利之,適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禍福之門戶,不可不察也。」

《說苑·敬慎》 孔子讀《易》至於損、益,則喟然而歎。子夏避席而問曰:「夫子何為歎?」孔子曰:「夫自損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歎也。」子夏曰:「然則學者不可以益乎?」孔子曰:「否。天之道,成者未嘗得久也。夫學者以虛受之,故曰得。苟不知持滿,則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昔堯履天子之位,猶允恭以持之,虛靜以待下,故百載以逾盛,迄今而益章。昆吾自臧而滿意,窮高而不衰,故當時而虧敗,迄今而逾惡。是非損益之徵與?吾故曰,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夫豐明而動,故能大,苟大則虧矣,吾戒之。故曰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是以聖人不敢當盛,升輿而遇三人則下,二人則軾,調其盈虛,故能長久也。」子夏曰:「善。請終身誦之。」

《論衡·卜筮》 子路問孔子曰:「豬肩羊膊,可以得兆,萑葦槁芼,可以得數,何必以蓍龜?」孔子曰:「不然,蓋取其名也。夫蓍之為言耆也,龜之為言舊也。明狐疑之事,當問耆舊也。」

《抱樸子·內篇·袪惑》 有古強者云:「孔子嘗勸我讀《易》,云:『此良書也,丘竊好之。韋編三絕,鐵撾三折。今乃大悟。』」

《尚書序疏》引《尚書緯》 孔子求書,得黃帝元孫帝魁之書,迄於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斷遠取近,定可以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為《尚書》,十八篇為《中候》。

《尚書大傳》鄭注 心明曰聖。孔子說休徵曰:「聖者,通也。兼四而明,則所謂聖。聖者,包貌言視聽而載之以思心者,通以待之君。思心不通,則是不能心明其事也。」

《尚書大傳》 孔子曰:「吾於《洛誥》,見周公之德光明於上下,勤施四方,旁作穆穆,至於海表,莫敢不來服,莫敢不來享,以勤文王之鮮光,以揚武王之大訓,而天下大洽。故曰聖之與聖也,猶規之相周,矩之相襲也。」

《尚書大傳》 子張曰:「堯舜之主,二人刑而天下治,何則?教誠而愛深也,一夫而被此五刑。」子龍子曰:「未可謂能為書。」孔子曰:「不然也,五刑有此教。」

《尚書大傳·略說》 子夏讀《書》畢,見於夫子,夫子問焉:「子何為於《書》?」子夏對曰:「《書》之論事也,昭昭如日月之代明,離離若星辰之錯行,上有堯舜之道,下有三王之義。商所受於夫子,誌之於心,弗敢忘也。雖退而岩居河濟之間,深山之中,作壞室,編蓬戶,尚彈琴其中,以歌先王之風。則可以發憤慷慨,忘己貧賤,有人亦樂之,無人亦樂之,而忽不知憂患與死也。」夫子造然變色曰:「嘻!子殆可與言《書》矣。雖然,見其表,未見其裏也。」顏淵曰:「何為也?」子曰:「窺其門而不入其中,觀其奧藏之所在乎?然藏又非難也。丘嘗悉心盡誌以入其則,前有高岸,後有大溪,填填正立而已。是故堯典可以觀美,禹貢可以觀事,咎繇可以觀治,鴻範可以觀度,六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甫刑可以觀誡。通斯七觀,《書》之大義舉矣。」

《韓詩外傳》二 子夏讀《詩》已畢,夫子問曰:「爾亦何大於《詩》矣?」子夏對曰:「《詩》之於事也,昭昭乎若日月之光明,燎燎乎如星辰之錯行,上有堯舜之道,下有三王之義,弟子不敢忘。雖居蓬戶之中,彈琴以詠先王之風,有人亦樂之,無人亦樂之,亦可發憤忘食矣。《詩》曰:『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療饑。』」夫子造然變容,曰:「嘻!吾子殆可以言《詩》已矣。然子以見其表,未見其裏。」顏淵曰:「其表已見,其裏又何有哉?」孔子曰:「窺其門不入其中,安知其奧藏之所在乎?然藏又非難也。丘嘗悉心盡誌已入其中,前有高岸,後有深谷,泠泠然如此既立而已矣。不能見其裏,未謂精微者也。」

《說苑·敬慎》 孔子曰:「存亡禍福,皆在己而已。天災地妖,亦不能殺也。昔者殷王帝辛之時,爵生烏於城之隅,工人占之曰:凡小以生巨,國家必祉,王名必倍。帝辛喜爵之德,不治國家,亢暴無極,外寇乃至,遂亡殷國。此逆天之時,詭福反為禍。至殷王武丁之時,先王道缺,刑法弛,桑穀俱生於朝,七日而大拱。工人占之曰:桑穀者,野物也。野物生於朝,意朝亡乎?武丁恐駭,側身修行,思昔先王之政,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明養老之道。三年之後,遠方之君,重譯而朝者六國。此迎天時,得禍反為福也。故妖孽者,天所以警天子諸侯也;惡夢者,所以警士大夫也。故妖孽不勝善政,惡夢不勝善行也。至治之極,禍反為福。故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史記·三代世表》褚少孫補讚 孔子曰:「昔者堯命契為子氏,為有湯也。命後稷為姬氏,為有文王也。太王命季曆,明天瑞也。太伯之吳,遂生源也。」

《意林》四王逸正部 仲尼敘書,上謂天談,下謂民語。兼該男女,究其表裏。

《隸釋》四周憬銘 孔子曰:「禹不決江疏河,吾其魚矣!」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