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遺稿/年譜卷三

年譜卷二 孤山遺稿
年譜卷三
作者:尹善道
1796年

附錄 神道碑銘 尹善道字約而海南人四世祖國子上舍孝貞自戊 甲以來隱居不出自號漁樵隱者生弘文副校理衢 亦己卯名人事在己卯黨籍校理生右參贊毅中右 參贊二男長唯深次惟幾惟深官至副正 幾爲觀 察使公副正之子而觀察使之後子也其本生母安 氏左議政玹之孫也萬曆十五年公生聰明善學博 讀經史百家如醫藥卜筮陰陽地理無所不究二十 六補國子進士當光海時從草野上疏極言嬖倖臣 李爾瞻專政擅國議政朴承宗王后兄柳希奮忘君 負國疏凡累千言朝野大驚竄極邊慶源窮北二千 餘里地接胡以爲戊甲以來凡得罪流竄怨國者持 國陰事以與虜通盡遷之南邊公移機張亦東海隅 日出癸亥 仁祖反正大釋諸囚公居謫十三年而 返累除官皆不就前時直言被罪者皆當擢用而公 丙辰疏言金悌男事有沮之者張公維曰荊軻雪燕 恥而求首於生於期善道請誅爾瞻而顧惜於死悌 男乎言者乃止戊辰爲大君師傅嚴立學範教訓以 小學爲本每講學必引古公子得失善惡反覆盡之 盡之 上愈賢之公子亦尊禮益謹仕滿當遷上 以爲善於教訓不遷者五年壬申乃得遷爲戶曹佐 郞正郞司僕寺僉正漢城府庶尹癸酉登科目爲侍 講院文學世子家爲飛語曰善道陰有謀將不利於 世子公聞之卽棄去甲戌星州以罪人鄕降爲縣公 爲縣監有 上旨極選任之而實心忤而斥也時三 南量田多怨上疏言輊田政以寬民當事者怒公當 得罪 上寬之遂謝歸不復以仕進爲心丙子之亂 公聞變以爲國大亂無可與計事者而江都 宗社 所往諸公卿大臣多往者欲從之募鄕邑子第出家 僮百數浮海出大洋江都數千里舟行無晝夜甚迅 至則城陷已數日南漢受圍四十餘日 命令不通 或傳 上已潰圍東出賊塞路公度 車駕已不可 追而湖南絶遠大嶺之外以阻阨得全急回船遝至 孤山先生年譜 南方可以得達 行在所至海南聞 車駕下城仍 欲入海得小島山深水淸可居遂居焉連爲司導寺 正大同察訪皆不就而臺諫論之至逮繫而實無事 判義禁李德泂曰善道居遠方聞變浮海赴亂海路 絶遠縱不及忠臣義也 上特以不奔問徒配盈德 周年乃還因遨遊物外如金鎖聞簫皆海上山水處 甲申 上有疾太醫白 上召之公病不赴 召上 疏曰心爲一身之主臟腑竅脈氣血陰陽逆順盛衰 皆係於心心安則軆安風寒暑濕鬼魅百邪無自以 入心不安則反是仍論藥石攻疾以喩治國保民不 報及昭顯卒而有大獄置三 王孫於濟州己丑 孝宗卽位時烈浚吉以伐胡復讐動 上意遂用事 矣公復上疏言修身修道仍及寬 赦王孫事從懸 道上之監司李時萬不上公令其子仁美上政院政 院欲卻之久而後乃上 上傾心答之曰願欲親聞 讜言用事者見 上意在公恐復入沮抑百計上 意欲用之三司館職而掌銓選者以爲司藝亦館職 也遂除之 上特召之至都門之外上疏請罪乞退 不己 上卽召公入特拜承旨令常侍 經筵用事 者益忌之又上疏力辭乞退遂行 上以爲陰計所 擠令政院勉畱之 特拜禮曹參議更陳不可冒進 之意乞生還故里又上時弊八條功臣元斗杓所爲 絶橫請栽抑之以保全功臣雲金自點宋時烈元斗 杓各立黨爭權點敗死杓付於時烈右斗杓者論以 削職放黜 上初旣許之而卽復叔時用事者方議 盡出島民沿海諸漁子於江都築諸城壘又有量田 號牌之議四方騷擾公極言不便 上寵答之而朝 廷不用也島民築城事 上特罷之而移沿海諸漁 子亦多議不果移丙申又應 旨進言論政弊累千 言丁酉 王后有疾召至京師 上特拜工曹參議 時論以爲 上意難動詆毀曰甚公陳情乞罷疏十 上政院終不納公言其擁蔽然後乃上之公請去不 已 上知其終不可強畱乃許浚吉追誣鄭介淸事 至毀其祠公又上疏極言卞白時議指爲邪說白 上卻之攻擊益作公遂罷明年 孝宗登遐左相沈 之源啓 上召議山陵事旣卜吉於水原而時烈浚 吉怒曰卜山大事不可專聽於善道遂有改卜之事 公不從則論以不敬請罪而 上不聽公私謂曰後 孤山先生年譜 必有遷陵之變後十五年 山陵內崩改葬驪州前 年 大行之喪 大後當服長子三年之制而時烈 浚吉執體而不正之說又引檀弓之免子遊之衰隆 而爲期公上疏言宗統嫡統不可岐而貳之慷慨彌 功 上持之於是皆以爲語犯 先王誣陷賢者以 感怒 上心請按律 上命安置三水三水北邊窮 處古三江處川挹婁之地後爲靺鞨山澤早寒五穀 不生靑江以外婆豬雜種故居玉堂兪棨者白 上 焚其疏辛丑以天旱移配北靑時烈浚吉沮之亦不 果移判中樞趙絅因求言 旨上箚曰善道何罪也 善道之罪言宗統嫡統爲 孝廟左袒也善道獻疏 之日誰爲 殿下進焚疏之策也高麗恭愍王焚李 存吾之疏曩時光海焚鄭蘊之疏國史書之野史記 之曰某朝某時焚尹善道論禮之疏爲 何如也削奪官爵公加罪圍籬安置 癸卯校理洪 宇遠又上疏極言宗統嫡統之說請寬釋善道宇遠 禁錮乙巳又因旱移配光陽亦極南海濵風士甚惡 有癱瘓奇怪疾客居者十死八九後二年大旱 上 念其被罪積久欲釋之問於大臣皆白可釋也惟首 相洪命夏不可 上特釋之公旣赦出因入海行吟 島濱有山中新曲漁父詞入海五年八十五公歿 顯宗十二年六月十一日歸葬聞簫故里從治命雲 其明年復官爵後三年 仁宣王后薨 太王太后 服妾子婦大功儒生都愼徵上疏言古禮經文不然 上覺之乃親考經文 命入善道庚子論禮疏而 旣焚之 闕下亦不載實錄不入也及 上卽位召 用論禮得罪者 烈安置北邊用事者以爲德源亦 北邊邑安置德源後改熊川首相積曰熊川病鄕此 殺人也又改長鬐有李有湞事烈巨濟圍籬安置吉 已死削奪官爵邦禮旣正當告 廟頒教爲積所沮 不果公亦當追爵議政積又不可降吏曹判書太常 議謚曰忠憲 上之六年積敗死烈諸客復進烈復 爵位公削 贈爵賜謚公峻正以積仁累義博施利 物爲心曲禮小惠干名要譽爲恥言不苟合行不苟 容於患難窮阨一也以直道擯斥居囚籍前後二十 年指天而正雖九死而不悔終始一節見義不明守 死不易其能此乎又考其居家教家不失儀式致謹 於男女之別內外之分如曲禮內則之教爲汙俗無 孤山先生年譜 敎之警亦大矣龍洲曰自古當興國亡國之際天必 生一人守禮死義有以警一世而教後人者有如此 人云自公入海老人號之曰海翁一時皆以呼之或 曰孤山先生孤山國東郊江上舊業其墓銘曰 比干剖心伯夷餓死屈原沈江翁窮且益堅至死不 改其見義守死一也 貞夫人尹氏籍南原判書暾之女亦有婦德一門稱 賢後公一年生先公十七年六十八卒墳墓舊在海 上水晶之洞及葬公遷祔聞簫長男仁美亦以多學 聞有名譽公謫居三水時登第擯斥於分館禁錮十 三年公死之後四年死至今 上三年追爵司諫院 獻納次男義美進士又其次禮美皆早殀有二女壻 沈光沔李保晩又庶出男二人循美直美女三人直 講李翼老妾黃道彬楊憲稷妻仁美子爾錫 上特 除尼山縣監義美子爾厚今年新補國子生員持先 狀乞銘於老人者也 白蓮書院上樑文 大提學蔡彭胤製 直方剛大爲兩間塞之氣道義之符彰廉立敦寬有 百世興之風表章之典擧爰溯水丘之游釣載甲山 斗之瞻依惟我孤山先生允爲 三朝大老天球絶 舋三日之炎不移鐵壁建標五丁之力難動承樵隱 橘亭之緖抽龍門雲谷之關貼裏之工並操博約參 前之見兩盡敬忠根心百行之源必先養志折衷羣 經之旨實自得師割義畒而奉先宗人取則推公心 而與善濁世無朋理之所存蠶絲牛毛無遺恨分之 所定虎口龍頷不奈何尊君父而植民彛素肩蓄積 執倫經而拒邪遁每懼橫流故終身行己之大方繄 一部教人之小學江都法語誼利道功之判嚴范老 雅言後先憂樂之念切抵死愛君之性葵藿傾陽平 生嫉惡之膓鷹鸇逐雀蓋痛哭流涕之事可爲一可 爲二可爲六而難言而刳肝瀝血之章至於再至於 三至於四而不已論神人之憤則亂統浮於斁倫語 鼎鑊之危則屠維烈於柔兆激仰鷙決卽窮林散地 之何論擠陷蜂鑽投瘴海氷天之不足所賴 聖明 之隆庇曲全師傅之舊恩別召星馳紆 睿想於邃 學珎頒陸續分 御膳於旅廚憫耆德之英沉擢司 喉舌感條陳之誠至畱代弦韋揭常憲而示懲欲拄 媢賢之口攬沖年而垂詡勉回求退之心 寧陵暮 孤山先生年譜 雨珠璣之泣何禁椘秋風芰荷之衣無恙歸來髭 髮之勝昔偃仰丘園之遂初霜霹靂交侵孤松老而逾 勁氛陰始斂壽宿尊而彌輝身雖辱而吾道益彰世 旣移而其言乃立哀綸渙發再噓幽谷之陽春公議 快伸一洗冥途之皎日嗟風猷之已遠尙矜式之無憑雖歲序浸遙及門之徒將盡伊人心所感祭社之 議僉同盍就太原君子之鄕規爲廬阜象賢之所東 瞻寶吉西瞰古城列嶽前高仰巉巖之氣象滄溟廻 闊挹恢廓之胷襟金鎖林關雲霞畱杖屨之塢芙蓉 洞府紫翠掩琴書之寮夫孰非詠歸之餘固宜寓尊 慕之篤玆直白蓮之沼庸開文杏之欒藏焉修焉怳 若從容乎函丈美矣合矣亦關風勵乎環區於以培 一時直士之氣庶幾報萬代斯文之功聊陳三不朽 之辭敬贊六兒郞之偉兒郞偉拋樑東寶吉靈峰揷 翠空飛下朗吟如昨日樂書池館自春風兒郞偉拋 樑南太陽亭午掃煙嵐破卻羣陰垂禮說二篇眞與 二儀參兒郞偉拋樑西漫漫大海浸坤倪憶曾灑泣 登舟地沁水征帆路不迷兒郞偉拋樑北白沙崗上 千尋壁平生烈烈不平氣結爲喬山撐斗極兒郞偉 拋樑上天宇高高星日朗光明如此好心事萬代令 人共瞻仰兒郞偉拋樑下絃誦洋洋秋復夏他時俊 髦蔚賔興盡是遺風所薰炙伏願上樑之後尊師重 道敬業樂羣夏造殷因古今邪說者伏周情孔思上 下人文以昌明倫立教之編法程勿替輔世長民之 德型範斯存來止莘莘永言翼翼 遺事 孝宗大王潛邸時御札 先生前上謝狀 星山 御史 遙慕方切 尊札忽至奉讀再三無任喜慰 惠送各樣扇子依受深感深感且芙蓉香二封黃毛 筆五枝聊伸謝忱 芙留是望㐲惟 尊照 謹再拜謝上狀 甲戌八月十五日 御諱頓首 先生前 再拜答 上謝狀 尹 星山 御史 遙慕之際忽承 孤山先生年譜 手札伋審 尊軆萬安㐲慰御諱深荷遠念無恙度日矣且 惠送 各樣扇子依錄謹受無任感激其中刻扇至寓戒辭 操捨存亡人之所要可不眠膺以副 厚意裁餘不 一一伏惟 尊照答 再拜上謝狀 乙亥七月廿一日 御諱頓首 顯宗丁未 上語筵臣曰尹善道才器學識儘有可取 先王嘗曰予欲大用善道而每與從客語其於進 退與奪之際未免有殺伐氣象恐或有後弊未果大 用雲 海川君暎公之庶甥也以美風儀被 恩寵於 孝 廟夜對從客 上必語及公極加尊敬曰師傅師傅 因曰予至於今有疑者予之赴瀋也終不問可怪也 蓋公知 孝廟有非常質其不敢私問有微意雲 正宗己酉六月錦城尉朴明源上疏言水原府戶長家 後山爲萬古血食 地先是庚子春 上命全羅監 司徐有隣印入孤山集十袞於內閣蓋 上之留意於 水原自此始 默運十年 乾斷巳定而朴疏發之 也時正字臣奎範公之六世孫在京 上命索本家文獻 山陵議外可考據者十月移奉 顯隆園於水原 上嘗從容語左相蔡濟恭曰孤山爲國家議 山陵 甚詳悉使後人昭然易知豈不多感乎又曰予意 顯隆園幽宮安寧心甚自慰 丙辰三月 命全羅監司徐鼎修印進孤産集 上 覽刊本訛缺 命改板本鼎修親遣椑海南縣運去 白蓮洞藏板於縣衙改數十板以改刊新印登 聞所印凡十五件 上命藏寘內閣又 命分臟於 維與宅書樓一件 命賜左相蔡濟恭一件 賜本 孫家第一卷首 御筆親題曰內賜華城居尹孤山 後孫家孤山集新刊六冊 庚申 上曰尹孤山謚號自在而人必斥呼其名何 也甚者至去其姓而呼之寧不墏事耶予於此人感 謝深矣恆言不呼其名必以孤山呼之不特呼以孤 山而必以尹孤山三字呼之其意有在日後國家有 大慶則孤山子孫豈不與國家同其休戚乎此一假 弘齋 集日得錄直提學蔡錄 公容貌短少神彩嚴毅對者難於仰視在暗室中轉 孤山先生年譜 眄眼光射壁閃然 當子弟門人言議有不合義理者必正色辨問如餙 辭強對則愈加究問語塞則但一日一問今日問之 明日又問之或面詰或使人問之如是累日使之㴱 思精察渙然覺悟而後已故雖泛然問答之際人不 敢卛爾妄對詰問之際亦不敢餙辭強對 喪祭一遵家禮不用國制及俗禮四時合享器品皆 有定式 自漁樵隱公家有素對至公施與甚廣或擧遺一家 産不問家之有無獻納公每殖財以待公之所須有 疾者或館於家而救治之家設藥舗問藥者貧則必 並爲劑給焉 李襄陽萬封早孤多病殆不能保公取養於家躬自 醫治教恤如子以至成立焉 公非公事未嘗出入在洛時非慶弔及 闕內問安 則絶無所往睂叟許先生與公年軰不甚懸而未嘗 識面庚子後北遷及宥遂入海不返許先生與人語 及輒以爲平生之恨 睂叟自序曰尹善道上疏言宗統嫡統仍極言兩人 者用事太專政院不納反目之以凶疏以感怒 上 心焚其塑於闕竄北邊之三江三江古挹婁之墟窮 北穴處之地善道年八十人人以言禮相戒 浸漠古安南之地西接海際去京都千餘里今尹約 而八海居之斯人者好直道獨爭流之窮髮之北數 十年晞陽又海上窮處風氣甚惡觸之者人多死 上特命寬釋之斯人者行年八十氣力不老窮亦不 悔龍洲翁稱之曰當亂治興亡之際能特立不變興 受其敗者有此人此言可謂知此人者也右二條出記言 再拜和呈 尹叅議案下 麟坪大君 廣陵歸路訪詞翁片帆飛過落照中架上文章優一 代 眉問和氣滿雙瞳孤山松菊含江雨短棹漁舟 帶晩風自喜珠璣今又得錦囊珎重付奚童 壬辰仲秋望後二日 着諱着圖署 畵硯滴二白柿硯滴一畵酒盒一聊表微忱 別尹先生歸海南田舍 此日 恩榮惜未終何人能識座春風傷時抗疏功 名薄遯世忘機晩節隆立雪徒懷恭遜志撞鍾難報 琢磨功河橋下得瞻歸斾邂逅還如一夢中 孤山先生年譜 玄龍孟夏門人 着圖署 更報前韻以謝再問之意 白江李敬輿 滄河環島阻僊裾玉珮重承過海初慙我遠投炎瘴 地多君高臥水雲居自憐天外無人事何處山中有 報書休道他年歸老計白頭羞對錦江魚 次山谷韻贈尹上舍 荷潭金時讓 故國知何在流人苦未歸六年忙裏過百計夢中違 糠覈能成飯厖皮慣作衣猶將葵藿戀搔首向朝暉 又 吳門難避世土室亦安身出位愚臣罪金生 聖主 仁靑燈誰作伴黃卷獨潛神讀盡先賢傳如君有幾 人 此二詩皆昏朝壬戌間公謫慶源時荷潭亦謫鍾城穿於公者荷潭初號樂忘子與公交好累有唱 酬觀此二詩亦可以知荷潭日錄中誣詆公者非荷潭語也 公在光陽配所時洪景古以弱冠涉險披艱班荊以 慰公具其容貌端重學問夙成甚奬詡之乃字之曰 仰汝蓋吾道之望實汝之仰也字敘逸而不傳此章當在遺事篇十二 章下

惟我 先祖忠憲公以直道獨爭見嫉於當路釋楬立朝前 後不過四三年而孤忠壯節危言至論凜乎如秋霜 烈日爲一時諸君子所推許遺稿六卷載略備覽 者槩可想見而第恨編年記事之蹟尙未刊行遂使 公之八十五年辭受取與進退行藏之義晦而不明 噫公之歿距今三百有餘年矣往者日遠來者日忘 則幾何其不泯焉而無所尋逐耶不肖用是懼然 謀所以刊行兩草稿之藏在巾衍者舊有二本二則 公之子學官之所綿也一則 公之外孫藥峯沈 尙書之所託也二本之精粗詳略不無異同故玆敢 代擧互證刪其繁而楠其略定爲上下二篇又以眉 叟許先生所撰神道碑銘與夫 孝廟潛邸時御札二度 列聖朝褒讚之語及公之遺 事十餘條他人詩律之逸於遺稿者數三篇別爲付 錄以付其後編成一卷以活字開印於白蓮洞之綠 兩堂四閱月而告成後之觀者隨所病而補其不逮 以及乎鋟梓之役是又來代之望也如諸公詩律合人編丑之中各 付其年之下而舊本不載故今姑贅付於篇未雲耳歲戊戌仲秋十世孫觀夏 孤山先生年譜 謹識 癸酉冬 忠憲公年譜之新刊原稿之補刊始於就 役越明年乙亥春克厥成功慨然有所感而敢爲之 著嗟乎 公之忠言直節文章德義推重於一世表 式於百代而遺稿六冊奧在 正廟朝 睿覽攷正改刊訛缺而印 賜一帙卷首 御筆親題以爲尊閣之矣歲月滋久板本朽敗字劃 漫滅不可印用者頗多此不得不補板仰酬 先王朝特賜之恩年譜則藏在巾衍者二百有餘年 往在戊戌夏示以活字印出而尙恨其未及矣鳴乎 時有丕泰而道不可以終湮世有汚隆而文不可以 終熄壬申秋之重陽日自眉泉院講堂士論峻發且 諸宗之誠於先者詢謀協同庸奮美擧斯擧也於 公之道學固不足爲輕重其於繼開之道庶可爲有 補於萬一雲耳淸明翌日十二世孫定鉉謹跋